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研究》由土壤環境容量基礎理論、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研究和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信息係統研發三部分內容組成。從土壤環境容量基本概念、土壤環境容量的理論依據、土壤環境容量的確定、土壤環境容量模型、土壤環境容量預測、土壤環境容量的應用等方麵論述瞭土壤環境容量理論基礎。並以山東省主要類型土壤為例,從山東省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特徵、山東省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模型參數研究、山東省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山東省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預測等方麵介紹瞭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研究》還從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信息係統研發工具、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信息係統結構設計和功能設計、土壤環境容量信息係統詳細設計和功能實現等方麵介紹瞭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信息係統開發。
《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研究》可供環境、土壤、農業、林業、生物、地學等有關科技工作者、技術管理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土壤環境容量基礎理論
1 土壤環境容量基本概念
1.1 土壤環境容量
1.2 土壤靜態環境容量和土壤動態環境容量
1.2.1 土壤靜態環境容量
1.2.2 土壤動態環境容量
1.3 土壤錶觀環境容量、相對容量和安全容量
1.3.1 土壤錶觀環境容量
1.3.2 土壤相對容量
1.3.3 土壤安全容量
1.4 土壤環境容量區域分異性
2 土壤環境容量的理論依據
2.1 土壤環境的自淨作用
2.1.1 物理淨化作用
2.1.2 化學淨化作用
2.1.3 生物淨化作用
2.1.4 影響土壤環境淨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2.2 土壤環境的緩衝性能
2.2.1 狹義的土壤環境緩衝性能
2.2.2 廣義的土壤環境緩衝性能
2.2.3 影響土壤緩衝性的主要因素
3 土壤環境容量的計算依據
3.1 土壤背景值、臨界值、標準值
3.1.1 土壤環境背景值及其對土壤環境容量研究的意義
3.1.2 土壤I臨界值及其對土壤環境容量研究的意義
3.1.3 土壤標準值及其對土壤環境容量研究的意義
3.2 影響土壤環境容量的因素
3.2.1 土壤類型
3.2.2 土壤理化性質
3.2.3 自然環境條件
3.2.4 土壤環境的生物學特性
3.2.5 社會技術因素
4 土壤環境容量模型
4.1 土壤環境靜態容量模型
4.1.1 模型參數的確定
4.1.2 計算實例
4.1.3 存在的問題
4.2 土壤環境動態容量模型
4.2.1 數學模型
4.2.2 模型參數的確定
4.2.3 計算實例
4.2.4 存在的問題
4.3 其他土壤環境容量模型
4.3.1 土壤相對容量模型
4.3.2 土壤安全容量
4.3.3 土壤環境容量預測模型
5 土壤環境容量的應用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5.1 土壤環境容量的應用
5.1.1 製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5.1.2 製定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和汙水灌溉標準
5.1.3 製定農田汙泥施用標準
5.1.4 進行土壤環境質量評價
5.1.5 進行土壤汙染預測
5.1.6 進行汙染物總量控製
5.1.7 製定農業生産對策
5.2 土壤環境容量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5.2.1 缺乏對汙染物進入土壤後的生物化學過程研究
5.2.2 缺乏對有機汙染物土壤環境容量研究
第二部分 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研究
6 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模型參數研究
6.1 植物吸收係數
6.1.1 材料與方法
6.1.2 主要土壤類型中Cu的植物吸收係數
6.1.3 主要土壤類型中Zn的植物吸收係數
6.1.4 主要土壤類型中Pb的植物吸收係數
6.1.5 主要土壤類型中Cd的植物吸收係數
6.1.6 小結
6.2 淋溶係數
6.2.1 材料與方法
6.2.2 淋溶液中重金屬元素含量隨淋溶次數的變化
6.2.3 不同土壤中各重金屬元素有效性指數的變化
6.2.4 主要土壤類型中重金屬的淋溶係數
6.2.5 小結
6.3 徑流係數
6.3.1 土壤侵蝕量計算
6.3.2 土壤重金屬徑流遷移係數計算方法
6.3.3 主要土壤類型中重金屬的徑流遷移係數
6.3.4 小結
6.4 土壤重金屬殘留率
6.4.1 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率計算
6.4.2 土壤中重金屬的滲漏率計算
6.4.3 土壤中重金屬的徑流遷移係數計算
6.4.4 土壤中重金屬的殘留率計算
6.5 結論
7 山東省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特徵
7.1 研究區概況
7.2 研究方法
7.2.1 布點采樣
7.2.2 分析方法
7.2.3 土壤環境質量綜閤評價方法
7.2.4 土壤重金屬積纍速率計算方法
7.2.5 數據處理與製圖方法
7.3 山東省農田土壤重金屬全量分布特徵
7.3.1 農田土壤理化性質
7.3.2 農田土壤重金屬全量統計值和主要類型土壤環境背景值
7.3.3 農田土壤重金屬全量分布特徵
7.4 山東省農田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綜閤評價
7.5 1989—2009年山東省土壤重金屬環境質量變化特徵
7.5.1 農田土壤重金屬全量變化特徵
7.5.2 農田土壤重金屬有效態含量變化特徵
……
第三部分 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信息係統研發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隨著現代化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土壤重金屬汙染加劇受到瞭人們的廣泛關注。據《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數據,我國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嚴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齣。全國土壤汙染總超標率為16.1%,其中重度汙染點位占1.1%。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汙染超標點位分彆為13.7%、2.8%、1.8%和1.1%,主要汙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種無機汙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彆為7.0%、1.6%、2.7%、2.1%、1.5%、1.1%、0.9%、4.8%,重汙染企業及周邊土壤超標點位36.3%,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場地土壤超標點位21.3%。由於耕地受到重金屬汙染,我國每年齣産重金屬汙染的糧食約1200萬噸,嚴重影響瞭農作物産量和農産品品質,並通過食物鏈富集到人體,最終影響人體健康。
土壤環境具有一定的淨化功能和緩衝性能,可容納各種途徑來源的汙染物,即土壤具有一定的環境容量。土壤環境容量充分體現瞭區域環境特徵,是實現汙染物總量控製的重要基礎。但是不同的土壤類型,容納能力不同,土壤環境容量不同。當進入土壤環境的重金屬,超過其環境容量時,將帶來不可逆轉的惡果。尤其是土壤重金屬汙染過程具有隱蔽性、滯後性、積纍性、不可逆性和難治理的特點,土壤重金屬汙染一旦爆發,後果極其嚴重,如日本的“痛痛病”經過瞭10~20年之後纔被人們所認識,給人們造成瞭巨大的傷害。因此,正確認識土壤環境容量和閤理利用有限的環境容量,有效地預防土壤汙染,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逐漸開展瞭與土壤環境容量相關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土壤環境容量研究的一般內容和方法;汙染物的生態效應、環境效應,汙染物的淨化規律與遷移轉化;各主要土類、部分亞類、土種的臨界含量和環境容量;建立土壤環境容量數學模型;根據土壤環境容量,製定汙灌區水質標準和汙泥施用量標準等。這些研究成果為今後深入開展土壤環境容量研究提供瞭理論依據和方法藉鑒。但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水文、地質、地貌不同,土壤種類眾多,並且種植作物品種差異也較大,製定全國統一的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臨界值,來進行土壤環境容量的研究往往會産生較大的誤差。因此,有必要根據區域特點研究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為製定區域土壤環境標準、農田灌溉用水標準、汙泥施用標準以及區域土壤汙染物預測和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汙染物總量控製等提供科學依據。對於保護生態環境平衡,提高農田土壤生産力水平,保障人體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