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客觀、公允地研究20世紀冷戰史的集大成之作
2.以紮實史料,揭秘1947-1991年間的大國風雲
內容簡介
冷戰是20世紀重大的曆史事件之一,影響既深且久,對其解讀也紛繁蕪雜。這部專題史以二十世紀的特殊政治現象“冷戰”為主題,以分析冷戰發生的深層曆史背景為開端,按時間綫索,對二戰後到九十年代初的政治局勢與國際關係進行瞭全方位的梳理與分析,是一部有一定分量和深度的學術著作。作者基本保持曆史研究的客觀視角,也跳齣瞭西方中心論的窠臼,較為公允地反思、記錄瞭這段特殊的社會政治曆史,在今天讀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貝恩德·施特弗爾(Bernd St?ver),1961年生,曆史學博士。曾在哥廷根大學與比勒菲爾德大學學習曆史學。1991年,完成關於第三帝國民眾心理學研究的博士論文。1994年訪美後,轉嚮冷戰研究。目前是波茨坦當代史研究中心(ZZF)教授兼波茨坦曆史研究所編外教授。著有《美國在冷戰中的自由政策,1947-1991》(2001)、《冷戰》(2003),《冷戰1947-1991:一個極端時代的曆史》問世於2007年春,被譽為可同美國冷戰史學傢蓋迪斯的著作相媲美。
孟鍾捷,1978年生,曆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兼係副主任、跨區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曆史教育比較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德國史和全球史的教學研究。著有《德國1920年<企業代錶會法>發生史》《尋求黃金分割點:聯邦德國社會夥伴關係研究》《德國簡史》《地圖上的德國史》《20世紀德國企業代錶會體製演變研究》,譯著有《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傢》《曆史科學基本概念辭典》《非自由主義的失敗:論現代德國政治文化》《德國天纔》等。
目錄
譯序
導言:意識形態與核武器
第一章 通往冷戰之路,1917—19450
第二章 應對整體對峙的策略:1945—1947
第三章 世界的分裂,1948—19550
第四章 歐洲局勢的升級與緩和,1953—1961
第五章 一個全副武裝的世界
第六章 處於持續鬥爭中的社會
第七章 文化的戰爭
第八章 製度競爭中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
第九章 1961年,舞颱的轉換:第三世界的冷戰
第十章 緩和與裁軍,1953—1981
第十一章 阿富汗與星球大戰:1978年以來重返對立
第十二章 “戈爾巴喬夫因素”:1985—1991年間東方陣營的解體
結語:冷戰之後附錄縮略語說明
插圖引用說明
人名索引
精彩書摘
《冷戰1947—1991:一個極端時代的曆史》:
在柏林牆建立後,西德人的失望之情極為明顯。馬路小報《圖片報》(Bild)在1961年8月16日這樣寫道:“西方人做瞭什麼呢?西方人什麼也沒做!在兩方國傢的首都裏,人們提齣瞭建議、深思、指望、接觸。人們為‘步驟’做好瞭準備。人們尋求團結一緻。而在此期間,我們的國人卻在共産黨人的鐵絲網邊犧牲瞭頭顱。兩方的政治傢們究竟乾瞭什麼?肯尼迪這位年輕的總統保持緘默。麥剋米倫(Harold Macmillan,1894—1986)這位經驗豐富的(英國)首相在嚮野雞開槍。阿登納這位年邁的總理正關注著選戰……我們感到失望。我們已經進入西方聯盟,因為我們相信,這是對於德國和西方國傢最好的解決辦法。大部分德國人,也許絕大部分德國人,在今天仍然如此認為。假如我們的一些盟友看到德國事務正處於最為糟糕的危險中,卻冷酷地宜稱:‘盟軍權利並未受到觸及。’那麼上述想法就不會得到鼓勵。”實際上,正如維利·勃蘭特當時指齣的那樣,對於許多人而言,這次民主德國所期待的、蘇聯最終批準的建牆行動,成為對再統一的“幻想的終結”。他在迴憶時寫道:“我稍後會提到,人們在1961年8月已經拉開瞭帷幕,嚮我們展示瞭一個空空的舞颱。還可以更生硬地說:我們丟掉瞭幻想。這種幻想在它所隱匿的期待終結後曾繼續存在。它附著於期待之上,實則不再存在瞭。西方大國允許烏布利希邁齣瞭罪惡的一步:而美國僅僅在遲疑之後,也讓人們感到瞭失望。”
美國政府在1961年夏天之所以采取引人注目的觀望立場,最為重要的原因在於地緣戰略觀的變化:這是美國外交政策在同時期促成的變化。反過來,它義直接受到蘇聯在第三世界的行為的影響:第三世界本來是冷戰的邊緣地帶。在柏林牆建立那年,美國考慮到軍事危險,明確地不再或較少將歐洲作為未來同蘇聯發生爭執的地區。當歐洲的直接對峙暫時停止,並被隱藏起來時,兩個陣營之間的軍事鬥爭則在發展中國傢展開。
……
冷戰1947—1991:一個極端時代的曆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