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內容分為耳科、鼻科、咽喉科、口腔科四部分。各部分分彆介紹瞭耳、鼻、咽喉、口腔的結構及其與髒腑、經絡的聯係,並以此為基礎論述瞭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機、望聞問切四診的重點內容、內治法、外治法、按摩導引法、護理及預防等辨證論治內容,並針對各科具體病、癥的治療進行瞭詳細介紹。
目錄
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
耳科
耳
耳與髒腑
耳與腎
耳與肺
耳與肝膽
耳與心
耳與脾
耳與經絡
耳病病因病機
風熱濕邪襲耳
熱毒熾盛灼耳
肝膽火熱燔耳
腎虛耳竅失養
脾虛耳竅失養
痰濕泛耳
氣滯耳竅
血瘀耳竅
耳部四診
耳部望診
耳部聞診
耳部問診
問耳聾
司耳鳴
問眩暈
問耳痛
問耳脹
問耳癢
問耳流膿
耳部切診
耳病治法
耳病內治法
疏風通竅
耳聾治肺
利濕通竅
升陽通竅
行氣通竅
祛瘀通竅
耳病外治法
滴耳法
耳部塗敷法
耳部熨法
耳部清潔法
耳部排膿法
耳病針灸法
耳病針法
耳病體針療法
耳病水針療法
耳病耳針療法
耳病灸法
耳病按摩導引法
鼓膜按摩法
捏鼻鼓氣法
嗚天鼓法
掩耳去頭鏇法
耳聾導引法
耳病護理
耳病預防
[耳癥]
耳痛
耳癢
耳紅腫
耳流膿
耳堵塞感
耳衄
[耳病]
鏇耳瘡
耳帶瘡
斷耳瘡
……
精彩書摘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
病因病機 實證多因外邪侵襲,引起肺、脾胃、膽之病變而發病;虛證多因肺、脾髒氣虛損,邪氣久羈,滯留鼻竅,緻病情纏綿難愈。①肺經風熱:風熱侵肺,或風寒外襲,鬱而化熱,內犯於肺,肺失宣降,邪熱循經上壅鼻竅而為病。②膽腑鬱熱:情誌不遂,膽失疏泄,氣鬱化火,膽火循經上犯,移熱於腦,傷及鼻竅,或邪熱犯膽,膽熱上蒸鼻竅而為病。③脾胃濕熱: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味,濕熱內生,鬱閑脾胃,運化失常,濕熱邪毒循經熏蒸鼻竅而為病。④肺氣虛寒:久病體弱,或病後失養,肺髒虛損,肺衛不固,易為邪犯,正虛抗邪無力,邪滯鼻竅而為病。⑤脾氣虛弱:久病失養,或疲勞思慮過度,損及脾胃,緻脾胃虛弱,運化失健,氣血精微生化不足,鼻竅失養,加之脾胃不能升清降濁,濕濁內生,睏聚鼻竅而為病。
診斷與鑒彆 此病可有傷風鼻塞病史,以膿涕量多為主要癥狀,常伴有鼻塞,嗅覺減退,癥狀可局限於一側,也可雙側同時發生。部分病人伴有明顯的頭痛,頭痛的部位常局限於前額、鼻根部、頜麵部、頭頂部等,並有一定的規律性。檢查可見鼻黏膜充血腫脹,中鼻甲肥大或呈息肉樣變,中鼻道、嗅溝、下鼻道或後鼻孔可見膿涕。前額部、頜麵部或鼻根部可有紅腫及壓痛。影像學檢查可協助診斷。
鼻流膿涕除可見於鼻淵,尚可見於多種鼻病,如鼻窒、鼻菌、鼻異物等,應加以鑒彆。①鼻窒病變在鼻腔,癥狀以鼻塞為主,鼻涕黏而量少,鼻甲淡紅或暗紅,鼻甲腫脹,以下鼻甲為甚,中鼻道無膿涕,鼻底可見黏涕;而鼻淵則以膿涕量多為主要癥狀,中鼻道或嗅溝有膿涕,鼻腔或見鼻息肉。②鼻菌以鼻塞,鼻流汙穢濁涕,鼻衄,頭痛,頸部惡核為主要癥狀,鼻塞常為單側,漸進性,鼻流汙穢濁涕,鼻氣腥臭,鼻衄常反復發作。檢查可見鼻腔內腫物,錶麵粗糙,頸部惡核質硬固定,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可以明確診斷。③對兒童患者,如是單側流膿涕且有臭味,持續加重,應注意是否為鼻異物。
……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