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樣態學校探索叢書·課程 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

中國新樣態學校探索叢書·課程 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如平,李佩寜 著
圖書標籤:
  • STEM教育
  • 課程設計
  • 小學教育
  • 美國STEM
  • 教學案例
  • 學科融閤
  • 創新教育
  • 教育教學
  • K12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91147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2781
品牌:教育科学出版社(ESPH)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近年來,STEM教育在世界範圍內興起,並受到瞭中國學校、傢長的熱捧。它整閤瞭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通過解決真實問題,融閤瞭寫作、社會學、藝術等學科內容。它旨在通過跨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綜閤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前,國內的STEM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大部分學校還未有適閤自己的課程,教師在實施STEM教學方麵還存在很多睏惑,如如何設計跨學科課題、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工程設計、如何進行學生錶現評價。基於此,引進美國的STEM案例並進行本土化改良,對於指導中國的STEM教育具有良好的實踐意義。

本書分為1-6個年級,每個年級配有8個左右的主題,每個主題都來自現實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真實問題,如製作輪子、火山噴發原理探索、建造高塔、繪製校園地圖、信息的加密與傳遞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閤作能力、設計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優化和完善方案的能力。


內容簡介

本書的課例設計按年級分類,每個年級有8個或10個課例。每個課例都從課程背景與目標、課程領域、建議年級、建議時間、課程任務、教學過程等維度進行介紹。教學過程充分體現設計思維和科學研究過程,鼓勵學生通過小組閤作完成任務。

此外,本書每個課例都配備瞭評價量規,用於指導教師和學生明確高質量學習要求。同時,教師和學生也可以結閤自身實際,一起討論製定評價量規。


作者簡介

陳如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管理、課程改革等領域的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齣版專著有《教育管理理論運動》《效率與民主》《美國教育管理思想》等。

李佩寜,美國教育聯閤會駐華代錶處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負責美國STEM課程的引進與本土化,對美國中小學教育理念、核心素養落實、課內外閱讀、常用教學手段、課堂管理方式等領域有獨到的解讀。


內頁插圖

目錄



l 目錄

第1 章 一年級STEM 課例/ 001

一、黑暗中的藝術品—感知世界的觸覺 / 002

二、慢下來與停下來—摩擦現象的定量測定與應用 / 007

三、舌尖上的色彩—視覺、味覺的感知與創造 / 012

四、誰咬瞭我的檸檬蛋糕—感知世界的嗅覺 / 016

五、仔細聽,咚咚響—初探振動發聲的規律 / 021

六、紙造型設計—初識材料與受力 / 026

七、製作輪子—從身邊現象探索本質 / 032

八、助我揚帆—你的設計實用嗎 / 036

第2 章 二年級STEM 課例 / 041

一、玻璃球軌道—掌控速度與時間的規律 / 042

二、光和影—尋找與控製科學現象中的定量與變量 / 047

三、火山噴發—運用科學現象,發現科學規律 / 053

四、輕軌消聲—設計製作消聲屏障 / 058

五、外星動物—環境如何塑造生命形態 / 065

六、紙牌屋—識彆邊界,不斷改進 / 070

七、撞上之前停下來—初探減速運動 / 075

八、隱藏自己—保護色與仿生應用 / 082

第3 章 三年級STEM 課例 / 087

一、太陽科學傢—對照實驗的設計與實施 / 088

二、超級蹺蹺闆—平衡極限挑戰 / 093

三、盒子吉他—弦的振動頻率與音調 / 098

四、建造高塔—嚴格條件下尋找最優解 / 103

五、跨越河道—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 / 108

六、氣象學傢—設計並製造研究工具 / 112

七、你聽我說—聲音的定嚮傳遞 / 120

八、創設一個外星人故事—創造性寫作 / 125

九、創造外星人物品—打破常規思考 / 130

十、遮風擋雨—材料性能測試 / 134

第4 章 四年級STEM 課例 / 141

一、究竟是液體還是固體—非牛頓流體初探 / 142

二、防震高塔—地震和建築物設計探究 / 147

三、海上航行Ⅰ—模型設計中的不斷改進 / 152

四、漂浮的鬍蘿蔔—密度變化的規律與應用 / 158

五、設計遊樂場—想象並動手付諸實踐 / 163

六、神奇的植物—科學實驗的設計思路 / 168

七、水乳交融與油水分離—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平衡 / 174

八、硬紙闆自動機—初探機械和藝術的交集 / 180

第5 章 五年級STEM 課例 / 185

一、紙飛機—工程技術文檔寫作 / 186

二、海上航行Ⅱ—力的分解與應用 / 195

三、繪製校園地圖—STEM project / 201

四、橋梁懸臂—像工程師一樣思考 / 206

五、去火星—探討宇宙飛船安全著陸的方法 / 212

六、設計熱賣的音樂盒—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 219

七、物競天擇 “噬”者生存—從鳥喙的功能看進化之旅 / 224

八、拯救企鵝—熱傳導係列課 / 231

第6 章 六年級STEM 課例 / 251

一、保護雞蛋—工程設計中的冗餘與容錯 / 252

二、方寸之間,穩如泰山—運動與平衡 / 257

三、風力使者—我是小創客 / 263

四、海上航行Ⅲ—創客初探 / 269

五、接骨手術—STEM+X,我是醫生 / 275

六、小工具與大問題—精確量具的設計、製作和標定 / 281

七、信息的加密與傳遞—密碼學初步 / 287

八、星星有多遠—蒼穹上的幾何 / 297

附錄:認知的深度等級工具簡介 / 303

參考文獻 / 312


精彩書摘

—感知世界的觸覺

★ 課程背景與目標

相對於其他感覺,觸覺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種感覺,但是很多特殊情形需要使用觸覺,許多特殊的群體也依賴觸覺,如進行攀岩和石窟探險的探險傢、盲人等。此外,由於觸覺獨特的特點,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物體、同一個人對於不同的物體的感知差異性很大,尤其是在準確性和記憶性方麵。事實上,觸覺是不斷進化的生物從祖先那裏延續下來的一種古老的知覺。觸覺往往是動物重要的定位手段,這可從被除掉觸須的貓和老鼠的莽撞行為中看齣來,可見對於這兩種哺乳動物來說觸覺極其重要。而主要以觸覺來認識生活環境及其變化的動物(如絲蚓)稱為觸覺動物。在蜜蜂通過蜂舞報告蜜源的距離和方嚮中,觸覺刺激也是主要因素。瞭解觸覺,不僅對於瞭解人類本身有極大的作用,而且對於瞭解整個生態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課程通過讓一年級學生瞭解觸覺和以觸覺為主的思維,啓迪學生發展感知力與感悟力,瞭解多種感官的運用與錶達。從觸覺齣發,本課程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觸覺所能涵蓋和錶達的藝術品,在動手實踐中深入感受和理解。

★ 課程領域

工程、物理、生物、藝術。

★ 建議年級

一年級。

★ 建議時間

120 分鍾。

★ 課程任務

引導學生認識和感知觸覺,學習觸覺與感受的關係,比較二者的異同;激發學生關注現象、學習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嘗試用語言文字描述觸覺,並使用相關材料製作盲文及人臉模型,培養藝術創意。

★ 教學過程一、導入(15 分鍾)

1. 簡述觸覺和神經細胞的概念(10 分鍾)

(1) 簡述觸覺的概念。觸覺是接觸、滑動、按壓等機械刺激的總稱。此處應當讓學生列舉齣觸覺可以帶來的不同感受,比如軟與硬、光滑與粗糙,以及壓力感、痛感、毛茸茸、彈性形變感。

(2) 簡述神經細胞的概念。可以介紹我們的觸覺是由於身體的神經細胞受到接觸物的刺激形成信號,大腦綜閤這種信號並自動具體化而形成的。

2. 詢問學生對藝術的認識(5 分鍾)

根據之前舉例說的不同種類型的觸覺感受,詢問學生如何對觸覺感受歸類,例如,光滑與粗糙(玻璃與砂紙)、軟與硬(橡皮與石塊)、虛與實(肥皂泡沫與沙子)。該問題是開放性問題,教師可以進一步詢問學生壓力感和痛覺的關係。

二、任務執行與反思(105 分鍾)


……



中國新樣態學校探索叢書·課程 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 深入理解全球前沿教育理念,引領中國小學STEM教育實踐新方嚮 本套叢書旨在為中國教育工作者呈現全球範圍內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教育實踐,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樣態,並為本土教育改革提供藉鑒與啓迪。其中,《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作為叢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於當前備受矚目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領域,通過對美國小學STEM教育課例的深入剖析,為我國小學教師提供一套可操作、可藉鑒的教學範例與設計思路。 為何關注美國小學STEM教育? STEM教育並非新興概念,但其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解決問題能力、跨學科思維以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方麵的價值日益凸顯。美國作為STEM教育領域的先行者,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成熟的理論體係,尤其在小學階段,其教育理念注重激發兒童好奇心,通過動手實踐、探究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將抽象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中。研究和藉鑒美國的成功經驗,對於打破我國小學 STEM 教育“碎片化”的現狀,構建係統化、高質量的STEM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書內容精要: 《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並非簡單羅列美國的STEM課程大綱或教學案例,而是以一種更為深入和係統的方式,幫助讀者理解其核心理念、設計原則以及落地實踐。本書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 一、美國小學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與發展脈絡: “為何”STEM?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美國推動STEM教育的深層動因,包括國傢層麵的戰略規劃、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及對未來人纔培養的深刻洞察。我們將解析STEM教育如何超越學科界限,強調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綜閤素養。 理念演變與關鍵要素: 追溯美國小學STEM教育從概念提齣到逐步成熟的發展曆程,梳理其在不同階段強調的重點,例如早期對科學和數學的關注,到後來融入技術和工程,再到如今強調“STEAM”中藝術的融閤。我們將著重闡釋STEM教育在小學階段所倡導的核心理念,如: 探究式學習 (Inquiry-Based Learning): 強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提問、觀察、實驗、分析等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式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 以真實世界的問題或挑戰為驅動,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的知識整閤和技能運用,完成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 跨學科融閤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打破學科壁壘,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知識相互關聯,使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係,並在實際應用中靈活運用。 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強調以用戶為中心,通過同理心、概念化、原型製作和測試等環節,解決復雜問題,培養創新能力和迭代思維。 計算思維 (Computational Thinking): 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科學的理念和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分解問題、模式識彆、抽象化和算法設計等。 小學階段的獨特性: 深入分析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STEM教育如何與之契閤。例如,如何通過遊戲化、故事化、體驗式活動等方式,降低STEM學習的門檻,激發低齡兒童的學習興趣。 二、美國小學STEM課例設計框架與原則: 從標準到實踐: 本部分將解析美國國傢STEM教育標準(如NGSS -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如何為課例設計提供方嚮和依據。我們將探討如何將抽象的標準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活動內容。 “5E”教學模型與STEM應用: 深入剖析“Engage(激發興趣)、Explore(探索發現)、Explain(解釋闡述)、Elaborate(深化拓展)、Evaluate(評估反饋)”等在STEM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例如,如何設計一個“Engage”環節,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並引發他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在“Explore”階段進行動手實驗,自主發現科學原理。 基於真實情境的課程設計: 強調STEM課程設計應來源於真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本書將提供設計思路,例如,如何將“垃圾分類”與工程設計結閤,讓學生設計齣更高效的垃圾分類裝置;如何將“城市交通擁堵”與數據分析、數學模型聯係起來,讓學生思考解決方案。 技術工具的有效整閤: 探討如何在小學STEM教學中恰當、有效地使用技術工具,例如,編程軟件(Scratch等)、3D打印技術、模擬實驗軟件、數據采集器等。重點不在於技術的炫酷,而在於技術如何服務於教學目標,提升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評估與反饋的多元化: 介紹美國小學STEM教育中多元化的評估方式,包括過程性評估(觀察、日誌、問答)、結果性評估(項目成果、作品展示)、以及同行評估和自我評估。強調評估的目的是為瞭促進學習,而非單純的知識檢測。 三、精選美國小學STEM課例深度解析(小學捲): 這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將提供一係列經過精心挑選、具有代錶性的美國小學STEM課例,並進行深度剖析。課例選擇將覆蓋不同年級(如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不同學科領域(如生命科學、物理科學、地球科學、技術與工程)以及不同的主題(如環境、能源、健康、交通等)。 每一個課例的解析將遵循以下結構: 課例背景與教學目標: 介紹課例産生的社會背景或現實問題,明確該課例旨在培養學生哪些科學概念、技術技能、工程素養和數學思維。 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流程: 詳細闡述課例的教學活動環節,包括教師的角色、學生的任務、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以及教學的時間安排。將重點展示活動如何體現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等核心理念。 跨學科融閤點解析: 明確指齣該課例是如何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學科知識點有機融閤在一起的,例如,一個關於“搭建橋梁”的工程項目,可能需要學生運用物理學的受力原理,數學的幾何知識,技術的設計軟件,以及工程學的結構穩定性原則。 技術工具的應用示範: 如果課例中涉及到技術工具的使用,將詳細說明工具的名稱、功能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方式。 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與評估: 展示學生在該課例中可能産生的學習成果,如製作的模型、設計的方案、完成的報告、演示的PPT等,並介紹相應的評估方法。 教師反思與改進建議: 提供一些教師在實施該課例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的建議。 與中國教育的對接思考: 針對每個課例,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中進行本土化改造,例如,如何選擇適閤中國學生認知水平和文化背景的材料,如何調整教學難度,如何與現有的課程體係相結閤。 本書的價值與讀者收益: 為一綫教師提供可復製、可藉鑒的教學範例: 讀者可以直接從書中選取感興趣的課例,並參照詳細的解析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 提升教師的STEM教育設計能力: 通過對課例設計框架、原則和具體案例的深入學習,讀者將掌握如何自主設計更具創新性和實踐性的STEM課程。 啓迪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思維: 本書將幫助讀者跳齣傳統的學科教學模式,樹立整體、融閤、以學生為中心的STEM教育新理念。 推動中國小學STEM教育的本土化發展: 通過對美國先進經驗的學習和本土化思考,本書將為中國小學STEM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的指導。 培養麵嚮未來的創新型人纔: 最終,本書旨在賦能教育工作者,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培養具備科學素養、技術能力、工程思維和數學智慧的下一代。 適用讀者群體: 小學教師 教育研究者 教育行政管理者 師範院校學生 對STEM教育感興趣的傢長 結語: 《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扇窗戶,它打開瞭通往全球前沿STEM教育實踐的大門。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能夠激發中國小學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創新靈感,為構建符閤時代需求的、麵嚮未來的STEM教育體係貢獻力量。讓我們共同探索,讓STEM教育在中國小學的沃土上,綻放齣更加絢麗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真正激發孩子學習熱情、培養他們創新思維的教育資源,《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是它對於“跨學科融閤”的極緻追求。它證明瞭,STEM教育並非孤立的學科知識灌輸,而是能夠將看似分散的知識點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尤其被其中關於“設計與製作一個簡易的植物生長監測器”的課例所吸引。這個課例不僅涉及瞭生物學的植物生長知識,還包括瞭傳感器技術、電路設計以及數據記錄等工程和技術的元素,甚至還運用瞭數學中的數據分析方法。孩子們在完成這個項目時,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去實踐、去創造。書中的課例設計,充滿瞭趣味性和挑戰性,能夠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並讓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這些課例都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團隊閤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讓他們學會在閤作中學習,在交流中成長。這本書為我們傢長和一綫教師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參考範本,讓我們能夠將STEM教育理念真正落地,為孩子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评分

作為一名一直關注教育前沿動態的傢長,我懷揣著一絲期待與好奇,翻開瞭這本《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打開書頁的瞬間,撲麵而來的並非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生動鮮活的課堂畫麵,仿佛我正置身於美國的小學教室,與孩子們一同探索科學的奧秘。書中的課例設計,無一不體現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動手實踐、閤作探究以及跨學科融閤。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橋梁建造”的單元所吸引,它不僅僅是教授物理學的知識,更將工程學、數學以及藝術設計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讓孩子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刻理解科學原理的應用價值。每一個課例都提供瞭詳細的教學目標、活動流程、所需材料以及評估方法,這對於我們傢長而言,無疑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操作指南”。我可以看到,這些設計是如何引導孩子提齣問題、搜集信息、分析數據、提齣假設、驗證猜想,最終形成解決方案的。這種係統性的思維訓練,恰恰是我們當下教育所亟需的。書中的語言通俗易懂,圖片豐富,即使是沒有STEM教育背景的傢長,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精髓,並從中獲得啓發,嘗試在傢中與孩子一起進行類似的科學探索活動。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美國小學STEM教育的真實麵貌,感受那份鼓勵創新、激發興趣的教育力量。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國教育界吹來瞭一股清新的STEM教育之風。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教育改革的普通讀者,我翻開《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立刻被其“美國”標簽下的鮮活課例所吸引。它並非泛泛而談的理念闡述,而是以一個個具體、可操作的“設計”為載體,生動地展示瞭美國小學STEM教育的實踐麵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環保小發明”這一主題的設計。它將環保理念與科學技術巧妙結閤,鼓勵孩子們發揮創意,將看似無用的廢棄物轉化為具有實際功能的物品。這個過程不僅培養瞭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更讓他們深刻理解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書中對每一個課例的講解都極其細緻,從前期的準備工作,到中期的活動流程,再到後期的成果展示和評價,都提供瞭一套完整且富有啓發性的思路。我能夠感受到,這些課例的設計者並非僅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學習和藉鑒的窗口,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STEM教育的魅力,並從中汲取養分,為我國的教育創新提供有益的啓示。

评分

我一直認為,STEM教育並非隻是簡單的知識疊加,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鍛造。因此,當我在書店瞥見《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時,便被其“課例設計”這一直擊要害的副標題所吸引。閱讀之後,我的感覺就像是收到瞭一份來自異國教育專傢的“秘密武器”。書中並非隻是羅列幾個零散的STEM活動,而是構建瞭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課程框架。我驚喜地發現,每一個課例都仿佛一個精心打磨的“小項目”,能夠有效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內在驅動力。例如,關於“機器人編程入門”的章節,書中提供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拖拽指令,而是引導孩子理解邏輯思維、順序控製以及循環結構,讓他們在“指揮”機器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編程的核心概念。更讓我贊賞的是,書中的課例設計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協作能力。在“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的單元中,孩子們需要分組討論,權衡不同方案的優劣,並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這種在真實情境中進行的學習,能夠極大地提升孩子的綜閤素養。我深信,掌握瞭這些課例設計的精髓,傢長和老師都能成為孩子STEM學習道路上更得力的引導者,幫助他們在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评分

坦白講,我對STEM教育的理解最初停留在“科技、工程、數學”這幾個學科的簡單組閤上,直到我接觸到《美國STEM課例設計(小學捲)》,纔真正領略到其精妙之處。這本書所呈現的,與其說是“課例”,不如說是“學習體驗”的設計。它突破瞭傳統課堂的束縛,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知識融匯於引人入勝的探究活動之中,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在挑戰中成長。我特彆欣賞書中所倡導的“探究式學習”模式,每一個課例都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鼓勵孩子們主動去發現、去思考、去嘗試。例如,在“設計太陽能小車”的課例中,孩子們需要瞭解太陽能的原理,選擇閤適的材料,搭建電路,並對小車的性能進行測試和優化。這個過程不僅鍛煉瞭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科學知識的實用性和創造性。書中對每一個環節的細節描述都極其到位,從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到如何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再到如何評估他們的學習成果,都提供瞭清晰的指導。這讓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供參考的書籍,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STEM教育導師,能夠手把手地教我們如何設計齣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