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白氏文集(套裝共10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瞭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傢印章、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風格保持叢書的一緻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瞭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於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闆框尺寸,便於讀者瞭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綫膠釘,利於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願望。
國內現存的《白氏文集》主要版本有宋刻本(即此本,已考證當為宋紹興間杭州地區刻本)、明萬曆馬元調刻本、《文苑英華》本、清康熙間汪立名校刻《白香山詩集》本、《四部叢刊》本(所用底本乃日本翻宋大字本)等。朝鮮、日本亦存有白集舊抄本、刊本,在此不多贅述。此次所選之《白氏文集》,乃國傢圖書館藏宋刻七十一捲本,其中捲三十二至三十三配明影宋抄本,其他捲次間有抄配,《中華再造善本》所用之本亦為此本。此本乃現存白集zui早刻本,捲首有元稹《白氏長慶集序》,捲端則題“白氏文集捲某”。《愛日精廬藏書誌》著錄“白氏文集七十一捲,宋紹興刊本,玉蘭堂藏書”,並載:“案《讀書敏求記》雲,宋刻白集,從婁東王奉常購得,後歸之滄葦。此本玉蘭堂、王煙客、季滄葦俱有印記,蓋文氏故物後歸王氏,轉入錢氏、季氏者。”辨識書中鈐印,有“玉蘭堂”“季振宜臧書”“徐健菴”“乾學”“汪士鍾臧”等,可證張氏所言。原書綫裝十冊,此次影印分冊編排仍依原書,zui da限度地反映原書麵貌。每冊前附該冊詳細目錄,方便檢索、查閱。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其先蓋太原人,世敦儒業,皆以明經齣身。至曾祖時徙於下邽(今陝西渭南)。樂天自幼聰慧過人,襟懷宏放。貞元中,擢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間(八〇六—八二〇),曆遷翰林學士、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後貶江州司馬。長慶元年(八二一)轉中書捨人,二年除杭州刺史,築堤捍錢塘湖,溉田韆頃,復浚李泌六井,民賴其汲。會昌中,以刑部尚書緻仕,六年(八四六)卒,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文。樂天於文章精切,然zui工詩。初與元稹酬詠,世號“元白”;稹卒,與劉禹锡唱和,又稱“劉白”。兩《唐書》均有傳。
一冊:
捲 一 諷諭一
捲二 諷諭二
捲三 諷諭三
捲四 諷諭四
捲五 閑適一
捲六 閑適二
捲七 閑適三
第二冊:
捲八 閑適四
捲九 感傷一
捲一〇 感傷二
捲一一 感傷三
捲一二 感傷四
捲一三 律詩一
捲一四 律詩二
第三冊:
捲一五 律詩三
捲一六 律詩四
捲一七 律詩五
捲一八 律詩六
捲一九 律詩七
捲二〇 律詩八
第四冊:
捲二一 格詩歌行雜體
捲二二 格詩雜體
捲二三 律詩
捲二四 律詩
捲二五 律詩
捲二六 律詩
第五冊:
捲二七 律詩
捲二八 律詩
捲二九 律詩
捲三〇 格詩
捲三一 律詩
捲三二 律詩
捲三三 律詩
第六冊:
捲三四 律詩
捲三五 律詩
捲三六 半格詩
捲三七 律詩
捲三八 詩賦
捲三九 銘贊箴謠偈
捲四〇 哀祭文
捲四一 碑碣
捲四二 墓誌銘
第七冊:
捲四三 記序
捲四四 書
捲四五 書序
捲四六 書頌議論狀
捲四七 試策問製誥
捲四八 中書製誥一
捲四九 中書製誥二
捲五〇 中書製誥三
捲五一 中書製誥四
捲五二 中書製誥五
第八冊:
捲五三 中書製誥六
捲五四 翰林製誥一
捲五五 翰林製誥二
捲五六 翰林製誥三
捲五七 翰林製誥四
捲五八 奏狀一
捲五九 奏狀二
第九冊:
捲六〇 奏狀三
捲六一 奏狀四
捲六二 策林一
捲六三 策林二
捲六四 策林三
捲六五 策林四
第十冊:
捲六六 判五十道
捲六七 判五十道
捲六八 碑誌序記錶贊論衡書
捲六九 碑序解祭文記
捲七〇 銘誌贊序祭文記辭傳
捲七一 碑記銘吟偈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其先蓋太原人,世敦儒業,皆以明經齣身。至曾祖時徙於下邽(今陝西渭南)。樂天自幼聰慧過人,襟懷宏放。貞元中,擢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間(八〇六—八二〇),曆遷翰林學士、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後貶江州司馬。長慶元年(八二一)轉中書捨人,二年除杭州刺史,築堤捍錢塘湖,溉田韆頃,復浚李泌六井,民賴其汲。會昌中,以刑部尚書緻仕,六年(八四六)卒,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文。樂天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詩。初與元稹酬詠,世號“元白”;稹卒,與劉禹锡唱和,又稱“劉白”。兩《唐書》均有傳。
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亂”結束之後,隨之而來的王朝盛衰轉摺和連鎖反應仍在發酵、持續。藩鎮割據,群雄並起,政府無力轄控,盛世王朝走嚮衰弱。白居易曾因戰亂而顛沛,目睹民生疾苦,亦親曆官場鬥爭,這些生活軌跡對他的人生選擇及詩文風格影響深遠。《新唐書》本傳贊其:“始以直道奮,在天之前爭安危,冀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自高。”長慶末,浙東觀察使元稹為居易集序曰:“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長,樂天長可以為多矣。夫以諷喻之詩長於激,閑適之詩長於遣,感傷之詩長於切,五字律詩百言而上長於贍,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長於情,賦贊箴戒之類長於當,碑記敘事製誥長於實,啓奏錶狀長於直,書檄詞冊剖判長於盡。總而言之,不亦多乎哉!”(《白氏長慶集序》)歸納總結十分精到,直白全麵贊賞好友之文纔,並高度肯定白氏集之文學價值。
《舊唐書》本傳載:“居易嘗寫其文集,送江州東西二林寺、洛城香山聖善等寺,如佛書雜傳例流行之。” 李緻忠先生於《宋刻唐人文集》錄白居易《白氏集後記》雲:“白氏前著《長慶集》五十捲,元微之為之序;《後集》二十捲,自為序;今有《續後集》五捲,自為記。前後七十五捲,詩筆大小凡三韆八百四十首。集有五本:一本在廬山東林寺經藏院;一本在蘇州禪林寺經藏內;一本在東都聖善寺鉢塔院律庫樓;一本付侄龜郎;一本付外孫談閣童,各藏於傢,傳於後。其日本、新羅諸國及兩京人傢傳寫者,不在此記。”《新唐書·藝文誌》著錄《白氏長慶集》七十五捲。《崇文總目》著錄有“白氏文集七十捲”,當為《前集》《後集》閤並之捲次。《郡齋讀書誌》《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白氏長慶集七十一捲”,與今之捲次閤。 陳氏案曰:“《長慶集》五十捲,元微之為序,《後集》二十捲,自為序,今又《續後集》五捲,自為記,前後七十五捲,時會昌五年也。墓誌乃雲‘集前後七十捲’,當時預為誌時未有《續後集》。”據此可知,白氏在生前不斷整理詩文稿,不斷編輯、增加、調整,至會昌五年終成定稿七十五捲,翌年白氏與世長辭,其後白氏不可能再隨寫隨編。南宋初年以後齣現七十一捲本,但此七十一捲本是否為七十五捲亡佚四捲而成,則難以稽考。
四庫館臣稱“錢曾《讀書敏求記》稱所見宋刻居易集兩本,皆題為《白氏文集》,不名《長慶集》。汪立名校刻《香山詩集》,亦謂寶曆以後之詩不應概題曰‘長慶’”(《四庫全書總目》捲一百五十一)。諸傢書目中有稱“白氏文集”者,亦有以“白氏長慶集”題名者,捲次相差無幾,應均為白氏之閤集,四庫館臣以為“宋刻必作《白氏文集》,亦未盡然”。故白氏閤集之稱名,未有統一,然據所載捲次,當係一書;或稱“白氏”,或稱“長慶”,原因為何,未有確論。
國內現存的《白氏文集》主要版本有宋刻本(即此本,已考證當為宋紹興間杭州地區刻本)、明萬曆馬元調刻本、《文苑英華》本、清康熙間汪立名校刻《白香山詩集》本、《四部叢刊》本(所用底本乃日本翻宋大字本)等。朝鮮、日本亦存有白集舊抄本、刊本,在此不多贅述。此次所選之《白氏文集》,乃國傢圖書館藏宋刻七十一捲本,其中捲三十二至三十三配明影宋抄本,其他捲次間有抄配,《中華再造善本》所用之本亦為此本。此本乃現存白集最早刻本,捲首有元稹《白氏長慶集序》,捲端則題“白氏文集捲某”。《愛日精廬藏書誌》著錄“白氏文集七十一捲,宋紹興刊本,玉蘭堂藏書”,並載:“案《讀書敏求記》雲,宋刻白集,從婁東王奉常購得,後歸之滄葦。此本玉蘭堂、王煙客、季滄葦俱有印記,蓋文氏故物後歸王氏,轉入錢氏、季氏者。”辨識書中鈐印,有“玉蘭堂”“季振宜臧書”“徐健菴”“乾學”“汪士鍾臧”等,可證張氏所言。原書綫裝十冊,此次影印分冊編排仍依原書,最大限度地反映原書麵貌。每冊前附該冊詳細目錄,方便檢索、查閱。
黃 靜
二〇一七年九月
物美價廉
評分非常好
評分物美價廉
評分非常好
評分物美價廉
評分非常好
評分物美價廉
評分物美價廉
評分物美價廉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白氏文集(套裝共10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