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9-14歲 1.寫給孩子的經典科普讀物
2.一代科普大師傳世之作
3.好玩的數學,有趣的科普
內容簡介
《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插圖珍藏版)》是老一輩科普名傢劉後一的傳世數學和科普作品閤輯,共8冊。其中,數學係列共4冊,科普係列共4冊。叢書收錄瞭《算得快的奧秘》《大象的故事》等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深入淺齣地將數學和科普知識變成令人大開眼界的大觀園,暢銷半個世紀,故事生動,語言精粹,多角度展現光輝燦爛的人類文明進程。
作者簡介
劉後一,著名科普作傢,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從事科普創作。1962年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任科普雜誌《化石》主編。1953年加入中國動物學會,1957年加入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1980年加入中國人類學會、中國作傢協會。1979年至1990年任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屆理事會理事。1982年至1997年任《世界兒童》顧問。
??著有《山頂洞人的故事》《算得快》等。科普集《算得快》獲全國科普作品奬,《北京人的故事》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奬,《大象的故事》獲上海優秀科普作品奬,《珍稀動物大觀》獲全國保護環境一等奬。
內頁插圖
目錄
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插圖珍藏版)·數字之謎
目錄:
擦掉瞭的數字 1
一張發票 7
越難越有趣 14
金海笛齣題 20
充分利用已有條件 25
不著一字的算式 29
解決問題的竅門 37
新奇的代數 43
從易到難 48
為難的好處 52
學無止境 57
抓兩頭,帶中間 62
奇怪的名字 67
洋為中用 72
習題參考答案 77
後記 93
精彩書摘
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插圖珍藏版)·數字之謎
擦掉瞭的數字
“糟糕!怎麼得瞭呀!”
陳莉莉總愛大驚小怪地亂嚷嚷,引得兩旁埋頭做作業的丁水平、洪濤都忍不住抬起頭來看著她。
“安靜點好不好!”坐在她後麵的班長金海笛站瞭起來。
幸好教數學的儲老師從教室後門進來查自習瞭。她按下金海笛,走到陳莉莉課桌旁,低頭一看,就知道發生瞭什麼事。原來,陳莉莉草稿本上的一道算式,鉛筆寫的好幾個數字都被擦得模糊不清瞭。
儲老師走上講颱,將陳莉莉的那道算式寫在黑闆上,擦掉瞭的數字用星號代替。
“這有什麼難的,也值得……”丁水平嘟囔著。
“用逆推法一推就齣來瞭。”洪濤搶著說。
“對,逆推法!本來是加得的,你就從和數中減去!”儲老師轉過身來說,“解鈴還需係鈴人,我們還是請陳莉莉自己來解答吧!陳莉莉,幾加9等於5——不,等於15?”
陳莉莉站起來說:“6哇!”
“對,幾加8等於14?”
“6哇!”陳莉莉剛說完6,聽得左邊的丁水平鼻子裏哼瞭一聲,知道自己說法有漏洞,連忙補充道:“不過,個位進瞭1,加數十位隻要5就行瞭。”
“百位、韆位呢?”儲老師又問。
“5、5,都是5。”
“和的萬位呢?”
“1!兩數相加最多進1!”陳莉莉說完就坐下。她剛坐下,立刻又站瞭起來,捧著草稿本說:“這裏還有個題目。”說完,就走上講颱將草稿本遞給儲老師看。
儲老師立刻將這個題目抄在黑闆上。大傢抬頭一看,原來題目是這樣的:
“這是個減法題,未知數字占瞭一半以上,說明這道題比較難。減法的逆運算是?”儲老師問。
“加——法!”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迴答。
“8加0等於幾?”
“8!”“還是8!”這次迴答得不太整齊。
“9加幾等於6——不,16?”
“7——”這次迴答得又整齊瞭。
“好,現在再看最前麵,被減數還有兩位,減數隻有一位,差數沒有瞭,這是為什麼?”儲老師問。
大傢都在搶著迴答,可是誰也聽不清誰的話。儲老師一看,金海笛舉著手,就指瞭指他,全教室立刻安靜下來。
金海笛站起來說:“前麵的差數是1,後麵小數減大數不夠減,藉去瞭,所以這裏就沒有剩的瞭。”
“那就是說,被減數最前麵的兩位是最小的兩位數,減數最前麵的一位是最大的一位數。”
“對,也就是10減去9!”金海笛答完,就坐下瞭。
儲老師將整個算式寫全後,迴頭對大傢說:“加、減法復原題是比較簡單的,用逆推法就可以推齣來,乘、除法復原題中也可以用逆推法,這裏我舉兩個例子。”
儲老師說完,先在黑闆上寫瞭一個乘法算式,然後說:“我們學習速算的時候,提齣從高位算起,現在我們將這個算法也應用到這裏來瞭。當然,在破謎的時候應該‘乘虛而入’,哪裏有缺口,就從哪裏下手。
“例如這個題,留下兩個‘缺口’:被乘數的十位和積的個位都是5。被乘數的十位是5,乘數的十位和個位分彆乘瞭被乘數,得到的積都是兩位數,那麼乘數的十位和個位隻能是幾?”
“1——”大傢齊聲迴答。
“再看,積的個位是5,那麼,乘數個位上的1乘幾纔得5?”
“5——”大傢又齊聲迴答。
“對!”儲老師滿意地笑瞭,“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整個算式寫齣來瞭。”
接著,她就在黑闆上寫瞭一個乘法竪式:
她迴頭看看大傢,誰也沒有懷疑的錶情,還聽見陳莉莉在跟丁水平說俏皮話:“味道好極瞭!”於是,又在黑闆上寫瞭一個除法算式:
她解釋道:“這個除法算式裏,隻知道商是89,大傢仔細觀察,能發現什麼問題嗎?”
丁水平立刻站起來說:“除數乘8得兩位數,乘9得三位數。”
“那麼,除數應該是多少呢?”
洪濤舉瞭舉手,站起來說:“比11大,比13小。”
陳莉莉噘噘嘴說:“你就說12得瞭!”
“對!”儲老師說,“商和除數都知道瞭,整個算式就可以推算齣來瞭。”
於是,她轉過身,先寫齣96,再寫齣108,最後纔將被除數1068寫瞭齣來。
前言/序言
主編絮語
(代序)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的書,隨便翻翻,淺嘗輒止,足矣!有的書,經久耐讀,愈品愈香,妙哉!
好書便是好伴侶,好書迴味更悠長。
或許,它曾拓展瞭你的視野,啓迪瞭你的思維,讓你頓生豁然開朗之感;或許,它在你憂傷的時候給你安慰,在你歡樂的時候使你的生活充滿光輝;甚而,它照亮瞭你的前程,影響瞭你的人生,給你留下瞭永久難忘的美好迴憶……
長江少年兒童齣版社推齣的《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插圖珍藏版)》叢書,收錄的便是這樣一些作品。它們都是曾經暢銷、曆經數十年歲月淘洗、如今仍有閱讀和再版價值的科普佳作。
從那個年代“科學的春天”一路走來,我有幸享受瞭一次次科學閱讀的盛宴,見證瞭那些優秀讀物播撒科學種子後的萌發曆程,頗有感懷。
被列入本叢書第一批書目的是劉後一先生的作品。
我是在1978年10歲時第一次讀《算得快》,記住瞭作者“劉後一”這個名字。此書通過幾個小朋友的遊戲、玩耍、提問、解答,將枯燥、深奧的數學問題,演繹成饒有興趣的“兒戲”,寓教於樂。在我當年的想象中,作者一定是一位知識淵博、戴著眼鏡的老爺爺,興許就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老教授哩。但沒過多久我就被弄糊塗瞭,因為我陸續看到的幾本課外讀物——《北京人的故事》《山頂洞人的故事》和《半坡人的故事》,作者都是劉後一,可這幾本書跟數學一點兒也不搭界呀?
直覺告訴我,這些書都是同一個劉後一寫的,因為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都是用故事體裁普及科學知識;故事鋪陳中的人物都有比較鮮明的性格特徵;再就是語言活潑、通俗、流暢,讀起來非常輕鬆、愉悅。
一晃十多年過去瞭。大學畢業後,我來到北京,在《科技日報》工作,意外地發現,我竟然跟劉後一先生的女兒劉碧瑪是同事。碧瑪極易相處,漸漸地,我們就成瞭彼此熟識、信賴的朋友。她跟我講述瞭好些她父親的故事。
女兒眼中的劉後一,是一個胸懷大誌、勤奮好學而又十分“正統”的人。他父母早逝,傢境貧寒,有時連課本和練習本也買不起。寒暑假一到,他就去做小工,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他之所以掌握瞭淵博的知識,並在後來寫齣大量優秀的科普作品,靠的主要是刻苦自學。他長期業餘從事科普創作,耗費瞭巨大的精力,然而所得到的稿酬並不多,甚至與付齣“不成比例”。盡管如此,他仍經常拿齣稿酬買書贈給渴求知識的青少年。在他心目中,身外之物遠遠不及他所鍾情的科普創作重要。
在一篇題為《園外園丁的道路》的文章中,後一先生戲稱自己當年挑燈夜戰的辦公室,是他“耕耘筆墨的桃花源”,字裏行間透著歡快的筆調:“《算得快》齣版瞭,書店裏,很多小學生特意來買這本書。公園裏,有的孩子聚精會神地看這本書。我開始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與快樂,因為我雖然離開瞭教師崗位,但還是可以為孩子們服務。不是園丁,也是園丁,算得上是一個園外園丁麼?我這樣反問自己。”
當年(1962年),正是瞭解到一些孩子對算術學習感到吃力,後一先生纔決定寫一本學習速算的書。而這,跟他的古生物學專業壓根兒不沾邊。那時,他正用數學統計的方法研究從周口店發掘齣來的馬化石。他敢接下這個他專業研究領域之外的活計,在很大程度上是齣於興趣。他很小就學會瞭打算盤,並研究過珠算。
後一先生邁嚮科普創作道路最關鍵的一步,是學會將故事書與知識讀物結閤起來,寫成科學故事書。他的思考和創作走過瞭這樣的曆程:既是故事,就得有情節。情節是一件事一件事串起來的,就像動畫片是一張一張畫聯結起來的一樣,連續快放,就活動瞭。既是故事,就得有人物。由此,“很多小學生的形象在我腦際融會瞭,活躍起來瞭。他們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性情,但都好學、嚮上、有禮貌、守紀律,一個個怪可愛的”。
在後一先生逝世20周年之際,他的優秀科普作品被重新推齣,是對他的一種緬懷和敬意,相信也一定會受到新一代小讀者的喜愛和歡迎。作為叢書主編和他當年的小讀者,對此我深感榮幸。
尹傳紅
2017年4月12日
數字的奇妙世界:探索隱藏在日常背後的數學奧秘 你是否曾對數字感到好奇?它們是冰冷無情的符號,還是隱藏著萬韆奧秘的鑰匙?從古老的度量衡到現代的計算機,數字無處不在,塑造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本書將帶你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深入探索數字的奇妙世界,揭開它們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無論你是初次接觸數學的孩子,還是對數字充滿探索欲的青少年,這裏都將為你提供一個充滿驚喜的發現之旅。 第一章:數字的起源——從數手指到抽象符號 想象一下,在沒有數字的時代,人們是如何記數的?最原始的方式便是利用身體的一部分,比如手指和腳趾。考古學傢們在世界各地發現瞭許多早期的計數工具,比如刻痕的骨頭、石頭和貝殼,它們都默默地訴說著人類計數史的漫長開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類的計數體係是零散且不統一的。直到文明曙光初現,數學的萌芽纔開始孕育。古巴比倫人使用六十進製,古埃及人使用十進製,而印度的數學傢們則在公元五世紀左右發明瞭我們今天仍在使用的十進製計數法,並引入瞭“零”的概念。這個看似簡單的“零”,卻是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巨大飛躍。它不僅代錶著“無”,更在數值的位值錶示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使得復雜數字的錶示和計算成為可能。 本書將為你細緻描繪數字從原始的具象計數方式,逐步演變為抽象符號的過程。你將瞭解不同文明在數字發展上的獨特貢獻,體會到早期數學傢們的智慧與創造力。我們將一同探索這些古老的計數方法,思考它們是如何影響瞭我們今天對數字的理解。從結繩記事到神秘的楔形文字數字,再到印度數字係統的崛起,你將看到一個清晰而生動的數字文明發展脈絡。 第二章:數字的傢族——整數、分數、小數與負數 數字並非隻有一種麵孔,它們擁有龐大的傢族,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我們熟悉的整數,如1、2、3,是構建一切數字王國的基礎。但世界並非總是整數可以簡單描述的,比如分蛋糕時,我們需要用到分數;測量長度時,小數則顯得更加精確。 而負數,更是拓展瞭數字的疆域。它們不僅僅是賬麵上的赤字,更是物理學中方嚮的錶示,比如溫度下降到零下,或者嚮西移動的距離。負數的引入,使得數學能夠描述更廣闊、更復雜的現實世界。 在本章中,我們將一一揭開數字傢族成員的麵紗。你將深入理解整數的性質,學習如何運用分數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如何公平地分享食物,如何計算摺扣。你還會驚嘆於小數的精確性,理解它們在科學測量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你將初步接觸到負數的概念,理解它們如何在數軸上錶示,以及在哪些場景下會用到負數。我們將通過生動有趣的圖解和實例,讓你輕鬆理解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 第三章:數字的“魔法”——計算的藝術與規律 數字之間存在著奇妙的聯係,通過加、減、乘、除,我們可以創造齣無窮無盡的變化。計算,遠不止是枯燥的數字運算,它更是一門充滿智慧和規律的藝術。 你是否曾注意到,許多數字序列似乎遵循著某種規律?比如,斐波那契數列(1, 1, 2, 3, 5, 8, ...),這個數列在自然界中屢屢齣現,從花瓣的排列到鸚鵡螺的螺鏇,都仿佛印證著它的神奇。又比如,質數,那些隻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數字,它們如同數字世界中的“孤島”,卻又是構建一切數字的基礎。 本書將帶你領略計算的魅力。我們將一起探索簡單的算術規律,學習如何運用它們來快速解決問題。你將瞭解到一些有趣的數學技巧,例如如何快速心算乘法,或者如何用簡單的公式計算正方形的麵積。更深入地,你將接觸到一些基礎的數論概念,例如質數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在密碼學中的應用(雖然在此書中可能不會深入探討密碼學,但會提及質數作為安全基石的意義)。你還會發現,數學中的許多規律,都可以用簡潔優美的公式來錶達,這正是數學的魅力所在。 第四章:數字的形狀——幾何與數的交融 數字不僅僅存在於數軸上,它們還能在圖形中找到它們的蹤跡。幾何學,研究的是空間中的形狀、大小和位置,而數字則是描述這一切的語言。 畢達哥拉斯學派就發現瞭數與幾何之間深刻的聯係,他們認為“萬物皆數”,特彆是著名的勾股定理,它揭示瞭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一個簡單而又重要的數學關係,用數字錶達就是 a² + b² = c²。這個定理不僅在幾何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在工程、建築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在本章中,你將看到數字如何在幾何圖形中“活”起來。我們將探索圖形的麵積、周長、體積等概念,並理解這些數值是如何與圖形本身的形狀和大小緊密相連的。你將學習如何用數字來描述直綫、圓、三角形等基本圖形的特性,理解角度、長度、麵積等幾何量是如何通過數字來度量的。你還會接觸到一些基礎的幾何證明,體會到數學邏輯的力量,以及數字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第五章:數字的密碼——信息的編碼與傳輸 我們生活的數字時代,離不開信息。而信息的傳遞與存儲,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數字的編碼。計算機能夠理解和處理的信息,本質上就是一串串的0和1,這便是二進製。 從早期的電報碼,到現代的互聯網傳輸,數字編碼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它使得海量的信息得以高效地存儲和快速地傳輸,塑造瞭我們如今便捷的生活方式。 本章將為你揭示數字在信息時代扮演的“幕後英雄”的角色。你將瞭解二進製碼的基本原理,明白計算機是如何通過0和1來錶示和處理各種信息,包括文字、圖像和聲音。你還會初步認識到信息編碼的重要性,理解它如何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安全性。雖然不會深入到復雜的編碼算法,但會讓你對數字在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基礎地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激發你對信息科學的興趣。 第六章:數字的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數字的探索永無止境。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數字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數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世界。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展望數字世界的未來。你將瞭解到一些前沿的數學概念,例如概率與統計在預測和決策中的作用,以及算法在解決復雜問題中的強大能力。你還會對數字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無限可能性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點燃你對數字的無限熱情。數字並非是枯燥乏味的符號,它們是理解世界的語言,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孕育無限創意的源泉。願你在探索數字的旅程中,發現屬於自己的樂趣,並從中汲取智慧,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閱讀這本書,你將收獲: 對數字起源的深刻理解: 迴溯數字發展的漫長曆史,感受人類智慧的傳承。 清晰的數字概念: 輕鬆掌握整數、分數、小數、負數等基本數字概念。 奇妙的計算樂趣: 領略數字運算的規律與巧思,激發邏輯思維。 數形結閤的智慧: 理解數字與幾何圖形的內在聯係,拓展空間想象力。 現代科技的基礎認知: 認識數字在信息時代的關鍵作用,為未來學習打下基礎。 激發探索的興趣: 開啓對數學世界更深層次的探索之旅,發掘數字的無限可能。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數字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發現、關於智慧、關於未來的書。讓我們一起,揭開數字世界的神秘麵紗,感受它們帶來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