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模樣:京虎子醫學科普筆記

疾病的模樣:京虎子醫學科普筆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京虎子 著
圖書標籤:
  • 醫學科普
  • 疾病
  • 健康
  • 養生
  • 醫學筆記
  • 京虎子
  • 圖文
  • 大眾健康
  • 疾病預防
  • 醫學知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463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989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0
字数:178000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張羽、顧中一、於鶯、李清晨、兒科醫生歐茜、燒傷超人阿寶誠摯推薦。
  ◆粉絲1,000,000+的科普作傢。代錶作曾獲中華優秀齣版物奬。
  ◆健康從改變觀念開始,虎子的科普擺事實講道理,有數據不忽悠。
  ◆解讀疾病背後隱藏的真相,揭示少生病的秘密。顛覆你關於疾病的三觀。
  ◆人雲亦雲的關於疾病的流言,你生病時熱心人提齣的建議,讀完此書你都不會再輕信,因為它們99%是錯的。
  ◆專科醫生沒空解答的都在這裏,疾病就怕你這麼乾。
  《疾病的模樣:京虎子醫學科普筆記》由原點閱讀齣品。
  原點閱讀(The Origin),清華大學齣版社旗下的圖書品牌,秉承“科學,讓個人更智慧,讓社會更理性”的理念,緻力於科學普及和科技文化類圖書的齣版,傳播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展現科學的真實、獨立、智慧、多變、寬容、動人及迷人。


內容簡介

  從不同的角度記錄瞭京虎子在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所總結齣來的對生命與疾病的思考,解讀疾病背後隱藏的真相,揭示少生病的秘密。顛覆你關於疾病的三觀。不是詳細具體地告訴您某一個具體疾病是什麼癥狀、該吃什麼藥,而是讓您對某個或某類疾病有全麵的認識、讓您從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不再被網上及朋友圈多如牛毛的不靠譜健康養生文章所濛蔽。隻有當您瞭解疾病,纔能在自己和親人患病的時候做齣正確的選擇。

  作者閱曆豐富見多識廣,並查閱大量zui新文獻和資訊,以給讀者zui靠譜zui安全的健康科普知識。行文幽默風趣,讀起來輕鬆愉悅,也是本書的一大亮點。


作者簡介

  京虎子,本名王哲。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在新浪微博開設醫學科普訂閱閱讀,齣版書籍20餘部,其中代錶作有:《國士無雙伍連德》(曾獲得第二屆中華優秀齣版物圖書奬)以及《微戰爭》《尋找魔球》等。


精彩書評

普通大眾健康常識缺乏,所以纔會齣現網上健康養生貼亂飛。在中國做醫學科普特彆不容易,但作者一直筆耕不輟寫瞭很多健康科普文章,影響麵很廣。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的讀者受益。

——張羽 《隻有醫生知道》作者

對於多數並非醫學專業的讀者來說,在當下掌握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是有必要的,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認為《疾病的模樣》這本書可作為醫學科普愛好者窺探醫學世界的理想讀物,同時也嚮年輕的醫學生推薦這本書,希望同學們能在基礎階段即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

——李清晨 《心外傳奇》作者

這本書我讀起來津津有味,一方麵,作者憑藉豐富的閱曆,用風趣的語言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闡釋著使人警醒的觀念,另一方麵,書中有很多來自發達國傢的資訊,學到新知識總是一件快樂的事。

——顧中一 知名營養師,科普作者

微博上醫學科普,推崇的人就是京虎子,不僅産量驚人,更令人摺服的是基礎知識的紮實和文字的樸實無華。說實話,學醫的寫本專業的科普寫得好的為數不少,但隨便一個話題都能深入淺齣的,唯有虎老師。這本書全力推薦!

——急診科女超人於鶯

疾病常令人焦慮,齣於擔憂,人們也許會被錶象濛蔽瞭雙眼。在遭遇健康問題時怎樣纔能做個明白人?虎老師的醫學科普隨筆,將那些看似顛覆卻又無比實用的健康知識娓娓道來,勾勒齣疾病的真實模樣,值得一讀。

——兒科醫生歐茜 《像我這樣做媽媽》作者

《疾病的模樣》這本書不是告訴讀者如何診斷和治療疾病,而是從觀念入手,引導讀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觀,有助於防患於未然,有助於理解在生病時為什麼醫生那樣做,科學理性麵對疾病,從而做齣正確的選擇。

——燒傷超人阿寶 《八卦醫學史》作者


目錄

一、疾病篇

1. 直麵慢性病,拼的是態度// 2

2. 維生素Z :醫生的抗生素情結// 10

3. 醫生應該讓患者滿意嗎? // 14

4. 脫離劑量談毒性,純屬耍流氓? // 17

5. 如何應對登革熱? // 19

6. 笑尿瞭,怎麼辦? // 22

7. 咽炎// 24

8. 可怕的皮膚鬆弛癥// 28

9. 從鼻塞說起,如何“治標又治本”? // 31

10. “蛋疼”// 34

11. 妄想癥// 37

12. 牛皮癬// 41

13. 生理期頭痛,怎麼辦? // 46

14.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49

二、預防篇

1. 談談抵抗力// 54

2. 不乾不淨不生病? // 70

3. 預防孩子生病// 74

4. 兒童防曬// 77

5. 防蚊// 81

6. 兒童要不要吃維生素C 片// 89

7. 少精// 90

8. 避孕// 95

9. 備孕// 109

10. Get Smart// 111

11. 孕婦應該接種哪些疫苗? // 113

12. 兒童應該接種哪種流感疫苗? // 117

三、飲食篇

1. 吃哪種鹽最健康? // 120

2. 咖啡與茶// 125

3. 孩子挑食,拿他怎麼辦? // 132

4. 燕窩// 138

5. 魚膠// 140

6. 牛奶,喝多少最佳? // 142

7. 瑪卡,印加偉哥還是秘魯蘿蔔? // 145

8. 熱水燙洗餐具能消毒嗎? // 148

9. 大米含砷的問題有多嚴重? // 152

四、生活篇

1. 排毒// 158

2. 激光磨皮// 161

3. 快速減肥危害大// 165

4. 跑步過度有沒有害處? // 168

5. 老年人該怎樣鍛煉? // 171

6. 睡眠// 174

7. 男人乳房那些事// 181

8. 同性戀基因存在嗎? // 185

9. 胎兒越重越健康? // 189

10. 關節響是怎麼迴事? // 193

11. 冷暖// 195

12. 唇// 196

13. 連體嬰兒是怎麼迴事? // 198

14. 酸兒辣女是規律嗎? // 202

15. 多胞胎// 204

16. 順産的嬰兒更聰明? // 207


精彩書摘

  1.1直麵慢性病,拼的是態度

  1.1.1一場疾病和時間的賽跑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糾正和改變讀者對慢性病的態度,正因為許多國人對慢性病沒有正確的態度,纔給騙子可乘之機,纔有瞭許多沒必要的、無益甚至有害的過度治療,纔有瞭誤信人言騙術、放棄或者中斷正確的治療。

  急性病發病急、病程短,比如傳染病,得過之後就痊愈瞭,其中很多人因此有瞭免疫力,這輩子都不會得瞭。慢性病則病程發展緩慢,病情遷延不愈,得瞭之後往往就不會好瞭。在沒有抗菌藥物和疫苗的年代,急性傳染病是人們主要死因,比如上世紀三十年代北方中國人病死的原因中,傳染病占瞭三分之二。今天很多烈性傳染病得到控製,慢性病比如心髒病和腫瘤就成瞭人們主要的死因。

  急性病有開始與結束,慢性病則隻有開始,其結束或者因為該病而死,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而死。該類病一旦齣現,往往伴隨終生,治療的效果不是治愈,而是控製,最好的結局是使之不復發。患者要習慣和慢性病共處,不管是幾年還是幾十年,隻要控製住瞭、最終沒有死於慢性病,就是勝利。

  但是很多中國人不是這種思路,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為所有的病都有可能治好,不管多少位醫生多少傢醫院告訴他們同樣的事實,隻要有一位可能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對的主兒說能治愈,他們就毫不猶豫地把命交給人傢,結果往往被騙瞭大半生積蓄,還過早地離開人世。

  就拿腫瘤來說,醫生能告訴你的是五年存活率,這說的是五年以前被診斷齣患這種腫瘤病人還有多大比例存活,這些病人中的很多人還能多活很多年,這是對腫瘤及其治療方法最閤理的評估辦法。這種辦法的意義在於時間,和疾病做鬥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時間賽跑,這一點很多中國人並不真正明白。

  每個人都會死,對於多數人來說,不是死於這個病就是死於那個病,隻有少數人是因為衰老導緻身體功能退化而死,也就是壽終正寢。控製慢性病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它不至於死人,比如現在對很多老年人的前列腺癌采取的辦法是不治療,因為等這種腫瘤能夠增長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時,病人早就死瞭,治療則會有一些副作用,是沒有必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控製住身體裏的慢性病,讓它在我們百年之前不會危及性命,或者等它危及性命的時候我們已經90多歲一百來歲瞭,這樣在這場慢性病和時間的賽跑中,時間勝利瞭。

  去年,又一位開國將軍去世瞭,享年105歲,老人傢在開國將領中是壽命最長的幾位。但是外人所不知道的是,當年由於工作繁忙,加上惡劣的政治環境,老將軍在50多歲的時候心肌梗死,成為一名冠心病患者。患病之後,他沒有相信偏方草藥、吃亂七八糟的強心的補品,而是認真聽醫生的話,按時吃藥、注意休息、加強鍛煉,成功地把自己的壽命延長瞭一倍,享受瞭50多年的幸福生活。

  去年美國有一位老人慶祝她90歲的生日,她33歲的時候被診斷齣患有乳腺癌,經過手術後,已經存活瞭57年瞭。不是所有的心髒病人或者乳腺癌病人都能存活半個世紀之久,但現代醫學技術會使每一位慢性病人的壽命都有所延長。相反,一廂情願地抱住徹底治愈的念頭而依賴傳統醫學和替代療法,則常常會過早地去世,喬布斯就是一例,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數也數不清。前一陣有一個揭露中醫騙局的采訪,當事人之一因為嶽父患糖尿病,他就到處找能夠治愈糖尿病的“名醫”,一次又一次地被騙,還是繼續上當,就是因為他認為得瞭糖尿病就應該想方設法治好。

  有很多慢性病病人,在患病後除瞭認真服從現代醫學齣身的醫生的安排之外,同時亡羊補牢,糾正自己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控製住瞭所患的慢性病,而且也預防瞭其他慢性病,得以高壽。上麵兩個例子就是這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纔是對待慢性病最佳的辦法。

  總有一天,您會麵臨父母親友患慢性病的處境,甚至是您自己患慢性病的處境,您將如何麵對?

  1.1.2態度害死人

  假設某人到本城一傢醫院看病,被診斷為腫瘤,接受瞭治療,然後就安下心來。泰然處之。這不是在中國,而是在美國。當然美國也有例外,有一位朋友在本縣的醫院被診斷為乳腺癌,治療後不放心,去瞭美國最好的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那裏的醫生的治療方案和縣裏的醫生的治療方案毫無區彆。這是因為齣色的現代醫學教育和在職培訓使得美國的醫生的水平有保障,也沒有傳統醫學的因素。為什麼她沒有在手術前先去大醫院看一下?因為腫瘤治療的愈後取決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生很可能傢都不讓迴,更不會任由你先吃幾個月草藥瞭。

  但是,這種情況通常不會發生在中國,人們往往在診斷之後奔大城市,最後去北京上海,直到所有的醫生都告訴你患瞭腫瘤。一方麵齣於人們的心理,一方麵齣於對 基層醫療水平的不信任,怕有誤診。中國的醫學教育和在職培訓並沒有實現醫生質量的基本保障,形成瞭參次不齊、人纔流嚮大醫院的局麵。很多人不相信醫生的診斷,被診斷為腫瘤等慢性病後更希望是誤診。

  這種不信任的態度不僅是小地方的人們的思維方式,也不僅是去中小醫院看病後的思維方式,我上大學時,同班同學在北醫三院被診斷為闌尾炎,不做手術,托關係跑到其他醫院去看,確認是闌尾炎無誤,迴三院做手術時幾乎穿孔瞭。醫學生尚且如此,何況民眾?

  這幾天我腦海裏老浮現一件幼年往事,當時老傢的人一旦生重病瞭,先在縣裏醫院看,不治療,奔去長春,經白求恩醫大我父母的同學看過瞭,也不治療,奔北京,托我爸找北京的醫生看,最好是主任級彆的。那趟火車到北京的時間是淩晨,他們專挑周日,因為這天我父親肯定在傢,於是數不清的周日,我都在甜蜜的夢中被敲門聲喚醒。

  記得一次姑父帶瞭一傢人來,那孩子看著比我還小幾歲,坐在那裏不停地流鼻血,我爸一見就埋怨傢長為什麼拖這麼久不治療。下一次姑父來的時候說,那孩子迴去後很快就去世瞭。這幾天我腦海中總齣現坐在我傢沙發上不停地留鼻血的那個瘦弱的男孩子。如果從一開始就治療,他的生命會延長多少年?他的病有沒有可能被控製?

  如果真有來世,希望他遇上一對明理的父母。

  再假設如某人經過治療,腫瘤控製住瞭,然後好幾年跟沒事人一樣,不復查瞭,忙呀奔事業呀,腫瘤復發也不治瞭。這種情況在美國肯定不會齣現,大傢都老老實實地定期復查,病情有變化趕緊治療。在中國有很多人也是這樣,但確實有人不是這樣,不是因為他們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不惜命,而是因為有人告訴他們,化療副作用大,有人告訴他們,我能夠治好你的病。這些人或者是中醫或者是民間騙子或者是和尚道士氣功大師。於是這些患者放棄瞭現代醫學,不是不治療也不是因為忙, 而是成瞭騙子的獵物,吃中藥喝草藥練氣功去瞭。

  當年我們實驗室一位老技術員就是這樣,長期高血壓,吃降壓藥吃得好好的,突然有人說練氣功治高血壓,藥不吃瞭天天練功,沒多久就去世瞭,纔五十幾歲。大傢數一數你們看到的聽到的身邊發生的例子,看看有多少。

  我再舉個例子,研究生剛畢業時,一位開公司的同學求我幫忙,是他一個客戶所托,山東來的,30歲左右,剛剛結婚,有一次暈倒瞭,在當地診斷為腦瘤。我帶著他去瞭在天壇醫院的神經外科研究所,找瞭專傢看瞭,診斷無誤,又幫他住進瞭天壇醫院,做瞭全麵檢查,專傢建議是不治療,希望腫瘤不增長。病人和傢屬也很滿意,準備過幾天就迴去瞭。

  那天正在所裏做試驗,天壇醫院的同學來電話說你介紹的那病人急著要走,說要去看其他醫生。我讓他攔住等我趕過去,匆匆把手裏的試驗結束,騎車狂奔,結果在天橋商場門口撞上瞭一位騎車急著接孩子的大哥,讓人傢罵個狗血噴頭,花錢給人傢修車之後趕到天壇,那邊齣院手續已經辦妥瞭。一問之下,得知他們聽病房裏的誰說外地有個專治腦瘤的神醫,特彆靈。我盡力勸哪裏勸得住,他們夫妻急匆匆地去找那神醫瞭。下一次再見到我那同學時,得知這位比我大幾歲的年輕人已經去世瞭。

  我不清楚這位憨厚的山東人是否死於腫瘤發作,但根據神經所專傢的診斷,他起碼還能活好幾年,也許更久。

  很多腫瘤不算不治之癥,可是在許多中國人眼中,得瞭腫瘤就算絕癥瞭,就可以鬍亂治療和吃藥瞭。同時病人及傢屬總會抱著一綫希望,希望大師在民間,能夠治好全世界科學傢都治不好的絕癥。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腫瘤病人存活率遠遠低於美國。

  我父親死於直腸癌,原因是因為患癌部位,加上當年沒有結腸鏡篩查,診斷齣來已經晚期瞭。他在治療期間結識瞭一群患同樣病的病友,他們中大部分沒有到晚期,結果這批病友中我父親是存活時間最久的。

  記得那年迴國時父親已經臥床不起瞭,來瞭一位病友,住在同一傢乾休所,直腸癌診斷得比較早,治療效果也不錯,精神狀態非常好,他是來建議我父親和他一樣練某種專治癌癥的氣功,被父親迴絕瞭,因為1957年氣功第一次問世時,父親參加瞭對氣功的調查,知道那東西是什麼玩意。

  幾個月後給傢裏打電話時得知,那位叔叔去世瞭。

  積極配閤醫生、定期復查、按時吃藥是慢性病患者的準則,在美國,當病人提齣有關替代療法和補充療法的問題、或者一些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療法的問題時,醫生通常會給齣明確的反對意見,大多數病人接受醫生的意見和建議。而在中國,醫生往往不會這樣迴答,甚至醫生有意無意地推薦,加上病房裏社會上流傳的騙子的信息,使很多慢性病患者過早地離開人世,按美國的標準,他們是被害死的。

  

  1.1.3如果相信奇跡,請相信科學

  目前還有很多疾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並不錶明無法治療,而是根據現階段的認知和技術水平,采取保守療法的效果最好,也並不錶明醫學對這些病永遠束手無策,還是我前麵說過的:時間。

  艾滋病剛剛齣現時,不要說發展到艾滋病階段瞭,感染艾滋病毒就如同被判瞭死刑。三十年過去瞭,雖然還沒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但在艾滋病治療上已經今非昔比,在發達國傢,大部分艾滋病人的病情得到瞭有效的控製,艾滋病已經從一種急性傳染病變成瞭慢性病。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親曆的現代醫學的奇跡之一。有很多艾滋病人之前得益於輔助療法,堅持到瞭新的藥物的不斷齣現,他們的病情得到瞭很好的控製,他們的壽命不斷地延長。反過來看,那些號稱能治愈艾滋病的中藥和神醫害的人還少嗎?

  病人和傢屬都盼望奇跡,但是奇跡不在深山老林中、不是大隱隱於市、不在故紙堆中,奇跡在研究人員的大腦中、在科研和開發的鏈條裏。奇跡不是傳奇而是科學,或者說,隻有科學能夠創造真正的奇跡。

  下麵我講一個奇跡。

  1919年,日後齣任美國國務卿,先後兩度齣任最高大法官的查爾斯·休斯的幼女、12歲的伊麗莎白被診斷為糖尿病。以當時的醫療條件,這種兒童糖尿病經診斷後存活不過一年,醫生認為伊麗莎白隻有半年壽命。

  當年父母們聽到這個診斷後,有兩種反應,一種是不相信醫生,認為肯定有辦法治好,就像今天的很多中國人一樣,他們到處找聲稱能治好這種病的醫生,不管是喝石油還是吞蟲子,隻要那所謂的醫生說能治好,傢長們都會掏錢。另一種是相信醫生,放棄瞭,讓孩子盡可能快樂地度過剩下的時光。

  休斯夫婦則選擇瞭第三種,他們相信醫生,但希望現代醫學能有比放棄更好的辦法。弗雷德裏剋·阿蘭醫生有一種辦法,用嚴格的飲食控製,使糖尿病患者骨瘦如柴,但能夠存活數年。這種療法並不被其他醫生接受,他們認為反正早晚也是死,為什麼不讓孩子好好享受最後的時光?為什麼要餓死?阿蘭醫生認為隻要活著,就有希望堅持到糖尿病能夠有救那一天。

  這是一個渺茫到不能再渺茫的希望。休斯夫婦抓住瞭這個無比渺茫的希望,為此放棄瞭再次參選總統,盡管勝選的希望很大。這樣做,休斯給瞭科學最大的信任。

  將近三年過去瞭,伊麗莎白瘦到隻剩下骨架,下唇乾裂,牙齒上全是血,每天隻吃不到300卡路裏,可是尿中依然有糖。她能堅持這麼久,已經是奇跡瞭,也到瞭最後時刻,休斯夫婦把女兒從阿蘭醫生的療養院接迴傢,準備陪伴她度過人生最後的一段時光。

  就在這時,弗雷德裏剋·班廷研製齣胰島素,休斯夫人帶著女兒火速前往多倫多,請班廷治療。因為要去巴西陪丈夫參加國際會議,休斯夫人把女兒托付給保姆,留下一大筆錢,用於把伊麗莎白的屍體運迴紐約、安葬在休斯傢族墓地。對女兒的生命,她終於放棄瞭。

  伊麗莎白沒有死,胰島素創造瞭奇跡,她的生命沒有停留在15歲,而是活到73歲。

  這是將近一百年前現代醫學創造的奇跡,這種奇跡在過去、今天和將來一直發生,特彆是信息革命引發的科學的飛躍,在慢性病治療上,癌癥靶嚮藥物進入臨床應用,而且有幾韆種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乾細胞研究已經到瞭厚積薄發的前夜,五年到十年之內會有大成,心髒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會有極大的改善。

  目前需要的就是時間。對於眾多目前沒有有效治療方法的慢性病患者來說,正確的選擇是保守治療、等待現代科學不斷地創製奇跡,而不是相信騙子庸醫巫醫。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伊麗莎白·休斯的運氣,但是如果對慢性病的態度正確,幾乎每個人的生命都會延長,其中幸運的人會遇見奇跡。

  您相信奇跡嗎?

  如果您相信奇跡,請您相信科學吧。

  ……

前言/序言

  疾病對於生命來說,不是必須因素,有的人一生很少生病或者從未患過較為嚴重的疾病。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生命來說,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在這一生中會患很多次急性傳染性疾病,也會患一個或幾個慢性疾病,最後無法避免地死於某一種疾病。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想人們都會選擇不生病或者少生病的人生,但那是極其罕見的情況,也是我們無法選擇的。

  既然疾病不可避免,就讓我們瞭解疾病。

  醫生是為我們治療疾病的,也是幫助我們預防疾病的,但是瞭解疾病則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隻有當您瞭解瞭疾病,纔能在自己和親人患病的時候做齣正確的選擇。

  這個世界上有幾乎數不清的疾病,沒有人包括醫生在內對每一個疾病都瞭解。這裏所講的瞭解疾病是把疾病作為一個整體,瞭解疾病有幾種形式,瞭解身體與疾病的關係等等,從而樹立起正確的疾病觀,對疾病有一個端正的態度,並落實在疾病預防和您及您的傢人每一次生病上,這就叫做態度決定一切。

  對疾病有個正確的態度,例如哪些疾病是自愈性疾病、如何對待慢性病、哪些癥狀屬於身體的防禦反應、人體的免疫係統是如何運作的,在此之上瞭解現代醫學在與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不斷取得的成就,從而樹立起相信科學和信賴科學的世界觀。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多如牛毛的關於疾病的謠言。當遇到防病治病的問題的時候,您周圍總會熱心人提齣建議,這些建議的99%是錯誤的,這個社會就是一個不尊重自己和彆人身體的社會。

  但是,這些謠言的傳播與接受的形式完全是自願的。人們之所以相信這些謠言,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傳謠者有蠱惑人心的本事,而是因為這些謠言說到許許多多的人的心坎裏去瞭,讓他們覺得特彆愛聽、特彆可信,實際上很多謠言是為瞭營銷的目的,投其所好而編造齣來的。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大多數人沒有正確的疾病觀,在於中國式教育中科學教育的缺失與不足。

  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需要不斷地接受在疾病上的再教育。

  我的許多讀者反饋說,讀瞭一段時間我的文章並結閤到自己與傢人的治病防病實踐之中以後,他們的三觀毀瞭,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這是因為在我的文章中有很多“廢話”,這些“廢話”不是像那些百科大全之類的書籍那樣詳細具體地告訴您某一個具體疾病是什麼癥狀、該吃什麼藥,這些“廢話”是讓您對某個或某類疾病有全麵的認識、讓您從正確的角度看待某個或某類疾病、讓您舉一反三、在潛移默化中糾正瞭您在疾病上的觀念。

  書中的內容是從不同的角度記錄瞭我在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所總結齣來的對生命與疾病的體會,不奢望它們能夠完全地讓您接受,隻希望它們能夠引起您的思考。

  當人們開始思考,世界就會改變。



疾病的模樣:京虎子醫學科普筆記 一、 編者的話 當疾病的陰影悄然降臨,我們常常感到無力和茫然。它以各種令人不安的姿態齣現在我們生活中,或隱匿於細微的生理變化,或洶湧於突發的身體不適。然而,疾病並非不可捉摸的幽靈,它有著清晰的“模樣”,有著內在的邏輯和規律。著名醫學科普作傢京虎子先生,憑藉其深厚的醫學功底、敏銳的觀察力以及獨特的敘事風格,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生動、易懂的圖景,呈現在《疾病的模樣:京虎子醫學科普筆記》之中。 本書並非枯燥的醫學教科書,更不是危言聳聽的健康警示錄。它是一次探索,一次對人體奧秘的溫柔凝視,一次對生命脆弱與堅韌的深刻體悟。京虎子先生以其一貫的冷靜、幽默和人文關懷,帶領讀者走進疾病的世界,去瞭解它們是如何發生、發展,以及最終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命旅程。 本書的誕生,源於京虎子先生多年來在醫學領域的深耕細作,以及對公眾健康教育的熱忱。他深知,醫學知識的普及不僅在於告知“是什麼”,更在於解釋“為什麼”。因此,他將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拆解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獲得對疾病的全新認識。從微觀細胞的失序到宏觀器官的衰竭,從常見的感冒流感到威脅生命的惡性腫瘤,京虎子先生都以其獨到的視角,描繪齣疾病的真實麵貌。 本書的受眾廣泛,無論是對醫學充滿好奇的學生,還是希望瞭解自身健康狀況的普通大眾,亦或是需要提升專業素養的醫務工作者,都能從中獲益。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建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增強疾病預防意識,並在麵對疾病時,少一份恐懼,多一份理解和理性。 閱讀《疾病的模樣》,您將看到的不僅僅是關於疾病的知識,更是一種看待生命的態度,一種麵對挑戰的勇氣。這是一本值得您反復品讀、細細體味的醫學科普佳作。 二、 疾病的生動畫像:從微觀到宏觀的觀察 疾病,顧名思義,是身體機能發生異常的狀態。然而,這種異常並非憑空産生,它有著復雜的成因和多樣的錶現。在《疾病的模樣》中,京虎子先生以其精妙的筆觸,為我們勾勒齣一幅幅疾病的生動畫像,從最微觀的細胞層麵,到宏觀的整個身體係統,他都給予瞭深入淺齣的剖析。 1. 細胞的叛逆:失控的生長與凋亡 疾病的根源往往藏匿於細胞的內部。當細胞的基因發生突變,或者受到外界環境的乾擾,它們可能會“叛逆”。例如,癌細胞的形成,就是細胞失去瞭正常的生長調控機製,開始不受控製地增殖,侵犯周圍組織,甚至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京虎子先生會細緻地描述癌細胞的“生長邏輯”,解釋它們如何逃避免疫係統的監控,如何爭奪營養,如何構建自己的“王國”。 反之,有些疾病則錶現為細胞的“過早死亡”或“自殺”。例如,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大量的神經元細胞會發生凋亡,導緻大腦功能的逐漸喪失,記憶力下降,運動能力減弱。本書會探討這些細胞凋亡的信號通路,以及它們為何會“選擇”死亡,從而讓我們理解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病理機製。 2. 器官的悲鳴:功能失調與結構改變 細胞的異常必然會波及到它們所組成的器官。當成韆上萬的細胞齣現問題,器官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完全喪失。例如,心髒疾病,可能源於心髒肌肉細胞的損傷,導緻心髒泵血功能下降,引起心力衰竭;也可能源於心髒瓣膜的病變,影響血液的正常流動。京虎子先生會用形象的比喻,解釋心髒瓣膜如同“開關”,一旦失靈,整個血流係統都會紊亂。 肝髒,這個身體的“化工廠”,一旦受損,各種代謝廢物就會堆積,影響身體的正常運轉。酒精肝、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都是肝髒“悲鳴”的信號。本書會深入淺齣地講解肝髒細胞在不同疾病中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肝髒的解毒、閤成等關鍵功能。 腎髒,如同身體的“過濾器”,負責清除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水分。當腎髒功能受損,體內的廢物就會纍積,引起水腫、高血壓等一係列問題。本書會揭示腎髒濾過機製的精妙,以及不同腎髒疾病如何破壞這一精妙過程。 3. 係統性的崩潰:連鎖反應與整體失衡 人體是一個高度整閤的復雜係統,各個器官和係統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製約。一個係統的失調,往往會引發其他係統的連鎖反應。例如,糖尿病,不僅僅是血糖升高的問題,它還會對心血管係統、神經係統、腎髒、眼睛等造成廣泛的損害。京虎子先生會描繪糖尿病如何像一個“潛伏的炸彈”,在體內逐漸積纍破壞力。 呼吸係統疾病,如肺炎,不僅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還可能導緻全身缺氧,加重心髒的負擔。免疫係統的紊亂,則可能導緻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免疫細胞攻擊自身健康的組織,引起慢性炎癥和疼痛。本書會闡釋這些係統性疾病的“聯動機製”,讓我們理解疾病並非孤立發生,而是對整個身體發齣的警報。 4. 感染的入侵:微生物的戰爭與身體的防禦 人類與微生物的關係,是一場漫長而復雜的“戰爭”。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時刻試圖入侵我們的身體,而我們的免疫係統則在 tirelessly 地進行防禦。本書會講述感染性疾病的“戰場情景”。例如,流感病毒如何迅速傳播,如何侵蝕呼吸道細胞,以及我們的身體如何産生抗體來對抗它們。 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炎,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膚感染,其病理過程也有所不同。京虎子先生會深入解析不同病原體的“作案手法”,以及它們如何利用身體的漏洞來繁殖和擴散。同時,他也會強調疫苗在“培訓”免疫係統,使其能夠識彆和消滅病原體方麵的關鍵作用。 三、 疾病的隱喻與思考:人文關懷下的醫學洞察 《疾病的模樣》的魅力,不僅在於其科學的嚴謹性,更在於其字裏行間流淌著的人文關懷和深刻洞察。京虎子先生善於運用生動的隱喻,將抽象的醫學概念轉化為讀者能夠理解和共鳴的形象,讓疾病的敘述充滿瞭溫度和人性。 1. 疾病的“人格”:狡猾的敵人與無聲的侵襲者 在京虎子先生的筆下,疾病仿佛擁有瞭各自獨特的“人格”。有些疾病如同“狡猾的敵人”,潛伏在身體的某個角落,不露聲色,待時機成熟便發動猛烈攻擊。例如,某些早期癌癥,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癥狀,直到發展到一定程度纔被發現,這使得它們的診斷和治療變得更加棘手。 另一些疾病則如同“無聲的侵襲者”,緩慢而堅定地改變著身體的結構和功能。例如,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壁的斑塊日積月纍,逐漸堵塞血流,最終可能導緻心肌梗死或腦卒中。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疾病進程,更是加劇瞭人們對疾病的恐懼和無力感。 2. 身體的“語言”:癥狀的解讀與信號的識彆 身體通過各種“語言”來錶達它的不適,而癥狀就是這些語言中最直接的體現。咳嗽、發燒、疼痛、疲勞,這些看似尋常的癥狀,往往是疾病發齣的信號。京虎子先生會引導讀者學習“解讀”這些信號。他會解釋,同樣的癥狀,在不同的疾病中可能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咳嗽,可能是普通的感冒,也可能是肺部感染,甚至肺癌的早期錶現。 他會強調,對癥狀的細緻觀察和準確描述,是醫生進行診斷的重要依據。通過對病史的梳理,對身體的檢查,醫生纔能逐漸拼湊齣疾病的“真相”。本書鼓勵讀者關注身體發齣的每一個細微信號,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3. 麵對疾病:理性、勇氣與希望 疾病的發生,不可避免地會給個人和傢庭帶來痛苦和挑戰。然而,《疾病的模樣》傳遞的並非絕望,而是理性、勇氣和希望。京虎子先生在描述疾病的同時,也探討瞭現代醫學在診斷、治療和康復方麵的進步。 他會介紹各種先進的診斷技術,如影像學檢查、基因測序等,這些技術如同“偵探工具”,幫助我們更精確地探查疾病的根源。他也會分享成功的治療案例,展示醫學的奇跡,讓讀者看到疾病並非不可戰勝。 更重要的是,本書倡導一種積極麵對疾病的心態。疾病的齣現,也可能是促使我們重新審視生活方式、關注自身健康的重要契機。通過瞭解疾病,我們可以更好地預防它,並在患病時,以更成熟、更理性的態度去應對。 《疾病的模樣》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它更像一位睿智的長者,與我們分享他對生命、對健康的深刻理解。它讓我們看到,即使麵對疾病的陰影,我們依然能夠以知識為盾,以勇氣為劍,去探索生命的邊界,去守護生命的尊嚴。 四、 結語 《疾病的模樣:京虎子醫學科普筆記》是一次關於生命與健康的深度對話。它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輔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復雜的醫學知識呈現給讀者。本書不僅教會我們認識疾病的“模樣”,更引導我們理解疾病背後的邏輯,以及我們如何與之共處,如何更好地守護自己的生命。 我們希望,每一位讀者在閱讀本書後,都能獲得一份知識的武裝,一份理性的思考,以及一份麵對生命挑戰的勇氣。願疾病不再是令人畏懼的未知,而是我們能夠理解、預防和戰勝的“模樣”。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對科普讀物的要求很高,因為市麵上充斥著太多標題黨和僞科學的噪音。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覺仿佛在沙灘上發現瞭一塊未經打磨卻光芒內斂的寶石。它的價值不在於提供最新的、還未被證實的“黑科技”,而是紮根於最經典、最可靠的醫學原理之上。作者的思考是立體的,他不僅關注疾病本身,更關注疾病與生活方式、環境之間的復雜互動關係。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論述,那部分內容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基於對人體代償機製的深刻理解而提齣的具體可行的建議。這本書的閱讀門檻是低一些,但其提供的知識密度卻是很高的,需要細嚼慢咽纔能體會其精髓。它提供給讀者的,是一種成熟的、批判性的健康視角,讓人能夠更清醒地麵對生活中的健康選擇,而不是盲目跟風或過度焦慮。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瞭一種自然發生的時間綫,從身體最基礎的運作機製,逐步過渡到常見疾病的形成和應對策略。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流暢自然,毫不生硬。不像很多科普書,章節之間是割裂的知識點,讀起來像在做填字遊戲。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看一部精心剪輯的紀錄片,邏輯鏈條清晰可見。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停下來,去迴味某些段落,特彆是關於“疾病的早期信號”的描述。作者用非常精準的語言描繪瞭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忽略的微小不適,並將其與潛在的健康風險聯係起來。這種細節的捕捉能力,體現瞭作者非凡的觀察力和實踐經驗。閱讀過程中的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貫穿始終,極大地提高瞭我的閱讀積極性。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手冊,更像是一本引導我們重新認識和傾聽自己身體的“使用說明書”。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有意思,那種略帶斑駁的質感,像是老舊的醫學教科書被仔細翻閱過無數遍的樣子,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本來對醫學科普這類書籍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晦澀難懂,充滿瞭拗口的術語,要麼就為瞭追求通俗而犧牲瞭科學的嚴謹性,讀起來乾巴巴的,缺乏人情味。然而,這本書的開篇卻給我帶來瞭驚喜。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復雜的生理機製和病理變化,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甚至帶點幽默感的敘事方式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其中幾處關於“身體的防禦工事”的描述,那種將免疫細胞比作前綫士兵的生動比喻,讓我這個醫學門外漢也能迅速建立起一個清晰的圖像。閱讀過程中,我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而更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在臨床一綫進行瞭一場沉浸式的觀察與學習。那種感覺是,每翻開一頁,都能感覺到知識的重量和溫度,而不是冰冷的理論堆砌。這本書成功地彌閤瞭專業知識與大眾理解之間的鴻溝,讓人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實實在在地武裝自己的健康常識。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現場感”,仿佛作者正坐在你對麵,用最真誠、最不加修飾的口吻,分享他多年行醫的所見所聞和感悟。沒有那種官方機構報告書的腔調,也沒有刻意去迎閤大眾審美的流行化錶達,它保持瞭一種非常難得的“專業人士的樸素”。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或者案例片段,它們雖然簡短,但力量卻很大,它們將抽象的醫學概念具象化瞭。比如,通過某個病人的經曆,來講解某種治療方法的長期影響,這種敘事手法比單純羅列數據有效得多。這種帶著個體情感的敘述,讓我對醫學工作者的辛苦和智慧有瞭更直觀的理解。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交流,而不是單嚮的知識輸入。它讓我明白瞭,疾病的“模樣”不僅僅是病理切片上的形態,更是與之抗爭的個體生命體驗。

评分

說實話,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書時,心裏是有些忐忑的,畢竟“醫學筆記”這個標簽聽起來就意味著大量的專業信息需要消化。我期待的是那種可以快速掃一眼,瞭解個大概的快餐式讀物,但這本書的深度卻遠超我的預期。它並沒有滿足於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病”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為什麼會這樣”的內在邏輯。比如,關於慢性炎癥的那一章,作者沒有用枯燥的數據圖錶來解釋,而是通過對人體內部微觀世界的細緻描摹,讓我清晰地理解瞭那種長期、低烈度的“內耗”是如何一步步摧毀身體平衡的。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筆觸非常剋製,他既不誇大疾病的恐怖,也不會輕描淡寫地淡化風險。他總是在提供足夠的信息支撐後,留下一個理性的思考空間給讀者。這種既有溫度又不失深度的敘事風格,讓整個閱讀體驗變得非常充實和踏實。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日常體檢報告上的那些指標不再是迷茫一片,而是有瞭一種主動掌控感和更深層次的敬畏。

评分

相信科学,简单易懂,质量也不错

评分

给力,活动买的,超级喜欢,希望下次还能有那么高质量的书。

评分

买来就开始看,没看完,但是书中的观点很认同,普及一些常识类的知道,对于疾病态度决定一切,确实。

评分

牵涉范围挺广的,算不错。

评分

东西不错,送货速度很快的

评分

京虎子的书还蛮值得看的,很多热点问题

评分

400减300!太便宜了!我忍不住!

评分

还没开始看,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 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 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