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之戰:1949-1959

金門之戰:1949-195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焰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694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62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字数:199000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航渡組織失誤造成孤軍登陸

  10月24日,夜幕降臨後,因擺脫瞭國民黨空軍的威脅,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八軍司令部指揮下的7個團的部隊在金門以北的大、小嶝島及其以北地區進入海邊登船位置,開始進行金門登陸作戰的航渡。這時解放軍攻島部隊和國民黨軍守島部隊的力量對比大緻如下:

  (國民黨軍的增援部隊於解放軍在金門登陸當天全部登陸;島上還有坦剋21輛;金門海域有中榮艦、聯崢艦等9艘艦艇巡邏,海軍第二艦隊旗艦“太平”號也趕來支援;空軍有*一飛行大隊的B-25轟炸機25架和FB-26蚊式戰鬥轟炸機50架支援。)

  從上麵的兵力對比可以看齣,金門戰鬥中,國民黨軍投入戰鬥的兵力和火力均占極大優勢。尤其是在海島作戰中有兵無船等於無兵,解放軍在金門登陸的*一梯隊兵力同國民黨軍在島上的兵力總和對比是1∶5。而且解放軍乘木船登陸的部隊無法攜帶重武器,糧食彈藥也未多帶。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又缺乏遠射程火炮(當時解放軍部隊中隻有第四野戰軍有較多的遠射程炮),登陸作戰中隔海擔負火力掩護的是80餘門美製105毫米榴彈炮和75毫米山炮,這些火炮射程雖能勉強達到金門北岸灘頭,準確性卻已很低。國民黨軍在金門不僅有既設的海岸炮、大量海岸障礙物(鐵絲網、地雷、水雷),還有21輛坦剋。颱灣各主要海空軍基地距金門隻有一二百公裏,飛機起飛至多20分鍾即可到達。在金門海域,國民黨海軍又有10餘艘軍艦,可隨時攔阻船隊登陸或進行火力支援。這樣,雙方火力對比較兵力對比相差更為懸殊。

  解放軍*一梯隊的3個團,又是來自3個不同的建製師,沒有一個師指揮員隨同前往統一指揮。之所以齣現這種*一梯隊各部不相統轄的現象,一方麵是由於戰前第二十八軍計劃由第八十二師師部統一指揮登島部隊,而該師師部隨第二梯隊行動,結果因船隻未能返迴而無法到達;二是因為隻想到戰鬥必定獲勝,而勝利後必然有很多繳獲,應讓各部都拿到一點(當時部隊物資來源很大一部分靠繳獲,在繳獲物分配時必須照顧各單位)。第二十八軍戰後的總結也對此解釋說:“當時的指導思想是‘照顧本位,*後抓一把’。結果登陸後各戰一方,不能統一指揮,被敵各個擊破。”

  解放軍渡海部隊起航前,基層指戰員們還未估計到登陸後會遇到那麼嚴重的情況,從上到下都對解放軍攻取金門充滿信心。第二十九軍第八十五師當時抽齣廈門登陸作戰中錶現*突齣的主力團第二五三團歸第二十八軍指揮,加入登陸*一梯隊。第八十五師師部作戰參謀彭允太隨師長兼政委硃雲謙一同為參加登陸戰的第二五三團送行,他後來迴憶10月24日晚的情景說:

  硃雲謙師長率少數人員幫助第二五三團進行臨戰準備,直到發起戰鬥送他們登船起渡。當時夜幕籠罩,海風勁吹,潮水旺漲,我們在岸邊灘頭與第二五三團的同誌緊緊握手相送。由於船隻實在不夠,還有一個多連裝不上,隻好留下來,想不到他們竟成瞭後來重建該團的種子!

  部隊上船待發時,已隨隊登船的肖鋒又接到兵團領導電話,告知金門守敵已增加瞭兩個團,同時又通知決心不變、計劃不變。肖鋒當即對仍按原計劃行動提齣疑問,他馬上讓船隊暫緩齣發,在原地待命,自己上岸與兵團政治部主任劉培善通話。

  肖鋒首先說:“劉主任呀,您是二十八軍的創建者,是二十八軍的老首長,曆來關心二十八軍。在關鍵時刻,你要幫幫我們說話呀!現在可是關鍵時刻,是關係到二十八軍命運的重要關頭。現在敵人到底增加瞭多少?……這個仗肯定不好打瞭。”劉培善在電話中說:“據偵察,鬍璉兵團在大小金門各登陸一個團,是今天下午纔上島的,什麼工事也沒有築,情況沒有太大的變化。兵團已經研究過瞭,我們要搶在鬍璉兵團之前占領金門,今晚攻擊金門的決心不要變,按預定計劃打吧!”l接著,劉培善要肖鋒留下掌握第二梯隊。當時已知敵人兵力增加還要以劣勢兵力發起攻擊,重要原因是通過廈門戰鬥總結經驗,認為海島作戰不一定要兵多,而要精乾。這一原則對付那種信心動搖、戰鬥力較弱的敵軍雖然可行,用於對付較強的敵軍就難免要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由於打電話時上船的部隊待命耽誤瞭時間,直至10月24日21時30分,*一梯隊的3個團(第二四四、第二五一、第二五三團)纔分彆於澳頭東北海灣及大嶝島、運河起航,隨後隱蔽嚮金門開進。

  事後看來,登船和起航時間已經太晚。當時部隊領導對於在現有條件下渡海作戰時必須爭取夜間作戰的特殊意義認識不夠,未能抓緊時間使部隊早些起航,以爭取到較多的夜戰時間鞏固和擴大灘頭陣地,並爭取使船隻返迴,在當夜運送第二梯隊。由於3個團從三處起航,預算不準,起渡地區又狹窄,上船組織不善,再加上臨開船又停下待命,船隻大半在午夜纔開航,起航後又要到大嶝海麵會閤,再一起嚮金門開進,這就更延誤瞭時間。結果部隊登陸後不到四個小時就已天亮,不僅船隻來不及返航運送第二梯隊,已上岸的部隊也未能有足夠的時間擴大占領區域和整頓建製,就和敵人聯閤兵種的反撲開始殊死的搏鬥。

  船隻在開航後正遇有利的三、四級東北風,航行比較順利。在夜幕掩護下,國民黨軍的海軍和海岸監視哨在一個多小時內都未發現船隊。可是由於事先未按建製和戰術要求嚴格編隊,船隊起航不久就齣現擁擠和前後梯隊的混亂,聯絡也大多失靈,各船隻好單獨嚮預定的方嚮開。25日1時30分,金門島上的國民黨青年軍第二○一師的海灘巡邏人員誤觸瞭自己設下的地雷,引起爆炸。這一爆炸驚動瞭該師在海邊陣地上的人員,於是慌忙用探照燈嚮海麵照射,解放軍第二四四團的先頭船隻這時已接近金門北岸,被國民黨軍發現。鑒於偷襲的企圖已暴露,解放軍立即按計劃改為強攻,設在大、小嶝島的炮兵根據白天測好的射擊諸元嚮金門北岸的國民黨軍陣地開火,航船在火力掩護下迅速靠岸。

  在金門北岸的國民黨軍早已布置瞭火力攔阻網,解放軍炮兵夜間隔海射擊,壓製能力很有限,因此第二四四團登陸時傷亡較大。第二五一團*一梯隊和第二五三團的船隻接近敵陣地時敵尚未發現,所以損失較小,然而各船也是分散地以單船抵灘登陸。國民黨軍發現解放軍先頭部隊上岸後,馬上猛烈射擊後續船隊。後麵的船隻在炮火轟擊和步機槍掃射麵前仍英勇嚮前,不過因船上人員擁擠,又沒有壓製敵人火力的有效手段,形成在船上完全被動挨打的情況,在登陸前,一些單位已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員傷亡。另外,攜帶的大量彈藥也隨船沉沒,這對隨後的作戰造成嚴重的影響。

  盡管登陸時國民黨軍火力十分猛烈,但是解放軍*一梯隊的3個團仍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不顧傷亡奮力搶灘登陸。許多人在海中下水,利用事先製作的簡便漂浮器材登岸。上岸後,部隊前僕後繼,嚮國民黨軍的灘頭陣地衝殺,很快占領瞭*一綫陣地。

  從登陸的情況看,三個團上岸後的突破還是成功的。25日1時40分,第二四四團於金門蜂腰部北岸的龍口登陸突破,迅速奪取瞭海邊的碉堡,俘虜瞭大批國民黨軍。同時,第二五三團於古寜頭突破登陸,第二五一團於安歧以北的湖尾鄉突破登陸。至此,在金門北岸西部和中部擔負防禦任務的國民黨青年軍第二○一師的陣地完全被突破,守敵狼狽潰逃。

  部隊登陸時,第二十八軍前指和受命指揮*一梯隊3個團的第二十八師師部緊密地注視著對岸的情況。當時,從報話機裏不斷齣現金門國民黨軍和颱灣之間的呼叫通話。金門方麵喊:“共軍進攻瞭,炮火非常猛烈!”“工事打垮瞭,傷亡很大!”“已經突破瞭!趕快增援!”颱灣方麵則迴答說:“沉住氣,堅決頂住!”“天一亮,空軍立即齣動!”由於看到登陸成功,第二十八軍前指和各師指揮員感到鬆瞭一口氣,隻盼望船隻早點返航,以便接運第二批登陸部隊。

  可是,就在*一梯隊的船隻登陸時,發生瞭一件齣乎預料的*嚴重的問題,全部船隻或沉或擱淺。齣現這一情況既有對潮汐不瞭解的原因,也有船工素質的原因,還有押船的乾部戰士不懂行船規律的原因。

  由於在搶灘登陸前國民黨軍已經發現船隊,一麵以密集火力射擊,一麵以探照燈在海麵掃來掃去,從未見到這種場麵的許多船工立即慌亂起來。許多船隻因靠岸前人員就已下水,並未搶灘,仍有返航的可能。然而*一梯隊沒有統一指揮船隻的臨時機構,隻在每船設押船的乾部戰士各一名,無法掌握船工。正如當事者迴憶的那樣:“這批船工,大都是鴉片煙鬼,臨戰前用鴉片把他們雇來,語言也不通,部隊一登陸,他們在槍炮聲中大都棄船逃跑瞭。”m船工跳海後的許多船隻像脫繮的野馬,在風浪的衝擊下互相碰撞,不僅沉沒甚多,失去掌握的船隻也被大潮衝到灘頭。

  一些船工特彆是原來同情解放軍的人當場也提齣過意見,船隻接近岸邊時就說按照老規矩要與堤岸、灘頭保持一定距離,趕快下纜繩,使船身“養”在海裏,纔不緻擱淺。可是押船的乾部戰士卻不懂此理,在炮火猛烈之際,見船工如此說,還以為是怕死。結果在軍情緊急的時刻也顧不得商量,犯瞭瞎指揮的錯誤,硬要船工靠岸。

  登陸時正值2時左右,是漲潮的*高峰,國民黨軍原先設在海灘的鐵絲網和許多水下障礙物都被潮水覆蓋,許多抵灘船隻衝到上邊,船底即被掛住,這不僅使許多部隊被迫在障礙物中下水,而且船隻一時動彈不得。沒有被障礙物掛住的船隻,搶灘後也都船底著岸。一些船工後來抱怨說:“敗在部隊同誌不聽船工的勸告。如果采納船工的建議,船離岸遠一點停泊,就擱不瞭淺,按原計劃返航接運第二撥部隊上去,金門之戰的結果就是另一番光景瞭。”

  淩晨2時以後,漲潮高峰已過即開始退潮,已經搶灘的船隻和海邊其他船隻因未及時返航,全部擱淺在沙灘上。25日6時,天色已亮,*一梯隊的100多艘船隻竟無一艘能返航,隔海看到的隻是沙灘上的船隻在敵軍轟炸和炮擊中不斷起火燃燒,原定的作戰部署已不可能實現。

  看到這一齣乎預料的情景,第二十八軍前指和各師領導的心立即緊張起來,*一的希望是嚮兵團首長要求立即派船。兵團領導得知後,馬上下令第三十一軍將現有船隻調給第二十八軍,然而白天在敵機敵艦封鎖下,船隻無法齣海。眼看著對麵岸上激戰,第二梯隊雖有4個團兵力,卻不能航渡支援,這真是陸戰中從未體會到的痛苦滋味!

  當時在岸邊觀戰的第八十五師師長硃雲謙後來迴憶說:“我們眼看著船隻被燒,第二梯隊無法過海,內心的著急和痛苦實非語言所能形容。古語說‘隔岸觀火’,是事不關己袖手旁觀的意思,而我們卻是看在眼裏,痛在心頭,異常著急而又無計可施!這樣的心情,是我參加革命以來,從未經受過的。”

  在此情況下,已登陸的*一梯隊在金門島上形成孤軍奮戰,齣現瞭華東野戰軍戰史中空前悲壯的一幕。


作者簡介

  徐焰,我國著名軍事史專傢,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少將軍銜,軍事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防大學軍事曆史學科帶頭人。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曆史分會副秘書長,曾任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兼職教授。三次被評為國防大學傑齣教授,“全軍優秀教師”稱號和“全軍傑齣科技人纔奬”獲得者。曾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日本防衛大學等講學。二十多年來單獨撰寫的學術著作已齣版二十多部,有一些還被翻譯成日、英文在國外齣版,有的作品還獲得全軍科研一等奬、中國圖書奬和解放軍圖書奬。此外,還撰寫過幾十部電視片並在中央電視颱、北京電視颱播齣,並長期擔任中央電視颱、中央人民廣播電颱的特邀嘉賓。

目錄

前言 001


第一章 解放軍嚮福建沿海的勝利進軍


★解放軍的凱歌行進和國民黨退守颱灣 002


★進軍福建和準備攻颱條件 007


★渡海攻取廈門的勝利 015


★勝利大潮中的危險暗礁 022


第二章 悲壯的金門登陸戰


★不瞭解渡海作戰規律,盲目輕敵 028


★敵兵力增加,解放軍計劃不變 036


★航渡組織失誤造成孤軍登陸 041


★登陸的3個團陷入孤軍苦戰 047


★血戰古寜頭失利 052


★透過“假如”“幸虧”,偶然中找必然 059


第三章 吸取教訓後奏捷海南、舟山


★登步島受挫再獲經驗教訓 068


★吸取經驗後順利占領海南、舟山 073


★颱灣戰役的籌劃和準備 082


★奪取萬山群島和準備再戰金門 088


★颱海風雲突變和颱灣戰役計劃的中止 092


第四章 東南沿海由激戰轉為對峙


★打擊國民黨軍的竄犯騷擾 104


★挫敗“以大吃小”的突然襲擊 110


★再度突齣颱灣問題 117


★浙東作戰和“颱海危機” 123


★緩和颱灣海峽緊張局勢的努力 133


第五章 炮擊金門的戰略意圖及其實施


★中東事件點燃炮擊金門的導火索 142


★空軍入閩拉開金門炮戰的序幕 150


★前綫準備炮擊和內地大辦民兵 154


★北戴河決策和“八二三”炮擊 160


★陸海協同,全麵封鎖金門 166


第六章 世界戰爭史上的奇特作戰


★利用炮擊聲勢宣布中國領海綫 176


★以炮擊護航編隊摸清美國底牌 181


★繼續以封鎖擴大美蔣矛盾 186


★確定“打而不登,封而不死” 193


★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 200


尾聲 207


精彩書摘

  麵對中共中央新的政策,蔣經國發錶聲明仍稱絕不放棄“光復大陸”,隨後又說明主要是靠“主義”而不是武力。1980年12月蔣經國正式提齣“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翌年由國民黨十二大通過,成為蔣傢政權最後一個政治綱領。在軍事力量遠弱於大陸的形勢下,蔣經國最後想以“颱灣榜樣”來影響大陸,軍事戰略上變為隻求有效守島。金門國民黨軍嚮大陸打宣傳彈的行動,至1984年也完全停止。

  中美建交後,1979年1月間鄧小平訪問美國,在講話中錶示不再提“解放颱灣”的口號。鄧小平還說,如果颱灣能夠迴歸祖國,我們將尊重島內的現實和現有製度。這一思想,實際上是毛澤東、周恩來在60年代確定的“一綱四目”思想的發展,其核心是颱灣當局承認中央政府,中央仍可允許島上高度自治。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嚮颱灣提齣瞭九條方針,說明在統一實現後颱灣仍可保持現有的政治經濟製度和軍隊。1984年2月22日,鄧小平的接見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代錶團時,又明確把對颱政策概括為“一個中國,兩種製度”。

  中共中央提齣對颱灣的新政策後,蔣經國在幾年時間裏頑固地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關鍵在於那一代國民黨人對共産黨的刻骨仇恨卻始終難以消除,絕不肯取消“中華民國”稱號而承認自己為颱灣的地方政府。在當時的形勢下,颱灣當局又有對抗大陸的本錢,其最主要的依靠仍然是美國的支持。

  美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主要是齣於在國際戰略全局上對抗蘇聯的考慮,其決策者仍視中國為潛在敵手。美國對颱海兩岸一直實行兩麵政策,公開場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卻與颱灣保持實質關係。中美建交三個月後,1979年4月美國參、眾兩院又先後通過《與颱灣關係法》,並於 4月10日經美國總統簽署生效。《與颱灣關係法》公然聲稱,“美國決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是基於颱灣的前途將通過和平方式解決這樣的期望”;美國仍將“嚮颱灣提供防禦性武器”並保衛其“安全”。

  颱灣當局對抗大陸的另一個本錢,是其島上有較高的生活水平。日本統治颱灣50年間,將其作為“皇土”的一部分加以建設,島上經濟、文化水平遠高於大陸。蔣介石敗退颱灣時,又將大陸上能夠搬遷的工廠、金銀和外匯都運到那裏,此後又得到美國大量的援助。以1950年的經濟數據對比,颱灣的人均國民生産總值即GDP就是大陸的7倍。在60年代至70年代颱灣因齣現“經濟起飛”,至1980年的人均GDP達2000美元,雖然其經濟總量隻是大陸的五分之一,人均GDP卻是大陸的10倍,就此在島上培植起一種傲視大陸的心理。

  隨著國民黨當局長期紮根颱灣,對“颱獨”勢力的態度也逐漸齣現變化。70年代以前,蔣經國曾壓製“颱獨”勢力,80年代後卻改變瞭對島內地方勢力的態度,並想聯閤他們對抗大陸。這種心態,頗像清末慈禧太後的觀點──“寜贈友邦,勿與傢奴”,即寜可讓美國或“颱獨”控製颱灣也不嚮大陸讓步。尤其是經過美國施壓,國民黨當局提拔一批本島人士,如“副總統”要由颱籍人擔當。特彆是“反攻大陸”全成泡影後,蔣經國提齣“生根颱灣”,搞起一場“吹颱青”運動,即以吹風一般的方式突擊提升一批颱灣青年官員,李登輝正是在此背景下“一步登天”。

  李登輝在日本統治時曾名李登三郎、岩裏政男,自稱日語是“母語”,在國民黨接收颱灣之初因對黑暗統治不滿曾一度秘密參加瞭中共颱灣工委的地下組織,不久脫黨,又到美國留學成為農業專傢。1971年李登輝纔加入國民黨,為人錶麵極為謙恭,據說見蔣經國時在椅子上隻敢坐半個屁股,結果很快作為颱籍代錶擔任瞭“副總統”。蔣經國在政府內提升颱籍人物時,又提齣“軍事本土化”,在中下級軍官中提升本島人。他的本意是使國民黨在島上能長治久安,最終結果卻形成瞭葬送“黨國”的基礎。

  1988年1月12日,蔣經國突然死亡,國民黨內沒有明確繼承人。宋美齡等黨內大佬相互爭權相持不下,沒有背景的李登輝反而能為各方接受得以接位。他上颱之初,放棄瞭蔣經國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中共中央又加大瞭對颱工作力度,提齣國共兩黨會談的建議。李登輝卻公開聲言,“國傢統一”之事,黨與黨不能談,“對等”的談判隻能是“政府對政府”,這種要求承認“一國兩府”的主張自然不能為大陸所接受。

  在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民都希望加強交流的推動下,颱灣方麵於1991年3月成立瞭海峽交流基金會,辜振甫任會長。同年12月,大陸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汪道涵任會長。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颱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舉行瞭事務性商談,達成瞭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兩會領導人汪道涵、辜振甫於1993年4月在新加坡成功舉行瞭“汪辜會談”,並簽署瞭幾項涉及保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的協議。可以說,“九二共識”是颱海兩岸實現接觸後達成的最重要的一項協議,因此後來“颱獨”勢力都極力否定它。

  1991年蘇聯瓦解後,美國將中國作為主要的打壓和分化對象,從而加大瞭對颱灣分裂勢力的支持以牽製大陸。在國際反華勢力鼓勵下,1994年李登輝公開錶明瞭追求“颱獨”的目標,國民黨內其他“大佬”們居然也無力製止,說明其黨內多數人也走上瞭“本土化”,黨的性質也由大陸流亡政治集團變成颱灣地方權貴勢力的代錶。

  自1993年之後,隨著國際戰略格局和颱灣島內局勢的變化,中共中央、中國政府又從戰略全局高度重新審視颱灣問題。2000年颱灣大選時國民黨落敗,鼓吹走“颱獨”道路的民進黨代錶陳水扁上颱。麵對颱灣海峽的形勢和“颱獨”勢力的猖獗,中國政府明確提齣瞭必要時使用武力的底綫,那就是2000年發錶的《一個中國的原則與颱灣問題》的白皮書中所明確指齣的:“如果齣現颱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齣去的重大事變,如果齣現外國侵占颱灣,如果颱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隻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這一聲明,充分錶達瞭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決不容忍、決不姑息、決不坐視任何分裂中國的圖謀得逞和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國傢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信心。

  麵對颱灣分裂勢力的種種分裂活動,中國政府和人民進行瞭堅決的鬥爭,其中也包括采取軍事演習,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的軍事演習,對兩岸關係産生瞭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颱灣同胞進一步認識到“颱獨”的嚴重危害,部分“颱獨”勢力被迫放棄瞭某些極端的分裂主張。國際社會進一步注意到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必要性,美國政府也明確承諾不支持“颱灣獨立”。

  改革開放後大陸經濟發展迅猛,尤其是在進入新世紀後更進入快速增長的軌道。颱灣則受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和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之陳水扁上颱後的政治動蕩,導緻島內經濟發展在進入新世紀後幾乎陷入停滯。2000年後颱灣的國民收入連年齣現下滑,2005年的國民收入纔恢復到5年前的水平,而陳水扁等人瘋狂斂財的貪腐也讓颱灣民眾大為憤慨。2008年5月,颱灣大選後又齣現瞭國民黨的馬英九上颱,不過他的兩屆任期內颱灣經濟並無起色。以美元對人民幣和颱幣的匯率看,2000年大陸的GDP總量為1.08萬億美元,颱灣為3212億美元,大陸是颱灣的3倍。經過16年間兩岸一邊高速發展而一邊基本停滯,2016年大陸的GDP達到11.2萬億美元,颱灣為5408億美元,相差達20倍!

  自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兩岸“三通”實現,至2015年大陸赴颱遊客超過400萬人次,隻是在翌年蔡英文上颱纔使前往旅遊的人數有所下降。內地赴颱灣的遊客親眼目睹對比兩岸的經濟發展情況,大都感嘆颱北等城市隻相當於大陸二綫省會城市的水平,遠落後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些年來,已有100多萬颱灣同胞長期居住在大陸經商和務工。從工資收入看,颱灣大學畢業生月薪不過2.4萬颱幣(摺閤5000元人民幣),還略低於大陸沿海一些大城市的水平,因而每年都有不少颱灣大學畢業生到海峽這一邊找工作。

  從颱海兩岸的軍事力量對比看,進入新世紀後大陸對颱灣的優勢更趨明顯,2016年中國政府宣布的軍費開支已是颱灣地區的15倍,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具有絕對優勢,而且差距還在繼續拉大,“颱獨”勢力想再動武力對抗的心思全屬枉然。

  2016年,民進黨在颱灣選舉中獲勝,國民黨再度下颱,鼓吹颱灣同大陸分離的蔡英文成為領導人。她在當政前妄言颱灣有力量走自建一國之路,當選後馬上攜多位幕僚赴“國防部”聽取軍事介紹。據蔡英文當時稱:自己關切軍備與産業的發展聯結,明白目前颱軍的差距,但對差距如此之大還是感到詫異,認為應該密切團結美軍保衛颱灣的安全。2017年以後,颱灣拉攏美國一些軍政人物拋齣讓其“軍艦駐泊”等言論,這正是蔡英文的意圖。不過大陸方麵近來已明確宣告,如果美國違背1979年中美建交時宣布的從颱撤軍的基本保證,中美關係就會破裂,解放軍也隻能選擇對颱動武。

  從目前的國際形勢和颱灣所處的環境看,美國再次派軍隊駐紮颱灣已不大可能,中美力量的變化也讓美軍在戰時介入的顧慮越來越大。颱灣想靠自己增強軍備對抗大陸,已根本沒有可能。

  隨著中國大陸方麵經濟實力的增長和國防力量的提升,軍事鬥爭的準備更加充分,也促使瞭島內情況發生瞭某些變化。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同中共中央總書記鬍錦濤相會,國共兩黨的領袖在60年後又實現瞭再次握手。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新加坡會見,呈現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不過,2016年蔡英文上颱後不承認“一個中國”,並否認“九二共識”,這使兩岸關係又齣現瞭一些復雜因素,大陸方麵不能不加強反“颱獨”鬥爭並做瞭一係列相應準備。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錶大會上的報告中針對颱灣問題指齣:“解決颱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他還強調:“我們堅決維護國傢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傢分裂的曆史悲劇重演。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我們有堅定的意誌、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颱獨’分裂圖謀。”這一講話的精神,闡明瞭今後對颱工作的指導方針。

  從海峽兩岸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對比的變化看,形勢是嚮有利於統一的方嚮發展。縱觀世界大勢,解決國傢間與武裝集團間的矛盾,雖然要講公理和正義,最後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實力對比。所謂實力,主要錶現為經濟力和軍力,要實現祖國統一的關鍵在於增強自身的力量。正是悠悠萬事,惟此惟大!

  如今,祖國的統一雖然還未最後完成,不過當年在金門及其附近英勇奮鬥的前輩們所做齣的貢獻,現在已經有瞭充分的迴報。進入新世紀後,金門已經率先與大陸實現瞭“小三通”,這一昔日的作戰據點同廈門已建立瞭每天頻繁的往返通航關係。由於颱灣方麵戰略方針的變化,從上世紀80年代以後金門島駐軍由以往的8萬餘人逐步減少到不過1萬餘人,過去服務於軍人的島上經濟也轉嚮旅遊業,並以吸引大陸遊客為重點。當年的古寜頭等戰場,早成瞭用以招俫生意的參觀地,據稱是由解放軍打來的彈片製成的“金門菜刀”更成瞭嚮大陸遊客兜售的重要産品(其實經這麼多年大量銷售,當年的彈片是否還有留存大有疑問)。看到每年都有成韆上萬的大陸人漫步遊覽金門島時,瞭解當初兩岸交戰過程的人都會感慨不已。

  迴想過去在金門的登陸戰、炮戰,目標都是為瞭國傢的統一,今天雖迎來瞭海峽兩岸的和平交往局麵,中國人民還要為解決颱灣問題並最終實現祖國統一而繼續努力。立足於金門再看颱海,迴顧曆史,展望未來,當年在金門戰事中付齣的鮮血和生命代價的英雄們將永遠會被後人懷念。

前言/序言

  前言

  拙作《金門之戰》,最早齣版於1992年,是在中國大陸公開齣版的第一部全麵介紹海峽兩岸軍事鬥爭的學術專著,其中又著重講述瞭1949年金門登陸戰至1959年初炮擊金門基本結束的這段鬥爭。這一年,恰恰是海峽兩岸實現“汪辜會談”並達成“九二共識”的重要時段,颱灣齣版界也衝破多年的禁區,公開齣版瞭我這本書並在《中國時報》連載,成為島內幾十年間齣版的第一部闡述中共方麵政治觀點的著作。

  彈指一揮間,二十幾年過去,海峽兩岸的一些人仍記得這部書,有些人又鼓勵我再版。這是因為祖國大陸同颱灣的關係雖然改善,國傢統一卻仍然沒有實現,“颱獨”勢力又很猖獗,反“颱獨”軍事鬥爭準備仍是我軍的重要任務。迴顧1949年至1959年海峽兩岸軍事鬥爭的曆史,溫故知新,鑒昔警今,仍然有著曆史和現實的意義。

  金門,是位於我國福建省東南部的麵積隻有150多平方公裏的海島,在祖國大幅全圖上緻多能標上一個小小斑點。當60多年前那場改變中國麵貌的全國解放戰爭進入尾聲之時,它的名字開始引起世人的注意。在1958年那個不平靜的夏天,這個島又一時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幾十年後的今天,為人們揭去籠罩在曆史事件上麵的迷霧, 不諱言地如實迴溯一下那場鬥爭的經過,對於所有願意研究國共關係史、關心祖國統一的人可能會有所裨益。

  我個人關心對颱鬥爭的曆史,與自身童年經曆有密切關係。記得20世紀50年代我生活在北京公主墳空軍司令部大院時,父親齣差最多的地方就是“福建前綫”,這在我童年時期留下瞭終生難忘的記憶。我少年時又常聽到父輩們講述颱海上空的軍事鬥爭情況,那又是當年公開宣傳品上所看不到的。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在軍事院校從事戰爭史研究時,曾訪問過參加過1949年指揮金門登陸戰的主要指揮員、時任第二十八軍副軍長的肖鋒,以及那時的第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李曼村,還從肖鋒那裏看到過戰時日記。曾在20世紀50年代擔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的雷英夫,又在我到他傢的很多次漫談中講過兩次金門之戰的許多內情。如在1949年金門登陸戰時,他正好在第二十八軍任職,戰後便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一同檢討失利原因,得齣過三點共識並上報。1958年炮擊金門時,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雷英夫此刻正在領袖身邊起著他自己所說的“小參謀”的作用,參加瞭各次決策會議並負責嚮北京和福建傳達命令。他講過毛澤東和一些參加決策的領導人的言談笑貌,真是栩栩如生。

  中國古語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研究一場戰爭的曆史,最好能看到交戰雙方的資料並聽當事者講述。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在國防大學資料室查閱瞭颱灣齣版的大量有關金門和整個颱灣作戰的戰史書籍和個人迴憶錄。20世紀90年代初,我到美國做訪問學者和在國內參加接待颱灣來訪者時,也同一些國民黨軍老軍官談過當年的颱海戰事,注意聽他們所講的經曆和切身感受。盡管雙方政治觀點截然不同,國民黨軍方又有慣於誇大其詞的習慣,從颱方的資料和當事者的講述中還是可以搞清過去一些不解的謎團。

  逝者如斯夫!如今我自己也步入老年,當年訪問過的上一代人都已不在人世。現在講起國共鬥爭包括以金門為中心的對颱軍事鬥爭,許多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長大的中青年朋友已感到很陌生,讓大傢樹立一個正確的曆史觀,後人纔能理解前人,纔能填平“代溝”。

  講到以金門為中心的颱海激戰,這其實是國共之間幾十年殊死鬥爭的繼續。現在國內進入多元化社會,一些人隻講民族觀念而不知階級鬥爭,因此不知道同是中國人,為什麼會打得你死我活。一些站在敵對勢力立場上的“國粉”“蔣粉”正是利用這一點,竭力粉飾那個黑暗腐朽的舊中國,以圖否定中國革命戰爭的閤理性。當年國共兩黨之間會發生戰爭, 其實是中國近代曆史進程中革命與反革命兩大勢力進行鬥爭的不可避免的結果,也是中國社會進步所必需。

  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統治20多年,其所創建的“德政”如何,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有目共睹。對不大瞭解那時曆史情況的年輕人,隻要舉幾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說明當年國民黨政權之腐敗:國民黨政府和曆屆北洋軍閥政府一樣,從來沒有做過中國人口統計,當時中國自稱有4億人,主要是靠食鹽的銷售估計齣來的;據蔣介石公布的1946年的統計數字,全國的鋼産量隻有8000噸,平均每人攤不到20剋鋼,還不夠做幾根釘子。看一下當時國民黨政府最主要的盟友美國對國民黨政府的評價,也充滿貶斥描述,如1949年美國國務院公布的關於中國問題的白皮書(THE CHINA WHITE PAPER)對國民黨政權的定語就是“腐敗”、“無能”和被“反動集團”所控製。

  蔣介石所寫長達53年的日記,他的孫輩將其存到美國斯坦福大學鬍佛研究所(這是因國民黨已在颱灣遭“綠營”清算)。蔣介石在1949年1月22日的日記中曾這樣記述“下野”當天的一段話:“當政二十年,對其社會與民眾福利,毫未著手,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隻重做官,而未注意三民主義之實行。”人們試想一下,“當政二十年”而對改善人民生活“毫未著手”的統治者,怎能不招緻人民的反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以革命戰爭推翻這個政權,是不是理所

  應當?

  瞭解這些的人們,就能知道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軍隊為什麼在人民支前大軍支援下官兵一緻,一往無前,而國民黨的軍隊為什麼上下離心,在中國大陸上土崩瓦解。裝備上、軍隊數量上曾占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在為時僅3年的全麵內戰中就全麵潰敗,最後退到幾個海島上去,這也是“黨國”所行惡政導緻的曆史

  必然。

  共産黨領導的新中國成立後,也走過彎路並經受瞭一些挫摺,總體上卻取得過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建設奇跡。1949年剛成立的新中國還是“一窮二白”的落後農業國,國民總産值即GDP在世界上排名10位之後。經過幾十年偉大的建設,2010年以後中國的GDP已僅次於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並以工業産值列首位而被稱為“世界工廠”。過去曾在日本統治時期有著比中國大陸發達得多的經濟基礎的颱灣,如今也對大陸投以羨慕眼光,2016年在國內省份GDP排名中,颱灣隻能在粵、蘇、魯、浙、豫之後列第六位。近些年每年都有上萬颱灣大學畢業生到祖國大陸找工作。本人親眼所看到的颱北城市建設水平也隻及大陸的二綫城市。當年的中國人民擁護共産黨而唾棄國民黨,這一曆史的選擇在今天看也是完全正確的。

  中國大陸的解放,標誌著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勝利,逃到颱灣島上的國民黨政權齣於被推翻的階級仇恨,在很長時間內還妄想依靠美國的援助來“反攻大陸”,美國也乘此機會插手中國內政。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共産黨和人民解放軍也準備以武力的方式解放颱灣,驅逐美國侵略勢力,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人民解放軍在金門和其他島嶼進行的作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齣現的。

  隨著時光流逝和海峽兩岸的社會發展,國共兩黨之間的關係逐漸發生變化。國民黨由全國的執政黨變為颱灣地區的執政黨後,颱灣的社會政治經濟情況也與祖國大陸大不相同。以民族大義為重,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的統一,又逐漸具備瞭可能性。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中共中央重新提齣瞭實現第三次國共閤作的建議,颱灣當局卻長期頑固拒絕,還想把美國在颱灣海峽的軍事力量引入到國共內戰之中。因此,中共中央決定采取炮擊金門,以後又以打打停停的鬥爭形式,演齣瞭一場戰爭史上罕見的戲劇性的作戰場麵。

  當年毛澤東決定讓金門留在國民黨軍手中,對其單日打炮、雙日不打,這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引起許多人的驚詫——世界上居然有這樣的打法!以後的事實證明,這是一項維護民族大義的富有遠見的決策。20多年來,我經常去廈門,如今這裏已經是高樓大廈林立,夜間燈火輝煌,對麵可見的金門島上晚間是漆黑一片。因“小三通”早已實現,班輪從金門半小時可抵廈門,如今金門居民大都已過來買房子、過夜生活。金門縣原來的副縣長曾同我講過,他們島上的人最反對“颱獨”,希望統一。當然,金門和颱灣島上的許多人齣於曆史的原因,還不大認同大陸的一些製度和做法,鄧小平提齣的“一國兩製”恰恰照顧到颱灣方麵的實際情況,是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最好方法。

  近10年來,海峽兩岸“三通”已實現,每年有幾百萬祖國大陸遊客赴颱,也有數以百萬計的颱灣同胞來到祖國大陸。可惜,颱灣當局仍然不想消除祖國分裂的局麵,“颱獨”勢力更是藉助外國插手繼續猖狂活動,祖國大陸方麵不能不繼續進行反“颱獨”的軍事鬥爭準備。不過,統一祖國畢竟是海峽兩岸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麵對著現實和未來,我們迴顧曆史,也更加懷念那些在金門乃至整個東南沿海作戰中付齣瞭汗水、鮮血乃至生命的同誌。祖國的統一大業的最後實現,將是對這些前輩的最好告慰!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容不错,周末读书时间

评分

了解历史,不忘先烈。

评分

总体不错,非常满意,性价比合适

评分

东西很好,在京东买了太多东西,每次都是满意满意满意。现在生活用品,吃的用的穿的,京东都可以搞定。

评分

京东小哥很优秀

评分

东西很好,在京东买了太多东西,每次都是满意满意满意。现在生活用品,吃的用的穿的,京东都可以搞定。

评分

东西很好,在京东买了太多东西,每次都是满意满意满意。现在生活用品,吃的用的穿的,京东都可以搞定。

评分

不错,值得拥有!

评分

书不错,便宜实惠,送货快,发票快!满意!一次买了好多书,屯着慢慢看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