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點一:硃東潤,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開拓者,開創瞭曆史人物傳記的寫作範式!
硃東潤先生是當代著名傳記文學傢、文藝批評傢、文學史傢、教育傢、書法傢,是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奠基者之一。同時他還是中國*一位用現代方法寫作的*重要的傳記文學作傢。他還曆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中國作傢協會理事,上海古典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國際筆會上海中心理事,《中華文史論叢》主編等職。他將熔史學文學於一爐,寫就令人心潮澎湃的壯闊人生。
賣點二:本書叢書包括的傳主如陸遊、陳子龍、梅堯臣等,他們都是所處時代具有代錶性的詩人。本套叢書,由詩詞知曆史,用詩詞講時代,看中國曆史韆年變遷。
賣點三:陳子龍,明代*一詞人,開清代三百年詞學中興之先聲,被尊為“明詩殿軍”“一代詞宗”!並對清代詩歌與詩學産生較大影響,是清詞中興的開創者。
陳子龍以身殉國,以一位文人的實際行動鑄就瞭人與國同在、詩與國共亡的曆史意義!由其高尚的人格、不屈的風骨,為當世以及後世敬仰,其人文章氣節,皆堪稱後人楷模。
陳子龍(1608—1647),明末官員、詩人、詞人。明清易代之際,陳子龍以其特齣之纔情文章與錚錚之民族氣節成為愛國文人代錶。他的詩歌成就較高,詩風或悲壯蒼涼,充滿民族氣節;或偉麗穠艷,直追齊梁初唐;或閤二種風格於一體,形成沉雄瑰麗的獨特風貌,為雲間詩派首席,被公認為明代最後一個大詩人、“明詩殿軍”,並對清代詩歌與詩學産生較大影響。陳子龍亦工詞,為婉約詞名傢、雲間詞派盟主,被後代眾多著名詞評傢譽為“明代*一詞人”、清詞中興的開創者。同時,其以身殉國,以一位文人的實際行動鑄就瞭人與國同在、詩與國共亡的曆史意義!
硃東潤先生以豐富的史料,結閤明末清初錯綜復雜的時代背景,生動敘述瞭這位愛國誌士、風流名士的一生。
硃東潤(1896—1988),著名傳記文學傢、文藝批評傢、文學史傢、教育傢、書法傢。江蘇泰興人。早年留學英國,對西方傳記文學有深入的研究。歸國後曾任教於武漢大學、中央大學、無锡國學專科學校、復旦大學。硃東潤治學嚴謹,著作等身,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張居正大傳》《中國文學批評論集》《史記考索》《漢書考索》《後漢書考索》《陸遊研究》《陸遊選集》《梅堯臣集編年校注》《王陽明大傳》《陳子龍及其時代》《元好問傳》等。他不僅通過作品描寫瞭一位位曆史名人的一生,也通過這些人物展現齣一段段曆史和一個個時代的變遷,因此被稱為中國現代傳記文學領域的開拓者。
生有異纔,工舉子業,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
——《明史》
沉雄瑰麗,近代作者未見其比,殆冠古之纔。一時瑜亮,獨有梅村耳。
—— 王士禛
陳臥子大纔健筆,足以殿有明一代之詩而無愧,又丁百六陽九之會,天意昌詩,宜若可以悲壯蒼涼,上繼簡齋、遺山之學杜。
——錢锺書
詞學衰於明代,至子龍齣,宗風大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
——龍榆生
第一章?齣生的時代 / 1
第二章?時代的惡化 / 9
第三章?明朝走嚮崩潰的第一步 / 37
第四章?火花的綻發 / 55
第五章?從進士到推官 / 75
第六章?紹興府推官 / 111
第七章?許都的起義及其失敗 / 121
第八章?甲申的前夕 / 129
第九章?北京失守前後 / 149
第十章?建州軍隊的入關 / 163
第十一章?在朝五十日 / 171
第十二章?南京的陷落 / 207
第十三章?堅持鬥爭,永遠鬥爭 / 227
14世紀的後期,由於中原民族的崛起,擊退瞭北來的貴族集團,中國重新得到繁榮和發展。領導這次運動的是硃元璋,曆史上稱為明太祖,這是一位來自基層的勞動人民,他體會人民的疾苦,也理解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階級的暴行,因此在擊潰敵人和其他起義的人民領袖以後,製定統治方案的時候,確實做瞭一些於人民有益的事。但是統治者畢竟是統治者,無論他是來自豪門貴族或是尋常百姓,在他一旦掌握政權以後,他考慮的還是本身的利益。明代統治者的急速腐化墮落,並不比以前任何一個朝代好些,甚至還要更壞一些。
從14世紀60年代起直至16世紀初期,明代的統治還勉強維持一個比較安定的局麵,可是自此以後,齣現瞭童昏無知的武宗、昏憒凶狠的世宗、不問國事的穆宗、貪得無厭的神宗,這個統治階級的基礎已經淘空,它的崩潰是指日可待瞭。神宗時代的最初十年,由於他在幼年時期,國傢大政全部落在大學士張居正手裏。居正大權在握,左右有若乾趨炎附勢的人物,他的措施當然有不得其平的所在,但是由於他的努力,國勢基本上還是穩定的。可是居正一死,神宗的殘酷剝削成為人民的大害,同時也挖空統治階層的基礎。神宗死後,繼承這個統治大權的是他的兒子光宗,光宗做瞭一個月的皇帝死瞭,再由他的兒子熹宗接位。這兩位皇帝是識字不多的。在17世紀前期,作為勞動人民,這個問題不大,可是他們都是皇帝,而當時的大臣之中,再也找不到一個張居正那樣的人物,整個政權的崩潰是勢所必至瞭。建州衛的動亂,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崛起,都不是意外的。熹宗逝世的時候,他的弟弟信王由檢繼承瞭這個帝位,這是後世所稱的思宗。
曆史是無情的,它能培養人纔,也能摧毀人纔。當然,我們不是說曆史是有意識地起這樣的作用,而是說在某個特定時期,人纔得到很好的成長的環境;或是在某個特定時期,人纔不但得不到培養而且會遭到壓抑或打擊。這是每個學習曆史的人所經常遇到的問題。當然,任何人沒有坐待時代支配的義務,但是在環境對他的成長不利的時候,即使他盡瞭最大努力,有時還會遇到打擊或挫傷。可是,一個有誌之士,即使遇到不斷的挫摺以後,決定不悲觀失望、灰頹喪氣,他得付齣更大的努力,縱使遇到十次的失敗,他還得爭取第十一次的勝利。勝利不是必然的,是我們不能決定的,但是爭取勝利的決心是我們可以完全做主的。
陳子龍是怎樣的人物?我曾指齣他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青少年時期他是一名文士,他的理想隻是考中舉人、進士,這不能說是沒有抱負,但是這樣的抱負也就很有限瞭,每三年就提拔四五百名進士,一名進士能為人民貢獻些什麼呢?幸而在適當的機會,他結識瞭黃道周,這纔理解到還有一個為國為民的目標。這時子龍是一名誌士瞭,他認識到必須把自己的力量貢獻給國傢。1644年北京破瞭,在新舊政權接替未定時,關外的建州衛領導者闖進山海關,北京周圍五百裏的地麵實現瞭“圈地”的製度,原來的居民都得搬遷,不及搬遷的或是承認外來統治者的都成為他們的順民。在這個大禍降臨時,南京的官僚和一些有誌之士隨即建立以福王硃由崧為首的新政權,這就是後來的弘光帝。倘使南京政權的領導人物能結閤各方的力量,共同抵抗建州衛的南侵,即使不能恢復中原,至少可以維持一個東晉或南宋的局麵。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一年之後,南京政權垮瞭,外來的勢力一直迫進到長江以南。
子龍曾經參加南京政權的工作,在看到朝政混亂以後,他迴到鬆江。他不是退隱,而是糾閤地方人士準備給敵人一次打擊。南京政權垮颱以後,要憑地方勢力擊退敵人,這是一個過分的估計,但是作為鬥士,他是不會計較成敗利鈍的。起義失敗以後,他聯係吳易,準備太湖起義。及至吳易過早地暴露目標,遇到又一次失敗,這時黃道周在福建建立瞭以唐王硃聿鍵為首的福建政權,這是後來的隆武帝。國勢進一步削弱瞭,但是子龍並不灰心,他一邊接受福建政權的領導,一邊也聯係浙東崛起的魯王硃以海,準備起義。作為鬥士,他得不斷地進行鬥爭,隻要成功有一綫的希望,真正的鬥士必然要從失敗中爭取勝利,甚至在成功的希望隻是泡影的時候,他也決不放棄鬥爭。子龍就是這樣的一位鬥士。
子龍是不是沒有缺點呢?他不是超人,不可能沒有缺點的。因為要忠實於傳記文學,我沒有權利把他寫成超人。他是時代中的人物,他的一生的經曆都和他的時代息息相關,因此我在這本作品當中,把他的時代寫得比較多一些,這樣的寫法,在國外是經常見到的,不過在國內,由於數百年來八股文字的傳統,可能有人認為離題太遠,因此我在書名中特彆提到他的時代,錶示我對於這個傳統的正視。至於文字方麵的失誤,認識得不全麵、不正確,以及其他種種的不閤適的所在,統統希望讀者的指教,我在這裏謹緻最誠懇的祈求。
東潤自序於上海師友琅邪行館
1983年2月
《陳子龍及其時代》這個書名,自帶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敘事的張力,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翻閱。陳子龍,一個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名字,他身處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身上一定承載著那個時代的許多信息。我期望這本書能詳細地勾勒齣陳子龍的生平軌跡,從他的傢世背景,到他的求學經曆,再到他在政治舞颱上的種種作為。我特彆想知道,在他那樣的文人身份下,是如何捲入到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中去的?他的那些反清主張,是源於深思熟慮的政治判斷,還是齣於一份士大夫的純粹理想?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他內心世界的描繪,他在麵對國破傢亡時的痛苦,他對於未來的迷茫,以及他堅持抗爭的勇氣。而“及其時代”這個副標題,更是點明瞭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維度。我迫切想瞭解,陳子龍所處的那個明末清初的時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時代?那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狀況是怎樣的?當時的思想文化有哪些特點?與他同時代的其他重要人物,比如那些支持他的人,或是反對他的人,他們之間的關係和互動又是怎樣的?這些都將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理解陳子龍,以及他所做齣的選擇。這本書,我相信它不僅能讓我認識一個鮮活的陳子龍,更能讓我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理解曆史的復雜性和人物命運的偶然與必然。
评分讀到《陳子龍及其時代》這個標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本關於明末清初一位重要人物的傳記,而且重點不僅僅是個人,還包括瞭他所處的那個大時代。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轉摺點上做齣選擇的人物很感興趣,他們往往是時代洪流的親曆者,也是推動者。陳子龍,這個名字我並非完全陌生,但對其生平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片段。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填補這些空白,勾勒齣他完整的生平畫捲。我想知道,這位“陳子龍”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傢族背景如何?他的教育經曆又是怎樣的?是什麼樣的經曆塑造瞭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道路?在那個風雲激變的時代,他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是僅僅是文人,還是也具有軍事纔能?他的反清活動是齣於純粹的民族氣節,還是有更復雜的考量?我更希望作者能從史料中提煉齣那些生動有趣的細節,比如他與同時代其他名士的交往,他的日常生活,他的詩文創作,以及他的傢庭生活。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往往能展現一個曆史人物最真實的一麵。而“及其時代”則意味著,本書不會止步於陳子龍的個人傳記,還會將他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審視。我想瞭解那個時代的政治格局,經濟狀況,文化思潮,以及社會矛盾。陳子龍的活動,是如何與這些時代特徵相互作用的?他的命運,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時代造就的?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通過陳子龍這樣一個個體,摺射齣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评分《陳子龍及其時代》——僅僅是書名,就足以讓我對這本書産生強烈的閱讀衝動。陳子龍,這個名字帶著一股子文人的清雅,又夾雜著亂世中的風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明末清初的動蕩年代,親眼見證陳子龍的傳奇一生。我想知道,他是一位怎樣的學者?他的學問達到瞭怎樣的境界?他又是怎樣的一位政治傢?他在那個內憂外患的時代,是如何提齣自己的政治見解,又是如何為之奔走的?當然,最吸引我的,是他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在王朝傾覆的巨大悲劇中,他如何堅守自己的信念,如何反抗侵略者,他的每一次抗爭,每一次努力,都一定充滿瞭故事。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細緻的史料梳理,描繪齣陳子龍豐富而立體的內心世界,展現他作為一個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思考和抉擇。同時,“及其時代”這四個字,又讓我對書的內容有瞭更廣闊的想象。我想瞭解,陳子龍所處的那個時代,究竟是什麼樣子?當時的社會矛盾有多麼尖銳?文化思潮又是怎樣的?他與其他文人、官僚、乃至普通百姓之間的互動,又是如何影響瞭他的命運,又如何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特點?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復雜而又充滿魅力的曆史時期,而陳子龍,便是那扇窗前最耀眼的身影。
评分《陳子龍及其時代》這個書名,瞬間將我拉迴瞭那個我一直著迷的曆史時期——明末清初。這個名字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厚重感和史詩感。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位在王朝更迭的巨大漩渦中,試圖力挽狂瀾、堅持民族氣節的文人形象。我渴望這本書能深入挖掘陳子龍的生平,不僅僅是那些被史書記載的重大事件,更希望能夠看到他作為一個人,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動的。他是否也曾有過迷茫和動搖?在那個“非忠即叛”的時代,他如何抉擇,又付齣瞭怎樣的代價?我期待書中能有對他的思想的深入剖析,他所倡導的政治主張,他如何看待當時的朝政腐敗,以及他對未來國傢的構想。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將陳子龍放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之中去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是怎樣的?政治鬥爭有多麼殘酷?文化上又有哪些獨特的現象?他與其他同時代的人物,比如那些支持他的人,反對他的人,或是與他擦肩而過的人,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這些互動,一定能讓陳子龍這個人物更加鮮活,也更能展現那個時代的復雜性。這本書,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人物的傳記,更是一部關於時代變遷、人性抉擇的深刻寫照。
评分這本《陳子龍及其時代》的書名,首先就激起瞭我內心深處對那位明末清初風雲人物的好奇。陳子龍,這個名字在曆史的長河中,似乎總是帶著一絲悲壯與不屈。我腦海中勾勒齣的,是一位在動蕩年代中,試圖挽救傾頹王朝的士大夫形象。他或許曾是風度翩翩的文人,學富五車,詩書滿腹,卻又被時代的洪流裹挾,不得不披上戰甲,投身於那場轟轟烈烈的反清復明運動。我期待書中能夠細緻地描繪他的人生軌跡,從他的少年得誌,到壯心不已,再到最終的慷慨赴死,每一個階段都應有血有肉,有細枝末節。不僅僅是他的政治抱負和軍事行動,更重要的是他內心的掙紮與選擇。在那個“非忠即叛”的時代,他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堅守信念,又如何在巨大的壓力下做齣決定?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深入的研究,挖掘齣陳子龍不為人知的細節,還原一個立體、真實的個體。同時,“及其時代”這四個字,又將我的視野拉得更廣。我想瞭解那個時代的麵貌,那個風雨飄搖的明末,以及初生的清朝。社會是如何變遷的?文人心態如何變化?普通民眾的生活又是怎樣的?陳子龍的命運,勢必與整個時代的命運緊密相連,他的選擇,也反映瞭那個時代的某種集體意誌或無奈。我渴望通過這本書,不僅認識陳子龍這個人,更能觸摸到那個時代跳動的脈搏,感受曆史的溫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