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李敖精編:淮南子·論衡·柳宗元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
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全部囊括!
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
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全部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5”選錄瞭劉安的《淮南子》、揚雄的《太玄》、桓譚的《新論》、王充的《論衡》、王符的《潛夫論》、仲長統的《昌言》和柳宗元的《柳宗元集》。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是個學問很好的人,“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他和他的門客著瞭一部包羅萬象的大書,就是《淮南鴻烈》,就是後來的《淮南子》。《太玄》是古代漢族哲學著作,揚雄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新論》中的二十九篇失傳瞭,《形神》是非常難得的一篇劫餘,其中討論“人死如燈滅”的哲理。《論衡》是王充的代錶作品,也是中國曆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潛夫論》共三十六篇,多數是討論治國安民之術的政論文章,少數也涉及哲學問題。仲長統的著作有《昌言》三十四篇,十多萬字,可是大部分失傳瞭。他的思想主要在“人事為本,天道為末”。《柳宗元集》包括詩、賦等柳宗元的著作。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淮南子
導讀 / 002
原道訓 / 003
天文訓 / 025
精神訓 / 029
泛論訓 / 039
要略 / 059
太玄
導讀 / 066
玄摛 / 067
玄瑩 / 073
玄圖 / 074
法言
學行 / 078
修身 / 083
問道 / 086
問神 / 092
君子 / 094
新論
導讀 / 098
形神 / 099
論衡
導讀 / 108
逢遇 / 109
命義 / 119
率性 / 129
本性 / 140
物勢 / 150
問孔 / 158
非韓 / 191
談天 / 209
治期 / 219
自然 / 228
齊世 / 242
論死 / 254
實知 / 269
自紀 / 286
潛夫論
導讀 / 300
贊學 / 301
浮侈 / 308
本訓 / 316
愛日 / 319
昌言
導讀 / 326
闕題 / 327
理亂 / 331
損益 / 336
柳宗元集
導讀 / 346
緒言 / 347
斷刑論下 / 352
辯列子 / 355
辯文子 / 358
論語辯二篇 / 360
辯鬼榖子 / 363
辯晏子春鞦 / 365
辯亢倉子 / 368
辯鶡冠子 / 370
天說 / 372
鶻說 / 375
捕蛇者說 / 378
羆說 / 381
宋清傳 / 383
種樹郭橐駝傳 / 386
童區寄傳 / 389
梓人傳 / 392
蝂傳 / 397
三戒 / 399
臨江之麋 / 399
黔之驢 / 401
永某氏之鼠 / 402
柳宗直西漢文類序 / 404
送薛存義之任序 / 408
送從弟謀歸江陵序 / 410
送僧浩初序 / 414
愚溪詩序 / 417
愚溪對 / 420
潭州東池戴氏堂記 / 425
桂州訾傢洲亭記 / 428
邕州馬退山茅亭記 / 431
永州新堂記 / 434
永州萬石亭記 / 437
零陵三亭記 / 440
零陵郡復乳穴記 / 443
永州龍興寺東丘記 / 445
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 / 448
永州龍興寺西軒記 / 450
遊黃溪記 / 452
始得西山宴遊記 / 455
鈷潭記 / 458
鈷潭西小丘記 / 460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 462
袁傢渴記 / 464
石渠記 / 466
石澗記 / 469
小石城山記 / 471
序飲 / 473
序棋 / 475
柳州東亭記 / 477
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 / 479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482
河東先生集序 / 487
問?孔
【原 文】
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為賢聖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夫賢聖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時人不知難;或是而意瀋難見,時人不知問。案賢聖之言,上下多相違,其文前後多相伐者,世之學者不能知也。
論者皆雲,“孔門之徒,七十子之纔,勝今之儒”,此言妄也。彼見孔子為師,聖人傳道,必授異纔,故謂之殊。夫古人之纔,今人之纔也,今謂之英傑,古以為聖神,故謂七十子曆世希有。使當今有孔子之師,則斯世學者,藉顔閔之徒也;使無孔子,則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驗之?以學於孔子,不能極問也。聖人之言,不能盡解,說道陳義,不能輒形;不能輒形,宜問以發之,不能盡解,宜難以極之。皋陶陳道帝舜之前,淺略未極;禹問難之,淺言復深,略指復分。蓋起問難,此說激而深切,觸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遊之弦歌,子遊引前言以距孔子①。自今案《論語》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辭,弟子寡若子遊之難,故孔子之言,遂結不解。以七十子不能難,世之儒生,不能實道是非也。
凡學問之法,不為無纔,難於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問難之道,非必對聖人及生時也;世之解說說人者,非必須聖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不曉解之問,造難孔子,何傷於義?誠有傳聖業之知,伐孔子之說,何逆於理?謂問孔子之言,難其不解之文,世間弘纔大知生,能答問解難之人,必將賢吾世間難問之言是非。
孟懿子問孝,子曰:“毋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毋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問曰:孔子之言毋違,毋違者,禮也。孝子亦當先意承誌,不當違親之欲。孔子言毋違,不言違禮,懿子聽孔子之言,獨不為嫌於毋違誌乎?樊遲問何謂,孔子乃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使樊遲不問,毋違之說,遂不可知也。懿子之纔,不過樊遲,故《論語》篇中,不見言行,樊遲不曉,懿子必能曉哉?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武伯善憂父母,故曰“唯其疾之憂”。武伯憂親,懿子違禮,攻其短,答武伯雲“父母唯其疾之憂”,對懿子亦宜言“唯水火之變乃違禮”。周公告小材敕,大材略。子遊之大材也,孔子告之敕;懿子,小材也,告之反略;違周公之誌,攻懿子之短,失道理之宜,弟子不難,何哉?如以懿子權尊,不敢極言,則其對武伯,亦宜但言毋憂而已。俱孟氏子也,權尊鈞同,敕武伯而略懿子,未曉其故也。使孔子對懿子極言毋違禮,何害之有?專魯莫過季氏,譏八佾之舞庭②,刺太山之旅祭③,不懼季氏增邑不隱諱之害,獨畏答懿子極言之罪,何哉?且問孝者非一,皆有禦者,對懿子言,不但心服臆肯,故告樊遲④。
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言人當由道義得,不當苟取也。當守節安貧,不當妄去也。
夫言不以其道得富貴不居,可也;不以其道得貧賤,如何?富貴顧可去,去貧賤何之?去貧賤,得富貴也,不得富貴,不去貧賤。如謂富貴不以其道則不去貧賤邪?則所得富貴,不得貧賤也。貧賤何故當言“得之”?顧當言“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則不去也。”當言“去”,不當言“得”。“得”者,施於得之也,今“去”之,安得言“得”乎?獨富貴當言“得”耳。何者?得富貴乃去貧賤也。
是則以道去貧賤如何?修身行道,仕得爵祿富貴,得爵祿富貴則去貧賤矣。不以其道去貧賤如何?毒苦貧賤,起為奸盜,積聚貨財,擅相官秩,是為不以其道。
七十子既不問,世之學者亦不知難,使此言意不解而文不分,是謂孔子不能吐辭也。使此言意結,文又不解,是孔子相示未形悉也。弟子不問,世俗不難,何哉?
孔子曰:“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問曰:孔子妻公冶長者,何據見哉?據年三十可妻邪?見其行賢可妻也?如據其年三十,不宜稱在縲紲;如見其行賢,亦不宜稱在縲紲。何則?諸入孔子門者,皆有善行,故稱備徒役;徒役之中,無妻則妻之耳,不須稱也。如徒役之中多無妻,公冶長尤賢,故獨妻之,則其稱之宜列其行,不宜言其在縲紲也。何則?世間強受非辜者多,未必盡賢人也。恒人見枉,眾多非一;必以非辜為孔子所妻,則是孔子不妻賢,妻冤也。案孔子之稱公冶長,有非辜之言,無行能之文。實不賢,孔子妻之,非也;實賢,孔子稱之不具,亦非也。誠似妻南容雲:“國有道不廢,因無道免於刑戮,”具稱之矣。
子謂子貢曰:“汝與迴也孰愈?”曰:“賜也何敢望迴!迴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汝俱不如也!”是賢顔淵,試以問子貢也。
問曰:孔子所以教者禮讓也,子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孔子非之。使子貢實愈顔淵,孔子問之,猶曰不如;使實不及,亦曰不如;非失對欺師,禮讓之言宜謙卑也。今孔子齣言,欲何趣哉?使孔子知顔淵愈子貢,則不須問子貢;使孔子實不知以問子貢,子貢謙讓,亦不能知;使孔子徒欲錶善顔淵,稱顔淵賢,門人莫及,於名多矣,何須問於子貢?子曰:“賢哉迴也!”又曰:“吾與迴言終日,不違如愚。”又曰:“迴也其心三月不違仁。”三章皆直稱,不以他人激,至是一章,獨以子貢激之,何哉?
或曰:“欲抑子貢也。當此之時,子貢之名淩顔淵之上,孔子恐子貢誌驕意溢,故抑之也。”夫名在顔淵之上,當時所為,非子貢求勝之也,實子貢之知何如哉?使顔淵纔在己上,己自服之,不須抑也。使子貢不能自知,孔子雖言,將謂孔子徒欲抑己。由此言之,問與不問,無能抑揚。
宰我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予何誅!”是惡宰予之晝寢。
問曰:晝寢之惡也,小惡也;朽木糞土,敗毀不可復成之物,大惡也;責小過以大惡,安能服人?使宰我性不善,如朽木糞土,不宜得入孔子之門,序在四科⑤之列;使性善,孔子惡之,惡之太甚,過也。“人之不仁,疾之已甚,亂也。”⑥孔子疾宰予,可謂甚矣。
使下愚之人涉耐罪之獄吏,令以大闢之罪,必冤而怨邪?將服而自咎也?使宰我愚,則與涉耐罪之人同誌;使宰我賢,知孔子責人,幾微自改矣。明文以識之,流言以過之,以其言示端而己自改。自改不在言之輕重,在宰予能更與否。《春鞦》之義,采毫毛之善,貶縴介之惡。褒毫毛以巨大,以巨大貶縴介,觀《春鞦》之義,肯是之乎?不是則宰我不受,不受則孔子之言棄矣。聖人之言,與文相副,言齣於口,文立於策,俱發於心,其實一也。孔子作《春鞦》,不貶小以大;其非宰予也,以大惡細,文語相違,服人如何?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予改是。”蓋起宰予晝寢,更知人之術也。
問曰,人之晝寢,安足以毀行?毀行之人,晝夜不臥,安足以成善?以晝寢而觀人善惡,能得其實乎?案宰予在孔子之門,序於四科,列在賜上,如性情怠,不可雕琢,何以緻此?使宰我以晝寢自緻此,纔復過人遠矣。如未成就,自謂已足,不能自知,知不明耳;非行惡也,曉敕而已,無為改術也;如自知未足,倦極晝寢,是精神索也,精神索至於死亡,豈徒寢哉!
且論人之法,取其行則棄其言,取其言則棄其行。今宰予雖無力行,有言語,用言;今行缺,有一概矣。今孔子起宰予晝寢,聽其言,觀其行,言行相應,則謂之賢,是孔子備取人也,“毋求備於一人”⑦之義何所施?
子張問:“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子文曾舉楚子玉代己位而伐宋,以百乘敗而喪其眾,不知如此,安得為仁?
問曰:子文舉子玉,不知人也。智與仁不相乾也,有不知之性,何妨為仁之行?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也,五者各彆,不相須而成。故有智人、有仁人者;有禮人、有義人者;人有信者未必智,智者未必仁,仁者未必禮,禮者未必義。子文智蔽於子玉,其仁何毀?謂仁焉得不可?
且忠者厚也,厚人,仁矣。孔子曰:“觀過,斯知仁矣。”子文有仁之實矣,孔子謂忠非仁,是謂父母非二親,配匹非夫婦也。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迴者,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夫顔淵所以死者,審何用哉?令自以短命,猶伯牛之有疾也。人生受命皆全當潔,今有惡疾,故曰“無命”;人生皆當受天長命,今得短命,亦宜曰“無命”;如天有短長,則亦有善惡矣。言顔淵短命,則宜言伯牛惡命,言伯牛無命,則宜言顔淵無命。一死一病,皆痛雲命,所稟不異,文語不同,未曉其故也。
哀公問孔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迴者好學,今也則亡。不遷怒,不貳過。”何也?曰:“並攻哀公之性遷怒貳過故也,因其問則並以對之,兼以攻上之短,不犯其罰。”
問曰:康子亦問好學,孔子亦對之以顔淵。康子亦有短,何不並對以攻康子?康子非聖人也,操行猶有所失。成事,康子患盜,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由此言之,康子以欲為短也,不攻何哉?
孔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子曰:“予所鄙(一作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南子,衛靈公夫人也,聘孔子,子路不說,謂孔子淫亂也;孔子解之曰:“我所為鄙陋者,天厭殺我!”至誠自誓,不負子路也。
問曰:孔子自解,安能解乎?使世人有鄙陋之行,天曾厭殺之,可引以誓,子路聞之,可信以解;今未曾有為天所厭者也,曰“天厭之”,子路肯信之乎?行事,雷擊殺人,水火燒溺人,牆屋壓填人,如曰“雷擊殺我,水火燒溺我,牆屋壓填我”,子路頗信之;今引未曾有之禍以自誓於子路,子路安肯曉解而信之?行事,適有臥厭不悟者,謂此為天所厭邪?案諸臥厭不寤者,未皆為鄙陋也;子路入道雖淺,猶知事之實,事非實,孔子以誓,子路必不解矣。
孔子稱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若此者,人之死生自有長短,不在操行善惡也。成事,顔淵早死,孔子謂之短命,由此知短命夭死之人必有邪行也。子路入道雖淺,聞孔子之言,知生死之實,孔子誓以“予所鄙者天厭之”,獨不為子路言,“夫子惟命未當死,天安得厭殺之乎?”若此誓子路以“天厭之”,終不見信,不見信,則孔子自解,終不解也。
《尚書》曰:“毋若丹硃敖,惟慢遊是好。”謂帝舜敕禹毋子不肖子也。重天命,恐禹私其子,故引丹硃以敕戒之。禹曰:“予娶若時,辛壬,癸甲開呱呱而泣,予弗子。”⑧陳己行事,以往推來,以見蔔隱,效己不敢私不肖子也;不曰“天厭之”者,知俗人誓好引天也。孔子為子路行所疑,不引行事效己不鄙,而雲“天厭之”,是與俗人解嫌,引天祝詛,何以異乎?
孔子曰:“鳳鳥不至,河不齣圖⑨,吾已矣夫!”夫子自傷不王也。已王緻太平,太平則鳳鳥至,河齣圖矣。今不得王,故瑞應不至⑩,悲心自傷,故曰:“吾已矣夫!”
問曰:鳳鳥河圖,審何據始起?始起之時,鳥圖未至;如據太平,太平之帝,未必常緻鳳鳥與河圖也。五帝三王皆緻太平,案其瑞應,不皆鳳凰為必然之瑞;於太平鳳凰為未必然之應,孔子聖人也,思未必然以自傷,終不應矣。
或曰:“孔子不自傷不得王也,傷時無明王,故己不用也。鳳鳥河圖,明王之瑞也。瑞應不至,時無明王,明王不存,己遂不用矣。”夫緻瑞應何以緻之?任賢使能,治定功成,治定功成則瑞應至矣,瑞應至後亦不須孔子,孔子所望,何其末也!不思其本而望其末也。不相其王而名其物,治有未定,物有不至,以至而效明王,必失之矣。孝文皇帝可謂明矣,案其本紀,不見鳳鳥與河圖,使孔子在孝文之世,猶曰“吾已矣夫”?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疾道不行於中國,誌恨失意,故欲之九夷也。或人難之曰:“夷狄之鄙陋無禮義,如之何?”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言以君子之道居而教之,何為陋乎!
問之曰:孔子欲之九夷者何起乎?起道不行於中國,故欲之九夷?夫中國且不行,安能行於夷狄?“夷狄之有君,不若諸夏之亡
包裝完好而且內容翔實,好評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李敖編的,跟其他的版本有什麼區彆呢?
評分收到,感謝
評分不必要買的書,與李敖木有關係好不好
評分不錯的書,不愧是著名作傢的書!
評分李敖編的,跟其他的版本有什麼區彆呢?
評分圖書為正版,質量不錯。物流準時。對本次購物很滿意。
評分還不錯的吧
李敖精編:淮南子·論衡·柳宗元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