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全景紀實第4部:血雨

朝鮮戰爭全景紀實第4部:血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葉雨濛 著
圖書標籤:
  • 朝鮮戰爭
  • 抗美援朝
  • 曆史
  • 紀實
  • 戰爭
  • 軍事
  • 冷戰
  • 中國人民誌願軍
  • 血戰
  • 迴憶錄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壹滴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白山出版社
ISBN:9787552906479
版次:1
商品编码:127561295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朝鲜战争全景纪实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37
字数:18500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著名朝鮮戰爭作傢葉雨濛經典巨著  全國圖書金鑰匙奬獲奬者作品

全景再現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   多維解讀朝鮮戰場上血與火之歌

作者簡介

葉雨濛,原名宋國勛,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傢協會會員,著名的朝鮮戰爭作傢。1968年下鄉插隊,1970年參軍後曆任文書、新聞乾事、宣傳股長等職,1978年起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任文學編輯和編導,1983年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係進修結業,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曾任《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女教官的報告》等故事影片的責任編輯,曾創作發錶電影劇本《紅酸棗》《人?鬼?情》(與他人閤作,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奬最佳編劇奬),亦有《警官與女囚》《太陽兒女》等電視劇搬上熒屏。其創作的《黑雪》《漢江血》《黑雨》《血雨》等朝鮮戰爭係列作品被譽為“全麵描寫朝鮮戰爭的經典之作”,其中前三部曾榮獲全國第六屆圖書金鑰匙二等奬,並被翻譯為韓、日等國文字。

內容簡介

《血雨》為《朝鮮戰爭全景紀實》係列第四部。

本書真實生動地再現瞭中國人民誌願軍結束第五次戰役後,“聯閤國軍”總司令剋拉剋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不甘失敗,調集瞭六萬精銳部隊,發動瞭殘酷的“金化攻勢”。在僅有四平方公裏的戰區內,敵我雙方共投入十萬餘人。戰鬥程度之激烈,在朝鮮戰史和世界戰史上均屬罕見。雙方死傷近四萬人,戰區內幾乎無一具完整的屍體。我誌願軍付齣巨大代價,最終贏得瞭朝鮮戰爭中最慘烈的一戰,即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目錄

序 篇........................................................................................................ 001

 

第一章 這次“攤牌行動”的貿然發起,等於給作戰

雙方的士兵開啓瞭一道死亡閘門....................................... 001

一 王近山的舞步.................................................................................. 002

二 範弗裏特“攤牌”................................................................... 010

第二章 也許是雙方“積怨”已久,開戰第一天,

炮火就鋪天蓋地,有如火山噴發....................................... 019

一 兩個高地........................................................................................... 020

二 決不後退........................................................................................... 028

第三章 師長崔建功說,打剩下一個營我當營長,

剩一個連我當連長................................................................. 033

一 遍地英雄........................................................................................... 034

二 堵槍眼的人...................................................................................... 039

第四章 哦,那聞所未聞的坑道日月,令後人從此

羞談苦難.................................................................................. 051

一 坑道保衛戰...................................................................................... 052

二 穴居難............................................................................................... 061

三 尿茶不夠喝...................................................................................... 068

第五章 這些嘈雜的呼喊和口號掃除瞭士兵們殘留心頭的

膽怯,他們身上熱血湧動,邁開大步緊跟著隊伍........ 077

一 增援的師、團.................................................................................. 078

二 用將不如激將.................................................................................. 084

三 復仇的準備...................................................................................... 089

第六章 王近山把十二軍拿上去,把李德生拿上去,

足見下定瞭決心,押足瞭籌碼........................................... 095

一 大炮歡歌........................................................................................... 096

二 和平大門........................................................................................... 099

三 點將李德生...................................................................................... 108

第七章 那截胳膊在炮火中從主人的軀乾上分離,

在空中劃過一道長長的弧綫............................................... 113

一 壘屍................................................................................................... 114

二 飛來的斷臂...................................................................................... 121

三 幸存者............................................................................................... 129

第八章 當士兵們躲避如雨的彈片,一尺一尺地爬上

陣地攻擊敵人時,任何高明的戰役部署和戰

術指導都黯然失色................................................................. 135

一 “我是證人”........................................................................... 136

二 沒有最後的晚餐.............................................................................. 140

三 殘酷的誤會...................................................................................... 147

四 司令員的躊躇.................................................................................. 151

第九章 誰若試圖在勇敢作戰之外尋找生存的機會,

往往把自己送上不光彩的死亡之路.................................. 155

一 倉促上陣........................................................................................... 156

二 提前攻擊........................................................................................... 162

三 不幸的指揮員.................................................................................. 168

四 自傷者............................................................................................... 175

第十章 死去的人們再不會計較什麼瞭,犧牲者

捐棄瞭生命就捐棄瞭一切.................................................... 181

一 “大活埋”................................................................................ 182

二 改變戰法........................................................................................... 188

三 永遠的遺憾...................................................................................... 197

尾 聲 這意味著,不算兩萬四韆名負傷者,上甘嶺作戰區

域內,平均每平方米就有三點二個人陣亡..................... 207

附 錄........................................................................................................ 219

一 《韓國戰爭史》有關史料(摘錄)........................................... 220

二 韓國軍隊參戰者證言(摘錄).................................................... 230

三 西方通信社對此戰的報道(節錄)........................................... 232

後 記........................................................................................................ 235

 

精彩試讀

序 篇

 

 

一九五五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在籌備攝製影片《上甘嶺》的時候,曾經通過總政治部,要求上甘嶺參戰部隊選派一名軍事顧問。後來,這項工作交給瞭十五軍一三四團二營副教導員趙毛臣。在上甘嶺作戰時,趙毛臣是一三四團四連的指導員,他的連隊傷亡很大:“全連二百多人,剩四個人下來,其他都是死的死、傷的傷。”趙毛臣便是那完整存活的四個人中的一個。剛剛從殘酷的朝鮮戰場迴國,趙毛臣沒有想到幸存下來的他會和拍電影有什麼關係。“當時,師裏來電話,說總政通知我去長春電影製片廠。我問去乾什麼?迴答說,不知道,反正是執行任務,去瞭就知道瞭。”

於是,趙毛臣坐火車,從部隊駐地趕到長春,一路打聽,來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卻被看大門的攔住瞭——

“看門的問我,你找誰?我說我也不知道找誰,是組織上叫我來執行任務的。他說,你不知道找誰,我不能放你進去呀!我說,你不讓我進去我就走吧!他說,你既來瞭,就住招待所等一等,我給你問一問。我就在招待所隨便住下瞭,等著他問的結果。第二天,導演沙濛纔知道我來瞭,聽說他把攝製組的劇務狠批瞭一頓,讓劇務弄車把我接到長影小白樓住。”

導演沙濛在上甘嶺戰役結束不久,曾經去朝鮮戰場,在十五軍四十五師生活、采訪過一段時間,和特等功臣趙毛臣交談過不止一次。熟人見麵,分外親熱。

沙濛問趙毛臣:知道讓你來乾什麼嗎?

趙毛臣說:不知道。

沙濛說:叫你來拍電影。

趙毛臣說:我沒文化怎麼拍電影?

沙濛說:沒文化可以學。

趙毛臣說:我正在學文化,上速成中學。你們要我來多長時間?

沙濛說:得一年。

趙毛臣說:有一年我速成中學都畢業瞭。

沙濛說:那你在這兒學,我給你找個教員教你。

果然,沙濛導演吩咐一個搞服裝的姓曹的人,每天給趙毛臣上兩個小時的文化課。於是,趙毛臣就跟著攝製組到朝鮮拍電影,來來迴迴搞瞭八個月。

趙毛臣作為上甘嶺戰役的親身參加者,又是影片的軍事顧問,在影片《上甘嶺》的拍攝中,自然要提齣一些問題。比如電影裏,在上甘嶺的坑道裏有個女衛生員,叫王蘭,趙毛臣提意見,說坑道裏根本沒有女的,女同誌不讓上第一綫。沙濛問他,團部有女衛生員嗎?趙毛臣說,團裏有。沙濛說,那就對瞭,女同誌代錶誌願軍一個方麵,電影裏安排團衛生隊派王蘭到坑道檢查衛生,正趕上敵人嚮上甘嶺突然發起進攻,她走不瞭,敵人炮火封鎖呀!就這麼留下的。趙毛臣一想,導演說得也有理,反正是拍電影,總要有個女角色嘛!

“拍電影和打仗是兩迴事”,顯然,趙毛臣是用這個簡單的道理說服瞭自己的。“你一看他們拍的那個就不行,沒把上甘嶺戰鬥的真實情況反映齣來,離我們坑道的實際情況差得太遠瞭。電影裏有個情節,戰士們在坑道裏捉瞭一隻鬆鼠玩兒,這個事兒倒是真有,一三五團七連連長張計法,就真捉瞭一隻,但一弄到電影裏就顯得假。”

對此,沙濛導演不斷耐心地開導趙毛臣,說得趙毛臣心服口服。“沙導演告訴我,這拍電影是要教育人的,不能把實事都搬到電影上,那麼乾纔是錯誤的。坑道裏苦是事實,可以適當反映一點,但不能把渴得喝尿的事都搬上銀幕,不然老百姓看瞭,誰還讓兒子去當兵?再說瞭,全國人民都支援抗美援朝,不點燈,省油省電,小孩都不吃糖,省下錢來支援誌願軍,可一看電影,誌願軍死那麼多人,還喝尿,那我們捐的錢都弄哪兒去瞭?”

沙濛導演的話對嗎?

電影《上甘嶺》和那個時代産生的一大批描寫抗美援朝的作品一樣,充分起到瞭對人民的宣傳、教育、鼓舞的作用,極大地激發瞭全國人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由此來看,沙濛導演的話是確有其道理的。

但是,有道理的不一定都對。

就像那首唱瞭幾十年的歌一樣:“我撂倒一個,俘虜一個,撂倒一個,俘虜一個,繳獲瞭幾隻美國槍,嗐!”打仗像這麼痛快得如同吃冰激淩一樣的時候不是沒有,但這遠遠不是戰爭的全部。

電影《上甘嶺》當年上映的時候,曾經指揮過這場戰役的原誌願軍三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將軍也去看瞭影片,但是看瞭不到一半就淚流滿麵,中途退場瞭。影片勾起瞭他對自己生平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的迴憶。毫無疑問,上甘嶺是一座豐碑。但是,上甘嶺又是一座墳墓,它是一座埋葬著數萬人骨血的巨大的墳墓。這樣的墳墓壓在王近山將軍的心頭,他能承受得瞭嗎?

因此,他中途退場瞭。

因此,他長嘆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

因此,他告訴彆人,《上甘嶺》電影裏反映的,連戰場真實的百分之一都不夠!

如今,上甘嶺戰役已過去六十多年瞭,在六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還滿足於讓人民隻知道那百分之一嗎?人民的神經真的是那麼脆弱得經不起殘酷的事實真相嗎?

拿起筆來,寫下這遲到六十年的報告。

 

一 王近山的舞步

 

在朝鮮半島中部平康以北十幾公裏的山環裏,有一個村莊名叫西霞洞。村子不大,隻有四五十戶人傢。村子坐落在山腳下,在晚鞦蒼涼的寒風中默默無言。由於戰爭的緣故,美軍飛機不論白天和夜晚,隨時都會光顧。村民們夜間絕不敢讓窗子亮齣燈光。因此,每當夜幕垂落,村子便好像從這山腳下消失瞭一樣。

其實這西霞洞夜夜不眠。這是誌願軍三兵團指揮機關的駐地。就在村外不遠處的雜木林裏,搭蓋著一些簡單的棚屋,從屋裏不間斷地傳齣電鍵的敲擊聲和電話鈴聲,這些聲音承上啓下,指揮著誌願軍中部戰綫幾百裏的防禦陣地。

三兵團指揮部的這些掩蔽部,從外邊看隻有半人高,是從地麵挖下去的,然後再用原木圍成牆壁,再搭上頂子。每一座掩蔽部都不大,十幾平方米。有的供兵團首長居住,有的用作作戰室和其他機關部門辦公用。當然,無論是作戰處,還是情報處、通信處、保衛處,機關的處長和參謀們都照例是住室和辦公閤為一處的。

距指揮部二百多米遠的山下一條溝裏,士兵們在林木間搭瞭一個很大的棚子,可以容納兩百多人在這裏開會。有許多時候,這個棚子被用來做聯歡晚會的會場,或是舞會的舞場。

現在,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三日黃昏,這裏正在開一個舞會。偌大的掩蔽部入口處,露齣一縷光亮,傳齣留聲機放送的舞麯。掩蔽棚內,四處點著些馬燈和蠟燭,幾十個男女軍人很用心地在跳著“慢三”或“中四”。男軍人都是兵團的領導和機關各科室的乾部,女同誌也都是來自兵團機關,或是保密員,或是譯電員,或是來自醫務部門的護士們(那時候,兵團的文工團尚未組建)。建國初期,受蘇聯軍隊和朝鮮人民軍的習慣影響,誌願軍各級指揮機關經常組織舞會。特彆是在雙方陣地對峙階段,上至誌願軍總部和兵團機關,下至軍、師指揮部,都可以搞搞舞會娛樂生活。各軍、師都有自己的文工團和文藝宣傳隊,開舞會是不愁沒有女舞伴的。但是團一級就差些瞭,因為團裏女同誌很少,又沒有文工團可以奏樂,一般舞會是很難搞起來的。那時候,誌願軍師以上各級指揮員大多是在三十多歲四十歲之間,而文工團的女同誌又多是在解放大城市後招募的大學生、高中生,都是知識分子,年輕而又漂亮。烽火連天的戰場上,一熬幾年,沒有點娛樂生活怎麼行?因此,首長們喜歡跳舞是自然的。在誌願軍總部,不跳舞的大概隻有彭德懷。但是他不反對彆人跳。其他像陳賡、鄧華、解方,哪個不是有舞必跳?陳賡愛玩是齣瞭名的,一位兵團參謀說,打鄭州時,陳賡放瞭話,打開鄭州,除瞭不逛窯子,其他都玩它一把!鄧華更喜歡文藝,還是京劇票友,他當四野七縱司令員攻下四平時,從國民黨八十八師京劇隊接名角方榮翔入伍,成立瞭七縱京劇團。一九五一年鞦,鄧華又命七縱京劇團入朝,直接隸屬於誌願軍總部。鄧華愛京劇齣名,跳舞也齣名。原誌願軍三兵團政治部主任劉有光的秘書李霞說,那時候,鄧華的秘書老怕開舞會,因為鄧華的皮鞋底子掉瞭半截,跳舞要穿皮鞋,又捨不得買雙新皮鞋,於是,“一有舞會,鄧副司令就讓我用圖釘給他修那雙破皮鞋,每次舞會之前,我都是一名很賣力氣的臭皮匠。”說到三兵團的領導們,陳賡當時是誌願軍代司令員兼三兵團司令員,但奉調迴國籌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瞭。三兵團的最高首長便是代司令員王近山和副政委杜義德。二人都是行伍齣身,入伍前都是鬥大字不識一筐的農民,卻都喜歡跳舞這文雅的事兒。原三兵團作戰處的參謀王燦章到現在還贊嘆不已,“王近山一拐一拐,還跳熟瞭,節奏掌握得好,在舞場上你看不齣他是個拐子。”杜義德跳起舞來更是當仁不讓,“愛挑漂亮的、動作好的女同誌跳,有時候一跳就跳到下半夜。”原十二軍三十一師司令部保密室的乾部李宗堯迴憶說,那時候有一種革命樂觀主義,就是明天可能犧牲瞭,今天該乾什麼還乾什麼。說到舞會,“記不清參加過多少次瞭,和很多大首長都跳過舞。”“那時候,我們女同誌,還有文工團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和首長們跳舞。跳到半夜餓瞭吃點麵條當點心。”

兵團指揮部的大掩蔽棚裏,燈光閃爍,人影幢幢。舞會正在進行著。在這一對對戎裝的舞伴中,很容易發現與眾不同的代司令員王近山。由於在一九四七年翻車摔斷瞭一條大腿,傷好後落下殘疾,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此人打起仗來很瘋,綽號“王瘋子”,但平時卻似一介書生,風度儒雅,又生得儀錶堂堂。軍衣從來都乾乾淨淨,很少見到他衣冠不整的時候,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就把一隻皮鞋的底層填高,走起來一拖一拖,顯得更加沉穩。這種沉穩而雄健的步伐進入舞場,自然與眾不同。

自一九五一年初春王近山率三兵團入朝作戰,到一九五二年十月已曆時一年半之久。一年半以來王近山可謂艱辛倍嘗,時時憤懣不已。在國內作戰時,王近山素以所嚮披靡的常勝將軍著稱,而當他躊躇滿誌率部入朝,卻不料五次戰役一仗就摺損瞭一個一八○師。五次戰役後,彭德懷通知王近山迴北京嚮毛澤東主席匯報五次戰役的情況和一八○師受損失等問題。王近山帶著秘書武英返迴北京,住在北京飯店。武英對那次會見印象很深:“在北京飯店住瞭十天後,我陪王近山在一個夜間嚮毛主席匯報瞭。匯報前有人誣陷王近山‘右傾’,造成一八○師的損失。毛既認識王近山又瞭解王是常勝將軍,對誣告半信半疑。後我返朝拿來證據(陣中日記)交給主席仔細審查。此間徐嚮前、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等都先後嚮毛主席打過保票,說王近山根本不存在‘右傾’。後來,主席親自調查研究後,又找王近山談瞭一次話,並對王近山說明,一八○師的損失,責任不在他。”

五次戰役之後,毛澤東不但支持瞭鄧華提齣的不再打第六次戰役的建議,而且適時地提齣瞭輪番作戰和零敲牛皮糖的戰法。從一九五一年七月開始停戰談判不久,美方即時斷時續發動進攻。誌願軍則指導思想明確,以堅守防禦,積少勝為大勝。這樣,至該年十一月,成功地頂住瞭美、韓軍隊發動的夏鞦攻勢。但在這一階段,由於缺少堅固持久的防禦工事,僅以山地的有利地形和一般野戰工事與敵抗衡,在敵人的炮兵、航空兵和坦剋部隊的火力突擊下,傷亡較大。這樣,到一九五二年春第三兵團結束休整,開上防禦陣地之際,誌願軍的指導思想進一步明確,就是要鞏固陣地,建立以坑道為骨乾、支撐點式的防禦體係。各部隊士兵們都行動起來,自設小鐵匠爐,用廢彈片打製工具,組織伐木,被復坑道,使陣地工事由野戰築城嚮永久築城發展。至八月底,誌願軍第一綫六個軍即完成坑道一百九十多公裏,塹壕、交通壕六百五十公裏,各種火器掩體一萬數韆個。“橫貫朝鮮半島數百裏的戰綫已形成瞭具有二十至三十公裏縱深的、以坑道為骨乾、支撐點式的防禦體係。”

當王近山坐著他的美式敞篷吉普,由他的經驗豐富的司機硃鐵民開著車,到各部隊一一察看防禦地形時,他曾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各級指揮官們說,有這樣的坑道、這樣的防禦體係,基本上沒什麼可擔憂的瞭。“看來,我們要打一種以往在國內戰爭中沒有打過的現代化規模的陣地戰瞭。”司機硃鐵民記得,在視察平康方嚮的西方山陣地時,“王近山站在交通壕裏,手指著南邊敵人陣地方嚮,哈哈笑瞭一陣,叫道,範弗裏特,我等著你來攻,我準讓你無功而返!”

是的,有瞭這樣堅固的坑道防禦工事,似乎就有瞭一種勝利的依托。攻無不剋雖然不敢保證,但守住一條防綫卻不在話下瞭。

進入九月份以來,誌願軍整個主綫的防禦部署為:東綫,以二十兵團指揮六十八軍和十二軍,以及人民軍的一軍團和三軍團;西綫為十九兵團指揮六十五軍、三十九軍和四十軍;中部戰綫則由三兵團指揮十五軍和三十八軍。為粉碎美軍可能發動的鞦季攻勢,誌願軍從九月中旬開始先敵舉行戰術反擊,在整個戰綫上造成敵方的被動挨打局麵。從十月八日起,由於戰俘遣返問題的談判僵持,美方在朝鮮停戰談判中單方麵宣布無限期休會,同時在中部戰綫頻繁調動部隊,預示著一場攻擊將要進行。

那麼,敵人的攻擊方嚮將會選在什麼地段?在三十八軍防守的鐵原以北方嚮,激戰剛剛過後。那是在白馬山高地,三十八軍與南朝鮮第九師曆經十多次攻防之後,雙方都受到慘重的傷亡,三十八軍最終沒能占領並鞏固白馬山陣地而敗下陣來。顯然,在這個方嚮,敵人不會馬上再投入兵力做主攻方嚮。而在十五軍防守的五聖山(金化以北)方嚮,由於我軍陣地堅固,易守難攻,敵人也不一定會做主攻方嚮。可能性較大的是三十八軍與十五軍防禦結閤部——西方山,那裏榖地開闊,便於機械化部隊的展開和突進,範弗裏特完全有理由把主攻的矛頭指嚮西方山。好吧,那麼就在西方山的榖地展開一場血腥大戰吧!十五軍將其主力四十四師擺在西方山,三十八軍也將其主力一一二師擺在瞭西方山。炮火集中,工事齊備,一切惡仗將由攻擊一方引發!為瞭隨時得知西方山防綫的消息,王近山特將兵團作戰參謀吳安良派到十五軍四十四師。遺憾的是,戰局發展並非往往在預料之中,後來,敵人的主攻方嚮選在瞭五聖山以南的上甘嶺!

十月十三日夜晚,王近山在兵團指揮部的大掩蔽棚裏專心緻誌地跳舞的時候,他確實不知道,幾個小時之後,在上甘嶺方嚮,一場史無前例的廝殺將要開始。雖然那個時候,白馬山戰鬥尚未完全停息,整個防禦戰綫上,我方的主動戰術齣擊行動在各個山頭上照常進行。但是,大戰將要來臨之前,胸有成竹的指揮員可以像臨陣不慌從容弈棋時那般瀟灑地走一迴舞步嗎?

大約在晚上十點鍾以後,兵團的值班參謀王燦章急匆匆來到舞場,站到王近山身旁——不用說,王近山也明白,一定是有瞭必須離開舞場的事情瞭。“誌司鄧華代司令員來電話找您。”王燦章隨著王近山走齣樂聲婉轉的舞場。

“王司令員在前邊走,我跟在後邊,用一隻手電筒給他照著路。”王燦章記得溝底通山坡的那條小路有兩尺多寬,兩側生滿瞭茅草和不知名的灌木,近處有貓頭鷹的叫聲,遠處總是有炸彈的爆炸聲。“路不太陡,但總是爬坡,王司令員腿不好,有時我要攙扶他一把。”

一路上,不待王近山詢問,王燦章便簡要地將各部隊偵察搜集到的敵情動態嚮王近山一一匯報,王燦章從這些情況中得齣一個結論:敵人兵力頻繁調動,嚮我各個防禦陣地的炮火射擊增加,看來似有大的動作。

“各部隊戰術反擊情況怎麼樣?”王近山問王燦章,“吳安良在十五軍有什麼情況匯報沒有?”

“有,二十九師齣瞭一個英雄,名叫邱少雲。”王燦章說,“吳安良來電話告知,二十九師昨天在反擊三九一高地時,為瞭縮短衝擊距離和保證戰鬥發起的突然性,事先將衝擊部隊潛伏到敵前沿,結果敵人炮火打著瞭潛伏地的茅草,邱少雲烈火燒身,為瞭不暴露,嚴守潛伏紀律,活活燒死,保證瞭順利發起攻擊……吳安良說,他在指揮所用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

“這個戰士叫什麼名字?”王近山聽後一震,連忙追問。

“名叫邱少雲,”王燦章再次迴答,“大概是八十七團九連的。過兩天,二十九師會把事跡報到兵團政治部。”

“邱少雲……”王近山喃喃道,“不簡單,執行紀律到這種程度。”

幾天以後,還是在上甘嶺戰鬥激烈進行中,二十九師便將邱少雲烈士的事跡上報兵團政治部。政治部主任劉有光聽瞭匯報後,非常激動,當即決定,這個英雄要大力宣傳。很快,邱少雲的名字便在朝鮮前綫人人盡知……

然而,這一天,十月十三日晚上,也就是邱少雲烈士犧牲的第二天,王近山是念叨著這個剛剛聽說的顯然是陌生的名字,來到作戰室接鄧華的電話的。

電話打的時間並不長,“恐怕是很簡短的一次情況通報,”王燦章迴憶道,“好像是鄧華告訴王近山,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裏特又到前綫視察,地點正是在三兵團扼守的中部戰綫……”

王近山將幾日來部隊戰術反擊情況和對敵人可能發動的鞦季攻勢的防禦準備,嚮鄧華扼要做瞭匯報。放下電話後,他又俯身到桌上的作戰地圖前,看瞭一陣。

那時候,王近山確認,敵人的攻勢很快要發起瞭,“你說敵人會從哪個方嚮進攻?五聖山方嚮?還是西方山方嚮?”王近山問王燦章,又像是自言自語。王燦章不敢貿然作答。他隻提醒王近山:“前些天,僞二師一個參謀嚮十五軍投誠,供稱美方將要發動攻勢……”

王近山聽後沒有說什麼,隻是一個勁兒地看地圖。“王司令員雖然是參加革命後,在作戰間隙學的文化,但他平時倒像個儒雅的知識分子,愛看地圖,愛看小說,一點兒不像是個王瘋子;但是一打起仗來,就整個換瞭一個人似的,這個人打仗不要命,從紅軍時期到解放戰爭,渾身七八處負傷,得瞭個‘王瘋子’綽號……”

十月十三日晚上,王近山在三兵團作戰室安安靜靜地看瞭一會兒地圖。從五聖山到白馬山一綫,參謀人員在圖上用紅藍鉛筆勾畫齣許多鋸齒綫和圓圈、箭頭、連接綫和其他符號。王近山從這些符號上,想象著在中部戰綫上百裏的山坡、溝榖裏,各師、團成韆上萬的士兵隱伏在地下長城般的坑道和塹壕裏,大炮在火器掩體裏昂起瞭頭,步兵備足瞭子彈和手榴彈,無數個擔架連在沿著條條崎嶇山路,嚮陣地上運送著彈藥輜重……

最後,“王近山司令員用手在地圖上沿防禦綫一畫,罵道,他娘的,範弗裏特他愛嚮哪裏進攻隨他的便!”

說完這句話,王近山便走齣作戰室。那時侯,鞦日高遠的夜空中飄著薄薄一層雲翳,四野襲來陣陣帶著草木氣息的涼風,從南方和西南、東南方嚮,不時傳來隆隆的爆炸聲。王近山沒有再返迴溝底的大掩蔽部去跳舞,而是迴到離作戰室幾十米遠的他的住室——那也是一個半挖在地下的掩蔽棚。在他的臥室裏,王近山就著一盞馬燈的光亮,坐在行軍床上,津津有味地讀一本厚厚的書。這本書他已經讀瞭二分之一多些,他打算抽空兒陸續將它讀完。這本書是他從兵團政治部一位科長那裏藉來的,書名是:《安娜·卡列尼娜》。

王近山饒有興味地讀著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這部名著,一點兒也沒有意識到,再過幾個小時,上甘嶺方嚮將響起驚天動地的炮聲。一場殘酷無比的廝殺已然臨近。而這場後來聞名於世的戰役將是王近山在自己的戎馬一生中參加和指揮的最後一仗。

 

二 範弗裏特“攤牌”

 

與王近山不同的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裏特上將則很清楚自己的軍旅生涯即將結束瞭。再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位資曆頗深的老軍人行將退役。在即將離開朝鮮的為數不多的時日裏,他思考最多的是怎樣能漂漂亮亮按自己的心願打一個好仗,給自己那雖不很輝煌但也頗具特色的軍旅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十月十三日上午十點多,範弗裏特從漢城第八集團軍指揮所乘坐直升飛機來到金化南邊的美第九軍視察。美九軍的軍長詹金斯少將等人從停機坪將範弗裏特一行人迎進一間會議廳。

“詹金斯少將,我想,我應該提前說一句恭賀你的話瞭?”範弗裏特在座位上坐下,不慌不忙地說。“前不久,陸軍總長柯林斯從美國來到朝鮮的時候,曾對我提到,關於你晉升中將的提議,陸軍方麵已按程序予以通過上報瞭,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要不瞭多久,你的軍帽上就可以增加一顆星瞭,我的將軍!”

“謝謝您,將軍,我很願意您說的這些話會成為事實。”詹金斯笑答,“不過,我想等到它成為事實以後再慶賀也不晚。”

“我希望我能等到那一天,”範弗裏特說,“你知道,我的路已快走到頭瞭,而你的路程正在加速行進當中……你大概知道,九月三十號,《紐約時報》披露瞭一條消息,說國防部決定要將我調任……”

“會調您上哪裏呢?上歐洲盟軍總部,還是……”詹金斯疑惑地說,“或許隻是一條未加證實的猜測性消息。”

“我他媽哪裏也不去,明年一月二月間我就該退役瞭,我也無意再延長我的服役期……我就在朝鮮打兩個月,打到退役迴傢!”範弗裏特講到這裏,又強調說,“我已同柯林斯談瞭,他對我的想法不置可否,根據我以往的經驗,那就說明他默許瞭……”

接下來,詹金斯少將嚮範弗裏特匯報瞭白馬山高地攻防戰的情況和明天淩晨即將發起的“攤牌作戰”的準備情況。範弗裏特顯得很興奮,特彆是詹金斯嚮他介紹瞭韓國第九師曆經十二次攻防作戰,打垮瞭能徵慣戰的中國誌願軍三十八軍對白馬山高地的進攻。雙方雖然都付齣瞭慘重的傷亡,但白馬山高地卻依然踩在韓國第九師的腳下。範弗裏特說:“白馬山高地爭奪戰,是一年來最激烈的高地爭奪戰,韓國第九師打得很齣色。”說到這裏,範弗裏特不由地想到他在今年四月份提齣的將南朝鮮軍隊擴編為二十個師的計劃,這個計劃將使目前南朝鮮軍隊擁有十個師的數量增加一倍,但是這個計劃卻被李奇微否決瞭。

“依我看,詹金斯將軍,”範弗裏特滿有信心地說,“從目前韓國軍隊的訓練和作戰狀況來看,增加一個韓國師可以代替一個美軍師。另外,我做齣的在美軍中補充韓國籍士兵的決定也是既適用又很經濟的……我們美軍實在經不起人力資源的消耗,既然如此,不妨用亞洲人打亞洲人……所以我提醒你詹金斯,你應該注意充分使用韓國人的軍隊。”

“正是這樣,範弗裏特將軍,”詹金斯指點著桌上的作戰地圖說,“在明天淩晨發起的進攻行動中,我們將以第七師為左翼,攻取三角山高地;以韓國第二師為右翼,攻取阻擊棱綫高地……D日H時定為:十四日五時。

“嗯,這樣很好!”範弗裏特沒有過多詢問攻擊準備的細節。“我一直認為,作戰行動中要依賴一種不可缺少的主動精神。可是,一年多來第八集團軍總是被捆住手腳,政客們想從談判桌上撈取什麼便宜,簡直是異想天開。任何實際利益的取得離不開軍事壓力……我們要恢復軍事上的主動,占領我們能夠占領的高地,把敵人壓到開闊地帶,以便給我們的強大的炮兵部隊提供殲敵目標……”

說罷,範弗裏特雙手撐住桌子,俯身察看那張托在膠閤闆上的作戰地圖……從東到西的整個防禦戰綫上,在各個高地陸續經曆瞭一係列生死激戰,為瞭使目前占領的一座高地得到安全屏障,就必須去爭奪它前邊的另一座高地,顯然,隻靠消極的防守是不會有什麼作為的。但是,進攻便會有益嗎?真的會改善聯閤國軍的防禦態勢嗎?範弗裏特久久凝視著作戰地圖上中部戰綫鐵三角地區的凸齣部——看看吧,中國誌願軍在五聖山以南的防禦陣地已經在聯閤國軍的整個防禦戰綫上突進瞭一隻拳頭——要把這隻拳頭砍掉,這沒什麼可說的!

在美軍眾多經驗豐富的將軍中,範弗裏特顯然屬於資曆頗深但又不太走運的那一種。要比較起來,現任陸軍參謀長、四星上將柯林斯將軍比範弗裏特晚兩年進入西點軍校;範弗裏特與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是西點軍校同班級的同學。在西點軍校斯間,他和艾森豪威爾都是馳騁在橄欖球場上的風雲人物。但是,範弗裏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他的服役作戰中卻很不走運,幾乎成瞭當時的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的一時疏忽的犧牲品。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馬歇爾曾經在貝寜堡步兵學校當過助理指揮官。那時候,貝寜堡學校裏有個喜愛酗酒鬧事、齣言不遜的教官,馬歇爾對此人非常討厭,而這個教官的名字就叫範弗裏特。由於與這個範弗裏特的名字相同,在二戰期間,範弗裏特因作戰有功不止一次被推薦晉升陸軍準將,但每次推薦書送到馬歇爾那都被毫不猶豫地否決。馬歇爾認為這個被推薦為陸軍準將的範弗裏特就是以前貝寜堡步兵學校的教官。

直到一九四三年初,範弗裏特纔開始稍稍轉運瞭。那時候,柯林斯到英國齣任美國第七軍的指揮官,而範弗裏特則在第七軍團屬下的第四步兵師的突擊團當團長。範弗裏特曾因作戰有功而獲得三枚銅十字英勇勛章和一枚英國勛章。在柯林斯視察範弗裏特的團隊時,軍紀肅整的團隊和老同學的勤勉努力都給他留下瞭非常好的印象。之後,柯斯林去遊說集團軍群司令官布萊德雷:他問布萊德雷,有沒有忘掉當年西點軍校橄欖球場上的名星範弗裏特?他與你是同一屆的校友,卻在你的屬下當一名小小的團長。“讓範弗裏特做團的指揮官,實在是浪費他的纔能,他應該指揮一個師。”柯林斯嚮布萊德雷建議。布萊德雷說:“他在你的軍團,你就看著辦吧!”柯林斯的目的達到瞭,他對布萊德雷說,如果範弗裏特在嚮德國本土的進攻作戰中乾得不壞,那麼我將立刻推薦他為陸軍準將。

果然,在柯林斯的提攜下,範弗裏特很快被提升為第九十步兵師的指揮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範弗裏特已經成為一個軍的指揮官瞭。由於範弗裏特在作戰上的特點,他在美國軍界被稱為“山地戰專傢”。

因此,當李奇微接替麥剋阿瑟擔任聯閤國軍總司令之職後,身為陸軍參謀長的柯林斯便把範弗裏特作為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的第一人選,而於一九五一年四月份推薦他到朝鮮就任。範弗裏特上任之始,就遇到中朝軍隊發動猛烈的春季攻勢,“在成韆上萬的中國人的壓力下,第八集團軍被迫後撤差不多二十英裏”,“範弗裏特第一次經曆瞭一個南韓師在受到攻擊之後分崩離析的場麵。”

這以後不久,停戰談判開始,雙方戰綫趨於穩定,對峙形勢基本形成。範弗裏特不滿於這種軍事上的無所作為。這位剛由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階的“山地戰專傢”,很想在他服役的最後一年中有所建樹,因而一再地製訂齣進攻計劃,卻總是得不到實行。進入一九五二年後,在二月份,範弗裏特曾試圖於四月份發起春季攻勢,擬定瞭“大棒”和“還鄉”等有限進攻計劃,但由於李奇微上將的反對而被否決。四月一日,範弗裏特為實現初衷,又製訂“筷子六”和“筷子十六”兩個作戰方案決定付諸實施。結果,前一個方案被李奇微以“從地形上看不利於防禦”的理由否決;後一個方案則由於戰俘談判問題,而無限期被推遲。這以後不久,由於北約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被內定為共和黨下屆美國總統候選人而辭去現職,他的北約盟軍總司令職務被李奇微接任,這樣,聯閤國軍總司令的位置又由美國本土地麵軍司令官剋拉剋上將接任。剋拉剋接替瞭李奇微後,使範弗裏特感到有瞭希望。他從五月中旬開始,著重進行陣地的改善,接著於六月十日提齣一項建議:“在美第九軍正麵以韓國軍隊發起攻勢,推進玉平康以北新的陣地,以全部控製鐵三角地區。”範弗裏特陳說道:“這樣做,可以獲取有關敵陣地編成的新情報;破壞敵人的補給和儲備物資,還給美軍火力與韓軍山地機動力以相配閤的機會,取得協同作戰經驗。”

然而,剋拉剋上將將這項建議拖瞭半個月後給以斷然否決。其理由是:“第一,有可能給正在進行的停戰談判帶來不利影響;第二,該作戰的預計損失將超過戰果利益,得不償失;第三,假如敵人轉入全麵反攻,第八集團軍目前沒有足夠的預備兵力;第四,如果進入平康而不再擴大戰果,那也僅僅多占點死地盤而已,改變不瞭現狀。”根據中朝軍隊兵力數量占優勢,火炮不斷增加,防禦陣地的強度也有提高的情況,剋拉剋上將認為,“殲敵的方法隻有一個,即敵人從陣地齣來采取進攻時予以決定性的打擊。必須待敵進攻,我決不可先敵進攻。”

範弗裏特就是這麼不走運:剛剛走瞭一個對他的各種建議不斷否決的李奇微,又來瞭一位與他的觀點恰恰相反的上司剋拉剋。剋拉剋將軍待敵進攻而不先敵進入的想法也許是對的,但是自從進入九月份以來,中國誌願軍發起鞦季攻勢,在一係列的高地上主動齣擊,頻頻得手,聯軍方麵雖然也有白馬山高地爭奪戰的重要勝利,但是在整個防禦陣綫上形成瞭處處挨打的被動局麵卻是顯而易見的。好吧,待敵進攻——結果是什麼?結果是將前綫作戰的主動權送給中國軍隊!範弗裏特憤怒瞭,他又一次製訂瞭一項代號為“攤牌作戰”的有限進攻計劃,目標指嚮金化以北的五聖山前沿。十月五日,範弗裏特將“攤牌作戰”計劃提呈剋拉剋,強烈要求剋拉剋上將予以批準。範弗裏特不客氣地告誡剋拉剋:“為扭轉當前戰局,我軍必須以小規模進攻先機製敵,由於在敵人掌握主動權的情況下,固執消極防禦,結果在敵人九月份發動鞦季攻勢以來付齣瞭最大的血的代價。”

剋拉剋終於妥協瞭,對這位資曆很深而又怨憤很大的司令官,隻好稍加遷就。他要進攻,那麼就由他進攻一次吧,好在進攻的規模不大。在剋拉剋研究瞭範弗裏特的進攻計劃後,認為“隻要保障彈藥和航空支援,用兩個營的兵力,五天就可以達到目的。”於是,剋拉剋以這種一廂情願的樂觀判斷,十月八日批準瞭“攤牌作戰”方案。十月九日,範弗裏特便命令美第九軍實施這項作戰計劃,開始一邊抵禦中朝軍隊的鞦季攻勢,一邊加緊以“狙擊棱綫”和“三角高地”為目標,進行攻擊前的準備。

後來的事實證明,剋拉剋上將的“用兩個營的兵力,五天就可以達到目的”的判斷顯然過於樂觀。仗一打開,就由不得剋拉剋瞭。範弗裏特豈止動用兩個營,為瞭達到“攤牌作戰”的目的,他先後嚮上甘嶺的兩個高地投入瞭美七師、韓國第二師、空降一八七團、韓國第九師以及埃塞俄比亞營和哥倫比亞營等部隊,兵力已達六萬餘人。此外還動用大炮三百多門,坦剋二百七十多輛,齣動飛機三韆多架次,而作戰的時間已達到四十多天!剋拉剋後來對這次攻擊作戰後悔瞭。他說:“這個開始為有限目標之攻擊,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救麵子的惡性賭博,當一方獲緻暫時之優勢時,其他一方即增加其賭注……”

兩個小小的山頭,麵積不過三點七平方公裏,雙方卻陸續投入近十萬人的兵力,死傷數萬人,為的是“挽迴麵子”……遺憾的是範弗裏特並沒有挽迴麵子。他後來坦率地承認,“這次作戰是戰爭最血腥和時間拖得最長的一次戰役,使聯閤國軍濛受到重大損失……”

然而,在這次攻勢發起前的十月十三日,範弗裏特躊躇滿誌地來到美第九軍司令部,和詹金斯少將談論著明日淩晨即將發起的攻勢,內心卻沒有什麼不安。從理論上講,哪有什麼攻不下的陣地?隻要炮火將其覆蓋、摧毀,士兵們開上去就可以瞭,中國軍隊數量再多,也經不起鋪天蓋地的炮火吧?

“詹金斯將軍,我想邀請你和我一道去前沿陣地做一次巡視,”範弗裏特輕鬆地對詹金斯說,又用手指在作戰地圖上一指,“讓我們沿著平康、鐵原、金化這個鐵三角的底邊走一趟,從鐵原方嚮的韓國第九師,依次到金化方嚮的美七師和韓國第二師……我想,要不瞭幾天時間,我們還得再沿著同樣的路綫走一趟,不過那將是去為這些勝利的師、團慶功!”

範弗裏特真的沒有搞清中國人敢於犧牲的勇氣有多大,他的這次“攤牌行動”的貿然發起,等於開啓瞭一道生死閘門,將作戰雙方數萬名士兵羊群一般地趕進瞭屠殺場……

 

一 兩個高地

 

在五聖山以北兩公裏的德山峴正被濃濃的夜色包圍著。一條通往五聖山的公路越峴而過。公路一側山榖邊的懸崖上被開掘齣一串坑道,這些坑道口被山榖裏茂密的林木掩蔽著。坑道口外,像修棧道一般用樹木修起一條路,再紮緊一道長長的柵欄。這裏就是誌願軍十五軍四十五師的前方指揮所。

三十八歲的師長崔建功披著大衣站在坑道口,有些心神不定地嚮南眺望。南邊不遠處的五聖山黑黝黝的。而五聖山再往南兩公裏有個村子名叫上甘嶺。上甘嶺村子附近有兩個山頭在四十五師的作戰圖上,這兩個山頭一個被標為五九七點九高地,一個被稱為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而在美軍和南朝鮮軍隊的作戰圖上,這兩個高地又有不同的稱謂,他們稱五九七點九高地為三角形山,稱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為狙擊兵嶺。在中國軍隊方麵,由於這兩個高地靠近名為上甘嶺的村莊,以後就將那場惡仗稱為上甘嶺戰役。

此刻,崔建功眺望著五聖山方嚮,的確有些心神不寜。連續一個多星期來,他的師都在按照軍裏製訂的作戰計劃,準備對注字洞南山南朝鮮軍一個加強營的陣地組織進攻。師裏抽調一三四團擔任主攻,為此將幾個炮兵營都調到注字洞南山方嚮,並調運瞭大批炮彈。按照預定計劃,十月十八日,四十五師將攻打注字洞南山。但是,敵人將要發起進攻的徵兆越來越明顯,攻擊的方嚮很可能是西方山,但也不能排除五聖山方嚮。特彆是十月五日南朝鮮軍第二師一個參謀投誠過來,說第二師已經受命,準備配閤美軍發動攻勢。而且自十月十日以後,敵炮火對該師陣地一天天加強瞭破壞性轟炸……那麼,敵人究竟何時進攻?主攻方嚮在哪裏?反擊注字洞南山的作戰方案能否按時進行?崔建功心裏真沒有底。

若乾年後,崔建功師長迴想起上甘嶺戰役之前自己的心態,稍稍流露齣一些懊悔之意。他再三說:“上甘嶺開戰之前,我們本來想拔敵人注字洞南山的據點,調瞭很多炮,運上很多彈藥,準備很充分,可敵人卻先打上甘嶺瞭……你不能說敵人的進攻沒有徵兆:敵機偵察呀,敵指揮官一次次視察呀,炮火加強呀,兵力調動呀,特彆是還過來個投降的,說他們布置好瞭,要進攻……這時我可以提齣建議,放棄進攻準備專搞防禦,但我沒提,為什麼?我一個師指揮員,不能放棄和改變上級交給的既定任務……”

不能說崔建功的做法不對,但他顯然為此付齣瞭代價:上甘嶺作戰第一天,基本上隻靠步兵輕武器作戰,炮群都調到注字洞南山方嚮,來不及嚮上甘嶺方嚮轉移。“倉倉皇皇把炮調過來,步兵等著炮火,炮兵卻連射擊諸元都調整不過來,真他媽活活急死人!”

敵人進攻開始前的那個夜晚,擔任防禦任務的兩個連隊最先發現瞭情況的異常。守衛五九七點九高地的是一三五團九連,並配屬該團八連一個排。十三日晚上,連長高永祥受命帶領四個班到陣地前去偵察,他們剛邁齣坑道口,“就感到今晚敵人從南邊打過來的探照燈比平日增加瞭亮度,半個天空映得通亮。”這使高永祥不由得警惕起來。他目送著披著土色大衣的戰士一個一個消失在山腳下的黑暗中,然後纔帶著通信員,貓著腰嚮敵人陣地方嚮摸去。

高永祥等人隱蔽在暗處,長時間嚮敵人陣地觀察。“敵人陣地上人聲嘈雜,汽車馬達聲轟響瞭一夜。”這時他明白瞭,原來敵人增加探照燈是給汽車照明用的,因為汽車開燈會暴露目標。從前半夜開始,敵人便用密集的炮火封鎖著通往前沿的道路,並不斷有敵機飛來,對陣地進行輪番轟炸。

黎明前,高永祥帶著四個班的戰士撤離警戒地區,他想迴到主陣地瞭解一下陣地被炮火摧毀的情況,但他們剛剛走到山腰,“就聽到東邊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我方的機槍響起來瞭”,高永祥帶著人跑迴連的最前沿十一號陣地,讓二排長把十班留下來,其他幾個班由二排長帶迴主陣地。

十一號陣地由一排駐守著。高永祥走進坑道,從電話上嚮營長報告情況,得到指示後,他開始嚮一排長楊振江交代任務。就在這時,“敵炮就嚮這個山頭猛烈轟擊瞭,油燈從箱子上被震得跳起來,翻瞭一個跟鬥掉在地上熄滅瞭。掛在壁上用木箱做的碗櫃,‘嗵’的一聲落在地上,小磁碗叮叮當當到處亂滾。從坑道口捲進一陣疾風,把我們幾個人的帽子都掀飛瞭。坑道裏變得黑洞洞的,烏煙瘴氣。”

在坑道外邊擔任觀察員的戰士陳傢富跑進來,高永祥急等他報告敵情,卻“半天沒聽他說話”,高永祥急瞭,喊道:“你他媽是不是嚇昏瞭!連話也不會說瞭?”陳傢富嚮高永祥跟前跨一大步,放開嗓門兒喊:“我報告完瞭,連長同誌!”這纔讓高永祥明白,“由於敵人的炮擊太猛烈,陳傢富剛纔的報告我竟沒聽見。”

陳傢富又把報告重述一遍:“發現敵人一個排嚮我進攻,另一路嚮七號陣地運動!”

十一號陣地和七號陣地一個在東,一個在西。五九七點九高地一共編成十一個陣地,而十一號陣地和七號陣地都在最前沿,敵人一進攻,必然首當其衝。

高永祥拿起電話,想嚮營裏報告情況,但一搖電話機,機柄特彆輕,電話綫被炸斷瞭!這時候,觀察員又返迴坑道報告敵情:“報告,敵人炮火延伸,步兵已接近到五十公尺。”

高永祥與營裏斷瞭聯絡,隻得獨立作戰。他命令二班進入陣地,命令七班準備增援。很快,衝鋒槍和手榴彈以及美軍的卡賓槍和手雷的射擊聲、爆炸聲便亂響成一團,“戰鬥從一開始就讓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

到早晨六點鍾,一排打退瞭敵人兩次進攻。這時,高永祥為瞭查明情況,走齣瞭坑道。陣地上煙霧很濃,太陽隻顯齣一個暗黃色的輪廓。“陣地被打得糟糟的。剛纔還是一人多深的交通溝,現在連膝蓋都遮不住瞭。所有的掘開式工事都被炮火摧平。”高永祥看見衛生員在忙著包紮傷員,由於止不住血,司號員也上去幫助包紮。一些戰士隱蔽在彈坑裏,也有幾個在搬動犧牲戰友的遺體。再嚮陣地前方望去,他看見“山前像趕廟會一樣,到處是美國兵的鋼盔在晃蕩,看樣子敵人足有三個營。”高永祥讓通信員用信號槍給後方指揮所發信號,要求炮火轟擊敵人。但信號彈打齣去後,“等瞭半天,也不見我們打過一顆炮彈來”,後來高永祥纔醒悟瞭,“硝煙濃霧籠罩瞭陣地,後邊根本看不到我們發齣的信號。”

敵人開始輪番不斷地持續進攻。“真像羊群一樣,美國人端著機槍連腰都不彎,邊走邊打著衝上來。子彈吱吱叫著鑽進鬆土裏,手榴彈在地上爆炸,掀起一簇簇的煙塵,卻聽不到響聲。”戰鬥白熱化瞭,一排長楊振江摔掉棉衣,一顆緊接一顆嚮敵人扔手榴彈,“炸開一堵人牆,但一眨眼又被後邊上來的敵人堵上瞭。”七班長袁在福(綽號愣頭青)連襯衣也扒掉,露齣一身棕褐色的肌肉,從戰壕裏探齣半截身子朝敵人射擊。陳傢富打光瞭子彈,“在敵人衝上來的時候,他端起刺刀迎上去,在敵群裏和敵人拼開瞭刺刀。”這樣,司號員帶著手雷搶先占據瞭他的戰鬥位置,而陳傢富就再沒能迴來,“他刺死瞭兩個敵人,又被敵人刺死”,成為上甘嶺戰役中第一批犧牲的人當中的一個。

到後來,爆破筒和手雷都用完瞭,戰士們已犧牲大半,負傷達到百分之百,隻好轉入坑道。這時候,高永祥看瞭看迂迴包抄上來的敵人,又嚮主峰陣地眺望,盼望能得到火力支援,但濃厚的煙霧遮住瞭視綫,使他看不到主陣地的情況。

其實主峰上十號陣地和九號陣地的情況比高永祥那邊更糟。副指導員秦庚武在十號陣地上指揮八班戰鬥,擊退敵人七次衝擊後,八班僅剩下一個人;又把七班調上來增援,打退敵人三次衝擊後,七班又差不多報銷瞭,彈藥也消耗幾盡。沒辦法,秦庚武把文書、通信員和電話員組織起來收集彈藥上陣地。直到後來團長張信元派七連副連長汪雲田帶一個排上來增援,纔一直守到下午四點多。

距五九七點九高地東邊一公裏左右的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被敵人從淩晨四點半開始的炮擊“打得像開瞭鍋”。守衛在這個山頭的是一三五團一連,連長名叫王福新。王福新這個名字他用瞭不長時間。一年以前他的正式名字是王二。這個河南林縣的貧苦農民在傢排行第二,一九四六年入伍的時候便在花名冊上添瞭王二這兩個很容易書寫的字。一九五一年六月,五次戰役後,他來參加師裏召集的連長集訓,師長崔建功對他說:“王二,都當連長瞭,還沒個像樣的名字?改改吧。”王二說:“師長,那你就給我起個名字吧,我又沒文化。”崔建功想瞭一會兒,說:“咱們當兵打仗,為的是建立一個幸福的新中國。一個福字,一個新字,就叫王福新,你看可好?”於是,王二便成瞭王福新。

十三日夜晚,王福新與五九七點九高地上的連長高永祥一樣也是一夜沒閤眼。各個陣地上的警戒班不斷報告異常情況,使王福新覺得激戰已然臨近。十四日淩晨,陣地上飄浮著一層濃重的霧氣。從四點半鍾,敵人各種火炮猛轟陣地。王福新記得,他“從坑道口嚮外看,到處是曳光彈的彈道,到處是轟隆轟隆的爆炸,爆炸掀起的氣浪迎麵撲到你臉上,像有人狠狠地扇你耳光一樣。”爆炸聲過於強烈,震動也極大。“炮聲大得就跟什麼聲音也聽不見一樣”,不少人被震聾瞭耳朵,“從耳朵眼兒嚮外流血”,一些戰士被震得上下牙像老虎鉗一樣不由自主地閤到一起,卻咬破瞭自己的舌頭。“七號坑道裏,有一個剛滿十七歲的小衛生員,靠著坑道壁上死瞭,身上沒有傷,是活活給震死的。”他應該算是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上的第一個犧牲者。

太陽露頭以後,敵人開始進攻,兵力分為四路。敵人的陣地距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很近,最近的隻有五十多米。因此,從敵人陣地上響起的廣播聲“就像喇叭安在坑道口”。“僞二師找瞭一個會說漢話的人,在廣播喇叭裏嚷嚷,說,為什麼要進攻?因為這是狙擊兵嶺,因為你們的狙擊手殺死我們很多人,我們一定要拿下狙擊兵嶺……”敵人廣播的倒是事實。王福新記得,他的連隊是從那年四月十六號進入陣地,到上甘嶺戰鬥開始時正好夠半年。他們連是接的二十六軍一個連的陣地,剛上陣地時,敵人很囂張,“敢在陣地上跳舞、曬太陽。你開槍打他,他不知要還你多少炮彈。”後來,上級指示要開展冷槍冷炮運動。在長期的陣地對峙中這是消耗對方有生力量的一個好辦法。王福新指揮他的連隊在這方麵乾得很齣色。“敵人在下雨後,要齣來曬太陽,他一齣來,我們狙擊手的槍就響瞭。不管白天黑夜都打,黑夜裏聽聲音打,用六○炮和八二炮打冷炮。有一迴,夜裏,從六號陣地前邊,敵人從工事裏齣來一個班。聽見響動,我們給他拍瞭三發六○炮。天亮後,看見敵人用繩子往迴拽屍體……”

也許雙方“積怨”已久,因此,十四號這天戰鬥從一開始就極為殘酷。敵人從對麵陣地衝上來很快,一撥接一撥,雙方很快打紅瞭眼。“八班有個兵叫孫子明,身上負傷四處,帶著一身血,拉響瞭三顆手榴彈,衝入敵群,和敵人同歸於盡。”在七、八號陣地上,戰況更為激烈,這裏靠敵人陣地最近,工事被敵人炮火幾乎摧垮。副連長初盈江看到在半坡一個窪地裏有敵人一挺重機槍,占據的地勢很好,一陣陣機槍子彈在戰士們頭前雨點般落下,激起一股一股的土,壓得前沿班的戰士抬不起頭。“如果不立即把這挺機槍乾掉,敵人真有可能爬上我們的陣地。”初盈江命令輕機槍手陳治國,“乾掉那挺重機槍!”陳治國打瞭幾個點射沒有射中,急得跳瞭起來,他把打得滾燙的機槍端在胸前,朝敵人射擊,左打右打,還是打不著。初盈江急眼瞭,“就接過機槍自己打,又打瞭一陣還是打不著”,而敵人的重機槍又打倒瞭我們幾個戰士。這時,“陳治國看齣瞭機槍打不準的原因是因為射擊颱被摧垮,使機槍沒有穩固的依托……他就突然跳到被打垮的射擊颱上蹲下,抓起機槍腿放在自己的兩個肩膀上,用自己的身體當射擊颱……”初盈江愣瞭,敵人的子彈颳風似的打來,陳治國卻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外……初盈江猶豫瞭,想讓陳治國下來。但陳治國急著喊:“副連長,快打呀!”離這裏不遠的二號陣地上的王福新看見瞭這悲壯的一幕:“開始,陳治國是把機槍架到肩膀上讓副連長射擊,後來可能是負傷坐不住瞭,陳治國又趴下,用背馱住機槍架,再往後的情況就看不清瞭……”

當時,初盈江“一連幾梭子,敵人那挺機槍啞瞭”,他又掉轉槍口,嚮衝上來的敵人猛掃……敵人退下去後,初盈江“低頭去看陳治國,他的胸前好幾處彈洞,汩汩嚮外冒血……”

在戰鬥中顧不上為烈士收屍,很快,“爆炸的塵土便把他的屍體埋住瞭。”從此,王福新再沒見過這位“長著一副黑紅的四方臉”的戰士……

打到中午十二點左右,已經擊退敵人十六次進攻。這時,錶麵陣地已被敵人一次次的炮火轟炸全部摧平,已經站不住人瞭。王福新隻好命令部隊進入坑道。那時候,“全連加配屬的三個排(八二炮排、機槍排,火箭筒排)共二百八十多人,已經所剩無幾……”

王福新的連隊犧牲瞭兩個指導員,但死瞭多少排長,他也無法搞清。“那時候,戰鬥中連長有權指定排長。一個排長犧牲瞭,戰士來報告,我說,你就是排長!不一會兒這個剛被指定的排長又犧牲瞭,就趕快再指定一下。後來上級問我,到底指定瞭多少排長,我說我也記不清。”至於戰士們犧牲得就更多瞭,誰什麼時候犧牲的、怎麼犧牲的,誰也說不清。“說是輕傷不下火綫,重傷不哭;你也下不來火綫,你哭也顧不上哭……剛纔是輕傷,再過一會兒成瞭重傷,再一眨眼犧牲瞭,再打一陣屍體就炸碎和土混在一塊瞭。”

王福新本人是這個連幸存下來的幾個人中的一個,而他也是被爆炸“給埋進瞭土裏,後來又一陣炮,把我從土裏給掀齣來瞭,我給震昏瞭,後來下瞭點雨把我給淋醒瞭……我爬起來進瞭坑道,通信員一見我就哭瞭,他以為我死瞭……”

 

二 決不後退

 

崔建功從來沒有經曆過像十四號這天如此緊張的時候。從早晨四點多鍾他被爆炸聲驚醒一直到下午陣地上兩個加強連被打殘進入坑道,他的心就一直提在嗓子眼兒。通往上甘嶺連隊的電話綫和聯絡全部中斷,“搞得一點消息也得不到。過去打再殘酷的仗,從前邊也能下來人,至少也有送傷員迴來的,可十四號這一天就沒見從上甘嶺迴來人。派人上去吧,一去就不迴頭,大概是上去一看,打成那個樣子,乾脆不迴瞭,端起槍就乾上瞭……”

崔建功當然不會忘記,一個月前,軍長秦基偉曾來四十五師視察陣地,他對崔建功說,“去年鞦季攻勢,敵人動用兩個師,戰役持續時間兩周,最激烈的戰鬥有一周。今年鞦季攻勢,你們四十五師要頂住敵人兩個師的進攻,準備打一個月……”現在敵人的進攻開始瞭,還不到一天就報銷瞭兩個連隊,怎麼守一個月?一三五團團長張信元記得,那天他在師部領受任務,和崔建功一起從師指揮所用望遠鏡觀察上甘嶺方嚮,發現“師長看得發愣瞭,半張著嘴死盯著兩公裏外陣地上的炮火,突然連聲說,你們看你們看,那炮彈多得,就跟朝鍋裏下餃子,他媽的,真像下餃子……”當天,崔建功就確定加強兩個高地防禦力量,讓一三三團團長孫加貴負責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而五九七點九高地則交給一三五團。一個團守一個山頭,加大縱深,增加機動力量。

傍晚,崔建功給秦基偉軍長打電話,說要反擊兩個高地,把錶麵陣地奪迴來。“我對軍長說,看來敵人不是小進攻,而是大進攻,五聖山恐怕是主攻方嚮……”這時候,崔建功提齣,“打注字洞南山的任務執行不瞭瞭,應該把炮火調到上甘嶺來,集中力量防禦。”崔建功的建議得到秦基偉的批準。“當時,軍長的話也不多,我隻記準瞭一句:堅決守住陣地,一步也不後退!”

十四日晚七點,按照崔建功的部署,調用四個連隊反擊。由一三五團二連和三連反擊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由一三五團七連和一三四團五連反擊五九七點九高地。

一三五團七連指導員林文貴也是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他迴憶說,上甘嶺戰鬥之前他們連正在七○○高地下砍鹿砦,準備反擊注字洞南山。十四號晚上七點,接到反擊五九七點九高地的任務。連長李世鎖和我分頭對部隊進行簡短的動員,便帶領部隊嚮五九七點九高地運動。“九點鍾左右,我們摸黑下瞭一道溝,從這道溝再上去就是五九七點九高地。這時,營裏派通信員來讓我們原地待命。我們在這裏等瞭半個鍾頭,看到溝裏大樹都炸倒瞭,氣氛很緊張……後來,營裏命令我們到五九七點九陣地的二號坑道集結。二號坑道隻有十多米深,跨度也窄,一連人隻擠進去一多半,剩一些人隻好在坑道外待命……一直到十點鍾以後,營裏纔明確任務,叫我們反擊十一號陣地。”反擊開始前,連長李世鎖和指導員林文貴清查瞭一下全連人數,隻有三排一個戰士負瞭輕傷。“當時,李世鎖挺高興,炮火封鎖這麼厲害,一個連拉到陣地上隻傷一個就是個勝利。”林文貴迴憶道,“我和連長都挺高興,然後分工帶部隊上去,他帶一、二排,我帶三、四排,我們匆匆齣發瞭,好像以往打仗一樣,誰也沒料到一天以後,我們帶上去的這些生龍活虎的戰士就死瞭九成,而李世鎖連長也永遠留在瞭五九七點九高地上……”

當夜的反擊作戰中,林文貴覺得夜幕並沒有給擅長夜戰的士兵們幫多大忙,因為“美國人時常打起照明彈,把陣地照得通亮”。作戰科長宋新安一再強調,上甘嶺戰鬥“最大的特點就是白天變黑夜,黑夜變白天——白天敵人炮火密集,最激烈時平均每秒鍾落下六發炮彈,煙霧遮蔽瞭天空,使白天變得像夜間一樣昏暗,而夜晚,敵人則打齣照明彈,陣地如同白晝。”

七連五班戰士易纔學在當夜爆破敵人的地堡時,就遇到瞭敵人的照明彈,使得“陣地頓時像白晝一樣”,他的行動“又被敵人發覺瞭”,他伏在炮彈炸鬆的土地上,盡量壓低身體嚮前爬進。從敵人地堡裏射齣的子彈,“一排一排地從他的頭上飛過去,或者射進他身邊的鬆土裏。他滿頭滿臉都濺上子彈射起來的灰塵。”幸虧,他身後二排長孫占元掩護他,用機槍嚮敵人地堡猛烈射擊,把敵人的火力吸引過去,使他終於爬到瞭敵人兩個地堡之間。他發現其中一個地堡“是用鋼闆壘成的露天工事,裏麵有五個敵人正在抱著機槍掃射,另有兩個人握著兩具火焰噴射器在尋找噴射目標”,也幸虧這一陣敵人的照明彈熄瞭,使這些手持火焰噴射器的美國兵沒有捕捉到活的目標。不然,易纔學“肯定會就地被火葬”。幾公尺外的另一個敵人地堡是用麻袋裝土壘成的工事,裏麵有一挺重機槍和兩挺輕機槍正在不停地掃射。易纔學沒有遲疑,迅速想好瞭同時炸毀兩個地堡的方法:他把兩根爆破筒捆在一起,又把腰裏的手榴彈和手雷也取下來放在身邊。接著,易纔學“滾嚮一個地堡,把兩根爆破筒扔進去,又迅速轉過身來,把一顆手雷和三顆手榴彈扔進另一個地堡”,隨即便爆齣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敵人的兩個地堡和機槍都飛起來瞭,敵人零亂的四肢也飛到工事外麵”,易纔學本人也被震昏過去。

這時,掩護易纔學的二排長孫占元看見兩個地堡被炸毀瞭,便提著機槍嚮上衝,可是敵人最後的一個火力點開火瞭,突如其來的一排機槍子彈打斷瞭他的雙腿,他掙紮著從血泊裏嚮易纔學昏倒的地方爬。孫占元爬過去後,易纔學剛剛清醒過來。一見孫占元斷瞭雙腿還堅持爬過來,易纔學流淚瞭,他掏齣急救包要給孫占元包紮傷腿,但孫占元看敵人的機槍打得很凶,此地不能多停留,就命令易纔學再去爆破敵人最後一個火力點,由他來掩護。

敵人最後一個火力點設在一塊烏龜形的巨石上,四挺機槍突突地噴齣四道火舌。易纔學在孫占元和敵人對射的掩護下嚮敵堡接近。就在這時,易纔學偶一迴頭,“發現有群敵人在嚮排長的位置摸進,可又不見排長射擊”,他以為排長犧牲瞭,卻突然聽見從排長隱蔽的窪地裏傳齣一聲悶雷似的響聲……後來,易纔學把最後一個火力點炸毀後,連忙跑迴去看排長,隻見“排長身子炸爛瞭,身下還壓著一個美國兵,周圍計有敵人七具屍體”。

十四日夜到十五日淩晨,兩個高地又被奪迴到四十五師之手。之後,幾個反擊上去的連隊在十五日白天開始堅守陣地,一直打到當天深夜。至此,四十五師已損失瞭六個連的兵力。

在殘酷的激戰中,像孫占元這樣有撼天動地之壯舉的犧牲,由於宣傳和鼓動,在以後漫長的日日夜夜的廝殺中,幾乎成為普遍的現象。不過更多的人還是默默無聞地死掉,連名字都無法留下。

三兵團的作戰參謀吳安良曾經在去師指揮所的路上,看見四十五師後勤部一個炊事班在往陣地上送炮彈,“一共五個人,每人背六發炮彈從我們跟前走過。敵人炮擊封鎖很厲害,這五個人拉開距離,差不多間隔五米多……正巧一發炮彈落到中間那個人身上,前後五個人都炸死瞭,中間那個人連屍首都找不著,當然也就留不下名字瞭。”十二軍文工團的一位創作員甘躍稷在戰鬥中曾到守衛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的一○六團采訪。他和另一個文工團員去一個營的指揮所,路過獐榖的時候,發現“一路上躺著很多被炸死的騾馬”。他們在上一個山坡時,看見“一個剛上陣地的新兵在地上撿瞭一顆美式手榴彈,拿在手裏玩兒,拉瞭手榴彈的插銷,卻沒扔,就在手裏爆炸瞭,胸膛都炸爛瞭,也不知叫什麼……”二十九師八十七團一營副教導員於金嶺為瞭嚮一三三團交防,和該團的保衛股長一同從陣地上“下來開會”,路過敵炮火封鎖綫,“我們剛跑過來,他在後邊跟著,一發炮彈下來,炸成花瞭,棉襖都飛上天瞭……隻比我們慢跑瞭幾步,生死是一分一秒之差……”

 

 

一 遍地英雄

 

夜色正濃。在西方山通往五聖山的崎嶇道路上,有三個人在蹣跚奔走著。已是後半夜瞭,三個人疲勞不堪,卻不敢放慢腳步。領頭的一位誌願軍乾部是三兵團作戰參謀吳安良。八九天以前,吳安良按照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的指示,帶領另外兩名年輕的參謀人員前往西方山一帶駐防的四十四師,為的是將西方山陣地的敵情我情隨時嚮兵團報告。然而今天下午,吳安良等人正在四十四師一個連的陣地上調查部隊防禦工事的堅固程度,就接到命令,說兵團通知他們迅速趕往四十五師師部。這天晚些時候,吳安良從連隊前沿陣地趕迴團部,給兵團部掛瞭電話,接電話的是兵團參謀長王蘊瑞。據王參謀長說,首長(指王近山)讓吳安良幾人馬上去四十五師五聖山方嚮,說那邊打瞭兩天瞭,很激烈,要求他們最遲明天上午趕到四十五師,以便隨時和兵團聯絡。王蘊瑞正嚮吳安良交代任務,“大概是王近山正好走進作戰室,就聽王蘊瑞說,你等等,王司令跟你講話。王近山要我們立即齣發去四十五師,給我交代去四十五師的任務:一、看看部隊彈藥供應情況;二、部隊傷亡究竟有多大;三、防禦工事被摧毀的情況。王司令員還說,到瞭四十五師,不要到處亂跑,要保證隨時能找到你,每天最少要與兵團聯絡一次……”

對於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發生的這件事,吳安良記得很清楚。“與兵團通過電話後,我們匆匆與團裏交代瞭一下,就要走。團長(名字忘瞭)說,師長嚮守誌來電話,為瞭我們的安全,要我們迴到十五軍軍部,再由軍部去四十五師。但我覺得那麼走路程遠,有六七十公裏,隻有從西方山陣地直接去四十五師距離最近,隻有二十公裏。團裏給我們派瞭一輛美式吉普,要一個通信員和一個司機送我們上路。”

美式吉普在山路上顛簸瞭一個多小時,遇到一個大炮彈坑,是敵人重炮炸的坑,有四米多深。車子過不去,司機便猶豫瞭。“我看司機害怕瞭,四周炮彈不停地爆炸,不知道哪一顆會落到頭上……我就乾脆讓司機和通信員返迴他們團去瞭,我們覺得這裏離四十五師不太遠瞭,乾脆動用‘十一號’算瞭。”

三個人摸黑走夜路,爬溝越梁,深一腳淺一腳,有時炮彈在近處爆炸,“炸藥味兒嗆得你肺都疼”,更多的炮彈不停地從頭上嗖嗖掠過,尖厲的嘯聲把人的神經崩得緊緊的。一上到山坡高處就看到“敵人陣地上賊亮的探照燈和照明彈,晃得你睜不開眼”,從南邊傳來密集的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吳安良等人沒有嚮導,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纔找到炮二師的炮群陣地,炮團派瞭一個認路的通信員送他們去四十五師。“等我們趕到德山峴四十五師師部,天都快亮瞭,我們每人衣裳掛得一條一縷的,滿身泥濘汗水,四十五師的值班參謀要讓人給我們做飯吃,我們說算瞭,還是先睡覺吧,鑽進一個洞裏就睡下瞭……”

就在吳安良等人連夜從四十四師嚮四十五師趕路之際,上甘嶺的兩個山頭上,更多的戰士們正經曆著比吳安良等人更危險的遭遇。一三三團新戰士王仕佑這天夜裏參加反擊五三七點七高地北山戰鬥。他們連的任務是拿下八號陣地。王仕佑是第一次參加戰鬥,緊張得“心禁不住怦怦跳”,為瞭壓住心跳,“用力咽瞭幾口唾沫也壓不住神”。他跟著其他戰士,戰戰兢兢嚮敵人陣地方嚮摸去,“突然打過來幾排炮彈,就在離我幾公尺的地方爆炸瞭。”王仕佑臥倒後,炮彈掀起的塵土石塊紛紛落在他身上,將他埋起,過瞭半晌,他纔爬齣來,知道自己沒有負傷。可是,“爬起來一看,戰友們都不見瞭。”王仕佑趕緊嚮前去找部隊,他順著漆黑的山溝摸到瞭七號、八號陣地的結閤部,忽然聽到山頂上有人說話,搞不清是自己人還是敵人。他又悄悄嚮前爬瞭幾公尺,定神一看,驚得他險些喊齣聲!是一大群南朝鮮的“李僞軍”,“有蹲著的,有站著的,密密麻麻在窪部擠成一大堆。”王仕佑稍稍猶豫瞭一會兒,便下決心偷襲這些南朝鮮人。他嚮人群裏投去兩顆手榴彈,隻聽轟隆轟隆兩聲爆炸,他的緊張勁兒立時就給炸沒瞭。幾個敵人被炸倒,成為死在王仕佑手下的第一批敵人。那時候,王仕佑覺得殺死幾個敵人是很容易的事。他自豪瞭,壯著膽子喊起來:“同誌們衝呀!”一邊就嚮逃跑的敵人放槍,攆著敵人屁股追,“像是趕一群羊。”

與王仕佑相比,二連的新戰士楊金玉就沒這麼幸運瞭。楊金玉夾在戰友中間,“剛接近山腳,就被敵人發現瞭”,密集的彈雨橫掃過來。楊金玉嚮前跳著躍進。突然,一塊彈片打中他的臀部。“他一聲沒哼掏齣個救急包,迅速包紮好,又嚮前追趕戰友們。”

部隊嚮主峰前進時,戰士何思勤發現,“楊金玉忽然停下不動瞭”,片刻,聽見楊金玉大喊:“我踩上地雷瞭,你們從我兩邊快衝吧!”誰都明白,他隻要一抬腳,地雷就會爆炸。偏偏有一發炮彈在他身旁爆炸瞭,他右臂又被炸傷。等部隊過完後,他強忍傷痛蹲下來要挖地雷,卻沒有支撐住身體,“稍微一斜就昏迷倒下瞭,接著就是一聲巨響——地雷終於爆炸瞭。”


用户评价

评分

好!

评分

评分

买了一套

评分

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定价偏高

评分

物流很快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