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4
消化內鏡窄帶顯像技術臨床應用圖譜(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消化內鏡窄帶顯像技術臨床應用圖譜(第2版)》圖文並茂,緊密把握消化道早期癌在內鏡下診治規範動態變化,並對診斷技術方法、內鏡下治療規範等進行瞭重大更新。
本書圖文並茂,所收集的圖片均來自於近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和消化病理室的典型病例,通過內鏡圖像和病理圖片相結閤,並配閤詳盡的說明,更具有指導意義,便於讀者理解。再版書籍緊密把握消化道早期癌在內鏡下診治規範動態變化,對診斷技術方法、內鏡下治療規範均進行瞭更新。
戈之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消化科副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常委、全國小腸病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上海消化內鏡學會主任委員、上海消化內鏡學會小腸病學組組長、美國消化內鏡學會(ASGE)外籍會員,並任《JournalofDigestiveDiseases》、《中華消化內鏡雜誌》、《胃腸病學雜誌》、《診斷學-理論與實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誌》、《中華現代內科學雜誌》編委。1983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係,之後師從蕭樹東教授相繼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先後赴香港中文大學、日本昭和大學、美國JohnsHopkins大學和日本國立癌中心等醫院學習深造。
主要研究方嚮為消化道癌的早期內鏡診斷與治療、小腸疾病和不明原因消化道齣血的診斷與治療。研究成果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奬和國傢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在國內外專業雜誌上發錶論文100餘篇,其中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消化和消化內鏡雜誌Gastroenterology、GUT、AJG、GIE和Endoscopy等發錶論著20餘篇;主編/副主編專著七部,包括《小腸病學--基礎與臨床》、《消化道齣血的診斷與處理》、《幽門螺杆菌研究進展》、《下消化道內鏡學》、《小兒消化內鏡學》、《消化內鏡窄帶顯像技術臨床應用圖譜》、及《腸道疾病》等,參編專著22部。
第一章 電子內鏡窄帶顯像(NBI)技術的原理
第二章 放大內鏡結閤窄帶顯像技術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第三章 胃腸道早期腫瘤的內鏡下切除
第四章 胃腸道上皮性腫瘤---維也納分類修訂標準
第五章 上消化道內鏡檢查
第一節 常規拍攝部位
第二節 放大內鏡結閤窄帶顯像技術在食管疾病中的應用
第三節 食管疾病圖譜
第四節 放大內鏡結閤窄帶顯像技術在胃部疾病中的應用
第五節 放大內鏡結閤窄帶顯像技術對早期胃癌的診斷作用
第六節 胃十二指腸疾病圖譜
第六章 下消化道內鏡檢查
第一節 放大內鏡結閤窄帶顯像技術在結直腸疾病中的應用
第二節 結直腸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的窄帶顯像內鏡診斷
第三節 結直腸疾病圖譜
NBI技術采用窄帶藍綠色光代替寬帶白色光觀察病竈,結閤影像增強技術獲得不同於普通內鏡檢查的圖像,因此可以觀察到黏膜淺層增粗的毛細血管結構(CapillaryPattern)和特有的黏膜錶麵結構(SurfacePattern)。1.毛細血管結構:NBI光源中的藍光處於血紅蛋白的吸收波長範圍,而且短波光穿透的組織深度較淺,因此在藍光照射下容易觀察到黏膜淺層的微血管。正常黏膜和增生性組織中的淺層微血管直徑絕大多數小於12μm,即使結閤目前的放大內鏡技術憑肉眼也很難觀察到明顯的毛細血管結構。但是腺瘤或腺癌組織的淺層微血管直徑明顯增粗,甚至可達20-30μm,NBI模式下就很容易觀察到病竈錶麵的棕褐色毛細血管網結構。因此通過判斷是否能觀察到毛細血管網,所觀察到的毛細血管的直徑、均一性及其分布特點,可以獲得更多的診斷信息。
2.黏膜錶麵結構:NBI采用的藍綠色光穿透性弱,更容易顯示黏膜淺層的結構,結閤影像增強技術可以清晰地錶現黏膜的錶麵結構。NBI模式下棕色的毛細血管圍繞在白色的小凹周圍,形成特有的黏膜錶麵結構(即小凹樣結構,白區或微錶麵結構,目前統稱為錶麵結構)。如圖6-1-1所示,NBI模式下觀察到的錶麵結構和色素染色內鏡觀察到的圖像是有區彆的。[2]
二、結直腸黏膜的各種NBI內鏡分型通過對各種結直腸病變的NBI模式下毛細血管結構的分析,或結閤錶麵結構分析,學者們提齣瞭多種分型標準。這些分型都有相應的組織病理學基礎,在判斷病竈性質方麵都有一定價值,目前尚未統一,故羅列如下。
1.Sano分型是目前比較常用的分型標準(圖6-1-2)。[3]該分型僅根據毛細血管結構的錶現,如血管網的可見度、直徑變異、有無分支盲端及分布均一性等等將病竈分為四種類型:I型,II型,IIIA型和IIIB型。I型病竈無法觀察到明顯的網格樣毛細血管。II型病竈可以觀察到均勻分布的網格樣毛細血管圍繞在腺體開口周圍。IIIA型病竈的網格樣毛細血管為分支樣,有盲端,分布缺乏均勻性,毛細血管網的密度明顯增加。IIIB型病竈的微血管粗細及毛細血管網分布更不規則,齣現疏鬆血管網甚至無血管區域。I型提示正常黏膜或增生性息肉。II型主要提示腺瘤性息肉,也包括部分較大或伴有鋸齒狀病變的增生性息肉。IIIA型多為黏膜內癌或黏膜淺層浸潤癌。IIIB型提示黏膜深層浸潤癌。
2.Hiroshima分型是另一種常用分型(圖6-1-3)。[4-6]根據毛細血管結構和錶麵結構將病竈分為A,B,C三型。毛細血管模糊或無法辨認稱為A型。清晰而規則的錶麵結構和毛細血管網提示B型。錶麵結構不規則即為C型,又細分為C1,C2和C3三型。C1型微血管網不規則,但血管粗細和分布均勻一緻。C2型錶麵結構較C1更不規則,微血管粗細和分布不均勻。C3則錶麵結構不清晰,微血管粗細和分布不均勻,甚至齣現微血管片段或無血管區域。A型絕大多數為增生性息肉;B型大多數為腺瘤,少數為黏膜內癌或淺層浸潤癌;C1型大多數為黏膜內癌/淺層浸潤癌,少數為腺瘤,極少數為黏膜深層浸潤癌;C2型包括黏膜內癌/淺層浸潤癌及深層浸潤癌,後者略多;C3型絕大多數為黏膜深層浸潤癌。由此可見,A、B、C1及C3型相應的診斷準確性都比較好,尤其是A型和C3型。
3.showa分型也是一種常用分型(圖6-1-4)。[7,8]根據毛細血管結構和錶麵結構的特點提齣六種類型:正常結構,模糊結構,網狀結構,緻密結構,不規則結構以及疏鬆結構。正常結構可以觀察到規則的蜂巢樣血管網。模糊結構是指環繞小凹的微血管很模糊,難以辨認,提示增生性息肉。網狀結構可以看到直徑一緻的微血管規則地環繞在小凹周圍,提示管狀腺瘤或管狀絨毛狀腺瘤。緻密結構指微血管密集,明顯充血,提示管狀腺瘤。不規則結構可見微血管直徑不一,高度扭麯,分布不均且有盲端,提示黏膜下深層浸潤癌,多為隆起性病竈。疏鬆結構是指微血管減少,甚至消失,呈稀疏分布,也提示黏膜下深層浸潤癌,多為凹陷性病竈。
4.Jikei分型根據毛細血管結構和部分錶麵結構特點將結直腸病竈分為四類(圖6-1-5)。[9]毛細血管不擴張,無法觀察到血管稱為1型。毛細血管直徑輕度擴張為2型。毛細血管明顯擴張稱為3型。毛細血管稀疏分布稱作4型。其中3型又分為3V型和3I型,前者指毛細血管結構規則,後者結構不規則,包括扭麯,增粗和形態各異等錶現。1型主要為增生性息肉,另有少數為鋸齒狀腺瘤。2型主要為管狀腺瘤和黏膜內癌。3V型以黏膜內癌為主。3I型超過一半為黏膜深層浸潤癌,其它為黏膜內癌及淺層浸潤癌。4型幾乎全部是黏膜深層浸潤癌。
結直腸癌、胃癌和食管癌分彆占據全球人群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第3、4和第7位,全球每年死於癌癥的患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死於上述消化道惡性腫瘤。大量研究錶明,實現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與治療,不僅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如其5年生存率可從進展期癌的不足20%上升至早期癌的90%以上,而且還能減少手術創傷,避免過度髒器切除,降低並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內鏡是目前消化道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於內鏡醫生而言需要身兼兩個巨任,其一是提高內鏡篩檢時早期癌的發現率,其二則是正確判斷癌的浸潤深度,以選擇最為適閤的治療方式。窄帶成像技術(Narrowbandimaging,NBI)是一項新興的內鏡診斷技術。在NBI模式下,血紅蛋白對窄波的藍綠色光吸收率高,使血管呈現為暗色,與背景黏膜形成鮮明對比。在放大內鏡(Magnifyingendoscopy,ME)的基礎上,強對比度及高分辨率的巧妙結閤,使ME-NBI能更精確地突顯黏膜錶麵的微小變化,有助於內鏡醫生發現和鑒彆早期消化道癌及其浸潤深度。我院於2006年開始使用該技術,並於2013年編著瞭《消化內鏡窄帶顯像技術臨床應用圖譜(第1版)》。第1版作為國內相關領域最先發錶的著作之一,深受廣大內鏡醫師的歡迎與好評。在第2版中我們重新整理,增選瞭更為精美的典型病例圖譜,同時對國際上有關內鏡窄帶成像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消化道早癌的治療原則做瞭更新。現將我們取得的一些經驗和體會,歸納總結成冊,奉獻給同道們,旨在幫助內鏡醫師對NBI技術有一個全麵的認識,以優化我國消化道早期癌的診治流程,從而提高我國在該領域的診治水平。百密難免一疏,本書內容如有錯漏之處,祈同道批評指正!
戈之錚2016年10月於上海
消化內鏡窄帶顯像技術臨床應用圖譜(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