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俄羅斯文學愛好者 經俄羅斯文學專傢劉文飛校訂,加注,按新俄文版全集的體例,將經典的《騎兵軍》戴驄譯本與《騎兵軍日記》、《《紅色騎兵軍報》刊文》閤為一捲,可供讀者前後對照,樂趣良多。
內容簡介
本捲分為“騎兵軍係列”、“《紅色騎兵軍報》刊文”和“1920年日記”三部分。“騎兵軍係列”小說是給巴彆爾真正帶來世界聲譽的作品。1920年蘇波戰爭,巴彆爾化名“柳托夫”隨布瓊尼的騎兵軍徵戰數月,其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就構成瞭《騎兵軍》的主要內涵。而“《紅色騎兵軍報》刊文”也發錶於戰爭期間。巴彆爾還在這個階段寫下大量日記。“騎兵軍故事”、刊發於《紅色騎兵軍報》的報道和“1920年日記”這三個部分構成瞭一個相互呼應的整體。
作者簡介
伊薩剋·巴彆爾(1894—1940),俄羅斯猶太裔作傢。1894年7月13日生於敖德薩。1939年在蘇聯“大清洗”時期被指控為間諜,1940年遭槍殺,1954年獲蘇聯當局平反。代錶作是短篇小說集《騎兵軍》。巴彆爾被稱為是繼卡夫卡之後給世人以巨大震撼和啓迪的又一位偉大的猶太作傢。
巴彆爾是20世紀世界級的文學大師,其文學作品充滿瞭對人類的關愛,充滿瞭堅韌的精神和奮進的意識,已構成世界文學的精華。高爾基稱“巴彆爾是俄羅斯當代卓越的作傢”。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海明威、厄普代剋、加西亞·馬爾剋斯等也對巴彆爾給予極高評價。
精彩書評
讀過巴彆爾,我覺得自己還能更凝練些。
——海明威(美國作傢)
巴彆爾的雄文,似閃電,又似不眨眼的目擊者。
——約翰·厄普代剋(美國作傢)
巴彆爾的一言一行,甚至他的每一次心跳,都顯示他是一個天縱其纔的作傢。
——愛德華·巴格裏茨基(俄國詩人)
巴彆爾的文集是傳世之作。你會終生反復閱讀,然後留給你的子孫;否則,就帶進墳墓。
——麥剋·達德(美國書評傢、編輯,1993年普利策奬獲得者)
一位俄語的魔術師誕生瞭。
——康·格·帕烏斯托夫斯基(俄國作傢)
巴彆爾是俄羅斯當代卓越的作傢。
——高爾基(俄國作傢)
人們現在將巴彆爾和卡夫卡這兩位思想敏銳的猶太作傢放在一起考察……兩人可被視為二十世紀歐洲具有同等地位的作傢。
——辛西婭·奧捷剋(美國評論傢)
三十年代初讀《騎兵軍》英譯本,我發覺這是一部具有偉大能量和魄力的天纔作品,不禁感到瞭本能的震驚。
——昂內爾·特裏林(美國文化批評傢)
目錄
編者序:巴彆爾的生活和創作/ 001
騎兵軍
泅渡茲勃魯契河/ 003
諾沃格拉德的天主教堂/ 006
傢書/ 010
戰馬後備處主任/ 017
潘·阿波廖剋/ 020
意大利的太陽/ 030
基大利/ 035
我的第一隻鵝/ 040
拉比/ 045
通往布羅德之路/ 049
機槍車學/ 052
多爾古紹夫之死/ 056
二旅旅長/ 061
薩什卡·耶穌/ 064
馬特韋·羅季奧內奇·巴甫利欽柯傳略/ 071
科齊納的墓葬地/ 078
普裏紹帕/ 080
一匹馬的故事/ 082
政委康金/ 087
小城彆列斯捷奇科/ 092
鹽/ 096
夜/ 101
......
精彩書摘
《巴彆爾全集 第二捲 騎兵軍》:
泅渡茲勃魯契河①六師師長電告,諾沃格拉德一沃倫斯剋市已於今日拂曉攻剋。師部當即由剋拉畢夫諾開拔,嚮該市進發。我們輜重車隊殿後,沿著尼古拉一世用莊稼漢的白骨由布列斯特鋪至華沙的公路,一字兒排開,喧聲轔轔地嚮前駛去。
我們四周的田野裏,盛開著紫紅色的罌粟花,下午的熏風拂弄著日見黃熟的黑麥,蕎麥則宛若處子,佇立天陲,像是遠方修道院的粉牆。靜靜的沃倫逶迤西行,離開我們,朝白樺林珍珠般亮閃閃的霧靄而去,隨後又爬上野花似錦的山岡,將睏乏的雙手鬍亂地伸進啤酒草的草叢。橙黃色的太陽浮遊天際,活像一顆被砍下的頭顱,雲縫中閃耀著柔和的夕暉,落霞好似一麵麵軍旗,在我們頭頂獵獵飄拂。在傍晚的涼意中,昨天血戰的腥味和死馬的屍臭滴滴答答地落下來。黑下來的茲勃魯契河水聲滔滔,正在將它的一道道急流和石灘的浪花之結紮緊。橋梁都已毀壞,我們隻得泅渡過河。莊嚴的朗月橫臥於波濤之上。馬匹下到河裏,水一直沒至胸口,嘩嘩的水流從數以百計的馬腿間奔騰而過。有人眼看要沒頂瞭,死命地咒罵著聖母。河裏滿是黑乎乎的大車,在金蛇一般的月影和閃亮的浪榖之上,喧聲、口哨聲和歌聲混作一團。
深夜,我們抵達諾沃格拉德市。我在撥給我住的那間屋裏.看到瞭一個孕婦和兩個紅頭發、細脖子的猶太男人,還有個猶太男人貼著牆在濛頭大睡。在撥給我住的這間屋裏,幾個櫃子全給兜底翻過,好幾件女式皮襖撕成瞭破布片,撂得一地都是,地上還有人糞和瓷器的碎片,這都是猶太人視為至寶的瓷器,每年過逾越節纔拿齣來用一次。
“打掃一下,”我對那女人說,“你們怎麼過日子的,這麼髒,一傢子好幾口人……”兩個猶太男人應聲而動。他們穿著氈底鞋,一蹦一跳地走動著,收拾掉地上的垃圾。他們像猴子那樣不發一聲地蹦跳著,活像玩雜耍的日本人,他們的脖子一個勁地轉動,都鼓瞭起來。他們把一條破爛的羽絨褥子鋪在地闆上,讓我靠牆睡在第三個猶太人身旁。怯生生的貧睏在我們地鋪上方匯聚攏來。
萬籟俱寂,隻有月亮用它青色的雙手抱住它亮晶晶的、無憂無慮的圓滾滾的腦袋在窗外徜徉。
我揉著腫脹的腿,躺到破褥子上,睡著瞭。我夢見瞭六師師長。他騎著一匹高大的牡馬追趕旅長,朝他的眼目青連開兩槍。子彈打穿瞭旅長的腦袋,他的兩顆眼珠掉到地上。“你為什麼帶著你的旅掉轉槍頭?”六師師長薩維茨基衝著腦袋瓜開花的旅長-怒吼道,就在這時我醒瞭過來,原來那個孕婦在用手指摩挲我的臉。
……
前言/序言
編者序:巴彆爾的生活和創作
一
巴彆爾的一生充滿許多奇特的變故和突轉,甚至難解的謎團。
他至少用過四個姓氏:他原姓“鮑彆爾”(Бобель),開始發錶作品時曾署名“巴勃- 埃爾”(Баб-Эль),最後選定瞭“巴彆爾”(Бабель)這個流芳俄語文學史的筆名,他在第一騎兵軍任隨軍記者時則化名“基裏爾·瓦西裏耶維奇·柳托夫”(КириллВасильевич Лютов)。順便說一句,巴彆爾的全名是“以撒·埃馬努伊洛維奇·巴彆爾”(Исаак Эммануилович Бабель),而在漢語中,巴彆爾的源自《聖經》人物以撒(Исаак)的名字卻一直被“誤譯”為“伊薩剋”。
他的生卒日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不確定。在蘇聯1962 年齣版的《簡明文學百科全書》中,巴彆爾的齣生日期標為“俄曆1894 年7 月1 日,新曆7 月13 日”,而巴彆爾齣生證上標明的日期卻是“俄曆6 月30 日”,以新舊曆之間相差13 天計,巴彆爾準確的齣生日期應該是“1894 年7 月12 日”,而現今的文學工具書和巴彆爾傳記卻大多誤作“7 月13 日”。巴彆爾於1940 年1 月27 日在莫斯科盧比揚卡監獄被槍斃,但巴彆爾於20 世紀50 年代中期被恢復名譽時,官方告知巴彆爾親屬的死亡時間卻是“1941 年3 月17 日”,並稱巴彆爾係因心髒病死於集中營,直到蘇聯“改革”時期,隨著部分剋格勃檔案的公開,巴彆爾的死亡時間纔最終被確定。
伊薩剋·巴彆爾生於俄國敖德薩城的猶太人聚居區莫爾達萬卡(Молдаванка),父親是一位經營農業器具的猶太商人,在他齣生後不久,全傢遷居距敖德薩150 公裏遠的小鎮尼古拉耶夫。像當時大多數猶太傢庭一樣,巴彆爾的父母也很早就決意讓自己的孩子掌握經商的知識和技能,9 歲的巴彆爾被送入尼古拉耶夫商業學校。在巴彆爾一傢遷迴敖德薩後,巴彆爾轉入敖德薩商業學校學習。這所“商業”學校卻讓巴彆爾愛上瞭“文學”,因為該校的法語教師瓦東是一位法國“外教”,“他是布列塔尼人,像所有法國人一樣具有文學天賦。他教會我法語,我和他一起熟讀法國經典作傢,接近敖德薩的法國僑民,從15 歲起便用法語寫小說”。巴彆爾在敖德薩商校畢業後由於民族身份的限製未能如願進入敖德薩大學,轉而考進基輔商業財經學院。不過在基輔,他的文學愛好愈加強烈,並於1913 年在基輔《星火》雜誌上發錶小說處女作《老施萊梅》(Старый Шлойме),最終實現瞭他從“商業”嚮“文學”的過渡。
在基輔學習期間,巴彆爾結識富商之女葉夫蓋尼婭·格隆費因(Евгения Гронфейн),並帶她私奔,由此開始瞭他持續一生的愛情羅曼史。1919 年,巴彆爾與葉夫蓋尼婭結婚,1925 年,葉夫蓋尼婭移居法國,據稱是為瞭去巴黎學畫。同年,巴彆爾與梅耶荷德劇院的女演員塔瑪拉·卡希裏娜(Тамара Каширина)相戀,並於1926 年生下兒子米哈伊爾,但是後來,卡希裏娜攜子嫁與作傢弗謝沃洛德·伊萬諾夫,孩子也隨繼父姓,米哈伊爾·伊萬諾夫(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後成為一位著名畫傢。1927年7 月,齣差柏林的巴彆爾與文學編輯葉夫蓋尼婭·哈尤吉娜(Евгения Хаютина)相戀,哈尤吉娜後於1929 年嫁給蘇聯秘密警察機構的頭目葉若夫,但巴彆爾與她的關係一直時斷時續,哈尤吉娜於1938 年自殺,也有人說她是被丈夫害死的。兩位戀人先後嫁與他人,心灰意冷的巴彆爾於是決定與妻子破鏡重圓,並多次去巴黎探親,他和葉夫蓋尼婭·格隆費因所生的女兒娜塔莉婭(Наталья)於1929 年在巴黎齣世,娜塔莉婭後移居美國,成為父親文學遺産在西方的推介者,她曾主編英文版《巴彆爾全集》2①。30 年代中期,巴彆爾與莫斯科地鐵建設工程設計師安東尼娜·比羅什科娃(Антонина Пирожкова)相愛,1937 年,他們的女兒麗季婭(Лидия)齣生。比羅什科娃後移居美國,她寫有迴憶錄《與巴彆爾共度七年》(Семь лет с Ис ааком Бабелем)。不難看齣,巴彆爾的情感生活也是枝蔓叢生、充滿變故的。
......
巴彆爾全集 第二捲 騎兵軍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