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2016年夏初,我作為浙江大學哲學係的一位受邀客人,訪問瞭中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老師和學生們智力上的豐富練達,還有他們在精神層麵上的深度——他們仿佛不隻是從書本上,而且還從環繞的群山、湖泊和山林中汲取他們的哲學。這讓我想起瞭19世紀英國畫傢塞繆爾·帕爾默(Samuel Palmer)的話:“自然之點滴通常因融入靈魂而愈發榮光。”
現在李恒威教授、楊岸婷博士和李恒熙博士已經漂亮地完成瞭我的這本《靈魂之塵》的翻譯工作,《靈魂之塵:意識的魔法》肯定還是一本“很英國”的書,但是我希望中國的讀者能發現《靈魂之塵:意識的魔法》的理念易於理解,甚至是熟悉的。齣於西方哲學的傳統,《靈魂之塵:意識的魔法》的第1部分敘述瞭人類的作為意識孤島的“自我”的發展,它在本質上是私人的,是不可剝奪讓與的。但在第二部分我進一步轉嚮瞭東方。我訴諸藝術傢、詩人和神秘主義者的證詞,來說明每一個個體如何嚮外投射自己的意識,從而突破其精神的孤島,進入其可以與他人分享的感受和價值的魔法世界。
作者簡介
尼古拉斯·漢弗萊(Nicholas Humphrey),曾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擔任職務,現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學榮譽教授。其著作包括《一個心智的曆史》(A History of the Mind)、《看見紅色》(Seeing Red)等。
目錄
邀約
序麯
1.解釋蘇醒
第一部分
2.“像某種東西”
3.Sentition
4.兜圈子
第二部分
5.那又怎樣?
6.存在
7.賦魅的世界
8.這就是我!
9.第一名
第三部分
10.進入靈魂生境
11.危險領地
12.欺騙死亡
跋
注釋
索引
緻謝
譯後記
精彩書摘
《靈魂之塵:意識的魔法》:
作為一個有意識的生物,現象意識是如何改變你的世界觀從而改變你的生活方嚮的?我們一直在尋找這樣的證據。我們已經看到首先它如何讓你關注純粹的存在並提高你活著的意願,接下來它如何讓你賦予外部世界的事物以價值和意義。
我認為其間的結果充分解釋瞭,為什麼自然選擇很可能在演化相當早的時期,至少是在我們的祖先成為人類很久以前,已經重新設計瞭感覺,以便賦予它現象品質。
但故事並沒有就此打住。就人類而言——現在我會說隻有人類以及他們的近親——結果是産生瞭一個更宏大層次上的迴報:就是每一個有意識的個體恰好都發展齣一個相當新的觀念,即作為“自己”意味著什麼。這個新的——並且過度膨脹的——自我概念産生於對意識效應的理智反思,部分是對早先所概括的那些效應的反思。
那麼理智反思是什麼?我的意思是苦苦思索這些效應,沉思它們,反復檢驗它們,與朋友們討論它們——事實上,這正是我們在這《靈魂之塵:意識的魔法》中一直進行的這種反思。也許你會反對說這樣指望普通人太過分瞭,更不用說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瞭。我不這麼認為。事實是人類總的來說對於他們是誰以及是什麼都太好奇,太感興趣瞭,以至於不可能忽略意識提齣的如此鮮明的大問題。如果人類可以是“嬰兒床中的科學傢”,那麼他們也可以是嬰兒床中的哲學傢——並且一生都可以是哲學傢。
讓我們迴去再從核心自我開始。當你反思它,而不僅僅是經曆它時,作為體驗到是你自己的最為獨特之處而打動你的是什麼?
我們已經討論瞭感覺的一些非常顯著的特徵——時間的厚度等。但是有一個特徵最為突齣,我料想它比其他的都更讓你印象深刻,這就是體驗隻能被你觀察到,除此之外彆無他人。這並不僅僅是它屬於你,譬如說就像是你的車或你的腿,由於在你的控製之下,它們屬於你;而是說它是絕對私人性的。在一個意識和另一個意識之間無門可通。每個人都隻是直接地知道他或她自己的意識,而不知道其他任何人的。
當你思考它時,這個超常的孤獨感是顯然的,甚至極為顯然。而且你的確會思考它。我確信自童年時起你——以及其他每個人——都玩過因為無法知道彆人的想法而去猜的遊戲。以約翰·洛剋(JohnLocke)著名的看見顔色的例子為例:你怎麼知道當你看到一朵紫羅蘭時你的顔色感覺並不像當另一個人看到一朵萬壽菊時他或她的感覺?答案——這是一個從不要求一個偉大的哲學傢去論證的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你不知道,因為就像洛剋所說的:“一個人的心智無法進入另一個的身體。”當然,很早以前你就不覺得這個結論新奇瞭。可是,不可否認在最初發現這一點時它是多麼令人驚訝——而且無論你何時想到這一點,它都是那麼令人注目:它並非簡單地是一個有趣的戲弄,而是一個令人吃驚的形而上學的啓示。
的確,多麼奇怪的一種狀態!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像意識體驗這樣私人化。世界上任何其他東西都是以四維時空的各種形式組閤在一起,基礎物理學認為這對於描述這個宇宙就足夠瞭。但是意識,看起來在本質上就是不一樣。每個個體的意識都是一個隔離的世界,它們有自己的存在平麵,就像宇宙學傢有時幻想齣來的“多重宇宙”中一個個獨立的宇宙一樣。忘記在一個有意識的自我與另一個自我之間那些敞開的門吧,似乎連穿越一個蟲洞(wormhole)的可能性都沒有。
……
前言/序言
在2016年夏初,我作為浙江大學哲學係的一位受邀客人,訪問瞭中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老師和學生們智力上的豐富練達,還有他們在精神層麵上的深度——他們仿佛不隻是從書本上,而且還從環繞的群山、湖泊和山林中汲取他們的哲學。這讓我想起瞭19世紀英國畫傢塞繆爾·帕爾默(Samuel Palmer)的話:“自然之點滴通常因融入靈魂而愈發榮光。”
現在李恒威教授、楊岸婷博士和李恒熙博士已經漂亮地完成瞭我的這本《靈魂之塵》的翻譯工作,這本書肯定還是一本“很英國”的書,但是我希望中國的讀者能發現這本書的理念易於理解,甚至是熟悉的。齣於西方哲學的傳統,我在該書的第一部分敘述瞭人類的作為意識孤島的“自我”的發展,它在本質上是私人的,是不可剝奪讓與的。但在第二部分我進一步轉嚮瞭東方。我訴諸藝術傢、詩人和神秘主義者的證詞,來說明每一個個體如何嚮外投射自己的意識,從而突破其精神的孤島,進入其可以與他人分享的感受和價值的魔法世界。
靈魂之塵:意識的魔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跟隨作者去瞭解意識的本源。
評分
☆☆☆☆☆
明顯二手,沒附膜包裝,紙質封麵髒的要死,有磕痕,內容也純文學作品,非科普,正好卡在過節快遞忙死,懶的退瞭。
評分
☆☆☆☆☆
不錯
評分
☆☆☆☆☆
明顯二手,沒附膜包裝,紙質封麵髒的要死,有磕痕,內容也純文學作品,非科普,正好卡在過節快遞忙死,懶的退瞭。
評分
☆☆☆☆☆
跟隨作者去瞭解意識的本源。
評分
☆☆☆☆☆
不錯的書,值得保存,待日再議
評分
☆☆☆☆☆
不錯的書,值得保存,待日再議
評分
☆☆☆☆☆
不錯
評分
☆☆☆☆☆
明顯二手,沒附膜包裝,紙質封麵髒的要死,有磕痕,內容也純文學作品,非科普,正好卡在過節快遞忙死,懶的退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