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竪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摺”。《隸書掇英:乙瑛碑》選取曆代書法大傢的隸書名碑,精編精印,底本精良,釋文準確,是廣大書法愛好者和研究者學習、臨摹的範本。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隸書亦稱漢隸,起源於秦而盛行於漢,尤其是東漢桓、靈時期(一四七-一八九),隸書更是進入瞭群雄爭鹿,體勢多變的黃金時代。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竪畫短,呈長方形狀,主筆多呈弧綫,而以波挑燕尾為主,一字之中“燕不雙飛,蠶不重臥”的變化,使其主次明顯,變幻莫測,隸書對後世書法有著深遠的影響。《隸書掇英》叢書從漢隸中精選最有代錶性的經典名碑,以饗讀者。
《乙瑛碑》全稱《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又稱《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孔穌碑》、《卒史碑》。東漢桓帝永興元年(一五三)立。碑高二百六十厘米,寬一百二十八厘米,無額。計十八行,每行四十字。現藏山東麯阜孔廟。
此碑主要內容是司徒吳雄、司空趙戒以前魯相乙瑛之言,上書請置孔廟百石卒史一人,行廟祀之禮儀。桓帝答應瞭他們的請求,但當時乙瑛已經離開任所,隻能以孔穌補上。
關於《乙瑛碑》的書寫者,碑石上附有宋嘉祜七年張稚圭的一行題記,認為是“後漢鍾太尉書”,鍾太尉即鍾繇。但宋洪適在《隸釋》中予以反駁,認為“鍾繇以魏太和四年(二三○)卒,距永興蓋七十八年,《圖經》所雲非也”。且鍾繇生於元嘉元年(一五一),永興元年(一五三)時僅兩歲,怎麼可能寫齣那麼成熟的漢隸呢?因此,此碑確非鍾繇所書。
《乙瑛碑》骨肉停勻,波磔分明,氣格高雅,形神蘊藉,方圓兼備,體勢開張'厚重而不乏靈動,古拙而又道逸。不愧為漢朝成熟時期方整偉岸一路隸書的典範,故備受曆代書傢垂青。清方朔在《枕經堂金石跋》中說:“《乙瑛》立於永興元年,在三碑(《乙瑛》、《禮器》、《史晨》)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王澍太史謂雄古,翁譚溪閣學謂骨肉勻適,情文流暢,漢隸之最可師法者,不虛也。”
隸書掇英:乙瑛碑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