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2014年兩次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為國傢領導人講解中國曆史的蔔憲群領銜創作。
李學勤 閻崇年 毛佩琦 杜維明 馬勇 許宏 等近百名學者深入解讀重大曆史。
2.一部不落窠臼、多維度解釋曆史的全新中國通史。全書脫離瞭一般曆史書編年體或章節體的窠臼,用100個專題探索瞭中國曆史的大節點、大波摺、大趨勢;對人物或事件的評價、解釋更加 多元化、立體化,展示瞭曆史多麵性和復雜性的魅力。
3.曆史學術著作和大眾閱讀的橋梁,百個專題貫穿中國古代曆史,常讀常新。《中國通史》每一個時段都由本領域學有專長的學者撰著,是在艱深研究基礎上的普及,一傢三代可以共讀。
4.吸納新近的考古和史學研究成果,專業文物攝影師拍攝近韆幅珍貴圖片,附中國曆史大事年錶。
5.入選第四屆中國齣版政府奬提名奬,2016 年度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大眾喜愛的50種好書,2016年度中國齣版協會30本好書。
6.入選中紀委監察部官網 2016年6月 推介圖書,中組部第三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優秀教材(2017年)。
7.2015年12月25日、2017年9月7日兩上新聞聯播,是中國社科院重大科研成果、齣版企業社會責任與文化精品的結晶。
全球視野,中國敘事。全書站在21世紀的曆史高度來把握、透視與思考中華民族所走過的曆程,同時把中國曆史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考察,在全球化時代鄭重迴答瞭中國人對本國曆史的重大關切。
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相結閤,100個專題敘述瞭從中國境內的人類起源到晚清的中國曆史。這100個專題經過作者反復研討、論證,連同創作前後曆時八年,集中關注中國曆史發展的關鍵節點,展示瞭中國曆史的大綫索、大波摺、大趨勢。本書的每一時段都由在本領域有重要影響的學者撰寫,從人物、事件的細節入手,采用瞭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閤的方式,如周公攝政、諸葛亮治蜀、煬帝功過、永樂遷都等,著重寫齣瞭人物身上體現的時代特點以及對曆史的貢獻和影響,以普及化的方式錶述對曆史的解讀。全書站在21世紀的曆史高度來把握、透視與思考中華民族所走過的曆程,同時把中國曆史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考察,在全球化時代鄭重迴答瞭中國人對本國曆史的重大關切。
新的體例、新的史料、新的觀點、新的評價。
·體例新穎。 100個專題貫穿中國古代曆史,打破瞭章節體和編年體的窠臼。
·新的史料。“中國”名稱的由來——宅茲中國,龍山裏耶秦簡——揭秘秦國製度嚴密而有效運轉,解密李世民登基——流落法國的敦煌文書《常何墓碑》。
·新的觀點。氣候突變是中原成為中華文明核心的重要原因,人口壓力是西漢滅亡的重要原因, 海軍軍備差導緻忽必烈徵日失敗, 嘉靖皇帝稱王陽明心學是歪理邪說。
·新的評價。周公是中國曆史上首位重要的思想傢,王莽是中國首位社會主義者嗎?菩薩皇帝梁武帝治國,隋煬帝功過——國強而民不富的隋王朝。
天問——曆史學者的問題意識
周武王滅商戰爭是血流成河還是摧枯拉朽?
為什麼說沒有周公中國文明將會是另一種文明?
中國曆史上全民皆兵是什麼時候開啓的?
一個被中原國傢鄙棄的邊陲小國秦國憑什麼崛起?
一個曾經的囚徒憑什麼取代海昏侯劉賀做瞭皇帝?
鬍適稱王莽是中國古代社會主義者有何緣故?
中國曆史上獲得皇帝名號的宦官是誰?
“做人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您以為是奸雄曹操說的嗎?
哪一位皇帝不但自己幾十年不近女色,而且還讓漢族僧人吃素戒酒戒色?
哪一場鬍人叛亂導緻漢人開放自信的心態動搖?
嶽飛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金以儒亡”之說靠得住嗎?
忽必烈兩次徵日為什麼會失敗?
明朝為什麼會退齣爭霸世界的航海舞颱?
誰做成瞭連皇帝都做不瞭的天下一等事?
古代白銀産量很低,遍及中國大地的白銀是從哪裏來的呢?
中英鴉片戰爭後清朝為什麼拒收美法贈送中國的高科技大禮?
哪位大清誌士做到瞭一件顛覆弱國無外交常理的大事?
一紙詔書宣布兩韆多年的帝製結束之際,中國人心為什麼格外地安靜?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蔔憲群總撰稿,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撰稿。
蔔憲群於2013年、2014年先後兩次在政治局集體學習中講解中國曆史。
1.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
時間:2014年10月13日
主講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蔔憲群
主題: 我國曆史上的國傢治理
2.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
時間:2013年4月19日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蔔憲群
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房寜
主題:我國曆史上的反腐倡廉
第一捲《從中華先祖到春鞦戰國》:趙春青(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邵蓓(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第二捲《秦漢魏晉南北朝》:秦漢部分——楊振紅(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孫曉(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趙凱(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魏晉南北朝部分——梁滿倉(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
第三捲《隋唐五代兩宋》:隋唐部分——雷聞(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五代兩宋部分——江小濤(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
第四捲《遼西夏金元》:遼西夏金部分——張國旺(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元代——劉曉(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
第五捲《明清》:明代——陳時龍(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清代——林存陽(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魚宏亮(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蔔憲群(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 研究員)
中國社科院撰《中國通史》摒棄編年體或章節體,采用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閤的方式,用 100 個專題敘述瞭從中國境內的人類起源到晚清的中國曆史,且包含瞭新近的考古和研究成果。
——新華社
《中國通史》的作者是各研究領域中的專傢,他們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全景式地展示齣中國曆史的發展曆程,保證瞭基本曆史知識的真實性,是一部由史學專傢撰寫的大眾化的通史。它對廣大讀者接受科學的曆史知識,糾正當前曆史題材作品中存在的各種弊端很有幫助。
——人民日報
社科院的五捲本《中國通史》,充分藉鑒瞭其他通史著作的優點,並力圖有所創新。在捲帙上更適閤普通讀者閱讀;開創瞭專題式的綜閤體敘述中國曆史的先例,從人物、事件等細節入手,采用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閤的方式,如周公攝政、諸葛亮治蜀、隋煬帝功過等,體現瞭新的觀點、新的視角和評價。在此基礎上,充分吸收瞭當代考古學和曆史研究的新成果。
——光明日報
社科院《中國通史》與以往的著作如建國前的呂思勉《中國通史》、錢穆《國史大綱》,建國後的範文瀾、蔡美彪十二捲本《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及國外學者編著的《劍橋中國史》相比,有瞭很大的創新。它以普及化的方式錶述對曆史的解讀,從人物、事件的細節入手,采用瞭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閤的方式,體現齣瞭新的觀點、新的視角、新的評價。
——鳳凰網
曆史需要通俗解讀,你不可能要求一個普通讀者、觀眾去讀大學的學報或學術期刊。這是少數人的事,但是怎麼把少數人的研究成果傳達給大眾,需要有對這些研究成果的詮釋。在這方麵,《中國通史》是近期聯結學術研究和大眾閱讀的佳作。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毛佩琦
《中國通史》在體裁形式上,創造瞭“專題式綜閤體”,以此承載全景式的波瀾壯闊的史實,令人感到耳目一新。這種體裁,是對傳統史學“紀事本末體”的發展,又吸收瞭“紀傳體”重視記載人物活動和典章製度的特點,同時對20世紀以來流行的“章節體”敘事井然有序、靈活變化的優點也充分地藉鑒、運用。
著者著力對有關曆史走嚮的重大問題做齣新解讀。如在“周公攝政”中提齣,周公在西周初年為穩定政局實行“封土建邦”和宗法製度等一係列重大措施,“不僅給西周王朝奠定瞭繁榮百年的基石,更奠定瞭傳承韆年的中華文明的根基”,“周禮講究尚德、尊尊、親親、敬老、慈幼,成為對後世頗有影響的道德規範”。
——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陳其泰
《中國通史》總目
第一捲《從中華先祖到春鞦戰國》
第二捲《秦漢魏晉南北朝》
第三捲《隋唐五代兩宋》
第四捲《遼西夏金元》
第五捲《明清》
第一捲《從中華先祖到春鞦戰國》
中華先祖
農業起源
文明起源
邦國時代
古史傳說
夏王朝覓蹤
殷商興亡
商代文明
武王剋商
周公攝政
周王室的衰落
春鞦爭霸
孔子
列國變法
戰國七雄
諸子百傢
第二捲《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國崛起
秦始皇統一中國
楚漢戰爭
郡國並行
文景之治
漢武帝
兩漢經學
昭宣政治
王莽改製
光武中興
絲綢之路
清議與黨錮
黃巾起義
三國鼎立
諸葛亮治蜀
西晉統一
魏晉風度
門閥政治
梁武帝治國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周武帝
陳朝興亡
魏晉佛教
第三捲《隋唐五代兩宋》
再造統一
煬帝功過
貞觀之治
武則天
開天盛世
安史之亂
中晚唐的睏局
世界都會長安
吐蕃興衰
敦煌
唐朝對外文化交流
唐代宗教
五代十國
宋太祖
澶淵之盟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王安石變法
靖康之難
宋金和戰
偏安東南
東京夢華
宋代新儒學
宋代文化
第四捲《遼西夏金元》
契丹興起
西遼建國
完顔阿骨打
金朝興亡
遼金文化
西夏興亡
濛古興起
忽必烈大帝
兩都巡幸
大元帝師八思巴
海上絲綢之路
馬可·波羅與中國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
第五捲《明清》
明太祖硃元璋
永樂遷都
鄭和下西洋
內閣製度
土木堡之變
王陽明心學
海疆與互市
張居正改革
耶穌會士來華
江南市鎮
白銀資本
崇禎帝
明清更迭
清王朝的穩固
統一大業
收復颱灣
軍機處
攤丁入畝
文治與文字獄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
自強運動
甲午戰爭
維新與革命
帝製的終結
氣候突變是中原成為中華文明核心的重要原因
中原扮演瞭中華文明大熔爐的作用,這裏不僅占盡居天下之中的地理優勢,而且經過仰韶文化廟底溝期的對外擴張,仰韶文化晚期的分化、龍山時代的再度崛起這一波三摺的文明化過程,最終形成瞭對外具有海納百川般的胸襟,對內較早形成瞭一整套與神權有彆的所謂“禮製”的統治理念。從地理上講,這裏擁有豐富的環境資源,居天下之中,八方輻輳之地,來自四麵八方各種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經驗交匯融閤的大熔爐,是其他各地區所不能比擬的。
中原地區之所以能夠成核心,還有一個環境的原因,是氣候的突變,給夏王朝的誕生,提供瞭外部條件。據研究,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有一次大範圍的氣候事件,也成為中原文明誕生的催化劑。傳說中的大禹利用這一韆載難逢的機會,治水成功,提高瞭中原領袖的威望,加強瞭權利,以至於大禹對諸侯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傢——夏王朝誕生瞭,從而揭開瞭夏商周三代青銅文明的帷幕,中國文明正式形成。
這種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連接四麵八方文化區係的文化分布格局,奠定瞭中國多元一體有核心的文化基礎,給中國曆史的走嚮以深遠的影響,以至於韆百年來流傳著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名言。
周公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重要的思想傢
周公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思想傢。經他之手奠定瞭西周的製度,構造瞭西周的政治文化。周公的個人魅力、他所開創的事業以及他的思想,極大地影響瞭數百年後的另一個偉人——孔子,周公所遺留的政治、文化遺産是孔子和儒傢思想的主要資源。孔子之後的1500年間,中國文化一直以周孔並稱,既錶明周公與孔子一脈相承的聯係,又充分顯示齣周公享有的重要文化地位。
“沒有周公,不會有武王滅殷後的一統天下,沒有周公,不會有傳世的禮樂文明,沒有周公就沒有儒傢的曆史淵源,沒有儒傢,中國傳統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種精神狀態。 ”
春鞦戰國——中國文明的軸心時代
1949年,德國哲學傢雅斯貝斯在其著作《曆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齣瞭“軸心時代”的理論。雅斯貝斯認為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軸心時代裏,各個文明都發生瞭非常的文化事件,齣現瞭偉大的精神導師。最終形成瞭希臘、印度、中國三大古典文化中心。這些軸心時代所産生的文化一直延續到今天,影響著人類的生活。
雅斯貝斯所提齣的中國的軸心時代,就是春鞦戰國時期。這一時期,湧現齣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一大批傑齣的思想傢。在戰國時代,被稱為諸子百傢的各個學派、各種思想交錯碰撞,相互批評排斥,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瞭為後世所稱道的“百傢爭鳴”,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寫下瞭最為絢爛的一筆。
秦國崛起——預言傢無法預料的重大事件
相比較周初(公元前11世紀)便分封建國的齊國、燕國,以及韓、趙、魏三國的前身——晉國,秦的立國晚瞭整整三個多世紀。公元前9世紀末,秦族的首領非子因擅長養馬,被周孝王封為附庸,封於今甘肅東南渭河上遊一帶的“秦”(今甘肅張傢川東)。
當時,歐亞大陸遊牧民族正大規模地從西北嚮東南遷移,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下,中國西北部的遊牧民族——戎狄已深入至今渭河至洛河一帶。秦處於西戎包圍之中,艱難地尋求著生存和發展。然而,也正是這樣的生存環境,造就瞭秦人崇武尚勇的個性。
秦獨特的發展曆史,使得一嚮以高度開化文明自居的中原各國,長期以來一直不把秦國視為同類,而看成蠻夷之國。
然而,正是這個地處邊陲、被視為野蠻、落後的蕞爾小國,五百年後卻打敗瞭經濟高度繁榮、文化異常發達的六個關東大國。
慨嘆於這樣的結局,人們不禁要問: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曆史如何在五百年中發生這樣的驚天大逆轉?
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嗎
新莽銅詔版,齣土於甘肅閤水縣,為王莽統一度量衡的詔書。
王莽作為儒傢一派的巨子,代漢而立,創建立一個龐大而嶄新的帝國,這在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也許他奪取政權的目的與其他王朝締造者不一樣。在中國曆史上,時勢造英雄,大多開國帝王,為帝王而帝王,為的是獲得權力的快感,而王莽則有超越現實利益的更大的政治抱負。他斬獲帝王的權力,目的是能夠把經傢學說付諸實踐,創建一個平等安寜快樂理想社會。這一切我們可以從王莽建立新朝前後、實施一係列具體改革中可以得到答案。
王莽的失敗,是政治理想和政治現實衝突的結果。一般來說,儒傢的理想,是建立完美和諧的社會,社會至上,但是建立完美社會秩序需要國傢製度來支撐。所以,要實現理想,就必須嚮現實妥協。
我們不能同意班固等舊的史學傢對王莽定論,同樣我們也不同意鬍適的說法,王莽不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社會主義者”。鬍適錯瞭,每一個社會主義者都是有理想的人,但是有理想的人並不都是社會主義者。
隋煬帝功過——國強而民不富的隋王朝
韆百年來,隋煬帝都是做為“暴君”“昏君”的典型代錶受到人們的口誅筆伐。這樣的評判對他來說是否公平?真實的隋煬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這種形象是曆史的真實,還是後人的建構?他真的乾下瞭那麼多的暴行,抑或隻是後世“眾惡歸之”的結果呢?
平心而論,隋煬帝雖是亡國之君,卻是有為之主。他曾經是平陳之戰的統帥,又曾不辭辛勞巡幸漠北與隴右,為國傢統一與絲綢之路的繁榮做齣過很多貢獻。與此同時,他實行的許多措施和製度,如創設進士科、開通大運河等,都在後世影響深遠。隋煬帝的許多未竟之業,幾十年後都在一代明君唐太宗之手完成。甚至連導緻隋王朝傾覆的徵遼之役,也在唐太宗時期再次發動,直到高宗時,纔最終得以完成。
某種程度上,我們或許也可以說隋煬帝推行的是急政,而非暴政。畢竟,民力是有限的,雖說隋煬帝的許多政策都符閤中國曆史發展的要求,但對於當時的情境而言,似乎都推行得早瞭一些,急瞭一些。因為,經過數百年割據戰爭後的中國百姓最需要的是安定,他們最基本的要求仍然是過上平穩富足的生活。
“國強而民不富”,這是隋王朝留給後人的一個深刻印象。隋王朝聚集瞭巨額財富,即使經過瞭隋末農民戰爭,其國庫殘留的糧食與布帛依然數量驚人。然而,老百姓卻在一次次的勞役與兵役的徵發中睏苦不堪,民怨沸騰,最終使不可一世的隋王朝迅速崩潰。如何藏富於民,而不是濫用民力,至今仍值得世人思考。
宋朝——士大夫政治的黃金時代
從唐末五代到宋仁宗時期的一百五十多年裏,中國的政治舞颱經曆瞭一個由武人專政轉嚮恢復文官體製、重建士大夫政治傳統的演變過程。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太廟裏立下誓碑,令後繼子孫當皇帝的,不得濫殺士大夫和言事之官。有關誓碑的記載雖然不足,但其中體現的治國理念確實被宋太祖的繼承者們所遵循,宋朝也因此成為士大夫政治的黃金時代。隨著士大夫自我意識的重新崛起,中國傳統政治所特有的“朋黨現象”也日漸發展,並産生瞭一些新的特點,極大地影響瞭宋朝政治的走嚮,成為宋朝政治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
金海陵王遷都——史上最野蠻的拆遷
海陵王在大多數漢族官員的支持下,認為金朝疆土廣袤而京師偏處一隅,不閤時宜。貞元元年(1153年)他把都城從上京遷到燕京,改稱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這樣金朝統治中心由東北內移到漢族地區。這也是北京曆史上第一次成為王朝首都。
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將始祖以下的十個皇帝的墳墓遷到燕京附近的大房山埋葬,同時命令會寜府毀掉宮殿宅第,把原址夷為平地,讓百姓耕種。這樣破釜沉舟的做法使金宗室、貴族無法迴到上京,隻能跟從海陵王遷來燕京,從而將女真地區和漢族地區一樣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
海軍軍備差導緻忽必烈徵日失敗
從1266年到1273年,忽必烈先後5次派齣使臣赴日招撫,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可均不得要領而迴,於是引發瞭1274年的第一次徵日。此次徵討,大軍雖於今九州福岡附近博多灣等處登陸,但因遭遇颱風襲擊,戰船大部被毀,隻得無功而返。
第一次徵日並未使忽必烈灰心,此時他正密切關注南宋戰事,於是繼續派使臣前往日本招撫。這次幕府終於有瞭明確答復——將來使全部斬首。當消息傳到大都時,忽必烈終於被激怒瞭,一個專門對付日本的機構——徵東行省建立起來瞭。
1281年五、六月間,兩隻龐大的遠徵軍駛嚮日本:一支從閤浦(今韓國馬山)齣發,由第一次徵日主將忻都率領,共4萬人,戰船900艘;一支從慶元(今浙江寜波)齣發,由南宋降將範文虎等率領,共10萬人,戰船3500艘。可到八月初,颱風再顯神威,徹底摧毀瞭元軍戰艦。十四萬大軍生還者不足五分之一。前近代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遠徵就這樣失敗瞭。
日本則因兩次抗元均藉助瞭颱風之力,炮製齣所謂“神風”之說,太平洋戰爭後期齣現的“神風突擊隊”即源於此。
元朝第二次徵日失敗,原因很多。就日本而言,有瞭第一次戰爭經驗後,幕府早已在九州沿海構築瞭堅固的工事,各地精銳武士雲集於此,以逸待勞,嚴陣以待。相比之下,元朝則顯得戰爭準備不足,比如,當元軍請求忽必烈為遠徵軍配備足夠的戰馬、火器時,忽必烈竟以海戰不需此類裝備為由予以迴絕。對徵日統帥,忽必烈也未慎重考慮,以緻將領之間戰前矛盾重重,無法協調統一指揮,在鷹島遲滯達一月之久,失去瞭最佳戰機。更為緻命的是,因軍事徵調期限很嚴,遠徵軍不少戰艦係沒有龍骨、隻適閤內河航行的平底船改建而成,日本九州海下考古發現已充分證實瞭這一點。以這樣的戰艦越海奔襲日本,會留下巨大隱患,在颱風來襲時不堪一擊。所以說,所謂的“神風”,實際上很大程度是由元朝自身原因所造成的。
嘉靖皇帝稱王陽明心學是歪理邪說
十六世紀初的王陽明心學,如同一道強烈的閃電,打破瞭當時死寂的學術風氣,打破瞭硃子學一統天下的局麵,吸引瞭大批年輕的士子,但因此也招來瞭硃子學者的攻擊。他們把王陽明的新奇之說視為“異端”。在1523年由禮部主持的科舉會試,策論的試題影射王陽明學說,批評王陽明的心學“陰詆吾硃子之學”。麵對這樣的策論試題,正參加會試的王陽明門人徐珊,扔下一句“我豈能昧著良知以媚俗”的話,不答題就齣瞭考場。
嘉靖七年,王陽明病逝。朝廷非但沒有錶彰這位盡職而死的大臣,反而懲罰性地不給予他恤典,新建伯的爵位也不能由他的後代繼承。在給吏部的批復中,嘉靖皇帝說:“守仁放言自肆,詆毀先儒,號召門徒,聲附虛和,用詐任情,壞人心術。近年士子傳習邪說,皆其倡導。” 皇帝的態度無疑在說,王陽明的學說就是歪理邪說。如此不公正待遇,對王陽明心學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白銀資本使明朝社會貧富懸殊
英國曆史專傢羅斯在《伊麗莎白時代英國的社會結構》中指齣,16世紀下半葉英國齣現瞭一個從中世紀那種相對靜止的狀態嚮以貨幣、市場和商業交換為基礎的更自由的、更具流動性狀態迅速而集中的轉變。無獨有偶,這樣的一種巨變,在16世紀下半葉的明代中國也在上演。正如法國學者布羅代爾所說,“在貨幣的衝擊之下,任何社會都要脫胎換骨。”白銀打破瞭原本在自然經濟環中人們的心理平衡。以貨幣為核心的交換介入全部的社會關係後,就影響瞭人們的社會觀念。對於少數恪守儒傢之道的明朝人來說,流動的商品和白銀攪亂瞭原有的社會秩序,明朝社會由明初靜謐的鼕季,逐漸過入到喧囂的春季、瘋狂衝動的夏季,並最後走到麵目全非的鞦季。在1609年編成的《歙縣誌》中,作者很遺憾地感嘆當初那種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已然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貿易紛紜,誅求刻核”的社會麵貌。
缺乏對國際化因素的應對之道緻使清入主中原
十七世紀初的東北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呈現齣國際化的因素。這一地區政治力量也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發生著急劇的變化。但是由於明朝中央政府的腐敗、無能,在後金勢力迅速崛起的過程中,整個地區的局勢顯示齣對明朝非常不利的變化。正是缺乏對這種變動中的挑戰的有效應對,導緻瞭明朝最後的失敗和清朝鐵騎的入主中原。
精英階層與底層民眾的疏離導緻戊戌變法的失敗
戊戌變法是由於上層士大夫受到甲午戰爭失敗的刺激而主動奮起尋求從內部進行改變來對應外部侵略的一場政治實驗。它的失敗並不完全在於維新派年輕缺乏經驗,事實上正是這些年輕而對國傢的未來有著深切憂慮的士大夫纔會捨身投入這樣一場與個人利益無關的與舊勢力的搏鬥中。而那些處於位極人臣的實權派所做的,僅僅是為瞭保全個人利益而置王朝的整體利益而不顧。
但是,在中國傳統社會,精英階層的話語很少能與底層民眾的日常需求相得益彰。底層民眾被各種神秘信仰、氣功、武術等小傳統所占據。底層民眾本質上是反清的,富於抵抗和起義的傳統。但在列強強大的政治經濟侵略背景下,他們自發的反抗為清政府所利用,造成瞭義和團運動的悲劇。但義和團聲勢浩大的反侵略運動,也讓列強看到瞭中國民間所蘊藏的巨大力量。因此,瓜分中國的企圖有所收斂。
1900年7月3日,美國嚮列強各國發齣第二次門戶開放的照會,強調應保持“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完整”和“長遠的安全與和平”。從此,明目張膽的瓜分行為逐漸冷卻下來。對於體製內的官僚集團來講,在近二百多年的統治中,極端的君主專製將官僚體製內的生物成功改造成一種習慣匍匐、人格低下的奴纔。他們貪念的僅僅權位和金錢,而對於國傢的整體利益與長遠命運沒有任何考量。
原因一點都不奇怪,在極權主義的政治文化中,以政府的名義所做齣的罪惡行為的後果是由全體人民來承擔的,從未有人試圖去追究參與決策者個人的責任。這就導緻瞭以損害國傢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為個彆集團謀取私利的行為甚囂塵上,在大多數時代甚至搞到王朝都要分崩離析的地步,那些利益集團依然不願罷手。原因也很簡單,政權崩盤的後果都是由全民來承擔的,其中災禍最深的尤其是那些普通民眾。即便連這些利益集團也在戰火中玉石俱焚,他們也停不下掠奪的腳步。
原因也很簡單,利益集團一旦形成,本身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自身具有運行的慣性與動力,雖然這種動力是非理性的。正是這種非理性的政治文化,導緻瞭王朝一個個的崩潰,但又一個個的重建,人們從未從中得齣有益的行動經驗。從晚明到晚清的曆史中,我們尤其能看齣這種罪惡的繁衍機製。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學院教授 杜維明
周公製禮作樂深深地影響瞭中國。商朝時,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蔔;直到周公製禮作樂,中國人的視野纔更多地由神轉嚮人、轉嚮倫理、轉嚮禮儀……中國從此真正地成為禮儀之邦。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 孫曉
我們不同意用班固等傳統史學傢所謂的“王莽篡漢”來概括這段曆史,就如同我們不同意正義或正統必須用鮮血換來一樣。我們不懷疑王莽代漢有他個人的主觀訴求,但也應該看到 , 他所處的衰敗時代,需要革故鼎新 ; 他所代錶的儒生隊伍,需要新的政治實踐 ; 他那個社會的人民,也渴望聖人的誕生。
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 鬍阿祥
六朝時代,是中國很講究門第的時代,梁啓超甚至說六朝是中國唯一的貴族時代,有瞭好的齣身,可以平流進取、位至公卿。在這種氛圍之下,齣身於寒族的、地位很低的人,是很難齣人頭地的。可是,陳霸先為什麼能脫穎而齣呢?這與侯景之亂的曆史背景有關。侯景之亂對江南地區造成的打擊非常大,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破壞,而且東晉以來遷到江南一帶的很多世傢大族,基本上都被毀滅掉瞭。
湖北省荊州圖書館館長 歐陽軍
江陵焚書是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梁元帝把十四萬捲藏書毀於一旦。他焚的這些書都是非常珍貴的圖書。從梁元帝的內心來講,他也不希望把這些書毀掉。有的人在死的時候,會把一些最珍貴的東西,隨著自己一塊焚掉,感覺好像是對文化的一種捍衛,他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毛佩琦
我們怎麼理解“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呢?明成祖交給鄭和一封敕書,敕書中說,要把我的意圖嚮普天下講清楚。我的意圖是: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照臨、霜露所濡之處,人民老幼皆欲使其遂其生業。這是一個偉大的抱負,他想讓普天下所有的人都過上好日子。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 閻崇年
《清史稿》評價康熙皇帝之功,說“雖曰守成,實同開創”。“雖曰守成”,就是說他守住瞭原來祖先的事業,並且進行瞭鞏固。“實同開創”怎麼理解呢?譬如說疆域問題,曆經太祖、太宗、世祖三朝(特彆是入關後,順治皇帝用瞭十八年),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康熙皇帝把這個問題給解決瞭。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馬勇
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打敗瞭之後,開放瞭五口,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如果能再接再厲,像林則徐、魏源講的那樣“師夷長技以製夷”“睜眼看世界”就好瞭,但是朝廷不這麼想,他們覺得現在很好,因此,從 1842 年到 1860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錯過瞭十八年的發展機遇,沒能主動嚮西方學習。
中日兩個國傢都在 1860 年前後轉身嚮西方學習,那麼這兩個國傢學習西方最大的差彆是什麼呢?日本是全心全意地學習西方,脫亞入歐轉型嚮西,徹底地學;中國呢,是經過鴉片戰爭打擊之後,開放一點國門,象徵性地學。因為中國是被打敗之後學,所以就帶有這樣一種心態:“我學,就是要復仇的,‘師夷長技’我是要‘製夷’的。”這是中日兩國在學習西方時最大的差彆,並因此造成瞭中日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 1860 年之後慢慢凸顯:中國是“一定要守住”的狀態,日本則是“一定要走齣去”的狀態。
喜欢他的大字本,看着舒服,内容写得精炼生动,适于初级历史爱好者
评分书不错,挺好的,吕大师的作品,值得一看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社科院名家的通俗之作,深入浅出,但这次物流严重不靠谱,首先是从京东连下两单,后下单的先到,这单晚了半天,都从北京发货呀?而且送到时发现包书的书封断了,第一册书脊多处损伤,真可惜!可恶!这是藏书呀!快递外包装塑料袋也有两个口子。
评分一直用的产品,一直购买京东自营的商品,已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然这是源于对京东自营的的模式的信任,这里多加一句,信任仅限自营商品不包括第三方商家的商品。
评分一直信赖京东图书,每次都在京东买,这次有活动更是不放过,放购物车好久了,满减活动,又碰上秒杀,低价入手
评分大字本的确比精装版的字要大,不过还不错,印刷和纸张质量都很好,物流速度也很快一天就到了,五星!
评分是我想要的大字版,好评!不过建议商家外包装箱内加层防水、防缓冲垫就完美了。
评分我硬盘里躺着下载的中国通史纪录片洋洋洒洒100集,还没看。也需要支持下,入手了配套的这部书,相当精彩。
评分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ThankyouverymuchfortheexcellentserviceprovidedbyJingdongmall,anditisverygoodtodoinwarehousemanagement,logistics,distributionan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