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簡 介
NB-IoT技術的誕生承載著全球電信運營商對物聯網生態體係的變革。NB-IoT技術具有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連接等特點,定位於運營商級、基於授權頻譜的低速率物聯網市場,可被廣泛應用在不同的物聯網垂直應用領域,並就此開啓智能連接的新時代。
NB-IoT産業已經是全球化趨勢,受到瞭全球物聯網産業鏈的普遍關注。本書的目的是讓讀者更好地理解NB-IoT技術,掌握NB-IoT全産業鏈體係架構,並清晰認識NB-IoT適用的物聯網垂直應用領域。
本書適閤NB-IoT産業鏈從業人員從全局角度掌握NB-IoT技術帶來的突破性革命,適閤高等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作為教材使用,也適閤對物聯網感興趣的讀者參考閱讀。
前言
什麼是互聯網?什麼是物聯網?什麼又是窄帶物聯網?它們之間的區彆又是什麼?
當很多人問這些問題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無法用簡短的話語描述清楚。機械性的描述,感覺太生硬,不容易理解,還不如讓對方去百度。在不斷的迴答和反思之後,我發現有一些錶達方式比較容易被接受。由此我萌生瞭一個念頭,讓讀者通過淺顯易懂的閱讀方式,從全局的視角來理解什麼是物聯網,並真正體會到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帶物聯網)技術對物聯網時代帶來的格局改變。
互聯網是從人性的角度齣發,貫穿著為人的服務。我們要分析歐美人和亞洲人的區彆,但幾乎不會分析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區彆;我們要分析70後、80後、00後等不同年齡段的區彆,但幾乎不分析北京人和上海人的區彆。門戶、社交、遊戲、網購、包括智能手機等,都是從人性的角度齣發,為全球各地提供統一的應用和服務。
物聯網是從物體的角度齣發,具備典型的垂直行業特性,同時也具備天然的排他性。每一個物聯網垂直應用都具備非常鮮明的行業特性和地域特性,比如交通、醫療、安防、工業、環保、農業等,行業之間完全可以沒有交互;還有,在北京試點成功的物聯網應用,在彆的城市未必可以復製。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物聯網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好像還沒有産生巨無霸的龍頭企業。
有些人說物聯網是政府的項目工程。說實在話,目前政府的各個委辦局離開瞭互聯網,都不知道該如何辦公瞭,再過幾年,各委辦局離開瞭物聯網,也將不知道如何辦公。在物聯網發展的初期階段,需要政府進行引導和布局行業的應用,這和智慧城市的管理一脈相承;但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政府項目的比重在逐步降低,市場化行為和企業為瞭自身管理需求的物聯網項目正在日益增長。
NB-IoT的全稱是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是基於蜂窩網絡的窄帶物聯網技術,聚焦於低功耗廣域網,支持物聯網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可直接部署於LTE網絡,可降低部署成本和實現平滑升級,是一種可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的新興技術,具有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連接等特點。
NB-IoT的誕生並非偶然,其寄托著電信行業對物聯網市場的憧憬。近10年來,由於傳統的2G/3G/4G網絡並不能滿足物聯網設備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大部分物聯網設備在連接時主要使用WiFi、藍牙等免費技術,電信運營商很難從中獲利。截至2016年,全球物聯網終端超過40億颱,但接入運營商移動網絡的終端隻有2億左右,運營商在物聯網市場占比不足5%。
物聯網技術不僅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還能給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與創新,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智能交通、智慧醫療、遠程抄錶、智能傢居、智能製造、可穿戴設備等物聯網終端的大規模應用,越來越多的工作和生活都需要通過智能終端來解決。對此,高密度的連接和降低終端成本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必須要有新的技術來滿足這樣的訴求。
現如今,全球無綫通信技術發展得如火如荼,從2G、3G到LTE技術,都圍繞著手機的功能,目的是解決以人為中心的移動通信需求,數據速率越來越高、通話質量越來越好、響應速度越來越快。但隨著物聯網應用的擴展和技術的突破,無綫通信技術的發展將趨嚮於兩極分化。
M2M設備長期以來采用的都是和手機通信基本一緻的通信製式,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基於運營商的蜂窩網絡是M2M直接、投入少的連接方式。然而,手機通信和M2M通信的需求畢竟有很大不同。M2M設備為瞭適應垂直行業應用的不同特性,對功耗要求、數據速率、網絡覆蓋、成本價格等都會有所不同。
例如,在車聯網方麵,汽車終將是一個大型的移動通信終端,需要兼具安全、娛樂等多種功能,對數據傳輸速率、帶寬要求都比較高。與傳統手機相比,車聯網的一個重要訴求就是實時性,尤其是未來的無人駕駛時代,實時通信的響應速度將是決定性的因素。而對於遠程抄錶、智能停車、風力發電、鐵塔監控等需求,對數據的實時性及傳輸速率帶寬等方麵的要求則非常低。
在物聯網的各種垂直行業應用中,低功耗廣域網的占比非常大,高達60%以上。窄帶物聯網有望結束過去物聯網垂直行業應用碎片化的現象。進入4G時代以後,M2M與智能手機的通信協議逐漸分離,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齣現瞭不同的無綫通信方式。業界正在探索適用於低功耗廣域網的物聯網無綫通信技術,包括NB-IoT、eMTC、LTE-Cat1、LoRa等技術。
對於M2M模塊廠傢,首先麵臨的難題就是和各種LTE的頻段及CAT的競爭。LTE雖然是全球統一的國際標準,具備非常多的優勢,也一直在實施版本演進以用來適應時代的變化。但是,LTE的頻段設計紛繁復雜,産品開發難度太大,終端成本的降價幅度並不理想。
目前,如果使用WiFi或藍牙技術支撐低功耗廣域網的行業應用,大多隻適用於室內環境,並且必須使用中繼器進行傳輸,功耗是大的瓶頸。對於大數據量傳輸的終端,如高清攝像頭,通常采用光縴通信。對於很多小數據量傳輸的終端,可以接入2G、3G、4G網絡,但難以滿足低功耗、低成本的訴求。
以智能傢居為例,應用場景可區分為兩種,一種是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另一種是為企業提供服務。WiFi技術更適閤於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廣域網更適閤於為企業提供服務。這是因為企業的訴求是大範圍的網絡覆蓋及連續的大數據搜集,而WiFi路由器通常不受企業控製,依賴消費者是否打開或關閉。
NB-IoT技術具有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聯接等特點,基於運營商的授權頻譜,可廣泛應用於不同的物聯網垂直行業應用領域。NB-IoT技術由LTE網絡架構演進,使用現有的授權頻譜,對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進行瞭較大的提升,並且減少瞭許多不必要的乾擾問題。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值得關注的是運營商網絡的生命周期。在M2M初期,沒人會想到GPRS有一天會消失,而到現在,每一代蜂窩網絡的生命周期都越來越短。NB-IoT的一個重要驅動力來源於2G、3G的退網,過去運營商的2G、3G網絡主要服務於語音,現如今語音業務轉嚮采用VoLTE技術,運營商傾嚮於重耕這些寶貴的頻譜資源,挖掘具備更大價值的數據通信和物聯網應用。
預計到2020年,M2M市場將會齣現500億的設備終端,除去藍牙、WiFi等無綫連接,基於蜂窩網的物聯網終端數量將達到200億。如果M2M設備全部占用與手機網絡相同的資源,跟著手機從2G、3G、4G嚮5G進行演變,那麼龐大的物聯網終端數量勢必會壓垮現有的蜂窩網絡。就算不斷地加大網絡建設投入,也應對不瞭如此快速的M2M市場增量。
3GPP在2015年9月確立NB-IoT為窄帶蜂窩物聯網的一標準,於2016年6月實施3GPP Rel-13
的凍結,速度之快令業內颳目相看。NB-IoT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 廣覆蓋:NB-IoT技術與GPRS或LTE相比,大鏈路預算提升瞭20dB,相當於提升瞭100倍,即使在地下車庫、地下室、地下管道等普通無綫網絡信號難以到達的地方也容易覆蓋到。
? 低功耗:NB-IoT技術可以讓設備一直在綫,但是通過減少不必要的信令、更長的尋呼周期及終端進入PSM狀態等機製來達到省電的目的,有些場景的電池供電可以高達10年之久。
? 低成本:低速率、低功耗、低帶寬可以帶來終端的低復雜度,便於終端輕鬆實現低成本。同時,NB-IoT基於蜂窩網絡,可直接部署於現有的LTE網絡,運營商部署成本也比較低。
? 大連接:NB-IoT基站的單扇區可支持超過5萬個用戶終端與核心網的連接,比現有2G、3G、4G移動網絡有50~100倍的用戶容量提升。
? 授權頻譜:NB-IoT可直接部署於LTE網絡,也可以利用2G、3G的頻譜重耕來部署,無論是數據安全和建網成本,還是在産業鏈和網絡覆蓋,相對於非授權頻譜都具有很強的優越性。
? 安全性:繼承4G網絡安全的能力,支持雙嚮鑒權和空口嚴格的加密機製,確保UE在發送接收數據時的空口安全性。
事實上,NB-IoT産業已經是全球化趨勢,受到瞭全球物聯網産業鏈的普遍關注,如下圖所示。
NB-IOT産業鏈
物聯網産業鏈的從業者眾多,但相對單純。離客戶較遠的包括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商、芯片商、通信模組商、配套服務商等。他們和終客戶距離較遠,利潤率相對較低,但通過規模效應比較容易形成巨無霸産業。離客戶較近的是各種各樣的物聯網垂直應用服務商,廣泛活躍在遠程抄錶、智慧城市、
資産管理、智慧物流、電梯物聯網、智能交通、消防物聯網、環保物聯網、地下空間、智能建築、工業物聯網、農業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他們對終客戶貼身服務,利潤率相對較高,但受物聯網典型的排他性因素影響,較難形成巨無霸企業。
中國市場是全球物聯網從業者的大市場,將會是第個實現大規模覆蓋的國傢。中國擁有一批物聯網垂直應用的領軍企業,上下遊産業鏈閤作趨勢強烈。
本書爭取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科學的闡述,讓讀者不至於感到枯燥無味,從事標準製定的人員可以瞭解物聯網行業需求什麼,從事應用開發的人員可以瞭解NB-IoT技術的優勢和發展脈絡,從事平颱開發的人員可以清楚需要提煉的共性模塊,管理人員可以清楚行業格局的大勢所趨,學生可以深入掌握貼近市場的需求。本書的結構如下。
第1篇:物聯網概述,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介紹什麼是物聯網,什麼是低功耗廣域網。
第2篇:NB-IoT概述及其關鍵技術,用於瞭解NB-IoT的發展曆程和關鍵技術特點。
第3篇:NB-IoT標準體係,用於掌握NB-IoT物理層、層2、層3的國際標準體係架構。
第4篇:NB-IoT網絡部署和産品設計,用於掌握NB-IoT的網絡體係架構、産品設計等。
第5篇:NB-IoT産品測試,用於掌握NB-IoT網絡測試、終端測試、認證測試等內容。
第6篇:NB-IoT版本演進,用於瞭解NB-IoT Rel-13標準體係及後續的版本演進目標。
第7篇:NB-IoT應用領域,用於掌握適閤NB-IoT技術應用的物聯網垂直應用領域特點。
本書由中國NB-IOT産業聯盟組織編寫。該聯盟旨在促進産業鏈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打造端到端的全産業鏈生態環境,擴大移動運營商網絡在物聯網領域創新和應用,鼓勵運營商和設備商閤作建立NB-IoT開放實驗室,為創新及應用提供開發和測試環境,加速技術創新和市場化。
在本書的編著過程中,著者非常榮幸地采訪瞭物聯網領域的很多專傢,包括3GPP NB-IoT標準提案人、教授、學者、企業傢、工程師,以及熱衷參與中國NB-IoT産業聯盟活動的眾多積極分子。在此,感謝各位同仁對本書的大力支持。
NB-IoT物理層是非常關鍵的章節,孫菲菲、劉錚、孫英等在本部分給予瞭大力支持和幫助。NB-IoT網絡接口協議方麵周曉星做瞭大量工作。孫菲菲撰寫瞭NB-IoT R14版本增強和5G版本演進,孫英和熊健翔提供瞭NB-IoT R13版本標準體係,陳正磊提供瞭芯片方麵的內容,甘文濤提供瞭電池方麵的內容,芮亞楠提供瞭FOTA方麵的內容,李世喆對部分標準進行瞭翻譯,李文耀提供瞭標準規範和網絡方麵的內容,李亞春、張誌敏提供瞭終端産品方麵的內容,孫延明、楊開迷提供瞭通信模塊方麵的內容,王佐龍提供瞭運營商商業模式的內容,瀋洲、王震軍、鄭學鋒提供瞭網絡方麵的內容,於力、吳慧敏、熊健翔提供瞭測試環節的內容,周偉提供瞭物聯網安全方麵的內容,於海、嶽童、周亦成對書稿進行瞭校驗。全書統一由解運洲進行編寫。
本書積極尋求創新方式,力求為讀者呈現一本有價值的專業書籍,為NB-IoT技術在物聯網領域的開疆拓土提供思想的翅膀!
物觀穹宇,聯括萬物,在創新的道路上,我們從未停止過腳步。
我們以仁為恩,砥礪前行,我們願意與您攜手,一同見證NB-IoT技術在物聯網領域大放異彩!
解運洲
2016年10月
目 錄
第1篇 物聯網概述與認識
第1章 物聯網概述··· 003
1.1 正確認識物聯網··· 003
1.2 物聯網體係的劃分方式··· 006
1.3 物聯網的入口概念··· 009
1.4 物聯網連接管理平颱··· 010
1.5 物聯網業務使能平颱··· 011
1.6 低功耗廣域網技術··· 013
小結··· 018
第2篇 NB-IoT概述及其關鍵技術
第2章 NB-IoT概述··· 021
2.1 蜂窩物聯網概述··· 021
2.2 3GPP的組織結構··· 022
2.3 NB-IoT的誕生曆程··· 024
2.4 NB-IoT的標準博弈··· 025
2.5 NB-IoT的業務模型··· 025
2.6 NB-IoT的商業模式··· 026
2.7 NB-IoT的發展路徑··· 028
小結··· 029
第3章 NB-IoT關鍵技術··· 030
3.1 NB-IoT網絡部署模式··· 031
3.1.1 獨立部署··· 032
3.1.2 保護帶部署··· 032
3.1.3 帶內部署··· 033
3.1.4 NB-IoT頻譜部署模式比較··· 034
3.2 NB-IoT的廣覆蓋··· 035
3.3 NB-IoT的低功耗··· 036
3.3.1 PSM模式··· 037
3.3.2 eDRX模式··· 038
3.4 NB-IoT的低成本··· 039
3.4.1 NB-IoT芯片的低成本··· 040
3.4.2 NB-IoT模塊的低成本··· 042
3.5 NB-IoT的大連接··· 043
3.6 多址接入方式··· 044
3.7 工作頻段··· 044
3.8 幀結構··· 045
3.9 調製解調方式··· 046
3.10 多載波操作··· 047
小結··· 048
第3篇 NB-IoT標準體係
第4章 NB-IoT網絡體係架構··· 051
4.1 NB-IoT係統網絡架構··· 051
4.2 E-UTRAN和EPC之間的功能劃分··· 054
4.3 無綫接口協議棧··· 055
4.3.1 CP控製麵模式··· 057
4.3.2 UP用戶麵模式··· 058
4.3.3 控製麵和用戶麵的並存··· 059
4.4 物理層功能··· 059
4.4.1 下行傳輸信道類型··· 060
4.4.2 上行傳輸信道類型··· 060
4.4.3 傳輸信道和物理層之間的映射··· 060
4.5 數據鏈路層··· 061
4.5.1 MAC子層··· 062
4.5.2 RLC子層··· 064
4.5.3 PDCP子層··· 064
4.5.4 HARQ過程··· 065
4.6 RRC子層··· 066
小結··· 068
第5章 NB-IoT物理層··· 069
5.1 下行鏈路傳輸機製··· 069
5.2 同步信號··· 070
5.3 NPBCH·· 073
5.4 NPDCCH·· 075
5.5 NPDSCH·· 078
5.6 NRS下行參考信號··· 080
5.7 下行傳輸間隔··· 082
5.8 上行鏈路傳輸機製··· 083
5.9 NPUSCH·· 085
5.10 NPRACH·· 088
5.11 DMRS上行參考信號··· 089
5.12 上行傳輸間隔··· 090
5.13 調度和速率控製··· 091
5.13.1 基本調度操作··· 091
5.13.2 下行鏈路調度··· 092
5.13.3 上行鏈路調度··· 092
5.14 同步過程··· 093
5.15 功率控製··· 094
小結··· 094
第6章 NB-IoT網絡接口協議··· 096
6.1 S1控製麵接口··· 096
6.2 X2控製麵接口··· 100
6.2.1 獲取UE上下文成功的過程··· 100
6.2.2 獲取UE上下文失敗的過程··· 101
6.3 RRC子層協議··· 102
6.4 終端能力信息傳遞··· 105
6.5 加密/解密和完整性保護··· 106
6.6 短信服務··· 107
6.7 係統消息··· 107
小結··· 109
第7章 NB-IoT關鍵流程··· 110
7.1 附著··· 110
7.2 去附著··· 115
7.2.1 UE發起的去附著過程··· 115
7.2.2 MME發起的去附著過程··· 117
7.2.3 HSS發起的去附著過程··· 118
7.3 跟蹤區更新過程··· 119
7.4 數據傳輸過程··· 122
7.4.1 CP模式下MO傳輸過程··· 124
7.4.2 CP模式下MT傳輸過程··· 126
7.5 Non-IP數據傳輸過程··· 128
7.5.1 NIDD配置··· 129
7.5.2 T6連接建立··· 130
7.5.3 T6連接釋放··· 130
7.5.4 MO NIDD數據投遞··· 131
7.5.5 MT NIDD數據投遞··· 132
7.6 小區重選··· 133
7.7 尋呼過程··· 134
7.8 隨機接入過程··· 135
小結··· 138
第4篇 NB-IoT網絡部署和平颱架構
第8章 NB-IoT網絡部署和産品設計··· 141
8.1 NB-IoT網絡體係架構··· 141
8.2 NB-IoT基站··· 142
8.3 NB-IoT基站部署··· 145
8.4 NB-IoT核心網··· 145
8.5 NB-IoT平颱··· 146
8.6 發射機指標··· 147
8.7 接收機指標··· 153
8.8 物聯網安全體係··· 156
8.8.1 物聯網安全概述··· 156
8.8.2 物聯網安全的現狀··· 157
8.8.3 物聯網安全體係建設··· 158
8.8.4 物聯網安全高級原則··· 159
8.9 SIM卡··· 160
8.10 SIM卡實名認證··· 161
8.11 空中升級··· 162
8.12 長壽命電池··· 164
8.13 CoAP協議··· 167
8.13.1 CoAP協議簡介··· 167
8.13.2 CoAP協議報文格式··· 168
8.13.3 服務器端繁忙時的處理請求流程··· 169
小結··· 170
第5篇 NB-IoT産品測試環節
第9章 NB-IoT産品測試··· 173
9.1 NB-IoT産品測試概述··· 173
9.2 NB-IoT基站測試··· 175
9.2.1 大連接測試係統··· 176
9.2.2 覆蓋增強測試係統··· 176
9.3 NB-IoT UE設備測試··· 177
9.3.1 業務和功能測試··· 178
9.3.2 互聯互通測試··· 179
9.3.3 附著與去附著··· 181
9.3.4 尋呼過程··· 183
9.3.5 資源調度方式··· 183
9.3.6 IP數據和Non-IP數據··· 184
9.3.7 安全模式··· 185
9.4 無綫資源管理測試··· 187
9.5 功耗測試··· 190
9.5.1 測試設備··· 190
9.5.2 待機功耗測試··· 191
9.5.3 休眠功耗測試··· 192
9.5.4 電池和充電器測試··· 193
9.6 OTA測試··· 194
9.7 生産測試··· 195
9.8 NB-IoT終端認證測試··· 195
9.9 通信一緻性測試··· 198
9.10 環境適應性測試··· 198
9.11 EMC測試··· 199
小結··· 199
第6篇 NB-IoT版本演進
第10章 NB-IoT標準體係與規範··· 203
10.1 NB-IoT Rel-13版本標準體係··· 203
10.2 NB-IoT Rel-14版本增強··· 206
10.2.1 NB-IoT定位增強··· 206
10.2.2 NB-IoT多載波增強··· 208
10.2.3 NB-IoT多播傳輸增強··· 208
10.2.4 NB-IoT移動性增強··· 209
10.2.5 更低的時延及功耗··· 209
10.2.6 蜂窩物聯網增強··· 210
10.3 NB-IoT Rel-15版本增強··· 211
10.4 5G版本演進···· 211
小結··· 212
第7篇 NB-IoT應用領域
第11章 智慧城市··· 215
11.1 智慧城市概述··· 215
11.1.1 智慧城市的概念··· 216
11.1.2 智慧城市的特徵··· 217
11.1.3 智慧城市公共服務的運行體係··· 217
11.1.4 智慧城市公共服務的新模式··· 218
11.2 智能路燈··· 219
11.2.1 城市路燈的管理現狀··· 220
11.2.2 智能路燈係統··· 221
11.2.3 智能路燈的物聯網體係架構··· 222
11.2.4 智能路燈的優勢分析··· 222
11.3 智能窨井蓋··· 223
11.3.1 智能窨井蓋的管理現狀··· 224
11.3.2 智能窨井蓋實時監測係統··· 224
11.3.3 智能窨井蓋的監控終端··· 224
11.3.4 智能窨井蓋的物聯網體係架構··· 225
11.4 智能垃圾桶··· 226
11.5 廣告牌監管··· 227
11.6 智慧城市的創新訴求··· 228
第12章 智能交通··· 229
12.1 智能交通概述··· 229
12.2 交通數據采集技術··· 232
12.3 智能停車··· 235
12.4 綜閤交通信息服務平颱··· 237
12.5 交通誘導係統··· 238
12.6 公交乘客信息服務係統··· 240
12.7 共享單車··· 242
12.7.1 共享單車概述··· 242
12.7.2 共享單車的工作模式··· 243
12.7.3 共享單車利用NB-IoT實現創新··· 245
第13章 智能錶計··· 246
13.1 智能錶計概述··· 246
13.2 遠程抄錶服務體係··· 247
13.3 智能水錶··· 249
13.4 智能電錶··· 251
13.5 智能燃氣錶··· 253
13.6 智能熱量錶··· 253
13.7 遠程抄錶利用NB-IoT實現創新··· 254
第14章 智慧水務··· 256
14.1 智慧水務概述··· 256
14.2 水務行業現狀分析··· 257
14.3 智慧水務的需求分析··· 258
14.4 智慧河流實時監測係統··· 258
14.5 立交積水實時監測係統··· 260
14.6 二次供水實時監測係統··· 260
14.7 智能消防栓··· 261
14.8 智慧水務利用NB-IoT實現創新··· 262
第15章 可穿戴智能設備··· 263
15.1 可穿戴智能設備概述··· 263
15.2 可穿戴智能設備類型··· 265
15.3 可穿戴智能設備的需求分析··· 266
15.4 可穿戴設備利用NB-IoT實現創新··· 267
第16章 智能製造··· 268
16.1 智能製造概述··· 268
16.2 工業物聯網··· 269
16.3 管道管廊物聯網··· 271
16.4 油田物聯網··· 272
16.5 風力發電物聯網··· 273
16.6 光伏發電物聯網··· 275
16.7 智能變電站··· 276
16.8 智能環境監測··· 277
第17章 智能建築··· 280
17.1 電梯物聯網··· 280
17.1.1 電梯物聯網概述··· 280
17.1.2 電梯物聯網的特點··· 281
17.1.3 電梯物聯網産業鏈··· 282
17.2 能耗分項計量··· 284
第18章 智慧物流··· 288
18.1 智慧物流的需求分析··· 288
18.2 冷鏈物流··· 289
18.2.1 疫苗冷鏈··· 291
18.2.2 奶製品冷鏈··· 291
18.2.3 農産品冷鏈··· 292
18.3 智能集裝箱鎖··· 294
18.4 貴重物品跟蹤··· 295
18.5 智慧物流利用NB-IoT實現創新··· 296
第19章 智慧商圈··· 297
19.1 智能機··· 297
19.1.1 智能機概述··· 297
19.1.2 機的安全問題··· 298
19.1.3 機利用NB-IoT實現創新··· 299
19.2 自動售貨機··· 299
19.3 智能快遞櫃··· 300
第20章 智能安防··· 302
20.1 智能安防概述··· 302
20.2 智能攝像頭··· 303
20.3 智能報警器··· 303
20.4 智能門鎖··· 304
20.5 電動自行車防盜··· 305
20.6 人防工程物聯網··· 306
第21章 智能傢居··· 308
21.1 智能傢居概述··· 308
21.2 智能傢居的“死鬍同”··· 308
21.3 爆款和生態鏈··· 309
21.4 智能傢居的糟糕體驗··· 310
21.5 智能傢居的安全問題··· 310
21.6 智能傢居利用NB-IoT實現創新··· 311
第22章 農業物聯網··· 312
22.1 農業物聯網概述··· 312
22.2 現代精準農業··· 313
22.3 溫室大棚種植··· 313
22.4 智能節水灌溉··· 314
22.5 智慧農場··· 314
22.6 和農業相關的傳感器··· 315
22.7 農業物聯網利用NB-IoT實現
創新··· 316
附錄1 術語與解釋··· 317
附錄2 部分參考標準···································· 324
後記··· 326
没发票。。。。没发票,我都备注了
评分正在学习中。快递不太靠谱,书本寄的变形了。
评分内容很全面,干货很多
评分好书,非常有帮助。
评分书是很不错的,但是发票现在还不给我寄?什么意思
评分市场上第一本NB-IOT专业书籍,推荐购买,收货很大
评分描述如实,物流稍微显慢,有些边边有点破损,发票跟货分开发放也没提前说清楚,总体一般吧
评分物流慢,书也有破损
评分物流慢,书也有破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