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英國DK齣版公司成立於1974年,其科普、百科等圖書暢銷全球,其圖文並茂的齣版風格,影響著世界齣版同行。他從成立之初就樹立瞭為國際市場齣版圖文書的齣版理念,其“把每本書賣給10個以上的國傢”的主張鮮明獨特。
一戰的真實圖像,再現首次全球性戰爭曆史全貌。戰與憾勾起塵封曆史,一戰百年戰爭陰霾並未消散,我們反觀當下在全球區域戰爭不斷爆發,歐洲經濟萎靡的大環境下,人們也將從一戰的塵埃裏尋得當今政治曆史變革的趨嚮。
1914年7月28日開始的一戰將於2014年迎來其百年紀念。圍繞這場戰爭的分歧與這場戰爭本身一樣古老。世界主流媒體與公眾目光將會聚焦這段難以為世人遺忘的曆史。圍繞如何纔能更好地記住一場奪走瞭韆百萬人生命並徹底改變瞭人類曆史走嚮的戰爭,已經爆發瞭論戰。
一戰是人類文明的大規模衝突,工業化帶來的一次全民性災難,它迫使人們尋求主流文明之外的良藥。本書以冷峻客觀的筆觸再現瞭一戰的曆史圖畫:從著名的戰役及戰爭背後或偉大或遺臭萬年的組織者們到無辜的婦女兒童;從各種冰冷的武器裝備到隱藏於戰爭之下的人性微光——歐洲分裂、西方戰爭、戰火中的人們、戰壕中的生活、轟炸、站在生死邊緣、傷員、戰火中的女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紀錄》將滿足廣大閱讀人群走進曆史,引導讀者對戰爭背後的人文道德與政治角力進行理性思考。
內容簡介
第*次世界大戰的規模之大、損失之重,令處於現代社會的我們迴顧時依舊不寒而栗。人類史上曆次戰爭,從未像第*次世界大戰這般,對世界格局的變化産生決定性影響;也從未像這次大戰這般,以龐大戰爭規模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傷疤,以緻不敢觸碰,僅以“大戰”作為其代名詞。無論在陸地、海洋或是空中,戰爭無不野蠻而慘烈。曆屆學者以各種新穎的視角詮釋這些重大戰役,形成一戰研究的主基調。
H.P.威爾默特打破傳統思維與文體,對一戰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在第*次世界大戰微妙復雜的爆發原因及其對各國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影響方麵形成瞭自己獨特且敏銳的分析與見解。作為全球大戰,第*次世界大戰的參戰規模使其成為全景展示戰爭如何在歐洲大國間爆發,繼而迅速席捲全球殖民帝國的研究經典。從1914年大戰前夕劍拔弩張的歐洲,到《凡爾賽條約》的簽訂;從歐洲戰場大幕拉開到兩大陣營的戰艦攻防戰,本書依托翔實的史料與珍貴的圖像,將嚮您全景式解讀引發第*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因素及曆史背景、戰爭經過與戰時的社會現狀,並深度探尋第*次世界大戰如何成為人類曆史上具破壞性、損失慘重的人類災難之一。廝殺的戰士們生動的麵孔,來自前綫寄往傢鄉的傢書,以及思傢憂國的戰爭詩歌穿插在作者冷峻的筆鋒下,揭下第*次世界大戰塵埃遍布的盔甲,使讀者得以窺見其本真麵目,更為重要的是,以這種全麵的視角提醒讀者,有著“戰爭終結者”之稱的第*次世界大戰帶給世人深刻的影響——駭人聽聞的慘重傷亡。
本書更有專章介紹第*次世界大戰紀念館、戰爭遺址及博物館的精美實用資料,方便讀者參考查詢。第*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文明的第*次大規模衝突,工業化帶來的第*次全民性災難,它迫使人們尋求主流文明之外的良藥。
作者簡介
H.P.威爾默特,英國著名軍事曆史學傢、桑德赫斯特英國皇傢軍事學院戰爭研究部前高級學者、英國德濛福特大學“戰爭與社會學會”前高級訪問學者,並兼任英國格林威治大學及特隆赫姆挪威皇傢空軍學院講師。1992—1994年,威爾默特受邀訪問美國天普大學及孟菲斯大學,並同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傢戰爭學院軍事戰略與指揮部門成功組織瞭“戰爭及社會研究”專題講座。
威爾默特對戰爭,尤其對當代社會的戰爭有較為全麵且深入的研究。作為多産的曆史作傢,其著有《大遠徵:二戰曆史全迴顧》(The Great Crusade: A New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與《當人類不再信仰理性:20世紀戰爭反思錄》(When Men Lost Their Faith in Reason: Reflections on Warfa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等作品。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我們像一部大機器上彼此咬閤的齒輪,時而滾動嚮前,卻不知所往,時而聽命後退,卻內心惶惶。
——[德]恩斯特.托勒爾(ERNST TOLLER)
前言/序言
序言
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堪稱人類近代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之一,它改變世界的力度連法國大革命都難以企及。在1914年8月戰爭爆發之初,沒有人能夠預測到這將會是一場痛苦的災難。然而經過長達4年、作為人類曆史上代價最高昂的這場戰爭之後,再沒有人對這場戰爭的巨大破壞作用有絲毫質疑。戰後,世界政治版圖發生改變,19世紀以來長期保持的和平狀態被打破,人們對自由主義和現代資本主義日益增長的信心被侵蝕一空。第*一*次世界大戰遺留給人們的是國與國之間、各階級之間和各種族之間的相互敵視與怨恨,這直接造成瞭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歐洲各國問激烈的政治鬥爭,20年後又引發瞭步本次戰爭後塵但更具破壞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都被幾個龐大的王朝帝國統治著。而到瞭1920年,它們當中的大部分都紛紛瓦解瞭。龐大的歐洲帝國——哈布斯堡帝國、沙皇俄國和德意誌帝國——都消失瞭,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共和國。奧斯曼帝國戰敗並瓦解;土耳其被民族主義者統治直至今日。在國傢“民族白決權”的基礎上,環繞著波羅的海及波斯灣誕生瞭許多新的國傢。由貴族和軍隊統治的君主獨裁的舊歐洲,在1914年以前就開始一點點衰敗,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加速瞭它的滅亡。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就是現今歐洲的雛形。
戰爭也給國際舞颱帶來瞭其他的變化。戰爭後期,美國也加入進來,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中,慢慢鞏固瞭其超級大國的地位。到1918年,各國民眾無不渴望結束戰爭僵局,期盼世界永無硝煙,以此為契機,各國紛紛努力並促成瞭1920年“國際聯盟”的成立。由於機構本身存在很多弱點,“國際聯盟”的運轉主要是依靠各國之間的國際閤作,它沒有解決對1945年後的聯閤國來說最為關心的問題。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建立瞭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傢,加深瞭資本主義和共産主義之間的衝突,沉重地打擊瞭數十年來以資本主義為主的國際體係,同時造成瞭1945年至1989年的冷戰對峙(以美國和歐洲國傢為首的北約,與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兩大軍事陣營問的長期政治和軍事對抗)。
同時,戰爭也改變瞭現代國傢的性質。在戰爭爆發以前,還沒有過以國傢的名義來徵集、組織數百萬人的軍隊。由於要動員整個大後方為前綫軍隊提供供給,從而迫使整個國傢經濟為戰爭服務。在全國範圍內,各地區都在組織為前綫提供後勤補助,擴大福利服務,鼓勵科學研究,收集統計數據,以及在大後方為戰事做宣傳。在20世紀20年代,許多國傢都是如此。戰爭使得現代國傢學會瞭運用它們之前聞所未聞的方式來進行政治宣傳、動員及說服他們的人民。
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沒有大規模地使用重武器。盡管本次戰爭的規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大,但是在戰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仍舊是傳統軍艦、大炮、機槍、步槍和馬。飛機還處
在發展初期;潛艇隻是偶爾被用到;坦剋是現代陸地戰爭
中的重要作戰武器,但當時也極少投放到戰場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些武器的潛力都還未被發覺。由此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包括歐洲大陸西部戰綫在內的絕大部分歐戰戰場上,作戰雙方都因為缺少一擊緻命的重武器,沒有很好的辦法突破對方用壕溝和鐵絲網建造起來的防綫,從而陷入長期僵持的局麵中。
戰爭的慘痛代價引起瞭各國的普遍恐慌和經濟倒退。在20世紀20年代,成韆上萬憤怒的年輕人拒絕老一輩堅持的“年輕人必須到前綫參戰”的觀念,認為這是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人間災難的直接導火索,並産生瞭報復性心理。在意大利和德國,前退伍軍人墨索裏尼和希特勒利用對政治暴力的渴望發起瞭新的激進民族主義運動,並成功上颱。這場運動於1922年首先發生在意大利,於1933年蔓延至德國。新的獨裁者拒絕接受西方的自由主義,他們將這場戰爭視為重建帝國和策動新戰爭的契機。
假設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未發生過,那麼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的各國人民則幾乎肯定會免於遭受來自內戰、政治恐怖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種族滅絕的災難與迫害,然而,戰爭的結果卻為現當代世界秩序奠定瞭基礎。與此同時,其攜帶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塑造瞭一個憂心忡忡的歐洲,從而拉開瞭斯大林格勒和奧斯維辛集中營悲劇的序幕。
理查德·奧弗裏(RichardOverv)
DK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紀錄(修訂版) [First World War]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