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文庫70:無人讀過的書

新知文庫70:無人讀過的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歐文·金格裏奇 著
圖書標籤:
  • 文學
  • 隨筆
  • 文化
  • 閱讀
  • 書評
  • 新知文庫
  • 雜文
  • 思考
  • 知識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70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7424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新知文庫70 無人讀過的書:哥白尼《天體運行論》追尋記》既是一部關於長期坎坷的考察曆程的傳記文學,也是一部關於西方文獻學的懸念叢生的偵探小說。著名作傢剋斯特勒說過一句話“《天體運行論》是本無人讀過的書”,這促成瞭一項偉大的事業,歐文·金格裏奇教授由最初的質疑一發而不可收拾,曆時三十餘年,行程數十萬英裏,從墨爾本到莫斯科,從波士頓到北京,他經眼瞭近六百本現存的前兩版《天體運行論》,寫齣瞭《哥白尼(天體運行論)評注普查》,並得到瞭很多新奇獨特、震撼人心的發現。

內容簡介

問幾人讀過?驚萬裏契闊!

作傢剋斯特勒說過一句無心之語:“《天體運行論》是一本無人讀過的書。”不想這促成瞭一項偉大的事業,歐文?金格裏奇教授由偶然的質疑一發而不可收,曆時三十餘年,行程數十萬英裏,從墨爾本到莫斯科,從波士頓到北京,經眼近六百本現存的前兩版《天體運行論》,寫齣《哥白尼(天體運行論)評注普查》,並得到瞭很多新奇有趣、震撼人心的發現。

本書所講述的就是《普查》成書背後的故事,作者多次提心吊膽地穿越冷戰邊界綫,又多次捲入珍本書失竊案,不斷地與曆史學傢、藏書傢、圖書館員、古書商、造假者、竊書賊,甚至聯邦調查局和國際刑警組織打交道。四處追蹤的收獲不僅使他成為近代天文學史的quan威,也使他與妻子成為古書鑒賞傢與收藏傢。本書既可以說是一部關於長期坎坷的考察曆程的傳記文學,也可以說是一部關於西方文獻學的懸念叢生的偵探小說。

2016年,作者應邀為中文版做瞭訂補。

作者簡介

  歐文·金格裏奇(1930- ),哈佛一史密森天文颱榮退資深天文學傢,哈佛大學天文學及科學史雙料教授。他曾任哈佛科學史係係主任、美國哲學協會副主席和國際天文學聯閤會美國委員會主席。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恒星光譜的分析、哥白尼著作的研究和16世紀宇宙學傢的研究。除瞭近六百篇專業論文和學術評論外,他的主要著作有《哥白尼大追尋與其他天文學史探索》(The Great Copernicus Chase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Astronomical History)、《天眼:托勒密、哥白尼與開普勒》(The Eye of Heaven:Ptolemy,Copernicus,Kepler)和《上帝的宇宙》(God's Universe)。金格裏奇及其妻子米裏亞姆生活在馬薩諸塞州的坎布裏奇,他們不僅是旅遊愛好者,而且是古書及貝類收藏傢。

目錄

譯者序
作者序
第一章 法庭上的一天
第二章 開始追蹤
第三章 追尋哥白尼的足跡
第四章 大齋節的椒鹽脆餅與本輪的傳說
第五章 傑齣者的評注
第六章 真相大白的時刻
第七章 維蒂希的關聯
第八章 越大的書傳世越久
第九章 禁忌遊戲
第十章 宇宙的中心
第十一章 無形學院
第十二章 行星運勢
第十三章 “老於世故的”拷貝
第十四章 鐵幕前後
第十五章 印刷颱上的《普查》
尾聲
附錄Ⅰ 從等分點到小本輪
附錄Ⅱ 《天體運行論》拷貝的現存位置

附錄Ⅲ 延伸閱讀

精彩書摘

  你能否確認你所說的都是事實,全部的事實,並且除瞭事實彆無其他?”

  我以前從未參加過帶有陪審團的庭審,更不用說坐在證人席上瞭。保守的宗教信仰令我在這種場閤保持慎重,特彆是對於誓言的宣誓。1984年8月開庭的那天,法官應允瞭聯邦調查局的要求,不但接受瞭我的宗教特質,而且答應所有證人都不必起誓,隻要保證如實作答即可。被告曾經是一個神學院的學生,被控在穿越州界時攜帶瞭價值超過5000美元的被竊財産——確切地說,那是一本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的拷貝。

  竊書案在法庭中非常少見。大多數竊書案是通過達成辯訴交易而解決的,即便在審判開始之前沒有解決的話,在起訴已經通過選定陪審團而昭示其嚴肅性之後,也就馬上得以解決瞭。然而,在這個案例中,被告的工作需要有一份安全驗證(securicy clearance),如果他接受瞭辯訴交易,那麼他這個基本的社會標誌就會立即被剝奪。

  我一直關注著華盛頓地方法院對陪審團成員的選擇,這個進程令我好奇而且越來越感到吃驚。到處都充滿瞭可疑,一位儀錶堂堂的退休黑人警官草草地就被拒絕瞭,他長期在大陪審團的經曆沒有起到絲毫的作用,而一位小學圖書管理員也不在考慮之列。總之任何有可能瞭解此書價值的人都被排除瞭。很明顯,辯方希望陪審團成員的受教育程度盡可能地低,這樣他們就會擁有最多的同情心。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我幾乎陷入恐慌。辯方律師提議:證人應被隔離。我隻是從報紙上瞭解到這個詞的意味:當陪審團被隔離時,隻要他們離開法庭,就會被關在飯店的房間裏。而我當然不希望審訊期間被睏在華盛頓的飯店裏。當我發現,在這個案子中隔離僅僅是意味著證人不能夠聽到彼此的證詞,我雖然感到放心,但仍然氣惱。然而,這種策略最終卻弄巧成拙,因為我們獨立的陳述印證瞭彼此的證詞,並且連陪審團也知道,我們不可能事先串通。

  首先是開庭陳述,這一環節禁止我旁聽,但我後來仍然有所耳聞。然後,我作為第一個專傢證人被帶進瞭法庭。政府律師埃裏剋·馬西(Eric Marcy)開始嚮我發問:“哥白尼是誰,為什麼他很重要?”

  我解釋道:哥白尼是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傢,有時他被認為是現代科學之父。他1473年齣生於波蘭,在哥倫布準備起航去發現新大陸的同時,也就是1492年,哥白尼在剋拉科夫開始瞭他的學業,但他重要的天文學著作《天體運行論》是在16世紀的頭十年成形的。在這部巨著中,他反對當時人們所持有的地球穩固地居於宇宙中心的觀念。取而代之,他提齣太陽纔是不可動搖的中心,而地球與其他的行星一起圍繞著太陽運轉。也就是說,他提齣的太陽係布局與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幾乎一樣。這正是為什麼這部在他去世之年纔首次齣版的著作成為瞭一座裏程碑,並且令收藏傢們如飢似渴地搜求。

  我可以提供大量有關哥白尼的信息,讓那些陪審團成員聽一個上午。可是我還沒來得及繼續下去,馬西突然強行將物證A——一本《天體運行論》的拷貝——塞在我手裏,問我以前是否曾經見過這本拷貝。

  我告訴陪審團,我從事哥白尼這本書的研究已經有十餘年的光景,我曾經親自審查過幾百本拷貝,尋找那些早期擁有者們在頁邊留下的筆記。我接著指齣,這些書頁最初是以散頁的形式賣齣的,而每一個擁有者都會根據自己的品位去裝訂它。現代的書長得差不多,而那時的書不同,每一本16世紀的書都會分彆裝訂而各具特色。最流行的裝訂方式采用瞭與製作各種證書和文狀的“羊皮紙”類似的柔軟犢皮紙,這特彆見於在法國和意大利。在德意誌,則將豬皮濛在橡木闆上,通常還會施以較大的壓力將個性化的圖案軋製其上。英國流行用小牛皮濛在厚紙闆上裝訂,通常還帶有某種圖案的花邊矩形框,這在歐洲大陸也很常見。我仔細地檢查瞭那本拷貝,仿佛多年未見的老朋友(盡管聯邦調查局在幾個小時之前就曾經把它展示給我,已經勾起瞭我對它的迴憶),然後,我拿齣自己隨身攜帶的一疊紙,它們是用打字機打好的。

  我指齣:“這本拷貝兩側裝訂的紙紋樣式很不尋常,似乎是費城富蘭剋林學會目前丟失的那一本。根據我的記錄,這本書是從一傢專營珍本書籍的瑞士‘古藝術(Ars Ancienne)’公司那裏購買的,並且這裏用鉛筆標注的‘AA’標誌,正好與此相符。我的記錄還提到,在扉頁上曾有一枚早期的印章被抹掉瞭,你可以在這裏看到一些痕跡。另外,似乎封麵內有兩枚藏書票被人取走瞭。其中一枚是水平的,這很罕見。我正好帶來瞭富蘭剋林學會藏書票的樣張。”

  我誇張地把手一揚,嚮大傢展示我帶來的藏書票,一枚是垂直的,一枚是水平的,它們就像鑰匙嵌在鎖眼中一樣與書上的兩個長方形膠水痕跡相吻閤。隨後,書被傳遞給陪審團。

  我還未繼續陳述,馬西又轉而呈示齣物證B,一小本黃色的書商目錄,是華盛頓古舊齣版物書店(Old Printed Word)發行的。我曾經見過這本目錄嗎?

  “很多人都知道我正在搜尋每一本可能找到的哥白尼著作,所以,事實上,早在三年前,也就是1981年的夏天,一位朋友就曾經送給我一本這個目錄。我立刻就發現瞭其中列有一本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它之所以那麼快地就被我的眼睛捕捉到,是因為目錄上的大部分書標價隻是50或100美元,而哥白尼那本卻是8750美元。”

  “然後你做瞭什麼?”馬西問道。

  我迴答,1971年我曾對費城富蘭剋林學會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拷貝做過記錄,但是當我四年後迴去再次核查一些細節時,那本第二版就找不到瞭。黃色目錄上那本拷貝的描述看起來正是我所瞭解的費城所丟失的那一本,於是我打電話給富蘭剋林學會的圖書管理員,建議他與聯邦調查局取得聯係。

  我還嚮陪審團提供瞭此後發生的一些細節。那個圖書管理員埃默森‘希爾剋(Emerson Hilker)給費城的聯邦調查局打瞭電話,但在獲悉書已經失蹤瞭超過七年之後,調查局立刻對此失去瞭興趣。法律訴訟的時限已經超過瞭,也就不能以竊書罪起訴罪犯。希爾剋給我迴電話告知瞭這個壞消息,他也不知道然後該怎麼做。他問道:“你能百分之百確定那本書就是我們丟的那本嗎?”

  我告訴他我可以打電話給那個書店,請求他們把書寄來驗貨。一些額外的細節可能更具有決定性。於是我打電話給古舊齣版物書店詢問如何能得到那本書。

  然而書店的主人德昂·德羅什(Dean Des Roches)給我的答復卻是“抱歉”。他解釋說,書店並非真正擁有那本書,而是彆人在那裏寄售的,所以他不能把書寄來驗貨。

  但我又瞭解到,那本書雖非書店擁有,但當時確實就在書店中,於是我又請求他更準確地描述一下該書扉頁的情況。他找到那本書,告訴我書的扉頁上有一個蟲蛀的小洞,然後他又補充說,似乎扉頁上有一個橢圓形的圖書館印章被清除掉瞭。

  這與我的記錄——一個蟲蛀小孔和一枚橢圓形的圖書館印章完全吻閤。於是我給希爾剋迴電話,說我有絕對的把握認定那本書就是富蘭剋林學會丟失的那一本。

  那個電話之後不久,我就從華盛頓聯邦調查局那裏得知,有些事情走漏瞭消息。希爾剋先生頭腦簡單地給古舊齣版物書店去瞭個電話,宣稱那本書為他們所有,並且要求原物奉還。這令德羅什感到非常害怕,因為他其實已經對委托者産生瞭懷疑,他也不知道這本書最初究竟是如何得到的。而另一方麵,如果這本書的委托人確實閤法地擁有它,那麼德羅什要是把它寄迴費城,他就將麵臨數韆美元的賠償。於是他打電話到當地的聯邦調查局,說明瞭事情原委,並且提到瞭委托人約翰·布萊爾(John Blair),說他位於馬裏蘭州的傢中顯然還有大量其他的書籍。

  盡管最初的偷竊已經安全度過瞭法律追訴期,但跨越州界運送贓物是聯邦重罪,而且這件事很可能就發生在最近。如果是這樣,那麼法律的時鍾將重新運轉。

  感到一項重罪正在進行,聯邦探員們化裝成購書者對布萊爾先生進行瞭造訪。他們在其傢中查抄齣數百本美國工業化早期以來的小型商業目錄,這些一度被認為幾乎是用後即扔的短命蜉蝣,現在卻極富價值。其中許多目錄仍然標有富蘭剋林學會圖書館的印章。最令人感興趣的是,還查抄瞭一份由英殖民地時期費城著名醫生兼《獨立宣言》的簽署者本傑明·拉什(Beniamin Rush)留下的醫學手稿。

  此外,約翰·布萊爾被證實曾經是富蘭剋林學會的一名雇員。圖書館圈子裏的人們都知道,富蘭剋林學會有一段時間陷入低潮,據傳,那時的圖書館處於一種相當混亂的狀態,且疏於防範。比如,那些商業目錄曾被紮成捆後堆放在書庫的走廊上,所以讀者取書時還得邁過它們纔行。很多成捆的目錄都破散開瞭,數以百計的目錄散落一地。布萊爾聲稱那些商業小冊子完全是被學會扔掉的,這個辯解可能令圖書館感到極為睏窘。但不管怎麼說,這些書冊名現在仍然列於圖書館的藏書目錄之上,並沒有證據錶示它們曾經被丟棄,同時很顯然,像本傑明·拉什的手稿這樣的東西是絕對不會被丟棄的。

  在聯邦調查局看來,除瞭一個小的細節外,案子已經很清楚瞭,而這個細節就是:他們還不能確定哥白尼的著作是何時從馬裏蘭州進入哥倫比亞特區的。但是辯方律師在開庭陳述時,曾承認過這隻是最近的事,這令走廊裏的聯邦探員非常高興。很明顯,辯方將不得不采用另外的策略。

  辯方列齣瞭另一位書商作為證人,因此控方估計辯方律師安德魯·格雷厄姆(Andrew Graham)將打算證明這本哥白尼著作的價值不會超過5000美元,這樣,被告將被判為輕罪而不是重罪。如果書是第一版的,那就沒必要辯護瞭,因為價值將在4萬美元左右。而如果像本案中的一樣是第二版,情況就復雜多瞭。由於此前我就留心到書價可能會成為一個關鍵問題,所以在審判開始之前,我就打電話給倫敦的一位正在齣售第二版《天體運行論》的書商,嚮他打聽此書的現價。

  埃裏剋·馬西突然打斷瞭我,他嚮我詢問物證A,也就是那本被盜的《天體運行論》價值如何。

  格雷厄姆立刻跳瞭起來。“反對!這位教授在書的價格方麵並不是一位專傢!”

  “反對無效。”法官宣布,他無疑和陪審團一樣好奇地關注著那本舊書的價格。

  為瞭讓人們對書的價格有一個概念,我引證瞭幾條近期的拍賣記錄。1978年在鹿特丹,一本第二版拷貝拍到瞭6500美元,三年後在慕尼黑,一本拷貝賣到瞭9000美元。而幾個月前,我自己剛以6800美元的價格將一本拷貝賣給瞭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圖書館。格雷厄姆再次反對,認為現在的價格與幾年前(假定的盜竊發生時間)的價格並無關係,但他的反對再次被駁迴。隨後,我又提到現在正在倫敦齣售的一本拷貝,標價為12500美元。但我承認,被盜的這本拷貝品相上不如倫敦的那本。最後,辯方還特意嚮陪審團展示瞭這本拷貝上的蛀洞,格雷厄姆再次當場提齣反對,理由是我沒有資格為書定價,這一次法官告訴他不要打斷我的敘述。我說,也許古舊齣版物書店的目錄索價8750美元有些高,但可以說基本上是正常的。

  現在該進行交叉詢問瞭,辯方律師問我是否曾經被告知,這本書至少價值5000美元以上纔能以重罪進行審判。是的,我是知道的,我迴答,因為在審判之初我聽到瞭指控的宣讀。

  我感到他大概就要使齣撒手鐧瞭,果然,格雷厄姆問道:“在你論述不同的拍賣時,你並沒有談到所有的拍賣,對吧?比如,三年前,索斯比拍賣行拍賣的那一本隻叫到瞭2200美元,是吧?而1979年4月30日他們所拍的那一本拷貝也隻賣到瞭3500美元,這又如何解釋?”他看起來有點得意,好像他的反戈一擊刺到瞭我的痛處。

  我說,確實是這樣,可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在某個拍賣會上,隻有一個有意齣手的買傢,那麼他就很容易以低於真正市價的價格得到物品,做一筆閤算的交易。我指齣,我最近曾經見到過格雷厄姆剛纔所提到的第一本拷貝,那是意大利的一本私人藏品,上麵的手寫評注非常有趣。如果是由商傢齣售,那麼它的價格將比拍賣價高齣幾倍。至於他提到的第二本拷貝,它已經非常破舊,紙頁呈棕褐色,而且被水泡過,這都會使它極大地貶值。

  作為一個稱職的辯方律師,格雷厄姆仍在睏境中尋求突破。他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繼續著:“你曾經學過書籍鑒定方麵的課程嗎?”

  “不,我從沒有上過這類課程。而我同樣也沒有上過科學史課,但我現在仍然是哈佛大學的科學史教授。”

  “我隻要你迴答我的問題!”他大聲嗬斥著,但已經太晚瞭。庭上現齣法官低沉的聲音:“他正在努力迴答。”

  我即將走下證人席時,控方站起身,做最後的質詢。馬西問道:“你曾經和辯方人員溝通過嗎?你是否曾拒絕幫助他們?”

  我迴答,我確實曾和格雷厄姆先生談過,並且迴答瞭他的一些問題。他問我,我是怎麼確定那本書就是富蘭剋林學會丟失的那本,我為他做瞭詳細的解釋。說完我就離開瞭證人席。對於馬西靈活應變,所殺的這招迴馬槍,著實讓我颳目相看。

  無疑,我對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充滿瞭好奇,但按照隔離要求,我必須離開法庭。不久之後,我就從其他證人和我的妹妹貝齊(Betsy)那裏知道瞭詳情。貝齊是個華盛頓人,她饒有興緻地觀看瞭全天的開庭過程。下一個走上證人席的是古舊齣版物書店的所有者,綽號為“博士”的德羅什。他也被問及瞭一些與我相同的問題,包括那個是否學過書籍鑒定課程的問題,而他告訴陪審團,根本就沒有這類課程。他對這本書價值的評估與我的觀點基本吻閤,當然,他講瞭大量有關這本書是如何委托他齣售的細節,此外還有約翰·布萊爾如何委托他齣售數百本19世紀的商業目錄的情況。布萊爾曾告訴德羅什,這些目錄是他和父親花瞭很長時間在賓夕法尼亞州東部各地的跳蚤市場中淘來的,當時德羅什曾經詢問,為什麼這麼多的目錄好像都有著統一規製的圖書館標記呢?於是第二批被送來的書,標記都被擦掉瞭,而很多則帶有“周六午後俱樂部圖書館”的標簽,布萊爾說,這是個短暫的私人組織,已經不存在瞭。但聯邦調查局的說法是,這個組織存在的時間確實太短暫瞭,短到除瞭在布萊爾的想象中,根本就沒有存在過。

  布萊爾為自己辯護,聲稱他是在蘭開斯特附近的倫寜格跳蚤市場買到的這本《天體運行論》的,賣傢的名字他已經記不清瞭,而那些商業目錄則完全是被富蘭剋林學會丟棄的。他的故事並不是很有說服力。有一大盒子的商業目錄被作為物證C呈現齣來,這是聯邦調查局查抄物品的一部分。富蘭剋林學會的圖書管理員埃默森·希爾剋解釋說,這些小冊子上的編號與學會的分類體係正好匹配,事實上,它們仍然列於學會的目錄卡片上。看起來約翰·布萊爾對富蘭剋林學會的一捆捆商業目錄所做的工作還是很有係統的,他隻選擇瞭那些最有價值的小冊子。

  我在星期二晚上離開瞭華盛頓,那時審判還沒有結束,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的好奇和擔心與日俱增,因為我還沒有得到任何有關審判結果的消息。終於忍不住,我在星期五中午左右打電話到控方辦公室,發現馬西還在法庭上。大約三點半,他給我迴瞭電話。他告訴我,這個星期四下午,陪審團的討論幾乎陷入瞭僵局,他甚至擔心必然要重審瞭。然而,星期五早上,陪審團又嚮法官問瞭很多問題,然後重新聽取瞭布萊爾的證詞錄音。幾個小時後,他們做齣瞭裁定:被告有罪。

  盡管法官給瞭布萊爾緩刑,但判決仍然是毀滅性的。被告隨即丟瞭工作。後來,聯邦調查局告訴我,他的妻子也棄他而去瞭。布萊爾貪婪的計劃完全被挫敗瞭,因為他偷錯瞭書。

  ……

前言/序言

譯者序

1618 年 4 月,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從裏斯本齣發,第二次前往中國,次年7 月抵達澳門。同行的有新招募的二十餘名傳教士,其中鄧玉函、羅雅榖、湯若望、傅汎際等人都是飽學之士,日後成為傳播西學的棟梁。艱苦的旅行使七名傳教士染病去世,但幸運的是,船上的圖書完好無損。值得指齣的是,這些書中就有兩本《天體運行論》:羅雅榖私人攜帶的第二版(巴塞爾,1566)和金尼閣所募集的大批圖書中的第三版(阿姆斯特丹,1617)。

秉承學術傳教精神的金尼閣此行為中國帶來瞭整整一個圖書館,“圖書七韆餘部,重復者不入,縴細者不入”——即使在當時的歐洲,這樣的規模也可以算是大型圖書館。當金尼閣把利瑪竇的意大利文迴憶錄《基督教遠徵中國史》(中譯本取名為《利瑪竇中國劄記》)譯成拉丁文後,該書在歐洲引起巨大轟動,掀起瞭到中國傳教的熱潮。教皇保羅五世嚮中國耶穌會贈送瞭五百多部圖書,其餘部分,則由金尼閣和同伴鄧玉函精心挑揀,從各國收集而來,堪稱各個領域的經典之作。

這些圖書首先落腳澳門,然後有一部分被帶到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773 年耶穌會遭羅馬教皇解散,1785 年法國政府委派“遣使會”來京取代其工作,同時將圖書劃歸北堂(1703 年建成於中海西畔,1887 年改遷,即今日的西什庫堂)圖書館收藏。1938 年,北堂在整理藏書樓時發現瞭“七韆部”中殘餘的數百部。解放後,北堂藏書並入中國國傢圖書館。

如今這兩部《天體運行論》靜靜地躺在國傢圖書館的善本特藏部裏,藍布函套,柔軟的犢皮封麵。第二版的扉頁上有羅雅榖的拉丁名字“Jacobus Rhaudensis”,還有耶穌會圖書館的圓形紅色圖章:“Bibliotheca Domus S.S. Salvatoris Peking”,後麵有作為附錄重印的雷蒂庫斯的《首次報告》,雷蒂庫斯作為路德宗的教徒其名字被畫掉瞭,但書還在。第三版的扉頁上寫著:“MissonisSinensis”(中國傳教團),和它裝訂在一起的還有尼古拉·穆萊裏烏斯(Nicolaus Mulerius,1564—1630)的《弗裏西星錶》(TabulaeFrisicae,阿姆斯特丹,1611),裏麵題寫著羅雅榖父親的名字“Alex[and]ri Rhaud[ensi]s”。羅馬教廷 1616 年宣布審查哥白尼的著作,但 1620 年審查方案纔齣颱,而此時兩本書已經上路瞭。所以第二版中沒有評注也未經過審查,第三版中隻是在第一捲第八章《駁地心說》前麵寫著“non legatur hoc cap(不要閱讀這一章)”,這很可能是金尼閣憑直覺加上去的。

這兩本《天體運行論》是幸運的,經過長途顛沛和數百年的時局動蕩依然保存完好。但也是不幸的,它們靜靜地沉睡在函中,真的成為一本沒人讀的書。這不禁令人想起金尼閣的初衷,來華之初,他擬定瞭一個龐大的翻譯計劃,聯絡瞭艾儒略、徐光啓、楊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經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譯齣版這些書籍。如果這七韆部書全被翻譯過來,中國文化會呈現齣什麼麵貌,將超乎我們的想象。但是由於金尼閣在杭州的早逝,以及康熙年間朝廷對天主教的禁製,最終除瞭一小部分被李之藻和王徵等人翻譯成中文外,大部分書籍濛上塵埃,下落不明。

那麼,其他的《天體運行論》會遭受怎樣的命運呢,會成為沒人讀過的書嗎?著名作傢阿瑟·剋斯特勒在其《夢遊者們》一書中想當然地將《天體運行論》稱為“無人讀過的書”。彆人也許一笑瞭之,但金格裏奇教授卻較起瞭真兒。

歐文·金格裏奇(Owen Gingerich, 1930— )是哈佛—史密森天文颱退休高級天文學傢,哈佛大學天文學及科學史雙料教授。他曾任哈佛科學史係的主任、美國哲學協會的副主席和國際天文學聯閤會美國委員會的主席。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恒星光譜的分析、哥白尼著作的研究和 16 世紀宇宙學傢的研究。除瞭近六百篇專業論文和評論外,他的主要著作有《哥白尼大追尋與其他天文學史探索》(The Great Copernicus Chase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Astronomical History)、《天眼:托勒密、哥白尼和開普勒》(The Eye of Heaven: Ptolemy,Copernicus,Kepler)和《上帝的宇宙》(God’s Universe)。

提起自己學術興趣的轉移,金格裏奇總是會告訴你:“這都是周年紀念惹的禍!”1973 年的哥白尼誕辰五百周年慶典是世界性的盛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天文學會也於 1973 年 6 月 22 日舉行瞭“紀念哥白尼誕辰五百周年座談會”)。從 20 世紀 60 年代起,天文學界和科學史界就開始醞釀這次慶典(同時還有 1971 年的開普勒誕辰四百周年紀念),考慮到自己屆時將無法避免地要做一場演講,這種睏擾和期待成為金格裏奇尋找突破口的動力。但是他沒有想到,權宜之計竟使他成為哥白尼研究的權威,他在天文學史上的發展由此便一發而不可收。

從 1970 年在愛丁堡圖書館偶然發現瞭一本《天體運行論》的詳盡批注本開始,金格裏奇對剋斯特勒的質疑之火被點燃瞭。在前後三十餘年間,金格裏奇行程數十萬英裏,親自閱讀瞭《天體運行論》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幾乎所有現存本,為六百餘本《天體運行論》拷貝記錄瞭圖書的物理描述、傳承淵源和評注考察,最終他匯編而成瞭《哥白尼〈天體運行論〉評注普查》(An Annotated Census of Copernicus’De revolutionibus Nurumberg,1543 and Basel,1566])一書,有趣的是,這本《普查》在尺寸、頁數和印數上都與《天體運行論》原書相仿,作者原本估計它也像原書一樣要花二十年纔能賣完,但意想不到的是,書一齣來就幾乎脫銷瞭。

於是,精明的紐約沃剋齣版公司隨即意識到這數十年的追蹤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於是,金格裏奇教授用扣人心弦的偵探小說式的語言,憑藉他作為傑齣曆史學傢的無比熱忱,以完美流暢的文筆講述瞭一個個長達四百五十年之久的謎團。這本《無人讀過的書——哥白尼〈天體運行論〉追尋記》一經問世,就廣受好評,成為當年亞馬遜網絡書店的科學類圖書十大暢銷書之一,兩年間幾經再版並譯成多種語言行銷於世。

乍看起來,金格裏奇的工作似乎都是些瑣碎的細節問題。其實不然,正是經過係統的追蹤纔能取得用其他方法所無法取得的重要成果,正是經過對細枝末節的刨根問底纔會揭示大量以其他方法根本無從發現的重要事實。書中揭示瞭《天體運行論》齣版前後的一些重要內幕;揭示瞭幾個重要的被稱為“無形學院”的研讀群組;揭示瞭“本輪上疊加本輪”的說法隻不過是謬種流傳;揭示瞭哥白尼的小本輪思想很可能源自阿拉伯天文學傢之手;揭示瞭布魯諾並未真正讀過哥白尼的著作,隻是對他的思想進行瞭不切實際的宣揚。此外,他還從四本批注本中發現瞭一位不留著述、不見經傳的天文學傢保羅 · 維蒂希,此人極有可能是所謂第榖體係的原創者,因為第榖長期將維蒂希挽留在文島,並在他死後四處打聽其三本《天體運行論》批注本的下落,而那些批注在第榖發錶其體係的十多年前,就寫有一種極為類似的假說並為第榖所知。而對數思想最早也是由這位天纔的維蒂希提齣的,並通過他的批注本輾轉傳入蘇格蘭,為數學傢約翰 · 內皮爾所知,並加以係統地發展。

當然,這種種發現說來容易,但在當時往往並不是僅僅靠勤奮就能夠成就的,除瞭作為一名高水準學者所具備的理論水平、專業素養以及敏銳的眼光與洞察力外,最需要的就是機遇。有時候事情就是那樣無止境地擱置下來,然後忽然某本書或某件事就浮齣水麵,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這就是“妙手”加“偶得”瞭。但是沒有智慧、膽量和熱忱,有機會也未必能把握住,畢竟這機會在同行麵前是大緻平等的。金格裏奇數次提心吊膽地穿越冷戰的邊界綫去創造機會,又數次捲入珍本書失竊的調查案成為“偵探”。他所與之打交道的人既有曆史學傢、藏書傢和圖書館工作人員,又有古書商、造假者、竊書賊,甚至聯邦調查局和國際刑警組織的官員。

三十多年來四處“追蹤哥白尼”的斬獲不僅使金格裏奇成為近代天文學史的權威,而且使他與妻子米裏亞姆(Miriam)成為旅遊愛好者,成為古書鑒賞傢與收藏傢。他擁有豐富的古籍知識,在本書中他將娓娓道來:從紙張的製作到印刷機的開工,從書籍貿易的曆史到不同時代和地區的書籍裝幀工藝,從書籍保存的蟲害火災到圖書館的變遷倒賣,從古書的生意到古籍的拍賣等等,讓你在不經意間學到不少西文古籍的文獻學知識。為瞭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解這些內容,下麵我結閤譯名做一些補充。

在 1453 年,德意誌人古騰堡在美因茨製造齣使用閤金活字的印刷機,並研製齣油墨和鑄字的字模,從此圖書告彆瞭效率低下、往往費力不討好的手抄本時代,數量迅速激增起來。但直到 17 世紀,印刷者自己用便宜的紙封皮進行裝訂的做法纔盛行起來。此前二百年間,印刷和裝訂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職業,印刷者印齣一摞摞的書頁,然後購買者根據自己的品位,請裝訂匠或自己動手製作齣形態各異的裝訂,因此作者對這些書的調查之旅顯得豐富多彩,而不像西語“莢中之豆”般韆篇一律。對於每個印刷本,中譯本仍然采用“拷貝”(copy)來稱呼,這樣做可以使這個內涵豐富的詞語保持與原文相當,並且顯得更為醒目。

在裝訂時,有時候幾本比較薄的書就裝訂在一起,因此就會齣現一捲(volume,源自拉丁語 volūmen,意為紙張等的捲,其詞根vol 來自拉丁語 volvere,意為滾動)包含幾本著作(title)的情況,例如雷蒂庫斯就把帶給哥白尼的五本書裝訂成三捲。而有時一本較大的著作也被裝訂為幾捲,例如赫維留斯的《天文儀器》就分為上下捲裝訂。

《天體運行論》全書雖然大多裝訂在一起,但其內容可以分為六個部分,因為彼此間獨立性較強,所以稱之為六部書(拉丁語libri,意為書)也無妨。但我們仍然將之譯為六捲,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的影響,印刷術齣現之前書捲容量較小,現在的一捲書當時往往要抄成多捲。我國的古籍經曆瞭竹簡絲帛的捲軸階段, 而volume在西方曆史上也曾指草紙、羊皮紙等書寫的書捲或捲軸,這在雙方是共通的,因此譯成“捲” 更符閤中國讀者的理解習慣。此外,《天體運行論》原書約 400 頁,共分六捲181 章(chapter,本意指小的開頭),考慮到其中有大量星錶和插圖,因此每章其實很短,同時它們也就不另起一頁,而是接著排印瞭,這同樣有些類似於我國古籍中短小並接排的“章”。

《天體運行論》的初版采用平版印刷,印刷商把書印在長 40 厘米、寬 28 厘米的紙張上,就是當時壺紙(pot paper,最初産自荷蘭,因有壺形水印而得名)的標準尺寸上,當然,經過裝訂剪裁後,每本書大緻有今天的 A4 紙大小。每版隻印兩個頁麵(page),反麵再印兩個,然後對摺,兩張一組地插起來,每組就是一個書帖(signature),於是每個書帖包含四張書頁(leaf,包括正反兩個頁麵,如書之葉)。每個書帖上都有相同的按字母順序排列的標記以便於整理,這些記號稱為摺標(signature),事實上,書帖的含義正是由摺標引申而來的。

由於《天體運行論》頁麵大小隻有印張大小的一半,因此可以稱為對開本(folio)。每麵所印的兩個頁麵均為左邊的頁眉印有作者全名(NICOLAI COPERNICI),右邊的頁眉印有書名、捲數和頁數(如“REVOLUTIONUM LIB. Ⅳ. 118”),因此對摺起來,就形成瞭每兩麵一個頁碼的情況,我們稱之為對開頁(folio,也稱雙麵頁),頁碼位於書頁的正麵,該頁麵可稱為右頁(recto,正麵之意),反麵則稱為左頁(verso,翻轉之意),因此書中會有“第81對開頁左頁”的說法。

最後,應該指齣,《天體運行論》的原書並沒有書名,現在的全名“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libri sex”是印刷商當時所加的,它的字麵意思是“論天球運行的六捲本集”,這是因為哥白尼繼承古希臘人的思想,認為天體是鑲嵌在透明天球層上隨天球一起運轉的,因此該書應譯作《天球運行論》,或像早期譯法一樣籠統地稱之為《天鏇論》,但金格裏奇此書並非十分專業的學術著作,故仍取此譯以照顧廣大讀者的習慣,同時希望讀者明鑒其本來的含義。

此外,《天體運行論》齣版時的種種不完善狀態以及哥白尼手稿直到齣版的前兩年還在刪改的情況錶明,哥白尼自稱花費瞭他“不是九年的時間,而是四個九年的時間”絕非虛言和戲言。哥白尼的一生(1473—1543)既可以說是時逢盛世,也可以說是時逢亂世。《無人讀過的書》也為我們展現瞭那個中世紀行將結束,民族、宗教、社會矛盾激流蕩滌的歐洲。

在波蘭的“光輝年代”,波蘭和立陶宛組立瞭聯閤王國,首都剋拉科夫的大學成為波蘭的最高學府和歐洲重要的學術中心之一,哥白尼在此學習之後,又赴文藝復興的中心意大利繼續深造。他先後在博洛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和費拉拉大學學習,並獲得教會法學博士。前後近十三年的學習使他得以成為日後的博學者,因精湛的醫術被教區的民眾稱為“阿卡拉斯(希臘神醫)第二”,因最先發現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而使該規律被後人命名為“哥白尼—格雷欣定律”。但與此同時,條頓騎士團打著教皇的旗幟在波羅的海沿岸開疆拓土,與波蘭王國連年徵戰,哥白尼所在的瓦爾米亞教區處於普魯士公國的三麵包圍之中,成為雙方爭奪的重點,在戰情緊急的時候,哥白尼甚至曾在弗勞恩堡和奧爾什丁披掛上陣,親自指揮應戰,成為瞭戰鬥英雄。

所以,哥白尼並不是養尊處優地在一個象牙塔的頂層逍遙自在,與此相反,他的成年時代都是在繁忙的行政生涯中度過的,而一大幫凶惡騎士的蹂躪更是讓他疲於奔命。《天體運行論》也並不是在哲學傢所鍾愛的那種不受乾擾的平和寜靜的環境中寫齣來的,而是一個供職於大教堂的時常擔心被人非議和噓下颱的忠於職守者利用點滴的時間間隙寫成的。為瞭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乾涉,哥白尼還使用瞭很多縮寫和天文學、數學符號以使外行望而卻步,最終雷蒂庫斯決定將其全部轉換為通俗語言。

1973 年波蘭科學院決定首次齣版三捲本的《哥白尼全集》,第一捲是《天體運行論》手稿的摹寫本,第二捲是拉丁文版《天體運行論》的訂正本,第三捲則收錄哥白尼的短篇天文學論文和其他學科的著作。本書中多次提到的“細節大師”愛德華·羅森翻譯齣瞭第二捲的英譯本,此書曾成為中譯本的藍本,為我們一睹天文學傢的風采提供瞭便利。希望今天作為經典的《天體運行論》能有更多中國讀者領略其風采,不緻成為沒人閱讀的書。

本書由王今譯齣第一稿,我在此基礎上經大量修訂和潤色(如將譯詩按原韻處理)而完成第二稿。在此過程中,我訂正瞭原書的個彆錯誤,為全書酌情增補瞭全部四十六條譯者注和四幅插圖,並起草瞭本篇譯者序。對於一些疑難問題,我的導師方在慶先生和我的朋友李石博士均提齣瞭很好的意見,在此謹錶示感謝。譯本保留瞭原書的附錄Ⅰ和附錄Ⅱ,並將後者按漢語音序進行瞭重排,而延伸閱讀和索引部分均略去,有興趣進一步研讀的讀者可以翻閱原書,另外,作為追蹤成果的《普查》一書則可以在中國國傢圖書館藉閱到。限於水平,錯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徐國強2007年1月於北京朝內

此次再版由我對譯文進行瞭修訂,改正瞭若乾錯誤。我還寫信嚮作者詢問修訂意見,並請他專門為中文版補寫瞭後續進展。正文插圖采用外方齣版社提供的電子文件替換掃描文件,以求更加清晰;並盡可能減少裁切,以展現更多原貌。原書延伸閱讀部分則作為附錄 III 影印齣版,以滿足部分讀者的需求。

徐國強2016年7月於北京美術館東街



用户评价

评分

新知文库,无人读过的书,这一系列都很好看。

评分

今天上午十点多下单,下午四点多就到了,佩服京东的速度!

评分

新知文库这套书都买 正在看 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重要的事说三遍!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三联出版社推出的新知文库系列,内容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图书排版印刷得体大方,非常值得推荐的一套书。

评分

新知文库70:无人读过的书

评分

最开始只买书,然后开始买日用品,从吃的到用的,从衣服到鞋子,从零食到家电……基本买个边了,基本都很满意!只是我有点儿懒,每次买了东西总忘评价,损失不少京豆,这回就统一用这个了!除非有问题,一律这个评价喽~

评分

很好看一本书,感谢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