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西哲學比較研究”作為一門學問,不外三大格式:“西化比”或“以西化中”;“並置比”或“中西並置”;“化西比”或“以中化西”。“中華哲學批評”,現已被逼到“格式轉換”之“拐點”上:固持“西化比”與“以西化中”格式,已經沒有齣路;固持“並置比”與“中西並置”格式,已經沒有齣路;固持“普世哲學”或“廣義哲學”格式,已經沒有齣路。
“中華哲學批評史”之核心,是考察“中華哲學史”上“批評格式”之變遷。暫分“原創文化期”、“佛禪興盛期”、“西學興盛期”與“華學復興期”四個時期,分彆論述原創文化期“效用優先”格式指導下之哲學批評、佛禪興盛期“智慧優先”格式指導下之哲學批評、西學興盛期“本體優先”格式指導下之哲學批評以及華學復興期“大者優先”格式指導下之哲學批評等。“大者優先”格式之近期目標,是“以中化西”;之遠期目標,是“全盤化西”。“全盤化西”格式,目前正在生成中。
作者簡介
張耀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纔,全國文化名傢暨“四個一批”人纔,北京市宣傳文化係統“四個一批”人纔。《自然國學評論》主編。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文化書院國學院特聘導師,北京什刹海書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哲學史、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與自然國學等。
在《哲學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光明日報》等重要核心報刊發錶論文60餘篇,並在《哲學與文化》(A&HCI;)、《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等海外期刊發錶論文多篇。所撰論文近40篇曾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報刊全文轉載或摘要轉載。
齣版學術著作多部,包括《中國儒學史·近代捲》、《中國哲學批評史論》、《大人論——中國傳統中的理想人格》、《張東蓀知識論研究》等。
主持多項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著作或論文曾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特等奬,第十四屆中國圖書奬,北京市第九屆、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二等奬,全國行政學院係統第二屆、第三屆優秀科研成果奬二等奬等。
目錄
序一 安樂哲
序二 張西平
導論 哲學批評、哲學批評學及哲學批評史
一、哲學批評與哲學批評學
哲學批評學之定義/哲學批評學之框架/構建“哲學批評學”之必要性
二、中華哲學批評史
創建“中華哲學批評史”之理由/原創文化期:“效用優先”格式/佛禪興盛期:“智慧優先”格式/西學興盛期:“本體優先”格式/華學復興期:“大者優先”格式
三、歐西哲學批評史
自學科建設方麵而觀/白材料方麵而觀/自內涵方麵而觀/“歐西哲學批評史”之位置安排
第一篇 原創文化期:“效用優先”格式指導下之哲學批評
第一章 對於儒傢之批評
一、《墨子·非儒》對於“孔某”及“儒傢”之批評對於“孔某”之批評/對於“儒傢”之批評/比《莊子·天下》更偏於效用
二、《韓非子》對於孔子與儒傢之批評
關於“直於行者麯於欲”/關於“莫眾而迷”/關於“泰侈倡上”/關於“過其所愛日侵”/關於“仲尼不知善賞”/關於“堯舜之不可兩譽”/關於“仲尼以文王為智”/關於“仲尼之對,亡國之言”/關於“勢誠易以服人”/關於“上下之利若是其異”
三、《禮記·經解》對於“六經”之批評
閤正反兩麵界定六經之“效用”/邏輯格式完全同於《大學》/以“效用”釋讀“禮”
四、《鹽鐵論·論儒》對於“儒學”之批評
第一迴閤之論辯/第二迴閤之論辯/第三迴閤之論辯/其他篇章 之批評
五、揚雄《揚子法言·五百》對於儒傢之批評
關於“五百歲而聖人齣”/關於“用”與“不用”/關於其他諸傢
第二章 對於道傢與墨傢之批評
一、《韓非子·解老》對於《老子》之批評
關於“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關於“禮者,忠信之薄”/關於“治大國,若烹小鮮”/關於“道可道,非常道”/“麯解”與“誤解”之問題
二、《韓非子·喻老》對於《老子》之批評
關於“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等/關於“將欲歙之,必固張之”等/關於“見小日明,守柔日強”等/關於“不齣戶,知天下”等/“麯盡誤解《老子》原文”問題
三、《孟子·滕文公》之“闢楊墨”
關於“墨氏兼愛是無父也”/關於“兼”與“彆”/關於其他各傢
四、《韓非子·顯學》對於墨傢之批評
以“愚誣之學”斥儒、墨/以“雜反之學”斥儒、墨/“用”是決定治、亂之根本/關於“不聽學者之言”
第三章 對於諸子百傢之批評
第二篇 佛禪興盛期:“智慧優先”格式指導下之哲學批評
第一章 佛禪興盛期與“智慧優先”格式
第二章 對於儒傢之批評
第三章 對於道傢之批評
第四章 對於釋傢之批評
第五章 對於人物與詩之批評
第六章 對於學術史之批評
第三篇 西學興盛期:“本體優先”格式指導下之哲學批評
第一章 西學興盛期與“本體優先”格式
第二章 對於儒傢與儒學之批評
第三章 對於中華“三教”之批評
第四章 中華“三教”對於“西學”之批評
第五章 近百年“哲學史”著述中“本體優先”格式之運用
第六章 走齣“本體優先”格式之嘗試
第四篇 華學復興期:“全盤化西”格式之生成與未來哲學批評
第一章 明清間:甲申(1644)前後“以中化西”之努力
第二章 清民間:辛亥(1911)前後“以中化西”之努力
第三章 一陽復始:“以中化西”之作為“晚年定論”
第四章 貞下起元:庚辰(2000)前後“以中化西”之嘗試
第五章 “否極泰來”:“大者優先”格式指導下之哲學批評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華夷中西:中華哲學史上“批評格式”變遷考》:
4.關於“過其所愛日侵”
有關“過其所愛日侵”之討論,見載於《韓非子·外儲說右上》。雲:“季孫相魯,子路為邱令。魯以五月起眾為長溝。當此之時,子路以其私秩粟為漿飯,要作溝者於五父之衢而飡之。孔子聞之,使子貢往覆其飯,擊毀其器,曰:魯君有民,子奚為乃飡之?子路怫然怒,攘肱而人,請曰:夫子疾由之為仁義乎?所學於夫子者,仁義也,仁義者,與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今以由之秩粟而飡民,其不可何也?孑L子曰:由之野也,吾以女知之,女徒未及也,女故如是之不知禮也。女之飡之,為愛之也。夫禮,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境內,大夫愛官職,士愛其傢,過其所愛日侵。今魯君有民,而子擅愛之,是子侵也,不亦誣乎!言未卒,而季孫使者至,讓曰:肥也起民而使之,先生使弟子止徒役而飧之,將奪肥之民耶?孔子駕而去魯。”①
從“禮”上說,不同身份者當各愛其所愛,不得“非法越權”:天子以“天下”為施愛之範圍,諸侯以“境內”為施愛之範圍,大夫以“官職”為施愛之範圍,士則以“傢”為施愛之範圍。然自“理”上說,“愛宜大之”,士以“傢愛”而施之“境內”,不是更好嗎?諸侯以“境內愛”而施之“天下”,不是更好嗎?
孔子指責子路之所為,不是“疾其為仁義”,而是“疾其越禮”。錶麵是“疾其越禮”,實則是“疾其效用”,也就是指責他“好心辦壞事”。越過魯君而“擅愛”其民,即便是“仁義”之舉,效果也會很差。這不是一個“理不理”之問題,也不單是一個“禮不禮”之問題,而是一個“效用”問題。<韓非子》默認孔子對於子路之指責,亦默認孔子所持之“效用優先”格式。
5.關於“仲尼不知善賞”
有關“仲尼不知善賞”之討論,見載於《韓非子·難一》。雲:“晉文公將與楚人戰,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舅犯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僞。君其詐之而已矣。文公辭舅犯,因召雍季而問之,曰:我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雍季對曰: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以詐愚民,偷取一時,後必無復。文公曰:善。辭雍季。以舅犯之謀與楚人戰,以敗之。歸而行爵,先雍季而後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謀也,夫用其言而後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時之權也,雍季言萬世之利也。仲尼聞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①
文公行賞之標準是:“先雍季而後舅犯”,也就是“先萬世之利而後一時之權”。這是就“理”而行者,而非就“用”而行者。若就“用”而行,當“先舅犯而後雍季”,因為文公敗楚人於城濮,是用瞭舅犯之謀,而非雍季之謀。舅犯之謀在此戰中“管用”,當然宜先賞之。
“或日者”斥孔子“不知善賞”所使用之標準,正好就是這個標準,他們主張就“用”而行,而且主張就“當時之用”而行。雲:“或曰:雍季之對,不當文公之問。凡對問者有因,因小大緩急而對也。所問高大而對以卑狹,則明主弗受也。今文公問以少遇眾,而對日後必無復,此非所以應也。且文公不知一時之權,又不知萬世之利,戰而勝則國安而身定,兵強而威立,雖有後復,莫大於此,萬世之利,奚患不至?戰而不勝,則國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萬世之利?待萬世之利,在今日之勝,今日之勝,在詐於敵,詐敵,萬世之利也。……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則所以勝楚破軍者,舅犯之謀也;以其善言耶,則雍季乃道其後之無復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則以兼之矣。……舅犯前有善言,後有戰勝,故舅犯有二功而後論,雍季無一焉而先賞。……仲尼不知善賞也。”②
……
前言/序言
李鴻章在晚清時麵對西洋文明對中國之衝擊,感嘆這是“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今日中國似乎又一次麵臨著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因為,自晚清以來中國從來未像今天這樣靠近世界舞颱的中心,從來未像今天這樣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目標。
由此,思想之巨變在學者心中湧動:從先秦諸子中闡發其思想的世界意義;為中國哲學正名、嚮從黑格爾以來無視中國哲學的西方哲學界說“不”;對晚清以降的西學崇拜開始動搖;對五四先哲們的“反嚮格義”的中國哲學敘述提齣質疑。一個懷疑的時代開始瞭,一個覺醒的時代降臨瞭,一個走齣西方思想的學徒期的偉大變革時代到來瞭,一個思想大融閤的時代啓動瞭,一個對三韆年來中國思想與哲學做徹底總結的夢想開始起飛瞭。
思想的飛翔是建立在堅實的曆史基礎之上的,一切哲學的思考根本上是麵嚮曆史的思考,由此纔能開啓未來。在這個意義上馬剋思下麵這個判斷無疑是正確的:“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曆史科學。”
張耀南這部著作雖名為哲學批評史,實際上是一部新的中國哲學史。曆史成為其研究的齣發點,但從他的書寫中我們看到其“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大氣勢和大鵬展翅九萬裏的創造力,而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堅實的曆史考證與分析之上的。
耀南提齣“大者優先”格式,作為中國哲學從原創文化期的“效用優先”格式,曆經佛禪興盛期的“智慧優先”格式和西學興盛期的“本體優先”格式後,中國哲學華學復興期的最新階段。上下三韆年,縱橫中西思想,以哲學批評為中軸,他梳理齣中國哲學發展的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從曆史的角度對中國哲學的曆史做瞭新的概括和總結。
耀南將“大者優先”格式作為中國哲學的最高發展階段,何謂“大者”?他提齣“‘閤和同又離和同而觀’之第三極即是‘大者’,‘閤一多又離一多而觀’之第三極即是‘大者’,‘閤主客又離主客而觀’之第三極即是‘大者’,‘閤力德又離力德而觀’之第三極即是‘大者’,總之,‘閤本體他者又離本體他者而觀’之第三極即是‘大者’”。從這裏我們看到他納四百年西學於其中而超越之理想。
從漢代佛教傳人中國,曆經六百年方産生中國本土的佛教宗派——禪宗,自張載、二程到硃熹,宋明理學傢們完成對佛教理論的吸收,從而産生瞭儒學的新階段“新儒學”。而從晚明西學東漸以來,如何消化掉這個來自歐羅巴的“本體優先”的思想體係,摺磨瞭中國思想四百年。
在耀南這裏我們看到走齣歐羅巴本體思想的一縷霞光。如果說從唐代李翱的“復性說”被視為宋明理學之“先聲”,那麼今日耀南之“大者優先說”,是否為開啓中國學術界新學說之産生的新聲呢?
我們接觸、學習西學已經四百年瞭,這個學徒期應該結束瞭,中國哲學與學術的否極泰來時代應該開始瞭。
華夷中西:中華哲學史上“批評格式”變遷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