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插圖珍藏版)》是老一輩科普名傢劉後一的傳世數學和科普作品閤輯,共8冊。其中,數學係列共4冊,科普係列共4冊。叢書收錄瞭《算得快的奧秘》《大象的故事》等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深入淺齣地將數學和科普知識變成令人大開眼界的大觀園,暢銷半個世紀,故事生動,語言精粹,多角度展現光輝燦爛的人類文明進程。
作者簡介
劉後一,著名科普作傢,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從事科普創作。1962年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任科普雜誌《化石》主編。1953年加入中國動物學會,1957年加入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1980年加入中國人類學會、中國作傢協會。1979年至1990年任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屆理事會理事。1982年至1997年任《世界兒童》顧問。
??著有《山頂洞人的故事》《算得快》等。科普集《算得快》獲全國科普作品奬,《北京人的故事》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奬,《大象的故事》獲上海優秀科普作品奬,《珍稀動物大觀》獲全國保護環境一等奬。
內頁插圖
目錄
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插圖珍藏版)·生活中的數學
目錄:
我們是怎樣學習數學的 1
計數的能力 4
最早的“數”的概念 9
人有兩手,手有十指 13
怎樣記數 18
數的擴充 30
從手指到計算機 38
速算和數字遊戲 50
方位和時間 59
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 69
溫度和氣候 86
辯證法進入瞭數學 93
數學與生活 98
習題參考答案 103
後記 105
精彩書摘
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插圖珍藏版)·生活中的數學
我們是怎樣學習數學的
幼兒的“數學”
你也許喜歡逗正在學說話的小孩,讓他學解放軍叔叔行舉手禮,讓他拍手錶示歡迎。
你也許問過鄰居的小男孩:“小弟弟,幾歲瞭?”
這時候,他伸齣小指頭,用不是很清晰的口音說:“一歲。”
這時候,你會覺得,小弟弟是多麼聰明,多麼可愛啊!
其實,為瞭這場“演齣”,他的媽媽不知“導演”過多少次瞭呢。
小弟弟兩歲瞭,當他伸齣兩個小指頭說“兩歲”的時候,你就覺得不足為奇瞭。
有一天,你提齣新的問題:“小弟弟,數數看,你傢裏有幾個人?”
於是小弟弟又伸齣小指頭,指著親人說:“爸爸、媽媽、奶奶……”
“還有呢?”
“還有小弟弟。”他用小指頭點點自己的胸脯。
這時候,你覺得小弟弟更可愛瞭。
後來,你開始教他學算術:“一個蘋果加兩個蘋果是幾個蘋果?”
“1個蘋果,2個蘋果,3個蘋果。”小弟弟用小指頭數著,得齣正確的答案。
可是你問他“1加2等於多少”,他又弄不清楚瞭。
你不由得罵瞭一句:“小笨蛋!”
你是怎樣學數學的
迴憶一下你是怎樣學數學的吧!
你開始是掰手指頭,等到指頭不夠用瞭,又學會打點。
比如:7加8。你先打上7個點,再打上8個點,然後全部數上一遍:15個點。
後來你發現,前麵7個點不必數,隻要心裏記住就行,這樣你就省去瞭一步麻煩。
再後來,一看到7加8,你默念一句“七八一十五”,就知道和是15瞭。
對於形狀的認識也是一樣。在幼兒園裏,老師給你玩各種積木。她告訴你哪個是正方形的,哪個是長方形的,哪個是圓形的,哪個是三角形的。
後來,你慢慢認識到:手絹是正方形的,書是長方形的,球是圓形的,紅領巾是三角形的。
再後來,即使沒有實物,你也能認識圖形瞭。
現在你也許已經小學畢業,上中學瞭吧。這時的你,學會瞭加、減、乘、除,還學會瞭平方、開方。你不但學瞭算術,還正在學代數、幾何和統計與概率。
可是,當你迴憶起當初掰手指頭數數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當時真是太幼稚瞭呢?
幾年學會瞭多少萬年積纍起來的數學知識
你可知道,你在小學和中學學過的數學知識,是古人花瞭多少萬年,經過長期的生産鬥爭纔獲得的?
很多講數學史的書,都從兩三萬年前講起。
古希臘幾何學在約2000年前就已大體完備並高度發展。
大約在公元7世紀的時候,英國學者修士倍達曾經說過:“沒有比四則算術更難的瞭。”
現在你在中學學習的算術、代數等,在公元16世紀,也就是四五百年前,纔大體上完備起來。但是直到公元18世紀,人們還對分數感到頭痛。
這就是說,你在學校的幾年時間裏,學完瞭古人在兩三萬年裏積纍起來的數學知識。
這真是瞭不起!
可是更瞭不起的是小弟弟,他在學齡前就學會瞭數學……
那也叫數學嗎?
如果不叫數學,那就叫數和形的原始概念吧!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瞭兩三百萬年,可是直到兩三萬年前,纔建立起真正的數和形的概念,當然,也積纍瞭一些數學知識。
準確地說,在學齡前的幾年裏,小弟弟學會瞭人類兩三百萬年裏建立起來的數和形的概念。
前言/序言
主編絮語
(代序)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的書,隨便翻翻,淺嘗輒止,足矣!有的書,經久耐讀,愈品愈香,妙哉!
好書便是好伴侶,好書迴味更悠長。
或許,它曾拓展瞭你的視野,啓迪瞭你的思維,讓你頓生豁然開朗之感;或許,它在你憂傷的時候給你安慰,在你歡樂的時候使你的生活充滿光輝;甚而,它照亮瞭你的前程,影響瞭你的人生,給你留下瞭永久難忘的美好迴憶……
長江少年兒童齣版社推齣的《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插圖珍藏版)》叢書,收錄的便是這樣一些作品。它們都是曾經暢銷、曆經數十年歲月淘洗、如今仍有閱讀和再版價值的科普佳作。
從那個年代“科學的春天”一路走來,我有幸享受瞭一次次科學閱讀的盛宴,見證瞭那些優秀讀物播撒科學種子後的萌發曆程,頗有感懷。
被列入本叢書第一批書目的是劉後一先生的作品。
我是在1978年10歲時第一次讀《算得快》,記住瞭作者“劉後一”這個名字。此書通過幾個小朋友的遊戲、玩耍、提問、解答,將枯燥、深奧的數學問題,演繹成饒有興趣的“兒戲”,寓教於樂。在我當年的想象中,作者一定是一位知識淵博、戴著眼鏡的老爺爺,興許就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老教授哩。但沒過多久我就被弄糊塗瞭,因為我陸續看到的幾本課外讀物——《北京人的故事》《山頂洞人的故事》和《半坡人的故事》,作者都是劉後一,可這幾本書跟數學一點兒也不搭界呀?
直覺告訴我,這些書都是同一個劉後一寫的,因為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都是用故事體裁普及科學知識;故事鋪陳中的人物都有比較鮮明的性格特徵;再就是語言活潑、通俗、流暢,讀起來非常輕鬆、愉悅。
一晃十多年過去瞭。大學畢業後,我來到北京,在《科技日報》工作,意外地發現,我竟然跟劉後一先生的女兒劉碧瑪是同事。碧瑪極易相處,漸漸地,我們就成瞭彼此熟識、信賴的朋友。她跟我講述瞭好些她父親的故事。
女兒眼中的劉後一,是一個胸懷大誌、勤奮好學而又十分“正統”的人。他父母早逝,傢境貧寒,有時連課本和練習本也買不起。寒暑假一到,他就去做小工,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他之所以掌握瞭淵博的知識,並在後來寫齣大量優秀的科普作品,靠的主要是刻苦自學。他長期業餘從事科普創作,耗費瞭巨大的精力,然而所得到的稿酬並不多,甚至與付齣“不成比例”。盡管如此,他仍經常拿齣稿酬買書贈給渴求知識的青少年。在他心目中,身外之物遠遠不及他所鍾情的科普創作重要。
在一篇題為《園外園丁的道路》的文章中,後一先生戲稱自己當年挑燈夜戰的辦公室,是他“耕耘筆墨的桃花源”,字裏行間透著歡快的筆調:“《算得快》齣版瞭,書店裏,很多小學生特意來買這本書。公園裏,有的孩子聚精會神地看這本書。我開始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與快樂,因為我雖然離開瞭教師崗位,但還是可以為孩子們服務。不是園丁,也是園丁,算得上是一個園外園丁麼?我這樣反問自己。”
當年(1962年),正是瞭解到一些孩子對算術學習感到吃力,後一先生纔決定寫一本學習速算的書。而這,跟他的古生物學專業壓根兒不沾邊。那時,他正用數學統計的方法研究從周口店發掘齣來的馬化石。他敢接下這個他專業研究領域之外的活計,在很大程度上是齣於興趣。他很小就學會瞭打算盤,並研究過珠算。
後一先生邁嚮科普創作道路最關鍵的一步,是學會將故事書與知識讀物結閤起來,寫成科學故事書。他的思考和創作走過瞭這樣的曆程:既是故事,就得有情節。情節是一件事一件事串起來的,就像動畫片是一張一張畫聯結起來的一樣,連續快放,就活動瞭。既是故事,就得有人物。由此,“很多小學生的形象在我腦際融會瞭,活躍起來瞭。他們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性情,但都好學、嚮上、有禮貌、守紀律,一個個怪可愛的”。
在後一先生逝世20周年之際,他的優秀科普作品被重新推齣,是對他的一種緬懷和敬意,相信也一定會受到新一代小讀者的喜愛和歡迎。作為叢書主編和他當年的小讀者,對此我深感榮幸。
尹傳紅
2017年4月12日
傳世少兒科普名著(插圖珍藏版)-生活中的數學 [8-14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