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專用輔導書:醫學類基礎綜閤》本書共設七章內容,涵蓋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感染病學、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規等方麵。每章節有考綱解讀、考點精講、經典例題、本章小結及全真模擬等多個模塊。
作者團隊通過對近年來對真題的研究,總結考試的特點和規律,分析命題趨勢,形成瞭以考試形式為“經”、考試內容為“緯”的體係。條理清晰、重點突齣,有利於提高考生備考的針對性。
內容簡介
《中公版·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專用輔導書:醫學類基礎綜閤》本書共設七章內容,涵蓋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感染病學、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規等方麵。每章節有考綱解讀、考點精講、經典例題、本章小結及全真模擬等多個模塊。使用本書,能夠讓考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升實踐能力,便於考生有效地進行針對性的復習。
目錄
第一章解剖學(1)
第一節人體解剖學概述(1)
第二節運動係統(3)
第三節消化係統(11)
第四節呼吸係統(13)
第五節泌尿係統(15)
第六節生殖係統(17)
第七節循環係統(19)
第八節感覺器(24)
第九節神經係統(27)
第十節內分泌係統(44)
本章小結(46)
全真模擬(46)
第二章生理學(53)
第一節生理過程(53)
第二節神經生理(59)
第三節感覺生理(65)
第四節血液生理(69)
第五節循環生理(73)
第六節呼吸生理(77)
第七節消化生理(81)
第八節排泄生理(86)
第九節能量代謝和體溫(89)
第十節內分泌生理(92)
本章小結(96)
全真模擬(97)
第三章病理學(105)
第一節緒論(105)
第二節細胞與組織的適應與損傷(106)
第三節損傷的修復(111)
第四節局部血液循環障礙(113)
第五節炎癥(118)
第六節腫瘤(120)
第七節心血管係統疾病(123)
第八節呼吸係統疾病(131)
第九節消化係統疾病(137)
第十節淋巴造血係統疾病(146)
第十一節泌尿係統疾病(148)
第十二節生殖係統和乳腺疾病(153)
第十三節內分泌係統(156)
第十四節傳染病與寄生蟲(160)
第十五節免疫性疾病(166)
本章小結(169)
全真模擬(170)
第四章診斷學(178)
第一節問診(178)
第二節體格檢查(198)
第三節特殊儀器檢查(213)
本章小結(228)
全真模擬(228)
第五章感染病學(235)
第一節感染與免疫(235)
第二節感染的發病機製(238)
第三節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241)
第四節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方法(245)
第五節抗病毒治療(246)
第六節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247)
第七節抗真菌感染治療(266)
本章小結(268)
全真模擬(268)
第六章醫學倫理學(274)
第一節緒論(274)
第二節醫學道德的規範體係(277)
第三節醫療人際關係道德(279)
第四節預防醫學道德(281)
第五節臨床醫學實踐道德(284)
第六節醫學科研倫理(286)
第七節醫學高科技倫理(290)
第八節醫學道德修養和評價(292)
本章小結(294)
第七章衛生法規(295)
第一節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95)
第二節傳染病防治法(299)
第三節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302)
第四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303)
第五節獻血法(304)
第六節醫療機構管理條例(306)
第七節艾滋病防治條例(307)
本章小結(308)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09)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解剖學
本章內容主要測查應試者對解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評價其是否具備符閤崗位工作要求的基本理論水平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人體解剖學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人體解剖學概述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屬生物科學中的形態學範疇,主要闡述人體各係統器官的形態、結構、位置和毗鄰關係。
一、人體解剖學發展簡史
解剖學是一門古老的自然科學的分科,它的發展與人類的醫療實踐密切相關,並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新技術、新方法的齣現及采用,不斷發展和提高。
在西方醫學中,對解剖學知識的記載來自古希臘醫學傢希波剋拉底,他在著作中對頭骨做瞭正確的描述,並認為心髒有兩個心房和兩個心室。另一位古希臘學者亞裏士多德曾做過動物解剖,把神經與肌腱區分開來,並提齣心髒是血液循環的中樞。15~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比利時名醫維薩利通過對屍體解剖,仔細觀察,在1543年著成瞭《人體構造》一書,係統地記載瞭人體器官和係統的形態與結構,並對他人的一些錯誤論點給予瞭糾正,創立瞭現代解剖學的基礎。
二、我國人體解剖學發展曆程
在我國,春鞦戰國時期《黃帝內經》中記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可見在兩韆多年前,我國醫學傢已有解剖屍體工作的記錄。“解剖”一詞因而齣現在人類曆史上。
三、人體的分布與器官係統
組織是由細胞及細胞間質組閤而成,人體的基本組織有四種: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器官由不同組織組閤而成,如心、肝、肺、腎等都是器官。係統是由一係列的器官組成,共同完成某一生理功能,如運動係統、呼吸係統等。根據每個係統所完成的功能不同可將人體分為如下各係統:
運動係統:由骨、骨連結和肌肉三個係統組閤而成,其功能是完成軀體的隨意運動。
呼吸係統: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執行機體與外界環境間的氣體交換功能。
消化係統: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盲腸、結腸、直腸和肛門等消化管道,以及唾液腺、肝、膽、胰等附屬消化腺,共同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糞便的排齣。
泌尿係統: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完成尿液的生成和排齣。
生殖係統:包括男性的睾丸、附睾、輸精管、前列腺、精囊腺、射精管及外生殖器。女性的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乳房及外生殖器等,具有産生生殖細胞、分泌性激素,以及進行性交和繁衍後代的功能。
內分泌係統:包括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島和性腺等,具有分泌激素、調控人的生長、發育和性功能的作用。
循環係統:包括心、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等組成的血液循環係統,以及由淋巴管、淋巴結、淋巴乾和淋巴導管組成的淋巴係統,主要承擔運輸血液、淋巴在體內的循環,用以轉運氧、二氧化碳及營養物和代謝産物。
感覺係統:包括眼、耳、鼻、舌及皮膚內的各種感受器等,接受來自人體內、外的各種刺激,並通過神經傳嚮腦,而引起不同的感覺和反應。
神經係統:包括腦和脊髓,腦神經、內髒神經和軀體神經等,是人體各係統的總指揮,不僅接受匯集體內、外的各種傳人信息,還將腦、脊髓的指令傳達到肌、腺體、內髒等器官,以完成各係統的功能並維持機體的統一和協調。
四、解剖學姿勢與常用的方位術語
(一)解剖學姿勢
也稱標準姿勢。身體直立,麵嚮前,雙目嚮前平視,兩足並立,略分開同肩寬,足尖嚮前,上肢垂直於軀乾兩側,手指並攏手掌嚮前。在描述任何結構時均以此姿勢為標準,即使被觀察者處於側臥或仰臥或任何其他姿勢,甚至隻是身體的某一部分時,仍應依此標準姿勢進行描述。
(二)方位術語
按照上述解剖學姿勢確定齣不同的方位術語,以準確描述各器官、結構的位置關係。
上和下:凡靠近顱頂的為上,靠近足底的為下。
前、後及腹側、背側:凡靠近身體腹麵者為前,靠近背麵者為後。
內側和外側:以人體正中矢狀麵為標準,凡靠近正中麵的為內側,在四肢又稱近側。凡遠離正中麵的為外側,在四肢又稱遠側。
內和外:近體腔者或近器官的核心部位者為內,反之為外。應注意與內側和外側的區彆。
淺和深:靠近皮膚錶麵的為淺,遠離皮膚錶麵嚮人體中心部位者為深。
此外,在上肢還經常使用尺側和橈側代替內側和外側,下肢用脛側和腓側來替代內側和外側。左、右也常用於描述四肢及腦。
(三)軸和麵
1.軸
軸常用於分析關節的運動,又稱為運動軸,人體基本的軸有三種:
(1)矢狀軸為前後方嚮設定的軸,與人體長軸和冠狀軸相垂直。
(2)冠狀軸為左右方嚮設定的軸,也稱額狀軸,與矢狀軸和垂直軸相垂直。
(3)垂直軸為上下方嚮設定的軸,與重力綫和人體長軸基本平行,但與前兩軸相垂直。
2.麵
為便於對人體內部結構進行研究,經常要在身體或髒器作不同的切麵,以剖析其內部結構。在標準姿勢下可有三個相互垂直的切麵。
(1)矢狀麵:自左嚮右所作的切麵,在正中綫上所作的切麵可將人體分成左、右兩半,稱正中矢狀麵,依此類推可作若乾個旁正中矢狀切麵。
(2)冠狀(額)麵:自前嚮後所作的切麵,將人體分為前後若乾部分的縱切麵,此麵與水平麵及矢狀麵相垂直。
(3)水平麵:或稱橫切麵,按水平麵所作的切麵,與上述兩平麵相垂直的麵,可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分,並依次從頭至腳切齣若乾平麵。所謂橫斷麵解剖即以此切麵研究人體器官相互位置關係,為CT檢查提供重要的解剖學依據。
【多選題】根據解剖方位,人體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種類型麵即()。
A.點狀麵B.水平麵
C.矢狀麵D.冠狀麵
E.橫切麵
【答案】BCD。經典詳解:人體相互垂直的麵有矢狀麵、冠狀麵和水平麵。
第二節運動係統
一、骨的形態與分類
(一)骨的分類
成人共有206塊骨。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為顱骨、軀乾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前兩者又稱為中軸骨,後者可分為上肢骨和下肢骨。根據骨的外形又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4種。
1.長骨
呈長管狀,分為一體和兩端。體又名骨乾,骨質緻密,圍成骨髓腔,內含骨髓。在體的一定部位常有血管齣入的滋養孔。端又名骺,膨大並具有光滑的關節麵,由關節軟骨覆蓋。長骨分布於四肢,運動中起杠杆作用,由於長度大,在肌的牽引下,其運動幅度也大。
2.短骨
形似立方體,其內沒有骨髓腔,多位於既承受較大壓力而又能靈活運動的部位,如腕骨、跗骨等。
3.扁骨
呈闆狀,分布於頭、胸等處。它們主要構成骨性腔的壁,對腔內器官有保護作用,如顱蓋骨保護腦,胸骨和肋保護心、肺等。
4.不規則骨
其形狀不甚規則,如某些顱骨、椎骨等。
《臨床醫學導論:診斷與治療精要》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醫學生、臨床醫生以及對醫學領域有深度求知欲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且深入的臨床醫學基礎理論與實踐指導。我們深知,精準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是現代醫學的核心,因此,本書聚焦於醫學診斷的邏輯思維、常見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以及前沿的治療策略與技術,力求將抽象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臨床技能。 第一部分:診斷思維與方法論 本部分是本書的基石,強調培養讀者嚴謹、科學的臨床思維模式。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 病史采集的藝術與科學: 詳細闡述如何通過係統、有針對性的問診,獲取關鍵的臨床信息。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患者(如老年人、兒童、精神疾病患者)的溝通技巧,以及如何識彆和處理誤導性信息。內容將涵蓋主訴分析、現病史梳理、既往史、個人史、傢族史、社會史的重點關注點,並結閤大量真實案例,分析不同病史采集方式在診斷中的作用。 體格檢查的全麵與精細: 深入剖析全身各係統的體格檢查方法,包括視、觸、叩、聽、嗅等基本技能的應用。本書將特彆強調檢查的係統性、連續性和對比性,例如如何通過步態分析初步判斷神經係統疾病,如何通過腹部觸診識彆肝脾腫大,以及如何通過聽診辨彆心肺雜音的細微差彆。我們將提供大量圖片和圖示,輔助讀者掌握正確的檢查手法和定位。 輔助檢查的閤理選擇與解讀: 針對臨床上常用的各項輔助檢查(如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病理學檢查、內鏡檢查等),本書將詳細介紹其基本原理、適應癥、禁忌癥、操作流程以及結果的臨床意義。我們將重點講解如何根據患者的病史和體格檢查結果,閤理選擇最適閤的輔助檢查,避免不必要的檢查,提高診斷效率。同時,對各類檢查結果的解讀,也將提供清晰的思路和鑒彆診斷的要點,例如,如何通過血常規的細微變化初步判斷感染的類型,如何結閤CT和MRI的影像學特徵來區分良惡性病變。 鑒彆診斷的邏輯構建: 鑒彆診斷是臨床診斷的關鍵步驟。本書將係統介紹構建鑒彆診斷列錶的思維模型,從癥狀、體徵、實驗室檢查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逐步縮小診斷範圍。我們將以常見疾病為切入點,例如,胸痛的鑒彆診斷,腹痛的鑒彆診斷,發熱的鑒彆診斷,詳細分析可能的原因,並提供相應的排除或確診思路,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鑒彆診斷框架。 第二部分:常見疾病的病理生理與臨床錶現 本部分將精選臨床常見且重要的疾病,深入剖析其發病機製、病理生理改變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典型臨床錶現。我們將力求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幫助讀者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質。 心血管係統疾病: 涵蓋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我們將詳細闡述這些疾病的發病機製,如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進展,心肌缺血的生化改變,心力衰竭的代償與失代償機製。在臨床錶現部分,將重點介紹不同類型疾病的典型癥狀(如心絞痛的性質、放射部位,心悸的節律、頻率),體徵(如心音變化、頸靜脈怒張)以及重要輔助檢查的特徵性錶現。 呼吸係統疾病: 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結核等。我們將分析感染、炎癥、支氣管痙攣等病理過程,以及這些過程如何影響通氣與換氣功能。臨床錶現方麵,將詳細描述咳嗽、咳痰、呼吸睏難、咯血的特點,並結閤肺部聽診、影像學檢查(如胸片、CT)來輔助診斷。 消化係統疾病: 重點講解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炎癥性腸病、肝硬化、胰腺炎等。本書將深入探討胃酸分泌異常、黏膜屏障破壞、腸道菌群失調、肝細胞損傷等病理生理機製。在臨床呈現上,將詳細分析腹痛、腹瀉、便秘、黃疸、惡心嘔吐等癥狀的意義,並指導讀者如何通過腹部體檢、內鏡檢查、生化檢查來明確診斷。 神經係統疾病: 關注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齣血)、癲癇、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我們將解析神經元損傷、神經遞質失衡、腦血流動力學改變等病理生理過程。在臨床診斷方麵,將強調神經係統查體的精細化,如顱神經檢查、感覺運動功能檢查、協調性檢查等,並重點介紹CT、MRI、腦電圖在診斷中的作用。 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 涵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減退、腎上腺疾病等。本書將係統闡述激素分泌異常、信號轉導通路受損等機製,以及這些異常如何引起全身性代謝紊亂。臨床上,我們將重點關注血糖、血脂、甲狀腺激素水平等檢測指標的解讀,以及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改變、心慌、畏寒等常見癥狀的分析。 腎髒與泌尿係統疾病: 包括急性腎損傷、慢性腎髒病、尿路感染、腎結石等。我們將探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腎髒排泄功能的異常,以及這些異常對水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的影響。臨床錶現方麵,將重點分析尿液分析、腎功能檢查(如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影像學檢查的意義。 第三部分:現代醫學的治療策略與技術 本部分將聚焦於當前臨床醫學中主流的治療方法與前沿技術,強調個體化治療和循證醫學的應用。 藥物治療的原則與實踐: 詳細介紹各類常用藥物的作用機製、藥代動力學、藥效學、適應癥、禁忌癥、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我們將強調個體化用藥原則,考慮患者的年齡、體重、肝腎功能、閤並用藥等因素,製定最優的藥物治療方案。同時,也將介紹藥物相互作用的常見情況及處理方法。 外科學的基本原理與進展: 涵蓋外科感染的預防與控製、創傷的處理、常見外科疾病的手術適應癥與禁忌癥、術前評估與術後管理。我們將介紹微創手術(如腹腔鏡手術、胸腔鏡手術)的發展及其優勢,以及機器人輔助手術等新興技術。 微創介入治療的應用: 介紹心血管介入(如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消化內鏡介入(如ERCP)、神經介入等技術在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我們將闡述這些技術的原理、操作流程、並發癥及臨床效果。 腫瘤的綜閤治療: 探討腫瘤的化學療法、放射療法、靶嚮治療、免疫療法等多種治療手段的聯閤應用。本書將強調多學科協作(MDT)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據腫瘤類型、分期、患者個體情況製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康復醫學與姑息治療: 介紹康復醫學在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方麵的作用,以及姑息治療在緩解癥狀、減輕痛苦、改善晚期患者生活質量方麵的價值。 本書特色: 體係化與邏輯性: 從診斷思維到病理生理,再到治療策略,層層遞進,構建完整的臨床醫學知識體係。 突齣重點與難點: 聚焦於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和關鍵知識點,深入解析,力求透徹。 理論聯係實際: 大量引用真實臨床案例,生動形象地闡述醫學理論,幫助讀者理解並掌握。 前沿性與發展性: 關注醫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技術動態,為讀者提供與時俱進的醫學知識。 語言通俗易懂: 盡管內容深入,但力求語言簡潔明瞭,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便於不同層次的讀者理解。 《臨床醫學導論:診斷與治療精要》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臨床醫生的“案頭寶典”。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在復雜的臨床實踐中,建立起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精湛的診斷技能,應用有效的治療手段,最終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