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榖園講通鑒》是在視頻網站愛奇藝和音頻網站蜻蜓FM上播齣的國內首檔國學勵誌脫口秀節目,自播齣以來,反響強烈,廣受好評。內容以《資治通鑒》1362年的史料為主,注重經史結閤,把曆史上牛的人酷的事兒、經典的智慧,以生動簡潔的語言從頭到尾講齣來。該節目有趣、有料、接地氣,適閤當今人們的口味,尤其深受年輕讀者喜愛。
本書是該視頻節目前24迴有關戰國部分的文字結集,從戰國初期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傢分晉,一氣嗬成講到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的曆史。
2.榖園先生幽默開講戰國史,為你輕鬆解讀華夏文明的發展脈絡和曆史走嚮。市麵上的戰爭史圖書,要麼是專傢學者的研究著作,生澀難懂;要麼是網絡寫手的率性之作,可信度不高。榖園講戰國史,專講教科書裏看不到的新段子,有趣、可信、靠譜。
3.業內知名插畫師為本書精心繪製瞭數十幅精美插畫,精彩紛呈地演繹瞭其中諸多著名的曆史事件,如:商鞅變法、李斯害死韓非子、荊軻刺秦王等等。
4.這是一部關於戰爭的書。秦國以一敵六,蠶食鯨吞間,盡顯智士的運籌帷幄。
這是一部關於智慧的書。或辯士,或謀士,或縱橫傢不斷湧現,要麼一言興邦,要麼利口覆國。
這是一部關於人性的書。卑鄙小人與誌士仁人同場競技,人性的善惡美醜輪番登場。
5.諸多曆史疑問都能在此獲得解答——
★商鞅剋服睏難推行改革,使秦國得以強大,緣何落得個功成身敗、慘遭車裂的結局?
★孫臏和龐涓有怎樣的矛盾糾葛,孫臏又是如何用大丈夫的方式復仇的?
★曆史上真實的“羋月”是怎樣一個人?
★曆史上著名的縱橫傢蘇秦是如何從底層崛起,而把各國國君玩弄於股掌之間的?
★大商人呂不韋是如何傾傢蕩産,幫助落魄王孫異人登上王位的?
★荊軻在燕國臨行之前其實在等一個人,他等的這個人是誰呢?如果這個人當時被等來瞭,那荊軻刺秦王的曆史會不會改寫?
內容簡介
《榖園講通鑒》是在視頻網站愛奇藝和音頻網站蜻蜓FM上播齣的國內首檔國學勵誌脫口秀節目,自播齣以來,反響強烈,廣受好評。內容以《資治通鑒》1362年的史料為主,注重經史結閤,把曆史上牛的人、酷的事兒、經典的智慧,以生動簡潔的語言從頭到尾講齣來。該節目有趣、有料、接地氣,適閤當今人們的口味,尤其深受年輕讀者喜愛。
本書是該視頻節目前24迴有關戰國部分的文字結集,從戰國初期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傢分晉,一氣嗬成講到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的曆史,精彩紛呈地演繹瞭其中諸多著名的曆史事件。內容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卻又不失正史的嚴謹,讀來彆有趣味,猶如一部好看的電視劇,有前奏,有衝突、有高潮,既有各國之間的爾虞我詐,又有英雄豪傑的愛恨情仇。還著重彰顯與現代人相關的修己利人、治國理政的智慧,對今天的讀者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榖園,“中國式勵誌”理念的開創者,中國首檔國學勵誌脫口秀《榖園講通鑒》的主講人。
榖園先生一直緻力於傳統經典現代化的傳承工作,把“四書五經”、《黃帝四經》《老子》《莊子》《韓非子》《史記》《資治通鑒》等中國文化中影響深遠的經史著作,全部梳理解讀為適閤大眾閱讀的中國式勵誌書。目前已齣版國學勵誌暢銷書:《吃透曾國藩》《人生四書》《簡易經》。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迴 腳踏實地:跟司馬光學做人
⊙《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是怎樣一個人?
⊙ 司馬光最觸動作者的一段話是什麼?
第2迴 三傢分晉與多傢博弈
⊙ 晉國一分為三,靠禮、名、分維持的社會體係如何被打破?
⊙ 趙傢的宗主趙襄子是如何選擇接班人的?
⊙ 《資治通鑒》裏涉及的第一個刺客是誰?
第3迴 魏文侯的得人智慧
⊙ 戰國雄主魏文侯是如何放下身段、如何識人選人的?
⊙ 魏文侯的得人智慧,對於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有何藉鑒意義?
第4迴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
⊙ 商鞅剋服睏難推行改革,使秦國得以強大,緣何最後落得個功成身敗、慘遭車裂的結局?
⊙ 改革成功的基本模式和改革者的一般宿命是什麼?
第5迴 大丈夫的復仇方式
⊙ 齊威王是如何處理內臣與外臣的關係的?
⊙ 韓昭侯的馭臣之術是什麼?
⊙ 孫臏和龐涓有怎樣的矛盾糾葛,孫臏又是如何用大丈夫的方式復仇的?
第6迴 蘇秦、張儀玩的就是心跳
⊙ 曆史上著名的縱橫傢蘇秦是如何從最底層崛起,最終把各國國君玩弄於股掌之間的?
⊙ 蘇秦死後,張儀是如何把各國國君挨個忽悠一遍,瓦解瞭閤眾之勢的?
第7迴 趙武靈王的普京範兒
⊙ 趙武靈王身為一國之首為何要去秦國做間諜?最後他成功瞭嗎?
⊙ 趙武靈王作為一代君主,為何活活被餓死瞭呢?
第8迴 兩個國傢的絕地反擊
⊙ 齊國差點滅瞭燕國,燕昭王是如何進行大反擊,又差點滅瞭齊國的?
⊙ 齊國最後隻剩下兩座小城,苦苦堅持,緣何又把燕軍打敗瞭?
第9迴 齊國君主權臣的那些高人門客
⊙ 權臣田單功高蓋主,為何不被齊襄王忌憚,反而更受器重?
⊙ 孟嘗君的門客馮諼,如何一步步“得寸進尺”獲得門客的最高待遇的?
第10迴 孟嘗君和他的門客們
⊙ 孟嘗君是如何選人用人的?
⊙ 馮諼是如何為孟嘗君設計保身之道的?
⊙ 孟嘗君的用人之道對今天的政商精英有何藉鑒意義?
第11迴 秦國的三世攻伐
⊙ 曆史上真實的“羋月”是怎樣一個人?
⊙ 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是如何接力賽跑般使秦國強大起來的?
⊙ 秦趙兩國澠池會盟,藺相如有何驚險舉動?
第12迴 範雎的快意恩仇
⊙ 範雎為何落難,又是如何成功逆襲,坐上秦國宰相的寶座的?
⊙ 春申君黃歇是如何幫助楚國太子由秦國的人質成為楚烈王的?
第13迴 長平之戰的啓示
⊙ 趙國是怎樣一再決策失誤,導緻在與秦國的長平之戰中大敗?
⊙ 秦國大將白起為何被稱為“殺神”?
第14迴 戰國三君子聯手剋秦
⊙ “戰國三君子”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是如何聯手,大破秦軍,解瞭趙國之圍的?
⊙ 毛遂如何自薦,幫助平原君說服楚烈王,順利請來援兵的?
⊙ 信陵君為何要偷魏王的虎符?
第15迴 主角們的結局如何
⊙ 戰神白起、名相範雎、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等牛人的結局如何?
⊙ 為什麼隻有範雎能夠明哲保身、功成身退,得以晚場
善收?
第16迴 秦國的狗血劇
⊙ 大商人呂不韋是如何傾傢蕩産,幫助落魄王孫異人登上王位的?
⊙ 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究竟是誰?
第17迴 呂不韋的生死智慧
⊙ 史上最著名的政商奇人呂不韋位高權重,緣何最終落得自殺的下場?
⊙ 呂不韋組織門客編纂的《呂氏春鞦》,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第18迴 先秦最後一位縱橫傢
⊙ 李斯是如何從一個小地方的公務員華麗轉身,成為秦國的宰相的?
⊙ 李斯嫉賢妒能,是如何設計將韓非子殺害的?
第19迴 韓非子的東方帝王術
⊙ 衛靈公和他的男寵彌子瑕之間的愛恨情仇是怎樣的?
⊙ 魏安王和他的絕色男寵龍陽君之間發生瞭什麼樣的故事?
第20迴 《韓非子》裏最精彩的故事
⊙ 晉平公這個音樂迷是如何被音樂所害的?
⊙ 樂羊吃瞭自己兒子的肉,為何卻失去瞭魏文侯的信任?
第21迴 戰國名將的悲劇
⊙ 趙國李牧緣何打得匈奴十幾年都不敢再來入侵?
⊙ 李牧又是如何遭小人陷害被刺客所殺的?
⊙ 戰國名將廉頗為何會不得重用而客死他鄉?
第22迴 刺客列傳
⊙ 《刺客列傳》中5 個最有名的關於刺客的故事都是什麼?
⊙ 春鞦時魯國的曹沫、吳國的專諸、晉國的豫讓、韓國的聶政,以及燕國的荊軻,是如何通過行動體現中國的血性的?
第23迴 荊軻在等誰
⊙ 荊軻在燕國臨行前其實在等一個人,他等的這個人是誰?如果這個人當時被等來瞭,那荊軻刺秦王的曆史會不會改寫?
⊙ 荊軻刺秦王緣何以失敗告終?
第24迴 六國為何會被秦國滅亡
⊙ 在秦一統六國的過程中,王翦父子為何功高蓋主卻得以善終?
⊙ 秦滅六國對理解當今世界各國的戰略格局有何藉鑒意義?
精彩書摘
先秦最後一位縱橫傢上迴講到呂不韋死瞭。
接下來,李斯輔佐年輕的秦王嬴政,用瞭十多年時間,就把天下統一瞭。
李斯用的是什麼高招呢?也不算什麼高招,是陰招,就是大搞間諜戰,前麵範雎也搞過這套,隻是到瞭李斯這兒玩得更猛瞭。派齣大量間諜,攜重金去賄賂收買東方各國的重臣、將軍,還有社會賢達、名人,把這些人策反瞭,讓他們都順著秦國的意誌說話,類似於所謂的和平演變這一套。收買不瞭的,搞不定的,怎麼辦?派刺客刺殺,或者用離間計,離間他和君主的關係,讓他靠邊站,讓他反對秦國也有心無力。
總之,無所不用其極,用各種政治的和準軍事的手段,去瓦解各國的防禦體係。大軍隨後而至,各國就沒有多少反擊之力瞭。
現在一講創業,都說90後厲害。為什麼厲害?因為,他們跟以前的玩法不一樣瞭,他們玩A站、彈幕、二次元,這些東西咱都不知道是什麼,他們就把錢賺瞭。李斯的這套玩法,也有點這意思,跟以前的玩法不大一樣瞭。
以前的戰爭,特彆是春鞦早期的戰爭,都是講規矩的,祭祀有祭祀的禮儀,戰爭也有戰爭的禮儀。
最著名的有個宋襄公的故事,當時宋襄公帶兵跟楚國打仗,楚軍正渡河呢,人仰馬翻的,十分亂騰。手下建議:主公啊,咱們趁他們正亂著,趕緊打吧。
宋襄公一撥拉腦袋:不行,不能打,不符閤戰爭禮儀嘛,“君子曰:不重傷、不擒二毛,不推人於險,不迫人於(è),不鼓不成列”(《韓非子》),楚軍還沒有擺好陣列、陣勢,不能打。
結果,楚軍過瞭河就把宋軍給打敗瞭。宋襄公戰死,貽笑韆古。被毛澤東罵,“宋襄公是蠢豬式的仁義”!
不過,這位宋襄公之前也是瞭不起的君主,《史記》稱其為“春鞦五霸”之一。他上麵說的那一段,其實就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戰爭規則,就跟體育比賽似的:對方已經負傷瞭,就不能再打瞭;不擒二毛,二毛就是頭發鬍子花白的,兩種顔色的,也就是老兵唄,不能俘虜;也不能把對方逼到險絕路上去,不能乘人之危之類的。
李斯的前半生,也就是在秦滅六國之前,他的做派與蘇秦、張儀這樣的縱橫傢類似。前麵講過,縱橫傢沒底綫,玩間諜戰之類的就更酣暢、更厲害。李斯的後半生是蘇秦、張儀遠遠比不瞭的,以後再說。這迴先講幾段他前期的故事。
頭一個是糧倉老鼠的故事。
李斯本來是楚國一個小地方上蔡的人——現在是上蔡縣,屬於駐馬店市。他在當地乾個小官吏,也就是小公務員,朝九晚五的,過著平凡的日子,懷揣著偉大的夢想。
所謂年少輕狂,哪個年輕人沒有夢想啊?可是絕大多數人,在社會的底層,晃晃悠悠,一不留神就老瞭。
李斯也是因為一個很偶然的事情,纔開始瞭他的夢想之旅。有一次他上茅房,看到茅坑裏有一群老鼠正在吃屎。老鼠們正吃著,忽然見到李斯進來瞭,嗖一下子都嚇跑瞭。李斯也沒在意,這挺正常啊。拉完屎齣來,當天正好有個公事,要去當地糧食儲備庫。結果,一打開糧倉,就發現裏麵有幾個東西在動,李斯嚇一跳:這是什麼?仔細一看,原來是幾隻肥頭大耳的老鼠,都跟兔子似的那麼大,正在那兒吃糧食呢。看見李斯進來瞭,這些老鼠也不害怕——因為,糧倉裏很少有人來,它們不怕人——還瞪瞭李斯兩眼。
這一下子,李斯受刺激瞭,迴去就睡不著覺瞭,一宿翻來覆去,最後得齣一個結論: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史記·李斯列傳》
人就跟這些老鼠一樣啊,決定你的層次的,不在於你本身的纔能、纔華,完全在於你待在什麼地方。待在廁所裏的,就得吃屎,還吃不飽;待在糧倉裏的,就可以吃糧食、吃大米。
我也得去找自己的糧倉!
第二天,小公務員這個工作他就不乾瞭,辭職瞭,並辭彆老婆孩子,離開上蔡這個小地方,去找他的糧倉瞭。可是,那個糧倉不是說誰想去就能去的,尤其你本來就在底層,村裏的。怎麼辦呢?
這事擱在今天怎麼辦?考大學唄。考名牌,清華、北大,哈佛、牛津,這些名頭,說白瞭就是個糧倉入場券。
李斯那時沒有名校,但有名師。誰啊?荀子。荀子齣生在趙國,後來春申君滅瞭魯國之後,請他做瞭當地蘭陵的縣令,就是今天的山東蘭陵。荀子是孔子、孟子之後的大儒,是儒傢思想的代錶人物,他有個著名的觀點:
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
——《荀子》
人性本惡,善是一種僞裝。
這跟孔孟的主流觀點正相反,《孟子》講的是: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孟子》
人性本善,就像水天生就往低處流一樣。
那麼,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呢?這是哲學的一大命題,到今天還是說不清楚。不過,這是非常重大的問題,決定瞭人類社會治理的方嚮。
性惡論,強調人性惡,人是自私的,人是有原罪的,這是西方的主流認識。那要怎麼辦呢?就得想辦法去完善法律製度,來約束人的行為。
性善論,強調人性善,這是孔孟儒傢的認識,也是東方比較主流的認識。既然人性是善的,那麼,盡量引導人把這種善發揚齣來就可以瞭,所以強調以道德和教化為主,來治理社會。
其實,這不是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孔子有句話叫,“執其兩端,而用其中於民”。今天東西方社會管理者們應當好好思考一下孔子這句話,要懂得兼顧,懂得摺中。我的觀點是,究竟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沒必要去強調那個“本”,一陰一陽之謂道,善惡就應當是並存的,從人性的實際錶現來看也是既有善,又有惡。你非得窮究善為本、善在先,還是惡為本、惡在先,就跟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沒意義。
荀子的著作流傳後世,最有名的是《勸學篇》,初中課本裏也收錄瞭。裏麵有很多名句,比如,“青齣於藍而勝於藍”,“不積跬步,無以至韆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之類的。
李斯就拜到荀子門下學習,學“帝王之術”。注意啊,荀子當時就是一個小縣令,卻是教人帝王之術的。先秦諸子百傢,多數隻是士這個階層的,類似於平民,可他們的學說,說到底都還是在講治國平天下的帝王之術。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有趣之處,中國文人都揣著一個做帝王師的夢想,都想緻君行道。
李斯跟荀子學瞭幾年,便學成瞭,嚮荀子辭行,講:
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睏。
——《史記·李斯列傳》
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窮睏。老師,我已經受夠瞭。現在秦國要吞並天下,正是我實現人生夢想的機會,我去投奔秦王瞭,您老人傢多保重吧。
先秦最後一位縱橫傢上迴講到呂不韋死瞭。
接下來,李斯輔佐年輕的秦王嬴政,用瞭十多年時間,就把天下統一瞭。
李斯用的是什麼高招呢?也不算什麼高招,是陰招,就是大搞間諜戰,前麵範雎也搞過這套,隻是到瞭李斯這兒玩得更猛瞭。派齣大量間諜,攜重金去賄賂收買東方各國的重臣、將軍,還有社會賢達、名人,把這些人策反瞭,讓他們都順著秦國的意誌說話,類似於所謂的和平演變這一套。收買不瞭的,搞不定的,怎麼辦?派刺客刺殺,或者用離間計,離間他和君主的關係,讓他靠邊站,讓他反對秦國也有心無力。
總之,無所不用其極,用各種政治的和準軍事的手段,去瓦解各國的防禦體係。大軍隨後而至,各國就沒有多少反擊之力瞭。
現在一講創業,都說90後厲害。為什麼厲害?因為,他們跟以前的玩法不一樣瞭,他們玩A站、彈幕、二次元,這些東西咱都不知道是什麼,他們就把錢賺瞭。李斯的這套玩法,也有點這意思,跟以前的玩法不大一樣瞭。
以前的戰爭,特彆是春鞦早期的戰爭,都是講規矩的,祭祀有祭祀的禮儀,戰爭也有戰爭的禮儀。
最著名的有個宋襄公的故事,當時宋襄公帶兵跟楚國打仗,楚軍正渡河呢,人仰馬翻的,十分亂騰。手下建議:主公啊,咱們趁他們正亂著,趕緊打吧。
宋襄公一撥拉腦袋:不行,不能打,不符閤戰爭禮儀嘛,“君子曰:不重傷、不擒二毛,不推人於險,不迫人於(è),不鼓不成列”(《韓非子》),楚軍還沒有擺好陣列、陣勢,不能打。
結果,楚軍過瞭河就把宋軍給打敗瞭。宋襄公戰死,貽笑韆古。被毛澤東罵,“宋襄公是蠢豬式的仁義”!
不過,這位宋襄公之前也是瞭不起的君主,《史記》稱其為“春鞦五霸”之一。他上麵說的那一段,其實就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戰爭規則,就跟體育比賽似的:對方已經負傷瞭,就不能再打瞭;不擒二毛,二毛就是頭發鬍子花白的,兩種顔色的,也就是老兵唄,不能俘虜;也不能把對方逼到險絕路上去,不能乘人之危之類的。
李斯的前半生,也就是在秦滅六國之前,他的做派與蘇秦、張儀這樣的縱橫傢類似。前麵講過,縱橫傢沒底綫,玩間諜戰之類的就更酣暢、更厲害。李斯的後半生是蘇秦、張儀遠遠比不瞭的,以後再說。這迴先講幾段他前期的故事。
頭一個是糧倉老鼠的故事。
李斯本來是楚國一個小地方上蔡的人——現在是上蔡縣,屬於駐馬店市。他在當地乾個小官吏,也就是小公務員,朝九晚五的,過著平凡的日子,懷揣著偉大的夢想。
所謂年少輕狂,哪個年輕人沒有夢想啊?可是絕大多數人,在社會的底層,晃晃悠悠,一不留神就老瞭。
李斯也是因為一個很偶然的事情,纔開始瞭他的夢想之旅。有一次他上茅房,看到茅坑裏有一群老鼠正在吃屎。老鼠們正吃著,忽然見到李斯進來瞭,嗖一下子都嚇跑瞭。李斯也沒在意,這挺正常啊。拉完屎齣來,當天正好有個公事,要去當地糧食儲備庫。結果,一打開糧倉,就發現裏麵有幾個東西在動,李斯嚇一跳:這是什麼?仔細一看,原來是幾隻肥頭大耳的老鼠,都跟兔子似的那麼大,正在那兒吃糧食呢。看見李斯進來瞭,這些老鼠也不害怕——因為,糧倉裏很少有人來,它們不怕人——還瞪瞭李斯兩眼。
這一下子,李斯受刺激瞭,迴去就睡不著覺瞭,一宿翻來覆去,最後得齣一個結論: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史記·李斯列傳》
人就跟這些老鼠一樣啊,決定你的層次的,不在於你本身的纔能、纔華,完全在於你待在什麼地方。待在廁所裏的,就得吃屎,還吃不飽;待在糧倉裏的,就可以吃糧食、吃大米。
我也得去找自己的糧倉!
第二天,小公務員這個工作他就不乾瞭,辭職瞭,並辭彆老婆孩子,離開上蔡這個小地方,去找他的糧倉瞭。可是,那個糧倉不是說誰想去就能去的,尤其你本來就在底層,村裏的。怎麼辦呢?
這事擱在今天怎麼辦?考大學唄。考名牌,清華、北大,哈佛、牛津,這些名頭,說白瞭就是個糧倉入場券。
李斯那時沒有名校,但有名師。誰啊?荀子。荀子齣生在趙國,後來春申君滅瞭魯國之後,請他做瞭當地蘭陵的縣令,就是今天的山東蘭陵。荀子是孔子、孟子之後的大儒,是儒傢思想的代錶人物,他有個著名的觀點:
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
——《荀子》
人性本惡,善是一種僞裝。
這跟孔孟的主流觀點正相反,《孟子》講的是: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孟子》
人性本善,就像水天生就往低處流一樣。
那麼,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呢?這是哲學的一大命題,到今天還是說不清楚。不過,這是非常重大的問題,決定瞭人類社會治理的方嚮。
性惡論,強調人性惡,人是自私的,人是有原罪的,這是西方的主流認識。那要怎麼辦呢?就得想辦法去完善法律製度,來約束人的行為。
性善論,強調人性善,這是孔孟儒傢的認識,也是東方比較主流的認識。既然人性是善的,那麼,盡量引導人把這種善發揚齣來就可以瞭,所以強調以道德和教化為主,來治理社會。
其實,這不是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孔子有句話叫,“執其兩端,而用其中於民”。今天東西方社會管理者們應當好好思考一下孔子這句話,要懂得兼顧,懂得摺中。我的觀點是,究竟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沒必要去強調那個“本”,一陰一陽之謂道,善惡就應當是並存的,從人性的實際錶現來看也是既有善,又有惡。你非得窮究善為本、善在先,還是惡為本、惡在先,就跟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沒意義。
荀子的著作流傳後世,最有名的是《勸學篇》,初中課本裏也收錄瞭。裏麵有很多名句,比如,“青齣於藍而勝於藍”,“不積跬步,無以至韆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之類的。
李斯就拜到荀子門下學習,學“帝王之術”。注意啊,荀子當時就是一個小縣令,卻是教人帝王之術的。先秦諸子百傢,多數隻是士這個階層的,類似於平民,可他們的學說,說到底都還是在講治國平天下的帝王之術。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有趣之處,中國文人都揣著一個做帝王師的夢想,都想緻君行道。
李斯跟荀子學瞭幾年,便學成瞭,嚮荀子辭行,講:
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睏。
——《史記·李斯列傳》
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窮睏。老師,我已經受夠瞭。現在秦國要吞並天下,正是我實現人生夢想的機會,我去投奔秦王瞭,您老人傢多保重吧。
李斯到瞭秦國後,先投在呂不韋門下,大得呂不韋的欣賞。呂不韋將其舉薦給秦王嬴政,並封瞭官,一舉實現瞭從茅坑老鼠嚮糧倉老鼠的飛躍。
呂不韋倒颱後,秦國下逐客令,李斯因禍得福,憑一篇《諫逐客書》得到秦王賞識,成瞭秦王的大紅人。這是李斯的第二個故事,上迴已經講過瞭。他的第三個故事是害死他的同學、大思想傢、法傢的集大成者韓非子。
……
前言/序言
序:曆史是生活的教師
有道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也算是一條曆史經驗吧。
我本來計劃隻寫八本國學勵誌書,分彆是關於曾國藩和“四書”、《易經》、“黃老”、《莊子》《韓非子》《史記》《資治通鑒》的。要把這些最重要的國學經典的老酒裝進勵誌書的新瓶子,接上地氣,讓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學得會,我就算功德圓滿瞭,既為往聖繼絕學,又開創瞭一個新的圖書門類——國學勵誌。
按照這個計劃,寫完《吃透曾國藩》《人生四書》《簡易經》之後,我就應該接著寫道傢的黃老。寫到十幾萬字時,我感覺得調整一下。因為道傢齣於史官,道傢的理念得用曆史來驗證和支撐,如果沒寫過曆史方麵的書,上來就寫道傢,會單薄,不讓人信服。
於是,我把計劃中對《資治通鑒》的解讀提前。之所以不是《史記》,是因為王立群講《史記》比較有名,易中天講《三國》比較有名,沒人講《資治通鑒》比較有名,我希望自己是那個人。
然後,寫瞭四十多萬字的書稿,寫到瞭南北朝,大緻還得四十多萬字,可以寫完。這時,開始擔心這麼厚的書沒人買。
怎麼辦?改變計劃,做視音頻。
當下基於電視與互聯網的視音頻技術的發展,對中國文化傳播意義非凡。我認為,中國文化在一百年前經曆瞭一次大變化,從文言文過渡到白話文。現在,又經曆一次大變化,就是從文字過渡到視音頻。文言文好比馬車,白話文好比汽車,視音頻好比動車。我要讓國學經典接地氣,就得把馬車上的東西,搬到汽車上,也搬到動車上。
於是,在黃驊電視颱的支持下,有瞭這個中國首檔國學勵誌脫口秀節目《榖園講通鑒》。現在您拿在手上的這本書,是被我改到吐血的終極文字版。我先前寫的那四十多萬字初稿是非常簡潔的風格,適閤齣書,不適閤演播,做節目時完全推倒重寫;寫齣演播稿來,現場錄製時還要調整;錄完後,節目製作時還要修訂,時不時得插入個“榖園補白”;然後,從節目再還原成書稿的形式,又費瞭很大的功夫;最後,按齣版標準,編輯還要修改。
在這個艱苦的過程裏,內容更加嚴謹瞭,同時,計劃又變瞭,想法更大瞭。
本來,隻計劃把《資治通鑒》裏精華精彩的思想和故事從頭到尾串下來,讓它生動好看,也就完瞭。可是,一旦做成節目,一期期地播放,就希望每一期節目的內容都是越豐富越好,越生動越好,越有思想越好,越準確越好。
於是,很自然地,內容不再局限於《資治通鑒》,而是著眼於《史記》等第一手史料,還有相關的各種國學經典。《資治通鑒》則成為一個講述的框架,一個筐。您會看到,很多直接引用文言文的地方,標注的都是《史記》中的齣處。後麵,直到漢武帝之前的內容,也都會是這樣的,我把大半部《史記》都裝進瞭這個筐裏。
以第一部《這纔是戰國》來講,不少內容是從《戰國策》裏選的,《資治通鑒》中沒有。在講到呂不韋和韓非子時,則花瞭很大的功夫講《呂氏春鞦》和《韓非子》。把這三部經典中的精彩思想也都裝進瞭這個筐裏。
我這樣做,其實有人早就幫我做好瞭背書,就是英國哲學傢柯林伍德,他有句名言:一切曆史都是思想史。我就是在講一部有思想的曆史。
這也正是中國傳統的曆史觀。中國史傢的宗師是孔子,孔子作《春鞦》為的是微言大義,建立中國人的價值傳統。司馬遷著《史記》為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司馬光編《資治通鑒》為的是教給皇帝如何治國平天下。二十四史不是人物事件的羅列,不是故事會,而是中國人曾經的思想、智慧、精神的總結。用曾國藩的話講,就是:經濟之學,諸史鹹備。曆史是經世濟人的思想學問。
還有一位給我背書的哲學傢是意大利的剋羅齊,他講: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中國人愛講,以史為鑒。把曆史當鏡子,照見的肯定是當下的自己。立足當下,既是研究曆史的態度,又是講曆史的手段。我盡量多地把當下的元素,包括熱門的人物、事件、電影,甚至段子,也都裝進這個筐裏,讓曆史變得更加親和、生動。
曆史本來離我們也不遠,秦皇漢武踩過的大地,仍然在我們腳下。很多錶麵的東西可能變瞭,而更多本質的東西都沒變。
剋羅齊還講過一句西方的老話:曆史是生活的教師。
這跟我的國學勵誌理念非常契閤。曆史包含著海量的人生經驗,教給我們怎樣思考和解決生活所麵臨的各種問題。
以我自己為例,我是一個小城中的小人物,像上蔡的李斯一樣,過著平凡的日子,揣著偉大的夢想。
李斯怎麼辦呢?他怎樣追求夢想,實現人生價值呢?他分兩步走:先是學習,拜荀子為師,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識;然後上到更高的平颱上,繼續學習,等待機會,等機會一到,他有能力抓住,就成功瞭。
我也可以這樣。為瞭生計而努力的同時,堅持學習;而互聯網就是一個更高的平颱,我把書和節目搬上瞭互聯網,在這個平颱上繼續努力。
我真誠地感謝黃驊電視颱節目組,感謝華夏盛軒編輯團隊,感謝愛奇藝和蜻蜓FM的朋友,感謝黃驊市委領導,感謝張洪瑞、關士傑、王英明、曹勝高等前輩,謝謝你們的支持與包容。
最後,再打兩句小廣告吧。
一是,宣傳我的國學勵誌理念的:
激勵精神、廣求智慧,讓國學經典接地氣。
二是,宣傳《榖園講通鑒》的:
最牛的人、最酷的事兒、最經典的智慧、最極緻的精神,上下韆年、生死興衰,盡在榖園講通鑒。
榖園講通鑒,這纔是曆史。
榖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