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經典語錄:
1.一個作傢能夠寫齣那樣的一本書,也就應當沒有愧疚瞭。對於土地的真切感悟、對於母親的一片忠誠,讓我久久難忘。人的頑強、人性的美好與殘酷、大自然的絢麗與酷烈,都錶達得淋灕盡緻。我因為這部書而記住瞭一位蘇聯作傢的名字,認為他是能夠舉起一部巨著的人。
2.這是在地球的某個角落裏寂寞著、激動著、熱愛著的一個人。一個比他更年輕的詩人收到他那著名的十封信之後寫到:“一個偉大的人、曠百世而一遇的人說話的地方,小人物必須沉默。”是的,我們都是一些應該沉默的人。可是我們不能夠,因為我們偶爾也像裏爾剋一樣寂寞。鼕天裏的寂寞,春天裏的惆悵和鞦天裏的傷感,就像當年加在裏爾剋身上一樣,也會加在我們身上。
內容簡介
本書是張煒近年閱讀筆記的精選,是他閱讀外國經典作傢作品的心得筆記。輯入的文章各有角度和特點,展示齣一位文學創作者對曆史與現實、對文學與人生的獨特領悟與見地。文筆簡約洗練,極具洞見,融入瞭他對經典作傢與作品的分析及思考。
目錄
一輯 域外作傢小記
索爾·貝婁
米蘭·昆德拉
略薩
厄普代剋
海明威
福剋納
尤瑟納爾
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爾斯泰
蘭波
普魯斯特
葉芝
哈代
毛姆
薩特
加西亞·馬爾剋斯
阿斯圖裏亞斯
博爾赫斯
阿剋薩科夫
紫式部
亞瑪多
喬伊斯
卡夫卡
艾特瑪托夫
阿斯塔菲耶夫
聶魯達
勞倫斯
普希金
高爾基
泰戈爾
契訶夫
歌德
馬雅可夫斯基
雨果
巴爾紮剋
阿勃拉莫夫
茨威格
萊濛托夫
馬剋·吐溫
西濛
波特
川端康成
伍爾夫
傑剋·倫敦
歐·亨利
漢姆生
艾略特
懷特
索因卡
托馬斯·曼
米斯特拉爾
斯坦培剋
捨伍德·安德森
精彩書摘
一輯域外作傢小記
索爾·貝婁索爾·貝婁(1915—2005)美國作傢。生於加拿大,父母是俄國的猶太人。代錶作為長篇小說《赫索格》、《洪堡的禮物》。1976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他的書在中國齣版較多。我最喜歡的有《洪堡的禮物》和《赫索格》。我一直感到奇怪的是,當代作者很少議論這位瞭不起的作傢。我幾乎沒有讀過比他更幽默更機智的作傢瞭——他用這一切稍稍遮掩著心底深切的悲涼和憐憫。
他這方麵的巨大纔能,使得其他專事調侃、用嘲弄的筆風描敘當代生活的作傢頓失光彩。他讓人想到在這方麵其他的作傢都是輕量級的。
人性中最麯摺最隱秘的部分也難以逃脫他的眼睛。這是一雙萬裏挑一的眼睛——穿透力、視角、目光的性質……一切方麵都是那樣卓越。
他的著作給人豐富華麗的感覺。這絕不僅僅是形式問題,而是它所包含的內容給人的感想和聯想。
他的思維常常到達最為偏僻的一些角落,令人嘆為觀止。他最好的幾本書都讓人覺得細緻堅密,容量極大,可以無數次地重讀而不緻煩膩。
《更多的人死於心碎》是他最近的一本書,幽默和機智似乎一如既往。不過細讀下來,還是可以隱隱地感到活力降低瞭,它沒有瞭鼎盛期那種巨大的蓬勃的生力。
貝婁的作品由於僅僅止於悲涼的心情、無望的冷嘲,缺少某種堅定性,所以也稍稍缺少瞭一種“偉大感”。
米蘭·昆德拉米蘭·昆德拉(1929—),捷剋作傢。當過工人、爵士樂手,後緻力於文學和電影。1975年移居法國。代錶作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文壇上有重要影響。
他的書短時間內在中國幾乎全都翻譯齣版瞭,而且在西方也紅得又透又快,是個奇跡。他不是一個通俗作傢,可是書的印數有時像通俗作傢一樣大。
我認為他的幾本書中,最好的是《玩笑》。其次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後一本書把他的拿手好戲推到瞭一個高峰。其餘的隻是在重復和演變,像後來的《不朽》,已經寫得相當吃力。盡管作者依舊做齣一副悠閑的、從容不迫的解說和鏤刻的姿態,但捉襟見肘和敷衍的感覺仍較明顯。它使人想到一個人在用力擠下幾滴水。
最令人稱道的當是《玩笑》——幾大塊結結實實,真實有力,彌散齣無法言喻的美。它是作者情感世界中最成熟最穩定的一次傾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雖不如它那麼有力、內嚮和紮實,但仍然寫得纔華橫溢。這是典型的歐洲作傢的傑作,它不會齣現在東方作傢手中。它是邏輯的、分析的。而東方作傢絕不會以分析見長。
米蘭·昆德拉是一個信得過的、極為特色的作傢。這又一次證明瞭:無論一個作傢有多麼深刻的思想、多麼麯摺的錶達,隻要總體上看屬於特色感很強的作傢,就仍然具有和接近某種通俗性;社會讀書界在接受一個特色作傢時,遠比接受一個蒼然渾厚的作傢容易。
略薩略薩(1936—),秘魯作傢。曾先後在巴黎、倫敦、巴塞羅那等地僑居。16歲開始文學創作,26歲發錶《城市與狗》,一舉成名。代錶作為《綠房子》、《鬍莉婭姨媽和作傢》等。他被視為拉美現代文學代錶之一。2010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他在中國當代的命運有點像米蘭·昆德拉,屬於最幸運的幾位外國作傢之一。同樣幸運的還有馬爾剋斯。
略薩最好的書是《綠房子》和《鬍莉婭姨媽和作傢》。他自己最喜歡《世界末日之戰》,可能因為此書寫得最用力。作傢寫這本書的心情不一般,稍稍嚴整一些、莊重一些,像一切創作大作品的作傢一樣。不過《世界末日之戰》還不算典型的大作品,盡管它也有那樣的色調、規模和主題。略薩是不正經的,一正經就影響瞭纔華的發揮。
前兩部書就是他的人格和纔華、藝術趣味諸因素結閤得最好的作品瞭,綜閤看效果好得多。一個作傢在漫長的寫作生涯中難得錶現齣略薩那樣的放鬆感和隨意性,而且始終保持一種技術上的實驗興趣。雖然有些實驗並非是高難度的,但探索的熱情一直高漲著。這種熱情同時也在激發他巨大的創造力。
《綠房子》像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樣,結構上頗費心思。但它們給人和諧一緻的感覺,並不蕪雜。《鬍莉婭姨媽和作傢》也是這樣。如果作者在寫作、在全篇的實現過程中心弦稍一鬆懈,再機巧的結構也不會帶來好的效果。真正的藝術品總是生命激情的一次釋放,當然會排斥一切技巧性的東西——除非是激情的火焰將其他阻礙全部熔化。
我印象中的另外幾部書就沒有這兩部書好。有時候略薩給人太隨意太鬆弛的感覺,還多少有些草率——我是指作為一個作傢在寫作時並沒有特彆的、深深的感動。
厄普代剋厄普代剋(1932—2009),美國作傢。1954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代錶作為《兔子,跑吧》、《兔子迴來瞭》、《半人半馬》等長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也獨具一格。
他的作品譯過來的主要有《兔子》係列,有《成雙成對》等。與這些作品相類似的主題在歐美作傢中並不罕見。他的突齣當然隻能靠自己對美國一個局部的獨特把握,靠一己的纔華。他寫齣瞭具體,因而也絕不重復。
將他與索爾·貝婁做一比較最閤適不過。他們所錶現的曆史時期不盡相同,但也相差不遠。主人公的屬性也差不太多。而且他與貝婁的藝術趣味相去並不遙遠,比如說不如海明威和福剋納、伍爾夫與曼斯菲爾德離那麼遠。比較中我們會發現,厄普代剋寫得太鬆瞭,閱讀中給人的藝術刺激沒有貝婁那麼頻繁和深刻。包含的東西少瞭一些,似乎不夠緊密。
還有,它們經不住重復閱讀,這也是他與貝婁的區彆。
海明威海明威(1899—1961),美國作傢。早期以“迷惘的一代”的代錶著稱。風格獨特,文體簡潔,在世界文壇很有影響。代錶作為《喪鍾為誰而鳴》、《永彆瞭,武器》、《老人與海》等。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奬。1961年7月2日開槍自殺。
他最讓我羨慕的作品有一部長篇《喪鍾為誰而鳴》、一部中篇《老人與海》,再就是十幾個短篇。西方有不少評論者將《永彆瞭,武器》作為他的長篇代錶作。
在那部寫西班牙戰爭中一次炸橋行動的長篇中,他一切過人的技能都得到瞭盡情發揮,給人爐火純青的感覺。整部書寫得一點也不吃力,作者始終掌握著藝術上的主動權,自信而又堅定。這部書有強大的張力,像作傢另外的成功作品一樣,很收斂,卻有著巨大的內力從中生齣。
《老人與海》何等單純。這是一個壯心不已的藝術傢在創作生命接近終點時的最後一次突圍。它大概凝聚瞭作傢一生中的全部經驗——藝術和人生方麵的經驗。它像一首長詩,一麯長歌,在讀者心頭引起瞭深深的共鳴。
他的短篇不像其他作傢寫得那麼即興和輕鬆,所以每一篇都很沉,包含瞭無盡的內容。
所有人都說他的語言是簡約的,是電報式;他經營齣很多的“藝術空白”,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同時又覺得他寫瞭很多自己過分感興趣、一般讀者卻不一定感興趣的場景和意思——這時的海明威很饒舌。我們之所以可以忍受,是因為他的強烈的“海明威式的熱情”感染瞭我們。他常常是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在生活中、在寫作中。這也顯得單純可愛。
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古典主義的影響還是頗大的,所以他仍然藉用瞭一種強大的餘韻。這也是海明威在現代主義實驗中多得一分的緣故。他遠比後來的某些現代派作傢莊重和大氣。他富於冒險,可是也非常精明,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藝術創作中。
他身上有很多油彩,這也幫助瞭他聲名遠揚。比起他的實際成就,他的名聲也許顯得太大瞭些。
福剋納福剋納(1897—1962),美國作傢,是一位莊園主的兒子。初期寫作得到作傢捨伍德·安德森的幫助。代錶作為《喧嘩與騷動》。他擅用意識流和時序顛倒、象徵隱喻等手法,對世界文壇有較大影響。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福剋納的作品數量比海明威多,質量大約也均衡穩定——除瞭明顯的、故意的敷衍之外,作為一個作傢,他看起來並不特彆凸顯某一篇某一部,雖然也有特彆好的,像《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和《熊》等。
寫作對於他而言,更像是不可缺少的日常勞作,可以長時間地堅持下來。他的作品很內在,因而也更能經受時間的揮發。他很孤獨,所以他從寫作中汲取的快樂是至為重要的。這也是一切真正的藝術傢的共同特徵。為瞭抵擋人生的永恒的煩惱,他在一個角落裏咀嚼、傾訴,喃喃之聲後來驚動瞭世界。
作為一個人,他沒有像海明威一樣留下那麼多聳人聽聞的故事,但卻創造瞭一個更為復雜的世界。他有趣,沉默,含蓄,比海明威在世時打擾的人少。
尤瑟納爾尤瑟納爾(1903—1987),法國作傢。16歲即以長詩《幻想國》獲得泰戈爾好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移居美國。1980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建院340年間第一位女院士。代錶作為《阿德裏安迴憶錄》、《苦練》等。
她有點像男性作傢,作品中洋溢著另一種氣息。她的作品可不僅僅具有細膩柔婉等女性作傢的特徵,而是充滿瞭灑脫爽快感。幾乎不存在什麼心理方麵的障礙,筆鋒銳利暢達。正像她對話集的名字(《開闊的眼界》)一樣,她的視野太遼闊瞭,關心的事物繁雜而豐富。
有一些女性作傢是重要的,她們常常以自己純潔的或極為特殊的創作而使人贊嘆,讓人難以忘記。有的甚至非常勇敢,比如勇闖禁區——人性的政治的宗教的曆史的。但其中的多數大緻上仍然可愛而單薄。尤瑟納爾卻不僅僅如此。給人這種感覺的大概不是創作的數量問題,也不是創作的風格問題,而更多的是視野,是文筆的力度。
她銷量最大的是長篇小說《阿德裏安迴憶錄》。但我們從中並未看齣有多少討好讀者的地方。同樣是取得瞭巨大成功的《苦練》,也顯示瞭作傢非同一般的嚴謹態度、豐富的知識和分析的能力。
她的境界、關懷的事物,都超齣瞭我們經驗中的女性作傢。
屠格涅夫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作傢。生於貴族傢庭,目睹母親虐待農奴,深恨農奴製。早期作品《獵人筆記》獲得廣泛影響,後寫有多部中長篇小說,如《木木》、《前夜》、《父與子》等,均産生廣泛影響,在世界文壇享有很高聲望。
他在中國的影響一度超過瞭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作品的氣質符閤大多數中國人——特彆是上一茬中國人——的欣賞口味。難以掩飾的俄羅斯貴族氣、典雅絢麗的文筆,這一切都讓有教養和渴望有教養的讀者感到受用。要讀好書就得找屠格涅夫那一類的書,人們似乎達成瞭這種共識。他不如托爾斯泰厚重和偉大,可是也因為沒有那麼強烈的哲學意味和宗教氣息而更易接受。
他多情而善良,但隻會被人民喜愛而不可能化為人民的一員。他的藝術是有良心的貴族的藝術。他的巨大纔華會令一代又一代人欽羨不已,無論有多少人隨著風氣的轉移而輕率褒貶,他的藝術價值是不會改變的。他所錶現的美是真實的、不變的。
對他的誤解、某種偏激的損傷是會經常發生的,這也是貴族氣的藝術傢最容易遇到的。連曼斯菲爾德這樣傑齣的人物都忍不住嘆息,說屠格涅夫“多麼虛僞!多麼造作”!——沒有一點嗎?有那麼一點,但隻是一點點而已。
真正的人民作傢、被苦難浸過並專注於錶現苦難、深深地理解苦難的作傢,纔會徹底拋棄和消除那“一點點造作”。對於屠格涅夫而言,他一輩子也洗不盡“鉛華”。不過這也好。
他的《白淨草原》、《歌手》等短篇寫得棒極瞭,真是渾然天成。它們有不滅的美,在這種美麵前,一個誠實的人總會感動的,會發齣無條件的贊美,無論他信仰什麼、有什麼不同的審美傾嚮。
他的長篇不如短篇,而他的後期作品又不如前期。《獵人筆記》也許是最真實有力、最能代錶作傢藝術成就的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作傢。生於醫生之傢。父親因虐待農奴,被農奴打死。初期翻譯巴爾紮剋的小說,後創作瞭許多傑齣作品,如《被欺淩與被侮辱的》、《死屋手記》、《罪與罰》、《卡拉瑪佐夫兄弟》等,對世界文壇有重大影響,被視為“現代派”的鼻祖。
像托爾斯泰一樣,他是文學世界中難以超越的高峰。一個真正的巨人最好能像他一樣,那麼真摯、純潔、深邃,又是那麼充滿瞭矛盾、猶疑和晦澀。他太不幸瞭,一生中度過瞭不少拮據期和病痛期。可是這些都沒能阻止他成為一位大師,而且還援助瞭他。這真是奇跡。與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普希金一起,他成為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四位俄羅斯作傢之一。這個備受煎熬的靈魂影響瞭那麼多的心靈,他的博大慈愛與偏執冷酷一樣顯著觸目。
小市民不會喜歡他。他的作品不是為一些膚淺而無聊的人寫的。他有時也並非不想寫消遣的作品,隻是他的一顆心太沉瞭,從這顆心中産生齣的一切終於無法消遣。
與托爾斯泰一樣,他在《卡拉瑪佐夫兄弟》等作品中有那麼多直接的訴說和辯解,直接麵對著靈魂問題,剖示使人戰栗。在這種真正的人的激動麵前,我們不由得要一再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平庸和微不足道。
列夫·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傢、社會活動傢。他先以文學揚名天下,其代錶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被視為不朽之作,對世界文壇影響巨大。後熱心於平民教育和社會進步事業,強調道德的完善,提齣“不以惡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被奉為道德的楷模、民族精神的領袖。晚年作品《復活》是一部反映其精神軌跡的傑作。
我始終相信,他是贏得作傢尊敬最多的一個作傢。沒有一個人敢於用輕薄的口吻談論他,沒有一個當代藝術傢不去仰視他。他的天纔、難以企及的技巧,比較起他的偉大人格,似乎都是可以略而不談的因素瞭。沒有人敢於斷言自己比他更愛人、愛勞動者,比他更為仇恨貧睏和苦痛、濛昧。
他的作品多得不可勝數,又由於都是從那顆撲撲跳動的偉大心靈中滋生齣來的,所以一旦讓我們從中加以比較和鑒彆時,就不由得使人分外膽怯,湧起陣陣襲來的羞愧。它們都由生命之絲緊緊相連,不可分割,不可剝離,真正成為一個博大的整體。於是他的一部鴻篇巨製和一篇短文同樣偉大。
我們在現代作傢的機智和領悟麵前發齣驚嘆時,最好忘掉托爾斯泰。因為一想到他,現代作傢的那些光華就要受到不可思議的損失。在他麵前,聰明和睿智都顯得不太必要,也似乎有些多餘瞭。
他是“偉大”的代名詞。
他多麼偏激,可是他多麼真誠。在這種大寫的人的真實麵前,我們第一次想到瞭偉大的作傢原來都是超越瞭自己的藝術的。而那些創造瞭現代藝術的輝煌的作傢們,總是被自己的藝術所淹沒,這同樣是一種不幸。
蘭波蘭波(1854—1891),法國詩人。由於父母不和,自幼抑鬱寡歡。16歲起常外齣流浪,與著名詩人魏爾倫交往親密,後發生衝突,被魏爾倫打傷。1876年參加荷蘭殖民武裝到爪哇服役,後曾參加販賣軍火。其詩作現存140首左右,主要為16至19歲所作。
他讓人想到一種奇跡。天纔和藝術的成熟,它的展現,總需要起碼的時間和過程。而蘭波似乎把這一切都省略掉瞭。讀他十幾歲的詩作,人人都會對天纔産生一種深刻的神秘感。遙遙感知著那個奇特的,也許幾百年纔會齣現一個的靈魂,想象著人生的全部奧秘和美好——人的無窮無盡的創造能力——無法不陷於深深的感動。
他的作品很少,譯過來的又是一部分。我們怎樣領略這個早熟的詩人?魏爾倫曾經這樣描繪這個瞭不起的少年:“這個人是高大魁梧的,幾乎是運動員般的敏捷矯健,臉像被放逐的天使那樣,完全是橢圓形的,一頭亂蓬蓬的栗色頭發,眼睛則屬於那種令人不安的淺藍色。”
像很多真正的天纔人物一樣,難以言喻的強大生命力使其狂躁不安,在大地上來復奔走,毫不憐惜地摺騰著自己。他從事過好多種職業,經商、當兵,最後又早早夭摺。我特彆搞不明白一個詩人是怎樣經商的,因為我恐懼今天的商人。
普魯斯特普魯斯特(1871—1922),法國作傢。自幼患哮喘病,終生為病魔所苦,並因此而死。36歲起因病不再外齣,閉門寫作。代錶作為《追憶逝水年華》,構思寫作長達16年,其中後三部是作者去世後齣版的。該書被奉為現代派的經典,改變瞭對小說的傳統觀念,革新瞭小說的題材和寫作技巧,超越時空概念的潛意識成為小說的中心。
在現代藝術的代錶性作傢中,難得使用“偉大”這個詞匯。是說不清的禁忌阻止瞭我們,使我們從不輕易地說他們當中誰是“偉大的”。但我們可以經常地說他們是絕妙的、天纔的,等等。可是麵對著普魯斯特,我們卻常常要錶現齣某種慷慨。
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大概可以說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幾乎看不到藉鑒,也看不到模仿——所有的模仿都不會成功。再也找不到比他更為自信從容、旁若無人的精神巨人瞭。他隻在自己的世界中遨遊,這差不多就是一個生命的全部意義。在中外古今的作傢中,誰具有如此的極端色彩?
這不僅是一種實驗,不,這完全不是實驗——他將自己僅有一次的生命如數地押在瞭一部長長的著作上、一場無聲無響的勞作上。他沒有渴望與這種勞作精神相去甚遠的酬謝和犒賞,無論它來自哪個方嚮,他都全無興趣。
就是這種罕見之至的純粹性,纔使一部長捲具有某種無從想象的潔淨和豐富華麗感。
作為一個生命,他那種獨特的、細緻入微的感知是任何人都無法重復、都要嘆為觀止的。我們常常在普魯斯特驚人的發現和描述麵前感嘆:人哪,像他這樣敏感多情,纔不枉為一個人!
我們不知何時失去瞭這些——一個人至為寶貴的東西,它們永遠地失去瞭……
……
大傢讀大傢:從熱烈到溫煦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