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孫長永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02991
版次:3
商品编码:120952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1
字数:58500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國傢精品資源共享課《刑事訴訟法學》配套教材
◎依據相關立法解釋、司法解釋修訂
◎教材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其他規範性文件以及相關的指導性案例、閱讀案例、練習題等,已經上傳至西南政法大學課程中心《刑事訴訟法學》網站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司法改革和zui新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對教材內容進行局部修改;對原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錶述等不夠準確之處進行修改;對各章後參考文獻進行必要的更新;將zui高人民法院、zui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性案例編入相關章的案例題部分,並對原有案例進行調整或更新;對各章後思考題進行必要的調整或者更新。

作者簡介

孫長永,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周長軍,山東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李昌林,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劉梅湘,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閔春雷,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高一飛,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馬靜華,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鬍銘,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王戩,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李昌盛,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高峰,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宋誌軍,西北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目錄

第一章刑事訴訟法概述
第一節刑事訴訟
一、訴訟的概念和特徵
二、刑事訴訟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刑事訴訟法
一、刑事訴訟法的概念和屬性
二、刑事訴訟法的淵源
三、刑事訴訟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根據
四、刑事訴訟法的任務
五、刑事訴訟法與其他部門法的關係
第三節刑事訴訟法學
一、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
二、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刑事訴訟法的曆史發展
第一節外國刑事訴訟法的曆史發展
一、外國古代刑事訴訟法
二、外國近現代刑事訴訟法
第二節中國刑事訴訟法的曆史發展
一、中國古代刑事訴訟法
二、清末的刑事訴訟法
三、民國時期的刑事訴訟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刑事訴訟法
第三章刑事訴訟的基本範疇
第一節刑事訴訟的目的
一、刑事訴訟目的的含義
二、刑事訴訟的懲罰犯罪目的
三、刑事訴訟的保障人權目的
四、刑事訴訟中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的關係
第二節刑事訴訟價值
一、刑事訴訟價值的含義
二、刑事訴訟的公正價值
三、刑事訴訟的效率價值
四、刑事訴訟中公正與效率的關係
第三節刑事訴訟結構
一、刑事訴訟結構的含義
二、刑事訴訟結構的基本類型
三、中國的刑事訴訟結構理論
四、中國刑事訴訟的結構
第四節刑事訴訟職能
一、刑事訴訟職能的含義和分類
二、三種基本訴訟職能的相互關係
第五節刑事訴訟行為
一、刑事訴訟行為的含義
二、刑事訴訟行為的分類
三、刑事訴訟行為的構成要件
第六節刑事訴訟條件
一、刑事訴訟條件的含義和意義
二、刑事訴訟條件的分類
三、刑事訴訟條件的判斷
四、欠缺刑事訴訟條件的法律效果
第七節刑事訴訟客體
一、刑事訴訟客體的含義
二、刑事案件的單一性
三、刑事案件的同一性
第四章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
第一節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
一、人民法院
二、人民檢察院
三、公安機關
四、其他專門機關
第二節刑事訴訟參與人
一、刑事訴訟參與人的概念和分類
二、當事人
三、其他訴訟參與人
第五章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第一節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概述
一、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功能
二、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體係
第二節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一、程序法定原則
二、無罪推定原則
三、司法獨立原則
四、控審分離原則
五、控辯平等原則
六、辯護原則
七、迅速及時原則
八、禁止重復追究原則
第三節中國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
二、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則
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原則
四、依靠群眾原則
五、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六、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
七、專門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閤、互相製約原則
八、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九、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
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十一、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十二、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
第六章管轄與迴避
第一節管轄製度
一、管轄概述
二、立案管轄
三、審判管轄
第二節迴避製度
一、迴避製度的概念和意義
二、迴避的種類
三、迴避的適用人員與理由
四、迴避的程序
第七章辯護與代理
第一節刑事辯護
一、刑事辯護的概念和意義
二、辯護人的概念和範圍
三、辯護的種類
四、辯護人的訴訟地位和職責
五、辯護人的訴訟權利與訴訟義務
六、拒絕辯護
第二節刑事代理
一、刑事代理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代理的分類
第八章強製措施
第一節強製措施概述
一、強製措施的概念和特徵
二、強製措施與其他相關法律措施的區彆
三、強製措施的適用原則
第二節拘傳
一、拘傳的概念和特徵
二、拘傳的適用程序
第三節取保候審
一、取保候審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取保候審的方式
三、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
四、取保候審的程序
五、取保候審的期限
第四節監視居住
一、監視居住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被監視居住人的義務
三、監視居住的程序
四、監視居住的期限
五、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監督
第五節刑事拘留
一、刑事拘留的概念和特徵
二、刑事拘留的適用條件
三、刑事拘留的程序
四、刑事拘留的期限
第六節逮捕
一、逮捕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逮捕的權限
三、逮捕的批準、決定和執行程序
四、羈押必要性的持續審查
五、逮捕的撤銷和變更
第七節公民扭送
第九章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節附帶民事訴訟概述
一、附帶民事訴訟的概念
二、附帶民事訴訟的意義
第二節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一、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
二、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
第三節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和審判
一、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
二、附帶民事訴訟的一審程序
三、附帶民事訴訟的救濟程序
第十章期間與送達
第一節期間
一、期間的概念和意義
二、期間的計算
三、期間的耽誤與恢復
第二節送達
一、送達的概念和意義
二、送達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一章刑事訴訟證據
第一節刑事訴訟證據的概念和屬性
一、刑事訴訟證據的概念和意義
二、證據能力與證明力
第二節刑事訴訟證據的法定種類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第三節刑事訴訟證據的理論分類
一、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
二、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
三、控訴證據與辯護證據
四、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第四節刑事訴訟證據規則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二、傳聞證據規則
三、意見證據規則
四、品格證據規則
五、補強證據規則
第十二章刑事訴訟證明
第一節刑事訴訟證明概述
一、刑事訴訟證明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訴訟證明的分類
第二節證明對象
一、證明對象的概念和意義
二、證明對象的範圍
第三節證明責任
一、證明責任的概念
二、證明責任的承擔
第四節證明標準
一、證明標準的概念
二、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證明標準
第五節證明程序
一、證據的收集
二、舉證、質證和認證
第十三章立案程序
第一節立案的概念和意義
一、立案的概念
二、立案的意義
第二節立案的材料來源和條件
一、立案的材料來源
二、立案的條件
第三節立案程序和立案監督
一、立案程序
二、立案監督
第十四章偵查程序
第一節偵查程序概述
一、偵查的概念與任務
二、偵查的原則
三、偵查的構造
第二節偵查行為
一、訊問犯罪嫌疑人
二、詢問證人、被害人
三、勘驗、檢查
四、搜查
五、查封、扣押物證、書證
六、鑒定
七、通緝
八、辨認
九、技術偵查
十、隱匿身份偵查和控製下交付
第三節偵查終結
一、偵查終結的概念和意義
二、偵查終結的條件
三、偵查終結的程序
四、偵查羈押期限
第四節補充偵查
一、補充偵查的概念和意義
二、補充偵查的種類和形式
第五節偵查監督
一、偵查監督的概念和意義
二、偵查監督的範圍
三、偵查監督的途徑和措施
第十五章刑事起訴
第一節刑事起訴概述
一、刑事起訴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起訴的原則
第二節審查起訴
一、審查起訴的概念和意義
二、對移送審查起訴案件的初步審查和受理
三、審查起訴的內容
四、審查起訴的程序
五、審查起訴的期限
六、審查起訴後的處理
第三節提起公訴
一、提起公訴的概念和條件
二、起訴書的製作
三、起訴書以及證據材料的移送
四、公訴變更
第四節不起訴
一、不起訴的概念
二、不起訴的種類和適用條件
三、不起訴的程序
第十六章刑事審判概述
第一節刑事審判的概念和意義
一、刑事審判的概念
二、刑事審判的意義
第二節刑事審判原則
一、審判公開原則
二、直接、言詞原則
三、集中審理原則
第三節刑事審判組織
一、刑事審判組織的概念
二、刑事審判組織的種類
第四節人民陪審員製度
一、人民陪審員製度的概念和意義
二、人民陪審員製度的適用範圍
三、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條件
四、人民陪審員審理案件的程序
第五節審級製度
一、審級製度的概念和意義
二、我國的審級製度
第六節刑事裁判
一、刑事裁判的概念和種類
二、刑事裁判的成立
三、刑事裁判的生效和效力
第十七章第一審程序
第一節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一、庭前審查
二、庭前準備
三、法庭審理程序
四、法庭秩序
五、審判障礙
六、庭審筆錄
七、審理期限
第二節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一、提起自訴的條件和程序
二、自訴案件的受理、審查程序
三、自訴案件審理程序的特點
四、自訴案件的審理期限
第三節簡易程序
一、簡易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二、簡易程序的適用範圍
三、簡易程序的特點
四、刑事速裁程序試點
第十八章第二審程序
第一節第二審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一、第二審程序的概念
二、第二審程序的特點
三、第二審程序的功能和意義
第二節第二審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第二審程序的方式
二、提起第二審程序的主體
三、上訴、抗訴、請求抗訴的對象
四、上訴、抗訴、請求抗訴的理由
五、上訴、抗訴、請求抗訴的期限
六、上訴、抗訴、請求抗訴的方式和程序
七、上訴、抗訴的撤迴
第三節第二審案件的審判
一、對上訴、抗訴案件的審查
二、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程序
三、對上訴、抗訴案件的裁判
四、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期限
五、上訴不加刑原則
六、對查封、扣押、凍結在案財物的保管和處理
第十九章死刑復核程序
第一節死刑復核程序概述
一、死刑復核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二、死刑復核程序的意義
第二節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一、死刑核準權及其沿革
二、報請核準
三、復核程序
第三節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一、報請核準
二、復核程序
第二十章審判監督程序
第一節審判監督程序概述
一、審判監督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二、審判監督程序的意義
第二節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材料來源
二、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
三、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理由
第三節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的重新審判
一、重新審理的程序
二、重新審理後的案件處理
三、重新審判案件的期限
第二十一章刑事執行程序
第一節刑事執行程序概述
一、刑事執行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執行的根據和機關
第二節死刑的執行程序
一、簽發死刑執行命令
二、死刑的交付執行
三、死刑的執行過程
四、死刑的停止執行和繼續執行
五、死刑執行的檢察監督
第三節死緩和監禁刑的執行程序
一、交付執行
二、收押及執行程序
三、刑滿釋放
四、死緩和監禁刑執行的檢察監督
第四節刑事執行的變更程序
一、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變更程序
二、暫予監外執行
三、減刑、假釋程序
四、特赦
第五節社區矯正
一、社區矯正的概念
二、社區矯正的交付執行及接收
三、社區矯正的結束和終止
四、緩刑、假釋的撤銷
五、社區矯正的檢察監督
第六節附加刑和刑事裁判涉及財産部分的執行
一、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
二、驅逐齣境的執行
三、刑事裁判涉及財産部分的執行
第七節對新罪、漏罪和錯判、申訴的處理
一、對新罪和漏罪的處理
二、對錯判和申訴的處理
第二十二章特彆程序
第一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的概念和沿革
二、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針和原則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辦案人員和辦案組織
四、未成年人訴訟權利保障
五、社會調查製度
六、逮捕的適用
七、審訊、詢問未成年訴訟參與人的專門規定
八、起訴程序
九、審判程序
十、前科封存製度
十一、執行程序
第二節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一、和解的條件和適用範圍
二、和解協議的形成和履行
三、對達成和解協議案件的處理
第三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一、沒收程序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沒收申請的提齣
三、審判程序
第四節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製醫療程序
一、強製醫療的適用條件
二、強製醫療程序的啓動方式
三、采取臨時的保護性措施
四、強製醫療案件的一審程序
五、對強製醫療決定的救濟程序
六、強製醫療的執行和解除
七、人民檢察院對強製醫療的監督
第五節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和特殊假釋的核準程序
一、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核準程序
二、特殊假釋的核準程序
第二十三章刑事賠償
第一節刑事賠償概述
一、刑事賠償的概念和意義
二、我國刑事賠償製度的發展曆程
第二節刑事賠償的條件和範圍
一、刑事賠償的條件
二、國傢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
三、國傢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
第三節刑事賠償的方式和計算標準
一、刑事賠償的方式
二、刑事賠償的計算標準
第四節刑事賠償的程序
一、刑事賠償請求人
二、刑事賠償義務機關
三、刑事賠償的提起時間
四、刑事賠償的先行處理程序
五、刑事賠償復議程序
六、刑事賠償決定程序
七、刑事追償
第二十四章涉外刑事案件訴訟程序與刑事司法協助
第一節涉外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一、涉外刑事訴訟程序的概念
二、涉外刑事訴訟程序特有的原則
三、涉外刑事訴訟程序的專門規定
第二節刑事司法協助
一、刑事司法協助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司法協助的主體
三、刑事司法協助的依據
四、刑事司法協助的內容
五、刑事司法協助的程序

精彩書摘

  《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7.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按照控審分離、不告不理的刑事訴訟原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範圍直接限定瞭審判範圍,因而全麵、準確地提起公訴對於有效打擊和控製犯罪具有重要意義。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中,應當注意發現公安機關或者偵查部門移送起訴的材料是否存在疏漏,有沒有應當發現而未發現或者應當認定而未認定的罪行,以及是否遺漏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從而使實施犯罪行為的人依法受到應有的懲罰。如果確實發現有遺漏罪行或者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應當退迴補充偵查,或者自行補充偵查。
  8.是否屬於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審查起訴中不僅要注意不放縱犯罪或者犯罪人,也應當注意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六種情形。如果存在這六種情形之一的,就應當作齣不起訴的決定。
  9.有無附帶民事訴訟,以及對於國傢財産、集體財産遭受損失的案件,是否需要由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中,應當審查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是否給被害人造成瞭物質損失以及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是否提起瞭附帶民事訴訟。在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給被害人造成瞭物質損失的情況下,如果被害人沒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傢財産、集體財産遭受損失而沒有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依法可以在提起公訴時一並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10.采取的強製措施是否適當,對於已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有無繼續羈押的必要。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時應當同時審查對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強製措施的妥當性,如果認為不當,應當及時予以變更、解除或者撤銷;如果認為沒有繼續羈押的必要,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製措施。
  11.偵查活動是否閤法。對偵查活動是否閤法進行監督是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人民檢察院的重要職責,審查起訴則是人民檢察院對偵查活動的閤法性進行監督的基本途徑之一。
  ……

前言/序言

第三版前言
本書第二版齣版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法治建設情況發生瞭巨大的變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瞭《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麵深化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的改革作齣瞭頂層設計,明確提齣: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傢、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該決定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齣瞭很多新要求,其中大量內容與刑事訴訟製度密切相關,如確保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製,完善人權司法保障製度等,從而啓動瞭新一輪的司法體製和司法權力運行機製改革。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瞭《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明確提齣瞭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提齣瞭關於依法治國的一係列新觀點、新舉措,迴答瞭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齣瞭全麵部署。其中第四部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主要針對司法領域存在的突齣問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基礎上對保障司法公正作齣瞭更深入的部署。比如,為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要求建立領導乾部乾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製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製等;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要求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製改革試點,統一刑罰執行體製,探索實行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等,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製度,完善主審法官、閤議庭、主任檢察官、主辦偵查員辦案責任製,落實誰辦案誰負責等;為瞭推進嚴格司法,保證司法公正,明確提齣“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製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全麵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完善證人、鑒定人齣庭製度,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為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要求完善人民陪審員製度,擴大參審範圍,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建立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製度等。四中全會決定還就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和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提齣瞭重要改革措施,如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製度;完善對限製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司法監督,加強對刑訊逼供和非法取證的源頭預防,健全冤假錯案有效防範、及時糾正機製;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製度等。
為瞭貫徹中央要求,國傢立法機關修訂瞭《刑法》、《立法法》等法律,授權啓動瞭人民陪審員製度改革、刑事速裁程序、認罪認罰從寬製度試點工作;中央政法部門在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相繼齣颱瞭多個規範性文件,積極推進各項改革進程,其中與刑事訴訟直接相關的主要有:(1)《中央政法委、財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建立完善國傢司法救助製度的意見(試行)》(2014年1月17日印發);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2014年4月23日發布,同年6月1日起施行);
(3)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辦理減刑、假釋案件規定》(2014年8月27日發布施行);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裁判涉財産部分執行的若乾規定》(2014年10月30日發布,同年11月6日起施行);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死刑復核案件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辦法》(2015年1月29日發布,同年2月1日起施行);
(6)《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關於刑事被告人或上訴人齣庭著裝問題的通知》(2015年2月10日下發);
(7)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規定》(2015年3月6日發布施行);
(8)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人民陪審員製度試點工作實施辦法》(2015年5月20日發布施行);
(9)公安部《公安機關涉案財物管理若乾規定》(2015年7月22日發布,同年9月1日起施行);
(10)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落實〈領導乾部乾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的實施辦法》(2015年8月19日發布,同年8月20日起施行);
(11)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落實〈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的實施辦法》(2015年8月19日發布,同年8月20日起施行);
(1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傢安全部、司法部《關於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2015年9月20日發布施行);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製的若乾意見》(2015年9月21日發布);
(14)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製的若乾意見》(2015年9月28日發布);
(1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2015年12月28日發布,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16)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規定(試行)》(2016年2月2日發布施行);
(1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傢安全部、司法部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製度改革的意見》(2016年8月2日發布);
(18)司法部《監獄暫予監外執行程序規定》(2016年8月22日發布,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1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電子數據若乾問題的規定》(2016年9月9日發布,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與此同時,學術界關於司法改革的研究如火如荼,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日趨活躍,近年來齣版瞭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專著和論文。
為瞭反映司法改革的最新精神,吸收有關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的最新內容和學術研究的前沿成果,我們從2016年6月起開始組織對本教材進行再次修訂。本次修訂是一次全麵修訂,對各章內容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主要修改內容如下:
第一,除第二十一章(刑事執行程序)幾乎全麵重寫以外,其他各章結構未做改動,部分章節如第八章(強製措施)、第十四章(偵查程序)、第十七章(第一審程序)等,根據需要增加瞭一級標題及相關內容;
第二,根據最新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其他規範性文件對相關論述進行瞭補充和完善,同時,訂正瞭教材第二版中存在的文字錯誤或者疏漏以及重復之處,所引用的規範性文件截止時間為2016年9月30日;
第三,對各章後麵的參考文獻進行瞭全麵更新,調整瞭部分專著,增補瞭一些有代錶性的學術論文,以便學生在課外閱讀參考;
第四,對各章後麵的思考題和案例題進行瞭全麵更新,特彆是在部分重要的章後麵將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的指導性案例或典型案例作為“閱讀案例”或“案例題”的內容,以便增加學生對司法實踐的瞭解,同時方便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組織課堂研討活動。但為瞭控製教材的篇幅,對於作為閱讀案例或案例題的指導性案例或者正式公布的典型案例,我們沒有提供案件的具體情況和訴訟經過,師生使用時需要在有關權威部門的官方網站查閱。
為瞭便於統稿,本次修訂隻有部分原編者參與。修訂初稿的寫作分工如下:
孫長永: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二十四章;
周長軍:第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八章至第二十章;
李昌盛: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李昌林:第十章、第十六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劉梅湘: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高一飛:第十七章、第二十三章。
修訂初稿完成之後,主編孫長永教授進行瞭統稿,對部分章節的稿件進行瞭重寫或改寫。在著手修訂之前,除瞭本次參與修訂的編者提齣瞭較為全麵的修訂建議以外,西南政法大學閆召華副教授等老師根據本人教學實踐提供瞭多條修改建議,西南政法大學和山東大學法學院的廣大學生應本書編者要求提齣瞭大量的修改建議和意見。對廣大師生的大力支持,我們錶示衷心的感謝!
本教材是國傢精品資源共享課《刑事訴訟法學》的配套教材,也是卓越法律人纔培養的係列教材之一。教材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其他規範性文件以及相關的指導性案例、閱讀案例、練習題等,已經上傳至西南政法大學課程中心《刑事訴訟法學》網站。歡迎讀者對本教材繼續提齣修改建議,以便我們進一步修改完善。
編者
2016年10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考博用,挺好的

评分

书是正版,价格合理。

评分

值得一看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是给朋友买的,价格实惠,朋友也说不错

评分

书是给朋友买的,价格实惠,朋友也说不错

评分

考博用,挺好的

评分

考博用,挺好的

评分

还没看 囤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