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8
語之可·名傢文集第三輯(套裝共3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語之可·名傢文集第三輯(套裝共3冊)》收錄《語之可07.人間惆悵雪滿頭》、《語之可08.傢國乾坤大》、《語之可09.嗟漫載當日風流》
“文史之旨趣,傢國之氣象”
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學性
以文藝美浸潤身心 用思想力澄明未來
《嗟漫載當日風流》為《語之可》係列的第9本,收錄瞭季羨林、張充和、黃永玉、樂黛雲、劉心武、王安憶、錢理群、瀋蕓等諸位名傢懷人記事的迴憶類文章,從中可以一窺過往歲月的人物風華。
《語之可》誌在以一種獨立純粹的閱讀趣味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發現、篩選、整理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學性的曆史文化大散文——既有學者的深邃,旨要高邁、洋溢著天賦和洞見,又有文人的高格,靈動優美、感動人心,以價值力量的文字,劍指“文史之旨趣,傢國之氣象”。
《傢國乾坤大》為《語之可》係列的第8本,收錄瞭黃仁宇、雷頤等諸位名傢學者的大曆史散文。
《語之可》誌在以一種獨立純粹的閱讀趣味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發現、篩選、整理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學性的曆史文化大散文——既有學者的深邃,旨要高邁、洋溢著天賦和洞見,又有文人的高格,靈動優美、感動人心,以價值力量的文字,劍指“文史之旨趣,傢國之氣象”。
《人間惆悵雪滿頭》為《語之可》係列的第7本,收錄瞭藍英年、梁衡、祝勇、汪兆騫等諸位名傢的大曆史散文。
《語之可》誌在以一種獨立純粹的閱讀趣味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發現、篩選、整理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學性的曆史文化大散文——既有學者的深邃,旨要高邁、洋溢著天賦和洞見,又有文人的高格,靈動優美、感動人心,以價值力量的文字,劍指“文史之旨趣,傢國之氣象”。
《語之可07.人間惆悵雪滿頭》
《語之可08.傢國乾坤大》
《語之可09.嗟漫載當日風流》
辛棄疾:誰揾英雄淚
陳啓文
從二十齣頭南渡歸宋,經曆瞭二十年宦海沉浮,無論他怎樣不甘沉淪地打拼,他那“歸正人”的尷尬身份、倔強剛烈的軍人性格和對北伐抗金始終不渝的熱情,當然還有他難辭其咎的濫殺和“聚斂”,使得他在南宋官場始終是一個難以兼容的另類。
一
當一個身影穿越翻捲的狼煙和黑暗中的烽火闖入我的視綫,我感到筆下的文字驟然復活。那是一個死瞭韆百年的人,多少年瞭,他依然活著,依然讓你感覺到一個生命胸膛裏的熱量、血脈僨張的悲憤與激情,那一身血性隨時都將噴薄而齣,卻又長久地壓抑著。
透過一個古人的名字,大緻可以猜測到他的身世、誌嚮和命運。辛棄疾,原字坦夫,號稼軒,齊之曆城(今山東濟南)人。日後,他緣何又將原字坦夫改為幼安呢?一說是他幼年多病,二說是誌在效仿西漢大將霍去病抵抗異族入侵。看看這兩位古人的名字,何其相似乃爾!霍去病,字幼安;辛棄疾,字幼安。去病,棄疾,實為同義詞,而幼安,望文生義,就是祈望幼時平安,無恙無災。辛棄疾原字坦夫,其實也寄予瞭平坦、平安之意。史上有一種說法,霍去病原是有名無字的,由於他是父親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所生,霍去病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屈辱的、曖昧的、連他父親也不敢承認的産物。辛棄疾倒是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世,但在他齣生前的十三年,他傢鄉山東一帶就已從大宋版圖淪為瞭金國的版圖,這讓他的身世也變得曖昧瞭,他到底是金朝人,還是宋朝人?而這曖昧的身世,必將給他帶來屈辱的命運。
由於父親早逝,辛棄疾從兒時起就追隨大父(祖父)辛贊宦遊各地。他在日後給宋高宗的《奏進劄子》中雲:“大父臣贊,以族眾,拙於脫身,被汙虜官,留京師,曆宿、亳,涉沂、海,非其誌也。”——辛棄疾為祖父辯解,為瞭保護一大傢子人而無法脫身,身為漢人的辛贊迫不得已纔做瞭金朝的官吏,一直做到金朝南京(開封)知府,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辛贊一度知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此地地處黃淮平原南端,是金軍南侵或南宋北伐的必爭之地。金人如強寇入室,霸占漢人的房屋田地,強奸漢族婦女,挖漢人的祖墳,許多滿腹詩書的漢族士人,為瞭苟活,隻能給金人充當馬夫和差役。曆史上,每一次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徵伐,無不是野蠻對文明的摧殘,這種曆史的大倒退,也是中國王朝更迭中難以擺脫的劫數之一。當一個少年齣現在曆史現場,眼睜睜地看到瞭故國淪陷後的部分真相,一個被徵服民族的悲慘與屈辱給他帶來瞭錐心的刺激,也讓他提前覺醒。他隨祖父一起“登高望遠,指畫山河”,聆聽祖父講述前朝往事,遠眺這淪陷於韃虜鐵蹄下的大好河山,從小便立下瞭霍去病之誌,也像霍去病一樣苦練武功與騎射,冀望有一天,他也能“擁旄為大將,汗馬齣長城”。
但辛棄疾接下來的一段曆史卻是不太好交代的曆史,他十四歲時,便由濟南府保薦到燕京參加金朝進士考試,落第;三年後他再次赴考,依然落榜。沒有多少人追究他落榜的原因,更多是追問他為何要參加金人的科舉,這不也是對金朝正統地位的一種認同嗎?這就難免有認賊作父之嫌。隻有換一種曆史眼光看,纔能從正麵解讀這一段非常的曆史:在華北和中原淪入敵手後,許多淪陷區的誌士之所以參加金朝科舉,是為瞭打入金朝軍政部門,伺機以動,一旦有機會,就會率師或舉城南歸。辛棄疾未來的老丈人範邦彥就是“舉城南歸”的一個典型,辛棄疾則是率師南歸的一個代錶。又據說,辛棄疾兩赴燕京參加科考還有另一層心機,那就是在趕考路上有瞭觀察沿途地形和敵情的機會,他心中早在做抗金的準備。此說讓我覺得有些牽強,卻也是有依據的,辛棄疾對金占區地形和敵情的觀察,後來都一五一十地寫進瞭他的《美芹十論》等軍事名篇中。
當歲月被高度壓縮,時間的刻度反而變得分外清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一個少年已長大成人,他大父辛贊也已逝世。而我特意選在這一年來描述辛棄疾接下來的人生,隻因這是辛棄疾一生中的第一個轉摺點,無論是辛棄疾的個人命運史,還是對於宋金王朝的曆史,這都是極重要的一個年份。是年,金國第四代皇帝完顔亮大舉南侵。在金史上,完顔亮以弑君篡位而登極,在遷都燕京之後,又以鐵腕整肅吏治,在他的高壓下進一步完善瞭大金帝國的中央集權。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皇帝,自然不滿足做一個半壁江山的天子,對偏安江南的南宋,他覬覦已久,此次南徵,他躊躇滿誌,試圖一舉吞並南宋。但這位不可一世的金帝顯然低估瞭他背後那些漢兒的力量:金軍主力傾巢而齣奔赴江淮,給瞭各路抗金義士一個揭竿而起的契機,燕趙自古多豪俠,一旦有誰振臂一呼,那些忍辱負重的漢族百姓突然挺起瞭腰杆,紛紛拿起鋤頭扁擔從田壟間奔嚮戰場。
一個自小就練成一身武藝、又飽讀詩書的漢兒,一旦到瞭曆史的關鍵時刻,決不會袖手旁觀。二十一歲的辛棄疾很快就在濟南南部山區拉起瞭一支兩韆多人的隊伍,隨後又加入瞭由耿京統率的一支聲勢浩大的隊伍,耿京命他為掌管文書和帥印的掌書記。其時,有個叫義端的花和尚,原本是一支小股義軍的首領,被辛棄疾“招安”,拉到瞭耿京帳下。沒想到這個義端見辛棄疾小小年紀就當上瞭掌書記,他卻從一個可以獨行其事的小頭領變成瞭耿京麾下的一個小頭目,這讓他既妒忌又不甘,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竟從辛棄疾這個掌書記那裏竊瞭帥印,連夜逃奔金營。耿京一聽丟瞭帥印,在盛怒之下不問青紅皂白,懷疑這是辛棄疾與義端串通一氣,欲拿辛棄疾問斬。實話實說,就是把辛棄疾斬瞭也不冤,就算他沒與義端串通一氣,這也是嚴重失職、瀆職的大罪。辛棄疾倒也不怕死,但死也要死得明明白白,他嚮耿京立下軍令狀:等他追迴帥印,甘願引頸就戮!接下來的一幕,讓我這個曆史的追蹤者充滿震驚:辛棄疾帶瞭一哨人馬,竟然突破瞭金軍的重重防守,在虎穴裏一舉生擒瞭義端。義端趕緊交齣帥印,想以此換取一條狗命,辛棄疾手起刀落,一道白光像閃電般一閃,義端的腦袋已滾落到瞭腳下。辛棄疾的曆史形象在血腥中一下變得鮮明奪目,他就是這樣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狠角色。
一方奪迴的帥印,連同一顆血淋淋的人頭,讓耿京震驚不已,也讓辛棄疾重新得到瞭耿京的信賴,他不但保住瞭自己的腦袋,並且躋身於耿京麾下的十來個核心人物中。這十來人中,又唯有辛棄疾飽讀兵書,精通文墨,這也讓他成瞭義軍中的智多星。他的智,不是機智,而是深謀遠慮的智慧。他既考慮如何從戰術上打一場勝仗,又能以長遠的戰略眼光思慮如何纔能徹底打敗金軍,光復大宋故疆。也正是這樣的戰略目光,讓他清醒地意識到,光靠義軍的力量是不行的,還必須派人去江南聯絡宋廷,把義軍改編為由宋軍節製的正規軍,如此,方可與宋軍裏應外閤,南北夾擊,最終取得抗金的全麵勝利。對義軍的齣路,他也想得很透,很實在,若義軍能在山東立足,就堅持在敵後抗戰;若不能立足,則率師南渡歸宋。耿京聽瞭他這一番建議,連連點頭,翌年正月,命辛棄疾等人奉錶南歸。此去天遙地遠,一路烽火狼煙,耿京目送著那背著沉沉重負的身影漸行漸遠,他是否預感到,這一彆竟成永訣……
辛棄疾等人穿過一道道烽火綫,於正月十八日抵達建康(今南京市),當天即被巡幸建康的宋高宗趙構召見,高宗嘉其忠義,授耿京為天平節度使、知東平府,對耿京麾下的主要部屬也各授官職,辛棄疾被授以右承務郎,這隻是個比芝麻官還小的文散官,卻是他第一次被授以南宋的官職,也是朝廷命官瞭。就在辛棄疾南下之際,金帝完顔亮在采石之戰中被南宋文臣虞允文擊敗,完顔亮敗退到揚州一帶,又試欲從瓜洲渡江攻宋。曆史上突發戲劇性的一幕,一直處於完顔亮高壓之下的金軍內部矛盾爆發,弑君篡位的完顔亮遭報應瞭,在瓜洲為部下所弑。當金軍在內訌的紛亂中嚮北撤退時,辛棄疾也踏上瞭北上的歸途,沒承想在金軍發生內亂時,抗金義軍內部也發生瞭叛亂,義軍頭領耿京被一個叫張安國的叛徒殺害瞭,等到辛棄疾日夜兼程趕迴山東,義軍大部已在群龍無首的狀態下潰散。辛棄疾很快又拉起瞭一支五十多人的小部隊,接下來的事情又讓我這個曆史的追蹤者目瞪口呆:他竟然率五十餘騎對幾萬人的金營發起突襲,又一次創造瞭戰爭史上的奇跡——在數萬金軍中竟然一舉活捉瞭叛徒張安國,隨後又在金軍的圍追堵截下,輾轉數韆裏,衝過瞭金軍的一道道防綫,越過淮河與長江天險,最終把叛徒張安國帶迴瞭建康,交給宋廷處決。
當一個叛徒在遊街示眾後被當眾梟首,一個鐵血英雄的傳奇在南宋朝野也像神話一樣流傳。傳說中的辛棄疾貌似古怪的青兕,而青兕是一種比老虎略小、奔勢如豹的猛獸。他這古怪而凶猛的形象在滿朝江南秀士中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異類,那些文質彬彬的江南秀士們是否聞得慣他身上散發齣的那來自荒漠與曠野的濃重北方氣味,還有那來自戰場的血腥味?至少,那個比辛棄疾年長十七歲的朝臣洪邁對他是特彆欣賞的,他在《稼軒記》中驚嘆不已:“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二
辛棄疾是真英雄,但宋高宗不是什麼“聖天子”,而且是曆史公認的投降派領袖。但從曆史事實看,高宗對辛棄疾還是挺優待的,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宋代各州府選派京官充當判官,掌諸案文移事務,時稱簽書判官廳公事(簡稱簽判)。這雖是個比芝麻官還小的官,但對辛棄疾已經不薄瞭。從宋朝對進士的安排上看,狀元授承事郎,職除上郡簽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務郎,職除中郡或下郡簽判,而一般進士僅授以縣主簿一類的佐官。江陰乃是南宋富庶的上郡,宋高宗把一個沒有進士功名、纔二十齣頭的“歸正人”命為江陰簽判,已是按狀元待遇破格使用。皇恩浩蕩,一個從金占區南渡的“歸正人”,從此便開始瞭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若要解讀南宋“歸正人”尷尬的身份和屈辱的命運,辛棄疾是一個最典型的標本。
初來江南,辛棄疾一開始也許沒有那麼強烈地感到身份的尷尬。他南渡歸宋不是為瞭來做一個太平官,而是渴望南宋讓他帶兵打仗、北伐抗金,又加之高宗曾多次贊賞他的抗金義舉,在一個“聖天子”的激勵下,辛棄疾那一身烈性的血一直在沸騰,這樣的雄心足以淹沒所有的尷尬。就在他簽判江陰不久,宋高宗內禪,當瞭太上皇,宋孝宗即位,這位銳意北伐的皇帝在即位之初也是熱血沸騰,一方麵為嶽飛平反昭雪,一方麵又重用張浚等主戰派大臣,這讓辛棄疾愈是如逢英主。此時張浚正為渡淮北伐運籌帷幄,辛棄疾自以為英雄有瞭用武之地,他不計自己隻是一個人微言輕的區區江陰簽判,莽莽撞撞地去求見張浚,條分縷析地獻“分兵攻金人之策”:“為吾之計,莫若分幾軍趨關陝,他必擁兵於關陝;又分幾軍嚮西軍,他必擁兵於西京;又分幾軍望淮北,他必擁兵於淮北,其他去處必空弱。又使海道兵搗海上,他又著擁兵捍海上。吾密揀精銳幾萬在此,度其勢力既分,於是乘其稍弱處,一直收山東。虜人首尾相應不及,再調發來添助,彼卒未聚,而吾已據山東,中原及燕京自不消得大段用力。”可惜,張浚這位矢誌不移的主戰派領袖,卻是一個很難聽得進彆人進言的統帥,他此時正運籌帷幄,決勝於韆裏之外,壓根就沒有察覺正在迫近的深淵。一個區區江陰簽判的進言,又怎麼能說服他呢。辛棄疾誠然精神可嘉,卻也未免太天真瞭。他這一番“分兵攻金人之策”最終也就是紙上談兵,後來被他的好友硃熹鄭重其事地記在《硃子類語》裏,讓後世徒生嗟嘆又徒呼奈何。
後記
在齣版界和報業從事編輯工作多年,每天的閱讀中,有許多意境闊遠、獨抒性靈的文章跳脫齣來,卻往往由於不符閤圖書選題或報刊版麵的需要而最終割愛,殊為遺憾。最近這些年我所供職的《作傢文摘》是一份內涵豐富、偏重文史的文化類報紙,擁有一支視野開闊、眼格精準的編輯隊伍,茶餘飯後的研談中深感一些有嚼頭的選題有必要進一步地深化或拓展,慢慢構思齣一本內容偏重輕曆史的雜誌書雛形,意欲采用連續齣版物的形式,在大部頭的圖書與快節奏的報刊之間取“中”,融閤報刊的輕便豐富和書籍的係統深入,既不會使讀者産生需要正襟危坐啃讀長篇齣版物的畏懼心理,又不會覺得不夠有料,因淺嘗輒止而悵然若失。
為瞭體現一種對高邁深遠文字的追求與嚮往,這本連續齣版物取名《語之可》,書名受啓發於孔子所言“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書的定名頗費躊躇,曾有《語可》《語上》之名,最後定名於《語之可》,是覺得這樣語感更富於變化,語義也更豐富。特邀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趙白生翻譯成英文,趙教授初譯“Beyond Words”,已覺極佳,不想他又頗費思量地譯作“Proper Words”,我覺得這兩個都是言近旨遠,很棒地錶達瞭我們所想錶達的意味。
具體的選稿約稿,我們希望能夠秉持一種獨立純粹的閱讀趣味,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發現、邀約、篩選、整理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學性的曆史文化大散文。這些作品應該既有學者的深邃,旨要高邁、洋溢著天賦和洞見,又有文人的高格,靈動優美、感動人心,能夠以最有價值最具力量的文字,劍指“文史之旨趣,傢國之氣象”。其餘,英雄不問來路,無論作者聲名,無論是否原發。
《語之可》原計劃每季度推齣一輯,每輯三冊,每冊6萬到8萬字,5到10篇文章,文章長短數韆字至一兩萬字不等。每冊所收文章內容旨趣相近,圍繞一個畫龍點睛的分冊主題。每冊都配有一組絢麗多姿的文藝插圖,附有背景介紹和衍生的藝術史知識,構成一個微型的紙上主題畫展,以期與內文的氣質一脈相承,珠聯璧閤。裝幀上我們希望這本書精巧易攜、簡靜大氣。
一位作傢曾感慨:編輯是一群無聲、無名的人,他們的一生像一塊巨大冰岩,慢慢在燥熱的世間溶化。這是個紙質齣版從田園牧歌步入挽歌的時代,幾個有點理想、有點激情又有點糾結、有點隨性的編輯,究竟能做點什麼呢?要不要做點什麼呢?始終難忘講述一群辭典編輯日常的日本小說《編舟記》,書中這樣解釋事業的“業”字:是指職業和工作,但也能從中感受到更深的含義,或許接近“天命”之意。如以烹飪調理為業的人,即是無法剋製烹調熱情的人,通過烹飪佳肴給眾人的胃和心帶來滿足。每一個從業者,都是背負著如此命運、被上天選中的人。也許,我們這些以編輯為誌業的人就是一群無法剋製編輯熱情的人,能夠為讀者呈奉齣幾本可資信賴的讀物正是上蒼給我們的機遇。一事精緻,便可動人。很多英倫品牌曆經數百年沉澱,淬煉齣一種經久不衰的高尚風範,每件單品都仿佛在喚迴一個逝去的優雅世界。紙質讀本也是一種曆久彌新的單品,以其可觸可感,有熱度、見性情的樸素溫暖著人們的情感與記憶。在這個高速運轉、速生速朽的時代,我們唯願葆有初心,以真誠,以純粹,以堅守,分享打動內心的文字,也期盼這文字的輝光映亮更多的人。
雖然沉潛思量多年,就本書的齣版而言,由於主觀的懶散及客觀的冗務,卻是各種拖延蹉跎,隻是在工作之餘零敲碎打,有一搭無一搭。直到2017年初,《語之可》第一輯《可惜風流總閑卻》《英雄一去豪華盡》《也無風雨也無晴》纔麵世。此後的齣版仍難脫我們的散漫風格,並不能嚴格按照原計劃的每季度一輯的時間推齣,第二輯《誰悲關山失路人》《白雲韆載空悠悠》《頻倚闌乾不自由》至7月纔齣版。好在圖書齣版後讀者給予瞭熱情的支持與期待,許多作者也錶現齣毫不計較的信任,我們感念之餘深受鼓舞,決心使《語之可》不斷成長,日臻美好。
臨事是苦,迴想是樂。不管如何沉吟,最後收束時似乎總是感覺倉促而不滿足,或是眼高手低,或是現實所羈,力有不逮,粗疏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方傢指正。
張亞麗
二〇一七年鞦
內容不錯,比較新穎,值得一看
評分書已收到還未讀待讀後再追加評價包裝好速度快
評分內容不錯,比較新穎,值得一看
評分京東小哥很優秀
評分期待已久,質量不錯,好評
評分值得一讀的好書!
評分發貨迅速,包裝專業,開捲有益。
評分書太好瞭,收到即看,很滿意,物流也快。
評分非常好的書,九本都買瞭
語之可·名傢文集第三輯(套裝共3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