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的衰落:戰爭與和平,現代歐洲的轉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暴力的衰落:戰爭與和平,現代歐洲的轉型


【美】詹姆斯·希恩 著,賈青青,李想,劉辛未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5-1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8066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1580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純質紙

暴力的衰落:戰爭與和平,現代歐洲的轉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暴力的衰落:戰爭與和平,現代歐洲的轉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暴力的衰落:戰爭與和平,現代歐洲的轉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梳理歐洲自1900年以來的曆史進程和社會動蕩

這本書講述瞭自1900年以來,歐洲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社會、政治等大事件,尤其關注瞭普通大眾對戰爭與和平的思想轉變,繼而分析歐美對待伊拉剋戰爭等的不同態度。看完這本書,可以很好地理解這一個世紀中歐洲人民對暴力的看法是如何決定歐洲格局的,他們又是怎麼和美國人民越走越遠的。

●平實記錄曆史決定性事件,大師講述一個世紀的故事

平實講述曆史大事件,包括普魯士崛起,希特勒奪權,美蘇英爭鬥,還談及人們如何低估瞭武器的威力以及軍事供應的難度,他們如何在戰爭中消耗瞭無數子彈、紙張、圖章等,大事件和小細節,大人物和小民眾,都在曆史大師的筆下立體鮮明。

●業界*曆史學傢,旁徵博引、言必有據

美國曆史學會前主席、知名曆史學傢詹姆斯·希恩,專注於德國研究多年,德國作為歐洲重要國傢之一,在很多戰爭和重大曆史事件上都有很深的糾葛,尤其是書中所說的“一戰”和“二戰”。希恩對史實的把握和分析,是關注歐洲發展的讀者不可錯過的。


內容簡介

詹姆斯·希恩給我們描述瞭歐洲曆史上*為重大的轉變:從一個傷痕纍纍的戰場變成瞭和平繁榮的社會。

幾個世紀以來,戰爭一直是歐洲的代名詞,影響著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麵麵。但是在“二戰”之後,歐洲開始重新思考國傢定位,反對日益膨脹的軍費預算,轉而追求物質生活富足、社會安定團結、經濟持續發展的生活狀態。知名曆史學傢希恩為我們揭示瞭這一轉變的深層原因,以及對於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傢的影響。

作者以其驚人的洞察力和準確清晰的語言,為我們講述瞭過去的100年中歐洲社會主要的人文和政治事件,從20世紀初的和平主義和軍事主義運動、兩次世界大戰到柏林牆的倒塌,再到頗受爭議的伊拉剋戰爭。作者震撼人心的講述和深入骨髓的分析嚮我們展示瞭暴力的衰落是如何改變歐洲大陸,使其舊貌換新顔,重現勃勃生機的。

這部作品全麵展示瞭動蕩的20世紀歐洲,讓我們有機會深入感受那個我們自己也身處其中的時代斷層。


作者簡介

詹姆斯·希恩:美國斯坦福大學迪卡森人文學教授、曆史學教授,美國曆史學會前主席。專注於德國和現代歐洲史。著有多部關於德國曆史、現代歐洲的作品。

精彩書評

希恩這本書雖然篇幅不大,信息量卻異常豐富,不僅展示瞭百年來歐洲發生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事件……而且提齣瞭許多有意思的獨到見解……雖然旁徵博引、言必有據,卻沒有多少學究氣,很多地方的文字都是口語化的,可以說是一部公共史學的佳作。

——高毅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

20世紀的歐洲*顯著的變化,是從硝煙彌漫的戰場變成和平繁榮的傢園。國傢功能的轉變和暴力主張的衰落,是實現這一曆史變遷的深層原因。詹姆斯·希恩以驚人的洞察力,講述20世紀歐洲從戰爭走嚮和平的曆史,揭示暴力主張在歐洲衰落的原因。視角獨特,分析精闢,令人耳目一新。

——許平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 博士生導師

這本書以宏大敘事和生動語言迴憶20世紀歐洲的戰爭文化,並深度解釋1945年歐洲暴力衰亡後“平民國傢”誕生的原因。希恩教授以豐富史實,瓦解瞭歐洲曆史上“沒有戰爭,就沒有國傢”的傳統思維,視角新穎,是他在歐洲史研究方麵的又一部力作,也為時人思考歐洲的未來提供瞭有益啓示。

——徐健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隻有非常偉大的曆史學者纔可以在如此有限的篇幅裏,用精彩絕倫又極具說服力的語言展現齣舊歐洲在1945年跌入低榖時的痛苦,以及緻力於建設和平安定繁榮富強的平民國傢的新歐洲的過程……刻畫人類曆史的偉大成就,也是普通民眾和莘莘學子不容錯過的寶貴財富。

——弗裏茨·施特恩 知名曆史學傢、哥倫比亞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詹姆斯·希恩寫下瞭一部罕見的曆史著作,不負其*之名。沒有刻意的舞文弄墨,沒有矯揉造作的賣弄學識,希恩以明快清晰的筆觸,嚮世人展示瞭歐洲是如何逃離英勇與恐怖並存的全麵戰爭,從而進入瞭康德筆下那個安全和諧的“*和平”社會的。

——尼爾·弗格森 知名曆史學傢、哈佛大學曆史學教授

如果你希望理解歐洲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如果你還沒有領會諾曼·安吉爾近一個世紀前關於“傳統戰爭將迅速被現代社會淘汰”的教誨,那就不要錯過《暴力的衰落》。

——大衛·M. 肯尼迪 普利策奬得主、斯坦福大學曆史學教授

這是一場橫跨20世紀的經典之旅……任何想要理解歐洲與美國之間的文化和戰略隔閡的人必讀。

——約瑟夫·喬菲 斯坦福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鬍佛研究院國際問題觀察傢


目錄

序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捲一 在和平中備戰(1900—1914)

第1章 “沒有戰爭,就沒有國傢”

第2章 和平主義與軍事主義

第3章 暴力世界中的歐洲人

捲二 戰爭鑄就的世界(1914—1945)

第4章 戰爭與革命

第5章 休戰20年

第6章 最後的歐戰

捲三 沒有戰爭的國傢

第7章 戰後世界的基礎

第8章 平民國傢的誕生

第9章 為什麼歐洲不會成為超級霸權

後 記 平民國傢的未來

緻 謝

注 釋


精彩書摘

序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2003年2月15日這個周六,歐洲爆發瞭曆史上規模*大的示威遊行,抗議即將到來的伊拉剋戰爭。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上擠滿瞭抗議民眾,人數約百萬之眾,從泰晤士河河堤到歐斯頓火車站的路上人頭攢動,擁擠不堪;巴塞羅那和羅馬的遊行人數也達百萬;馬德裏約60萬人參加遊行。50萬人不畏嚴寒,聚集在柏林的提爾公園堅持抗議,相當於夏日參加“愛情大遊行”的人數。各地的抗議都以和平的方式進行,很少有人被捕,也沒有暴力行為。遊行群眾身份各異:身著皮衣、錶情嚴峻的青少年,圍著巴勒斯坦式頭巾或身穿無政府主義標誌性黑衣的年輕人,但絕大多數人都是身穿大衣、腳蹬舒適鞋子的體麵市民——領退休金的老人、中年學者、工會成員、高中生和大學生。許多傢庭都全傢齣動,包括自20世紀60年代起就沒再遊行過的父母和祖父母,第一次參與政治遊行、既興奮又不安的孩子。一傢德國報紙稱這次遊行為“一次普通人的起義”。

許多示威者舉著橫幅和標語,一些是由活動組織者提供的,剩下的都是人們在傢自己做的,這些橫幅和標語的內容錶明瞭他們上街遊行的各種動機:“還巴勒斯坦自由”“不要用鮮血換石油”“停下吧瘋牛仔”“美國,真正的流氓國傢”“要喝茶,不要戰爭”,還有(我個人*喜歡的)“彆再有這種事兒瞭”。與抗議越南戰爭的示威遊行不同,這次沒人對被攻打的一方錶示同情,沒人舉著伊拉剋國旗或是薩達姆·侯賽因的照片。對大多數人來說,問題的關鍵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戰爭真的能解決問題嗎?英國埃塞剋斯郡巴西爾登區一名73歲的退休律師托馬斯·埃利奧特解釋瞭自己參加這次政治遊行的理由,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政治遊行。他告訴記者:“我記得曾經的戰爭,記得倫敦大轟炸後的樣子。不到萬不得已不應發動戰爭。”14歲的硃迪思·羅德和裏卡多·林德納是就讀於柏林當地高中的同班同學,他們很吃驚人們會問他們參與這次遊行的原因。他們說:“戰爭無法解決問題。”

77歲的老兵希爾德·韋徹剋對於參加遊行的原因做瞭補充: “解放柏林時我們嘗夠瞭戰爭的滋味,希望戰爭不要再來瞭,絕不再要戰爭。”無論在哪一個城市,在人山人海的遊行隊伍中*常見到的標語往往單寫一個 “不”字。

一些觀察傢認為2003年2月15日這一天是歐洲曆史的轉摺點之一。法國前財政部長多米尼剋·施特勞斯·卡恩認為,在這一天,一個新的“歐洲國傢”誕生瞭。幾個月後,在一篇*初名為“2月15日:是什麼使歐洲人民團結一緻”的文章中,兩位歐洲知名學者尤爾根·哈貝馬斯和雅剋·德裏達呼籲歐洲國傢“在國際社會層麵和聯閤國內與美國的單邊主義霸權抗衡”。哈貝馬斯和德裏達與卡恩的觀點一緻,都認為歐洲對於“美式軍國主義”的抵製可以為歐洲塑造新的身份,一個將反戰視作國策之本的新身份。

2月5日,就是大規模遊行發生前10天,羅伯特·卡根的著作《天堂與實力:世界新秩序下的美國與歐洲》問世。卡根曾在裏根政府短暫任職,早期便倡導用美國的力量在全世界推行民主,他是*早呼籲攻打伊拉剋的那批人之一。這本書迅速贏得大眾青睞。這本書是在一篇名為“實力和弱點”的論文的基礎上擴展開的,該文於前一年春天發錶在一本名不見經傳的雜誌《政策評論》上。卡根試圖藉用一本當時新近齣版的關於性彆差異的圖書書名,來總結歐美間的差異,他稱,“在重大戰略和國際問題上,美國人來自火星,歐洲人來自金星”。歐美的分歧並不僅僅因為歐洲人民反對美國某一舉措或是不認同某一屆美國政府政策。卡根在書中寫道:“彆再自欺欺人瞭,歐洲人民和美國人民的世界觀根本不同,他們本就不在一個世界。”歐洲人民不再重視權力,隻想生活在後曆史的天堂中;而美國人民認為在現實世界中,權力和軍事力量依然必不可少。“歐美間的分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可能一直存在下去。”

卡根的分析以及哈貝馬斯和德裏達對於塑造新的歐洲身份的呼籲,無不反映齣歐美在伊拉剋戰爭問題上的激烈爭論。在本書的*後一章,我們會迴到對這些爭論的探究上。但現在,依照卡根、哈貝馬斯和德裏達三人對歐美間差異的分析,我們足以認識到核心差異所在:21世紀初,認為暴力是解決國際爭端的必要手段的美國人要比歐洲人多得多。2003年,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進行瞭一項民意調查,詢問人們是否認為在特定情況下,戰爭是維護正義的必要手段,55%的美國人對此錶示認同;在法國和德國,持相同觀點的人僅有12%。

21世紀初的歐洲雖然經濟實力雄厚,但並不想把經濟實力轉化為軍事力量。歐洲各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實力反映在經濟、文化和法製層麵,展示齣它們處理歐洲各國之間、國傢與人民之間關係時所遵循的價值觀和製度體係。與之相比,美國在國際舞颱上更注重軍事力量,在世界各地建立軍事基地,與眾多國傢結為同盟、簽訂軍事協議,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和權力不可小覷。美國已經成為提摩西·加頓·阿什口中的“*後一個真正的歐洲單一民族主權國傢”。過去,發動戰爭的能力和意願是主權國傢的傳統必備要素,如今這一傳統有所改變。本書將主要探討這一改變過程,至少是在歐洲範圍內的改變過程。

早在伊拉剋問題揭示歐美關係破裂前,一些學者就指齣戰爭的效力已經遠不如前瞭,不僅是在歐洲,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如此。美國政治學傢約翰·米勒在其著作《逃避世界末日》中指齣,與國內衝突和有組織犯罪不同,如今大規模戰爭已經過時瞭。米勒稱,人們一度認為戰爭是人類事務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這種觀念和設想如今正在瓦解,人們不再相信戰爭是有效的政治手段,也不相信“勝利”真的值得用慘痛的代價去換取。因此,戰爭並不是人們生活固有的組成部分,相反,它*終會像其他錶麵上無法根除的陳規陋習一樣漸漸消失,比如決鬥和奴隸製。1989年米勒第一次闡明自己的觀點時,一些評論傢尤其是研究軍事與戰爭的學者,比如邁剋爾·霍華德和約翰·基根對此提齣質疑,都不相信自己作為專傢窮盡一生所研究的內容將慢慢被曆史遺忘。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基根和霍華德以及其他許多見多識廣的觀察傢都開始質疑,質疑戰爭與國傢之間長久以來的聯係可能確實要走嚮終結。

本書的中心論點有兩個:其一,戰爭的終結並非國際現象,而是歐洲根據自身獨特的20世紀的曆史情況所做的選擇;其二,1945年後,戰爭的消失既在歐洲範圍內催生瞭新的國際體製,也使新型歐洲國傢得以誕生。

我們將看到,導緻歐洲現代戰爭破壞性如此強大的曆史進程,也正是*終將國際暴力從歐洲社會中驅除的原因,這也是歐洲漫長的血腥曆史中第一次産生對暴力的抵製。例如,政治和社會的民主化使得歐洲政府有能力調集人力資源,組成規模空前的軍隊,大大提高瞭戰爭規模和強度。但同時民主化也讓人們意識到,那些一直以來承擔著戰爭負擔的普通人,有權選擇國傢何時作戰或是否應該作戰;同時人們還堅信如果讓他們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齣選擇,他們的答案一定是後者。再比如,工業生産的發展使人們有能力創造並應用具有驚人破壞力的武器;但同時工業化也拓展瞭國與國、人與人的聯係,組成相互依存的關係網,要求並支持持續的和平交流。許多人意識到,大規模戰爭會損害或者毀滅這些依存關係,為歐洲經濟與社會生活帶來不可想象的創傷。

1900年,歐洲各國領導人對歐洲戰爭的潛在威脅心知肚明。為瞭防止發生戰爭,政治傢們煞費苦心地創建瞭一套精良的體製來維護和平,或者說,即使不能維護和平,至少也可以控製國際暴力。然而我們無須對“歐洲協調”遏製暴力的結果期待過高。因為歐洲外部依然戰事頻發,而歐洲內部也沒有完全擺脫戰爭的威脅。體製的製定一直以歐洲自身利益為重,正如所有國際體係一樣,通常情況下會犧牲弱者以使強者獲益。盡管如此,20世紀初形成的國際秩序似乎還是起到瞭很大作用。

與18世紀和血腥的20世紀相比,19世紀戰死沙場的歐洲人的人數顯著下降。1648—1789年,歐洲國傢共發動戰爭48場,其中有些戰爭,比如18世紀中期的英法七年戰爭,持續多年並波及世界其他地區。1815—1914年,歐洲僅發生瞭5場戰爭,涉及2個強國,這5場戰爭的持續時間都不長,作戰範圍也有限,其中隻有1場戰爭的參與國超過瞭2個。從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一直到1914年“一戰”爆發,歐洲各國一直和平共處。這是歐洲曆史上*長的一段無戰事時期,直到20世紀末,這一記錄纔被打破。

我們可以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段和平時期中,挖掘到平民政策和平民體製的曆史根源,這些平民政策和體製*終將主導歐洲人的公共生活。這些政策和體製具有內部指嚮性;刺激經濟增長,促進商業發展,為人民提供新型服務。正如1945年以來那樣,這些發展離不開前所未有的經濟擴張。19世紀下半葉,歐洲製造業和農業生産發展迅猛。盡管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但人均收入和國內生産總值均有所上漲。雖然各地區發展不均衡、利益分配不均,但是到1900年,歐洲逐漸變得更加有序、和平和繁榮瞭。

盡管20世紀初的歐洲人民擁有和平的生存環境,但他們仍有被捲入戰爭的可能。1879年,德意誌帝國首相奧托·馮·俾斯麥對一位俄國外交官說道:“當代的強國就像一群旅行者,彼此不瞭解,經命運安排坐進瞭同一輛馬車。他們看著彼此,其中一位把手伸進瞭衣服口袋,坐在他旁邊的人見狀迅速掏齣自己的手槍,想要先發製人。”但凡有責任心的政治傢就不會放鬆警惕,將目光從對手的身上移開,因為他永遠也無法保證不會有人有意無意地掏齣武器。為戰爭做好準備是政治傢*重要的責任,雖然還有其他職責,但備戰的任務*為緊要。促進經濟發展、增強商業活力和完善社會福利都是值得追求的目標,因為它們有助於增強國傢實力和國傢穩定性,但是一旦國傢安全成為問題,那麼以上目標皆為空談。國傢安全意味著建設並維持能夠參與且贏得現代戰爭的軍隊。正如19世紀末一位德國政治傢所說的:“若是被哥薩剋人攻打,國傢都不保瞭,*有效的社會改革又有什麼用呢?”

1914年夏,各強國領導人認為他們除瞭參戰彆無選擇。部分領導人可能對歐洲戰爭早就有所期待,但是戰爭結果並不如他們所願,因為在這場戰爭中,歐洲各國拼盡全力動用人力、物力,卻隻落得個自相殘殺,拼得個你死我活。這就是“一戰”。

“一戰”是一場全民戰爭,它幾乎影響到瞭每一個歐洲人的生活;同時它也是一場工業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死亡和破壞成瞭經濟生産的首要目標。戰爭消耗瞭大量資源,奪去瞭數百萬人的生命,其中大多數人都很年輕,這些都是白白浪費瞭。這場戰爭瓦解瞭舊體製,擾亂瞭新創建的經濟體係,打破瞭自1815年來為控製強權而精心謀劃的布局。

戰爭結束後,看著廢墟瓦礫,許多人都認識到確實應該杜絕大規模戰爭,歐洲注定無法再承受第二次這樣的戰爭瞭。但也有持不同觀點的人認為,和平來得太快,人們還沒有獲得勝利,敵人還沒有被消滅,社會中的毒素還沒有被完全清除。對這些人來說,戰爭就是英雄主義、紀律和友誼的終極體現,也是新的政治秩序的來源。20世紀20—30年代,歐洲齣現瞭許多對立陣營,如民主與獨裁、共産主義與資本主義、右翼與左翼,但*重要的分歧就是支持還是反對國內外政治暴力。*終,支持暴力的人占瞭上風,他們將歐洲拖入瞭第二次更為殘暴、規模更大的戰爭,這就是“二戰”。“二戰”中,大眾和工業的主要任務依舊是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如果有足夠多的人相信戰爭的無用性,而且這樣廣泛的共識足以保證和平的話,那麼隻需一次世界大戰就可以讓人們認清事實。但是戰爭與奴隸製或決鬥不一樣,後兩者會隨著其文化根源的消逝而消失,而前者不會,因為隻要有一個國傢有實力並願意開戰,戰爭就會到來。在俾斯麥的比喻中,馬車上的所有人都必須確保同車的其餘旅行者不會掏齣武器。安全是整體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無法單獨存活。

1945年後,美蘇冷戰為歐洲帶來瞭新秩序,將歐洲分為兩大陣營,構成瞭一個十分穩定和平的體係。於是,盡管可能性如此之小,和平的種子還是在歐洲生根發芽瞭。在這種穩定的體係中,西歐國傢逐漸開始轉變。它們變成瞭平民國傢,變成瞭有能力發動戰爭卻對戰爭毫無興趣的國傢。轉變的結果便是暴力的衰落:暴力的重要性逐漸減退,而且暴力經常會被其他東西所代替,比如促進經濟增長、提供社會福利以及保障公民安全的需求。暴力的衰落並非一蹴而就,這是一場緩慢而悄無聲息的革命,發生於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其重要性堪比歐洲曆史上的任何一次重大革命。想要瞭解這一革命的特點和重要性,我們必須先迴到過去,迴到那個歐洲國傢仍將戰爭視為生活重心的時代。


前言/序言


暴力的衰落:戰爭與和平,現代歐洲的轉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暴力的衰落:戰爭與和平,現代歐洲的轉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寫得還不錯,字體小瞭點。

評分

一本不厚的書,內容不錯,推薦。

評分

搞活動買的性價比很高

評分

還可以吧?,,,,,,,,,,

評分

詹姆斯·希恩給我們描述瞭歐洲曆史上*為重大的轉變:從一個傷痕纍纍的戰場變成瞭和平繁榮的社會。

評分

商品完好,快遞給力,下迴購物還會選擇京東!

評分

¥36.80購書

評分

公元*這一年,世界發生瞭很多事,各地老大都很忙。    這一年,南宋小朝廷嚮金兀術稱臣納貢,偏安杭州,從此“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鬱悶的嶽飛正寫“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一年,贊吉正在猛K拜占庭和十字軍國傢的脆弱聯盟。    最熱鬧的是西歐瞭:    這一年紅鬍子緋特烈的叔叔,德皇康拉德三世勾結教皇,擠走姐夫“驕傲的亨利”,篡位成功。開創霍亨斯陶芬王朝。    英王亨利一過世,法國外甥斯蒂芬在“旗幟戰役”中,K翻蘇格蘭錶舅羅伯特,打敗錶妹,也就是“諾曼徵服”的老威廉親孫女,金雀花短鬥蓬王亨利的老媽瑪蒂爾德,讓她穿白袍從冰上哭著爬走。暫時篡位成功。    倒是法國“年輕王”路易七過得正爽,洞房花燭加金殿提名,娶瞭16歲的美女兼富姐亞魁當女公爵愛琳娜,順利接班。    但是不要慌,他很快就知道這個老婆有多鬧心瞭。    還有一件很不起眼的事:伊拉剋北部的提剋裏特,生瞭一個庫爾德小孩,他叫薩拉丁,意為“真理和正義”。    老薩傢是當地望族,世代為官,贊吉就曾是他們的傢丁。    所以薩的少年時代不但傢學淵源,還有希臘傢教補課,騎馬打架喝酒泡妞也很在行

評分

書的內容不錯。價格便宜。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暴力的衰落:戰爭與和平,現代歐洲的轉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