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小兒藥證直訣(典藏版)》係宋人閻孝忠整理名醫錢乙的有關兒科著述而成,約成書於宋·宣和年間(1119-1125),是我國現存*早的兒科專著,在兒科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書3捲,上捲脈證治法,論及小兒的生理、病理,五髒辨病論治,列舉常見小兒病證80餘條;中捲記嘗所治病,經錢乙治療的危重疑難病案23個,充分展示瞭他的醫學觀點;下捲諸方,介紹瞭錢乙經驗方122首。書後附有《閻氏小兒方論》、《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小兒藥證直訣(典藏版)》反映瞭宋代多個醫傢的經驗方,具有簡練實用的特點,作為兒科鼻祖錢乙研製的五髒補瀉的方劑,成為後世醫傢臨證研究、化裁古方的重要文獻。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小兒藥證直訣(典藏版)》本次整理,以清·起秀堂本為底本、經過精心校勘而成。書前有導讀,書後附有方劑索引,便於讀者查閱。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小兒藥證直訣(典藏版)》廣泛適用於中醫兒科醫生及中醫愛好者參考使用。
目錄
捲上脈證治法
小兒脈法
變蒸
五髒所主
五髒病
肝外生感風
肝熱
肺熱
肺盛復有風冷
肺虛熱
肺髒怯
心熱
心實
腎虛
麵上證
目內證
肝病勝肺
肺病勝肝
肝有風
肝有熱
肝有風甚
驚癇發搐
早晨發搐
日午發搐
日晚發搐
夜間發搐
傷風後發搐
傷食後發搐
百日內發搐
急驚
慢驚
五癇
瘡疹候
傷風
傷風手足冷
傷風自利
傷風腹脹
……
捲中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
捲下諸方
附錄閻氏小兒方論
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序
自序
總論
藥方
……
方劑索引
精彩書摘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小兒藥證直訣(典藏版)》:
李寺丞子,三歲,病搐,自卯至巳。數醫不治,後召錢氏視之。搐目右視,大叫哭。李曰:何以搐右?錢曰:逆也。李曰:何以逆?曰:男為陽而本發左。女為陰而本發右。若男目左視,發搐時無聲,右視有聲;女發時,右視無聲,左視有聲。所以然者,左肝右肺,肝木肺金,男目右視,肺勝肝也;金來刑木,二髒相戰,故有聲也。治之,瀉其強而補其弱。心實者,亦當瀉之,肺虛不可瀉。肺虛之候,悶亂哽氣,長齣氣,此病男反女,故男易治於女也。假令女發搐目左視,肺之勝肝,又病在鞦,即肺兼旺位,肝不能任,故哭叫。當大瀉其肺,然後治心續肝。所以俱言目反直視,乃肝主目也。凡搐者,風熱相搏於內,風屬肝,故引見之於目也。錢用瀉肺湯瀉之,二日不悶亂,當知肺病退。後下地黃丸補腎,三服後,用瀉青丸、涼驚丸各二服。凡用瀉心肝藥,五日方愈,不妄治也。又言:肺虛不可瀉者何也?曰:設令男目右視,木反剋金,肝旺勝肺,而但瀉肝,若更病在春夏,金氣極虛,故當補其肺,慎勿瀉也。
廣親宅七太尉,方七歲,潮熱數日,欲愈。錢謂其父二大王曰:七使潮熱方安,八使預防驚搐。王怒曰:但使七使愈,勿言八使病。錢曰:八使過來日午間,即無苦也。次日午前,果作急搐。召錢治之,三日而愈。蓋預見目直視而腮赤,必肝心俱熱,更坐石杌子,乃欲冷,此熱甚也。肌膚素肥盛,脈又急促,故必驚搐。所言午時者,自寅至午,皆心肝所用事時。治之,瀉心肝補腎,自安矣。
李司戶孫病,生百日,發搐三五次。請眾醫治,作天釣或作胎驚癇,皆無應者。後錢用大青膏如小豆許,作一服發之。復與塗囟法封之,及浴法,三日而愈。何以然?嬰兒初生,肌骨嫩怯,被風傷之,子不能任,故發搐。頻發者,輕也。何者?客風在內,每遇不任即搐。搐稀者,是內髒發病,不可救也。搐頻者,宜散風冷,故用大青膏,不可多服。蓋兒至小,易虛易實,多即生熱,止一服而已,更當封浴,無不效者。
……
前言/序言
中醫藥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是科學與人文融閤得比較好的學科,在人纔培養方麵,隻要遵循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規律,隻要把中醫理論知識的深厚積澱與臨床經驗的活用有機的結閤起來,就能培養齣優秀的中醫臨床人纔。
近百餘年西學東漸,再加上當今市場經濟價值取嚮的作用,使得一些中醫師診治疾病,常以西藥打頭陣,中藥作陪襯,不論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藥加西藥。更有甚者不切脈、不辨證,凡遇炎癥均以解毒消炎處理,如此失去瞭中醫理論對診療實踐的指導,則不可能培養齣閤格的中醫臨床人纔。對此,中醫學界許多有識之士頗感憂慮而痛心疾首。中醫中藥人纔的培養,從國傢社會的需求齣發,應該在多種模式多個層麵展開。當務之急是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倡導求真求異,學術民主的學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設立瞭培育名醫的研修項目,首先是參師襄診,拜名師製訂好讀書計劃,因人因材施教,務求實效。論其共性則需重視“悟性”的提高,醫理與易理相通,重視易經相關理論的學習;還有文獻學、邏輯學,生命科學原理與生物信息學等知識的學習運用。“悟性”主要體現在聯係臨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辨的能力,破解疑難病例獲取療效。再者是熟讀一本臨證案頭書,研修項目精選的書目可以任選,作為讀經典醫籍研修晉階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診療環境,我建議城市與鄉村、醫院與診所、病房與門診可以兼顧,總以多臨證多研討為主。若參師三五位以上,年診韆例以上,必有上乘學問。第三是求真務實,“讀經典做臨床”關鍵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於置疑而後驗證、詮釋進而創新,詮證創新自然寓於繼承之中。
中醫治學當溯本求源,古為今用,繼承是基礎,創新是歸宿,認真繼承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診療經驗,做到中醫不能丟,進而纔是中醫現代化的實施。厚積薄發、厚今薄古為治學常理。所謂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即是運用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係,以顯著的療效、詮釋、求證前賢的理論,寓繼承之中求創新發展,從理論層麵闡發古人前賢之未備,以推進中醫學科的進步。
綜觀古往今來賢哲名醫均是熟諳經典,勤於臨證,發遑古義,創立新說者。通常所言的“學術思想”應是高層次的成就,是鍥而不捨長期堅持“讀經典做臨床”在取得若乾鮮活的診療經驗的基礎上,應是學術閃光點凝聚提煉齣的精華。筆者以弘揚中醫學學科的學術思想為己任而決不敢言自己有什麼學術思想,因為學術思想一定要具備有創新思維與創新成果,當然是在繼承為基礎上的創新;學術思想必有理論內涵指導臨床實踐,能以提高防治水平;再者學術思想不應是一病一證一法一方的診治經驗與心得體會。如金元大傢劉完素著有《素問玄機原病式》,自述“法之與術,悉齣《內經》之玄機”,於刻苦鑽研運氣學說之後,倡“六氣皆從火化”,闡發火熱病證脈治,創立髒腑六氣病機、玄府氣液理論。其學術思想至今仍能指導溫熱、瘟疫的防治。非典型傳染性肺炎(SARS)流行時,運用玄府氣液理論分析證候病機,確立治則治法,遣藥組方獲取療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福群眾。毋庸置疑劉完素是“讀經典做臨床”的楷模,而學習曆史,凡成中醫大傢名師者基本如此,即使當今名醫具有卓越學術思想者,亦無例外,因為經典醫籍所提供的科學原理至今仍是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準則,至今仍葆其青春,因此“讀經典做臨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小兒藥證直訣(典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