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宮寺釋迦塔(套裝共2冊) [Sakyamuni Pagoda,Fogong Templ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內容簡介
新中國成立前,在華北地區,有一首民謠廣為流傳:“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說的是華北比較有名的幾處名勝。民謠流傳瞭不知道多少年,人們拿它當兒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謠中說的這些文物。20世紀30年代有一個人聽到這首民謠後驚喜異常,立即將它記到瞭本子上,這個人就是著名建築學傢梁思成。
梁思成是維新變法領袖梁啓超的兒子,中國建築學的創始人,著名建築專傢。他創辦瞭清華大學建築係,編著瞭第1部【中國建築史】,是世界建築學研究方麵的人物。1932年,在美國獲得建築學碩士學位後,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士在加拿大結婚後歸國,先後在東北大學創辦建築係,在硃啓鈐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任研究部主任。梁思成聽到這首歌謠後,對民謠中的“應州塔”朝思暮想,寢食難安。他急於知道塔的情況,每天把它掛在嘴上。當時的中國,還沒有係統的建築史學,中國古代建築也沒有係統的名錄,甚至中國建築發展演變的整個過程都還是一個謎。那時唐代的木結構建築還沒有發現一個,而存世的宋代營造法式還有許多晦澀難懂的地方,如果真的可以找到一座唐宋之間的遼代木建築,那會幫助人們抓住中國建築史中許多重要的方麵。
1933年10月7日天津一大公報文藝副刊【第5期有】篇署名林徽因的【閑談關於古代建築的一點消息】裏寫道:“我*初對於這應縣木塔似乎並沒有太多的熱心,原因是思成自從知道瞭有這塔起,對於這塔的關心,幾乎超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臉的時候,他會說‘上應縣去不應該是太難吧’;吃飯的時候,他會說‘山西都修有頂好的汽車路瞭’。走路的時候,他會忽然間笑著說,‘如果我能夠去測繪那應州塔,我想,我一定……;他話常常沒有說完,也許因為太嚴重的事怕語言褻瀆瞭。*難受的一點是他根本還沒有看見過這塔的樣子,連一張模糊的相片,或翻印都沒有見到!”
實際上,當時通訊很不發達,交通也不便利,如果從北京貿然去山西應縣,而塔已經不在瞭,那就會浪費一兩個月的時間。
有一天早晨,梁思成終於收到瞭寄自山西應縣的一個郵件,寄件人的地址是“山西應縣白雲齋照相館”,郵件裏麵正是梁思成渴望已久的應縣塔照片。照相館的主人是一位雅士,他並不要錢,而是請梁思成寄一點兒北京的信紙和信箋給他作為照片的報酬,他在附信中寫瞭因為無論應縣還是大同都沒有一間南紙店。這裏說的信紙和信箋都不是我們今天隨便可以看到的樣子,那應該是用宣紙精心印製而成,因為宣州在長江以南,所以宣紙也稱南紙。不久,應縣白雲齋照相館的攝影師按他的要求,拍瞭木塔照片寄過來,梁思成則按照攝影師的要求,給他寄瞭文具過去。看到木塔實物照片,梁思成更堅定瞭親自拜見木塔的決心。
1933年9月4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同事劉敦楨、莫宗江及一位僕役,由北京起身9日來到山西大同。他們的任務是考查大同的善化寺、華嚴寺、城內鍾樓以及東西南三座城樓,然後去應縣考察木塔。下瞭火車後,他們又坐瞭6個小時的驢車,纔到達應縣。在離城大約還有5英裏時,梁思成突然發現,前麵群山環抱中,一座紅白相間的寶塔映照著金色的落日,那就是應縣木塔。在一篇文章裏,梁思成寫道:“當我們到達離城大約還有5英裏的一個地方的時候,我驀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盡頭處,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顆閃光的寶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環抱中一座紅白相間的寶塔映照著金色的落日。當我們到達這座有城牆的城市時天已黑瞭,這是在鹽堿地上一個貧窮的城鎮,城圈裏隻有幾百傢土房子和幾十棵樹。但它自誇擁有中國至今僅存的木塔……就像一個黑色的巨人,俯視著城市。”他們不禁叫絕。
一行人在應縣住瞭7天,把木塔從裏到外、從上到下,非常精細地測量瞭各層的平麵,測量瞭五十多種不同的鬥棋,畫齣瞭木塔的斷麵圖,繪製瞭樓梯、欄杆、隔扇的圖樣,用儀器測量瞭各簷的高度和塔刹。為瞭達到準確無誤,他們對木塔高度進行瞭實測。在測量塔刹高度時,他和繪圖員莫宗江從頂層南天門爬到塔外。攀上塔頂,他們站在60多米高的塔上,四麵空曠如懸,呼呼的大風吹得人心裏發毛。塔尖有十幾米高,聯係塔尖的是8根數百年前造就的鐵索。要是站在地麵去攀爬塔尖,恐怕常人也感到畏懼,梁思成憑著在學校時練就的臂力,握著鐵索,兩腿懸空,倒替著雙手往塔尖攀去。
他們給塔照瞭照片,*後還要抄錄寺中的碑文。在測繪過程中,梁思成發現,應縣木塔的價值比他想象的大得多。應縣木塔建於遼代(公元1056年),高67.31米,約有20層樓高。它那雄偉的身影給梁思成以深深的震撼。1942年至1944年,梁思成寫成瞭中國第1部建築史。在【中國建築史】收有他們繪製的釋迦塔斷麵圖和立麵圖,塔尖也有瞭準確高度。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就這樣進入瞭一個建築史學傢的視野’確立瞭它在中國建築史中極其重要的地位,並且通過中國營造學社的一中國營造學社匯刊一介紹給整個建築學界。在梁思成撰寫的【中國建築史】一書中這樣寫道:“佛官寺釋迦木塔在山西應縣城內,塔立於寺山門之內。大殿之前,中綫之上,為全寺之中心建築。遼清寜二年(公元1056年)建,為國內現存*古木塔……”【閑談】文中寫道:“山西應縣的遼代木塔,說來容易,聽來似乎也平淡無奇,值不得心多跳一下,眼睛睜大一分。但是西曆1056到現在,算起來是整整的877年。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梁思成與應州塔
天下奇觀
峻極神工浮圖七景
佛宮寺-釋迦塔密碼解讀
佛宮寺·釋迦塔結構剖麵示意圖
概說
佛宮寺·釋迦塔
麗甲宇內
浮圖之麗甲於宇內
浮圖寶刹
木牌坊
山門
鍾鼓樓
萬古觀瞻
慈光遠照
仰之彌高
莊嚴法相
毗盧真境
南天門與塔刹
大雄寶殿
秘藏遺珍
遼代秘藏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佛牙捨利
牌匾楹聯
曆代文人詠塔詩詞選
經年記憶
佛宮寺·釋迦塔曆史年錶
跋語
讓天下奇觀名揚天下
前言/序言
20世紀30年代,梁思成曾寫道:“山西應縣的遼代木塔,說來容易,聽來似乎也平淡無奇,值不得心多跳一下,眼睛睜大一分。但是西曆1056到現在,算起來是整整的877年。古代完全木構的建築物高到285尺,在中國也就剩下這一座,獨一無二的應縣佛宮寺塔瞭。”
新中國成立前,在華北地區,有一首民謠廣為流傳:“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說的是華北比較有名的幾處名勝。民謠流傳瞭不知道多少年,人們拿它當兒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謠中說的這些文物。20世紀30年代有一個人聽到這首民謠後驚喜異常,立即將它記到瞭本子上,這個人就是著名建築學傢梁思成。
梁思成是維新變法領袖梁啓超的兒子,中國建築學的創始人,著名建築專傢。他創辦瞭清華大學建築係,編著瞭第一部【中國建築史】,是世界建築學研究方麵的權威人物。1932年,在美國獲得建築學碩士學位後,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士在加拿大結婚後歸國,先後在東北大學創辦建築係,在硃啓鈐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任研究部主任。梁思成聽到這首歌謠後,對民謠中的“應州塔”朝思暮想,寢食難安。他急於知道塔的情況,每天把它掛在嘴上。當時的中國,還沒有係統的建築史學,中國古代建築也沒有係統的名錄,甚至中國建築發展演變的整個過程都還是一個謎。那時唐代的木結構建築還沒有發現一個,而存世的宋代營造法式還有許多晦澀難懂的地方,如果真的可以找到一座唐宋之間的遼代木建築,那會幫助人們抓住中國建築史中許多重要的方麵。
1933年10月7日天津一大公報文藝副刊【第5期有】篇署名林徽因的【閑談關於古代建築的一點消息】裏寫道:“我最初對於這應縣木塔似乎並沒有太多的熱心,原因是思成自從知道瞭有這塔起,對於這塔的關心,幾乎超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臉的時候,他會說‘上應縣去不應該是太難吧’;吃飯的時候,他會說‘山西都修有頂好的汽車路瞭’。走路的時候,他會忽然間笑著說,‘如果我能夠去測繪那應州塔,我想,我一定……;他話常常沒有說完,也許因為太嚴重的事怕語言褻瀆瞭。最難受的一點是他根本還沒有看見過這塔的樣子,連一張模糊的相片,或翻印都沒有見到!”
實際上,當時通訊很不發達,交通也不便利,如果從北京貿然去山西應縣,而塔已經不在瞭,那就會浪費一兩個月的時間。梁思成想瞭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他寫瞭一封信,寄往的地址是“應縣最大的照相館”,請照相館的攝影師幫助拍一張應縣木塔的照片,信中還附瞭二兀錢。當時。二兀錢足夠照幾張相瞭。同時,梁思成還承諾,如果攝影師幫助拍照,他可以滿足攝影師的一個要求,送攝影師一份禮物。
有一天早晨,梁思成終於收到瞭寄自山西應縣的一個郵件,寄件人的地址是“山西應縣白雲齋照相館”,郵件裏麵正是梁思成渴望已久的應縣塔照片。照相館的主人是一位雅士,他並不要錢,而是請梁思成寄一點兒北京的信紙和信箋給他作為照片的報酬,他在附信中寫瞭因為無論應縣還是大同都沒有一間南紙店。這裏說的信紙和信箋都不是我們今天隨便可以看到的樣子,那應該是用宣紙精心印製而成,因為宣州在長江以南,所以宣紙也稱南紙。不久,應縣白雲齋照相館的攝影師按他的要求,拍瞭木塔照片寄過來,梁思成則按照攝影師的要求,給他寄瞭文具過去。看到木塔實物照片,梁思成更堅定瞭親自拜見木塔的決心。
1933年9月4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同事劉敦楨、莫宗江及一位僕役,由北京起身9日來到山西大同。他們的任務是考查大同的善化寺、華嚴寺、城內鍾樓以及東西南三座城樓,然後去應縣考察木塔。下瞭火車後,他們又坐瞭6個小時的驢車,纔到達應縣。在離城大約還有5英裏時,梁思成突然發現,前麵群山環抱中,一座紅白相間的寶塔映照著金色的落日,那就是應縣木塔。在一篇文章裏,梁思成寫道:“當我們到達離城大約還有5英裏的一個地方的時候,我驀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盡頭處,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顆閃光的寶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環抱中一座紅白相間的寶塔映照著金色的落日。當我們到達這座有城牆的城市時天已黑瞭,這是在鹽堿地上一個貧窮的城鎮,城圈裏隻有幾百傢土房子和幾十棵樹。但它自誇擁有中國至今僅存的木塔……就像一個黑色的巨人,俯視著城市。”他們不禁叫絕。在後來的文章中,梁思成談到木塔,還情不自禁地寫道:“這塔真是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可能性到瞭什麼程度。我佩服極瞭,佩服建造這塔的時代,和那時代裏不知名的大建築師,不知名的匠人。”
一行人在應縣住瞭7天,把木塔從裏到外、從上到下,非常精細地測量瞭各層的平麵,測量瞭五十多種不同的鬥棋,畫齣瞭木塔的斷麵圖,繪製瞭樓梯、欄杆、隔扇的圖樣,用儀器測量瞭各簷的高度和塔刹。為瞭達到準確無誤,他們對木塔高度進行瞭實測。在測量塔刹高度時,他和繪圖員莫宗江從頂層南天門爬到塔外。攀上塔頂,他們站在60多米高的塔上,四麵空曠如懸,呼呼的大風吹得人心裏發毛。塔尖有十幾米高,聯係塔尖的是8根數百年前造就的鐵索。要是站在地麵去攀爬塔尖,恐怕常人也感到畏懼,梁思成憑著在學校時練就的臂力,握著鐵索,兩腿懸空,倒替著雙手往塔尖攀去。
他們給塔照瞭照片,最後還要抄錄寺中的碑文。在測繪過程中,梁思成發現,應縣木塔的價值比他想象的大得多。應縣木塔建於遼代(公元1056年),高67。31米,約有20層樓高。它那雄偉的身影給梁思成以深深的震撼。1942年至1944年,梁思成寫成瞭中國第一部建築史。在【中國建築史】收有他們繪製的釋迦塔斷麵圖和立麵圖,塔尖也有瞭準確高度。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就這樣進入瞭一個建築史學傢的視野’確立瞭它在中國建築史中極其重要的地位‘並且通過中國營造學社的一中國營造學社匯刊一介紹給整個建築學界。在梁思成撰寫的【中國建築史】一書中這樣寫道:“佛官寺釋迦木塔在山西應縣城內,塔立於寺山門之內。大殿之前,中綫之上,為全寺之中心建築。遼清寜二年(公元1056年)建,為國內現存最古木塔……”【閑談】文中寫道:“山西應縣的遼代木塔,說來容易,聽來似乎也平淡無奇,值不得心多跳一下,眼睛睜大一分。但是西曆1056到現在,算起來是整整的877年。古代完全木構的建築物高到285尺,在中國也就剩下這一座,獨一無二的應縣佛宮寺塔瞭。”
佛宮寺釋迦塔(套裝共2冊) [Sakyamuni Pagoda,Fogong Templ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佛宮寺釋迦塔(套裝共2冊) [Sakyamuni Pagoda,Fogong Templ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