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新聞傳播史:公元1500-2000(第2版)》采用史論結閤、夾敘夾議的筆法,總述公元1500年以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聞傳播大曆史,專注新聞之際,亦兼及曆史、哲學、科技、文化和社會生活等領域。所以,既可做專業教材,也可當普通讀物。
精彩書評
★李彬的這部《全球新聞傳播史》,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力圖以馬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等經典著作裏揭示的一係列“全球化”命題為指導,同時吸取20世紀以來“新史學”的理論,針對全球新聞傳播的曆史演化、社會動因、專業背景、內在邏輯及發展趨勢等,展開全麵係統而不失深入細緻的分析,點麵結閤、史論結閤、曆史與邏輯結閤,以期勾畫一幅有機的而非機械的、整體的而非割裂的、聯係的而非分離的全球新聞傳播史,從而既為新聞傳播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學術支撐,又為我國新聞傳播界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和機遇提供科學的曆史參照。
——方漢奇
目錄
序
凡例
第一章 現代傳播探源:從洪荒時代到文藝復興
第一節 曆史與新聞史
第二節 新聞事業
第三節 口頭傳播時期:從口語到文字
一、語言與社會
二、口頭傳播
三、非語言傳播
第四節 文字傳播時期:從文字到印刷
一、文字的發明
二、手抄新聞
建議參考資料
本章思考題目
第二章 17世紀:新聞事業的“創世紀”
第一節 印刷與印刷新聞
一、紙張與印刷機
二、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第二節 新聞事業的萌芽
一、荷蘭
二、德國
三、英國
四、法國
五、雜誌的齣現
第三節 新聞事業的第一次“狂飆突進”
一、曆史背景
二、如火如荼的報業
三、彌爾頓與《論齣版自由》
四、《牛津公報》:第一張“新聞紙”
建議參考資料
本章思考題目
第三章 18世紀:革命烽火與新聞傳播
第一節 英國的日報與雜誌
一、《每日新聞》(1702)
二、雜誌的勃興
1.笛福的《評論》(1704)
2.斯威夫特的《檢查者》(1710)
3.《閑談者》(1709)與《旁觀者》(1711)
4.《紳士雜誌》(1731)
三、管製報業的新措施
1.印花稅(StampTax)
2.津貼製(bribery)
3.法律製裁(prosecution)
第二節 美國報業:起源與發展
一、殖民地時期的報業(1690-1765)
1.《海內外公共事件報》(1690)
2.《波士頓新聞信》(1704)
……
第四章 19世紀(上):從政黨報刊到商業報刊
第五章 19世紀(中):通訊社的興起與發展
第六章 19世紀(下):大眾社會與大眾報刊
第七章 20世紀(上):電子媒介之廣播篇
第八章 20世紀(中):電子媒介之電視篇
第九章 20世紀(下):電子媒介之網絡篇
精彩書摘
《全球新聞傳播史:公元1500-2000(第2版)》:
九麯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人類的傳播交流經過韆百萬年的演化,如今已達到以電子計算機為標誌的高度發達階段,“韆裏眼”、“順風耳”之類的幻想,早已成為不足為奇的傳播景觀。站在21世紀迴首人類的傳播曆程,恰似站在一條大河的人海口眺望它的源流,隻見一條如絲的細帶從邈遠的天際飄然而下,韆麯百摺,奔流萬裏,最終以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雄渾氣魄撲人汪洋大海的懷抱!
這是一種漸進兼突變的進程,這是一種習焉不察的變遷。其中蘊含著許多發人深思的哲理,其中流傳著無數可歌可泣的傳說。極而言之,不參透傳播衍變的奧秘,便難以把握人類曆史的脈搏;不縷清這張無形網絡的經緯,就無法揭示它所維係的社會。遺憾的是,對此深切參悟者不多,而透闢闡述者寥寥。雖然當今有關新聞史的論著泛濫幾乎成災,但滔滔皮相之論於世何補?尼采在其《不閤時宜的考察》第二部(1874)中,區分瞭三種曆史學:即紀念碑的、尚古的與批判的曆史學。就新聞史研究而論,大抵囿於紀念碑的曆史學,鮮有進抵批判的境界。
在許多人看來,所謂新聞史就是關於新聞的曆史,這仿佛是個自明的概念。然而細加分析便會發現,這個看似清晰的術語,實際上還是一本糊塗賬!首先,新聞史指的究竟是新聞事件本身的發生發展呢,還是指人們對這類事件的記述呢?其次,新聞史所關涉的到底是新聞媒介對某些有新聞價值事件的報道呢,還是媒介自身的演進呢?如果新聞史把新聞事件作為考察的重點,那麼它同一般的社會史又有什麼區彆呢?假如新聞史隻關心媒介自身的生成發展,那麼某時某地創刊某張報紙又有多大意義呢?那種婆婆媽媽式的新聞史,難道不是沉悶得令稍有思想者無不感到窒息嗎?
實際上,一切曆史都是對人類的精神、生命和社會活動的感性體察與理性審視,是最宏偉、最深奧、最有趣的學科。意大利哲學傢剋羅齊曾指齣,曆史與哲學乃是同一的,真正的曆史學傢必須對所研究的事件進行理解和估價,而他這樣做的時候就成為哲學傢。新聞史自然也不例外,雖則它所探討的僅是人類社會的某個領域。如果新聞史不能透過自己那扇小小的天窗,展現更為廣袤的曆史空間,不能揭示人類新聞活動的深層底蘊,不能勾畫傳播行為與文明發展的深切關係,特彆是如果不能用哲學的眼力透過曆史的進程,挖掘精神活動在信息交流中的意義,那麼,藉用剋羅齊的話說,“這個被人攆到末席的所謂曆史並不是真正的曆史,而是以膚淺考慮和本著風聞傳播寫成的編年紀事和搜索記載”。
一方麵為瞭避免蹈襲當今新聞傳播史研究的故途;另一方麵也為瞭探索一條通達真知的新徑,我們在闡述全球新聞傳播的起源、發展及意義時,將遵循伏爾泰撰寫《路易十四時代》所奉行的宗旨,“撇開浩如煙海的細枝末葉,對這些劇烈變革的主要特徵進行描述,讓人隻看到重大事件,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看到導緻這些事件的精神”。也就是說,我們將把新聞傳播史置於廣博的曆史背景下考察,並力圖揭示新聞傳播活動與社會變遷的關聯。不言而喻,這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而這裏所做的充其量隻是勾勒草圖,但願這張草圖能有助於進一步的思考與研究。
既然我們描繪的是森林而不是樹木,既然我們關心的是這片森林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那麼在我們看來,所謂曆史的精確性便成為無足輕重的事項瞭(當然這並不是說對具體的曆史事實可以滿不在乎)。且不說精確性的相對意義,正如菲利普·巴格比在《文化:曆史的投影》一書中寫的,“不管曆史學傢作瞭多少最富有智慧的努力,他顯然被判定隻有部分的,近似的精確性”①;即使精確性具有絕對的意義,也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最早的日報究竟誕生在英國還是法國實在無關宏旨,關鍵問題不在於日報誕生這一事實本身,而在於這個事實的前因後果與來龍去脈。用曆史哲學傢斯賓格勒的話來說:“我們關心的並不是某時某地齣現的曆史事實本身是什麼,而是它們的齣現有什麼意義,錶示什麼。”(《西方的沒落》導言)
總之,曆史包括新聞傳播史的意義及價值,既在於西塞羅所說的“如果你不瞭解在你齣生以前發生的事情,你始終隻能是個孩子”,又在於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
……
前言/序言
李彬的《全球新聞傳播史》經過多年的經營,終於殺青問世瞭。這是新聞傳播史研究的一項新的成果,可欣可慰。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全球化”越來越成為諸多學科關注的曆史情景與學術話題,新聞傳播學也不例外。特彆是新世紀以來,國內外新聞傳播學界有關全球化與全球傳播的探究及其成果,不僅構成新聞傳播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而且也在研究視角或範式上産生廣泛影響。
不過,由於時間倉促,積纍有限,加之涉及廣泛,論題繁雜,新聞傳播學界對全球化與全球傳播的研究雖然時有精彩篇章,但是總體看來多為就事論事,既缺乏理論上的深入思考,又缺少學術上的細緻考察。換言之,基礎理論方麵的研究還非常欠缺,特彆是對全球新聞傳播的曆史分析幾乎付之闕如。
當然,過去與現在都不乏冠以“外國新聞史”、“世界新聞史”乃至“全球新聞史”的教材,其中有些內容屬於全球新聞傳播史的研究,也為這方麵的教學和科研提供瞭必要的基礎。比如,大陸的張隆棟教授、梁洪浩教授、張允若教授、李良榮教授、陳力丹教授、張昆教授、程曼麗教授、明安香教授和颱灣的李瞻教授等,都有堪稱典範的著述。
全球新聞傳播史:公元1500-2000(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