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雙語名傢名作-儒釋道耶與中國文化

博雅雙語名傢名作-儒釋道耶與中國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湯一介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816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0294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儒释道耶与中国文化(汉英对照)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36
字数:340000
正文语种:汉英对照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學生,一般讀者

《儒釋道耶與中國文化》(漢英對照)是湯一介先生關於儒、釋、道、耶與中國文化主題的哲學學術論文精選集,
反映瞭作者對中國哲學的總體觀點,包括哲學流派體係、對真善美的觀點、當前發展和未來展望、對儒學的評價。
在與來自各國不同背景、文化的學者交流過程中,湯先生追溯瞭中國文化在曆史上的流衍,分析瞭中國文化與西方
文化的異同和互補性。在中國麵臨東西文化交匯衝擊、傳統與現代張力的時候,這部著作挖掘文化發展中的深層問
題,追溯中國文化的源頭與流變,對現當代文化研究具有深廣意義。

內容簡介

《儒釋道耶與中國文化》(漢英對照)收錄瞭湯一介先生有代錶性的學術文章10篇,這些文章都曾被譯成英文發錶在各大中外期刊上。內容涉及儒傢、道傢、佛教、基督教等各種文化思潮的互動碰撞。麵對西方學者提齣的“文明衝突論”,先生提齣“和而不同”的理念,對中外哲學界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湯一介,當代中國哲學界泰鬥級學者,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等職務。2003年起,擔任《儒藏》編纂中心主任、首席專傢,生前主持完成瞭精華編100冊。湯先生有多部學術專著齣版,包括《郭象與魏晉玄學》、《在非有非無之間》、《佛教與中國文化》等,另有學術論文上百篇。

目錄

I An Inquiry into the Possibility of a Third-Phas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2
壹 關於儒傢思想第三期發展可能性的探討 3
II Confucianism & 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12
貳 儒學與建構性後現代主義 13
III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ism 34
叁 儒學的現代意義 35
IV Immanence and Transcendence in Chinese Chan Buddhism 88
肆 論禪宗思想中的內在性與超越性 89
V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aoism 120
伍 論道教的産生和它的特點 121
VI The Attempt of Matteo Ricci to Link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150
陸 論利瑪竇匯閤東西文化的嘗試 151
VII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Categor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176
柒 論中國傳統哲學範疇體係的諸問題 177
VIII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Question of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224
捌 再論中國傳統哲學的真善美問題 225
IX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 266
玖 “文明的衝突”與“文明的共存” 267
X The Coexiste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Sources of the Value of Harmony in Diversity 304
拾 文化的多元共處——“和而不同”的價值資源 305
Notes 318
注釋 318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

评分

读书好处多多。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鄙读书,无知者慕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评分

读书好处多多。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鄙读书,无知者慕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读书好处多多。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鄙读书,无知者慕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评分

不错

评分

读书好处多多。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鄙读书,无知者慕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