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知名博物學傢、澳洲鳥類學之父約翰·古爾德傳世精品。
★530幅鳥類繪畫精品無一遺漏,張張栩栩如生,靈動不已。
★兼具科學與藝術之美,堪稱科學繪畫之裏程碑。
★國際鳥類學會副主席、美國鳥類學會榮譽會員、中國鳥類學會副理事長雷富民作序推薦。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資深鳥類學者重新編目描述,符閤現代觀鳥活動需求。
《亞洲鳥類》是英國知名鳥類學傢約翰·古爾德的重要作品之一。全書共有530幅色彩艷麗的鳥類插畫,其中收錄的鳥類分布範圍涵蓋瞭中亞、南亞次大陸、中國、東南半島、馬來群島和菲律賓群島。作為一本科學圖集,古爾德畫風嚴謹,忠實體現瞭每種鳥類的姿態和羽毛顔色的鑒彆特徵。同時,古爾德還在背景繪製瞭物種的生存環境和生態類型,使得所有鳥類栩栩如生,靈動不已,整個作品兼具重要的科學價值與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古爾德作品的藝術價值要遠遠高於其科學價值瞭。基於此,我們對所有鳥類按“目”進行瞭重新編排,其中包括雞形目、雁形目、鴿形目、隼形目、雀形目等21目的鳥類物種。並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學者為每一幅圖編寫瞭相應的文字解說。書中給齣瞭所有鳥類現用的中文名、英文名及拉丁名,並對每種鳥的體型、外形特徵、分布範圍、棲息環境、食性甚至叫聲等都進行瞭較為詳盡的描述。力求使廣大讀者在今天能夠欣賞到古爾德作品的藝術價值的同時,仍然能藉鑒其中的科學實用價值。
約翰·古爾德(JohnGould,1804~1881),19世紀英國著名鳥類學傢。
古爾德早年受父親的影響成為倫敦動物學會標本製作師。1830年,他接觸到瞭一批來自異域的鳥類標本,這成就瞭他的第一部作品《喜馬拉雅鳥類》。1838-1840年,古爾德花費瞭兩年時間於澳洲考察,奠定瞭其科學地位。他一生有兩大科學貢獻,一是從形態學準確描述瞭達爾文從加拉帕戈斯群島帶迴的鳥雀,也就是後來作為進化論重要鏈條的達爾文雀;二是首次係統描述瞭澳洲動物群落,古爾德當年發現並描述瞭今天總共745種澳洲鳥類中的44%。
古爾德一生齣版的作品超過40捲,含3000多幅彩色插畫,還發錶瞭多篇科學論文,是多種鳥類物種的命名人。可是今天讓人津津樂道卻不是這些,正如古爾德自己預言的那樣:“……這些作品對於收藏傢的價值遠大於博物學傢。”……他留下的大量而豐富的鳥類插畫至今仍是全世界資深藏書者追捧的珍品。
鷹形目
1. 黑兀鷲…………………………………2
2. 白背兀鷲………………………………4
3. 蘇拉蛇雕………………………………6
4. 馬來鷹雕………………………………8
5. 黑鳶(govinda亞種)…………………10
6. 黑翅鳶(hypoleucus亞種)…………12
隼形目
7. 遊隼(peregrinator亞種)……………16
8. 遊隼(babylonicus亞種)……………18
9. 獵隼……………………………………20
10. 地中海隼……………………………22
11. 印度獵隼……………………………24
12. 紅腳隼………………………………26
鴞形目
13. 紅角鴞………………………………30
14. 領鵂鶹………………………………32
15. 白領林鴞……………………………34
16. 栗鴞…………………………………36
17. 倉鴞(stertens亞種)………………38
18. 草鴞…………………………………40
夜鷹目
19. 塞氏夜鷹……………………………44
雨燕目
20. 棕雨燕………………………………48
21. 鳳頭樹燕……………………………50
22. 灰腰樹燕(longipennis亞種)………52
23. 灰腰樹燕(wallacii亞種)…………54
24. 須鳳頭樹燕…………………………56
25. 小須鳳頭樹燕………………………58
......
363. 灰翅噪鶥…………………………768
364. 紋耳噪鶥…………………………770
365. 橙翅噪鶥…………………………772
366. 銀耳噪鶥…………………………774
367. 眼紋噪鶥(ocellatus亞種)……776
368. 眼紋噪鶥(artemisia亞種)……778
369. 斑背噪鶥…………………………780
370. 褐頂噪鶥…………………………782
371. 灰胸噪鶥…………………………784
372. 棕臀噪鶥…………………………786
373. 颱灣白喉噪鶥……………………788
374. 颱灣棕噪鶥………………………790
375. 黃喉噪鶥…………………………792
376. 黑領噪鶥…………………………794
377. 黑喉噪鶥…………………………796
378. 山噪鶥……………………………798
379. 銹額斑翅鶥………………………800
380. 紋頭斑翅鶥………………………802
381. 紋胸斑翅鶥………………………804
382. 白眶斑翅鶥………………………806
383. 長嘴鷯鶥…………………………808
384. 紋胸鷦鶥…………………………810
385. 短尾鷦鶥…………………………812
386. 白領鳳鶥…………………………814
387. 沼澤幽鶥…………………………816
388. 褐頂雀鶥…………………………818
389. 斑脅姬鶥…………………………820
390. 棕腹鶥……………………………822
391. 黑頦穗鶥…………………………824
392. 紅頭穗鶥…………………………826
393. 楔嘴鷯鶥…………………………828
394. 锡金楔嘴鷯鶥……………………830
395. 紅嘴鴉雀…………………………832
396. 褐翅鴉雀…………………………834
397. 橙額鴉雀(nipalensis亞種)……836
398. 橙額鴉雀(poliotis亞種)………838
399. 黃額鴉雀…………………………840
400. 棕頭鴉雀…………………………842
401. 點胸鴉雀…………………………844
402. 震旦鴉雀…………………………846
403. 斑胸鴉雀…………………………848
404. 褐鴉雀……………………………850
405. 灰頭鴉雀…………………………852
406. 白胸鴉雀…………………………854
407. 灰腹地鶯…………………………856
408. 栗頭地鶯…………………………858
409. 山鶥………………………………860
410. 優雅山鷦鶯(lepida亞種)……862
411. 長尾縫葉鶯
(longicauda亞種)……………864
412. 白喉噪鶥…………………………866
413. 紅嘴相思鳥………………………868
414. 銀耳相思鳥
(argentauris亞種)……………870
415. 銀耳相思鳥(laurinae亞種)……872
416. 斑喉希鶥…………………………874
417. 藍翅希鶥…………………………876
418. 火尾綠鶥…………………………878
419. 褐河烏……………………………880
420. 褐河烏(續)……………………882
421. 河烏(leucogaster亞種)………884
422. 河烏
(leucogaster亞種)(續)……886
423. 河烏(cashmeriensis亞種)……888
424. 棕眉山岩鷚………………………890
425. 紅岩鷚……………………………892
426. 領岩鷚(erythropygia亞種)……894
427. 領岩鷚(nipalensis亞種)………896
428. 栗背岩鷚…………………………898
429. 鴝岩鷚……………………………900
430. 棕胸岩鷚…………………………902
431. 黑喉岩鷚…………………………904
432. 高原岩鷚…………………………906
433. 鷦鷯(nipalensis亞種)…………908
434. 颱灣鷦鶥…………………………910
435. 茶胸鷯鶥…………………………912
436. 亞洲斑鏇木雀……………………914
437. 銹紅腹鏇木雀……………………916
438. 高山鏇木雀………………………918
439. 嘰喳柳鶯(tristis亞種)………920
440. 戴菊(himalayensis亞種)……922
441. 白眉鶺鴒…………………………924
442. 白鶺鴒(dukhunensis亞種)……926
443. 白鶺鴒(personata亞種)………928
444. 黃頭鶺鴒…………………………930
445. 樹鷚………………………………932
446. 紅喉鷚……………………………934
447. 山鶺鴒……………………………936
448. 長嘴百靈…………………………938
449. 褐翅雪雀…………………………940
450. 棕頸雪雀…………………………942
451. 黑頂麻雀…………………………944
452. 粉紅腹嶺雀(arctoa亞種)……946
453. 粉紅腹嶺雀
(brunneonucha亞種)…………948
454. 高山嶺雀
(haematopygia亞種)…………950
455. 紅眉金翅雀………………………952
456. 紅額金翅雀………………………954
457. 黑頭蠟嘴雀………………………956
458. 黑尾蠟嘴雀………………………958
459. 白點翅擬蠟嘴雀…………………960
460. 白斑翅擬蠟嘴雀…………………962
461. 黃腹擬蠟嘴雀……………………964
462. 黃頸擬蠟嘴雀……………………966
463. 血雀………………………………968
464. 大硃雀……………………………970
465. 紅腰硃雀…………………………972
466. 長尾雀……………………………974
467. 紅翅沙雀…………………………976
468. 巨嘴沙雀…………………………978
469. 濛古沙雀…………………………980
470. 沙雀………………………………982
471. 北硃雀……………………………984
472. 橙色灰雀…………………………986
473. 紅腹灰雀
(griseiventris亞種)……………988
474. 紅腹灰雀(pyrrhul亞種)………990
475. 紅腹灰雀(cineracea亞種)……992
476. 紅頭灰雀…………………………994
477. 褐灰雀……………………………996
478. 灰頭灰雀…………………………998
479. 紅交嘴雀
(himalayana亞種)……………1000
480. 白頂鵐……………………………1002
481. 小鵐………………………………1004
482. 蒼頭鵐……………………………1006
483. 栗耳鵐……………………………1008
484. 田鵐………………………………1010
485. 灰頸鵐……………………………1012
486. 黃喉鵐……………………………1014
487. 黑頭鵐……………………………1016
488. 褐頭鵐……………………………1018
489. 硃鵐………………………………1020
490. 純色椋鳥…………………………1022
491. 紫翅椋鳥(humii亞種)………1024
492. 紫翅椋鳥
(purpurascens 亞種)…………1026
493. 紅海栗翅椋鳥……………………1028
494. 颱灣藍鵲…………………………1030
495. 紅嘴藍鵲(occipitalis亞種)……1032
496. 紅嘴藍鵲
(erythroryncha亞種)…………1034
497. 紅嘴藍鵲
(magnirostris亞種)……………1036
498. 黃嘴藍鵲
(flavirostris亞種)……………1038
499. 黃嘴藍鵲(cucullata亞種)……1040
500. 黑頭樹鵲…………………………1042
501. 斯裏蘭卡藍鵲……………………1044
502. 藍綠鵲……………………………1046
503. 喜鵲(leucoptera亞種)………1048
504. 喜鵲(bactriana亞種)…………1050
505. 喜鵲(bottanensis亞種)………1052
506. 鬆鴉(taivanus亞種)…………1054
507. 大斑星鴉…………………………1056
508. 白尾地鴉…………………………1058
509. 黑尾地鴉…………………………1060
510. 裏海地鴉…………………………1062
511. 藍翅八色鶇………………………1064
512. 仙八色鶇…………………………1066
513. 斑腹八色鶇………………………1068
514. 榴紅八色鶇
(granatina亞種)………………1070
515. 榴紅八色鶇
(coccinea亞種)………………1072
516. 藍斑八色鶇………………………1074
517. 紅樹八色鶇………………………1076
518. 呂宋八色鶇………………………1078
519. 藍頭八色鶇………………………1080
520. 泰國八色鶇………………………1082
521. 藍胸八色鶇………………………1084
522. 黑頭八色鶇………………………1086
523. 綠胸八色鶇(mulleri亞種)……1088
524. 綠胸八色鶇
(cucullata亞種)………………1090
525. 藍尾八色鶇………………………1092
526. 婆羅洲藍尾八色鶇………………1094
527. 藍枕八色鶇………………………1096
528. 藍八色鶇…………………………1098
529. 大藍八色鶇………………………1100
近代自然科學起步於博物學,早期的博物學傢,如布豐、林奈、居維葉、拉馬剋、華萊士、法布爾等,都是通過對自然界動植物的細緻觀察、準確描記、分類歸納和慎密推理,思考生命的本源,進而一步步揭示瞭自然界的規律。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和工業革命的興起,人類探索自然的能力較鐵器時代有瞭質的飛躍。那個時代的博物學傢是無比幸運的,難以計數的植物、兩棲爬蟲和鳥獸在美洲新大陸、亞馬遜雨林、婆羅洲秘境和喜馬拉雅山麓中被陸續發現。光怪陸離的生物形態和韆姿百態的生活方式極大地激發瞭博物學傢們對大自然不可遏製的探索熱情。
鳥類學是博物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近現代鳥類學的發展,不僅使我們從鳥類的解剖結構初步瞭解到鳥類飛翔的原理,還讓我們瞭解到更多的鳥類特徵及其演化曆史,比如鳥類的羽毛起源、遷徙特徵、鳥類與爬行類的親緣與演化關係等等。其中一個突齣的經典案例,就是達爾文在環球航行途中,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現瞭一些喙形明顯分化而其他形態行為特徵近似的雀類(達爾文地雀),從而啓發瞭他的“物種不是不可改變的”進化論思想的誕生。
在鳥類物種的研究和記述中,除瞭在自然哲學思想方麵做齣卓越貢獻的達爾文、華萊士等,我們還應銘記約翰·古爾德對鳥類學發展的貢獻。約翰·古爾德(JohnGould,1804-1881)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鳥類學傢和鳥類藝術傢,他對達爾文地雀的分類研究直接啓發並豐富瞭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論。他還撰寫瞭許多科學論文,是多個鳥類物種的定名人。古爾德一生齣版瞭很多關於世界各地鳥類的書籍,如《大不列顛鳥類》、《歐洲鳥類》、《澳洲鳥類》、《巴布新幾內亞鳥類》、《亞洲鳥類》等。此外,他還是一名收藏傢,收集瞭大量的蜂鳥和澳洲哺乳動物標本。而在古爾德一生燦爛的科學成就中,最負盛名的還是他的鳥類圖集,它們被今人驚為藝術奇珍,譽為奧杜邦之後最為偉大的科學繪畫作品。
在古爾德的所有鳥類圖集中,《亞洲鳥類》(BirdsofAsia)是一部較為典型的著作。原書共7捲,包含約530幅彩色艷麗的鳥類插圖。其中鳥類的分布範圍涵蓋瞭中亞、南亞次大陸、中國、東南半島、馬來群島和菲律賓群島。原書自1850年問世,直至1883年纔完成,齣版時間長達33年。在古爾德去世後(1881年),由英國動物學傢理查德·包沃德·夏普(RichardBowdlerSharpe)繼續完成瞭編輯整理。作為一本科學圖集,古爾德著重於寫實的畫風,忠實體現瞭每種鳥類的體型和羽毛顔色的鑒彆特徵。同時,畫中的鳥類以相應植物為映襯,反映瞭物種的生存環境和生態類型。
古爾德對鳥類形態、羽色的準確描繪,不但體現瞭其重要的科學價值,同時也極具藝術觀賞價值。可以說,古爾德、奧杜邦等鳥類學傢的鳥類巨著,對歐美國傢的鳥類研究和觀鳥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中國青年齣版社此次齣版的《亞洲鳥類》收錄瞭原書中的全部插圖,閤為3捲,並按“目”進行瞭重新編排,其中包括雞形目、雁形目、鴿形目、隼形目、雀形目等21目的鳥類物種。由我的學生們為每一幅圖編寫瞭相應的文字解說。他們查閱瞭很多國內外的相關資料,確證瞭書中所有鳥類的中文名,並對每種鳥的體型、外形特徵、分布範圍、棲息環境、食性甚至叫聲等都進行瞭較為詳盡的補充描述。由於古爾德原書是在19世紀所著,其中很多鳥類的拉丁名及英文名在今天都已不再沿用,他們對這些做瞭相應的修訂,采用瞭最新的鳥類英文名及拉丁名,以方便讀者查閱。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讓這套19世紀的博物學經典在發揮其美學價值的同時,又不失實用價值。
鳥類是自然生態係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愛護它們,就是愛護我們自己。愛護鳥類,就需要瞭解鳥類;瞭解瞭鳥類,我們纔能更好地保護它們。
當代的鳥類學研究已經遠遠超齣瞭對某個物種的記錄和描述,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大數據分析已經廣泛應用在鳥類學研究的多個層麵。然而對於一本關於鳥類學的科普讀物來講,更重要的功能是能夠使讀者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鳥類的可愛和美麗,生命的珍貴與神奇,激發人們愛鳥、護鳥以及探索鳥類的激情。今天藉此重新推齣約翰·古爾德《亞洲鳥類》之際,我衷心地希望讀者們能夠喜愛這本書,能夠為看到並擁有這本書而驚喜。在閑暇之餘,與愛人和孩子一起翻開此書,欣賞書中鳥兒精美的身姿,瞭解關於它們的形態、分布與生態習性,體會當年博物學傢們在叢林山榖中第一次看到它們時的那種驚嘆與狂喜,培養愛護鳥類和欣賞鳥類的高尚情趣!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鳥類學研究在世界鳥類學研究中已經占據重要地位,民間的觀鳥運動也蓬勃興起,希望日後能夠陸續推齣我們自己的經典圖冊。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雷富民
2016年鞦於北京
我對鳥類學研究的熱情源於童年時期閱讀的那些西方經典博物學著作,它們強調的是那種宏大的曆史敘事和地理跨度。因此,在接觸到這本針對亞洲範圍的圖鑒時,我原本有些擔心它是否會過於局限於當前的分類學細枝末節。然而,事實證明,這套書成功地在細節的嚴謹性與宏觀的地理脈絡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清晰地勾勒齣瞭亞洲大陸鳥類區係演化的曆史軌跡,比如從古北界到熱帶區的過渡地帶,那些特有物種是如何在地理屏障的影響下獨立分化的。書中關於喜馬拉雅山脈兩側鳥類群落差異的對比分析,特彆引人深思。它不僅僅羅列瞭物種,還探討瞭氣候變遷和地質活動對這些區域鳥類多樣性格局的長期影響,這提供瞭一個極佳的框架,讓我可以跳齣孤立物種的研究,轉而思考更深層次的生態曆史問題。對於那些對生物地理學和演化生物學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遠超傳統“物種識彆”層麵的知識增量。
评分作為一個資深的鳥類攝影師,我追求的圖鑒,除瞭科學性,更要有藝術性。我需要那種能激發我拿起相機、衝嚮戶外的視覺衝擊力。這套書的“視覺盛宴”程度,著實讓我震撼不已。很多物種的照片,選取角度之刁鑽、光綫運用之巧妙,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它們捕捉到的瞬間,往往是其他圖鑒為瞭保證物種清晰度而犧牲掉的動態美感。比如,書中有一張關於某個鶲類在林下捕食昆蟲的特寫,那羽毛上細微的水珠、翅膀展開的瞬間張力,仿佛能透過紙頁感受到那一刻的微風。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介紹不同季節的羽色變化時,提供瞭多角度的對比圖,這對於我們攝影師來說,意味著我們可以提前規劃好不同光照條件下需要捕捉的視覺目標。這種對“美”的極緻追求,使得即便是那些我們已經“認識”的常見鳥類,在這套書裏也煥發齣瞭全新的生命力。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對自然生命力的緻敬和贊美,每次翻閱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人迫不及待想去捕捉下一個完美的瞬間。
评分坦白說,我是一個動手能力強但耐心稍遜的業餘觀鳥愛好者,我更喜歡那種能夠快速鎖定目標、直奔主題的工具書。我之前用的那本老舊的圖鑒,每次想找一個特定的鶯類都得翻上半天,查找起來非常費勁。這套新版圖鑒在檢索設計上體現瞭極高的用戶友好度。首先,索引做得極其細緻,無論是按中文名、拉丁學名還是按科屬查找,都能迅速定位。其次,它的信息排版采用瞭模塊化的設計,每種鳥類占據一個固定的信息框,包括形態特徵、聲音描述(這是我最看重的部分之一,它甚至嘗試用文字描述瞭不同叫聲的情緒和頻率變化)、分布範圍和保護現狀,一目瞭然。更人性化的是,它在描述那些具有顯著季節性羽裝變化的鳥類時,清晰地用圖例標示瞭不同時間段的外觀差異,避免瞭新手在換羽期識彆物種時的常見錯誤。這種對用戶體驗的重視,使得它從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變成瞭一本真正適閤每天攜帶、隨時翻閱的實用指南。對於那些需要快速、準確識彆鳥類的野外觀鳥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效率最高的選擇。
评分這套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常年混跡於山野間的“鳥癡”量身定做的。我前些日子剛從青藏高原迴來,那裏的風光和物種多樣性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一些高海拔特有的雀形目鳥類,光是辨認形態和記錄叫聲就花瞭我大半個月時間。我原本以為國內現有的圖鑒已經夠用瞭,但接觸到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後,纔發現自己知識體係中的巨大鴻溝。比如書中對一些遷徙路綫的詳細分析,結閤瞭最新的衛星追蹤數據,遠比我之前參考的那些陳舊資料要準確和詳盡得多。特彆是關於一些稀有種的棲息地偏好,那些細緻入微的描述,比如對特定灌木叢的偏愛,或者是對溪流邊特定土壤類型的依賴,這些都是在野外觀察中很難捕捉到的關鍵信息。我立刻翻閱瞭關於鶴類和鸛類的部分,那裏的插圖精美到令人窒息,每一個羽毛的紋理,每一個眼神中的神采都被捕捉得淋灕盡緻,這對於需要現場比對的野外工作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這套書的印刷質量也極其齣色,色彩還原度高,即使在光綫不佳的野外條件下,也能清晰地分辨齣細微的色差,這對識彆那些外形極其相似的同屬物種至關重要。說實話,有瞭它,我感覺我的野外考察效率和準確性都得到瞭質的飛躍。
评分我對自然科學類書籍一直有著近乎苛刻的偏好,尤其是在涉及到生物學分類和區域誌方麵,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提供紮實學術支撐而非僅僅是華麗照片的著作。這套關於亞洲鳥類的巨著,以其嚴謹的編排和詳盡的物種描述,徹底顛覆瞭我對傳統圖鑒的認知。它的結構安排非常具有邏輯性,從宏觀的生物地理區劃入手,逐步細化到每一個目、科、屬,再到具體物種的詳細描述。我特彆欣賞它對“亞種”變異的討論,這往往是大多數普通圖鑒容易忽略的難點。作者群顯然投入瞭大量的精力去梳理不同地理隔離下種群間的形態差異,並輔以清晰的分子生物學證據來佐證其觀點,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看圖識鳥”的工具書,更是一本深入探討鳥類演化曆史和物種分化的參考資料。我仔細研究瞭其中關於東南亞熱帶雨林鳥類(例如擬啄木和畫眉科)的章節,那裏的描述不僅涵蓋瞭外部形態,還深入探討瞭食性、繁殖策略乃至種間競爭的生態學關係。這種多維度的信息整閤,極大地拓寬瞭我的學術視野,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這些物種在復雜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對於研究生或專業研究人員而言,這本書的參考價值無可估量。
评分这套植物图谱看着实在太舒服了。里面插图很讲究,透现出植物的肌理,欣赏性很高。
评分你就获得了特权,
评分世界那些开心啦啦小秘密训练训练
评分图谱里的植物应该是以植物的欧洲属种为主吧
评分世界那些开心啦啦小秘密训练训练
评分买了基本精装书都是六十多元一本这两本损伤最大书角磕的很厉害,京东的图书包装真是让人恨,加上快递的野蛮操作好好的书让人痛心,我用剪刀把一点一点压的能看了还好里面的硬角损伤不大。之前买过几本这样的书很喜欢想凑齐了。纸质黄色光滑图画精美爱不释手。
评分618大促各种东西都买了好多,京东多快好省
评分好。。。。。。。。。。。。。
评分拿了神券买神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