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鬆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代著名小說傢。少年時被目為神童,然而一生科場蹭蹬,常年沉淪於下僚,鬱鬱不得誌。因此執著於狐鬼花妖的傳說,苦心收集,精心撰寫,著成《聊齋誌異》,未刊刻時即以傳抄的方式廣為流傳,刊刻後更是洛陽紙貴,曆來被譽為文言短篇小說的經典作品。
任篤行(1923—2008),山東菏澤人。1950 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國文學係,長期從事編輯工作。後期多接觸古籍整理。編輯和策劃齣版瞭《校讎廣義》、《中國美學思想史》、《楚辭通故》、《中國曆代文學傢評傳》、《張竹坡批評第1奇書〈金瓶梅〉》、《全明散麯》等優秀圖書。數十年來,對蒲鬆齡及其著作情有獨鍾,尤其注重《聊齋誌異》版本的研究,矻矻終日,一字不苟,傾十數年心血,終於整理完成迄今文字zui接近作者手稿、輯校清人評zui為完備的《全校會注集評聊齋誌異》。
序言袁世碩一
輯校凡例一
序高珩一
聊齋誌異序 唐夢賚五
聊齋自誌八
捲一
考城隍三
耳中人七
屍變九
噴水一三
瞳人語一五
畫壁二一
山魈二八
咬鬼三一
捉狐三三
荍中怪三五
宅妖三七
王六郎三九
偷桃四七
種梨五一
勞山道士五五
長清僧六二
蛇人六六
斫蟒七一
犬姦七三
雹神七五
狐嫁女七八
嬌娜八四
僧孽九八
妖術一〇〇
野狗一〇五
三生一〇七
狐入瓶一一二
鬼哭一一三
真定女一一五
焦螟一一六
葉生一一八
四十韆一二六
成仙一二八
新郎一四一
靈官一四四
王蘭一四六
鷹虎神一五一
王成一五三
青鳳一六四
畫皮一七四
賈兒一八二
蛇癖一八九
金世成一九〇
董生一九二
齕石一九八
廟鬼一九九
陸判二〇一
嬰寧二一三
聶小倩二三三
義鼠二四六
地震二四八
海公子二五〇
……
後記
走過一段漫長的輯校之路,本書也暫時畫上一個句號。擱筆迴顧,往事如昨:那是一九六二年,山東省成立瞭蒲鬆齡著作編委會,山東人民齣版社的社長宋英同誌是主任委員,他一嚮重視學術研究,設立瞭蒲鬆齡著作編輯室。當時,我從農場迴齣版社不久,被調到這個編輯室工作,自然不勝欣慰。可「蒼天變化誰料得」?正訪書、校勘,務期必成,「文化大革命」烏雲突然席捲而至,留仙公頓時被一棍打下「短篇小說之王」的寶座,列入另冊;整理蒲著幾乎成為罪狀。十年浩劫過後,百廢復興,古籍亟待搶救整理。七十年代末,我又迴齣版社,欲得原編輯室封存資料,竟片紙無存,扼腕而已。幸好八十年代第一春,山東省召開瞭蒲鬆齡學術討論會,整理蒲著又提到議事日程。額手相慶,決意再次投入。輯校事枯燥瑣屑,卻是古籍研究求真緻善的基礎,就再從輯校《聊齋誌異》起步,奢望校得最接近原作的本子供閲讀、研究。成書在即,中心惶愧,輯校情況,概述如左。
古籍整理,首先要廣泛搜集版本,充分利用善本。這次校讎,對此盡力追求,使用的本子有:
(一)手稿本全書現存四百頁,二百三十七篇。其中《海大魚》和重齣的《豬婆龍》均標有刪除記號;《牛同人》一篇,殘去題名和近二分之一的文字;實有可讀篇章共二百三十四篇。應是手稿本半部。從捲次未曾標定,不少篇章作大量文字修改,個彆題名尚在書眉,且有缺字待補等現象看,此書可能不是全部定稿。但是絶大部分繕寫工整,又有作者親筆過録的王士禛評語,它一定與定稿本十分接近。因此它是當前最可信的本子,是評價抄、刻本優劣的最重要依據。
(二)康熙本包括山東省博物館藏《聊齋誌異底本》四冊、捲首為《某公》的殘本、捲首為《李伯言》的殘本。四冊中有兩冊與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的手稿本重復,存文二百四十五篇;《某公》冊存文六篇,《李伯言》冊存文九篇,全書共存文二百六十篇。以《王者》為首的一冊,標有「聊齋誌異捲二」,其中《九山王》至《蘇仙》二十一篇,加《某公》冊、《李伯言》冊,為本書捲二前部三十六篇(全捲四十八篇)。其他各冊未明捲次。文字避康熙諱,不避雍正、乾隆諱,可見抄於康熙年間。其詞句最接近手稿本,其抄寫規格、開本大小、所用古今字、異體字,也很像手稿本。
(三)青本初刻於清乾隆三十一年,十六捲,扉頁標「青柯亭開雕」。也有多種,文字稍有差異,收文多寡不一,最多者有四百三十二篇。有的收《蚰蜒》,有的以《夏雪》取代,故全部青本收文共四百三十三篇。它的缺點是為免受文字獄迫害,對原作個彆詞句作政治性修改,不過《聊齋誌異》也因此纔廣為流傳。
本書所用「青本」,特指山東省圖書館七四四九號青本。它雖然收文不夠齊全,文字卻很接近手稿本,例如《畫壁》中「貧道」,不作「老僧」,《花姑子》中「斜盼」,不作「斜眄」;《席方平》中「忍而不號」,不作「忍受不復言」,特彆是《嫦娥》中「旗下」並未改為「富室」,與一般青本有所不同(請參看本書書影)。它的《鴿異》篇,收「饋硃鯽」、「靈隱寺僧獻茶」二則,文字位於捲七第十二頁後的「又十二」、十三頁,文末有小字二行:「右二則,以其類笑柄刪除後,同人以為可存,遂續添此頁。荷邨識。」由此可證,它是初刻青本的補刻本。
山東省圖書館藏九二三九號《聊齋誌異》也是青柯亭雕本,與手稿本文字的距離,稍遠於七四四九號青本。它的版式和字形與初刻酷似,字有挖改,或換一二字,或小字雙行排列,當是嚮重刻本過渡的本子。
(四)異史本其中文字避康熙、雍正諱,不避乾隆諱,當抄於雍正年間。這一書名的來曆十分清楚:就高珩《聊齋誌異》序看,首句「誌而曰異」僅此書作「史而曰異」,其文末落款與彆本相同:記時為「康熙己未春日」。手稿本高序足可證明抄傢作僞。但是,此書收文較多,有目四百八十五篇,《跳神》有目無文。實存文四百八十四篇,文字雖比較接近手稿本,卻也有一些詞語獨同鑄本或二十四捲本。是一部很重要的舊抄。
(五)黃本乾隆年間選抄,十二捲;第二、十二捲缺佚;其中文字多與青本初刻本相同,大概與青本同一底本。青本齣於政治原因而刪改的文字,它保留原貌。現存文二百六十二篇。其中包括誤收《夷堅誌補》或《情天寶鑒》的《豬嘴道人》、《廣艷異編》的《張牧》、《宋學士集·録客語》的《波斯人》,實收文二百五十九篇。
(六)二十四捲本其中「一弘」字缺末筆,很可能抄寫於乾隆年間。收文四百七十四篇。書末有王喬、包熏題辭,同王金範刻《〈聊齋誌異〉摘抄》。文字最接近異史本;但似抄寫中曾據青本底本稍有校改,並有擅自改動。
(七)鑄本乾隆年間抄本。書末有殿春亭主人識語,十二捲,收文目録四百八十八篇,其中有十四篇有目無文,實存文四百七十四篇。它與手稿本的文字距離最遠:以第一捲為例,它與手稿本的異文多達五百九十處,二十四捲本四百五十處,異史本四百處,青本初刻本三百七十處,康熙本一百五十處。抽查《席方平》、《胭脂》和《白鞦練》,它與手稿本異文一百四十五處,二十四捲本四十四處,青本四十八處,異史本四十七處。它和手稿本文字歧異的錶現,不僅在字句,也錶現於段落,多嚮簡直平白傾斜,從《姊妹易嫁》、《董生》可窺一斑。其底本當是已佚濟南硃氏抄本,抄寫中多有妄改。但就其整體看,不無校勘價值。隻有它比較完整地保留瞭作者原稿的篇次。
(八)趙抄本一捲,始於《劉姓》。對比鑄本,知為十二捲本第七捲殘捲。篇次同鑄本。文字最近鑄本,有的與青本等一緻。當是鑄本的姊妹本,最有利於辨識鑄本文字的真僞。書中有「趙執信」、「鞦榖」印章多處。
(九)遺稿本初刻於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是段為補青本缺佚而刊行的。收文五十一篇。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北京聚珍堂據此書翻刻,改名《〈聊齋誌異〉拾遺》,但與《得月簃叢書》本《〈聊齋誌異〉拾遺》不同。
(一〇)但本以某青本為底本加但明倫評刊行。文字居青本和圖本(同文書局版)之間,收文齊全。
(一一)圖本收文齊全,有江左書林本、同文書局本等版本。前一本,文字較接近青本初刻本;後者,就其整體說,與青本初刻本文字距離最大。
……
蒲鬆齡的《聊齋誌異》是用典雅的古文寫成的短篇小說集,內容多是狐鬼花妖的故事,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屬於誌怪傳奇小說一類。蒲鬆齡生活於清代初年,當時由宋人話本發展起來的以敘寫現實人生故事為主要內容的白話小說,也稱作通俗小說,已經興盛起來,先有馮夢龍、淩濛初,以及李漁、天花藏主人等人,都投入瞭白話小說的創作,揭開瞭中國小說史的新篇章,誌怪傳奇類的小說呈現瞭式微之勢。然而,《聊齋誌異》卻是個例外,並沒有由於內容的怪異和語言文字的不通俗,而受到社會的冷遇,傳之不廣。早在蒲鬆齡陸續創作之際,已寫成的篇章便引起瞭很多人的興趣,競相傳抄。盡管由於蒲鬆齡身居山東農村,又位卑傢貧,自傢沒有財力刻印其書,也沒有像江浙一帶的白話小說的作者們那樣的環境,與書坊關係密切,小說作成隨即刻印行世,而是直待他下世半個世紀之後,方纔得以刊行。但是《聊齋誌異》一經刊行,很快便風行天下,許多地方紛紛翻刻,並有注釋本、新評本、閤評本、綉像本、拾遺本,相繼而齣,成為中國十八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小說中的暢銷書。其流傳之廣,持續之久,影響之大,還可再加上外文譯本之多,白話小說中也隻有幾部長篇小說名著,能夠與之媲美的。
六十年代初,張友鶴先生匯集瞭包括蒲鬆齡的半部原稿在內的十餘種版本,整理齣瞭一部會校會注會評本,簡稱「三會本」。這部「三會本」集已見《聊齋誌異》各種版本之大成,篇目齊備,無所遺漏,堪稱足本,而且還剔齣瞭混入「遺稿」本中的幾篇故事,作為「附録」列於末捲之後,以待考訂。校勘的原則是有作者原稿為依據者,以原稿為底本,校以早期的抄本、刻本;原稿不存的半部,以鑄雪齋抄本為主,校以青柯亭等本。這樣,在文字上至少有半部恢復瞭原貌,另外半部也恢復瞭原有的觸犯時諱的語句,較之青柯亭刻本和據之翻刻重印的各種本子,更加接近瞭原著。這部「三會本」將清代諸傢的注、評匯集在一起,對專門研究者和一般讀者都是極有裨益的。所以,此書一齣便非常暢銷,取代瞭通行二百年的青柯亭係統的本子的地位。
曆史又走過瞭三十餘年。隨著幾部《聊齋誌異》的早期抄本被陸續發掘齣來,「三會本」的缺陷也日益顯露齣來。
現在看來,「三會本」的主要缺點是,在沒有來得及得到上述幾種早期抄本的情況下,張友鶴先生雖然察覺到鑄雪齋抄本與原稿本「文字歧異之處甚多」,但由於通行的刻本因避諱犯忌而妄加刪改之處,在鑄雪齋抄本中卻保存瞭原來麵貌這樣一個情況,便認為鑄雪齋抄本比青柯亭刻本更接近原稿,在校勘中予以「特殊的重視」;對原稿不存的半部書,以鑄雪齋抄本為主,校以青柯亭刻本,兩者文字上的歧異,多半依從鑄雪齋抄本,除非較為明顯的不通順處。有瞭上述幾種早期抄本,加上鑄雪齋抄本,一起與原稿本相對照,則可以發現鑄雪齋抄本並不是最接近原稿的本子,相反地倒是現存諸抄本中最不接近原稿的本子,不僅文字上歧異特多,比青柯亭刻本還多,而且有許多地方顯然是擅自刪改。譬如:原稿本《考城隍》首句:「予姊丈之祖宋公,諱燾,邑廩生。」鑄雪齋抄本無「予姊丈之祖」五字,「廩生」作「庠生」。《狐諧》開頭一段:「萬福,字子祥,博興人也。幼業儒,傢少有而運殊蹇,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鄉中澆俗,多報富戶役,長厚者至破碎其傢。萬適報充役,懼而逃,如濟南,稅居逆旅。」「傢少有而運殊蹇」句,鑄雪齋抄本作「傢貧而運蹇」。《狐夢》末段:「康熙二十一年臘月十九日,畢子與餘抵足綽然堂,細述其異。餘曰:『有狐若此,則聊齋之筆墨有光榮矣!遂誌之。』」鑄雪齋抄本作:「康熙二十一年臘月十九日,畢子細述其異,因為誌之。」這類繁簡不同的歧異,其他幾種早期抄本,同於原稿之繁,而不同於鑄雪齋抄本之簡。依常理論之,當是鑄雪齋抄本擅自刪繁就簡。特彆是就《狐諧》、《狐夢》兩例而論,前者之將「傢少有而運殊蹇」簡化為「傢貧而運蹇」,與後文「鄉中澆俗,多報富戶役」就相矛盾瞭,如果萬福「傢貧」,怎麼會「適報充役」?顯然是刪改者粗心所造成的;後者刪去瞭「與餘抵足綽然堂」和「餘曰『有狐若此,則聊齋之筆墨有光榮矣』」幾句,則失去瞭與正文的照應,也失去瞭全篇的旨趣。這樣一些地方,顯然不是傳抄中必不可免的歧異,而是擅自改動,妄自改動。
任篤行學兄重新整理的這部《聊齋誌異》,也是個會校、會注、會評本。張友鶴先生的「三會本」是個成功的創造,其書三十餘年來屢次重印、行銷不衰,就說明瞭這一點。因為,這樣對讀者、對研究者都是有益的:一般讀者遇有典故和生僻字詞,隨讀隨即可以得到解釋,至少大部分是如此;從前人的評點中,亦可以得到一些啓示,有助於理解、欣賞文本。研究者要進行深究,做齣新的解析、闡釋,也要藉鑒前人的注、評,現在的許多關於《聊齋誌異》的論文、專著,都少不瞭要徵引清代的王、何、但、馮四傢評語,便說明瞭這一點,匯集於一書,附於正文之間,省卻瞭許多翻檢的工夫,何況還有些版本、手稿不大容易看到。此新整理本保持瞭「三會本」的這個特點,無疑是非常明智的。
新整理本更應當說是「三會本」的發展,較之更加完善。篤行學兄見到瞭張友鶴先生未及看到的幾部早期抄本,如確係據蒲鬆齡原稿過録的康熙抄本、篇目最為齊全的易名抄本異史本、篇目與鑄雪齋抄本數目相等而文字歧異較少的二十四捲抄本,批評方麵有王芑孫寫在王金範十八捲本上的評語等。就目前所已經發現的本子說,收集可謂齊備。這樣也就能夠彌補原「三會本」的不夠完善之處。這也正是篤行學兄重新整理這部古典名著之起因和依據。
新整理本較之「三會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完善:
校勘方麵。新整理本的校勘原則是:原稿尚存的半部,多似「三會本」,以原稿為底本,除明顯的手誤,一般不改動原稿文字。原稿不存的半部,康熙抄本所有的篇章,以康熙抄本為底本,校以其他本子,異文取其他本子之多數所共同而文意稱善者;康熙抄本所無者,僅餘一百餘篇,取其他幾種本子會校,並參考蒲鬆齡遣詞用字之習慣,酌情取捨,力求有所依據。這樣,便避免瞭「三會本」過於倚重鑄雪齋抄本之弊病,在另外半部原稿沒有發現之前,應當說是最接近蒲鬆齡的原稿,或者說是基本上恢復瞭作者的文本。
分捲方麵。《聊齋誌異》原稿僅存半部,訂作四冊,除捲首有序文、題‘聊齋誌異一捲’者可斷定是第一冊,其餘三冊均未標明捲次。已失去的一半,也當是四冊。蒲鬆齡生前是否有最後編定瞭捲次的定稿本?不大可能有,至少是現在沒有發現有的任何跡象。他逝世後安葬時,其子蒲箬等作《祭父文》、十一年後張元作《柳泉蒲先生墓錶》,都稱「《聊齋誌異》八捲」,還是八冊的意思。據此可知,他生前由於無貲刊刻其書,沒有進行最後的編定,遺稿隻是訂做八冊而已。後來的抄本、刊本,正是由於原稿原沒有編定捲次,抄者、刊行者纔隨己意分捲,有六捲本、十二捲本、十六捲本、十八捲本、二十四捲本之彆。據鑄雪齋抄本捲末附録硃氏殿春亭主人識語,抄主是據硃氏本過録的,分作十二捲是殿春亭主人所為,並非如「三會本」《後記》所說「十二捲也正是作者原定捲數」。新整理本依據原稿八冊,作為八捲本,應當說這纔符閤實際。
編次方麵。原稿既然沒有標明捲次,那麼這八冊(捲)當如何排列?無原稿可據的四冊的篇目次序又當如何排列?篤行學兄以原稿四冊為主,考察瞭幾種重要本子的編次情況,發現鑄雪齋抄本捲首總目(不是正文的實際篇次),基本上保持瞭原稿的編次和各捲內部的篇次,從而錶明「三會本」的編次也是可靠的。但是,其中也稍有歧異,如鑄雪齋抄本(「三會本」同)捲四末篇為《酒狂》,接下來之捲五首篇為《陽武侯》,而在原稿首篇為《劉海石》的一冊中,《陽武侯》在前,《酒狂》居後,等等。新整理本據鑄雪齋抄本的總目,改十二捲為八捲,又依據原稿、康熙抄本調整瞭少量篇目的位置,雖然變動不大,但也該說是進一步地接近原稿。
會注方麵。清代注《聊齋誌異》而又公之於世者,主要有呂湛恩、何垠兩傢。兩傢的注本將正文中的典故齣處、成語來曆、詞義和字音注釋瞭齣來,方便瞭一般讀者,對這部文學名著的廣泛傳播,起瞭很大的作用。但是,兩傢的注釋也都有不確切和錯誤的地方,而且由於各自為注,自不免有很多注釋是重復的。張友鶴先生有鑒於此,會注中做瞭一定的處理,改正瞭一些錯誤。不過,這也是極其繁重瑣碎的事,所以「三會本」《後記》中又附上瞭這樣一句話:「兩傢注解有問題的地方或許還很多,有待於讀者審慎對待。」篤行學兄在整理過程中不避繁難,對兩傢注齣的典故、語詞幾乎是一一做過核實,又發現瞭一些注釋不確切、不正確的地方,也都改正瞭過來。雖然不能說已經盡善盡美,但也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瞭。
集評方麵。清代批點《聊齋誌異》者甚多,隨正文刊行麵世者不下十數傢。而從文學批評的角度看,有價值者主要是王士禛(漁洋)、馮鎮巒、但明倫、何守奇四傢。王評最早,隨原稿傳齣,對《聊齋誌異》的傳播、刊行,客觀上起瞭誘導作用。馮評、但評頗多真知灼見,對讀者甚有發。何評雖然觀點較陳腐,但也時有精到之見。‘三會本’匯集瞭十餘傢評語,主要是王、馮、但、何四傢的評語,已足稱善。新整理本又增入瞭王芑孫寫在王金範十八捲本的評語和抄本《還淳方舒岩先生批本〈聊齋誌異〉》中的評語。此二傢評語讀到的人還不多,增添進來,供研究者參考,讀者或亦能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啓示。
聊齋自誌
蒲鬆齡
披蘿帶荔〔一〕,三閭氏感而為騷〔二〕;牛鬼蛇神〔三〕,長爪郎吟而成癖〔四〕。自鳴天籟〔五〕,不擇好音,有由然矣。鬆,落落鞦螢之火,魑魅爭光〔六〕;逐逐野馬之塵〔七〕,罔兩見笑〔八〕。纔非乾寶,雅愛搜神〔九〕;情類黃州二,喜人談鬼〔一〇〕。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三。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一一〕,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於斷發之鄉〔一二〕;睫在眼前四,怪有過於飛頭之國〔一三〕。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托曠懷,癡且不諱。展如之人,得毋嚮我鬍盧〔一四〕耶?然五父衢頭〔一五〕,或涉濫聽;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一六〕。放縱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廢者。鬆懸弧〔一七〕時五,先大人夢一病瘠瞿曇〔一八〕,偏袒〔一九〕入室,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鬆生,果符墨誌。且也,少羸〔二〇〕多病,長命不猶〔二一〕。門庭之淒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二二〕,則蕭條似鉢〔二三〕。每搔頭自念:勿亦麵壁人〔二四〕果是吾前身耶六?蓋有漏根因,未結人天之果〔二五〕;而隨風蕩墮,竟成藩溷之花〔二六〕。茫茫六道〔二七〕,何可謂無其理哉!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二八〕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二九〕,妄續幽冥之録〔三〇〕;浮白〔三一〕載筆,僅成孤憤之書〔三二〕。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溫七;吊月鞦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三三〕間乎八!
康熙己未春日九。
【注釋】
〔一〕披蘿帶荔:�髀雷ⅴ�《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注:「女蘿,菟絲也。山鬼被薜荔之衣,以菟絲為帶也。薜荔、菟絲皆緣物而生,山鬼杳忽無形,故衣之以為飾也。」〔二〕三閭氏:�髀雷ⅴ�《離騷經序》:「離騷經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名平,與楚同姓,仕於懷王,為三閭大夫。」○按:昭、屈、景三姓,皆楚之同族,楚王使屈原掌其譜係,故為三閭大夫。〔三〕牛鬼蛇神:�髀雷ⅴ�杜牧《李賀詩序》:「鯨呿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四〕長爪:�髀雷ⅴ�《唐書?李賀傳》:「賀縴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癖:�骱巫ⅴ�音闢,嗜好之疾也。〔五〕天籟:�髀雷ⅴ�《莊子?齊物論》:「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注:「聲所齣曰籟。」〔六〕魑魅爭光:�骱巫ⅴ�魑魅音摛媚。《左傳?文十八年》:「投諸四裔,以禦魑魅。」注:「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髀雷ⅴ�《世說》:「嵇康嘗於燈下彈琴,有一人入室。初見時麵甚小,須臾轉大,長丈餘。嵇康視甚久,乃吹火滅,曰:『吾恥與魑魅爭光。』」△按:呂注《世說》指《幽明録》。〔七〕野馬之塵:�髀雷ⅴ�《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按:野馬塵埃,本是兩物。韓渥詩:「窗裏日光飛野馬」,是以塵埃為野馬矣。野馬乃田間氣如馬爾,非塵也。〔八〕罔兩見笑:�骱巫ⅴ�罔兩,鬼魅也。�髀雷ⅴ�《國語》:「木石之怪夔、魍魎。」《孔叢子》作「罔兩」。《南史?劉損傳》:「損宗人伯龍為武陵太守,貧窶尤甚,慨然將營什一之利。一鬼在旁撫掌大笑。伯龍曰:『貧富固有命,乃復為鬼所笑也?』遂止。」〔九〕乾寶:�髀雷ⅴ�《晉書?乾寶傳》:「寶博學多纔,嘗為著作郎。其父有寵婢,母甚妬之。父亡,母生納之墓中。寶時年小,不知也。後十餘年,母喪,開墓,而婢扶棺如生。載歸經日,因言其父常與飲食,故不死。嫁之,生子。寶兄嘗病氣絶,積日不冷,尋復蘇,言天地間鬼神事如夢覺。寶於是撰《搜神記》三十捲,集古今神隻靈異諸變幻狀甚悉。劉惔見之,曰:『卿可謂鬼之董狐。』」〔一〇〕情類黃州:�髀雷ⅴ�《世說》:「蘇子瞻在黃州,每旦起不招客與語,必齣訪客與遊,各隨其人高下,詼諧放蕩,不復為畛畦。有不能談者,則強之使說鬼。或辭無有,則曰:『姑妄言之。』」△按:事見《避暑録話》。〔一一〕郵筒相寄:�髀雷ⅴ�《唐語林》:「白居易為杭州刺史時,吳興守錢徽、吳郡守李穰,悉平生舊交,日以詩相寄贈。後元稹守會稽,參其酬唱,多以竹筒盛詩往來,謂之郵筒。」○貫休詩:「尺書裁罷寄郵筒。」〔一二〕斷發之鄉:�髀雷ⅴ�《史記》:「泰伯、虞仲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一三〕飛頭之國:�髀雷ⅴ�《酉陽雜俎》:「嶺南溪洞中,往往有飛頭者,故有飛頭獠子之號。頭將飛前一日頸有痕,匝項如紅縷。妻子遂看守之。其人及夜,狀如病,頭忽生翼,脫身而去。乃於岸泥尋蟹蚓之類食之,將曉飛還,如夢覺,其腹實矣。梵僧菩薩勝又言:『闍婆國中有飛頭者。……晉硃桓有一婢,其頭夜飛。』’王子年《拾遺記》言:「漢武時,因墀國使言:『南方有解形之民,能先使頭飛南海,左手飛東海,右手飛西澤。至暮,頭還肩上,兩手遇疾風,飄於海水外。』」又《博物誌》:「南方有落頭民,其頭能飛,以其飛因晚便去,以耳為翼,將曉復還,復著體,吳時往往得此人也。」〔一四〕鬍盧:�髀雷ⅴ�按:鬍盧,笑也。一作盧鬍。〔一五〕五父衢頭:�髀雷ⅴ�《爾雅》:「四達謂之衢。」五父,衢名。見《禮?檀弓》及《左傳》。〔一六〕三生石:�髀雷ⅴ�《傳燈録》:「有一省郎遊華寺,夢至碧岩下一老僧前,煙穗極微,雲:『此是檀越結願,香煙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續酉陽雜俎》:「僧圓澤與李源善,約遊峨嵋。舟次南浦,見一婦人。澤曰:『此婦孕三年,遲吾為子。今已見,無可逃者。三日,公臨視我,以一笑為緣。後十三年中鞦夜,當相見於天竺寺。』及暮,澤亡而婦産。三日往顧,果一笑。後如期往天竺井畔,牧童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臨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靈存。』」〔一七〕懸弧:�髀雷ⅴ�《禮?內則》:「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三日始負子,男射女否。」庾信詩:「蓬矢始懸弧。」〔一八〕瞿曇:�髀雷ⅴ�《釋迦譜》:「淨飯遠祖拾國修行,受瞿曇姓,故曰瞿曇氏。」按:佛言瞿曇,此言純淑也。〔一九〕偏袒:�髀雷ⅴ�《金剛經》:「世尊入捨衛大城乞食,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閤掌恭敬。」�骱巫ⅴ�僧衣,一名偏衫,覆一肩,袒一肩。杜詩:「偏袒右肩露雙腳。」〔二〇〕羸:�髀雷ⅴ�《說文》:「羸,瘦也。」注:「羊主給膳,以瘦為病,故從羊。」〔二一〕長命不猶:�髀雷ⅴ�《詩?召南》:「實命不猶。」傳:「猶,若也。」〔二二〕筆墨之耕耘:�髀雷ⅴ�張著《翰林盛事》:「王勃能為文,請者甚眾,金帛盈積,人謂心織而衣,筆耕而食。」○墨耘未詳。〔二三〕蕭條似鉢:�髀雷ⅴ�《傳燈録》:「清淨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傢風?』曰:『一瓶兼一鉢,到處是生涯。』」�骱巫ⅴ�鉢音潑,鉢盂也。梵書:「自釋迦相傳有衣鉢。」△按:鉢音撥。〔二四〕麵壁人:�髀雷ⅴ�《神僧傳》:「初祖菩提達摩大師自天笠泛海至金陵,與梁武帝語,知幾不契,潛迴洛陽,止嵩山少林寺,麵壁而坐九年,形入石中。人謂其精誠貫金石也。」〔二五〕有漏根因:�髀雷ⅴ�《傳燈録》:「梁武帝問達摩曰:『朕造寺寫經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答曰:『並無功德。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二六〕藩溷之花:�骱巫ⅴ�藩音翻,籬也,又域也。《莊子》:「吾願遊其藩。」溷混同,廁也。《晉書?左思傳》:「門堂藩溷,皆著紙筆。」�髀雷ⅴ�《南史》:「範縝對竟陵王子良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墮,有拂簾幌墮於茵席之上者,殿下是也。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中者,下官是也。』」〔二七〕六道:�髀雷ⅴ�按佛經有六道,謂:天道、人道、魔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二八〕蕭齋:�髀雷ⅴ�《國史補》:「梁武帝造寺,令子雲飛白大書一『蕭』字。後寺毀,惟此一字獨存。李約見之,買歸東洛,建小室以玩之,號曰『蕭齋』。」又《杜陽雜編》雲:「武帝造浮屠,令子雲飛白大書曰『蕭寺』。」○《事文類聚》雲:「張延嘗於江南得蕭子雲壁書飛白『蕭』字一匣,以歸洛陽,授張諗。諗結一亭,號曰『蕭齋』。」〔二九〕集腋為裘:�髀雷ⅴ�王褒《四子講德論》:「韆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三〇〕幽冥之録:�髀雷ⅴ�宋劉義慶著《幽冥録》。△按:劉義慶著《幽明録》。〔三一〕浮白:�髀雷ⅴ�《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若不盡,浮之大白。』既而文侯不盡,舉大白浮君。」按:白,罰爵名也。〔三二〕孤憤之書:�髀雷ⅴ�《史記》:「韓非者,韓之公子也。不容於邪妄之臣,作《孤憤》、《五蠹》、《說難》十萬餘言。」〔三三〕青林黑塞:�髀雷ⅴ�杜甫《夢李白》詩:「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校記】(底本:手稿本參校本:康熙本、青本、黃本、二十四捲本、鑄本、異史本)
一 鑄本、異史本、二十四捲本題作「自序」。
二 「類」:青本、黃本作「同」。
三 「編」:鑄本、異史本作「篇」。
四 「眼」:青本、黃本作「目」。
五 「懸弧」:異史本作「始生」。
六 鑄本、異史本、二十四捲本無「是」字。「身」,青本、黃本作「生」。
七 「抱」:鑄本、異史本、二十四捲本作「把」。
八 「黑」:二十四捲本、黃本作「墨」,二字通假。
九 鑄本無以上六字,落款為「柳泉自題」。異史本無以上六字,落款為「聊齋自敘」。青本、黃本於此六字下署「柳泉居士題」五字。二十四捲本於其下有「柳泉氏題」四字。
以京东的增长速度,口碑算非常好了,绝对无假货,限时达。毛病肯定还是有的,可是骂的人多少在京东买过东西,多少是五毛,多少是嫉妒?你可以买一个便宜的东西尝试一下。别人说的都是别人说,自己感受一下最直接,新闻联播里每天还说中国人民生活的皆大欢喜呢,能信吗?
评分初版之后,任笃行先生即开始了修订工作,历时八年,更换了部分篇目的底本,大幅修订了校记,矻矻终日,一字不苟,方告完成。
评分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评分聊斋志异挺好的。古代的神话传说的。
评分《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修订本 套装1-4册)》初版之后,任笃行先生即开始了修订工作,历时八年,更换了部分篇目的底本,大幅修订了校记,矻矻终日,一字不苟,方告完成。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他的修订本手稿为依据,出版了这部《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修订本,全书四册,布面精装,繁体竖排,正文内双行夹注,注释校记附于文后,附录有各抄刻本序跋、品题,重要版本编次对照表等重要资料,力求为广大《聊斋》爱好者、研究者们呈现一个接近本来面目的《聊斋志异》
评分思佳丽,这一在美国动荡年代所诞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优秀个性散发出无穷的光芒。她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对生活顽强抗争,从不屈服。她处事雷厉风行,精明能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她所拥有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饰中国古代美女的话那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对这些毫不在乎,她对爱情疯狂的执着。但是出于无奈,她分别嫁给了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当再一次见到她钟爱的艾希礼时,依然像少女般疯狂地爱着他,不顾一切的向他倾诉钟情。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子对爱情忠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一对男女要表现对爱的忠贞就要结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是与婚姻紧密相连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当他们的爱情遭受别人的破坏时,为了表现对爱的执着,他们只有“自挂东南枝”了。然而思佳丽却不一样,在她的爱情观中,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分离的,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分离。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抛开一切大胆的去爱艾希礼,争取自己的幸福,她并未将爱情套上礼义,道德的枷锁,她的爱情永远是自由奔放的。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评分任笃行先生以手稿本、康熙本等作为底本,参校以青柯亭本、铸雪斋本、异史本、二十四卷本等目前可见的十几种本子,重新厘定了《聊斋》的编次,改通行本的十二卷为八卷;汇集了十余家评语,除王世禛、冯镇峦、但明伦等之外,还加入了不太常见的王金范和方舒岩的评语;汇编了《聊斋》最重要的两位校注者吕湛恩、何垠的注释,在重要处加以考订,辨明注释正误,注明典故出处。
评分任笃行先生以手稿本、康熙本等作为底本,参校以青柯亭本、铸雪斋本、异史本、二十四卷本、但明伦批本等目前可见的十几种本子,重新厘定了《聊斋》的编次,改通行本的十二卷为八卷;汇集了十余家评语,除王世禛、冯镇峦、但明伦等之外,还加入了不太常见的王金范和方舒岩的评语;汇编了《聊斋》重要的两位校注者吕湛恩、何垠的注释,在重要处加以考订,辨明注释正误,注明典故出处。
评分2、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