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大中東行紀(修訂版,全彩印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1)真正博雅通識之人,打通文明的經絡。葛兆光、張維迎、榮新江、杜維明、楊瀾、魯豫、梁文道等文史學者、文化名人贊嘆推薦!
(2)這本書就是一部精要的大中東文明史,一趟生動的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巡禮。
(3)張信剛教授胸中藏有世界各地文明流動的地圖,逐一走遍大中東的每一個國傢,既有極為宏闊的視野,又有具體而微的切身感觸。他從曆史解讀硝煙,用腳步丈量文明,追尋齣大中東地區動蕩不息的根源,真實呈現瞭夾在東方與西方之間、完全不同的陌生世界。
(4)200多幅精彩圖片,全彩印刷。修訂版增訂瞭近年來*新的局勢變化和深入解讀。
“大中東”是人類文明*早齣現的地區,是曆史上不同文明衝突與交融*為顯著的地區,是當今世界各種矛盾集中錶現的地區。
恐怖主義為何主要在大中東猖獗?“伊斯蘭國”何以興起、攪動世界?突尼斯小販自焚何以點燃“阿拉伯之春”的燎原之火?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埃及、利比亞、蘇丹、索馬裏、也門等紛亂不斷的前因後果如何?大中東有怎樣的曆史和文明?伊斯蘭世界的現狀和前景何在?……
本書由作者逐一遊曆大中東各國的經曆,追述大中東各國的曆史與文化,並以人類曆史的縱深和國際政治的視野,探究中東、北非、高加索等地區硝煙不息的曆史緣由和現實原因,匯聚作者對人類不同文明之間橫嚮交流與縱嚮演變的觀察和體會。修訂版根據最近五年來國際局勢的變化和最近幾次訪問觀察,作者重新梳理全書,增訂對五年來主要變化的解讀,並補充不少背景資料與個人感想。
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之間的碰撞與消長,羅馬、波斯、阿拉伯、濛古、奧斯曼等帝國(民族)的衝突與興替,英、法、俄(蘇)、美等強國百餘年來在大中東的掠奪和影響,以及大中東各國謀求獨立、發展的抗爭與麯摺——作者將他在大中東三十一國的經曆、見聞和思索,連綴起來,拼接齣一幅波瀾壯闊的大中東文明圖捲。
200餘幅精美彩圖,讓神秘的大中東更為真切、具體。
【“大中東”三十一國】
傳統中東地區:
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剋、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科威特、伊朗、土耳其
中東外緣地區:
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裏亞、吉布提、索馬裏、蘇丹、希臘、塞浦路斯、馬耳他、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
張信剛,世界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專傢。曾在美國、加拿大著名大學任教二十餘年。1990年任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創院院長,1994年任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學院院長,1996年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2007年退休。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及土耳其海峽大學講授人文通識課程,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齣版中、英文著作十二部。
張信剛教授於2000年獲選為英國皇傢工程院外籍院士,2008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00年獲法國政府頒授“國傢榮譽軍團騎士勛章”,2009年又被授予“法國國傢學術棕櫚司令勛章”;2002年獲中國香港特彆行政區政府頒授的“金紫荊星章”。曾任香港文化委員會主席、香港科技創新顧問委員會委員等公職。
這是深具科學知識的人文主義者對世界文明的觀察,也是深具人文關懷的科學傢對全球未來的思考。他走遍世界,用眼看,用腳量,用耳聽,更用心想……他看到的是各種文化的激蕩與全球文明的傳播。在他的講演中,過去成瞭現在的背景,未來成瞭現在的方嚮。
—— 葛兆光【文史學者,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前院長】
張信剛教授是用腳步探討、解答文化問題的。……聽張信剛教授的講座,每次都有很大的收獲,所以我願意推薦給更多的讀者。這是讀者從一個科學傢齣身的人文學者的角度學習知識的機會,非常難得。
—— 張維迎【經濟學傢,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聯閤創始人】
我過去也看過一些“世界通史”或國彆史的書,仍然有許多盲點不甚瞭然。作者在這樣短的篇幅中,把這樣廣闊的地理範圍內的各國曆史演變和文化傳承的脈絡清晰地勾勒齣來,對於我來說,真有堵塞的經絡被打通的感覺。
這本《大中東行紀》對於中國讀者來說,也給予我們豐富的中東文明作為對比的參照物,讓我們正確地認識自身的文明史。同時,中東現實也為我們的今後敲響瞭警鍾。
—— 榮新江【曆史學者,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這不是一般的阿拉伯世界巡禮,更非尋常中東遊記。因為張信剛教授尊崇布羅代爾的名言,從地理切入曆史。他發明瞭“大中東”的地理概念,恰足以涵蓋和處理這片廣大土地上各自分立卻又彼此相聯的政局與文明,過去及現在。
這幾年“通識教育”很流行;但說瞭半天,到底什麼叫做“通識教育”呢?曾任大學校長的張信剛教授,身為國際知名的生物醫學工程專傢,卻能齣入中西文史,縱橫政經社科……談齣一整幅人類文明進程的壯闊圖景。這就是“通識教育”的*好示範瞭,每一個大學生都該以張校長為目標,把自己教養成一個博雅的通識人。
—— 梁文道【文藝評論傢、著名主持人】
作為一位跨文化的考察者,一位跨學科的思考者,張信剛先生以親身經曆和廣博學識為我們展開瞭一幅大中東的瑰麗圖捲,給予瞭一種縱橫自如的新鮮視角,令人欲罷不能!
—— 楊瀾【著名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和陽光文化基金會主席】
拿到張信剛教授的書稿,我開始莫名地緊張,就像當年坐在物理考場上一樣。他是科學傢,而我幾乎是科盲,他的書,我怕看不懂。還好……原來真正的大傢食人間煙火有赤子情懷,舉重若輕間將科學文化等重大命題變得可親,就像教授寬厚的笑容。
——陳魯豫【鳳凰衛視評論員、著名主持人】
張信剛在文化中國的知識人中是*受尊重的公眾人物之一。他突破瞭專業化日趨嚴重的學術界:科學—人文,行政—教研,專傢—通纔,乃至古今中西之爭的藩籬。他是一位有人文氣質和博雅見識的教育領袖。他以橫跨東西的視野嚮我們展現瞭客觀認識和同情瞭解異質文化的學養和洞見。本書所收集的是他近年來“體知”伊斯蘭世界和東方正教社會的感受,為我們集纍瞭豐富的精神資源。
——杜維明【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哈佛大學研究教授、美國文理學院院士】
【修訂版緒言】這裏絕非靜悄悄
【上輯】大中東外緣:舛錯的命運
埃塞俄比亞:人類的起點
埃塞俄比亞:非洲之角的雄獅
厄立特裏亞:紅海西南的孤立古國
亞丁灣風雲:也門
亞丁灣風雲:索馬裏與吉布提
蘇丹:曾經的非洲第一大國
北非:貌相似而實不同的四國
北非:馬格裏布文化速寫
摩洛哥:真正日落的地方
希臘:金融和債務危機中故地重遊
希臘:古典希臘文化與西學東漸
拜占庭:說希臘語的羅馬帝國
塞浦路斯:大國博弈下的島國
從羅得島到馬耳他:醫院騎士團的故事
高加索:歐亞交界綫上的東西對峙
亞美尼亞:曆史的傷痕
格魯吉亞:斯大林的故鄉
阿塞拜疆:詩人與石油之國
【下輯】傳統中東:曆史的足跡
埃及:尼羅河畔與金字塔下
埃及:從“濛昧時期”到“埃及學”
埃及:阿拉伯世界的中心
伊斯坦布爾:永遠的鬱金香之都
土耳其:正在進行的“文化革命”
土耳其:清真寺的召喚聲
土耳其:從“脫亞入歐”到“入歐不脫亞”
伊朗:革命之後
伊朗:波斯文明巡禮
伊朗:要東方還是要西方
美索不達米亞:人類文明的搖籃
伊拉剋:城市文明的源頭
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文明的誕生地
波斯灣諸國:購買現代化
敘利亞和黎巴嫩:遊走的文明
敘利亞:從司機到總統的命運
黎巴嫩:再度近距離觀察
約旦:誰說命運可以自己掌握
以色列:猶太人的國傢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的歸屬
以巴之間:一塊土地,兩個民族,三種宗教
【彆輯】通史而知今
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
遊牧民族與亞歐大陸曆史
國王與僧侶
伊斯蘭源起略談
突厥語民族與伊斯蘭教
濛古帝國與現代世界
【附錄】
大中東地區大事年錶
索引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世俗化國傢,沒有宗教戰爭,更沒有君權和教權之爭。有人說,中國社會的上層什麼都不信,下層什麼都信。
佛教早期在中國流傳時,佛教高僧們很清楚地認識到“不依國法,佛法難立”。世俗政權絕對高於宗教組織,但是傳統上中國的世俗力量並不迫害宗教力量。五十年前開始的為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在中國曆史中短暫的例外。
目前,把宗教視為人民的鴉片的觀點已經從人們的腦中消失。可能由於社會上層什麼都不信,他們之中的大部分就熱衷於追求金錢和權位;因為一般老百姓什麼都信,所以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五花八門的信仰十分盛行。這固然是“兼容性”的錶現,也是大眾心靈空虛的反映。
——《國王與僧侶》
斯大林,這個鞋匠的兒子、神學院學生齣身的職業革命者,是格魯吉亞民族曆史上最齣名也最有權勢的人。他領導蘇聯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近三十年。二次大戰時斯大林領導蘇聯進行衛國戰爭,至今仍然被許多俄羅斯人懷念;他拒絕希特勒的建議,不肯用被蘇聯紅軍俘虜的德國元帥交換他那被德軍俘虜的兒子,也令很多人感佩。他用極殘暴的手段整肅異己,則被曆史所唾棄。
此外他所做的一些不太為世人所熟知的決定,至今還影響著韆萬人的生活。
斯大林是蘇聯的第一任民族事務人民委員。生長於民族關係復雜的高加索地區,他對蘇聯境內的民族問題十分瞭解。他同意列寜關於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由本地區的民族實行自治的基本政策。不過為瞭“分而治之”,卻又盡量使這些地區的疆界內包括另外一些民族。如今中亞幾國的民族衝突都可以溯源到斯大林的政策。
二次大戰時,斯大林以高加索原住民車臣人和印古什人同情納粹為理由,將他們遷移到西伯利亞。最後由於赫魯曉夫的公開批評,這些人纔逐漸返迴他們世世代代已經居住瞭幾韆年的北高加索。今天北高加索地區的分離主義和恐怖主義的起因也與斯大林不無關係。
斯大林1911年後從未再返故裏。然而在不少格魯吉亞人的心中,斯大林依然是格魯吉亞的驕傲。也許這就是他的塑像一直要到2010年纔從基座上被搬下來的緣故。
——《格魯吉亞:斯大林的故鄉》
敘利亞旅遊資源豐厚,齣於政治原因,旅遊業一直不發達。即使如此,從這個司機的話裏,我覺得敘利亞對旅遊業還是頗為嚴肅,至少對導遊的要求比中國不少省份都要嚴格。
司機一路和我談到許多問題。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對宗教的看法。他已訂婚兩年,但是沒錢結婚。他們兩人決心尊重伊斯蘭傳統,未婚前不“越軌”,但是他未婚妻的傢人仍然防範他,令他不悅。他說他親眼見到一些海灣國傢的遊客到敘利亞和黎巴嫩之後就飲酒作樂,鬍作非為,認為這是僞善,不是穆斯林的行為。至於什葉派教法允許暫時而有期限的婚姻,他就更為不齒。他還說,在穆斯林國傢的電視上經常報道什葉派遊客到外國娶一星期甚至一天的妻子,他認為這根本是性交易。他還說,伊朗女遊客也經常一落地就換裝打扮,招蜂引蝶。
——《敘利亞:從司機到總統的命運》
通過朋友介紹,我在一對伊朗教授傢裏吃瞭一頓典型的伊朗晚餐。我已經記不得那些菜的名字,但是很清楚地記得我們談到瞭伊朗知識分子的處境。當時,我非常想知道主人夫婦認為伊朗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是我沒有追問。畢竟,我不應該濫用他們對我的善意。
帶著這個疑惑,我登上瞭返程的飛機。當飛機差不多離開伊朗領空時,我注意到飛機上的婦女們紛紛摘下瞭她們的頭巾,有些人塗上瞭唇膏,還有人到洗手間裏換上瞭時髦的衣裳。頃刻之間,我明白瞭,伊朗的未來就在這些有機會齣國的人們的心中。
到達德黑蘭那天,朦朧的天氣使我無法從機窗看清楚德黑蘭的麵貌。而離開這天,我在機艙內見到瞭它未來的輪廓。
——《伊朗:波斯文明巡禮》
2006年10月,我曾經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科學之城大學(Bilkent University)做過一個月的學術訪問。當時恰逢伊斯蘭齋月,但我的生活和交流活動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當然,一定有不少人是按規定從日齣到日落既不進食也不飲水。但秘書為我和不少教授約定的會麵一般選在大傢都有空的中午,他們一般請我在完全正常營業的教員餐廳吃午飯。齣於好奇,我也曾特地到學生食堂看過,中午同樣是熙熙攘攘,感覺不齣來這是伊斯蘭的齋月。
伊斯蘭傳統與西方人的現代生活方式和節奏的確存在互相適應的問題。土耳其人既然無法改變《古蘭經》有關齋月的規定,又想依照西方現代人的方式發展自己的社會,就隻能在兩者之間作一個並不容易的選擇。
據我觀察,大學高層和大部分學生都不守齋,但一部分學生和比較多的低層校工還是守齋的。十年過去瞭,我很想再去那兩個食堂做一次實地觀察,看看上麵說的迴潮現象在需要忍受肚子餓的時候是否依然如此。
——《土耳其:正在上演的“文化革命”》
19世紀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時候,經常在談判桌上劃定邊界,絲毫不照顧邊界兩邊居民的部落、語言和生活方式,更不會詢問他們的意願,也很少考慮到山脈、河流、沙漠等自然的地理邊界。20世紀獨立的非洲國傢因此産生瞭大量邊界糾紛以及部族或部落衝突。今天蘇丹和好幾個鄰國都有這類矛盾;達爾富爾問題就和它與利比亞、乍得、中非共和國邊界附近的跨界民族有關。其次,英國在治理蘇丹(名義上是英國和它的保護國埃及共管)時,有意分化阿拉伯人與非阿拉伯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英國以防止瘧疾為由,禁止北部的阿拉伯人到南部,也禁止南部人到北部,但又鼓勵基督教傳教士在南部傳教。其結果是助長瞭蘇丹南部人和北部人各自不同的認同。第三,蘇丹人在19世紀末反抗英國殖民者時,曾依賴他們最有力的社會資源,即中世紀的伊斯蘭文化傳統;蔓延很廣且持續十幾年的“馬赫迪(Mahdi,即救世主)運動”就是以伊斯蘭的神秘主義為號召進行的反英抗爭。時間已經過去瞭一百二十年,但當前蘇丹社會仍舊彌漫著濃厚的伊斯蘭主義思潮。曆屆蘇丹政府,包括現任總統巴希爾本人,都強調伊斯蘭教法的重要性,在處理社會衝突時往往不依據蘇丹獨立時接受的英國留下的普通法。這幾個原因使蘇丹很難解決它的棘手問題,也使它很難得到西方國傢的理解與同情。
——《蘇丹:曾經的非洲第一大國》
【兩個禿頭搶梳子】
1963年我初次訪埃塞俄比亞時,它剛取消瞭厄立特裏亞的憲法而將之改為一個行省,當地人民不滿的情緒是可以預料的。以後長達三十年的戰爭給埃、厄雙方都帶來瞭巨大的生命和財産損失,也使雙方都失去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時機。埃、厄兩國的自然環境惡劣,經常發生飢荒;人民生活窮睏,又多半不識字。有人說,埃、厄兩國的戰爭,就像兩個禿頭為瞭搶一把梳子而打架!近年來兩國各派軍隊駐守邊界,但是雙方逃荒的飢民卻經常為求生而進入對方的國境,這對當政者真是一大諷刺。
——《厄立特裏亞:紅海西南的孤立古國》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俄等歐洲國傢先後掀起反猶太風潮,許多歐洲猶太人因而發動猶太復國主義運動(Zionist Movement),逐漸移居巴勒斯坦。1917年,猶太復國主義者在英國猶太人領袖羅斯柴爾德男爵(Lord Rothschild)的協助下,得到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A. J. Balfour)的承諾,即著名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英國政府會在戰後盡力協助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民族的傢園。 上篇提到的《阿拉伯通史》的作者希提反對“巴勒斯坦”這個概念。作為一名阿拉伯基督教徒,他認為“巴勒斯坦”這個名詞和地理區域是19世紀歐美基督教會的主日教學校最早把它放進教室的掛圖裏,並且經常嚮主日學校的兒童灌輸這個以往並沒有明確政治含義的地理概念。
英國在一次大戰期間既應允讓阿拉伯人在戰後獨立,又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國傢,這可以說是後來以、巴衝突和中東問題的根源。
——《約旦:誰說命運可以自己掌握》
猶太人自公元70年神廟遭羅馬人搗毀、人口被驅趕四散之後,曆經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時代、馬木留剋王朝,一直到近代以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都沒有多少人住在耶路撒冷。但如果說因為以前沒有大量人口居住某地,便缺乏提齣領土主張的閤法性,那麼世界上的政治版圖永遠都不可能有大變動。阿拉伯軍隊在公元638年進入耶路撒冷進行統治之前也很少有阿拉伯人住在那裏,而阿拉伯人進入耶路撒冷是對以往政治版圖的否定,與以色列人目前的做法屬於同一性質。
今天,猶太人以他們的古老曆史和被毀的神廟地基(temple mount)為主權的理由。阿拉伯人則以在同一地點的兩座清真寺和《古蘭經》裏記載穆罕默德被真主在夜間由耶路撒冷召上天(“登霄”)為理據,聲稱耶路撒冷是穆斯林的聖地。以此類推,基督教徒一樣可以用耶穌的被釘十字架與復活,以及現在被維修得很好的耶穌聖墓(Holy Sepulchre)都在耶路撒冷為依據,主張對耶路撒冷有控製權。事實上,在伊斯蘭世界惡名昭彰的“十字軍”正是以此為藉口發動戰爭,並且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瞭持續一個世紀的拉丁王國。有意思的是,由於基督教幾個宗派在耶路撒冷古城的基督教管區裏都占有一席之地,彼此又互不相讓,耶穌聖墓大教堂那把古舊的大鑰匙多個世紀以來一直由一個住在附近的穆斯林傢族保管。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的歸屬》
【一個獨眼人和九十九個瞎子】
9世紀末,保加利亞的國王曾在君士坦丁堡留學,並受洗為東正教徒,被稱為“半個希臘人”。但是他就任國王後,企圖以保加利亞人為核心建立一個神聖同盟,並對拜占庭發動進攻。他雖沒有成功,但是此後一百年間保加利亞人仍然持續有取拜占庭而代之的野心。
公元1014年,拜占庭皇帝在馬其頓親自應戰保加利亞軍隊,大獲全勝。他把俘虜的保加利亞士兵分為一百五十隊,每隊一百人,下令將每隊中的九十九人的雙眼挖掉,將剩下一人的一隻眼挖掉。然後命令這個獨眼人帶領其餘九十九個俘虜迴傢。保加利亞國王見到這個慘狀,第二天就一命嗚呼!
自此以後,保加利亞就沒有再威脅過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說希臘語的羅馬帝國》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的書值得推薦,為去伊朗旅行做行前閱讀
評分很棒
評分雷震南天滾滾春潮生九域;雞鳴大地彤彤旭日耀寰球
評分很棒的一次購書體驗,京東速度給力。
評分中東國傢現狀一覽無餘,值得學習和藉鑒
評分雞唱月歸一綫長天皆瑞靄;犬歌日齣九州大地盡朝暉
評分 評分送貨很快,包裝的也不錯,一如既往的好評,有需要還會再來的。
大中東行紀(修訂版,全彩印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