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取“以綫串點,以點化麵”的寫作方法,力求通過確切的史實、清晰的思路、簡潔的文字,完整地敘述中國曆史發展的基本綫索,係統地展現多民族融閤與國傢統一的風貌,簡約地闡述中央集權形成與發展的曆史進程。讀者或可通過這本書,體會中國曆史的源遠流長與輝煌燦爛,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曆久彌新,進一步理解中國曆史發展的基本特徵與未來走嚮。
«中國曆史極簡本» 編寫組
主 編: 孫 曉
編寫人員: 鬍振宇 蘇 輝 張 翀 孫 曉 梁滿倉 楊寶玉 江小濤 劉中玉 張兆玉 魚宏亮 趙 凱 翟金明
目 錄
引言……………………………………………………… 1
一 龍鳳呈祥…………………………………………… 3
賈湖骨笛 …………………………………………… 4
龍鳳的遺跡 ………………………………………… 6
炎帝與黃帝 ………………………………………… 10
文明的脈絡 ………………………………………… 13
稻榖的起源 ………………………………………… 17
“草裹泥包”水壩 …………………………………… 21
二 上古遺韻 ………………………………………… 25
遂公盨與大禹 ……………………………………… 25
從“龍骨”到甲骨文 ………………………………… 29
武王伐紂 …………………………………………… 32
分封製……………………………………………… 36
甘棠遺愛 …………………………………………… 38
共和執政 …………………………………………… 40
平王東遷 …………………………………………… 43
司南的故事 ………………………………………… 45
三 百傢爭鳴 ………………………………………… 49
春鞦五霸 …………………………………………… 50
戰國七雄 …………………………………………… 55
師鼎與世卿製 ……………………………………… 59
孔子的“仁” ………………………………………… 61
老子的“道” ………………………………………… 64
諸子百傢: 中國思想的源與流 ……………………… 67
稷下學宮 …………………………………………… 73
玉的文化 …………………………………………… 75
列國變法 …………………………………………… 78
秦國崛起 …………………………………………… 81
四 秦漢精神 ………………………………………… 84
秦始皇統一中國 …………………………………… 85
楚漢戰爭 …………………………………………… 91
文景之治: 無為而治的模闆 ………………………… 97
漢武帝: 帝國的雄心 ……………………………… 100
經學: 是學術不是宗教 …………………………… 103
司馬遷與«史記»: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 110
鑿空: 絲綢之路 …………………………………… 112
昭宣中興: 王道與霸道並行 ……………………… 116
王莽?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 …………………… 118
光武帝: 秀纔造反起傢的皇帝 …………………… 126
清議與黨錮 ……………………………………… 129
黃巾起義 ………………………………………… 132
蔡侯紙 …………………………………………… 137
五 魏晉風度 ……………………………………… 141
三分天下 ………………………………………… 142
政通纔能人和: 諸葛亮治蜀 ……………………… 145
西晉統一與分裂 …………………………………… 149
“王與馬?共天下”: 東晉門閥政治的形成 ………… 152
玄學與名士 ……………………………………… 155
十六國 …………………………………………… 158
孝文帝改革 ……………………………………… 162
梁武帝: 一麵王朝興亡的鏡子 …………………… 166
佛教的興盛 ……………………………………… 170
六 隋唐氣象………………………………………… 174
再造統一 ………………………………………… 174
隋煬帝的萬國博覽會 ……………………………… 177
貞觀之治 ………………………………………… 180
無字碑: 武則天的功過是非 ……………………… 183
開元盛世 ………………………………………… 186
科舉製: 一種政學一體的國傢製度 ………………… 188
唐代詩歌興盛……………………………………… 192
蕃像: 唐治理四夷策略 …………………………… 195
安史之亂: 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摺點 ………………… 198
中晚唐的睏局……………………………………… 201
黃巢起義 ………………………………………… 204
七 宋元文明………………………………………… 207
五代十國 ………………………………………… 207
祖宗傢法: 宋太祖趙匡胤 ………………………… 211
澶淵之盟 ………………………………………… 215
繼體守文: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 217
王安石變法 ……………………………………… 221
靖康之難 ………………………………………… 224
嶽飛: 精忠報國…………………………………… 227
偏安東南 ………………………………………… 231
東京夢華 ………………………………………… 235
宋代新儒學 ……………………………………… 238
成吉思汗與濛古帝國 ……………………………… 242
大一統與二元政治 ………………………………… 246
忽必烈與海上絲綢之路 …………………………… 250
活字印刷與火藥的發明 …………………………… 253
八 明清光輝………………………………………… 260
硃元璋重典治吏…………………………………… 260
永樂遷都 ………………………………………… 263
鄭和下西洋 ……………………………………… 266
內閣製度 ………………………………………… 269
土木堡之變 ……………………………………… 272
張居正改革 ……………………………………… 274
陽明心學 ………………………………………… 277
白銀王朝 ………………………………………… 279
李自成起義與清軍入關 …………………………… 282
大清的版圖 ……………………………………… 285
盛世大業 ………………………………………… 289
乾嘉時代 ………………………………………… 292
鴉片戰爭 ………………………………………… 295
太平天國 ………………………………………… 298
洋務運動: 近代化的艱難探索 …………………… 301
甲午戰爭 ………………………………………… 304
維新運動: 華夏中心夢醒後 ……………………… 307
宣統退位: 帝製的終結 …………………………… 310
參考書目……………………………………………… 315
參考圖目……………………………………………… 318
後記…………………………………………………… 321
初拿到這冊書時,我還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畢竟曆史題材的作品往往容易陷入繁瑣的考據和僵硬的年代羅列之中。然而,齣乎意料的是,作者采用瞭極其流暢且富有現代洞察力的筆觸,將漫長的時間跨度濃縮在恰到好處的篇幅裏。他擅長捕捉那些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微觀曆史”,比如某個時期民間的生活習俗、士人的思想流變,這些側寫為冰冷的曆史事件增添瞭人情味。尤其贊賞的是,作者在解釋不同曆史階段的文化與製度變遷時,總能找到精妙的比喻或類比,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義。行文間,很少有那種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闡釋最深刻的道理。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像是一次與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進行深入而愉快的交談,輕鬆卻又受益匪淺。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真是讓人欲罷不能,作者的敘事功力非凡,仿佛把我拉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曆史轉摺點的描繪,那種絲絲入扣的細節刻畫,讓人能真切感受到曆史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抉擇。比如,在講述某個重要戰役時,作者不僅僅是羅列瞭兵力部署和勝負結果,而是深入挖掘瞭決策背後的政治考量和社會思潮,使得整個事件的脈絡清晰可見,又不失鮮活的生命力。文字的韻律感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一些關鍵時刻的措辭更是擲地有聲,讓人忍不住反復品味。而且,作者在處理那些復雜的人物關係時,也展現齣瞭極高的智慧,沒有簡單地進行褒貶,而是力求還原曆史的復雜性與人性的多麵性,這使得書中的人物形象立體而飽滿,讀完之後,對這些曆史人物的理解又深瞭一層。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讓人在閱讀中獲得知識、激發思考的佳作。
评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關鍵概念解釋上的嚴謹與清晰。曆史學派眾多,觀點紛呈,如何在不失學理深度的前提下保持閱讀的流暢性,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巧妙地平衡瞭“敘事性”與“解釋性”的關係,當齣現需要深入探討的復雜理論或哲學思潮時,作者會用一種非常剋製但精準的方式進行闡釋,絕不拖泥帶水。例如,對於某種思想的興起到衰落過程的剖析,作者不僅交代瞭其背景,更清晰地指齣瞭其局限性,這種批判性的思維貫穿始終,讓人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在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的思維訓練,對曆史事件的判斷標準也變得更為成熟和審慎,收獲遠超預期。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其獨特的視角和宏觀的結構布局。它沒有試圖麵麵俱到地記錄每一朝代的具體事件,而是更側重於提煉齣貫穿始終的曆史主綫和文明發展的驅動力。作者仿佛站在一個極高的維度俯瞰全局,清晰地勾勒齣不同時期權力結構、經濟基礎和思想形態之間的內在聯係。這種“大曆史觀”的處理方式,極大地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穩定且連貫的曆史框架。每一次事件的引入,都緊密地服務於這個框架的構建,讓人清晰地看到“為什麼是現在這樣”。閱讀時,我經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思考作者是如何將如此龐大的信息流梳理得井井有條的。它不是簡單的時間軸排列,而是充滿瞭辯證的思考,對於理解曆史的因果循環,提供瞭極具啓發性的新思路。對於想快速建立起紮實曆史認知體係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必備的導航圖。
评分坦白講,我平時對曆史讀物是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是一條布滿塵埃的死鬍同。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好的第一印象,簡約而不失質感,這也許是內容吸引力的一個側麵因素。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的文筆極具畫麵感,尤其在描述古代城市的風貌、宮廷生活的奢華與壓抑時,那種場景再現的能力令人稱奇。他似乎不滿足於僅用文字描述,更像是在用鏡頭捕捉曆史的瞬間。相比於一些偏重政治鬥爭的作品,此書對社會階層的流動、普通民眾的命運變遷也有著細膩的筆墨,這讓曆史不再是帝王將相的專屬舞颱,而是包含瞭韆韆萬萬普通人的共同舞颱。這種更具包容性和人本關懷的敘述角度,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夠沉浸其中,感受曆史的溫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真心不错的年表。读了几遍。
评分哈可以 还可以 还不错
评分经典之作。在哲学上,有一条公认的真理:正确的理论要由实验来证明。可实际上却会出现许许多多阻力,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细微小事,即使知识最广博、最富有洞察力的人也几乎无法预见到它们,因此在极少数问题上,未经过经验检验的理论也可以宣称是正确的。但是,人们在尚未充分考察所有相反的论点和在没有清晰而彻底地驳斥相反论点之前,不能宣称一种未经检验的理论是有根据的,更不能宣称它是正确无误的。 我已经见过一些关于人类和社会可完善的理论。这些理论所描绘的诱人图景,让我颇感兴奋和愉快。我热烈地期望能实现这种给人类带来幸福的改良。但据我看来,改良的途中必将会有一些巨大而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这些困难,但同时我还要说,虽然这些困难是一种击败革新派的因素,但我对此却并不感到丝毫的高兴,相反,我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这些困难完全消除。我所要提出的最重要的论点,并不是什么新论点,这是毫无疑问的。它所依据的原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由休谟作了说明,并已经由亚当·斯密博士作了更为详尽的说明。华莱士先生也曾提出过这一论点,并把它应用于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一问题,虽然应用得也许并不是恰到好处,或者有从最强有力的观点应用它。也许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著述提出过这一论点。因此,如果有人已经相当令人满意地回答了这一论点,那我绝不会再提出它,即使我要从另一个角度提它出来,这种观点也会多少与我迄今所见到的所有观点都不相同。 人类可完善性的辩护者为何会忽略了这一论点,已经难以清楚地说明。我不好怀疑像葛德文和孔多塞这样的人的才智,也不愿怀疑他们的真诚。在我以及大多数其他人看来,这种困难似乎是难以克服的。可是这些公认的才智超群、眼光锐利的人却不屑于注意它,坚持按自己的思路思考,热情丝毫不减,信心丝毫不减。毫无疑问,我没有资格说他们故意紧闭双眼,不看这种论点。相反,如果这些人不正视它的话,则无论它的真实性给我留下多么深的印象,我都应怀疑其正确性。不过,必须承认,我们大家都很容易犯错误。如果我看到有个人频频向另一个人敬酒,而后者却毫不理会,那我很可能会认为他是个瞎子或太不懂礼貌了。然而更为公正合理的哲学或许要告诫我说:宁肯认为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其实根本不像我想象的有敬酒那回事。 在讨论这一论点之前,我必须声明,所有纯粹的假设都被我加以排除,那些假设就是无法根据正确的哲学基础推论出来的假设。某个著述家也许会跟我说,他认为人类最终将变成鸵鸟。我无法适当地反驳他。不过,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同意他的看法,除非他能够证明人类的脖子在逐渐变长,嘴唇在逐渐变硬,愈来愈往前突,腿和脚的形状每天在变化,头发也开始变成毛管。在没能证明人类可能发生如此奇异的变化之前,就说他们变成鸵鸟会如何如何幸福,说他们能跑得飞得如何快,说他们将蔑视一切小家子气的奢侈品,只采集生活必需,以致人人的劳动都将减轻,人人都将享有充裕的闲暇。毫无疑问,那是徒劳的。 我认为,我可以正当地提出两条公理。 第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维持现状。 自从我们对人类有了一些了解,这两条法则,似乎一直是关于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既然迄今为止它们未有任何变化,我们也就无权断言,于今日为然者,于将来当不为然,除非当初安排了宇宙秩序的神对此进行某种直接的干预。然而在目前情况下,为了创造物的利益,神仍然按照固定法则支配着世间的一切。 在这个地球上,人类最终将可以不依靠食物而生存,据我所知,还没有哪个著述家设想过这个前景。但葛德文先生却推测说,两性之间的情欲总有一天会被消除。不过,既然他声明他著作的这一部分属于推测,所以我在这里对此不想多加评论,而只想说,支持人类可完善性的最好论据,是人类已摆脱了野蛮状态而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且很难说这种进步会止于何处。但在消除两性间的情欲方面,迄今却尚未取得丝毫进展。
评分制作比较详细,也许过于详细?
评分物流很快 书已收到 完好无损
评分凑单用的,还可以吧,就是一张大图表。
评分太不值,字大,纸不光滑,太简明了,多亏折扣大。
评分版式竟然像地图,而且内容并不详细。大失所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