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本書】是誰寫的?
於仲達,著名纔子學者,作傢,新銳批評傢。中國魯迅研究學會會員、北京大學曆史人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2005年度“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
2.【本書】是如何寫成的?
先六年北大潛心問學,遍訪北大名師。後曆時四年,數易其稿,作成此書。為你透視古代先哲的生命哲學,再現北大名師的思想結晶,古今互鏡,史哲相彰,帶你領略哲學魅力,一窺哲學堂奧。
3.【本書】解答瞭什麼?
生而為人,究竟如何活著纔能叫做人?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什麼纔是生活的本質?
我們又如何纔能超越自我, 獲得由內而外的自由?
……
來聽聽古代先哲與現代學者的深刻解答。
4.為什麼要讀【本書】?
不要被“哲學”深奧難懂的外錶嚇退瞭!本書沒有晦澀的哲學術語和繁多的思想傢人名,不談哲學傢和哲學概念,而是用三大人人都睏惑過的哲學基本問題,為你撬開哲學世界的大門。
本書的目的不是要給齣正確答案,而是用非常平易的方式把你引嚮哲學的思考方式,感受哲學裏的自我和世界,幫你重新審視自我和我們棲居的世界,以及我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教你用它來捕捉心中迸發的迷惑與感悟,進而把它們錘煉為人生的智慧。
內容簡介
《我在北大聽哲學》通過透視孔子、老子、莊子、慧能、魏晉名士等先哲的生命哲學,在引入北大教授樓宇烈、王博、楊立華、王中江、王嶽川等觀點的同時,也融入瞭作者自己的生命體驗和精神追索,所涉及的麵嚮,揭示的問題,指齣的方嚮,將給你種下解決生命中根本問題的種子。
《我在北大聽哲學》所闡述的先哲,他們或為理想而生,或迴歸大道,或沉痛逍遙,或救度眾生,或隱遁鄉野,瞭解他們在各種環境下的選擇與作為,以及他們的哲學思想,不僅能為我們認識自我,理解中國哲學打開一扇窗,也可以為我們透視當下的社會以及自我的生存,提供不一樣的視覺。
作者簡介
於仲達
青年作傢、學者、新銳批評傢。中國魯迅研究學會會員、北京大學曆史人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安徽作傢協會會員、杭州藍獅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研究員、安徽阜陽市文藝評論傢協會理事。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2005年度“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
2004年,發錶《一個奴隸的手記》引起強烈共鳴和熱議。代錶作《問道北大》《我在北大聽文學》《北大偷學記》等。
他承繼魯迅精神,以筆為旗,從常識齣發,關愛生命,守望靈魂,肩扛道義,錶達瞭鮮明的態度和立場,具有深刻的人文情懷和熱忱的社會觀照。
他的作品思想深刻,文筆優美,視野開闊,行文犀利,錶現齣他直麵黑暗的勇氣和對精神高度的追求,以及指嚮生命本體的悲憫情懷,而這些正是當下漢語世界所缺乏的。
目錄
Chapter 1?孔子的擔當
第一節 孔子這個人 003
第二節 孔門弟子 009
第三節 孔子的失敗 026
第四節 “仁”是什麼 036
第五節 中庸的智慧 043
第六節 孔子留下瞭什麼 058
Chapter 2?老子的大道
第一節 關於老子 083
第二節 “君人南麵之術” 085
第三節 老子的“道” 099
第四節 “貴柔” 118
第五節 逆嚮式轉化思維 123
Chapter 3?莊子的超脫
第一節 莊子這個人 135
第二節 莊子的著作與思想 143
第三節 “遊世”思想 155
第四節 《莊子》內七篇解讀 164
Chapter 4?魏晉的風度
第一節 “魏晉風度” 209
第二節 “魏晉風度”之意義 220
Chapter 5?禪宗的頓悟
第一節 禪 227
第二節 禪宗故事 241
第三節 六祖慧能 262
第四節 慧能的啓示 272
第五節 公案 279
精彩書摘
窮睏的莊子
莊子生活的時代正處於戰國中期,當時正是秦、齊、楚、韓、魏、趙、燕七雄爭霸天下的時代,兼並戰爭此起彼伏,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知識分子讀書隻為稻粱謀,追逐功名利祿。而莊子在當時也並不屬於精英知識分子之列,在司馬遷之前,除荀子之外的絕大多數精英知識分子也未曾注意到他和他的思想學說的存在。但是,莊子是一個有大學問的人。司馬遷說他“其學無所不窺”,魯迅說莊子之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僅在《莊子?內篇》中,就齣現瞭孔子、顔淵等孔門弟子以及老子等人的名字。更重要的是,莊子幾乎對這些精英知識分子的思想學說都做瞭或明或暗的思想上的迴應。
這大概與他的獨善其身、不甘於與那些追逐功名利祿的知識分子同流閤汙有關,即使他並不是“終身不仕”,也僅僅隻是當過濛地漆園的小吏,職位相當卑微,任職時間也不長,後隱居於窮鄉僻壤,以織履糊口謀生,過著極為清貧的生活。
《莊子》中常引述一些工匠的故事,如《養生主》“庖丁解牛”、《人間世》“匠石之齊”、《達生》“梓慶削木為”等等,這說明莊子是比較熟悉當時下層工匠勞動情況的,其生活大概十分窘迫。《莊子》外、雜篇當中的一些描述應該有一定的現實根據,比如,《列禦寇》說他“處窮閭厄巷,睏窘織屨,槁項黃馘”,為人所譏;《外物》說他“傢貧”,曾“往貸粟於監河侯”;《山木》記載他穿著打著補丁的粗布衣裳和用麻繩拴著的破鞋子,可見處境十分艱難。
淡泊名利的莊子
然而,盡管清貧如斯,莊子卻淡泊功名利祿,以修身保真為貴。他曾衣著破爛不堪地去麵見魏王,而且臉上沒有絲毫的惶恐慚愧之色。楚王曾派人請他進宮做官,正在釣魚的他卻仍然從容垂釣,甚至連頭都不迴一下,風趣地錶示寜願像泥塘中爬行的龜那樣自由自在地生活。他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中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的精神自由,安於貧睏,他與惠施為友,相互切磋學問,著書立說。
《鞦水》篇說他拒絕楚王之聘,願做活龜曳尾於泥中,不願做死去的神龜被“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是這樣寫的:“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日:‘韆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綉,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寜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誌焉。”莊子喜歡放縱於禮法之外,以安時處順的態度來應對現實。
“狂人”莊子
莊子無疑是諸子中最為奇特的一個。東漢著名學者班固的伯父班嗣評論說:“若夫嚴子(即莊子,避漢明帝劉莊之諱)者,絕聖棄智,修生保真,清虛澹泊,歸之自然,獨師友造化,而不為世俗所役者也。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誌;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不鮭聖人之罔(網),不嗅驕君之餌,蕩然肆誌,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這一評價既中肯,又到位。但在一個以追求中庸和適度的國傢中,莊子就顯得狂瞭,他不僅是隱士,也是狂生。他認為“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因此來往的朋友極少,即使有門徒可能也數量不多。正如硃熹所說:“莊子當時也無人宗之,他隻在僻處自說。”但也有例外,便是惠施,他可謂是莊子平生唯一的契友。《徐無鬼》中講“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不禁感傷,以“匠石運斤”的故事錶達自惠施死後,自己“無以為質”“無與言之”的寂寞心情。惠施是有名的學者,聰明善辯,爭取世間名望,做官不落人後。莊子常與他辯論,可惜二人層次相差太遠,難以抵達“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的境界。
莊子的狂,正如北大哲學係教授王博先生所說:“選擇做一個像楚狂一樣的人物,並給齣自己的理由。這理由就是他對於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係的理解……狂人似乎對這個世界采取瞭不認真或者無所謂的態度,他們不關心這個世界,不關心是非,不關心治亂,他們甚至不關心自己。但其實他們是最認真的人。因為認真,纔狂。他們不想渾渾噩噩地生活,那種生活更像是夢遊。我們可以想想最早的狂人箕子,雖然他隻是佯狂,但也足以錶現狂人生活的某一麵。箕子是認真的,他不願意和紂王同流閤汙,所以纔佯狂。他也不願意像比乾一樣失去生命,那樣有些無謂。於是,佯狂具有瞭雙重的意義:一方麵是抗議世界的汙濁,另一方麵是保全自己的生命。”“夫子不也曾經有過退隱之誌嗎,所以有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說法。那也許隻是失意之後一時的感傷,但對莊子來說,卻成為一貫的生存方式。當然,莊子不會浮於海,他不會退隱到人群之外,他要隱居於人群之中。這就是所謂的‘陸沉’:是自埋於民,自藏於畔。其聲銷,其誌無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陸沉’其實可以讓我們想起《人間世》中提到過的‘坐馳’。兩者描寫的都是心和形分離的狀態。坐馳是形坐而心馳,陸沉則是形陸而心沉”。
隱士莊子
莊子也是個隱逸者,這裏的隱是“心隱”而非避世之“隱”,莊子確已看破紅塵,是個不為情所睏的人,對人類的前途和未來錶現齣極大的關注和深切的憂患,鬍文英在《莊子獨見》中說莊子“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肚;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這是十分準確而有見地的說法。
但莊子不是躲在書齋裏的書呆子,而是一個洞察世事的智者。當視綫觸及現實世界,莊子的筆鋒就犀利冷峻起來,痛斥怒罵毫不留情,尖酸刻薄。他覺得這個人世間太過灰暗、太過壓抑、太過殘酷,就想飛,努力在亂世中苟全性命,於是就描繪齣讓人嘖嘖稱羨的《逍遙遊》的圖景。妻子死去,他鼓盆而歌;惠施不在,他哀嘆唏噓。他視權位如腐臭的老鼠,而自己甘願做一隻在泥水中搖尾而行的烏龜。他可以把儒傢的孔子拉將過來,讓他替自己說話,藉以奚落仁義禮樂的危害。他是戰國時代孤獨的天纔,亂世裏的逍遙子,放浪形骸,心頭卻攢聚著深深的悲哀,知音難覓。
灑脫的莊子
莊子亦莊亦諧,通脫而無所拘囿,大智大慧,故能逍遙。他主張天人閤一、物我兩忘,認為萬物都是虛而不實,人生猶如過眼煙雲。在他看來,天地與我,同生同死;萬物與我,同為一體,所以人要有通達的生命觀。
因為通達,所以莊子是灑脫的,這種灑脫錶現在他對待自己以及至愛之人死亡的態度上。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賫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至樂》篇中記述瞭一個“莊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也是在錶述這種思想。莊子啓發人們,人生、人死,都是大自然循環往復的展現。知道這個道理的人,隨著大自然的流轉而自由飄蕩,所以不分生死,不趨生,不避死,生不喜而死不悲;不知道這個道理的人認為生是福、死是禍,所以趨生避死,為生而喜,為死而悲,結果不但不能改變死人的命運,而且還枉費活人的精神。莊子是達觀的,在他看來,死亡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是天地的迴歸,與日月星辰、萬物等閤為一體。在這樣的理解之下,人間所謂的陪葬的厚薄又算得瞭什麼呢?既然是一體,當然也就沒有“烏鳶”或者“螻蟻”的區彆。透過莊子的智慧,人們可以認清世界的真相。隨順生命的本質,逍遙於天地之間,和宇宙閤而為一。
莊子視名利如糞土、坦然麵對生死的超脫精神,影響瞭陶淵明、李白、蘇軾等超凡脫俗、品格高潔的人,他的批判精神為中華民族培育齣一批有膽有識、敢於抗爭的人。桓譚的“非聖無法”,鮑敬言倡言“古者無君,勝於今世”,嵇康的“非湯武而薄周孔”,李贄的“敢倡亂道”“童心”,都是對莊子反抗精神的秉承,無不呈現齣莊子精神的色彩。
聞一多先生曾由衷地贊美莊子,他說莊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鄉”,是“客中思傢的哀呼”,是一種“神聖的客愁”。著名哲學傢金嶽霖曾對莊子的思想說齣瞭以下的真知灼見:“他的哲學用詩意盎然的散文寫齣,充滿賞心悅目的寓言,頌揚一種崇高的人生理想,與任何西方哲學不相上下。其異想天開烘托齣豪放,一語道破卻不是武斷,生機勃勃而又順理成章,使人讀起來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
著名莊子研究學者劉笑敢在他的論著《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中評價道:“莊子是一個襟懷宏博、理論深微的大哲學傢,又是一個獨樹一幟、奔放不羈的大思想傢,也是一個纔華橫溢、睿智超群的大文學傢。”
由此可見,莊子是追求個人自由的精神導師,他是中國文人的朋友,也是中國士大夫的精神醫生。
痛苦的莊子
現代人很難想象莊子的模樣,但是可以想到的是他臉上睿智的微笑。那微笑一定很迷人,伴著他怡然自得的神態、蓬鬆的亂發和襤褸隨意的衣衫……可是應該沒有人所忍受的痛苦比他的更深瞭吧,因為我們痛苦時可以在他那裏找到慰藉,而他自己呢?
莊子感受到的痛苦是先知的痛苦,仿佛釋迦牟尼,仿佛耶穌,可是他並沒有就此把沉重的十字架擱在後人的肩上,而自己享受榮光和膜拜。他也沒有抽身而去,把櫻桃的滋味懸置於曆史的長河中,讓後人在追尋中疑惑。
他就是那棵立在荒野上的大樹,為行旅勞頓之人撐起一片陰涼,休憩片刻。他說“無用之用”“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如果我們的生命旅途中沒有瞭這一棵棵大樹、一朵朵小花,那麼生命纔真成瞭一種無意義的苦役……
奇人做奇夢
莊子曾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悠悠四處飛舞,逍遙快活不可言說,此時此刻,蝴蝶壓根兒已忘掉自己原本是莊子。突然,一陣狂風颳來,蝴蝶一驚,猛然醒來,又變成一個忙忙碌碌的莊子。莊子摸摸腦門,想剛纔是怎麼一迴事?一會兒蝴蝶,一會兒莊子,究竟是莊子做夢變成蝴蝶瞭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子瞭?
這真是一個曠古奇夢。奇人做奇夢,於是又衍生齣無窮的奇思奇想、奇言奇論……這是一個關於生命自由的大夢。詩人流沙河說:“莊子不官不僚,也不運動社會,他隻躲在陋巷著書,批評顯貴的儒傢,攻擊汙濁的社會,嚮往神秘的自然。布衣草鞋,糝湯野菜,物質貧睏,精神自由,他是寂寞一生的大文豪。他的書安慰瞭曆代的失意文人。”
我很喜歡《莊子》裏的一句話:“乘物以遊心”,但是用瞭很長很長時間也沒有想明白:我們的心究竟可以遨遊到多遠?2009年,我在北大有幸上陳鼓應先生的莊子研究課,用心體會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大境界。一個渴望自由的人,用心讀《莊子》,一定會有意外收獲,甚至一不小心會“中毒”,讀著讀著便上瞭癮,欲罷不能。即便放下書,滿腦子還是逍遙、自由、物化、忘我之類,幻想自己也能徜徉於天地之間,聽風看雨,過簡單快樂自由的生活,身處痛苦的人間世,如果我們的靈魂在喧囂的世界能得到片刻安寜,不也很幸福嗎?
我在北大聽哲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