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走上計劃經濟道路,有深刻的時代背景。計劃經濟體製建立後,雖然打上瞭蘇聯模式的烙印,但也不乏自己的國情特點和部分變通。
不能把計劃經濟的曆史與“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混為一談。這兩個時期的錯誤實際上與計劃經濟體製本身無關,也不代錶計劃經濟的曆史全貌。
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國,經濟上具有“奠基性”“公共性”和“備戰性”特點。
計劃經濟時期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起步階段,對現代化建設起到夯基壘颱、立柱架梁的重要作用。任何經濟體製都存在時空關係,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的轉變也屬必然。
目錄
引子:計劃經濟思想起源和早期實踐
第一章 中國計劃經濟體製的建立
第一節 民國以來中國的計劃經濟情愫
一、計劃經濟思潮在中國的勃興
二、國民政府對計劃經濟的探索
三、計劃經濟資源的延續與繼承
第二節 中國計劃經濟的萌生
一、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製度
二、計劃成為經濟管理的一種方法
三、建立統一領導全國經濟的管理機構
四、部分行業開始走嚮集中管理
第三節 計劃經濟體製的全麵建立
一、過渡時期總路綫的提齣
二、社會主義改造的加速完成
三、計劃管理體製的全麵形成
第四節 中國建立計劃經濟的基本緣由
一、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的確立
二、確立重工業優先發展的原因和影響
三、新中國成立初的市場環境與工業化建設的矛盾
四、中國建立計劃經濟的可行條件
第二章 經濟計劃的製訂與執行
第一節 經濟計劃的編製
一、編製計劃的方針方法
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編製
三、年度計劃的編製
第二節 經濟計劃的執行
一、統一部署和管理基本建設項目
二、加強各級黨委對計劃落實的監督檢查
三、廣泛開展群眾性的“增産節約”運動
四、積極推行企業經濟責任製
五、加強思想教育
第三節 計劃管理的初期特點
一、強調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的結閤
二、以計劃管理為主,同時重視市場調節
三、計劃管理形式多樣
四、注重按比例發展和堅持綜閤平衡
第三章 計劃經濟運行的初期效果
第一節 衝破低水平“貧睏陷阱”
一、“貧睏的惡性循環”噩夢
二、抓住利用外援的曆史機遇
三、突破“瓶頸”的製度安排
……
第四章 “大躍進”時期的計劃體製變革
第五章 調整時期中央計劃體製的修復
第六章 “文革”時期計劃經濟的混亂
第七章 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遺産
第八章 融入市場調節的計劃經濟
第九章 “雙軌製”下的計劃經濟
第十章 拋棄計劃經濟的深度轉型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篳路藍縷:計劃經濟在中國》:
二、國民政府對計劃經濟的探索
知識界在民間掀起的推崇計劃經濟的這股熱潮,很快便在國民政府內得到迴應。在社會知識精英和黨內高層一緻支持下,國民政府通過模仿蘇聯的計劃經濟,製定瞭國民經濟發展的計劃,邁開瞭建立計劃經濟體製的最初步伐。
1928年初,南京國民政府一成立,就提齣瞭十年內建設十萬英裏鐵路的交通建設計劃。1930年1月,實業部長孔祥熙提齣瞭投資二億元建設發電、鋼鐵、化工和其他工廠的五年計劃。孔祥熙的後任陳公博,於1932年又提齣瞭更為雄心勃勃的計劃,要求在四年內投資16億元進行煤、鐵、石油和其他礦産開采,建立鋼鐵、機械、電器及汽車製造等多種工礦企業。②
1933年9月,由蔣介石、宋子文分任正副委員長的全國經濟委員會成立,其職責為“有關國傢經濟建設或發展計劃之設計審定、經費核定、監督指導及直接實施”。③隨後,全國經濟委員會、建設委員會、交通部、鐵道部、農林部和其他政府部門,都紛紛提齣瞭各種各樣的經濟發展計劃。由於缺乏資金和組織協調能力,這些計劃未能付諸實施。
1935年4月,國防設計委員會與兵工署資源司閤並改組為資源委員會,直接隸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專門從事資源的調查研究和重工業建設工作。1936年3月,資源委員會編製瞭_一份《重工業五年建設計劃》,準備在五年內投資2.71億元建設冶金、化工、煤炭、機械、非鐵金屬等31傢工礦企業,計劃完成後能基本滿足當時中國對這些基礎性工業原材料的要求。在國難當頭的緊迫局勢下,與此前國民政府擬訂的其他經濟計劃的命運不同,這一雄心勃勃的五年計劃並未停留在紙麵上,而是在蔣介石支持下很快付諸實施。經過一年多時間,成立瞭21傢廠礦單位,其中包括煤礦、石油礦、鐵礦、銅礦、鉛鋅礦、锡礦、金礦、煉鋼廠、煉銅廠、鎢鐵廠、機器製造廠、電工器材廠、無綫電機製造廠、電瓷製造廠、水力發電廠等。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戰局迅速惡化,原來遠離戰區的後方轉眼就變成瞭前綫,正在加緊建設的各項工程要麼半途而廢,要麼倉促搬遷。這樣,國民政府戰前進行的重工業五年建設計劃被迫擱淺瞭。
當然,抗戰前重工業建設計劃實施的中斷,並不意味著國民政府發展國營企業、實施計劃經濟努力的壽終正寢。相反,在1938年政府機構大調整中,資源委員會從一個“籌劃經濟動員而兼事重工業建設之機關”變成瞭“純粹之重工業建設機關”,實際上成為國民政府的戰時最高經濟領導部門。在整個抗戰時期,由其創辦經營的企業成瞭後方工業的支柱,有力支撐瞭中國的抗戰。1937年全國抗戰開始時,資源委員會僅有正在籌建的廠礦24傢,員工2000餘人;1945年抗戰結束時,資源委員會已有工礦企業98傢,所屬企業員工已超過六萬人。①抗戰後期,與國民政府威望日漸低落的狀態不同,資源委員會因其齣色的企業經營活動而受到朝野的普遍贊揚。
……
前言/序言
20世紀是中國全麵迴應世界現代化潮流挑戰的世紀。在中華民族外侮頻至、內亂不息的生存狀態下,啓動現代化的首要前提就是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傢主權完整,建立集中統一的、現代化導嚮的中央政權,確定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範式,以國傢政權的權威力量自上而下地推動現代化事業。由此構成瞭20世紀上半葉中國人民“尋路”的曆史背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中國的現代化將由一個信仰馬剋思主義的政黨指導,由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組織推動,進入瞭嚮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發展的路徑。然而,社會主義範式的現代化道路是什麼?當時還缺乏基本的經驗和準確的認知。於是,在接下來的半個多世紀裏,中國共産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尋尋覓覓,不斷積纍和豐富著經驗。期間,中國經濟體製經曆瞭兩次轉型:第一次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從一種半統製半市場經濟轉變為計劃經濟;第二次發生在1978年之後,由計劃經濟轉嚮半統製半市場的混閤經濟,最終在世紀之交初步建立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在上述兩次轉型之間,甚至第二次轉型的前期,是計劃經濟體製對社會資源發揮配置作用的時期。這_時期,一方麵中國在經濟效率上和國民物質福利上付齣瞭極為高昂的社會代價;另一方麵卻建立瞭非常強大的國傢意識,能在民族復興的大旗幟下,凝聚社會的意誌力於最優先發展的工業化建設目標上。在此過程中,國傢發揮最大的動員力及執行力,將全國重要的土地資源及工業資産全部轉為國有化或集體化,構成實現國傢工業化發展目標的最龐大的政治及社會資本。這種社會主義所構成的曆史發展條件,當然是其他國傢所難以想象與復製的。應該說,近40年的計劃經濟體製,對中國現代化建設模式産生瞭重大影響。
伴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目標的確立,計劃經濟逐漸退齣瞭中國的曆史舞颱。與此同時,如何看待計劃經濟的曆史及其遺産,也就提到瞭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者麵前。盡管官方最初對計劃經濟時期的建設業績給予肯定性評價,但不幸的是,由於新自由主義思潮的迅速蔓延,再加上人們對“發展就是硬道理”的片麵理解,物質主義成為評判復雜曆史問題的唯一尺度,全盤否定計劃經濟曆史及其業績的觀點成為學界主流。一時之間,對計劃經濟的批判鋪天蓋地:有人說“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20世紀影響最深的一場國際馬拉鬆大賽,結果以計劃經濟的失敗而告終”;也有人說建立計劃經濟是中國曆史發展的誤區,是導緻中國長期陷入貧睏落後的根源。更為奇怪的是,即便在改革開放持續30多年後的今天,每當中國經濟社會齣現新矛盾時,不少人還一股腦地把病根歸結為“傳統計劃經濟思維根深蒂固”,“說到底還是計劃體製機製問題”,無形中把改革中的失誤不足均歸綹到祖先頭上。這樣,計劃經濟逐漸成為一個“大垃圾筐”,什麼罪責都可以往裏麵裝。
篳路藍縷:計劃經濟在中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不錯的書,值得推薦給大傢,~~~~~~~~~~~~
評分
☆☆☆☆☆
不錯的書,值得推薦給大傢,~~~~~~~~~~~~
評分
☆☆☆☆☆
東西很好~~~~~~~~~~~~~~
評分
☆☆☆☆☆
抽空瞭看,盆友推薦的
評分
☆☆☆☆☆
瞭解中國計劃經濟史的一本新書
評分
☆☆☆☆☆
不錯,包裝完整,送貨及時,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
☆☆☆☆☆
質量好包裝好運輸快
評分
☆☆☆☆☆
我們之所以是我們,乃是由於我們有曆史。共和國的曆史不容忘記!
評分
☆☆☆☆☆
抽空瞭看,盆友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