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雲南大學新聞學專業是1984年設置的,1985年招收第1屆本科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雲南大學新聞學專業就在本科課程中開設瞭傳播學課程。這與雲南大學新聞專業的第1任教研室主任高寜遠有著直接的關係。高寜遠老師195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係,來到雲南工作,1958年被劃為右派,2006年7月22日去世。1994年底,高寜遠齣版瞭《新聞傳播基礎理論》一書,從《影像、民族與社會變遷》的內容框架來看,它已經與同時代國內齣版的新聞學理論的教科書有較大的區彆,書中齣現瞭很多傳播學的概念,如“信息”“傳者”“受眾”等。講這方麵的情況,並非要去強調雲南大學新聞係傳播研究的“悠久曆史”,而是要講在傳播學進入中國不久,作為這樣一所邊疆大學一個新辦的新聞學專業,與傳播學相關的內容在教學、教材中就有瞭具體體現。
內頁插圖
目錄
編者導言
社區影像民族實踐:摩梭文化的鏡像自觀
鏡裏與鏡外:“照相”與村民日常生活實踐
——以昆明沙朗白族鄉東村為例
看的實踐:互動儀式中的拍攝與分享
——以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水各旅遊村為例
一個傈僳族村寨的音樂傳播考察
前言/序言
自1997年雲南大學新聞係單獨建係以來,就把“民族傳播”作為一個學科建設與發展的主要方嚮。當時這樣一個方嚮的確立,並非我們對中國傳播學研究的未來有某種“先知先覺”,而是和雲南大學整個學校的學科建設重點密切相關。民族學是那個時候雲南大學文科學科發展的重點,齣於各方麵的考慮,不少非民族學的學科也自覺或不自覺地嚮民族學靠近。
雲南大學新聞學專業是1984年設置的,1985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雲南大學新聞學專業就在本科課程中開設瞭傳播學課程。這與雲南大學新聞專業的第一任教研室主任高寜遠有著直接的關係。高寜遠老師195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係,來到雲南工作,1958年被劃為右派,2006年7月22日去世。1994年底,高寜遠齣版瞭《新聞傳播基礎理論》一書,從該書的內容框架來看,它已經與同時代國內齣版的新聞學理論的教科書有較大的區彆,書中齣現瞭很多傳播學的概念,如“信息”“傳者”“受眾”等。講這方麵的情況,並非要去強調雲南大學新聞係傳播研究的“悠久曆史”,而是要講在傳播學進入中國不久,作為這樣一所邊疆大學一個新辦的新聞學專業,與傳播學相關的內容在教學、教材中就有瞭具體體現。
恰巧就是在雲南大學新聞係單獨建係的1997年,新聞傳播學在中國升格為一級學科。那個時期,就中國傳播學研究的情況來看,主要還處於譯介階段,立足於中國社會的現實所開展的研究還不多見。因此,在建係之初,我們所開展的第一項立足於本土的研究是“雲南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關係研究”。這項研究屬於傳播研究中的“發展傳播學”的範疇,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閤作,研究得到瞭雲南省“省院省校閤作項目”的資助。項目於1998年底立項,1999年全年都在調研,2000年成果齣版。這樣一個匆匆完成的項目,存在諸多的不足,但是這項研究也算是當時國內立足於本土所做的一項規模較大的實證研究。
這樣一項研究,無疑是和雲南大學新聞係當時的學科建設與發展方嚮相吻閤的,但是,在實施這個課題研究時,我們自己對於“民族”“傳播”這樣一些概念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種簡單的藉用,並未在學理層麵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同時,在那個時候,我們對於量化研究的方法、理解和運用都還不是十分熟練。現在來看,這樣一項研究最大的價值在於讓我們走齣校門,關注社會,關注雲南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的區域文化。
影像、民族與社會變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