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毓秀,從小即為小傭人主持公道;反抗裹腳;自己寫信退婚;為革命黨人運送炸藥;參與刺殺袁世凱;巴黎和會前夕,以玫瑰枝僞裝成槍,阻止“凡爾賽閤約”的簽署……
這是一部法律人的傳記,一部傳奇女性的傳記。
本書由兩部分組成。主體部分是鄭毓秀女士的自傳,附錄部分是鬍曉進老師寫的《自傳之外的鄭毓秀》。
鄭毓秀(1891—1959),是中國曆史上D一位女性博士,D一位女性律師,D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 D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
一、為自由而戰的第一場抗爭 — 001
二、親自退婚 — 015
三、兒皇帝的統治 — 029
四、終成革命黨員 — 037
五、偷運彈藥驚魂記 — 051
六、暗殺袁世凱和良弼 — 059
七、被袁世凱盯上 — 067
八、宋教仁被殺 — 075
九、命懸一綫 — 079
十、一場鬥智比賽 — 085
十一、齣租車上前綫 — 095
十二、祖母的喪禮 — 103
十三、中國的耶路撒冷 — 107
十四、玫瑰代槍 — 113
十五、“綁架”女學生 — 119
十六、魏道明博士 — 131
十七、第一樁離婚案 — 137
十八、結婚與公職 — 149
十九、好友撒手塵寰 — 153
二十、起草“民法” — 159
二十一、一九三七年七月 — 163
二十二、軍人的幽默與情操 — 169
二十三、冒死穿越戰區 — 177
二十四、轟炸南京 — 187
二十五、日、德的詭計 — 195
二十六、全國女性總動員 — 203
二十七、重慶的天空與地洞 — 209
二十八、同舟共濟的時代 — 217
附錄:自傳之外的鄭毓秀/鬍曉進 — 223
對於鄭毓秀這個名字,今天的絕大多數讀者,大約都會感到陌生;但在民國時期,尤其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法律界,鄭毓秀卻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名字,因為她開創瞭民國法律界的多項第一:第一個留法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女法院院長(審判廳廳長)……而且,她的人生經曆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齣身廣東新安(今天的深圳市寶安區)官宦傢庭,祖父鄭姚從貧苦木工打拼成為香港早期著名地産商,父親鄭秉義長期在晚清政府戶部為官。年幼的鄭毓秀聰明好學,但是天性倔強,具有反抗精神,從小不願纏足;十幾歲時,反對父母的包辦婚約,主動退婚,離傢齣走,去天津教會學校讀書。隨後,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迴國後為革命黨人運送炸藥,參與刺殺晚清政要的活動。辛亥革命之後、南北議和之際,他又協助革命黨人刺殺袁世凱和良弼,以美女刺客的形象名震京師。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正在法國留學的鄭毓秀,與一幫中國愛國青年,包圍中國談判代錶陸徵祥的駐地,以玫瑰枝乾冒充手槍,阻止陸徵祥等人在閤約上簽字,一時間名揚海外,成為女中豪傑。玫瑰槍事件是鄭毓秀精彩人生中最引以為傲的亮點,她十分樂意嚮彆人講述這段經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美國做大使夫人時,她還以此為書名,齣版瞭自己的自傳,也就是諸位讀者手中拿到的這本書。
1926年,從法國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鄭毓秀迴到上海,與後來的夫君、留法同學魏道明閤開瞭一傢律師事務所,從此開啓瞭自己在民國法律界多姿多彩的人生傳奇。在上海擔任律師和法院法院期間,她經手處理過不少大案,聲名鵲起,獲利豐厚。而且,比她整整小十歲的丈夫魏道明,也是民國時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曾經擔任過司法行政部部長,南京特彆市市長、行政院秘書長、駐法大使、駐美大使、颱灣省政府主席、外交部長等職。兩人相知相守三十餘載,成為民國政壇的一段佳話。
在這部自傳中,傳主鄭毓秀對自己的婚姻生活著墨不多,主要集中於自己早期的革命壯舉和後來的律師生涯。本文利用現有的鄭毓秀傳記材料,結閤民國時期的報刊報道評論,添加瞭鄭毓秀一生中三個關鍵而負麵的爭議性事件,供讀者參考。
談到民國的女人,第一時間讓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林徽因”,就在策劃齣版本書時,也有不同意見提齣,鄭毓秀是誰?!為什麼要齣她的自傳?
鄭毓秀,她有諸多噱頭十足的身份: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女審判廳廳長(法院院長),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的女性……
不僅開創瞭諸多第一,她的人生經曆簡直就是傳奇——從小即為小傭人主持公道;反抗裹腳;自己寫信退婚;為革命黨人運送炸藥;參與刺殺袁世凱;乃至巴黎和會期前夕,以玫瑰枝僞裝手槍,阻止中國代錶在閤約上簽字……
本書主體部分,即原著“My Revolutionary Years: The Autobiograghy of Madame Wei Tao-Ming”於1943年在紐約齣版,基本講述瞭以上內容。字裏行間足見鄭毓秀有膽有識,有勇氣,有魄力,有智慧,有追求,乃不同凡響的一位女子。
不過,此次齣版的動機與其說是瞻仰一位傳奇女性的命運,不如說希望從一個曾經叱吒風雲,頗有影響力,占有大量社會資源的人士身上,發現更多的人性思考、製度信息和時代背景。
於是,在本書主體之外,又特意邀請鬍曉進老師寫一篇導讀,意在對鄭毓秀充滿爭議的地方加以補充,從而形成更加完整的、全麵的介紹。鬍老師稱“沒給鄭毓秀講好話”,專講“不太光彩”的一麵,如“鄭毓秀的博士論文由王寵惠代筆”,反控林語堂和開明書局誹謗,與後任勾結舞弊遭彈劾,訴《鐵報》毀謗等公案。凡此種種,鬍老師皆提供瞭翔實的注釋。
因此,本書由兩部分組成。主體部分是鄭毓秀女士的自傳,附錄部分是鬍曉進老師寫的《自傳之外的鄭毓秀》。策劃者的初衷非“粉”,亦非“黑”。人的一生必有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的認知和評價,也難逃他人的評說,而當主角是赫赫有名之士時,能獲得的信息就更加是多元的,至於從本書能讀到什麼,一韆個人眼中有一韆個哈姆雷特,交由讀者自己體味。
此外,有一件與本書有關的好事,是編輯十年職業生涯中最美好的事情,也是一直堅持要做本書的動力之一。在本書付印之際,忍不住想跟每一位讀者分享,就是——您麵前這本書是一本紅娘之書。當決定要做鄭毓秀女士自傳的時候,我托在颱北的一位朋友幫忙購買此書繁體本,托另外一位朋友幫忙從颱北捎迴北京。然後,又奇妙又美好的事情是,這二位因交接此書的機會相識,然後相知,相愛。
在紙書總被唱衰的當下,讓我們看到一本有形的書籍,無論是閱讀,還是贈予,還是傳遞,真的有種不可替代的魔力,也讓我直感慨一本書的可能性永遠超過想象。在此書齣版之際,祝福這一對以書為緣的有情人,祝福他們,永遠幸福!同時,我們特意隨書製作瞭一枚有愛的書簽,讀者自用贈人兩相宜。
《不尋常的玫瑰枝:鄭毓秀自述》這本書,給予瞭我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鄭毓秀先生的文字,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反而有著一種如流水般的自然流暢,但在這看似平淡的敘述之下,卻蘊藏著巨大的情感力量和深刻的思想。她將自己置身於曆史的大背景下,講述瞭一個普通人如何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做齣自己的選擇,承擔自己的責任,並最終活齣自己的價值。書中所描繪的革命鬥爭的艱辛與危險,以及她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讓人感受到那個年代的動蕩與不安,同時也彰顯瞭她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精神。更讓我感動的是,她對於生活細節的描繪,那些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點點滴滴,都充滿瞭真摯的情感,讓讀者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她的喜怒哀樂。她並沒有刻意去強調自己的犧牲與付齣,而是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迴顧,去反思,這種豁達與智慧,令人受益匪淺。讀這本書,仿佛就是與一位長者在促膝長談,聽她娓娓道來自己的人生故事,從中汲取生活的智慧與前進的力量。
评分讀完《不尋常的玫瑰枝:鄭毓秀自述》,腦海中留下的不是某個具體的事件,而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鄭毓秀先生的敘述方式,如同她的人生軌跡一樣,充滿瞭韌性與智慧。她沒有刻意去塑造一個完美的英雄形象,而是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齣自己的人生片段,然而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真實,纔顯得尤為動人。從她對革命初期的憧憬與投入,到麵對復雜局勢的判斷與抉擇,再到晚年對過往的迴顧與反思,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有力量。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對於“不尋常”的解讀,這不僅僅是指她人生經曆的跌宕起伏,更是指她內心深處那份對自由、對獨立的執著追求,以及麵對挑戰時所展現齣的超凡勇氣。她並沒有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一部傳奇,而是將其融入到那個時代的宏大敘事中,讓我們得以窺見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中,一位女性是如何憑藉自身的智慧與毅力,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真正的強大,不是外在的光環,而是內心的堅定與永不放棄的精神。
评分《不尋常的玫瑰枝:鄭毓秀自述》這本書,讀起來與其說是看一本書,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鄭毓秀先生的語言風格非常特彆,有一種直抒胸臆的坦率,同時也帶著一種洞察世事的沉靜。她不迴避自己曾經的睏境與掙紮,反而將這些真實的一麵展現齣來,這使得她的形象更加立體,也更加令人信服。書中對她早年革命經曆的描述,充滿瞭青春的熱血與理想的光輝,讓人感受到那個年代年輕人投身救國救民事業的澎湃激情。而當她談及後續的人生道路,尤其是那些身處逆境的時刻,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不卑不亢,以及在睏境中依然保持的獨立思考能力,更是讓人敬佩。她對於人性的洞察,對於時代變遷的理解,都通過她樸實無華的語言緩緩道來,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個人情感的溫度。我尤其喜歡她對於一些細節的描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卻往往能勾勒齣整個時代的輪廓,以及那個時代人們所經曆的種種復雜情感。這本書讓人明白,即使是身處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也能憑藉自己的力量,書寫齣不平凡的人生篇章,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鼓舞。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讀後久久不能平靜的書。《不尋常的玫瑰枝:鄭毓秀自述》所呈現的,遠不止於個人迴憶錄的範疇。鄭毓秀先生以一種非常坦誠的姿態,將自己的人生軌跡娓娓道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是對時代洪流的深刻體悟,以及在那股浪潮中,個人所能迸發齣的驚人力量。她所經曆的,是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賦予她的獨特印記,從青年時代的理想主義萌芽,到革命徵途中的披荊斬棘,再到人生旅途中的起伏跌宕,無一不充滿瞭戲劇性,卻又異常真實。書中的敘述,沒有強行灌輸式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場景、一段段真摯的感悟,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那份堅韌與智慧。我尤其欣賞她對於人生選擇與命運的理解,她並沒有將一切歸結於運氣或環境,而是強調瞭個體在曆史進程中的能動性,以及如何在時代巨變中保持獨立的人格和清醒的頭腦。這本書所傳達齣的,是一種超越個人得失的宏大視野,一種在逆境中依然能夠綻放生命之美的強大韌性,這對於任何一個時代的讀者而言,都具有非凡的啓示意義。
评分剛翻開《不尋常的玫瑰枝:鄭毓秀自述》,就有一種被曆史洪流裹挾的真實感撲麵而來。這不是那種故作深刻、賣弄文采的傳記,而是透過鄭毓秀先生的眼睛,直觀地感受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她筆下的文字,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卻有著一種樸實的力量,仿佛你能聽到她當年那鏗鏘有力的聲音,看到她眼中不屈的光芒。書裏描繪的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跌宕起伏,更是那個時代無數女性如何在曆史的縫隙中掙紮、奮鬥、閃耀的縮影。從少女時期的懵懂與憧憬,到投身革命的堅定與勇敢,再到曆經磨難後的從容與智慧,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觸動人心。讀她的自述,你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在那個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年代,她是如何打破束縛,活齣如此精彩的人生。書中的細節描寫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那些關於革命鬥爭的場景,即便沒有親身經曆,也能感受到現場的緊張與肅穆;又比如對傢庭、對戰友的描寫,字裏行間流露齣深沉的情感,讓人動容。這不僅僅是一本自述,更是一份珍貴的曆史見證,一份關於勇氣、智慧與堅韌的生動教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