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8
活著就得有點滋味兒(京東簽章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讀汪曾祺的文字,讓你覺得生活是美好的,就像他淡泊的人生態度一樣,總是在最後給你一種深入內心的人生感悟。
1. 精選汪曾祺經典篇目《五味》《魚我所欲也》《昆明菜》《桃花源記》等,更有汪朗首次齣版的《麵之雅俗》《臭魚掇拾》《且說全傢福》等。汪氏父子娓娓道來生活的本來“滋味兒”。
2. 首度曝光汪曾祺等老一輩文人“吃貨團”的發起函資料。
3. 隨書贈送汪曾祺不同時期的三張還原名片。
4. 特彆收錄汪曾祺私人畫作,四色印刷,精美裝幀。
5. “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一嘗。”
6. 賈平凹、餘鞦雨聯袂推薦!
《活著,就得有點滋味兒》:本書是汪曾祺和汪朗閤著的散文集,同時收錄汪朗多篇未齣版的“食之軼事”。內容分為三輯,輯一按地域論述美食,講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見聞。輯二論述口感獨特的美食,藉酸甜苦辣鹹說盡人生百味。輯三論述美食文化、淵源,憶苦思甜,追古溯今,啓發美食之外的人生思考。全書精裝四色印刷,特彆收錄汪曾祺精美書畫。汪曾祺把寫字、畫畫、做飯這生活中Z平常的事兒,讓讀者能深切感受其中獨有的味道和樂趣。汪氏父子隔空對話,娓娓道來生活中那有滋有味的小故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傢、散文傢,京派小說傳人,瀋從文的入室弟子。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朗,祖籍江蘇高郵。資深媒體人,美食傢。汪曾祺長子,其文頗具傢學淵源,在談吃講古的間隙總咂摸齣些微言大義。
汪老與我的“一老一少”緣,結於“食”,就像汪老所記我倆吃的“老友麵”,有滋有味,如在昨天。
——賈平凹
老頭兒(代序)/6
第一輯 四方
口味/24
傢常酒菜/29
肉食者不鄙/36
手把羊肉/41
京城羊肉爆烤涮/44
切膾/49
魚我所欲也/52
臭魚掇拾/56
河豚/61
河豚記憶/63
乾絲/67
菌小譜/69
大白菜暢想/74
昆明菜/79
韭菜花/89
豆汁兒/92
貼鞦膘/94
過三鞦與鞦膘/99
蘿蔔/106
故鄉的野菜/112
食豆飲水齋閑筆/119
第二輯 五味
五味/132
麵之雅俗/137
故鄉的食物/140
栗子/156
蠶豆/159
豆腐/163
考察臭豆腐/171
鹵煮齣身/176
第三輯 食事
吃食和文學/187
且說全傢福/197
泡茶館/203
葵?薤/215
食之“是非”/221
桃花源記/226
多年父子成兄弟(代跋)/234
口味 汪曾祺
“口之於味,有同嗜焉。”好吃的東西大傢都愛吃。宴會上有烹大蝦(得是極新鮮的),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盡然。羊肉是很好吃的。“羊大為美。”中國吃羊肉的曆史大概和這個民族的曆史同樣久遠。中國羊肉的吃法很多,不能列舉。我以為最好吃的是手把羊肉。維吾爾、哈薩剋都有手把羊肉,但似以內濛為最好。內濛很多盟旗都說他們那裏的羊肉不膻,因為羊吃瞭草原上的野蔥,生前已經自己把膻味解瞭。我以為不膻固好,膻亦無妨。我曾在達茂旗吃過“羊貝子”,即白煮全羊。整隻羊放在鍋裏隻煮四十五分鍾(為瞭照顧遠來的漢人客人,多煮瞭十五分鍾,他們自己吃,隻煮半小時),各人用刀割取自己中意的部位,蘸一點作料(原來隻備一碗鹽水,近年有瞭較多的作料)吃。羊肉帶生,一刀切下去,會汪齣一點血,但是鮮嫩無比。內濛人說,羊肉越煮越老,半熟的,纔易消化,也能多吃。我幾次到內濛,吃羊肉吃得非常過癮。同行有一位女同誌,不但不吃,連聞都不能聞。一走進食堂,聞到羊肉氣味就想吐。她隻好每頓用開水泡飯,吃鹹菜,真是苦煞。全國不吃羊肉的人,不在少數。“魚羊為鮮”,有一位老同誌是獲鹿縣人,是迴民,他倒是吃羊肉的,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謂鮮。他的愛人是南京人,動輒說:“這個菜很鮮”,他說,“什麼叫‘鮮’?我隻知道什麼東西吃著‘香’。”要解釋什麼是“鮮”,是睏難的。我的傢鄉以為最能代錶鮮味的是蝦子。蝦子鼕筍、蝦子豆腐羹,都很鮮。蝦子放得太多,就會“鮮得連眉毛都掉瞭”的。我有個小孫女,很愛吃我配料煮的龍須掛麵。有一次我放瞭蝦子,她嘗瞭一口,說:“有股什麼味!”不吃。
中國不少省份的人都愛吃辣椒。雲、貴、川、黔、湘、贛。延邊朝鮮族也極能吃辣。人說吃辣椒愛上火。井岡山人說:“辣子冇補(沒有營養),兩頭受苦。”我認識一個演員,他一天不吃辣椒,就會便秘!我認識一個乾部,他每天在機關吃午飯,什麼菜也不吃,隻帶瞭一小飯盒油炸辣椒來,吃辣椒下飯。頓頓如此。此人真是個吃辣椒專傢,全國各地的辣椒,都設法弄瞭來吃。據他的品評,認為土傢族的最好。有一次他帶瞭一飯盒來,讓我嘗嘗,真是又辣又香。然而有人是不吃辣的。我曾隨劇團到重慶體驗生活。四川無菜不辣,有人實在受不瞭。有一個演員帶瞭幾個年輕的女演員去吃湯圓,一個唱老旦的演員進門就嚷嚷:“不要辣椒!”賣湯圓的白瞭她一眼:“湯圓沒有放辣椒的!”
北方人愛吃生蔥生蒜。山東人特愛吃蔥,吃煎餅、鍋盔,沒有蔥是不行的。有一個笑話:婆媳吵嘴,兒媳婦跳瞭井。兒子迴來,婆婆說:“可瞭不得啦,你媳婦跳井啦!”兒子說:“不咋!”拿瞭一根蔥在井口逛瞭一下,媳婦就上來瞭。山東大蔥的確很好吃,蔥白長至半尺,是甜的。江浙人不吃生蔥蒜,做魚肉時放蔥,謂之“香蔥”,實即北方的小蔥,幾根小蔥,挽成一個疙瘩,叫做“蔥結”。他們把大蔥叫做“鬍蔥”,即做菜時也不大用。有一個著名女演員,不吃蔥,她和大傢一同去體驗生活,菜都得給她單做。“文化大革命”鬥她的時候,這成瞭一條罪狀。北方人吃炸醬麵,必須有幾瓣蒜。在長影拍片時,有一天我起晚瞭,早飯已經開過,我到廚房裏和幾位炊事員一塊吃。那天吃的是炸油餅,他們吃油餅就蒜。我說,“吃油餅哪有就蒜的!”一個河南籍的炊事員說:“嘿!你試試!”果然,“另一個味兒”。我前幾年迴傢鄉,接連吃瞭幾天雞鴨魚蝦,吃膩瞭,我跟傢裏人說:“給我下一碗陽春麵,弄一碟蔥,兩頭蒜來。”傢裏人看我生吃蔥蒜,大為驚駭。
有些東西,本來不吃,吃吃也就習慣瞭。我曾經誇口,說我什麼都吃,為此挨瞭兩次捉弄。一次在傢鄉。我原來不吃芫荽(香菜),以為有臭蟲味。我傢所開的中藥鋪請我去吃麵,——那天是藥王生日,鋪中管事弄瞭一大碗涼拌芫荽,說:“你不是什麼都吃嗎?”我一咬牙吃瞭。從此,我就吃芫荽瞭。後來北地,每吃涮羊肉,調料裏總要撒上大量芫荽。一次在昆明。苦瓜,我原來也是不吃的,——沒有吃過。我們傢鄉有苦瓜,叫做癩葡萄,是放在瓷盤裏看著玩,不吃的。有一位詩人請我下小館子,他要瞭三個菜:涼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湯。他說:“你不是什麼都吃嗎?”從此,我就吃苦瓜瞭。北京人原來是不吃苦瓜的,近年也學會吃瞭。不過他們用涼水連“拔”三次,基本上不苦瞭,那還有什麼意思!
有些東西,自己盡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比如廣東人吃蛇,吃龍虱;傣族人愛吃苦腸,即牛腸裏沒有完全消化的糞汁,蘸肉吃。這在廣東人、傣族人,是沒有什麼奇怪的。他們愛吃,你管得著嗎?不過有些東西,我也以為不吃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
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
老頭兒(代序)
看雜書寫雜文之外,老頭兒(“老頭兒”是傢人對汪曾祺的昵稱——編者注)還喜歡吃雜食,自稱是個雜食動物。他生在高郵,住過昆明、上海、北京,還跑瞭不少地方,對各地的吃食都很有興趣,都想品嘗一番,特彆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他去內濛古,專門要試著生吃羊肉。他晚年去雲南,就想嘗一下傣族的苦腸——牛腸裏沒有完全消化的青草,傣族人生吃、做調料、蘸肉。當地人怕同去的作傢接受不瞭,隻做瞭一個苦腸加肉蒸丸子,讓他覺得很不過癮。
老頭兒看重的是平民化的雜食,是一般百姓的“吃兒”。他在北京京劇團上班時,經常會跑到附近的小飯館,吃一碗鹵煮火燒,來二兩二鍋頭,覺得挺過癮。到瞭外地,也四處踅摸各種雜吃。有一年他和一幫作傢到廣西桂林,放著賓館的大菜不享用,非和賈平凹到街頭吃小飯館,最後相中瞭老友麵,好像就是酸筍肉絲麵。以後兩人一走進小館子,賈平凹就高叫一聲:“兩碗老友麵!”爸爸對賈平凹印象不錯,除瞭覺得他有纔外,還因為兩人曾經是“麵友”。
在傢裏,老頭兒也常常做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炒麻豆腐、炒疙瘩皮、羊頭羊蹄、熱湯麵就臭豆腐……全是北京平民吃的玩意兒,上不得大雅之堂。前些年,市麵上還沒爆肚賣,他就自己買個生牛肚,吭哧吭哧洗上半天,還得把牛肚裏外都撕去一層,隻留下中間部分,然後自己配製調料。摺騰兩三個小時,最後滿打滿算能爆齣一笊籬成品,還嚼不爛。他倒是吃得挺來勁,用假牙一個勁兒磨蹭,一邊還說:“爆肚就是不能嚼得爛。”有這迴事?
老頭兒也會做上幾樣拿手菜,在朋友中間有點名氣。
一個是煮乾絲。這本來是揚州的名菜,但他進行瞭改良。原來的大煮乾絲隻用雞湯,最多俏些鼕筍絲、火腿絲,比較清淡。他做的煮乾絲還要添加鼕菇、乾貝、海米、蝦籽、雞絲等提味,煮的時間也更長,還要略加一點兒醬油,因而味道更為醇厚。一次他受作協之托在傢中招待聶華苓,做瞭一道煮乾絲,結果客人把碗裏的最後一點湯汁都喝得乾乾淨淨,讓他很是得意。還有一次,硃德熙來傢裏吃飯,一大碗煮乾絲還剩一小半,他就對夫人何孔敬說:“你不吃瞭吧!”隨即把碗抱過來,吃瞭個底兒朝天。硃伯伯平時很謙和,對夫人也很好,但真碰上閤口的東西就不管不顧瞭。真有意思。
老頭兒常做的還有拌菠菜、冰糖肘子、腐乳肉、汽鍋雞、水煮牛肉、醃篤鮮等,都有相當水平。他做的菜南北雜陳,不拘一格,往往因時而異。一次,颱灣女作傢陳怡真到北京,指名要吃汪曾祺做的菜,老頭兒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時和陳怡真相識,而且得到她不少幫助,自然不能推辭。除瞭煮乾絲、冰糖肘子幾樣保留節目外,這次他還做瞭一道燒小蘿蔔,陳怡真吃瞭贊不絕口。當時是春天,北京小水蘿蔔剛上市,正是最好吃的時候,他燒的時候又加入瞭乾貝,味道自然鮮美。到瞭鞦天,市場上剛有鮮玉米賣時,他便會買些迴傢。彆人要挑籽實飽滿的,煮著吃齣數,他卻專揀嫩的買,玉米粒中要有一團白漿纔好。買迴之後,將玉米粒剝下,與豬肉末、青辣椒同炒,有一股說不齣的清香。若是再加上雲南的乾巴菌,味道更棒,清香中混雜著一股乾巴菌獨有的異味。這道炒青苞榖本來是昆明的傢常菜,但是能在北京吃到的人不多。
除瞭“三雜”之外,老頭兒肚子裏還有不少東西,能畫兩筆畫,能寫兩筆字,新詩舊詞也都能寫上兩句,還會唱幾段昆麯,這裏就不多說瞭。
老頭兒的“三雜”對他的文學創作多有裨益。他住蒲黃榆時,經常到一傢小酒館喝酒,啃兔頭,還結識瞭一幫酒友。後來他把酒館裏的見聞寫成瞭一篇小說《安樂居》,很有味道,還拍成瞭電視劇。《安樂居》中寫瞭一幫酒友,有木材廠下夜看門的老呂,做過小買賣的老聶,文化館的“畫傢”,當過廚子的瘸子,扛過麻包的老王,還有一個久居北京的上海老頭。老頭兒把每個人都描畫得活靈活現。上海老頭的話很特彆,在地道的上海話中往往摻雜一些北京語匯,甚至用一些北京的歇後語:“那末好!武大郎盤杠子——上下夠不著!”他把這些北京語匯、歇後語一律上海話化瞭,北京字眼,上海語音,挺絕。上海老頭自帶酒菜,一頓酒要跑好幾傢酒館,對此還有一個妙喻:“啊!我們吃酒格人,好比天上飛格一隻鳥(讀如‘屌’),格小酒館,好比地上一棵樹。鳥飛在天上,看到樹,總要落一落格。”這隻鳥喝完酒,收拾好筷子,蓋好小飯盒,拎起提包,和其他酒客打個招呼後,飛瞭。他走後,有的酒客問:“他說什麼?喝酒的都是屌?”每次看到這裏,我都忍不住發笑。這個老頭兒,一肚子壞水。老頭兒寫小說不怎麼會編,一般都是根據真人真事加工齣來的。如果沒有泡酒館吃兔頭的經曆,不可能寫齣這隻“鳥”來。
老頭兒吃兔頭還有一個收獲。一次酒客們在老頭兒不在時聊起老頭兒,有一個老者說,彆看那個老頭兒不言不語,肚子裏有貨。一看那雙手,就是個寫文章的。老頭兒聽說後很得意,嚮我們顯擺瞭好一陣,同時也驚異於江湖之上確有高人。
有一篇小說編的成分比較多,就是《金鼕心》。鼕心先生是揚州八怪重要人物金農的號,老頭兒對他很感興趣。他曾經和我說起過金鼕心的捷纔:一次某鹽商參加宴會,席間行令賦詩,詩句中須帶有飛、紅二字,鹽商沒什麼文化,居然說瞭一句“柳絮飛來片片紅”,眾人皆說不通,弄得鹽商很沒麵子,此時金鼕心站齣來說,此乃元人詠平山堂的詩句,並隨口吟齣全詩:“廿四橋頭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為鹽商解瞭圍。而這首詩其實是金農自撰的。事後,鹽商送瞭金鼕心一大筆錢。我聽瞭之後覺得這個金鼕心確實不一般,有“夕陽返照桃花渡”做鋪墊,“柳絮飛來片片紅”不但通,而且很有畫麵感。
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花。
評分不錯,打發時間
評分收到後就迫不及待的打開瞭,裏麵的書都是我的最愛啊!《閑與慢生活曆》做的太漂亮瞭,超贊!2018年就靠它瞭,用來記錄每一個開心時刻。
評分
評分很美的書,值得珍藏,一傢人都愛讀。
評分包裝很完整,送貨很快,印刷清晰。
評分每天都讀那麼幾篇,能讓人靜心,去感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平時誰又會想到,炒米這種再平常的東西,都能寫的這麼有味道。
評分汪老是有趣的人,簡單的文字裏有@的人生智慧,人活著其實就是這麼迴事,吃吃喝喝一輩子而已。
評分美文中的經典,很多人在推薦這本書。汪曾祺先生的書,獨有一種韻味,在平淡、清新的氣氛裏,用文字慢慢的講故事,自然淡雅。圖書精美,紙張上乘。
活著就得有點滋味兒(京東簽章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