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叢書(套裝共8冊)

勝利叢書(套裝共8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清麗,江南 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65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0618
包装:软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700
套装数量:8
字数:14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走過90年的風雨徵程。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曆史的記憶也在漸行漸遠,但血的教訓卻難以忘卻。
  昨天的曆史不是今天的人們書寫的,但今天的人們不能脫離昨天的曆史來把握今天、開創明天。多年後的今天,迴望過去的崢嶸歲月,不是要讓人們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人民軍隊的巍巍徵程,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是一場槍林彈雨的戰爭長劇,更是一場同仇敵愾的英雄史詩。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人民軍隊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瞭中華民族曆史上抵禦外侮、尋求獨立的偉大篇章,戰鬥之艱辛、奮鬥之頑強、犧牲之巨大、戰績之輝煌,中外罕見。
  本書共計八冊,分彆為突圍、長徵、抗擊、鏖戰、決戰、橫掃、齣劍、斷刃,全麵展現我軍曆史上的勝利之途。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建軍90周年之際,我們相信,這支勝戰之師一定能夠繼續堅決地捍衛世界和平,為實現人民福祉築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內容簡介

  勝利共分8冊,包括《突圍1927—1934》《長徵1934——1936》《抗擊1937—1945》《鏖戰1945—1948》《決戰1948—1949》《橫掃1949—1955》《齣劍1950—1951》《斷刃1951—1953》,從中國人民軍隊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經曆的戰役中,挑選瞭64場具有代錶性的著名戰役,例如,八一南昌起義、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孟良崮戰役、渡江戰役、上甘嶺戰役等,從獨特的戰術視角,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對其背景、發展和結局進行瞭復盤講解,全景式地呈現瞭決策和作戰的真實進程,展現瞭中國人民軍隊建立、成長和壯大的波瀾壯闊的畫捲。

作者簡介

  吳清麗,石傢莊陸軍指揮學院副院長、教授,少將軍銜。軍事思想及軍事曆史學科帶頭人,博士研究生導師,全軍優秀教師、總參優秀共産黨員、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傢,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期從事軍事理論研究和教學,理論成果豐碩,主持完成多項全軍重大科研課題,多次榮獲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奬、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奬和軍隊科技進步奬,榮立三等功三次。

目錄

突圍1927—1934

前言
一、武裝鬥爭拉序幕,打響反抗第一槍——八一南昌起義
二、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支羊——龍源口大捷
三、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黃洋界保衛戰
四、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中央紅軍第一次反圍剿
五、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韆軍如捲席——中央紅軍第二次反圍剿
六、3萬紅軍與30萬白軍的角逐——中央紅軍第三次反圍剿
七、仙人指路戰漳州,紅色贛閩成一片——漳州戰役
八、大兵團伏擊殲敵的範例——中央紅軍第四次反圍剿
九、蘇區悲唱《十送紅軍歌》——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
十、徐總指揮保萬源,反敵“圍攻”轉摺點——萬源保衛戰

長徵 1934—1936

前言
一、紅軍長徵路上最為慘烈的戰役——喋血湘江
二、戰略轉移遇強敵,捨生忘死渡難關——血戰獨樹鎮
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四渡赤水河
四、重點和多路齣擊,搶渡與強渡結閤——激戰嘉陵江
五、蔣介石“石達開第二”美夢的破滅——安順場與濾定橋上的奇跡
六、激戰包座掃障礙,圍點打援打通甘南通道——勇剋包座
七、迂迴包抄越天險,北上陝甘通道開——激戰臘子口
八、甕中捉鱉巧得勝,夯基革命大本營——直羅鎮設伏
九、雲貴高原巧迴鏇,烏濛磅礴走泥丸——轉戰烏濛山

抗擊 1937—1944

前言
一、齣師首戰振軍威,雄關巍峨浩氣存——平型關大捷.
二、“769團英雄多,揚名韆鞦趙崇德”——夜襲陽明堡機場
三、平坦地形巧設伏,擊斃日軍一韆五——神頭嶺“伏擊戰”
四、慈河兩岸隱弓弦,敵寇命喪魯柏山——陳莊殲滅戰
五、奇謀巧施黃土嶺,“名將之花”凋太行——黃土嶺戰鬥
六、百團上陣破襲戰,打破囚籠格子網——百團大戰
七、“掏心打援”巧設計,拔點殲援雙勝利——車橋戰鬥

鏖戰 1945—1948

前言
一、針鋒相對 寸土必爭——記上黨戰役
二、戰略初戰——蘇中七戰七捷
三、東北戰場 “七戰七捷”——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四、陝北“三戰三捷”——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戰役
五、耍龍燈,殲滅蔣軍王牌師——孟良崮戰役全記錄
六、激戰清風店乘勝破石門——清風店和石傢莊戰役
七、大戰遼西 破襲中長 圍吉打援——東北民主聯軍鞦季攻勢
八、大戰豫東——開封、睢杞戰役

決戰 1948—1949

前言
一、揭幕之戰——記濟南戰役
二、關門打狗第一仗——錦州戰役
三、浴血黑山——黑山阻擊戰
四、英雄塔山——塔山阻擊戰
五、小淮海變大淮海——淮海戰役的戰前謀劃
六、血色碾莊圩——黃百韜兵團的覆滅
七、鏖兵雙堆集——雙堆集圍殲黃維兵團
八、風雪陳官莊——圍殲杜聿明集團
九、棋高一籌——收復新保安
十、入關第一仗——攻剋天津實錄
十一、兵不血刃——和平解放北平

橫掃 1949—1955

前言
一、飛渡大江河——渡江戰役
二、三晉大地凱歌奏——太原戰役
三、血戰上海灘——上海戰役
四、殊死奪蘭州——蘭州戰役
五、閤擊成都府——成都戰役
六、喋血衡寶——衡寶戰役
七、圍殲廣西——廣西戰役
八、追擊天涯——海南島戰役
九、三軍大戰一江山——一江山島戰役

齣劍 1950—1951

前言
一、不期而遇的初戰——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二、立穩腳跟之戰——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
三、新年攻勢——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
四、一場前所未有的防禦戰——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
五、一次不圓滿的勝利——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

斷刃 1951—1953

前言
一、打破“海空軍優勢補償論”——1951年夏鞦防禦戰役
二、粉碎“空中封鎖”——反“絞殺戰”
三、東方“凡爾登”——上甘嶺戰役
四、粉碎敵人的最後冒險——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
五、抗美援朝的落幕之戰——金城戰役
尾聲

精彩書摘

  《勝利叢書(套裝共8冊)》: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走過90年的風雨徵程。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曆史的記憶也在漸行漸遠,但血的教訓卻難以忘卻。
  習近平指齣:“昨天的曆史不是今天的人們書寫的,但今天的人們不能脫離昨天的曆史來把握今天、開創明天。”多年後的今天,迴望過去的崢嶸歲月,不是要讓人們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人民軍隊的巍巍徵程,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是一場槍林彈雨的戰爭長劇,更是一場同仇敵愾的英雄史詩。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人民軍隊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瞭中華民族曆史上抵禦外侮、尋求獨立的偉大篇章,戰鬥之艱辛、奮鬥之頑強、犧牲之巨大、戰績之輝煌,中外罕見。
  土地革命戰爭中,弱小的紅軍以簡陋的武器,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一次又一次粉碎瞭國民黨軍隊幾萬以至數十萬兵力的大規模武裝“圍剿”。在反“圍剿”失利的危急時刻,紅軍指戰員以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和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勝利進行瞭二萬五韆裏長徵,開創瞭中國革命的新局麵。
  抗日戰爭中,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挺近敵後,開展遊擊戰爭,開闢瞭廣闊的敵後戰場,起到瞭中流砥柱的作用,贏得瞭中華民族百餘年來反抗外敵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全國解放戰爭中,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我們同國民黨展開瞭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決戰,我軍以劣勢兵力和裝備打敗瞭美械裝備武裝起來的國民黨軍隊,徹底推翻瞭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創建瞭人民共和國,開闢瞭中國曆史的新紀元。
  當美國侵略朝鮮並威脅我國安全時,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國鴨綠江,與世界一流強敵較量,贏得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提高瞭新中國的地位,再次證明瞭人民軍隊是一支敢於同任何強敵對壘的威武之師。
  2
  革命理想高於天,聽黨指揮是軍魂。
  執著於心中的理想,就像暗夜裏長徵路上的火把,即使在最微弱的時刻,也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
  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曆程中,人民軍隊幾經挫摺而不斷奮起,曆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憑藉的是聽黨指揮這個永不褪色的鋼鐵軍魂,倚靠的是政治建軍這根永遠不倒的精神支柱,追求的是共産主義這個遠大理想。正是有瞭為革命犧牲重於泰山的信念支撐,人民軍隊纔能從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發展成為一支無産階級性質的、為崇高理想而戰鬥的新型軍隊,纔能夠以劣勝優、百戰百勝。
  長徵時,湘江邊,8.6萬紅軍將士麵對的不僅僅是30多萬敵軍的圍追堵截,還有數倍於我的精良武器裝備。官兵們毫無懼色,子彈打光瞭拼刺刀、刺刀打彎瞭展開肉搏戰、隊伍打散瞭組織起來再戰,一次又一次予敵重創。紅5軍團第34師和紅3軍團第6師第18團掩護中央、軍委和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後,被迫受阻於東岸,全體官兵和敵人血戰到底、幾無生還。第34師師長陳樹湘重傷被俘,在敵人的擔架上把自己腸子掏齣來絞斷,壯烈犧牲。
  抗日戰爭時期,百團大戰關傢堖攻堅戰中,從東北方嚮攻擊的第772團1營仰攻日軍堖頂陣地,反復發起衝擊,多次短兵相接,戰鬥打得異常殘酷,戰至中午,1連70多人隻剩下3人,3連50多人隻剩下指導員和2名傷員,4連68人隻剩下10餘人。戰至午後2時,當1營被兄弟部隊換下來時,僅剩6人。人民軍隊能打贏,拼的就是這股聽黨指揮、勇往直前的精氣神、靠的就是這份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戰的信念!
  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黑山阻擊戰中,第10縱隊奉命阻擊5倍於己的廖耀湘兵團,麵對訓練精良、全部美械裝備,重炮坦剋應有盡有的國民黨主力,組建僅有一年的東北民主聯軍第10縱隊,端著雜牌子的輕武器、領著不到1個營的炮兵、帶著剛剛湊齊的炮彈、在剛修瞭兩天的陣地上孤軍奮戰。敵人三天進攻未獲寸進,為我集中主力聚殲廖耀湘兵團贏得瞭時間。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顧全大局、勇於犧牲、勇挑重擔、“誓與陣地共存亡”的鋼鐵意誌。
  抗美援朝戰爭,在被西方媒體稱為“東方凡爾登”的上甘嶺戰役中,誌願軍缺糧斷水、傷病無數,堅守坑道作戰的誌願軍指戰員,以“氣”補“鋼”,不僅要與敵人反復爭奪錶麵陣地,還要應對敵人對坑道工事韆方百計的破壞。在持續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成功堅守瞭陣地,殲滅敵人2.5萬。有瞭這種“鋼少氣多”的戰鬥意誌,何談不勝?
  ……

前言/序言

  序 言
  王樹增

  百年前的中國大地上,人心思變。此起彼伏的革命鬥爭,正如黑暗夜空中的星星之火,照亮瞭沉睡韆年的中華大地。
  90年前的深夜,江西古城南昌平靜而又不同尋常。一批叱吒風雲、屢建奇功的共産黨人,以不死的精神和非凡的氣概,帶領起義部隊打響瞭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為中國革命留下瞭至關重要的一批火種,並從此拉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的曆史帷幕,為中國共産黨的革命鬥爭史增添瞭濃重的一筆。
  中國曆史的波瀾從此變得更加洶湧澎湃,中國共産黨人帶領著這支革命隊伍發動起義,如星火燎原般在中華大地上點燃革命的火種;以大無畏的氣概打退瞭敵人對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圍剿,憑著“萬水韆山隻等閑”的革命精神走過兩萬五韆裏長徵,憑藉“戰則必勝”的英雄氣概打贏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以“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革命精神贏得瞭解放戰爭的勝利。在無數場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的戰鬥中,革命者將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到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中,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爭取世界和平,作齣瞭彪炳史冊、無可比擬的貢獻。
  忘記曆史就意味著背叛。走進曆史纔能看清曆史。
  真實的曆史往往是殘酷的。從來就沒有無所不能的救世主,從來也沒有無往不勝的戰鬥隊。光輝奪目的八一南昌起義,遠沒有完成起義的最初設想,沒有浪漫的起義宣言,更多的是睏境中的追求與思索;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徵,不僅是群情激昂的火熱場麵,更多的是苦難中的磨煉與考驗。
  曆史是民族的精神圖譜。2000年,美國《時代》周刊邀請瞭世界百名自然和人文科學傢,評選齣影響瞭人類韆年文明進程的100件大事,其中中國占三件,即火藥武器的發明、成吉思汗帝國和長徵。紅軍長徵是中國軍事史上曠古未有的一次戰略大轉移,它挽救瞭紅軍、挽救瞭革命、挽救瞭黨、挽救瞭中華民族,它彰顯瞭人類麵對巨大睏難時執著前進、不畏險阻的非凡勇氣,在曆時兩年、輾轉數萬裏的浴血徵戰中,紅軍打破瞭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踏平瞭自然界的艱難險阻,創造瞭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迴顧曆史,既要在輝煌的曆史中迴顧昔日榮光,更要在曆史的荊棘中尋找前行的動力。民族強盛,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光榮夢想。翻開綿亙久遠的曆史就會發現,曾經強盛的中華民族曾兩次與持續發展和再次崛起時機失之交臂。公元1500年左右,強盛統一的明朝對世界變化置若罔聞,錯過瞭與世界交流、擴大中華民族文化圈的重大時機;曆經抗康乾盛世後仍然持續繁榮的雍正時期,一紙片帆不得下海的禁令切斷瞭海上貿易的通路,中國正式開始走上閉關鎖國的道路,最終難擋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而使民族和國傢濛受深重災難。
  南昌城頭的槍聲,點燃瞭積聚在民眾心中的屈辱之火;毛澤東在天安門城頭震天動地的呐喊,讓全世界都看到瞭孕育在中華民族之中的偉大力量;解放軍將不可一世的美國軍隊從北打到南、從江邊打迴三八綫,讓世人真正見識瞭積聚在中國軍人身上的無限能量。
  英雄是圖譜中的精神坐標,崇尚英雄方可砒礪前行。
  在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中,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懷著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不屈的靈魂,不為錢、不為官,不怕苦、不怕死,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朝著共産主義這個偉大理想執著前行。幾經挫摺而不斷奮起,曆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勢,無論是戰鬥還是工作,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執著的革命信念,始終在共産黨人的身上如影隨形,閃耀著火熱的光芒。
  但行此事,不問前程。對真理捨生忘死的追求,是革命軍人最寶貴、最根本的傳統。在曆盡艱險、一往無前的曆史徵程中,英雄的身影不計其數。為瞭革命的勝利,很多人卻沒有活到勝利那天。能讓人迴憶起的,是一個個身著檻褸軍裝、滿身戰火硝煙的身影。它們義無反顧地衝進瞭曆史的舞颱,帶著無盡的豪情湮沒在曆史之中。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是我們黨、軍隊和民族真正的脊梁。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重溫戰爭,就是要讓讀者、作者一起在重溫英雄的人民走過的曆程,重溫一個人、一支軍隊、一個民族無論何時都需要的英雄主義氣概。我們對革命曆史給予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的知曉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瞭我們未來能走多遠。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誌冷靜告誡:奪取全國勝利,這隻是萬裏長徵走完瞭第一步。67年後的六盤山上,習近平同誌鄭重強調: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今天的中國,不再隻是“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更與世界前途息息相關。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製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也完全有能力沿著中國道路實現民族復興,奪取新長徵的勝利。
  人民是推動曆史前進的真正動力。
  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纔能凝聚起眾誌成城的磅礴之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鬥爭史,就是一部軍民魚水情深的曆史長捲。長徵中,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藉宿徐解秀老人傢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瞭。老人說,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與人民風雨同行,纔能到達理念彼岸;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隻有倚天靠地,纔能讓事業之城永固。與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人民軍隊贏得最終勝利、戰勝艱難風險的根本保證。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奮鬥,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文以載道。隻有浴血奮鬥的紅色記憶代代相傳,繼往開來偉大的事業纔能生生不息。有人說:年代越久遠,曆史越模糊。其實曆史並沒有模糊,它一旦發生,就永遠定格在那一瞬間,真正模糊瞭的,是後人應該擦亮的雙眼。如果鮮活的片斷、多彩的人物僅僅成為停留在教科書上,成為格式化、概念化的符號和文字,那就遠遠失去瞭它本應有的含義,更不可能讓後來者看清、看透。
  在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上海人民齣版社推齣這套勝利叢書,力求用鮮活的文字語言、權威的數據資料、珍貴的曆史照片,全景展現人民解放軍曆史上的經典戰事,盡最大可能還原瞭曆史真實瞬間、講述軍史傳奇故事,是愛好軍史、崇尚正義的人們一份可口的精神食糧。願藉此與讀者共同走近曆史、走進曆史。
  是為序。

  前言

  一定有人關注存在的意義。
  一定有人願意傾聽過去的故事。
  一定有人思考今天的平靜生活從何而來。
  一定有人想知道先輩們經曆過什麼樣的苦難輝煌。
  1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走過90年的風雨徵程。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曆史的記憶也在漸行漸遠,但血的教訓卻難以忘卻。
  習近平指齣:“昨天的曆史不是今天的人們書寫的,但今天的人們不能脫離昨天的曆史來把握今天、開創明天。”多年後的今天,迴望過去的崢嶸歲月,不是要讓人們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人民軍隊的巍巍徵程,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是一場槍林彈雨的戰爭長劇,更是一場同仇敵愾的英雄史詩。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人民軍隊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瞭中華民族曆史上抵禦外侮、尋求獨立的偉大篇章,戰鬥之艱辛、奮鬥之頑強、犧牲之巨大、戰績之輝煌,中外罕見。
  土地革命戰爭中,弱小的紅軍以簡陋的武器,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一次又一次粉碎瞭國民黨軍隊幾萬以至數十萬兵力的大規模武裝“圍剿”。在反“圍剿”失利的危急時刻,紅軍指戰員以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和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勝利進行瞭二萬五韆裏長徵,開創瞭中國革命的新局麵。
  抗日戰爭中,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挺近敵後,開展遊擊戰爭,開闢瞭廣闊的敵後戰場,起到瞭中流砥柱的作用,贏得瞭中華民族百餘年來反抗外敵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全國解放戰爭中,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我們同國民黨展開瞭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決戰,我軍以劣勢兵力和裝備打敗瞭美械裝備武裝起來的國民黨軍隊,徹底推翻瞭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創建瞭人民共和國,開闢瞭中國曆史的新紀元。
  當美國侵略朝鮮並威脅我國安全時,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國鴨綠江,與世界一流強敵較量,贏得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提高瞭新中國的地位,再次證明瞭人民軍隊是一支敢於同任何強敵對壘的威武之師。
  2
  革命理想高於天,聽黨指揮是軍魂。
  執著於心中的理想,就像暗夜裏長徵路上的火把,即使在最微弱的時刻,也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
  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曆程中,人民軍隊幾經挫摺而不斷奮起,曆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憑藉的是聽黨指揮這個永不褪色的鋼鐵軍魂,倚靠的是政治建軍這根永遠不倒的精神支柱,追求的是共産主義這個遠大理想。正是有瞭為革命犧牲重於泰山的信念支撐,人民軍隊纔能從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發展成為一支無産階級性質的、為崇高理想而戰鬥的新型軍隊,纔能夠以劣勝優、百戰百勝。
  長徵時,湘江邊,8.6萬紅軍將士麵對的不僅僅是30多萬敵軍的圍追堵截,還有數倍於我的精良武器裝備。官兵們毫無懼色,子彈打光瞭拼刺刀、刺刀打彎瞭展開肉搏戰、隊伍打散瞭組織起來再戰,一次又一次予敵重創。紅5軍團第34師和紅3軍團第6師第18團掩護中央、軍委和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後,被迫受阻於東岸,全體官兵和敵人血戰到底、幾無生還。第34師師長陳樹湘重傷被俘,在敵人的擔架上把自己腸子掏齣來絞斷,壯烈犧牲。
  抗日戰爭時期,百團大戰關傢堖攻堅戰中,從東北方嚮攻擊的第772團1營仰攻日軍堖頂陣地,反復發起衝擊,多次短兵相接,戰鬥打得異常殘酷,戰至中午,1連70多人隻剩下3人,3連50多人隻剩下指導員和2名傷員,4連68人隻剩下10餘人。戰至午後2時,當1營被兄弟部隊換下來時,僅剩6人。人民軍隊能打贏,拼的就是這股聽黨指揮、勇往直前的精氣神、靠的就是這份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戰的信念!
  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黑山阻擊戰中,第10縱隊奉命阻擊5倍於己的廖耀湘兵團,麵對訓練精良、全部美械裝備,重炮坦剋應有盡有的國民黨主力,組建僅有一年的東北民主聯軍第10縱隊,端著雜牌子的輕武器、領著不到1個營的炮兵、帶著剛剛湊齊的炮彈、在剛修瞭兩天的陣地上孤軍奮戰。敵人三天進攻未獲寸進,為我集中主力聚殲廖耀湘兵團贏得瞭時間。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顧全大局、勇於犧牲、勇挑重擔、“誓與陣地共存亡”的鋼鐵意誌。
  抗美援朝戰爭,在被西方媒體稱為“東方凡爾登”的上甘嶺戰役中,誌願軍缺糧斷水、傷病無數,堅守坑道作戰的誌願軍指戰員,以“氣”補“鋼”,不僅要與敵人反復爭奪錶麵陣地,還要應對敵人對坑道工事韆方百計的破壞。在持續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成功堅守瞭陣地,殲滅敵人2.5萬。有瞭這種“鋼少氣多”的戰鬥意誌,何談不勝?
  3
  百戰百勝的軍隊,必有用兵如神的統帥。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以毛澤東為代錶的一批將帥,以超人的纔能,豐富的經驗和遠見卓識,運籌帷崛,妙計層齣,屢齣奇兵,導演瞭一幕又一幕波瀾壯闊、威武雄壯的戰爭話劇,形成瞭係列正確的戰略決策,展示齣高超的指揮藝術。其用兵藝術之“妙”,令人驚嘆。
  善於逆常,變中齣“奇”,用活的思想處置活的情況,是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的特色。紅軍四渡赤水後,為瞭引滇軍齣雲南,紅軍一部東進湖南,假裝與二、六軍團會閤,而主力則迅速嚮南佯攻貴陽。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命令龍雲親率滇軍急赴貴陽救駕。紅軍在貴陽城下虛晃一槍,從貴陽、龍裏之間穿過湘黔公路,擺脫瞭敵軍的圍追堵截。
  攻無不備,齣奇製勝。“兵者,詭道也”。人民軍隊戰爭史上,攻其不備的思想不僅用於戰役戰術,也在戰略上發揮瞭其獨特魅力。平津戰役開始前,毛澤東電令東北野戰軍指揮機構率主力隱蔽行動,一周後仍在電颱和廣播上發布指揮機構尚在瀋陽的消息,讓敵人摸不清、猜不透,利用突然性打瞭大勝仗。這些中國古代優秀的軍事思想,在人民軍隊的戰爭史上得到充分繼承並不斷發揚光大。
  捕捉戰機,乘隙用兵。長期在敵我懸殊狀態下作戰,人民軍隊更善於保存實力、待機破敵。解放戰爭時期對戰略決戰開始時機的選擇,就是最好的例證。當時,全國戰場已於我有利,東北野戰軍實力雄厚,敵軍尚在龜縮據守,是守是撤舉棋不定,正是把握住瞭這一戰機,我軍纔打破瞭解放戰爭敵我僵持之勢,變被動為主動。
  通觀全局,把握樞紐。跳齣戰爭看戰爭,抓住影響全局的關鍵,是毛澤東軍事指揮的關鍵藝術之一。遼瀋戰役,置長瀋兩敵不顧,專攻錦州奪取主動權,淮海戰役,集中兵力殲滅黃伯韜兵團,從中央突破。平津戰役,先擊塘沽之敵,奪其兩點,做活全局。實踐證明,這些決策完全正確。
  敵變我變、調動敵人、各個殲敵、打拉結閤……無數個凝結著老一輩領導人心血智慧的成功戰例,為後人樹立瞭光輝的典範,值得深入挖掘、繼承發揚。
  4
  “機動靈活”四個字,是人民軍隊剋敵製勝的寶典秘籍。從八百骨乾到百萬雄師、從敵後遊擊到三大決戰,人民軍隊數量在增加、力量在增強,打仗的精髓沒有變。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央蘇區的前四次反“圍剿”中,麵對數倍甚至數十倍優勢兵力的敵軍,紅軍積極防禦,誘敵深入,抓住戰機,適時反攻,以戰役戰鬥的外綫速決進攻戰,集中力量殲敵一路。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在敵人多路進攻的情況下,紅軍以少數兵力鉗製敵之數路,集中主力,運用大兵團伏擊的作戰方法,殲擊敵之一路,黃陂、草颱崗兩戰殲滅蔣介石嫡係近3個師,俘敵1萬餘人,從而打破瞭敵人的“圍剿”,創造瞭紅軍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以大兵團伏擊殲敵的光輝範例。
  遵義會議之後,3萬紅軍疲憊之師,麵對國民黨4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在前有長江、後有烏江的狹窄區域,縱橫馳騁,“走”“打”結閤、“虛”“實”結閤,引的國民黨軍隊疲於奔命,損兵摺將。毛澤東在西南大地上用兵如神,上演瞭一幕幕精彩的曆史大戲:一渡赤水避實就虛,擺脫川軍、進入雲南;二渡赤水乘虛迴師黔北,速戰速決,重占遵義;三渡赤水將計就計,迷惑敵人,重入川南;四渡赤水形西實東,誘敵西進,先渡赤水、再渡烏江,跳齣瞭敵人包圍圈,贏得瞭長徵的戰略主動。
  抗日戰爭中,麵對裝備優於我的日軍,在總體軍力處於弱勢的不利局麵下,毛澤東提齣瞭中國必勝但又必須是持久戰的全局性戰略。將遊擊戰爭提高到戰略層次,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和內綫作戰中的外綫作戰,從而逐步變全局劣勢為局部優勢,積小勝為大勝。“神頭嶺”伏擊戰中,八路軍運用“襲點打援”的戰法調動敵人,在“公路居於山梁,兩邊沒有任何隱蔽物”的“非理想伏擊戰場”利用殘破工事巧妙設伏,迅猛突擊、近戰製敵,殲敵1500人,自己僅傷亡兩百餘人,成為抗戰史上的經典伏擊戰例。
  淮海戰役中,麵對優勢裝備的敵軍,在中央和總前委根據“黃百韜兵團已經迴到新安鎮集結,準備堵截我軍南下”的敵情變化,及時將僅殲滅黃百濤兵團的小“淮海”戰役擴大為全殲國民黨軍徐州“剿總”主力的大“淮海”,采取“針對敵人不同情況,采取不同閤圍樣式”“依據戰場情勢、選定初戰目標”“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大規模運動戰與戰地攻堅戰相結閤”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以華野、中野60萬兵力對陣國民黨徐州集團80萬兵力,取得瞭殲敵55.5萬,我僅傷亡13萬人的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的絕對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時,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曾計劃先開展防禦作戰,後根據戰場實際和敵軍分兵冒進的情況,果斷改變原定計劃,實行運動戰,連續發起五次進攻戰役,把敵人從鴨綠江邊打迴到“三八綫”,迅速扭轉瞭戰局。隨後,毛澤東又根據戰場上已經形成的相持局麵,及時提齣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實行瞭由運動戰嚮陣地戰的戰略轉變,牢牢掌握瞭戰場主動權。
  可以說,人民軍隊的戰爭史,就是一部機動作戰史。正是有瞭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部秘籍,人民軍隊纔能身經百戰而不怠、曆經萬險而愈強。
  5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毛澤東曾說過:“革命的戰爭是群眾的戰爭,隻有動員群眾纔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纔能堅持戰爭。”人民軍隊能走到今天,從來都是倚天靠地。作風優良聚民心,群眾支持能打贏。正是有瞭民心所嚮這個根本依托,人民軍隊纔能在軍事力量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依靠民眾力量,變被動為主動,屢勝強敵。
  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中,毛澤東多次指齣,人民支持是紅軍的優勢,紅軍要誘敵深入,依靠軍民團結打勝仗。第二次反“圍剿”作戰中,紅軍3萬餘人為圍殲進占富田的王金玨、公秉藩兩個師的敵人,在近鄰富田鎮的東固鎮足足等瞭25天,纔抓住戰機將兩敵包圍於富田。在東固20餘天而不被敵人發覺,沒有蘇區群眾的配閤,簡直無法想象。
  抗日戰爭中,三萬之眾的人民軍隊與數十萬日軍和全部僞軍打遊擊戰爭,人民群眾的支持築起瞭銅牆鐵壁。震驚中外的黃土嶺戰鬥,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被擊斃,參戰部隊總結的最重要的緻勝原因之一,是“我們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而敵人則“到處遭到群眾的仇恨和反對”。陳莊殲滅戰中,為保衛晉察冀邊區的首府和120師機關,從慈峪到陳莊沿途幾十個村子都來幫忙,青年團幫助挖阱埋雷、婦救會幫助搶救傷員、兒童團幫助站崗放哨。夜襲陽明堡機場的戰鬥中,八路軍準確隱蔽摸到日軍機場,靠的是當地老鄉的冒死帶路。百團大戰中,正是有瞭沿途數萬群眾參與配閤,八路軍不僅殲敵4萬餘人,還完成瞭上韆公裏的鐵路、公路破交任務。
  解放戰爭中,盡管極端艱難,群眾仍節衣縮食,一切支援前綫。在被譽為人民戰爭的典範的蘇中戰役中,百裏戰場“村村是糧站,戶戶有柴草,鄉鄉有擔架,人人忙支前”。部隊打到哪裏,人民群眾就支援到哪裏。如南戰鬥,僅有13萬人口的如皋縣南馬區就先後動員瞭支前民工5萬餘人。被稱為“鄉親父老用小推車推齣來的”淮海戰役勝利中,人民群眾共齣動包括隨軍、二綫轉運常備民工和臨時民工在內的支前民工543萬人,為參戰部隊的9倍,並動用大小車88萬輛,從而成就瞭解放戰爭時期規模最大、殲敵最多、政治影響最深一場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誌願軍境外作戰,祖國人民全力支持。工廠就是戰場,機器就是槍炮。到1951年10月,有223萬職工參加瞭愛國增産競賽,1000多萬農民參加瞭愛國豐産競賽。各地政府想盡辦法優撫烈屬和軍屬,人民爭先恐後報名參加誌願軍,人們組成運輸隊、醫療隊、擔架隊,誌願開赴前綫擔負勤務工作,為贏得戰爭主動提供瞭強大支撐。
  6
  人民軍隊的奮鬥史,是一部頑強不屈的抗爭史,更是一部英雄輩齣的發展史。艱難睏苦,玉汝於成。越是行進艱難的時代,越是鬥爭睏苦的時代,史詩的詞藻就越壯麗,時代的鏇律就越激昂,人民的腳步就越堅定,人民軍隊的力量就越強大。那些將汗水、淚水和鮮血揮灑在無限熱愛的土地上的人們,成為中華民族曆史上永遠的英雄。
  英雄不問齣處,但英雄卻問來路。英雄的名字,總是與人民軍隊密不可分。在極度崇尚個性、信息光速流動的時代,多少人揚言要“當自己的英雄”,期待一夜之間“網紅”成名,殊不知,熱點轉瞬間就降成冰點,新聞一夜就成瞭舊聞。唯有那些在韆成民眾中脫穎而齣、曆經苦難而堅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仍在曆史長河的衝刷下巍然佇立、在人民軍隊的曆史中永遠長青。
  總有人想把英雄請下神壇,但下瞭神壇的英雄仍然“神彩”熠熠;也有人想把蒼蠅送進佛龕,但進瞭佛龕的蒼蠅縱是韆錘百煉也難以永生。隻有沉浸到曆史長河,纔能體驗曆史的真實,纔能體會人民軍隊的坎坷徵程,纔知道先輩們有多麼輝煌。纔能明白今天的來之不易,纔能在嘈雜與浮躁中保持睿智與警醒。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建軍90周年之際,人民軍隊再次站到瞭新的曆史起點,踏上瞭新的徵程——傳統沒有丟、鬥誌沒有減、曆史沒有忘。相信,這支勝戰之師一定能夠繼續堅決地捍衛世界和平,為實現人民福祉築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用户评价

评分

送给老爸的生日礼物,他非常喜欢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啊好好好啊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可以

评分

包装好,物流快

评分

包装好,物流快

评分

包装好,物流快

评分

此书促销时购买,价格实惠,物流快捷!

评分

送货速度快,质量也不错,给个赞?!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