內容簡介
生態學研究方法已經成為目前生態學領域探討的熱點之一。《生態學研究方法》介紹瞭生態學研究中的各種方法和技術,概括瞭從取樣技術、種群及群落結構、生物多樣性、生態係統及景觀的研究方法,到微生物生態學研究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等內容。
《生態學研究方法》知識性、係統性和實用性很強,可作為從事生態學、環境科學研究和大專院校生態學、環境科學、資源環境等專業師生的教材與參考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生態學研究概述
第一節 生態學研究的基本思想
一、層次觀
二、整體論
三、係統學說
四、協同進化
第二節 現代生態學研究的特點與熱點
一、現代生態學研究的特點與內容
二、現代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第三節 生態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原地觀測
二、受控實驗
三、生態學研究的綜閤方法
思考題
第二章 生態取樣技術
第一節 樣地製圖
一、陸地生境製圖
二、水塘與河流製圖
第二節 簡單隨機取樣
一、取樣誤差
二、樣本平均數的置信區間
三、理論取樣數的確定
四、樣本抽取方法
第三節 分層取樣
一、分層取樣的樣本平均數與樣本方差
二、分層取樣理論取樣數的確定
第四節 標記重捕技術
一、標記技術
二、Lincoln指數法
三、Jolly-Seber隨機法
第五節 種群相對數量的估計
一、估計方法
二、影響相對數量估計的因素
第六節 去除取樣法
一、迴歸分析法
二、三點法
三、極大似然法
第七節 群落數量特徵的調查方法
一、樣方法與種-麵積麯綫
二、樣條法
三、點樣法
四、無樣地法
第八節 樣本容量的確定
一、連續變量
二、離散變量
三、生態學特有變量
四、通用方法與經驗方法
思考題
第三章 種群結構與過程研究
第一節 種群的基本特徵
一、種群的空間分布
二、種群的數量特徵
三、種群的遺傳特徵
四、鄰接效應
第二節 生命錶技術
一、特定時間生命錶
二、特定年齡生命錶
三、生命錶組建方法
第三節 數學生態模型
一、生態學模型的概念
二、建立生態模型的一般步驟
三、生態模型的一般成分
四、生態模型的類型
五、建立模型的一般方法
第四節 種群與種間關係模型
一、單種群模型
二、雙種群模型
三、k-種群作用模型(k≥3)
四、矩陣模型
五、隨機模型
六、生態位的測度方法
第五節 種群數量估計
……
第四章 群落結構與生物多樣性研究
第五章 生態係統的係統分析方法
第六章 景觀研究方法
第七章 微生物生態學研究方法
第八章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生態學研究方法》: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關係的一門科學。自從生物在地球上齣現就與環境有著緊密的聯係。人們在長期的生産和生活實踐中,早已注意到這種關係,並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這種規律來指導自己的行動。盡管樸素的生態學思想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見諸於古希臘和中國的著作及古歌謠中,但是直到20世紀中葉,隨著生産的需要和生物學、地理學的發展,生態學(ecology)纔作為一門研究生物與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登上曆史的舞颱。生態學是一門多源和多分支的學科。生態學發展的初期在學科上分化為植物群落學、動物生態學,並結閤生産部門的特點形成瞭一係列分支學科。這些學科有的冠以生態學的名稱,有的甚至沒有用生態學的名稱,然而它們卻實實在在地進行著生態學的工作,並成為農學、林學、畜牧和漁業的應用基礎。
生態學的發展進一步加深瞭生物與生物間以及生物與環境間認識的深度,並將其提高到整體性和係統性的高度。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生態學界和地理學界幾乎是不約而同地提齣瞭一係列的學說和術語來錶達這種相互作用的整體。其中,Tansley(1935)提齣的生態係統(ecosystem)概念得到瞭廣泛接受。這一概念的應用和發展不僅把生態學推嚮係統研究的新高度,同時也為認識和解決當代的環境問題進行瞭理論準備。而Linder-man(1942)對於營養動力學的貢獻為生態學的研究提供瞭定量化的途徑與手段,使生態學脫離瞭其起源的多種學科而建立起自己的理論和方法體係。Linderman於1941年提齣瞭食物鏈、營養級、金字塔營養結構的概念,揭示瞭生態係統中生物量、能量與物質流動在不同營養級之間的定量關係。
20世紀50年代以來,Odum(1953,1992)進一步發展瞭生態係統的概念並極大地豐富瞭生態學的內容,使其發展成為一門新的學科分支,即係統生態學。雖然生態學在20世紀中葉以前,在理論和實踐中都進行瞭大量工作,但直到20世紀中葉,生態學仍是生物科學中的一門不受人們關注的學科,甚至對這一學科的存在有著一些爭議。
20世紀60年代以後,世界上人口、資源與環境等全球性問題日益激化,這些當今社會所麵臨的重大問題,無法用傳統的綫性思維方式來解決,而生態學的係統研究理論及其所固有的非綫性思維方法正是這一危機的“解毒劑”。生態學在投身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擺脫瞭其産生時的狹隘的學科局限和傳統的研究範圍,生態學已不再像一度被人們所指責的那樣,是一門“不食人間煙火的”、“隻會說'No'”、“批判的學科”。它不僅在理論和方法方麵,而且在研究對象的範疇、規模和尺度方麵都有瞭新的發展,生態學已經引人注目地成熟起來。它已經從一門描述性的學科發展成為一門嶄新的、結構完整的、定量化的學科,並嚮預測性科學擴展。運用生態學的基礎理論、定量的測定方法、建模技術以及係統分析等方法來解決自然界和社會麵臨的迫切問題,以嶄新的麵貌齣現在現代科學的舞颱上,展現齣蓬勃的生機。
……
前言/序言
國內生態學研究方法方麵的書籍一直匱乏。20世紀80年代,科學齣版社齣版瞭Southwood著的《生態學研究方法》(羅河清等譯,1984)和Wratten、Fry編寫的《生態學野外及實驗室手冊》(吳韆紅等譯,1986),國內學者關於生態學研究方法的論述最早見於1994年鄭師章、吳韆紅等撰寫的《普通生態學——原理、方法和應用》-書的方法篇,由復旦大學齣版社齣版。國內高校講授生態學時涉及生態學研究方法部分或編寫課程講義時大多引用或參考上述幾本書。近年來,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和新的技術方法的層齣不窮,促進瞭生態學研究方法的飛速發展。尤其是景觀生態研究技術、生態模型和“3S”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瞭宏觀生態學的發展。2007年化學工業齣版社和中山大學齣版社分彆齣版瞭章傢恩等編寫的《生態學常用實驗研究方法與技術》和張文軍編著的《生態學研究方法》,收錄瞭一些國內外的生態學研究的新方法和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和東北農業大學自2002年以來一直為本科生或研究生開設生態學研究方法課程,采用的是校內自編教材,內容大多摘引自上述著譯者的內容。最近幾年,生態學研究方法已經從生態專業延伸到資源環境、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甚至傳統的農學和生物學科及經濟管理等專業的教學中,需要一本完整係統反映生態學研究方法的教科書,使之能夠作為相關專業學生教材和科研人員參考書。本書就是基於這一目的,總結多年的教學和科研經驗,結閤目前新近齣版的相關教材編著而成。
本書係統介紹瞭種群、群落、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景觀及生態環境評價的各種研究方法。書中介紹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為主,具有穩定性和長時效性,適閤作為教材或工具書,涵蓋的多數研究方法是從事生態學研究所必須掌握的。
本書由中國農業大學孫振鈞和東北農業大學周東興閤編,並得到瞭所在單位同事和同學們的幫助。同時作者在編寫過程中,收錄瞭大量相關的著作和論文中的內容和圖錶,在此嚮有關文獻的作者錶示誠摯的謝意!
生態學研究方法 [Ecology Research Method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