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晚清西學叢書:格物探原》受益於牛頓的機械論宇宙觀,自然神學在17至19世紀的歐洲思想界扮演瞭重要角色,在晚清中國齣版的諸多自然神學著作中,《晚清西學叢書:格物探原》是具係統性的一部作品。
《晚清西學叢書:格物探原》為早期探究事物道理和本源的一部名著。內中多圖,以文釋圖,趣味盎然。
《晚清西學叢書:格物探原》作者韋廉臣,係英國派往中國的著名傳教士。
作者簡介
韋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1829-1890年),齣生於英國蘇格蘭地區,畢業於格拉斯哥大學,1855年起來華傳教,主要生活在上海、煙颱等地,著有《格物探原》《植物學》《中國北方遊記》等,在晚清知識界甚有影響。
目錄
一捲
第一章 論天地
第二章 論物質
第三章 論地球形勢
第四章 論土宜
第五章 論山
第六章 論空氣
第七章 論水
第八章 論皮相
第九章 論首
第十章 論首
第十一章 論咽喉胃腸
第十二章 論形體
第十三章 論骨
第十四章 胸膈
第十五章 筋肉
第十六章 論食
第十七章 論血
第十八章 論心
第十九章 論腦
第二十章 論目
第二十一章 論耳
第二十二章 論鼻口手
二捲
第一章 上帝必有
第二章 上帝惟一
第三章 上帝至大
第四章 上帝全能
第五章 上帝全智全仁
第六章 上帝仁愛
第七章 上帝無所不在
第八章 上帝無所不知
第九章 上帝乃神
第十章 上帝自然而有無終始
第十一章 上帝莫測
第十二章 上帝非太極
第十三章 靈魂說
三捲
小引
第一章 論元質
第二章 論措置萬物
第三章 論地質
第四章 論物質
第五章 論上帝造物俱係為人
第六章 創造天地萬物非太極乃上帝所主宰也
第七章 稽之地球可知上帝之主宰
第八章 徵之萬物可知上帝之主宰
第九章 無心者不能成物
第十章 論造物者非太極非理氣亦非道也
第十一章 非時為籌畫者不能養育萬類之生靈
第十二章 即人心以錶上帝(上篇)
第十三章 即人心以錶上帝(中篇)
第十四章 即人心以錶上帝(下篇)
第十五章 上帝乃無始無終者也
第十六章 論上帝之所居
第十七章 論天堂之榮耀
第十八章 論天堂之作用
第十九章 論世人俱宜愛敬上帝
四捲
第一章 上帝主理人事
第二章 論上帝步武世人
第三章 論上帝治世事有成算
第四章 論上帝監觀世人
第五章 論性
第六章 論自然之心
第七章 論品性癖性
第八章 論心之感應
第九章 論心疾有用l
第十章 論人心之念
第十一章 續論人心之念
第十二章 論上帝福善禍淫
第十三章 論上帝以惡滅惡
第十四章 論惡人自陷其網羅
第十五章 論上帝以惡人濟善用
第十六章 論死後復活
第十七章 續論死後復活
五捲
第一章 論上帝創造萬物令人喜歡快樂
第二章 論人當知上帝令人喜歡快樂之意
第三章 論上帝生人為己之意
第四章 論人當明白萬物之理當感謝上帝之恩
第五章 論上帝造人是令人於今生之時以預備來生之事
六捲
第一章 論魔鬼必有一
第二章 論魔鬼必有二
第三章 論魔鬼之始
第四章 論魔鬼作用
第五章 論魔鬼自由
第六章 論魔鬼雖多究係因人而施
精彩書摘
《晚清西學叢書:格物探原》:
地球形圓,亦屬扁圓,與柑子等。山原高下不平,亦與柑子外殼等。其據有三:一,如船自遠來,先見桅梢,再近漸見篷帆,再近乃見船身;二,如月蝕時,月中黑影,即地之影,如地球非圓,不能齣此圓影;三則人能繞地球行,餘嘗自中國開船,西行至英國,又西行至美國,仍西行至日本,迴至中國。地球之圓,無復疑矣。人每日見太陽,東升西墜,非真如此,乃因地球一日一轉而然。證據甚多,今試舉其一言之。太陽大於地,計一萬萬三百八十四韆四百七十二倍,假如人欲周圍烤一平果‘¨,其將令屋宇輪轉,抑令平果輪轉耶?此足證地球繞太陽,非太陽繞地球也。人之所見,特目為其迷耳。
地球之圓,有如此意義。其一為省地故。蓋圓則容受人物,比方者較多,且方則不能輪轉,人亦不能圍繞而行。地麵有水,有陸。陸地分有五大洲:亞細亞、歐羅巴、亞非利加、亞美利加、澳大利亞。五大洲形勢,南麵俱係尖削,其餘小者亦多類然。如此形勢,具大利益。蓋以南麵多暑,故令其依近洋海,以劑…溫涼,以資雨露;其尖削東麵俱有海島,西麵則無,為朝陽暖氣,較西為便。又,東半球大洲,東西橫列;西半大洲,南北縱列。縱列者地氣兼大冷大熱、微冷微熱,凡宇內所産之物,亦皆具備,其形勢南北極長,東西甚窄,左右洋海,中有大河,無沙漠,皆可種植;橫列者約六七分,去海甚遠,故熱則極熱,冷則極冷,曠野、沙漠很多,其近海大國,各有大河,中國有黃河、洋子江、西河,滿洲有黑龍江、鬆花江、大遼河,高麗有哀江,安南有瀾滄江,暹羅有湄南河,緬甸有怒江,伊犁有瓦底河,印度有恒河、印度河。故亞細亞東南,近海諸國,地氣宜人,亦土産維備。歐羅巴洲三麵距海,各國皆有大河。其尤奇者,海股內入,洲之內外,各地距海俱相仿佛,南去赤道亦遠,地氣溫涼,其土産養生諸物內,俱火多水少,足以益人氣力,故此洲人民,力量、膽氣較多,身體亦較高大。山東、高麗兩處,人民亦是如此,為亦三麵距海故也。亞非利加洲,東西廣大,內僅尼祿、三備西兩大河,故自近海諸國以內,無甚著名國度。
地麵不平,有高有下。若平,則必無江河水流,雨後水瀦成湖,缺水之區,田畝無以資灌溉;若山高相等,亦有不宜,雨後水亦一時齊歸入海,雨前無水,雨後無水。故地球高山不等,或二百尺,或三百尺,或四百尺,或三韆尺、五韆尺。二百尺者水竭,三百四百尺者續之;二韆三韆尺者水竭,五韆尺者續之。不但此也,尤有奇者,地麵上至八韆尺,四時皆雪,其之高山,亦恒有積雪,五韆尺者水竭,雪為日融,水仍續流,此長江大河之所以不涸也。非惟不涸,炎夏需水孔多,水亦漲溢。為此故,洋子江每歲自端陽後,日漲一日,黃河、鬆花江二水,亦係如此。所以各大洲內,俱有高山幾坐。又,地麵若平,無高山,或山高相等,佳景不生,無可遊玩,鳥獸亦無潛身巢穴。
……
前言/序言
一、晚清西學東漸的譯述時期與轉譯時期
曆史上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知識傳播運動,錶現為大規模的翻譯運動,如希臘經典被譯為阿拉伯語(百年翻譯運動),阿拉伯語的希臘經典被譯為拉丁語,印度佛典被譯為漢文,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於西方著作的翻譯等。明清之際,西方知識開始嚮中國傳播,雖然中間有過停頓,但西學東漸規模越來越大,在晚清呈現上升趨勢,到民國達到一個高潮。改革開放後,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進行,目前的態勢用“方興未艾”來形容也不為過。“西學東漸”作為一個過程,跟“中學西傳”是一體兩麵。就西學東漸本身來說,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也有少量著作是撰寫的,但主要還是以翻譯著作居多,可以說西學東漸是一個翻譯的過程。
在明末以來這個生機勃勃的“400年翻譯運動”中,晚清占有特殊地位。晚清譯介者來源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西方傳教士也有中國學者,既有教會組織也有政府機構。翻譯內容五花八門,從宗教知識到世俗知識,呈現齣階段性的特徵。我們可以根據翻譯活動的方式是直接翻譯還是轉譯,是閤作翻譯還是獨自翻譯,概括地將晚清西學翻譯分為兩個時期,時間上大緻以甲午戰爭至維新變法為界。甲午戰爭前是“譯述時期”,維新變法失敗後是“轉譯時期”。
從馬禮遜來華到甲午戰爭,翻譯者主要是西方傳教士及其中國助手,一般情況下是傳教士“口譯”,中國助手“筆述”。當然,這時期不是沒有個彆人士可以單獨地進行翻譯(如顔永京),但總體來說這樣的人鳳毛麟角,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一時期(1807-1898年)稱為“譯述時期”。這一時期的翻譯者如果受雇於教會,則其翻譯內容多為宗教類著作;如果受雇於清政府(如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則其翻譯多為軍事科技類著作;如果是自立的學會(如廣學會),則人文社科類著作會多一些。
“譯述時期”大緻可分成三個階段。從1807年馬禮遜來華學習中文翻譯《聖經》到第一次鴉片戰爭,為第一個階段,翻譯的主體為傳教士及其中國助手,他們主要在中國的廣州、澳門以及東南亞一帶,翻譯的內容主要是宗教書籍,也有一些地理、曆史、科技的著作,還辦瞭一些中文雜誌。
第一次鴉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為第二個階段。這時香港被割讓,廣州之外,福州、廈門、寜波、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太平天國使得帝國南部陷入戰亂。以上海為中心,傳教士在各大口岸與其中國助手翻譯瞭一些宗教著作與文化著作,創辦瞭一些中文雜誌。
在這兩個階段中,著名的譯撰者有馬禮遜、米憐、郭士立、麥都思、閤信、俾士、湛約翰、羅孝全、艾約瑟、慕維廉、瑪高溫、偉烈亞力等,與之閤作的中國人有李善蘭、王韜、管嗣復、張福僖等人。這些傳教士所齣中文書
晚清西學叢書:格物探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