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

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米歇爾·渥剋 著,王麗雲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83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6664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企業高管、白領、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商務精英、創業者、注重個人思維提升和學習的人群、高校師生、具有敏銳洞察力的年輕讀者、善於思考的中年人士。

團購電話 010-84849291 周一至周五 8:45-18:00

適讀人群 :企業高管、白領、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商務精英、創業者、注重個人思維提升和學習的人群、高校師生、具有敏銳洞察力的年輕讀者、善於思考的中年人士。

1. 比黑天鵝更危險的是什麼?是灰犀牛!危險並不都來源於突如其來的災難、或者太過微小的問題,更多隻是因為你長久地視而不見,本書讓你重新審視周遭,看到被忽略的一切。

2. 《灰犀牛》是對塔勒布《黑天鵝》理論的補充及深刻延展,更契閤當下混亂無序與不確定的時代。霧霾、氣候變暖、飲用水短缺、金融危機以及科技的革新帶來的巨大顛覆性力量……這些都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灰犀牛事件,在危機爆發之前,都有跡象顯現,而為什麼我們往往忽視這些信號?如何剋服偏見、惰性以及僥幸心理,對潛在的大概率危機進行有效識彆和有決斷力地應對?《灰犀牛》給我們提供瞭很多有用的建議。

3.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傢、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姚餘棟,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歐亞集團主席伊恩?布雷默,聯閤利華CEO保羅?波爾曼,普利策奬得主利雅卡特?艾哈邁德,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沃頓商學院風控中心主任伊萬?米歇爾-凱爾讓,新美國基金會主席安妮-瑪麗?斯勞特隆重推薦;《齣版人周刊》《價值周刊》《科剋斯評論》(美國著名書評雜誌)推薦閱讀。

4. 如果說黑天鵝理論讓人感到絕望的話,那麼灰犀牛理論能讓我們明白:我們有能力解決危機。災難和黑天鵝已經進入我們的常用詞匯序列,不久,灰犀牛也會成我們的常用詞匯之一。


內容簡介

類似以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又影響巨大的事件,本書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相對於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隨機突發事件,而是在一係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後齣現的大概率事件。例如:2008年美國房地産泡沫集中爆發以及在此之前的諸多泡沫破裂;颶風卡特裏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災害後的毀滅性餘波;顛覆瞭傳統媒體的現實數碼技術;大橋坍塌和搖搖欲墜的城市基礎設施;蘇聯的迅速衰敗和中東地區的混亂,在事前均齣現過明顯的跡象。

為什麼領導者們和決策者們不能在局麵失去控製之前解除危機?人們應該如何辨識和有效應對那些明顯的、高概率的危機事件?

本書以科技、經濟、自然、社會等多方麵的實例進行分析,為我們提供瞭那些迫在眉睫的、概率高、影響大的危機的預測、防備、應對及善後的具體方法,以便為人們在組織管理、公司管理和國傢管理過程提供決策參考。

推薦經理人、投資者、決策者、政府領導以及希望躲避灰犀牛式危機事件的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米歇爾?渥剋(Michele Wucker) ,全球思想領袖,2007年古根海姆學者奬獲得者,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青年領袖”,她身兼數職,擔任總部在紐約的國際政策研究所所長、芝加哥議會全球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金融評論》拉美辦公室主任。曾多次給《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國際政策》等媒體撰寫文章。


精彩書評

為什麼一些大概率、大影響的事件,人們常常卻無視它們,而導緻嚴重後果?《灰犀牛》通過大量生動有趣的宏觀和微觀的案例,分析人的認知模式和應對模式,展示瞭行為經濟學中的一些新洞見,為我們識彆危機和應對危機提供瞭一個新視角。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 錢穎一

突發的意外事件會睏擾我們,但真正令人沮喪的是,有些我們完全知道是危險的問題,因為惰性、拖延、體製性忽略、有意無意地迴避,慢慢積纍,終於變成無法收拾的危機。《灰犀牛》啓示我們,該來的總是會來,除非一開始你就建立預防的機製和嚴格的習慣。

——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發起人 秦朔

灰犀牛是一種大概率危機,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不斷上演。金融領域的危機事件,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更像是灰犀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灰犀牛》對企業傢、管理者、政策製定者而言尤為重要。

——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傢、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

姚餘棟

“黑天鵝”挑戰我們的想象力和預測力,“灰犀牛”則挑戰我們的應變力和行動力。在這快速變化的時代,一大群顯而易見的灰犀牛邁著沉重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如何應對和避險,我們必須從《灰犀牛》藝術中吸取智慧。

——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互聯網金融韆人會俱樂部創始人 黃震

《灰犀牛》這本書對於危機管理和政策製定的重新定位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企業和國傢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本書。

——歐亞集團主席,伊恩?布雷默

如果說黑天鵝理論讓人感到絕望的話,那麼灰犀牛理論能讓我們明白:我們有能力解決危機。在這部原創性著作中,米歇爾?渥剋讓我認識到:在危機到來時,保持頭腦清醒,做正確的應對決策是十分重要的。

——《大開眼界》作者, 諾瑞娜?赫茲

比黑天鵝事件還重要的是灰犀牛事件:我們沒能阻止的概率高、影響大的危機事件。這本書給我們提供瞭很多有用的建議,告訴我們如何及時采取行動,避免悲劇發生。

——聯閤利華CEO 保羅?波爾曼

政治傢、CEO以及其他的領導者在麵對迫在眉睫而且是可以預見的危機麵前經常故意視而不見。在這部極具原創性和啓發性的著作裏,米歇爾?渥剋深入分析瞭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並且告訴我們怎樣纔能改變這種局麵。書中大量引用瞭來自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真實事例,應該成為當權者的必讀書籍。

——普利策奬得主 利雅卡特?艾哈邁德

米歇爾?渥剋沒有說錯。很多時候,我們都能看到危機正嚮我們走來: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經濟危機。但是我們什麼都沒做。這部寶貴的著作能告訴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這部作品是所有組織機構領導者的必讀之作,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私立機構,因為我們正在迎接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 馬凱碩

世界目前亟須轉變危機管理範式。這部著作能很好地解決我們自己造成的、一點一點忽視的或是決定徹底無視的常見危機。當你看到你犀牛來到你麵前的時候,就已經太晚瞭。災難和黑天鵝已經進入我們的常用詞匯序列。不久,灰犀牛也會成我們的常用詞匯之一。

——沃頓商學院風控中心主任 伊萬?米歇爾-凱爾讓

為什麼我們會需要一本書來告訴自己去注意和防範那些明顯的、高概率的危機事件?因為我們會毅然決然地避談和否認我們麵前的危機事件。《灰犀牛》這本書告訴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同時給我們提供瞭詳細具體辦法,去應對可能會改變世界的危機事件。

——新美國基金會主席 安妮-瑪麗?斯勞特

米歇爾?渥剋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解讀瞭當下的社會危機。這些危機本就迫在眉睫、間不容息, 但不幸的是, 我們竟然對其視而不見。作為一個政治傢, 如果拱默屍祿,或者隻是靜待下一次“ 盡如所期冶的事件, 而不能積極解決這些早就已經擺在我們麵前的危機, 那麼他就不能算是一個盡職盡責的政治傢。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公共領導中心副主任 馬剋斯?巴澤曼

正如米歇爾?渥剋警告過的那樣: 問題的關鍵不是發生危機的可能性有多大, 而是發生危機的時間節點離我們有多近。這部作品非常契閤當下的時代特性。在這個時代裏, 我們麵臨著各種各樣的、明顯的生存危機。這本書提醒我們, 否認問題的存在是一種諱疾忌醫的行為, 百害而無一利。同時, 書中給我們提供瞭消除危機的具體方法:危機與機遇要麼互為因果, 要麼是一枚硬幣的兩麵。所以,我們必須找到危機中潛藏的機遇, 充分利用, 纔可能做到“絕地反擊冶。

———《印度星球》作者 米拉?坎達

米歇爾?渥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我們刻意無視的一切, 真實地呈現在我們麵前, 並且教會我們如何從危機事件中尋找機遇。這本書的好處是: 從個人生活領域到全球經濟領域, 重新審視思考我們的生活。

———《連接力地圖》和《如何運營世界》作者 帕拉格?科哈納

《灰犀牛》這本書為我們指齣瞭組織機構、公司和國傢民族的緻命弱點, 並且教會我們剋服這些弱點的方法: 企業領導和國傢政策的決策者常常會因為畫地為牢、抱殘守缺而犯下錯誤, 所以隻有廣開言路、從諫如流, 纔能避免一錯再錯。書中的見解拔新領異、字字珠璣, 必將成為全球政策決策者和思想領袖的必讀之作。

———英泰剋谘詢公司CEO、《團隊》作者 威廉?齋藤


目錄

序言/ 1

第一章 遭遇灰犀牛/

明知故犯 /

蠢笨的大塊頭 /

防微杜漸 /

不是能否發生而是何時發生 /

無流血,不頭條 /

灰犀牛的五個階段 /

看見灰犀牛 /

第二章 預測過程中會遇到的睏難:抵觸否認情緒 /

曼德爾布羅特式的不規則 /

死亡螺鏇 /

玩飛鏢的猴子 /

現代的神諭 /

未知的已知 /

遵從神諭 /

理性與情感的混閤體 /

準確的判斷 /

第三章 否認:為什麼我們看不到犀牛群?為什麼我們不能跳齣它們的奔襲路綫? /

抵觸和否認,不過是自我安慰 /

無法預知,是該抓牢,還是該放手 /

假如這是“雷曼姐妹”…… /

更多的事情在發生…… /

看見真實的犀牛 /

戰勝群體思維 /

刻意促使人們無視危險 /

從否認到接受 /

第四章 得過且過:為什麼我們已經看到犀牛群衝來卻仍然不躲避 /

我們為什麼要得過且過 /

斷裂臨界 /

怎樣纔能揭去創可貼 /

得過且過的行為閤理嗎 /

太大,太強,太快 /

接受不確定性 /

不作為的代價 /

民眾和政治傢 /

預知死亡紀事 /

第五章 診斷:解決方案是對的還是錯的 /

不願意麵對的事實真相 /

反復齣現的犀牛和發起衝鋒的犀牛 /

元—犀牛式危險 /

難題和戈爾迪之結 /

科技創新的顛覆力量 /

身份不明的犀牛 /

犯錯誤 /

緻命危機 /

牆上的裂縫 /

化悲痛為動力 /

是無視危機還是把它看成機遇加以利用/

市場混亂 /

灰犀牛的分類 /

第六章 恐慌:災難迫近時的決策 /

買低 /

最壞的和最好的 /

拯救世界的責任感 /

我們如何評判自己的行為能力 /

直麵危機 /

熟悉悖論

我感染瞭埃博拉病毒嗎 /

養成習慣 /

能夠自我調適的體係 /

第七章 行動:頓悟之時 /

把新方法規模化 /

求雨 /

測量,改變 /

頓悟的那一刻 /

水資源引發的矛盾衝突 /

綉花口罩 /

新理念和新科技帶來資源的充足 /

閤理化投資 /

我們“得到它”的那一年 /

第八章 災後:危機也是一次不可浪費的機遇/

立體的榖歌地圖 /

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

超齣預期的後果 /

催醒鬧鍾 /

艱難的決定 /

第九章 當危險遠在天邊:做遠期計劃 /

遠離危險 /

最初的信念 /

迴到最初 /

100年 /

耐心投資基金 /

稅收策略 /

權衡還是不權衡 /

第十章 結論:如何避險 /

5000萬年之久 /

你的灰犀牛式危機是什麼 /

一個能夠管控犀牛式危機的人 /

理所當然的事情 /

緻謝 /

注釋 /

參考文獻 /

有關犀牛的資料 /


精彩書摘

當今時代,企業、組織、政府機構和各個行業領域都會麵臨一些明顯的、高概率的危險,而且其中有一些危險會給那些毫無準備的人帶來毀滅性打擊。我們每個人都麵臨著至少一個灰犀牛式危機,有時甚至更多:在你的個人生活中和傢庭生活中、在你工作的組織機構或者企業裏。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和世界上的居民,我們麵臨的挑戰——既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是如何發現並成功躲避危險,極有可能發生的危險、非常明顯的危險、破壞力強的危險——都是顯而易見的、迫在眉睫的危險,但是也同時都是容易被忽視的危險。

黑天鵝理論提醒人們注意那些意料之外的事件,讓人們認識到其發生的可能性。在每一個黑天鵝事件的背後,都潛藏著一個巨大的灰犀牛式危機。你可能會認為,我們不需要注意那些明顯的危機事件;或者認為,我們已經在處理這些明顯的危機瞭。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我們很少會去注意那些可以預期的事件。有時候,灰犀牛式危機越是嚴重,我們越難看到它的存在,越難逃離它的進攻路綫。

一旦你知道灰犀牛式危機指的是什麼,你就會發現它們其實無處不在。安然公司事件、柯達公司事件、黑莓公司事件、三星手機爆炸危機……沒能及時應對灰犀牛式危機的公司不勝枚舉。

我們不知道這些灰犀牛式危機會在什麼時候或者以什麼樣的方式齣現在我們麵前,但是我們確定知道的是:忽視它們的存在是不明智的。迴顧曆史,數碼相機給傳統的攝像技術造成瞭巨大衝擊,互聯網和優酷視頻給電視網絡和傳統媒體造成瞭巨大衝擊。那麼,如今迅猛發展的3D打印技術會不會給一些製造業造成巨大衝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就業結構變化?麵對越來越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帶來的社會和政治穩定危機,以及未來的人力資源需求,一個領導者如何纔能幫助其機構提升其全體成員的福祉,以此讓人目眩的少數人的財富不會因為其自身的壓力而坍塌?一個新興的巨型城市如何纔能妥善解決迅猛增長的人口給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活資源造成的巨大壓力?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城市如何纔能解決其人口結構的變化,如何升級其城市基礎設施——以及其他城市如何阻止年輕人的離去?共享經濟的崛起會給傳統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相關企業如何纔能應對新的局麵,在同業中脫穎而齣?日本、歐洲和美國如何纔能擺脫其經濟、政治睏境,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影響?城市的領導者和居民如何纔能應對日益嚴峻的資源,如飲用水、食物和重要的礦物資源匱乏,以及資源匱乏對供應鏈、社會和政治穩定,甚至是自身生存造成的災難性影響?當洪水災害由原來的每一萬年發生一次,變成現在的每一百年發生一次,卡特裏娜颶風和桑迪颶風、費林思風暴和海晏斯風暴定期襲擊相關海岸,那些沿海居民應該如何應對海平麵日漸上升帶來的影響?

此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灰犀牛式危機——在我們的決策機製和政治體製機製之下潛藏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讓我們對於其他非常明顯的、有重大影響的危險無能為力,無暇顧及。公司、傢庭和個人應該如何應對嚴重危及其生存的重大危機?

當你學會瞭辨認危機的各個階段,你就能清楚地看到明顯危機中每個階段裏的陷阱和機遇:把否認抵觸情緒轉化為接受危機的存在,把拖延轉化成積極製訂行動計劃,避開恐慌階段,盡快進入行動階段,如果不幸被災難重創,也能夠做到重整旗鼓,重塑輝煌。從這樣的思路齣發,我在這裏把“灰犀牛遊獵攻略”提供給大傢:應對未來的、明顯的、概率高的和影響大的危機事件六個階段的一係列原則。換句話說,如何躲避灰犀牛式危機的襲擊。

(1)承認危機的存在

正如黑天鵝理論能夠幫助我們集中精力應對那些低概率的危機事件一樣,灰犀牛理論同樣能幫我們聚焦那些高概率的、明顯的危機事件。這樣的事件被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會得到處理的,或是推到一邊、置之不理的事件,甚至是被我們刻意忽視的危機事件。我們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自己付齣慘重的代價。直接承認灰犀牛式危機事件的存在,不僅能幫助我們躲避其襲擊,而且能幫助我們把危機事件轉化成機遇。每個人都看到瞭房間裏的大象,即大傢避而不談的危險,但是每個人都不願提起它,因為提起它會讓人不安。灰犀牛式危機就類似於這個房間中的大象,但是比它更加危險。

應對灰犀牛危機事件的第一階段——抵觸否認階段——是zui 容易同黑天鵝理論發生混淆的。把一個高概率的灰犀牛式危機事件看成是一個低概率的黑天鵝式危機事件,僅僅是人們為瞭避免承認令人不安的現實的時候,給自己建立的自我保護機製。你可以對“高概率”的定義以及其發生時間提齣異議。zui 重要的是不要過於琢磨其細節。如果一件極其糟糕的事情很有可能會發生,那麼你現在就去著手處理它是十分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能夠盡快地承認灰犀牛式危機事件的存在,那麼我們就能盡快地發現妨礙我們認識其存在的因素。因為我們的思維結構和我們的社會機製都會促使我們去躲避我們不願見到的事情,我們會堅持那些不太可靠的預測,同時會忽視那些極有可能會發生的事件。對於我們不想知道的答案,我們就不會去提問。在我們的組織機構裏、我們的傢庭裏和我們的政府裏,以及我們的頭腦裏,都存在一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和非禮勿說的概念。在本書第二章和第三章中闡述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深刻認識我們同預測的復雜關係以及我們在麵對否認抵觸和刻意忽視等情緒時極易産生的本性衝動,zui 終實現承認危險的存在的目的。

要勇敢質疑可疑人物的言論,不要害怕犯錯誤,要勇於犯錯。不要因為當權者說沒事,就認為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他們在現狀中有利可圖,所以他們會抵製任何可能會毀滅現狀的東西。一定要不斷地尋找、提齣嚴厲的問題。一定要時刻注意防範群體思維,並且要堅決抵製它的影響。在你的組織機構做重大決策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持有不同觀點和意見的人能夠參與進來,並且保證以歡迎和接受的態度對待他們的觀點和意見。正如我們在查理布斯和西濛斯的實驗中看到的那樣,當你被告知有一隻猿猴在那裏的時候,你會很容易就看到它。同樣的道理,當你開始尋找灰犀牛式危機事件的時候,你就有可能會看見它。

(2)定義灰犀牛式危機事件的性質

當然,一旦我們看到瞭灰犀牛式危機事件,它很可能已經來到我們麵前。立刻處理所有的危機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時,我們就必須去定義每個危機的性質,確定各個事件的輕重緩急,用一種適當的方式錶述危機,這樣纔能吸引那些有能力和權利處理它的人對此采取行動。

你對問題的定性和描述直接決定著你是否能夠讓人們采取行動,以及你們的應對措施是否會zui 終奏效。是修理57美分的點火開關麻煩,還是換掉這個開關更麻煩,費用更高?或者說,如果不修理這個開關,就會導緻幾十億美元的生命和財産損失,並且整個公司會承受巨大風險。現在損失投資的30%和在不久的將來損失投資的75%,哪一個更可取?

當公司經營利潤下降時,它就有更多理由去著手解決在它繁榮時認為不值得解決的問題瞭。幾十年以來,極富傳奇色彩的摩托車生産商哈雷戴維森機車廠一直無視其生産低效問題,以及嚴重的曠工現象。哈雷戴維森機車廠生産車間裏的氛圍很是獨特,其工人以能按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感到無比自豪,其企業文化與其特立獨行的品牌風格保持著高度的一緻。“在經濟大蕭條發生之前,哈雷戴維森機車廠從來不用考慮時間問題。”亞當?戴維森(Adam Davidson)在為《紐約時報》寫的專題中說。 但是,在2009年,當人們沒有多餘的錢來購買如哈雷機車之類的奢侈品時,哈雷戴維森機車廠不得不重新定義其生産低效問題:原來認為生産低效是其品牌標識性特徵,現在認識到它是威脅企業生存的重大缺陷。這樣的認知轉變促使公司做齣瞭許多重大調整,例如令人痛苦的裁員和薪資凍結等。同時,公司開始尋找在整個生産過程中提高生産效率的方法和途徑。通過調整一個零件上小小的塑料卡齒的角度,這傢公司就給每颱機車的生産節省瞭12秒。這個變化雖然看起來非常微小,但是其結果是使公司每年增加瞭2200颱機車的産量,而且每年的收益增加瞭幾百萬美元。哈雷戴維森機車廠對危機的處理非常及時。但是,如果哈雷戴維森機車廠的管理層早一點意識到生産低效問題給公司造成的巨大損失,而且認識到這個問題會導緻公司被同行業其他公司擠垮,那麼公司也就不會到達離破産停業一步之遙的境地。

找到一個情感共鳴,讓危險事件更加生動鮮明,就能吸引人們的注意。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在城市裏建成瞭有軌電車綫路的時候,急需一種方式讓人們注意躲避奔馳而來的有軌電車,尤其是那些18~30歲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更多的時候會選擇走路,而且是一邊走路一邊玩手機。zui 終的解決方案是采用一個大型廣告:一組黃色的斑馬綫和一個正在玩滑闆的犀牛。同時播放視頻:一大群踩在滑闆上的犀牛,沿著有軌電車的軌道滑行,而且看起來是一副非常享受的樣子,尤其是其中的一頭犀牛,眼神中帶著一抹惡意的微笑,把它的大腳蹬在地上,狠狠地加速前衝。“一輛有軌電車的重量等同於30頭犀牛的重量。”一個人說道。此時,一個不幸的男孩正戴著耳機仰起頭,結果看到一輛有軌電車嚮他疾馳而來。犀牛不僅是此次活動的吉祥物,而且有一個推特用戶定位(@bewaretherhino)和自己的臉書網址。

(3)不要靜立不動

如果你沒有能力做齣必要的重大變革,那麼就應該想想還有哪些可行的小一點的舉措,同時這些小的舉措怎樣纔能配閤他人的行動。如果你不得不拖延行動時間,那麼你也要很有策略地拖延,並在拖延期間為zui 後時刻的到來做好準備。

當我們心情愉悅或是悲傷沮喪的時候,直覺和理性極有可能欺騙我們。不僅如此,在我們靜立不動的時候,直覺和理性也會欺騙我們。如果可能的話,一定要提前製定一個計劃,並充分利用這個計劃。想一想颶風和龍捲風肆虐地區的人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到的應急措施。此外,zui 好能做到製定一個自動觸發機製——在恐懼情緒影響判斷的時候,能夠迫使自己及時采取行動。

人們一直都在采用各種防範措施,即使他們並不能確定自己是否會麵臨危險:盡管我們沒有遇到過車禍,我們的房屋也沒有遭受過損失,或者我們沒有遇到疾病危機,或者感染流感,我們還是會在駕駛的時候係上安全帶,給自己的固定資産購買保險,拒絕奶酪漢堡而選擇蔬菜沙拉,給自己注射流感疫苗,積極鍛煉身體等。

(4)不要浪費危機

有的時候,被災難襲擊是不可避免的。有時候,我們認為的zui 大問題並不是真正的問題。當我們遇到顛覆性新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新事物時,拯救我們的傳統行業和盡快讓其壽終正寢,哪一個纔是我們應該做的?有時候,阻止未來危機到來的zui 佳時機恰恰是在災難發生之後,因為此時人們都對未來危機的後果心懷恐懼。如果你不幸被災難襲擊,你就要立刻振作起來,看看未來的灰犀牛式危機會從哪個方嚮發動攻擊。災難也可能會創造齣意想不到的機遇。

芝加哥人常常會談論起在1871年10月8日大火之後意外齣現的城市復興。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火把整個城市超過3/4的麵積都燒成瞭灰燼,300人在大火中喪生,18萬棟建築倒塌,10萬人無傢可歸,這場大火造成的總體損失摺算到現在已超過40億美元。凱瑟琳?歐萊麗和她的奶牛受到指控,被認為是造成這場大火的罪魁禍首。但是,人們後來發現,這隻是一個編造齣來的故事而已。當大火開始燒起來的時候,凱瑟琳?歐萊麗正躺在床上熟睡,而她的奶牛則跑瞭齣去,不知去嚮。但是為瞭彌補凱瑟琳?歐萊麗和她的奶牛因這場大火而遭受的指責和中傷,我願意相信大火導緻的劇情反轉。

這場大火意外地催生瞭建築業的繁榮發展,即用磚瓦和石頭的房屋取代傳統的木質房屋。當時建造的許多石頭和磚瓦房屋至今仍然在這座城市中屹立著。建立一個新的帶有很多小巷的街區布局——這個想法是個創新,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因為這樣的布局能夠把垃圾放在主乾街道之外。我敏感的鼻孔在經曆瞭23年的紐約生活的摺磨之後,一定非常欣賞這樣的創新。大火造成的碎石瓦礫有幾百萬噸,全都被倒進密歇根湖東側水域,結果竟然形成瞭現在美麗的大公園。許多曆史學傢認為,這場大火促使這座城市把1893年的哥倫比亞世界産品博覽會搬遷到瞭芝加哥。正如1871年為紀念此次事件而命名的科技孵化器所說的那樣:“關於1871年芝加哥大火的故事講的不僅僅是大火本身的事情。這個故事更多的是在講述大火之後的事情:一個意義非凡的時刻——世界上zui 富智慧的工程師、建築師和發明傢都會聚於此,攜手並肩,共同建立一個新的城市。他們的發明和創造——來自他們的熱情和真正的智慧——不僅塑造瞭芝加哥,而且塑造瞭整個現代世界。”

事實上,這場大火明明是可以預見的事件。當年異常乾旱的夏天和早早到來的鞦天,讓整座城市的木質房屋建築和橋梁處於易燃的高危境地。“連續三周一滴雨都沒有下。這樣的天氣裏,城市中的所有東西都成瞭易燃品。隻要有一點點的火星就可能造成無法控製的大火,而且大火會很快從城市的一頭蔓延到另外一頭。”就在那個命中注定的夜晚前不久,《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就曾這樣報道過。城市消防局在之前還被要求建立更多的消防栓、大的自來水總管道,招募更多的消防員,在河上設立兩個消防船,並且檢查各個建築裏的消防設施,確保完好無損。但是,所有的祈禱和努力都沒能奏效,城市依然毀於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火。

(5) 站在順風處

zui 好的領導會在危險尚未靠近的時候就采取行動。我們不太可能會在看到灰犀牛式危機事件發齣信號的時候,就采取行動,尤其是當這個危機是很容易解決的危機。我們很可能會在應對成本已經升得很高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的時候,纔采取行動——或者,甚至是在經曆瞭災難的重創之後,纔會采取行動,就像當年的芝加哥那樣。

站在順風處需要具備兩個策略。第一,眼睛緊緊地盯著遠方。這樣,你就能夠準確預測那個看似遙遠的危險是如何一點點地靠近的。第二,這個是zui 難做到的——解決灰犀牛式危機,即妨礙我們正確決策和及時行動的體製性問題:導緻群體思維以及對我們造成濛蔽的決策過程;保守的體製,妨礙決策者和企業領導做齣正確的決定和采取正確的行動;我們低效的資源分配方式,短期內勞民傷財,但是從長期的角度看,也許能帶來更大的收益。

有時候,我們需要說服彆人同意我們的變革措施。但是,當危險隻遠在天邊,而非近在眼前的時候,說服彆人同意我們的變革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提前製訂一係列的計劃。這樣,當危險真的來臨時,我們就可以按部就班地采取行動瞭。

(6)成為發現灰犀牛式危機的人,成為控製灰犀牛式危機的人

要躲避危險,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發現危險。一個人發現瞭明顯的危險,這個危險是被其他人忽視的危險。他挺身而齣,提醒大傢注意。在野外發現犀牛的能力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同樣,發現灰犀牛式危機也是一種需要經過訓練纔能具備的能力。

在發現灰犀牛式危機、提醒其他人防範危機和製訂解決方案,以及把計劃轉化成行動等過程中,個人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可能會認識到防範危機的必要。但是,zui 難的部分是行動。zui 難的事情是要弄清楚如何做纔能解決危機。

能控製犀牛式危機的人就是那些願意同大多數人背道而馳,願意推翻錯誤的體製,願意激勵他人一同行動的人。他們是那些看起來有一點點瘋狂的人。為瞭避免災難的發生,挺身而齣、犧牲自我,無論是作為公司的一部分,或是世界上的、一個國傢裏的、一個社區裏的居民,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的行為都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這就是我在為寫這本書而做調研的時候,一次又一次看到的真理。所以,盡管所有人都在對我說,人類的本性根深蒂固,讓人們無法發現明顯的危險,阻礙人們及時行動避免危機發生,但我還是堅持寫齣瞭這本書,因為有這樣的真理一直在指引著我。


前言/序言

2001年3月,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親身經曆瞭那一場經濟浩劫。

許多店鋪的大門上都掛齣瞭“閉門歇業”的牌子;齣租車司機們喋喋不休地訴說著國傢的巨大睏境,用詞誇張,不吝阿根廷人添油加醋演繹渲染之能事;各大主流報紙的頭版都是飽受詬病的財政部長的大特寫,以漢尼拔?萊剋特的麵具遮麵,藉用恐怖電影《沉默的羔羊》,意在質問“在拯救一個國傢之前,就必須要先把它拆解得支離破碎嗎”。

在去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前,我剛從美洲開發銀行的年會上迴來。在這次召開於鄰國智利的年會上,銀行傢們、部長們、新聞記者們都對阿根廷的金融問題一籌莫展。毫無疑問,那些智利人是懷有某種竊喜的,因為兩國畢竟競爭多年。阿根廷的衰敗,可以讓智利人從這場曠日持久的競爭中不戰而勝。

阿根廷麵臨的難題包括:外債飆升,美元撤離,外匯儲備驟降。此外,如果重建,那麼不僅僅是費用驚人、難以承受,而且重建的費用隻會流入銀行傢的錢袋,於阿根廷脫睏無任何益處可言。交易商們在大量拋售阿根廷的債券,相較曆史zui 低點而言,價格還不算低,1美元售價80美分。如果你看到瞭這些,你就能明白:阿根廷比索是無法釘住美元匯率的,因為單靠貶值貨幣很難實現對經濟的助推。但即便是不看這些數據,也不難得齣這一結論。

我是專門報道拉丁美洲金融問題的記者。幾周前,我報道瞭一項由著名學者和華爾街人士提齣的議案。此項議案建議阿根廷政府和債權人削減30%的外債,以避免齣現更嚴重的損失。文章刊登後,幾個華爾街的銀行傢打電話給我,說削減債務是早就應該做的事瞭,但他們不能公開這樣說,否則很難保住自己的職位。雖然經營者們在談論阿根廷的外債拖欠時,不是在議論拖欠能否發生,而是在議論拖欠何時發生,但是仍然沒有任何銀行建議它們的股東去主動放棄一些債權。9個月後,更嚴重的事情真的發生瞭:先前那些不願意削減30%債權的人,zui 終損失瞭大約70%。

10年後的希臘也麵臨瞭同樣的睏境。和阿根廷一樣,希臘試圖用一係列的緊急財政援助來掩蓋外債危機,結果隻是治標不治本。 歐洲其他國傢雖然沒有像希臘那樣窮途末路,但也步履維艱。2011年春天,我為美洲新基金會寫瞭一篇論文,論證希臘應該從阿根廷的前車之鑒中吸取教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盡快進行外債重組,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危機。

在希臘問題上,人們的反應與2001年時截然不同。交易商們公開明確地錶態,希臘現在必須做的事情,就是阿根廷在2001年時該做卻沒做的事情。早在2012年,希臘政府和非官方債權人就已經達成共識,必須阻止希臘發生債務拖欠,以免希臘拖纍歐洲甚至是全球的經濟。但是那些官方債權人卻沒有采取相同的應對策略,結果使希臘和歐洲在2015年陷入瞭新的經濟危機泥潭。

全球人力資源論壇是緻力於研究人力資源難題的韓國機構。其組織者邀請我參加瞭2011年11月在首爾舉行的會議。會議期間,與會者曾討論世界是否麵臨新一輪的經濟危機。當然,我告訴他們:我們尚未從目前的經濟危機睏境中走齣來。過去的這幾年,我們一直在麵對同一難題。問題不僅僅齣在希臘,歐洲其他各國的財政和貿易差額巨大,極有可能使歐盟解體,並拖纍全球經濟一同淪陷。在美洲人看來,歐洲的各國領導人在危機中毫無建樹,沒有做齣政治上的積極努力。所以,麵對全球經濟問題,是該任其惡化,還是該力挽狂瀾,我們必須做齣選擇:是要經濟增長,還是要財政緊縮;長期,還是短期;是要財政政策,還是要貨幣政策;消費,還是投資;是要廉價勞動力,還是要人力資本;是要産品,還是要知識。

當希臘與非官方債權人的協議生效幾個月後,希臘與阿根廷的事件對比讓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麼因素導緻産生如此迥異的結局?為何希臘政府和非官方債權人能適時扭轉危局,使其自身和歐洲其他國傢的經濟免於受損。正是這些疑問讓我萌生寫一部書——《灰犀牛》的念頭。經濟危機的陰影並未完全散去,悲劇極有可能重演。雖然希臘與銀行達成協議,削減瞭債務,為經濟的復蘇贏得瞭喘息的時間,但是拖欠國際貨幣基金和歐洲聯閤會的債務仍然十分巨大。那些官方債權人,由政府齣資,靠納稅人生存,尤其是德國,並未像非官方債權人那樣削減其債務。

自從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齣版後,低概率事件的巨大衝擊理論和他本人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先知先覺重倉做空,大賺特賺瞭一筆的傳奇事件,在金融市場和政策領域吸睛無數。時至今日,人們已經把黑天鵝理論和肥尾效應奉為圭臬。但是,分析傢和決策者甚至連那些可怕的、明顯的、高概率的事件都無法防範,對低概率事件就更束手無措瞭。其實,那些低概率的孤立事件聚成一體時,其發生概率就會遠遠超齣人們的認知。在我看來,眾多黑天鵝背後是不斷匯聚的高概率的經濟危機。

在為《灰犀牛》尋找案例的時候,我發現過去的眾多危機都有明顯的先兆。不幸的是,這些先兆都沒有引起人們應有的重視。時至今日,預示危機的先兆仍然顯而易見,但還是未被當作一迴事。在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中,我看到的問題令人觸目驚心。許多風險的存在已經被發現,但沒有得到積極的防範和應對:從全球層麵講,是涉及經濟危機和氣候變化的各國政策;從科學技術角度講,是引發工業變革的科學技術,例如數碼科技的發展對傳統媒體的巨大衝擊,造成工廠倒閉,工人失業,但同時為數碼公司創立者帶來瞭幾十億美元的收益;從個人層麵講,是為數眾多的個體事件,雖然不足以觸發全球範圍的危機,但對相關個體的影響卻是緻命的。縱觀人類的曆史進程,曾經有那麼多次,我們在處理危機問題時,本可以做得更好:卡特裏娜颶風、2008年金融危機、2007年明尼蘇達州大橋坍塌、網絡黑客攻擊事件、野生生物保護事件、水資源匱乏等各種災難問題的探討都將在本書中一一呈現。

2012年10月,當颶風桑迪在東海岸肆虐時,我深入研究瞭那裏的風暴預警體係。正是這套預警體係,使美國紐約能提前數日為風暴的到來做好準備。事後發現,盡管緊急事件應急處的官員們從卡特裏娜颶風事件中吸取瞭經驗教訓,但仍然有一些地方做得不盡如人意。例如,一些個人、公司、民間組織和政府機構等竟然未做任何防範。颶風之後,人們並不清楚那些相關責任人是否會在未來進行變革並積極行動、保護紐約。

恰在此時,達沃斯經濟論壇年會的組織者邀我做演講。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可以深入思考探討一下,為什麼我們對迫在眉睫的危機不能先知先覺,提早預防呢?在2013年1月的達沃斯經濟論壇年會上,我首次提齣瞭“灰犀牛”這個概念。當時的會議上,日本作傢和危機理論傢威廉?齋藤正針對“紅天鵝”事件發錶演講。所謂“紅天鵝”事件,就是指那些由於整體的預見缺失而造成的災難性事件。在事後看來,災難發生前的預警信號早就已經清清楚楚瞭。我們的演講內容有個共同的主題——所有災難的發生,不是因為發生之前的徵兆過於隱蔽,而是因為我們的疏忽大意和應對措施不力。這些事前徵兆早就明白無誤地呈現在絕大多數人的麵前,但他們不僅視而不見,而且不願適時采取應對措施加以防範。

當我的代理人第一次就《灰犀牛》的齣版問題同齣版社的編輯進行協商時,他們當中竟然有人迴復說,要人們警惕風險的存在是多此一舉,因為人們已經意識到瞭風險的存在並且正在不遺餘力地積極應對。這件事讓我明白瞭,自己麵對的問題遠遠比之前想象的更嚴重、更可怕。事實上,我提齣的理論問題非常必要,所以我不得不一再強調。現實情況與那些編輯的觀點恰恰相反,大多數的個人和組織都沒能做到積極有效地應對巨大的潛在危險。

在為寫書而做調研的時候,我發現:重大危機發生之前的種種端倪其實都是一次次絕佳的機遇。意識到危機的存在並且能處理得當,這種與眾不同的能力會給那些善於思考的人帶來豐厚的利潤:金融領域裏,許多投資者會從市場的逆轉中獲利,這些利潤是從市場上的莽漢那裏獲得的,他們在市場泡沫時期愚蠢地加大投入,而在隨後的市場恐慌中束手無策。曾有無數次,事情與那些引起騷亂的新型科技齣現時一樣,危機的齣現是因為一些人發現瞭新事物或新方法。在另外的一些情形中,重新考慮如何處理危機,往往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力。2014年,全球經濟與氣候委員會認為:全球將在未來15年中花費90萬億美元,來替代、維護、擴建老化陳舊的城市基礎設施,以滿足不斷擴張的城市人口需求。基於此種考慮,全球委員會提齣如下建議:摒棄以往主推商業發展的做法,各個城市應該將資金投入新技術的開發利用上,以此促進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公司利潤,刺激經濟。2與此同時,減少城市無序發展而産生的經濟損失。就美國一個國傢而言,這樣的損失每年就高達4 000億美元。

手術刀下

拖延癥是我們每日都要麵對的挑戰,在解決各類問題,例如金融危機、地緣政治和巨型企業危機時,我們常常被拖延癥睏擾。事實上,這些危機都是人們的行為集中放大後的必然結果。

個人層麵上,我總會禁不住要把自己經曆的兩次牙齦手術同“灰犀牛”理論聯係起來。的確,我已經意識到牙齦的疼痛有彆於颶風和金融危機的睏擾,是更個人化的。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件都涉及我們的抗風險能力,而我們的抗風險能力在人類固有的弱點麵前會變得不堪一擊。正是這些弱點的存在,纔造成我們忽視牙醫們的警告,沒能做到正確使用牙綫並且每六個月做一次牙齒清潔。我們每次在牙科醫生那裏做完牙齒清潔後,感覺牙齒乾淨舒服,就會變得格外勤快,每日用牙綫清理牙齒上的食物殘留。不幸的是,這種勤快的行為也隻維持瞭幾天。然後,實際情況是,每日的常規工作和生活瑣事讓我們無暇顧及臼齒的清潔工作,畢竟臼齒處在頜之末端,很難觸及,更彆說清理瞭。於是我們會漏掉一兩天的清潔工作。或者,更誠實點說,漏掉的不止一兩天。諸如此類的事情,我們都乾過。我們常常會不顧及自己行為的後果,一直到災難發生,避無可避。

和許多人一樣,我也經曆瞭一次慘痛的教訓。我的牙科醫生告訴我,我必須接受一次牙齦移植手術。手術刀下的經曆雖然很不愉快,但至少讓我長瞭記性,牢記瞭每日清潔牙齒的必要。如今,我擁有一整套清潔牙齒的工具,甚至有些工具是我接受牙齦移植手術後纔知道其存在的,zui 重要的是,我沒有把它們束之高閣,而是每日都在使用。相較於那些重大的危機性事件,牙齦炎確實微不足道。但是,它是我們生活中zui 簡單鮮明的實例,能清楚地告誡我們:很多時候,經曆一次沉重的打擊纔能讓我們清醒,讓我們警惕災難的發生,以zui 小的痛苦和代價去防患於未然。

纍教不改

在紐約市一個離我傢很近的街區,發生瞭一起類似的事件——拖延癥緻使人們把本該采取的行動一推再推,直至災難發生。在接連發生瞭三起悲劇性事件後,人們纔意識到早就應該去消除那個一直在緻人殞命卻被長期忽視的隱患。

在2014年1月某個周末的雨夜,我暫時放下手中的書稿工作,想休息一會兒,就瀏覽瞭一下推特(Twitter)。結果,推特上不斷湧齣可怕的消息:我傢旁邊的一個街區被警察封鎖瞭,警車和救護車不斷呼嘯著趕往事故現場。zui 終,我弄清楚瞭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庫伯?斯德剋(Cooper Stock)和父親一起在傢門口的街道上準備過馬路,人行道上的綠燈亮瞭,他們牽手走上瞭人行道。突然,一輛沒有及時避讓行人的齣租車撞上來。“沒有避讓”是當時的警察們給齣的定論。就這樣,齣租車緻父子二人一死一傷。庫伯的父親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兒子在自己麵前殞命。

就在事發之前不足一小時,在兩個街區以外的地方,一個旅遊巴士的司機受到車輛設計缺陷造成的視覺盲點的影響,沒能看到據說是在闖紅燈過馬路的亞曆剋斯?捨爾(Alex Shear), 當時過路的行人都尖叫著讓司機停車,但還是未能阻止悲劇的發生。亞曆剋斯?捨爾當場死亡。據說,這位死者是一位74歲的神父,也是一位美國文物收藏愛好者,被朋友們稱為“美國夢的花衣魔笛手”(美國夢的盲目追隨者)。

事故之後的那一周,我和朋友們、鄰居們一起參加瞭在庫伯?斯德剋傢門前舉行的燭光守夜祈禱活動。有些參加者的孩子和庫伯?斯德剋在同一所學校讀書,還有一些人與亞曆剋斯?捨爾熟識。人群從人行道湧上街道,就是齣租車撞嚮庫伯?斯德剋的那條街。人越聚越多,警察於是不得不封鎖瞭97號大街。遇難者的鄰居、傢人和朋友們都來瞭。一位由本地人選齣的官員發錶演說,呼籲采取必要的措施阻止本可避免的交通事故。我想找一個能看清聽清的地方,於是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些停在西區大道上的車輛,不想站到街上去,因為這裏的危險是顯而易見的。

幾天後, 26歲的醫學院學生薩曼莎?李(Samantha Lee)在96號街上過馬路時,被一輛救護車撞倒,隨後遭到後麵車輛的碾軋。盡管新聞zui 初報道說,她當時走在瞭路中間,但事後的錄像顯示,她當時隻是走在人行橫道上。

行人交通事故和本書討論的其他重大災難性事件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但對那些受難的傢庭來說,其影響是毀滅性的。從微小的個人層麵研究灰犀牛問題,更能讓我們看清人性上的和政府管理上的瑕疵。我們遇到重大事件時,正是這些瑕疵導緻我們對問題處理不當,將事件引嚮瞭災難。

這三起重大交通事故緻死事件,把人們早就心知肚明卻長期不予重視的幾個問題推到瞭聚光燈下:中學門前的街路因為設有高速路齣入口,導緻車流量極大,是道路設計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對交通肇事緻死的司機量刑過輕,是交通法規的漏洞(撞死撞傷庫伯父子的齣租車司機僅僅以“未加避讓”的罪名被傳喚)。所有導嚮災難的因素都具有灰犀牛的特徵,都是直到災難發生後,損失不可挽迴時,纔有市政官員齣麵解決問題。在此次事件中,雖然早就有證據顯示紐約市政府應該改變其政策,但他們並沒有積極采取行動。

我在西區大道通過時,總會停下來反反復復左右多觀察幾次,因為我知道幾年前在這裏曾經有人被撞身亡。2005年,在第95號路和西區大道的拐角處,一輛越野車撞嚮《新聞周刊》(Newsweek)的編輯湯姆?馬斯蘭(Tom Masland)。我和這位編輯有過簡短的會麵,當時是為瞭把多米尼加的一位朋友的書稿轉交給他。雖然我和馬斯蘭沒有密切的交往,但是聽到消息後仍然很震驚,而且事後還不得不打電話給我的多米尼加好友,告訴她事情的經過。許多人大概都清楚,西區的那些九十幾號公路是死亡陷阱。在馬斯蘭遇難的這條路上,車輛魚貫而齣,從西側的高速路下來,湧入95號和96號大街。在95號和97號公路之間的西區大道上常常擠滿準備上高速的車輛。

2008年的一份關於交通的研究報告提齣瞭幾項關於改善紐約街路狀況的建議,但是政府對這些建議置若罔聞。32013年11月,也就是在事故發生前的幾周,地方社區委員會又發錶瞭一份研究報告並提交瞭一整套的交通整改意見。同樣在11月,倡議交通整改的人們警告說:整個紐約在2011年到2013年間的行人死亡率增加瞭15%以上。42011年,死於交通事故的兒童人數是7人;2012年死於交通事故的兒童人數是12人;2013年是13人。整個紐約遇難行人的數量從2012年的150人激增到2013年的173人。5

庫伯?斯德剋的遇難是個引爆點。這個九歲男孩的傢人站齣來呼籲政府采取行動改變現狀。許多遇難者的親人朋友也都站齣來支持他們,於是呼聲越來越高。撬動此次事件的杠杆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這個悲傷的故事讓我們明白瞭一個道理:必須將對高概率風險的處理提上日程。

強烈的呼聲推動瞭變革。但是,zui 明顯的事情總是會得到zui 誇張而非zui 有效的解決方案。

對於此次的三起交通事故,市政府的解決辦法實在令人驚訝:加大力度整治亂穿馬路的行為。在此期間,警察為瞭阻止一個84歲高齡而且語言不通的中國老漢亂穿馬路,把他打得血流滿麵。從1月到2月中旬,紐約警察給行人開齣的罰單增加瞭8倍,而開給司機們的罰單數量卻在下降。

當地的社區委員會全體一緻通過瞭一項決議:城市將改變對那些違反交通規則並導緻重大交通事故的司機的處罰,至少也要永久吊銷其駕駛執照。令人費解的是,這種看起來非常閤理的議案多年前竟然會被否決。

2014年2月,紐約市長比爾?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瑞典交通零事故”模式的基礎上,提齣一份42頁的議案,意欲推動紐約市實現無交通事故緻死的目標。他承諾加強力度整治司機違反交通規則的問題。

然而,就在他宣布交通整改方案的兩天後,其駕駛的房車就被記者們拍到超速的證據;幾天後,《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的攝影師又捕捉到瞭市長亂穿馬路的畫麵。這些事錶明:我們往往會明知危險的存在,卻積習難改;而且,災難發生後,我們也不能采取有效行動,防止下一次災難的發生。

如果我們認知和預防災難的能力如此不堪的話,那麼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將束手無策。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那麼一切努力和行動將是徒勞無益的。即便我們無法改變自己,但至少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認識到那些促成我們各種決定的性格因素,能幫助我們改變我們的行為。zui 近,我對來自企業、組織、社區和政府機構的案例進行瞭一項研究,結果錶明:有許多種途徑,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確認和防範危機。

首先,要重新認識體製。我們自己早期建立的體製會阻礙我們如今適時、高效地防範危機,這就是我們麵臨的難題。我們的政治和金融體製都是建立在金融動機和社會動機基礎上的,而且是著眼於當下的。結果,在時間和資源上,我們都沒有做任何的長期投入。所以,我們無法走到災難的前麵去防患於未然。

其次,藉助於灰犀牛理論。灰犀牛理論是一張路綫圖,有助於我們從未能避免的危險災難中吸取經驗教訓,並且把經驗運用到未來的決定中,讓我們不僅能避免危機的發生,減少生命和財産損失,而且還能給自己創造機遇。

躲避灰犀牛的侵擾,方法不一而足:可以是直麵危機,化危機為機遇;也可以是避免損失,或者,至少也是減少損失。適時的預防可以使局麵發生戲劇性的轉變。它可以使危機不再繼續惡化,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激勵措施一樣。很多時候,損失已經無可挽迴,事情也無法迴到初始狀態,但是,如果我們能把損失控製到zui 小,也不失為一種進步。如果不能做到避免災難,那麼維持現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是去年很火的一本书,终于读完了,相较于内容,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概念

评分

★《第七感》,是乔舒亚?库珀?雷默历时6年著成的大集之作,一经出版便成为畅销书,并跻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榜,得到盛赞。雷默被誉为“未来全球领袖”“北京共识之父”,身兼多重要职、熟知中美文化。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思所想,结合自己的深度分析和思考写成,故事极为精彩,细节丰富,分析到位。

评分

每个时代都没有每个时代自己的特征,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要的是电力,而我们所处的21世纪信息时代,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小学生们都会上网打竞技类游戏,女生们喜欢上网购物消费,办公室早已习惯了用电脑进行办公,学校也基本都配备了现代网络授课机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各地的发展动态,动动手指就能从网络上获悉你想知道的消息。如今,人们不断与电脑和机器产生连接,这样的连接整一步步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可人们似乎并不明白正在发生的一切。就此,雷默先生提出,新时代人人都必备的感知能力是第七感,即对相互连接的世界的感知力。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拥有了第七感,你就会成为思想及认知领域的引领者,你就会摈弃人们惯用的、以地理思维为主导的思考方式,转而运用时空思维进行思考,你讲能够透过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质和未来发展,也能掌控新时代的权力,透过第七感便能打开新力量的门户。

评分

灰犀牛大块头,灰犀牛五个阶段,预测难度大

评分

你这本书非常的好感觉他讲的是个反脆弱,对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以及我们的人生的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呢,我们人是无法预测未来的,我们只能给一个方向,我们只能够准备好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评分

维特曼教授还解释了,我们如何能够在享受当下和后期满足中做出选择;为什么容易冲动的人容易无聊,为什么他们总是无聊;是否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的速度,一种独特的大脑节奏,可以从慢节奏的人里挑出快节奏的人;为何持续性的感觉总是被当成”错误的信号”,让我们知道准备晚餐或是等公共汽车的时间好漫长。

评分

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然而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很多人离开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评分

学而不思则罔,静下心来慢慢看,最近新购的书够看段日子了!

评分

你这本书非常的好感觉他讲的是个反脆弱,对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以及我们的人生的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呢,我们人是无法预测未来的,我们只能给一个方向,我们只能够准备好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