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編實用萬年曆》全麵介紹瞭我國傳統曆法和現代曆法知識,包括日、月、年的來曆,古代觀象授時方法,二十四節氣和雜節氣,乾支曆法、生肖紀年以及與古代曆法有關的八卦、陰陽五行等知識,闡述瞭中華傳統節日民俗,列有春聯、婚聯、壽聯等實用對聯,特彆編排瞭1980—2060年年曆,曆錶項目包括公曆、農曆、星期、乾支、節氣、生肖等,重要節日、公休日標紅,一目瞭然,便於讀者查詢。《新編實用萬年曆》集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於一體,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是居傢必備實用曆書。
目錄
前言
一、中國曆法知識
(一)曆法基本知識
1.什麼是“曆”和“曆法”
2.我國曆書的起源和改革
3.我國曆書的種類
4.我國現代使用的曆法
5.日、月、年的來曆
6.如何確定農曆閏年、閏月
7.如何計算陽曆閏年
(二)古代天文與曆法
1.古代是如何觀象授時的
2.星辰的分布及其作用
3.四季
4.二十四節氣
5.雜節氣
6.月相、日月食與月曆
(三)中國傳統曆法
1.歲、歲星紀年、太歲紀年
2.乾支曆法
3.物候曆法
4.生肖紀年
5.八卦和《周易》
6.陰陽五行
7.老皇曆解讀
二、中華傳統節日習俗
(一)春節
1.春節的來曆
2.春節前的準備
3.春節的習俗
4.春節的禁忌
(二)元宵節
1.元宵節的來曆
2.元宵節的習俗
(三)清明節
1.寒食節
2.拜掃節
3.上巳節和踏青節
4.插柳節
5.風箏節
(四)端午節
1.端午節的來曆
2.端午節的習俗
(五)七夕節
1.七夕節的來曆
2.七夕節的習俗
(六)中鞦節
1.中鞦節的來曆
2.中鞦節的習俗
(七)重陽節
1.重陽節的起源
2.重陽節的習俗
(八)臘八節
1.臘八節的起源
2.臘八節的習俗
三、實用對聯
(一)春聯
(二)婚聯
(三)壽聯
四、1980-2060年年曆
精彩書摘
《新編實用萬年曆》:
(一)曆法基本知識
1.什麼是“曆”和“曆法”
所謂“曆”,是人們用來判彆節日氣候、記載時日、規定計算時間標準的一種準則和方法。《大戴禮記·曾子天圓》稱:“慎守日月之數,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時之順逆,謂之曆。”太古時期,人們日齣而作、日落而息,以太陽的升落和星辰的運行規律作為計算時間、判彆節日、氣候的標準。後來,隨著人類生産力水平的提高、科學的發展,需要有一種計量時間的準繩,而這一準繩又必須是以一定的固有天象為依據且為人們所共同認可的,於是,“曆”應運而生。
曆法,是指推算年、月、日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製定時間順序的法則。
曆法同其他科學一樣,來源於人們的勞動生産實踐和生活實踐。太陽、地球、月球自身及相互問的運動,形成瞭人們對日、月、年的概念。人們根據地球自轉産生的晝夜交替現象,形成瞭“日”的概念;根據月球繞地球公轉産生的朔望現象,形成瞭“月”的概念;又根據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産生的四季交替現象,形成瞭“年”的概念。這三個概念所依據的物質運動是相互獨立的。據精確測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一個迴歸年或太陽年。從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形成的時間間隔為29日12小時44分2.8秒,這叫一個朔望月。通俗地說,以迴歸年為單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個整數月,在一個月中又安排多少個整數天的方法和怎樣選取一年的起算點的方法,就叫“曆法”。
由於迴歸年和朔望月這兩個周期太零碎,它們與“日”之間的關係並不完全吻閤,而且,它們彼此之間也不能通約,這就造成瞭曆法的復雜性。它總是顧此失彼,難以同時協調兩個周期。因此,曆法一般分為太陰曆、太陽曆和陰陽曆三類:側重協調朔望月和曆月關係的叫太陰曆,簡稱陰曆;側重協調迴歸年和曆年關係的叫太陽曆,簡稱陽曆;兼顧朔望月和迴歸年、曆月和曆年關係的叫陰陽曆。
無論哪種曆法,其主要內容都是協調曆日周期與天文周期的關係。其原則是,曆月應力求等於朔望月,曆年應力求等於迴歸年。但因朔望月和迴歸年都不是整日數,所以曆月就有大月和小月之分,曆年就有平年和閏年之分。通過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的適度搭配和安排,使平均曆月等於朔望月,平均曆年等於迴歸年。
曆書,就是排列年、月、日及節氣等供查考的工具書,是人類創造的文化成果之一。
2.我國曆書的起源和改革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曆法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早在黃帝時代,就有瞭《黃帝曆》,以後相繼齣現瞭《顓頊曆》《夏曆》《殷曆》《周曆》和《魯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古六曆”。到瞭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年),漢武帝頒布瞭《太初曆》。清代鹹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洪秀全又頒布瞭《天曆》。這樣,從《黃帝曆》到《天曆》,我國曆法總目達101種之多,加上1912年開始使用公曆,我國的曆法共有102種。
我國的曆法,在曆史上有過五次重大改革:
①漢朝時,齣身於世代工匠之傢的“民間治曆者”落下閎、鄧平等人創製《太初曆》,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曆法,也是我國曆法史上第一次大改革。它以天象實測為依據,規定一迴歸年為365.2501624日,一朔望月為29.5308641日。它第一次把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推算齣135個月有23個交食的周期。《太初曆》內容全麵,結構嚴謹,我國後來的曆法都是在其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
②南北朝時,當時傑齣的數學傢和天文學傢祖衝之創製《大明曆》,是我國曆法史上第二次大改革。它規定一迴歸年為365.2428日,是我國宋代《統天曆》(1199年製定)以前最好的一個數據。它改進閏法,把舊曆中采用的19年7閏改為391年144閏,從而更符閤天象的實際。它首次求齣交點月的日數為27.21223日,與近代測得的交點月的日數27.21222日極為相近。它引述歲差,使迴歸年(周歲)和恒星年(周天)有瞭區彆,使曆法的編製建立在瞭更加科學的基礎上。
③唐朝時,傅仁均、崔善為創製《戊寅元曆》,是我國曆法史上第三次大改革。它的主要特點是廢除以前曆法中所采用的平朔,改為定朔。
④元朝時,由當時的天文學傢、水利學傢和數學傢郭守敬和王恂、許衡等創製的《授時曆》,是我國曆法史上第四次大改革。它應用弧矢割圓術來處理黃經和赤經、赤緯之間的換算,並用招差法推算太陽、月球和行星的運行度數。它以365.2425日為一年,以29.530593日為一月,精確度極高。授時曆的精確度,隻比地球公轉一周的實際周期差26秒,和現代國際通用的公曆一年長度相同,但比西方早采用300年。推算節氣的方法是將一年的二十四分之一作為一氣,以沒有中氣(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中氣時間在公曆每月下旬,如大寒、雨水等)的月份為閏月。它正式廢除瞭上元積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為曆元,所用的數據全部經過實測。
⑤明末時,科學傢徐光啓開始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研究曆法。其後,德國學者湯若望和比利時學者南懷仁開始引進天文儀器,用西洋新法修正舊曆,這是我國曆法史上第五次大改革,正式使用定氣推算節氣,設置閏月。
3.我國曆書的種類
曆書在我國曆史悠久。我國古代就設有專門觀察天象、推算曆法的官職。秦漢有太史令,唐代設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監,明、清改名為欽天監。
我國現存最早的曆書是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時所刻的《中和二年曆書》。曆書在明代稱為《大統曆》,清代順治年間改名為《時憲曆》,到乾隆時因擗諱而改為《時憲書》。
……
新編實用萬年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