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讀什麼書可以提高生活格調?
中華雅文化經典——重塑生活格調的決定性珍本
★這是一套什麼書?
中華雅文化經典,遴選衣食住行、琴棋書畫等能代錶古人雅緻生活的圖書十部,是古人生活品位和生命追求的“美”之顯現,是生活趣味和生活熱情背後的詩意與優雅的錶達。婉約深情,溫暖美麗。既能提高生活品位,又有實用價值。
★內容有什麼特色?
全彩四色裝幀+幾百幅經典插圖+名傢雜說+閑情趣味知識擴展
雅緻文化、實用操作、趣味知識融匯一爐
★適閤哪些人閱讀?
文化藏書——作為重塑生活格調的決定性珍本,是中産階級提高文化格調理想優選;
案頭之書——作為古人審美趣味的體現,是文化研究者的必備書。
普及讀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滄海明珠,是大中學生文化修養必讀書。
★《隨園食單》是研究傳統菜點、提高烹飪技藝的餐廚聖經。
★《隨園食單》數百幅經典插圖,全彩裝幀,打造迄今精美版本。
★《隨園食單》完美重現中國古代珍饈美味及烹製法則,直觀解讀物性為上、適口為珍的飲食藝術。
★《隨園食單》堪稱中國古代餐飲文化的百科全書,詳述中華餐飲之製法及精髓,既可作提高廚藝之範本,亦可作品味生活之藉鑒。
內容簡介
《隨園食單》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共十四單,外加一序。詳細記述瞭我國十八世紀中葉流行的三百多種南北菜肴、飯點和名茶美酒。舉凡菜點的選料、加工、切配、烹調及對菜點的色、香、味、形、器、序都做瞭精闢的論述。各個環節,皆順物之性,循物之理,自然為本,引之導之,調之劑之,閤於口味。
《隨園食單》是清代文人袁枚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産物,被海內外食學傢稱為中國曆史上的“食經”,其價值卻不僅是食學的,思想哲學和語言文學價值同樣是不可低估的。袁枚用文纔筆墨,將吃喝之俗事寫齣瞭彆樣的氣息,讓一蔬一飯的哲學打破時間的限製,觸動我們的味覺和記憶。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傢、文學評論傢。晚年自號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與紀曉嵐並稱“南袁北紀”,撰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等著作傳世。
袁枚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公開聲明飲食是堂皇正大學問的人,所著的《隨園食單》是中國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飲食名著,該書的飲食理論與烹製技法至今仍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目錄
須知單
飲食之境界與做學問之道相同,皆要先學習瞭解再動手實踐。善烹之人在製作菜肴之前,就要知曉材料選用及搭配、作料調放、火候掌握、上菜順序等事宜,切忌盲目烹製傷及食材本味。故袁枚作此單並置於全書之首,突顯其重要。
先天須知 / 003
作料須知 / 005
洗刷須知 / 007
調劑須知 / 008
配搭須知 / 010
獨用須知 / 012
火候須知 / 014
色臭須知 / 015
遲速須知 / 017
變換須知 / 018
器具須知 / 020
上菜須知 / 022
時節須知 / 023
多寡須知 / 025
潔淨須知 / 026
用縴須知 / 028
選用須知 / 028
疑似須知 / 030
補救須知 / 031
本分須知 / 032
……
精彩書摘
《隨園食單》:
戒暴殄
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雞、魚、鵝、鴨,自首至尾,俱有味存,不必少取多棄也。嘗見烹甲魚者,專取其裙[1]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鰣魚者,專取其肚而不知鮮在背上。至賤莫如醃蛋,其佳處雖在黃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專取其黃,則食者亦覺索然矣。且予為此言,並非俗人惜福之謂,假使暴殄而有益於飲食,猶之可也。暴殄而反纍於飲食,又何苦為之?至於烈炭以炙活鵝之掌,剸刀以取生雞之肝,皆君子所不為也。何也?物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
【注釋】
[1]裙:甲魚背甲邊緣肉質軟邊。
[2]剸刀:割刀,宰殺動物的屠刀。
【譯文】
暴虐者不體恤人力的耗費,糟蹋者不珍惜物料的消耗。雞、魚、鵝、鴨,從頭到尾,都有其獨特味道,不應該多棄少取。我曾見有人烹製甲魚,專取甲魚的裙邊而不知道味在肉中;也曾見人蒸鰣魚時,專吃魚腹而不知魚的鮮味全在其背。最平常最常見的如醃蛋,它最好的地方是在蛋黃而不在蛋白,但如果把蛋白全部去掉而專吃蛋黃,則吃的人也會索然無味。我這樣說,並非一般人隻為瞭省材料而不顧享受,假使暴殄而有益於菜品,倒也說得過去。但如果浪費食材,又影響菜品,這又何苦呢?至於用燒旺的炭火去烤活鵝掌,用刀取活雞的肝,都是君子所不忍心做的。為什麼?傢畜動物為人所食,宰殺它也是必要的,但讓它求死不得卻是不可取的。
【延伸閱讀】
鵝掌又稱鵝腳,鵝蹼,脂肥,多筋,富含膠質,有美容和延緩衰老之效。鵝掌從漢代開始人饌,南北朝時首次進入宮廷。五代時,精研飲饌的謙光和尚嗜吃鵝掌成癖,曾言:“但願鵝生四掌,鱉著兩裙。”唐張�搖凍�野僉載》捲二:“易之為大鐵籠,置鵝、鴨於其內,當中取起炭火,銅盆貯五味汁,鵝、鴨繞火走,渴即飲汁,火炙痛即迴,錶裏皆熟,毛落盡,肉赤烘烘乃死。”這便是最早的燒活鵝之法。宋徽宗曾嫌鵝掌不夠肥大,禦廚便用燒熱鐵闆烤活鵝掌之法。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百嗜不如雙蹠掌”之句。清初有人將活鵝放在鐵柵上,下麵用火烤炙,鵝受熱難忍,不停地吸飲放在柵外的醬油、醋等調味品,而蹼被燙得大如人手且軟爛,割下現吃,鮮美絕倫。這些“惡吃”曾受到李漁、魯迅等人嚴厲批評。
【名傢雜論】
世界上最殘忍的動物莫過於人。其他動物都是為飢餓所迫纔去捕殺獵物,而人卻以美食為樂,其他動物抓來獵物隻是囫圇撕碎,吞下肚去,人卻要將飼養的豬羊雞鴨隨意殺掉,剁成肉丁、肉泥、肉末,包包子、餃子,做餡餅,極盡烹、炸、煎、炒之能事,甚至發明諸如吃活魚、活蝦、活鵝掌、活猴腦等極不人道的吃法。廣東早年有道名菜叫活吃猴腦,一籠子猴,客人隨手點一隻活猴,這隻猴子往裏躲,其他猴一齊把它推齣來。店傢給猴子穿上小衣裳,牽到餐廳,屋內有一桌子,中間挖洞,正好容一隻猴頭伸齣。猴頭頂用金箍緊箍住,店傢用小錘輕輕一敲,頭蓋骨應聲而落,較饞的客人,用湯匙伸嚮紅白相間的猴腦,吃剩的猴兒再剝皮剁肉紅燒。一頓吃下來,猴叫繞梁,三日不絕。今人活熊取膽,插一根管子到熊膽裏,每天取少量,殘忍至極。
佛教有《隨園食單》叫《肉食之過》,書極薄,而理極深。素食主義者有個論斷:人在恐懼、憤怒或緊張時,會立刻發生近似於病態的變化,如心跳紊亂、血壓陡增、呼吸窘促,乃至昏厥等。某些動物瀕臨死亡時,體內也會釋放齣毒素,甚至有“屍毒”産生。這個理論真僞難辨,但推己及人,動物的痛苦是可以想見的。
古代的將軍到瞭彈盡糧絕之際,往往會把自己的戰馬殺掉犒勞士兵,這是不得已而為之。若一味圖口腹之欲,則罪孽深重。
……
前言/序言
隨園食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