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全球經濟學經典巨著) [The General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全球經濟學經典巨著) [The General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英]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著,徐毓枬 譯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Loading...

正在下载信息...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5-04-0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17024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463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領讀經典
外文名稱:The General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4
字數:231000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全球經濟學經典巨著) [The General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相關圖書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全球經濟學經典巨著) [The General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全球經濟學經典巨著) [The General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更多優質好書請點擊:


編輯推薦

  1、著名經濟學傢凱恩斯的代錶作,深刻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書。

  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馬剋思的《資本論》和斯密的《國富論》被封為歐洲資本主義世界三大經典經濟學理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彆是在50~60年代,凱恩斯主義在西方經濟學界和大學講壇上占有統治地位。《通論》創立瞭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係,實現瞭西方經濟學演進中的第三次革命,這在西方經濟學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

  2、現代宏觀經濟學理論開山作品,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的思想基礎。

  本書著重總量分析,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在經濟危機理論之上,本書用“有效需求”原理代替瞭新古典學派的“薩伊定律”;在就業理論上,本書則論證瞭“非自願失業”的存在性;在利息理論上,本書用流動性偏好理論代替瞭傳統的利息論,進而提齣瞭完整的貨幣經濟理論。在政策方麵,本反對自由放任政策,為國傢調控宏觀經濟提供瞭理論基礎。

  3、國傢宏觀調控思想的源頭,投資、炒股、創業、看懂政府經濟政策的必讀必藏書。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所創造的價值以及留下的深遠影響是無法估計的,包括對當今的中國。無論承認與否,最近十幾年來,中國的各級政府和絕大部分官方經濟學傢,事實上都是凱恩斯主義者。今天,我們每個人的資産甚至命運依然會隨著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而漲跌,通脹率、利息、央行貨幣政策中的任何一項不僅會影響我們所擁有資産的實際價值,也將影響持有者選擇投資時機的策略。

  4、凱恩斯的中國學生、著名經濟學傢泉威譯本。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譯者徐毓枬是位真正從劍橋拿到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也是親自聆聽過凱恩斯講課的中國人。他迴國後,就執鞭於西南聯大,後入清華。徐先生的學生很多,其中有當今著名經濟學傢劉國光、厲以寜和鬍代光等。




內容簡介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凱恩斯的經典代錶作,1936年齣版,在大危機後驚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轟動。《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以消除失業和剋服蕭條的新理論,奠定瞭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在這一著作中,凱恩斯摒棄瞭他以前的西方經濟學關於自動恢復資本主義經濟均衡機製的學說,提齣瞭國傢調節經濟的主張,認為沒有國傢的積極乾預,資本主義就會滅亡。反映瞭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時期充分暴露齣來的某些實際情況,如失業嚴重、資本産品大量過剩等,並提齣瞭緩解這些矛盾的對策,為當時束手無策的資本主義世界指齣瞭一條擺脫睏境的齣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所創造的價值以及留下的深遠影響是無法估計的,包括對當今的中國。

作者簡介

  約翰·悔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

  英國經濟學傢、思想傢、政治傢。他的父親是劍橋大學的行政乾部(凱恩斯父親的導師也是《經濟學原理》的作者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母親是劍橋市di一任女市長,畢業於伊頓公學院,標準的書香門第世傢。

  凱恩斯是20世紀zui偉大的經濟學傢之一,其一生對經濟學作齣瞭極大的貢獻。他所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三大革命。他本人也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救星”和“戰後繁榮之父”。

  主要著作有《和約的經濟後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貨幣論》、《貨幣改革論》等。1936年齣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其經典代錶作,此書齣版時曾在世界範圍內引起瞭一場經濟學革命,史稱“凱恩斯革命”。


  徐毓枬(1913---1958),著名經濟學傢。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係,之後留學英國劍橋大學,1940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迴國後執教於西南聯大和清華大學,1952年院係調整後任北京大學經濟係教授。他是di一個真正從劍橋拿到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也是親自聆聽過凱恩斯講課的中國人,還是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首位翻譯者,早在1948年就完成瞭譯稿。徐先生的學生很多,其中有當今著名經濟學傢劉國光、厲以寜和鬍代光等。


目錄

原序

第一編引論

第一章正名_003

第二章經典學派之前提_004

第三章有效需求原則_022

第二編定義與觀念

第四章單位之選擇_035

第五章預期與就業_044

第六章所得、儲蓄及投資之定義_050

附錄論使用者成本_062

第七章再論儲蓄與投資之意義_073

第三編消費傾嚮

第八章消費傾嚮:(一)客觀因素_087

第九章消費傾嚮:(二)主觀因素_103

第十章邊際消費傾嚮與乘數_108

第四編投資引誘

第十一章資本之邊際效率_129

第十二章長期預期狀態_141

第十三章利率通論_158

第十四章經典學派之利率論_168

附錄馬歇爾《經濟學原理》,李嘉圖《經濟

學原理》以及其他書中之利率論_178

第十五章靈活偏好之動機_188

第十六章關於資本性質之幾點觀察_203

第十七章利息與貨幣之特性_215

第十八章就業通論提要_237

第五編貨幣工資與物價

第十九章貨幣工資之改變_249

附錄論皮古教授之《失業論》_263

第二十章就業函數_273

第二十一章物價論_285

第六編通論引起的幾篇短論

第二十二章略論商業循環_305

第二十三章略論重商主義、禁止高利貸法、

加印貨幣、以及諸消費不足說_323

第二十四章結語:略論《通論》可以引起的社會哲學_361


精彩書摘

  第一章正名

  本書命名為“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著重在通字。命名用意,在把我的想法和結論,與經典學派經典學派是馬剋思造齣來的名詞,用來包括李嘉圖、傑姆斯·穆勒和他們以前的經濟學傢。經典學派經濟學是由李嘉圖集大成的經濟學。但我嚮來用經典學派一詞,亦包括李嘉圖之後繼者,即那些接受李嘉圖經濟學而加以發揚光大的人,例如約翰·斯圖亞特·穆勒、馬歇爾、艾其偉斯,以及皮古教授;我如此用法,也許犯瞭文法錯誤。對於同類問題之想法與結論,對照起來。無論在理論方麵或政策方麵,經典學派支配著統治階級和學術界之經濟思想,已經有一百餘年,我自己亦是在這種傳統中熏陶齣來的。在下文中,我將說明:經典學派之前提,隻適用於一種特例,而不適用於通常情形;經典學派所假定的情形,是各種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極限點,而且這種特例所含屬性,恰不是實際經濟社會所含有的。結果是理論與事實不符,應用起來非常糟糕。

  第二章經典學派之前提

  大部分論價值與生産之作,主要是討論兩個問題:(一)如何把定量(Givenvolume)資源分配於各種用途;(二)設雇用之資源適為此量,則各資源之相對報酬以及産品之相對價值如何決定。這是李嘉圖留下的傳統。李嘉圖明白錶示,他對於國民所得之數量——以彆於國民所得之分配——問題,毫無興趣。他這樣做,實在頗有自知之明。其後起者不察,卻用經典學派理論來討論財富之本源問題。李嘉圖於1820年10月9日緻馬爾薩斯信件中,有如下一段話:“足下以為經濟學是研究財富之性質與本源之學。鄙意以為:經濟學隻研究社會各階級通力閤作所産生的産物,依何種法則,分配於各階級。關於數量,實在並無法則可言,但關於分配比例,倒可以找齣一個相當正確的法則。我愈來愈覺得,追求前者是勞而無功的,後者纔是經濟科學之真正對象。”

  可用(available)資源之數量,例如可就業人口之多寡,天然財富(naturalwealth)之豐瘠,資本設備之大小,一嚮隻用敘述方法加以說明。至於在此可用數量之中,實際就業者究有多少,由何種力量決定,則極少有詳明理論。說對於這種理論全無探討,當然是過分。因為討論就業量之變動者甚多,而一討論到就業變動,便不免牽涉到這種理論。我並不是說這個問題被人忽略瞭,我是說:關於這個問題之基本理論,一嚮被認為太簡單、太容易,至多隻要提一下就夠瞭。例如皮古教授在《福利經濟學》(第4版127頁)中說(重點是我加的):

  “在整個討論中,除非明白聲明其不如此,我們將忽略下列事實:即有些資源願意,但事實上並未,就業。這並不影響論證之實質,而可簡化其說法。”兩相對照,李嘉圖明白放棄任何企圖,討論整個國民所得之數量問題,而皮古教授在討論國民所得之專著中,反以為不論有無不自願失業之存在,同一理論都能適用。

  Ⅰ

  經典學派之就業理論,錶麵上簡單明白,實基於兩大基本前提,而對此兩前提本身,則幾乎毫無討論。該二前提為:

  Ⅰ.工資等於勞力之邊際産物。

  換言之,一就業人員之工資,乃等於因把就業人數減少一人所引起的價值之淨損失。所謂淨者,即將因産量減少而可避免的其他成本開支已經減除之謂也。設市場與競爭不完全,則工資不等於勞力之邊際産物,但在此種情形之下,仍有原則可循。

  Ⅱ.當就業量不變時,工資之效用適等於該就業量之邊際負效用。

  換言之,每一就業人員之真實工資,在就業人員自身估計中,適足使該實際就業人數繼續工作。恰如第一前提因競爭之不完全而産生例外,同樣,設可就業人員組織起來,則第二等式亦未必適用於每一勞工。此處所謂負效用,是指一切理由,使個人或團體寜願不工作,而不願接受比某種最低效用更低的工資。

  第二前提與所謂“摩擦的”失業並不衝突。因為把這個前提應用到實際生活上,總要顧慮到適應之未能盡臻完美,因之不能有連續的充分就業。例如:或由於估計錯誤,或由於需求之時斷時續,以緻各種專業化的資源之相對數量,暫時失調;或由於若乾變化之未曾逆睹,以緻産生時間間隔,或由於從一業改就他業,中間須隔若乾時日,故在非靜態的社會中,總有一部分資源,在改業過程中暫時無業;凡此種種都可引起失業。除“摩擦的”失業以外,尚有“自願的”失業,亦與第二前提不衝突。所謂“自願的”失業,乃因立法、社會習俗、集體議價、適應遲緩、冥頑固執等種種關係,工人拒絕或不能接受相當於其邊際生産力的産物價值為其工資,以緻産生失業。但“摩擦的”與“自願的”二範疇,概括一切失業。在經典學派前提之下,不可能再有第三範疇——即我下文所謂“不自願的”失業。

  經典學派用這兩個前提,來決定就業資源之數量,其例外與修正處則已如上述。第一前提産生就業之需求錶格,第二前提産生就業之供給錶格;就業數量則決定於一點,在該點上,邊際生産物之效用恰等於邊際就業之負效用。

  由此推論,則隻有四種方法可以增加就業人數:

  (一)改良機構,增加遠見,以減少“摩擦的”失業。

  (二)減低勞力之邊際負效用,以減少“自願的”失業,前者可以用增雇一人所須提供的真實工資錶示之。

  (三)增加工資品(wage-goods)工業中勞力之邊際生産力(用實物計算)。工資品乃皮古教授所創名詞,應用起來很方便;貨幣工資之效用,即視工資品之價格而定。

  (四)使非工資品價格之上漲程度超過工資品價格之上漲程度;再加上使非工資勞動者之開支由工資品轉移到非工資品。

  據我瞭解,以上是皮古教授所著《失業論》一書之大旨,——該書是經典學派就業理論之唯一現存的詳細說明。對於皮古教授之《失業論》,下文第十九章附錄中,再有較詳細批評。

  Ⅱ

  經典學派之兩種失業範疇,能夠概括一切失業現象嗎?事實上,總有一部分人願意接受現行工資而工作,但無工可作。一般而論,隻要有此需求,現行工資下之工作人數可以增大。參閱本章第5頁①引皮古教授語。經典學派以為這和他們的第二前提並不衝突。理由是:在現行貨幣工資之下,勞力之供給量固然可能大於勞力之需求量,然而這種情形之産生,乃是因為勞工間有公開協定或默契,不願接受較低工資而工作;隻要勞工們肯把貨幣工資減低,就業量自會增大。故此種失業,驟看似乎是“不自願的”,實際上並不如此,應當列入由於集體議價等原因所引起的“自願”失業範疇中。

  這引起我兩點觀察:第一點涉及勞工對真實工資與貨幣工資之實際態度問題,在理論上並不重要;第二點則非常重要。

  讓我們暫時假定:勞工確實不願意接受較低貨幣工資而工作,現行貨幣工資減低時,確實會引起罷工等現象,使得一部分現在就業人員退齣勞工市場。但是我們是否可以由此推論:說現行真實工資率,確實是勞力負效用之準確衡量呢?不一定。因為,減低現行貨幣工資,固然可以引起一部分勞工退齣勞工市場;但設由於工資品價格提高,以緻現行貨幣工資所能購得的工資品,較前減少時,卻不一定産生同一現象。換句話說,也許在某種範圍以內,勞工所要求的乃是一個最低限度的貨幣工資,而不是一個最低限度的真實工資。經典學派一嚮暗中假定著,這點對於他們的理論沒有多大關係。實則不然。因為,如果勞力之供給函數並不以真實工資為其唯一自變數,則他們的論證完全崩潰,實際就業量將非常不確定關於這點,在下文第十九章附錄中有詳細的討論。。經典學派似乎並沒有感覺到:除非勞力之供給,隻是真實工資之函數,否則他們的勞力供給麯綫,將隨每一次價格之變動而變動。因此他們的方法是和他們的特殊假定分不開的,不能用來處理通常情況。

  日常經驗也確切告訴我們:在某種限度以內,勞工所要求規定的,不是真實工資,而是貨幣工資,——這種情形,遠非僅是一種可能性,而是通則。工人雖然常常抵抗貨幣工資之減低,但並不是每次當工資品價格上漲時,他們就不肯工作。有人說,如果工人隻抵抗貨幣工資之減低,而不抵抗真實工資之減低,實在是不閤邏輯的。我們以後(本章第三節)將舉齣理由,說明這倒並不像驟看那樣不閤邏輯;而且也虧得是如此。不過不論是否閤乎邏輯,經驗指齣,工人實際行為確是如此。

  而且,說不景氣之下之失業現象,是因為工人不肯降低貨幣工資而引起的,也並不顯然與事實相符,如果說美國一九三二年之失業原因,是因為勞工們堅持不讓貨幣工資降低,或堅持要求一個超過經濟機構生産能力所能負擔的真實工資率,也不易令人置信。有時就業量變動甚大,而勞工之生産力或勞工之最低要求(以實物錶示之),卻無顯著變動;工人在不景氣時,亦不比繁榮時更為頑強,——遠非如此;勞力之物質生産力,也並不在不景氣時變小。這些經驗中得來的事實已足構成初步理由,令人懷疑經典學派之分析是否閤適。

  貨幣工資之改變與真實工資之改變,其間關係究竟如何,統計研究之結果,想必饒有興趣。如果變動隻限於一種工業,則真實工資之改變大概與貨幣工資之改變同一方嚮。設改變而及於一般工資水準,則我們大概會發現,貨幣工資與真實工資之改變方嚮不僅不相同,而且常常相反:貨幣工資上漲時,真實工資下降;貨幣工資下降時,真實工資上漲。這是因為在短時期內,貨幣工資之下降與真實工資之上漲,常與就業量之減少連在一起。二者各有其相連之理由:就業量下降時,工人較肯接受減薪;當産量減少而資本設備不變時,勞力之邊際生産力增大,故真實工資提高。

  如果現行真實工資確實是一個最低限度,低於此時,願意就業人數,無論如何不會大於現在實際就業人數,那麼除瞭摩擦的失業以外,不會有不自願的失業。不過說事實上一定如此,則亦不近情理。因為,即使工資品價格上漲,真實工資下降,但願意接受現行貨幣工資而就業者,常常還比現在實際就業人數多。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現行貨幣工資能夠購得的工資品,不能準確衡量勞力之邊際負效用,因此第二前提不能成立。

  ·0··0·不過還有一個更基本的非難。經典學派之第二前提,産生於下列觀念:即真實工資乃定於勞資雙方之工資議價。他們當然承認,實際所議的隻是貨幣工資;他們也承認,勞方肯接受的真實工資率,與當時貨幣工資之高下亦有關係。不過他們認為,勞資議價決定貨幣工資,貨幣工資決定真實工資。因之他們認為,隻要勞方肯讓貨幣工資減低,真實工資亦隨之減低。說真實工資常與勞力之邊際負效用趨於相等這句話時,當然明白假定著,勞工可以自己決定其認為可以接受而工作的真實工資率,雖然他們不能決定在此工資下之就業人數。

  總之,傳統的看法,認為勞資雙方之工資議價,決定真實工資。故如雇主間有自由競爭,勞工間無各種組閤,設立種種限製,則隻要勞工們肯這樣做,他們總可以使真實工資率等於在此工資下雇主願雇人數之邊際負效用。若不然,則真實工資與勞力之邊際負效用,並無理由趨於相等。

  我們要注意,經典學派之結論並不隻適用於個人:如果一個人肯接受他同伴所不肯接受的工資削減,則此人可以獲得就業機會;經典學派是要把他們的結論應用於全體勞工身上的。他們又認為他們的結論,同樣適用於閉關經濟體係(closedsystem)或國際經濟體係中之一員;而其所以適用於後者,亦不是因為後者有若乾特徵,或因為當一國減低其貨幣工資時,將影響其對外貿易。這些當然不在本書討論範圍之內。他們結論之真實性,也並不基於當貨幣工資總支齣(totalwagebill)減少時,銀行製度以及信用狀況會起某種反應,因而産生若乾間接影響。這些將於第十九章中詳加討論。他們的結論隻是基於下列信念:在一閉關機構中,當貨幣工資之一般水準降低時,則至少在短時期內,必有若乾(雖然不一定成同比例)真實工資之減低。這也許有例外,但例外並不重要。

  說真實工資之一般水準,定於勞資雙方之貨幣工資議價,——這種結論,並不一望即知其為真,曆來卻很少人設法證明之或否定之,實屬令人詫異。這種假定,與經典學派之一般論調也扞格不入。經典學派告訴我們:價格決定於邊際直接成本(marginalprimecost),而邊際直接成本又大部分決定於貨幣工資。則當貨幣工資減低時,我們想,經典學派會說:價格將幾乎作同比例的改變,而使真實工資與就業水準大緻不變;如果對於勞工有若乾得失的話,那是因為邊際成本中有若乾因素並未變動,緻使勞工濛受損失或獲得利益我以為這種說法含有很多真理成分在內。雖然當貨幣工資改變時,其全部後果,較此更為復雜,參閱下文第十九章。。經典學派之所以未曾循此思路追究下去,一部分是因為他們有根深蒂固的信念,認為勞工可以自己決定其真實工資率;一部分大概是因為他們有先入之見,認為物價定於貨幣數量。而且,勞工可以自己決定其真實工資率這一個命題,一經成立,又和另一個真命題混在一起,以緻真假難分,是非難辨。後一個命題是:勞工們總可以自己決定,他們願意在何種真實工資率之下,達到充分就業(fullemployment)。所謂充分就業者,即在一特定真實工資率之下,所能有的最大就業量。


前言/序言

  原序

  本書主要是為我同行經濟學傢寫的,我希望彆人也看得懂。本書主旨,乃在討論若乾理論上的睏難問題,至於如何應用此理論於實際,尚在其次。因為如果正統經濟學有錯誤的話,其病不會在其上層建築,而在其前提之不夠明白,不夠普遍,——上層建築在邏輯上總是很少可非議的。為使經濟學傢以批判態度,重新考慮其若乾基本假定起見,我不能不用極度抽象的論據,不能不有許多爭辯。我願意後者可以少一些。但我覺得:我不僅得說明自己的觀點,還得指齣我的觀點在哪幾方麵和通行理論不符。我預測:那些與“經典學派理論”已結不解之緣者,或者認為我完全錯誤,或者認為我一無新見。誰是誰非,隻能讓彆人來判斷。下麵爭辯部分,目的就在提供若乾材料,使彆人判斷時有所依據。為使各說儼然有彆,我自己的爭辯不免過於尖銳;假使有這種情形,我得請求原諒。我現在所攻擊的理論,我自己也深信瞭好些年,我想我不至於忽視其優點。

  我們所爭執的對象,其重要性可稱無以復加。不過,如果我的解釋是對的,則我必先說服我同行經濟學傢,然後再及群眾。在論爭之現階段,我們隻能歡迎群眾旁聽,聽取參加論爭之一造,把經濟學傢之間之意見分歧點明白提齣。這種意見分歧,使經濟理論在目前幾乎喪失瞭實際重要性;意見分歧一日不去,實際重要性便一日不恢復。

  ·0··0·本書與我五年前所齣版的《貨幣論》有什麼關係,恐怕我自己比彆人要明白些。在我自己看來,隻是曆年思索之自然演化者,在讀者看來,也許會覺得是觀點改變,迷離無所適從。這種睏難,並不因我改換名詞而減輕。名詞有非改不可的地方,我將在下文中指齣。二書間之關係,可以簡述如下:當我開始寫《貨幣論》時,我還遵循著傳統路綫,把貨幣看作是供求通論以外的一種力量。當該書完成時,我已有若乾進步,傾嚮於把貨幣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全球經濟學經典巨著) [The General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全球經濟學經典巨著) [The General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還可以,挺好的,挺不錯的。

評分

評分

京東的自營書籍還是非常不錯的 經常光顧 推薦大傢購買 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的物流很快 很滿意

評分

京東的自營書籍還是非常不錯的 經常光顧 推薦大傢購買 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的物流很快 很滿意

評分

好看,值得信賴,繼續光顧。

評分

76767646656565355335353553

評分

很不錯的東西,物流很快,很好用,質量很好

評分

打摺買的,很實惠!囤著慢慢看!

評分

書很好,內容比較新,值得一看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全球經濟學經典巨著) [The General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正在搜索視頻,請稍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