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完美傢長 0~6~9歲完整的成長親子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完美傢長 0~6~9歲完整的成長親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吉爾·斯塔姆,蘿瑪·凱特帕,英 赫琳·康納 著,劉海靜,硃可靜,桑穎穎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阳光博客专卖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20170601001
商品编码:12860989652
品牌:阳光博客(sunnbook)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80g轻型纸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何為"水星模型"?赫琳·康納根據人類大腦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劃分齣12種學習風格,並詳細闡述每種學習風格的人接收信息、處理信息與記憶信息的方式。
  ★"水星模型"有何用處?
  一、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孩子聰明與否,在於能否找到適閤自己的學習風格。隻有根據孩子的學習風格,提供量身定製的學習方法,纔能讓孩子更快速、更有效地學習知識。
  二、創建和諧親子關係。一旦瞭解到孩子可能有與傢長不同的信息處理方式,傢長便可以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達信息,親子之間即可消除芥蒂,形成和諧的傢庭氛圍。
  三、幫助孩子快樂成長。學習風格不僅適用於學習教育中,也適用於工作生活中。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沒找到適閤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習、工作處處碰壁。及早瞭解孩子的學習風格,便可為孩子定製一條更能發揮其優勢的成長之路,讓孩子順其自然、快樂成長。
  ★如何應用"水星模型"? 可以根據隨書附贈的《學習風格對照錶》查詢自己與傢人的學習風格,建立傢庭學習樹,再閱讀相應的學習風格檔案,瞭解全傢人如何學習、如何溝通。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
  ★ 美國嬰幼兒教育界殿堂級專傢吉爾·斯塔姆25年實踐總結!
  ★ 改變孩子一生的52條大腦使用指南!
  ★ 在0-5歲這5年當中,孩子的大腦是如何發育和學習的?
  ★ 為什麼"肚皮時間"有助於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 怎樣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 如何延長孩子的注意力周期……
  ★ 將復雜的神經學知識變為簡單易懂的52條嬰幼兒大腦教育金知,告訴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更好的互動,激發孩子大腦成長,培養齣更聰明的孩子。

《完美傢長》
  ★  "美國國傢傢庭教育齣版金奬""美國年度傢長精選奬"獲奬作品,打造完美傢長養成計劃;
  ★  改變韆萬傢庭命運的親子溝通實踐寶典,在本書指導下,你將成為比自己想象中更完美的好媽媽、好爸爸;
  ★  本書收集各種親子問題經典案例,重現傢庭生活真實場景,將讓你深諳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  作者結閤執教多年傢長培訓課程的經驗,深入淺齣剖析傢長生涯的種種挑戰,並提齣簡單好操作的處理方法;
  ★ 5種溝通工具以及"擠齣五分鍾""正麵情緒法"等十餘種從真實生活實踐中提煉齣來的小技巧,讓你輕輕鬆鬆和孩子用愛溝通,為愛說話;
  ★  傢長之道不是盲目的望子成龍,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的過程;
  ★ 不要告訴孩子該怎樣生活,你隻要做給她看就行瞭!

內容簡介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1無2的大腦,每個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都不相同,從而導緻每個孩子的學習風格也各不相同。適閤一個孩子的學習方式,未必適閤另一個孩子。
  聰明的傢長和老師,懂得甄彆不同孩子的不同學習風格,因材施教,幫助孩子輕鬆提高學習效率。
  在本書當中,享譽歐美的學習專傢、"水星模型"創始人赫琳·康納跟我們分享瞭孩子的12種學習風格,剖析瞭每種風格的成因和特點,該類風格學習者的記憶方式、對新信息的授受度、天生的長處和可能的盲點等;並告訴傢長和老師,該如何判斷孩子的學習風格,並按照適閤他們的方式來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按照適閤自己的方式學習。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
  大腦因使用而改變。當一個人頻繁的使用大腦的特定區域時,這一區域就會得到加強。瞭解大腦的階段性發育特點,我們就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刺激這些特定區域,從而有效提升孩子的腦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在本書中,擁有25年嬰幼兒教育經驗的專傢,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吉爾·斯塔姆為我們提供瞭建議。
  筆者分享瞭科學傢們已經通過實驗證明瞭的尖端大腦研究成果,將復雜的神經科學知識變為簡單易懂的52條嬰幼兒大腦發育金知,告訴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更好的互動,激發孩子大腦成長,培養齣更聰明的孩子。

《完美傢長》
  本書從個人成長的角度齣發,帶領讀者認識五種簡單而有效、有充分科學依據的交流工具,旨在幫助傢長們認識自己,並用自己的完美內在和孩子們聯係,去提高和孩子的溝通能力,從而建立長久、親密、友好的親子關係,在孩子成長之路上以更好的方式處理問題和挑戰。
  在書中,作者結閤多年執教傢長課程的經驗結晶,分享瞭許多既實用又幽默的知識,配以容易練習的小功課,如"正麵情緒法""擠齣五分鍾",將會成功化解傢長讀者在傢庭教育中遇到的種種難題。
  本書將幫助萬韆傢長更輕鬆地扮演自己在傢中的角色,指導你改變傢長教育的角度,讓事情變得更加簡單,將快樂放大,從而成為"完美傢長"。

作者簡介

赫琳·康納
  擁有物理和熱原子化學(physical and hot atom chemistry)碩士學位,並曾參與馬薩諸塞州核醫學(nuclear medicine)領域的前沿研究。20世紀90年代,她提齣瞭著名的"水星模型",將人的學習和溝通風格分為12種,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和溝通。後來"水星模型"風靡歐美,康納也創辦瞭水星傳播公司(Mercury Communications Ltd),專門推廣"水星模型"理念,迄今為止,她的公司先後為個人、傢庭和企業團隊提供瞭上韆次谘詢和輔導培訓。


吉爾·斯塔姆

  美國新方嚮嬰幼兒腦力開發研究機構創始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暢銷書作傢。她在嬰幼兒大腦開發領域有著超過25年的研究經驗,先後多次應邀在一些國際大腦研究論壇做主題發言,並在多傢學習及大腦開發研究機構擔任科學顧問,被認為是"國際嬰幼兒大腦研究領域的殿堂級人物"。

蘿瑪·凱特帕

  成長工具公司的CEO和創始人,同時還是兩個健康、優秀的孩子的母親。她多年來緻力於通過開設傢教課程、社區服務、論文等方式,結閤自己親身的成功教育經曆,為廣大傢長提供簡單、好記和有效的交流工具,幫助萬韆傢長培養齣"快樂、樂觀和行善舉"的孩子。她辛勤耕耘於個人成長、情商提高等方麵的研究,並廣泛涉獵傢長教育研究的前沿領域,擅長用深入淺齣的方式講解她的研究成果。
凱特帕的興趣是閱讀、遊泳、跳舞、烹飪和旅行。目前,她和丈夫一起在洛杉磯生活。


桑穎穎

  2011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英語專業,2015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傳播學專業。曾參與過《中國京劇百部經典英譯係列》等翻譯項目,緻力於提高翻譯水平,促進中外文化傳播。

目錄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前言 / 02
PART1  學習風格
每個人所想所學都不盡相同 / 001
PART2  水星模型
12 種主要學習風格檔案 / 017
PART3  風格分類
相似性與差異性的區域 /149
PART4  應用
傢庭如何應用學習風格 / 171
PART5  案例
水星模型的應用 / 215
PART6  修正因素
我們腦中的其他聲音 / 223
緻謝 / 229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
前言 寫給所有父母的大腦讀本01
 
D1部分 關於大腦07
大腦是如何發育的08
大腦的發育次序11
大腦的組成部分13
大腦的發育節點及相關活動14
大腦的結構與功能15
大腦的共有特性18
 
第二部分 將知識與實踐相結閤21
與大腦發育相關的時間點及活動22
學習,聯係,思考和應用23
 
第三部分 大腦發育麵麵觀27
1. 用則進,廢則退28
2. 瞭解大腦各部分的發育次序30
3. 不要急於求成,大腦的改變是個持續的過程35
4. 不同程度的壓力會讓大腦産生不同反應37
5. 將新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結閤起來40
6. 許多技巧都取決於發現規律的能力42
7."肚皮時間"為何受到兒科醫生的推崇47
8. 積極采取能跨越身體中綫的活動49
9. 健康的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好處是yong久性的52
10. 抵禦"快速解決"的誘惑54
11. 認識早期育兒的迴報56
12. 理解大腦尋求新奇之物的傾嚮58
13. 理解遊戲與學習的顯著聯係60
 
第四部分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63
14. 利用情感因素改善孩子的注意力64
15. 以趣味眼動遊戲調動孩子的眼睛66
16. 當嬰兒不再需要便捷保護設備時,請移除它們69
17. 給孩子預測的機會74
18. 電視不適閤嬰幼兒觀看76
19. 理解麵對麵溝通的重要意義79
20. 有意識地延長孩子的注意力周期81
21. 簡化教室或育兒場所,創造舒心的視覺環境83
22. 通過大量鍛煉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86
23. 為孩子提供穩定、可靠和具有挑戰性的環境92
 
第五部分 建立情感聯係95
……
 
第六部分 與孩子正確有效地交流143
……
 
結語186
緻謝188


《完美傢長》
序……03
前言……05

成為一個與以往不同的傢長……001
調整頻率,迎接轉變……008
如何讓"正在做的"為"想要的"服務……009
傢長旅程中的"GPS"……011

工具1 自豪教育:重拾自信……019
"無名英雄"要為自己鼓掌……020
平衡需要由內而外實現……024
讓孩子用自己的翅膀飛翔……032

工具2 親切教育:建立信任……044
陪孩子度過有質量的時光……047
適度靈活≠完全妥協……055
要方針,不要規則……059

工具3 感知教育:培養親子聯係……066
視覺--超yue語言的連接……070
聽覺--做認真的傾聽者……074
嗅覺--鼻子"萬事通"……078
味覺--言語的力量……083
觸覺--觸摸的魔力……093

工具4 理性與責任教育:理解的發芽……098
讓理性的"為什麼"給情緒減負……103
做齣深思熟慮的迴應……107
打破原生傢庭的魔咒……115

工具5 快樂與迴憶教育:收獲果實……119
感恩,讓生活更美好的D1個選擇……123
要有愛,更要讓孩子感受到愛……126
放手,給親密關係做減法……130
為孩子的夢想注入生命力……138

完美傢長工具箱……147

精彩書摘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讓我們仔細看看孩子的大腦,一窺其腦內版圖,辨彆一下大腦內的“土壤環境”,並探索那裏正發生著什麼。那裏正舉行一場遊戲,還是進行著嚴肅的討論,抑或是戲劇錶演?他們正進行分析,還是在做實驗?那裏正燃燒著熱情的火花還是平靜如水?如果還有彆的孩子,比如一整支童子軍小隊、球隊或是一整間教室的孩子,讓我們對每個孩子重復這一步驟。浮現齣來的將是具有巨大差異的大腦體驗,差異之大令人吃驚。你再也不會抱有“大腦不過如此,不論年紀大小,運作方式大同小異”這樣常見的誤解瞭。事實並非如此。
  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大腦構造,一個神經係統加上幾個感覺器官,但這些生理構造相互關聯,並在獨有的“運轉程序”的指揮下工作。因此,在我們兩耳間的這些小小灰色細胞裏,我們擁有完全個人化的大腦體驗——體驗新的信息、已經存在的想法以及我們想要與他人分享這些想法的衝動。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信息。必須如此,因為信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盡相同的。有些人覺得某個事物是彎麯的,另一些人卻會覺得是圓的或是扁平的;有些人覺得是真實存在的,另一些人卻覺得是虛無縹緲的;有些人被信息壓得喘不過氣,另一些人卻因為信息如虎添翼。
  無論是 3 歲還是 93 歲,我們對於新鮮事物都有各自自然的反應。有些人會建起壁壘,將其拒於門外;有些人卻張開雙臂,來者不拒。不管我們是學習閱讀、係鞋帶、電腦操作,還是理解轉基因食品意味著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自然的處理方式。

  與生俱來的能力,纔能發揮得更好
  在處理新信息的復雜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是個人化的。我們每個人處理信息的方式,都在學習的各個階段引導著我們:
  ◆更初注意到或忽視新信息;
  ◆接受或抗拒新信息;
  ◆決定是否學習新信息;
  ◆可能會接納新信息;
  ◆思考或摒棄新信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迴想起新信息,或是馬上就將其忘記;
  ◆錶達齣來或是有所保留。
  這種獨特的、從各個方麵關聯與管理我們如何處理新信息的思維運轉程序,被稱為“學習風格”。不論年齡、性彆、智商高低、健康與否、性格好壞或是國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學習風格是人類本能的一部分——是個體化的,也是自然形成的。學習風格不是選項也不是偏好,與教育或是遺傳也沒關係。我們一齣生,這個獨特的思維運轉程序就已經完整存在瞭。而要想成功,我們的傢庭以及想要教育我們或是跟我們交流的人,就需要分辨齣這些個體差異,並將其納入考量範圍。
  本書內容涵蓋關於學習風格的一切知識,你可以瞭解全傢人的學習風格,以及需要考慮的個體差異及共性。努力是會有所迴報的,你隻需要下定決心,使用這個描述學習風格的“水星模型”,就能更好地理解你的孩子,讓他們都能接受到你的信息,都能擁有驚人的學習優勢(學習不需要眼淚),並轉變整個傢庭的交流方式。
  學習風格關乎思維的動態性,本書講述的是孩子的大腦及其形成過程,以及大腦之間是如何相互聯係的。學習風格不是自我意識結構或是性格。有些人的大腦及其運作方式會錶現在行為上,但許多人並非如此。因此,我們需要把所有行為因素放在一邊。我們不看孩子的外在錶現,他們如何玩耍、跑或是坐,也不看孩子喜歡或是不喜歡什麼。學習風格與價值觀、社交衝動或是野心統統無關,也不牽涉智商。思考與學習是隱蔽的內在行為,不是肉眼所能觀察到的。大腦有它自己的私有空間。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獨1無2的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各有不同,就這麼簡單。你可能注意到有些人掌握著大量信息,他們掌控信息的方式就像進行一場化學反應,創造一種全新的材質,而不是將現有材料重新組閤。有些人天生就能創造齣新的想法,並一再嚮前推進。有些大腦分享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輸入後立即輸齣,而有些人會把想法隱藏起來,安全保存著,隻有時機閤適纔分享齣來。
  即使是同胞或是非常親近的傢庭成員,學習風格也會——通常如此——有著驚人的差異,你也許會對此錶示驚訝。大腦內的“地形”韆差萬彆——這個人可能是茂盛的草坪,那個人卻是深海的幽洞。傢庭成員都有自己處理信息的方式,有些事情讓這個人興奮,卻會讓那個人感到無聊——與遺傳基因無關,與傢庭教育也無關,盡管在傢庭教育方麵有共性。這是正常的,也是自然的。
  所以,如果你曾疑惑到底是什麼影響著孩子的思維,相信我,你不是一個人!而且,就我們所知的傢庭特性,孩子的大腦可能會與父母任何一方都相差極大。
  事情就是如此,每個孩子大腦的差異之大,就像日與夜、粉筆與奶酪。你可以看看他們做作業的情況,這個孩子安靜地坐在桌前奮筆疾書,那個孩子通過電話與同學討論著作業,還有個孩子戴著耳機拿著書,在房間裏跳舞。你或許會認為至少有兩個孩子完全沒有在學習。
  學習是一個神秘的過程。父母們可能會問:“學習到底是怎麼迴事?每個人的學習體驗都一樣嗎?感受都相同嗎?每個人的大腦運作方式都一樣嗎?”“教學又是怎麼迴事?是由一個人手把手教導給另一個人,還是隻把信息呈現給另一個人,然後希望信息被吸收?”“誰掌控著學習?講者還是聽者,老師還是學生,父母還是孩子?”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
  兒科醫生們一直都建議讓嬰兒采取仰臥的睡姿,以預防發生嬰兒猝死綜閤徵(SIDS)。父母們更應該接受這一重要建議。但讓嬰兒體驗俯臥的感覺同樣重要。因此,在白天,父母應有意識地將嬰兒擺成肚皮朝下的姿勢,以促進嬰兒的整體發展。
  比如說,如果嬰兒的肚皮朝下,他們抬頭時頸部和脊背上方的肌肉就能得到加強。嬰兒滾動、坐起和爬動時都需要使用這些肌肉。藉助這些部位的發達肌肉,嬰兒就能轉動頭部,觀察周圍的情況,從周遭環境中獲得不同的感受。"肚皮時間"能幫助嬰兒獲得更強的頸、背部肌肉及更多的認知角度,從而促進他們身體和大腦的發展。
  在孩子醒著的時候,多鼓勵孩子做一些需要肚皮朝下纔能進行的活動,因為多數寶寶都沒有足夠的"肚皮時間"。
  我應該做什麼?
  ● 在"肚皮時間"密切看護嬰兒,確保他的安全。
  ● 由於很多嬰兒並不熟悉肚皮朝下的感覺,一開始他們可能會哭鬧。你可以先把嬰兒肚皮朝下橫放在你的膝蓋上,當嬰兒適應之後,再慢慢把它放到地闆上的被子或毯子上。每天可為嬰兒留齣5~10分鍾以俯臥姿勢玩耍的時間。嬰兒練習這一姿勢的時間越久,就越會喜歡它。
  ● 在嬰兒齣生後的D1年,安排一定的"肚皮時間"尤其重要。有意識地在這一時間與嬰兒進行有趣的互動,這有助於他更好地適應肚皮朝下的重要姿勢。適閤其年齡的彩色玩具以及你貼近的麵孔往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 當孩子醒著的時候讓他肚皮朝下有助於預防他圓形的頭部變得扁平。如果嬰兒大部分時間都采取仰臥的姿勢,就很容易因壓迫頭部而讓頭變得扁平。但是請放心,嬰兒頭部的變形並不會影響他的認知能力。
  
  很多動作都需要交替使用左右腦。爬行可以作為嬰兒學習這些動作的良好開端。走路、跑步、攀爬、跳躍、騎自行車等,都需要協調地交替運用左右兩側的肢體。大腦左半球控製著右側的腿、胳膊和手,而大腦右半球則控製著左側的腿、胳膊和手。
  當左右肢的交替運用跨越瞭虛擬的身體中分綫——中綫(Midline)--時,大腦兩個半球之間就會持續地交換信息。這種鍛煉會使大腦兩個半球的聯係更加緊密,身體的動作也會更流暢、更迅速、更輕鬆。具體到爬行上,這會使嬰兒的爬行逐漸成為自發動作,幾乎不再耗費什麼腦力。這樣一來,嬰兒就可以將省下來的精力用於其他方麵。
  盡管爬行好處多多,但有些孩子會跳過這一階段,直接開始走路。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孩子們有很多跨越身體中綫,鍛煉左右肢協調能力的機會。你可以設法在他們玩耍時調動他們的動作,使其動作跨越身體中綫。與此同時,請留意那些因自己的孩子走路早而感到洋洋得意的傢長。他們往往會以為自己的孩子更聰明。但事實上,走路早本身這一事實什麼也說明不瞭。
  爬行對嬰幼兒的發育十分有利,因為它不僅能同時調動左右大腦半球,還能增強溝通大腦左右半球的胼胝體的功能。
  我應該做什麼?
  ● 鼓勵幼兒采取肚皮朝下的姿勢。這對於鍛煉支撐身體爬行的肌肉群極為有效。
  ● 為幼兒營造大量在地闆上活動的機會。這些活動不僅應包括爬行,還應包含滾動和四處移動探索等。
  ● 對學齡前兒童,在遊戲活動中安排更多能鍛煉身體協調能力的運動。例如,在玩"我說你做"的遊戲時,可以讓孩子做齣將雙手交叉於胸前或用雙手交叉觸碰膝蓋等動作。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很喜歡跟著音樂跳舞,市麵上很多CD都包含專為鍛煉幼兒不同的大肌肉群而設計的伴舞歌麯。歌舞訓練也會促使幼兒同時使用大腦的兩個半球。

《完美傢長》
擠齣五分鍾
  在親切教育的課堂上,一位媽媽問:"什麼纔算有質量的時間呢?我一直和孩子在一起,竭盡全力為他們做事。我一直花時間陪他們,花時間為他們做事。這是不是有質量的時間呢?"
  事實上,更有質量的時間是陪伴孩子卻什麼也不做的時間。但話又說迴來,怎麼纔能陪伴一個話多的十二歲女孩,或者一個不明白什麼是"什麼也不做"的六歲男孩,但是卻什麼也不做呢?
  答案是擠齣五分鍾。一天擠齣五分鍾,什麼也不做,完全地,什麼也不做!告訴孩子你每天都會這麼做。在這五分鍾裏,你們可以坐在花園裏,坐在颱階上,坐在窗邊的綠植旁邊,坐在任何看得到大自然的地方。然後放鬆,放空大腦,這是你和孩子的二人時光,在這段時間你要完全放下你的那些事業。如果你是孕婦,你也要每天花五分鍾,把手放在肚子上,然後放鬆,深呼吸。如果你有不止一個孩子,那麼每個孩子都需要五分鍾。在這五分鍾裏,不要想任何日程,任何課題,就算你有想和孩子談的話題,也留到彆的時間談。這段時間是完全放空的時間。
  "但是我們坐在一起的時候,我要說什麼呢?"另一位媽媽問道。
  如果有需要,告訴孩子你們會每天一起休息五分鍾。你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坐在一起,你可以抱著他,或者挽著他的胳膊,告訴他你愛他,或者問他今天怎麼樣,就這樣做一些很自然的事情。
  我這個建議總是得到傢長們咯咯的笑聲作為迴應。我們習慣於和孩子們一起做事,而和孩子在一起什麼也不做顯得很奇怪。但是在每天的固定日程--起床時間、做作業時間、吃飯時間等等之外,這固定的五分鍾的存在會對我們的親子關係産生奇跡般的作用。
  另一位媽媽問:"我怎麼能在有那麼多事情要做的時候,花五分鍾什麼也不做呢?"
  你可以。這段時間你可以享受握著孩子的手的幸福感,或者傾聽孩子的心裏話。先彆管洗衣服、做飯和工作,反正這些事情始終會在那裏。你這五分鍾的工作就是為你的孩子練習隨時在綫,這是讓你變成親切的傢長的方法。
  並且,通過這種方法,你自己也開始放鬆,用這五分鍾來放緩你的心跳頻率,調節呼吸,降低血壓,減少肌肉緊張,集中注意力,減少憤怒和挫敗感。這其中更重要的是,提高解決問題的信心。這並不是我編造的,世界聞名的梅奧診所證明瞭放鬆對於健康的好處。所以,擠齣五分鍾除瞭能幫助你的孩子,有助於改善親子關係,建立信任,還能讓你更健康!
  擠齣五分鍾的目標是讓時間放慢,但有時候甚至能達到掌控時間的目的。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抓住彆人或許不會注意的時刻。漫畫《傢庭馬戲團》的作者比爾o 基恩說過:"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未到來,今天則是禮物。"擠齣五分鍾就是收禮物的方式。

內頁插圖








前言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思考的》

  人們一旦發現並真正認識到每個人的思考和學習方式都是不同的,人際關係就會發生神奇的轉變。在接受這一事實的那一刻,人們必定心懷寬恕,批判和評價的枷鎖被鬆開,過去的傷痕得到撫慰,尊重和賦權相互促進,雙方都得到解脫。他們可以自如地調整消極心理,變得更加積極,並且為人類大腦有如此多的差異和相似之處而感到欣喜。
  本書的寫作宗旨和意圖正是實現這樣的時刻。
  遺憾的是,這種時刻並不常見,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古往今來,還沒有一本書能夠指齣傢庭成員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不過本書將改變這種情況。
很多父母都會撓頭,因為他們對於孩子心中所想或是如何觸及孩子的心靈完全沒頭緒。孩子也許不會遇到類似的睏惑,但那隻是大人的假設。
  父母經常認為,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是"公平"的體現--能夠避免齣現偏袒和嫉妒。但是,因為努力尋求一碗水端平,大人們可能會錯過鼓勵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機會。
  孩子們長大後,父母經常會因為他們的育兒方式産生一定程度的內疚。"我從不知道怎麼跟他溝通""我做得不太好""我們的關係應該比現在更好的""她從小到大,我們總是吵嘴""我會在孫子身上做得更好"。
  初為父母者則發誓,不會把上一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方式再強加給他們的孩子,但他們隨即發現自己對其他方式一無所知。更好的選擇並不是現成的。
  即使彼此真心相愛並努力打造親密關係的人,有時仍會錯過彼此精神上的需求,如同夜間悄然駛過的小船。
  好吧,試著這樣理解:我們大腦的齒輪不盡相同,即使我們有所關聯。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需求。這是自然的!如果彆人用我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與我們交談,那麼我們接收起來是輕而易舉的。
  反之則不然。如果我們不能輕易理解彆人的話,並不意味著我們很蠢、反應慢、能力不足、傲慢、抵觸或閉塞——即便我們感覺如此或看上去如此。這可能隻是意味著我們的學習需求與說話者的不同。而我們的需求可能被忽視,沒有被考慮到,導緻我們誤會瞭彼此。
  但是,你能想象當你與彆人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自然差異和相似之處,從而使溝通變得清晰而有效時,聚餐或全傢外齣度假將會多麼和諧與融洽?再想象一下,如果人們知道如何有創意地利用大腦差異所造成的緊張感又將會怎樣?如果他們知道,如何將漸漸發酵的衝突輕輕地轉化為和諧的交流,從而讓所有人都能夠長期受益呢?
  有些孩子得到瞭來自傢庭、學校、社會的幫助,認識到自己大腦與生俱來的能力,並且把這些能力發展成有效的工具,從而一生都能自信且成功地享受其中。你能想象這是多麼寶貴的優勢嗎?
  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目標。你手中的這本書,將嚮你提供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一切。把書中的理論融入你的意識,然後靜待目標實現。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
  每個關愛孩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與育兒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有人以簡潔而精準的方式去解答。本書將原本十分復雜的,與大腦早期發育相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一係列簡單可行的步驟,藉助這些步驟,父母們將能更好地促進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發育成長。
  本書主要包含52個幼教理念,因此,如果能每周閱讀和思考其中一個理念,你可以輕鬆地消化本書的內容。我想強調的是,每個撫育孩子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境況,而且,由於對早期大腦發育的研究是一個嶄新的科學話題,父母們對幼兒大腦的認知水平也參差不齊(或許也相當有限)。本書會指引你以科學研究者在與幼兒相關的社會情感和智力發育等方麵的發現為依據,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人際關係。
  過去十多年來,人們不斷聽說科學傢們所發錶的、詳實記錄兒童大腦發育狀況的各種報告。但問題在於,盡管科學傢們實際進行瞭研究並發錶瞭自己的成果,但他們很難以清晰、簡明、易懂的方式告訴人們如何將這些重要的信息應用於實踐中。因為他們要麼過於專業,盡用術語,讓人理解起來費時費力;要麼就是僅僅提供一些寬泛的結論,缺少必要的細節,讓讀者在利用信息時感到無從下手。
  本書則簡潔明瞭地為讀者呈現瞭來自神經科學領域的主要發現,這些發現將幫助父母或其他看護者更好地理解"關於大腦"這部分的內容。而對大腦的基本瞭解又能反過來幫助他們理解為何某些特定的行為、環境和手段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大腦健康成長。
  *關鍵的一點是,本書所包含的觀點、指引和建議看似簡單,卻能讓你與孩子的互動更為細膩精準。育兒質量的提高是件需要積極努力的事。如果看護者能理解自己對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影響,他們便能獲得幾項益處。
  首先,看護者們會積極主動地創建有利於幼兒發育成長的環境和活動。當你有明確的意圖時,你采取自己所期待的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明顯增加。說到人類行為,我們知道,如果你有明確的計劃並對自己期待的結果有清晰的理解時,你自然會更為努力地促使這一結果的發生。
  其次,一旦幼兒教育者理解瞭為何他們應采取某些行為,他們所提供的早教品質也會顯著提升。在美國,大多數州的教育部門都強調幼教機構要為孩子的入學準備(School-readiness)付齣努力,製定規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入學準備的觀念都集中錶現為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賦予他們某些技能。然而,教育決策者製定的早教政策似乎都基於這麼一種誤解,那就是,如果學前兒童能在更早的年齡獲得所謂"應獲得"的技能,那麼入學準備的目標就能達成。事實上,這些技能本身並不是入學準備中*重要的因素。正相反,若要讓孩子們掌握傢長和幼教人員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為他們準備的各項技能,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發育充分的大腦。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從孩子大腦發育的角度齣發去思考入學準備的概念呢?在學習時,孩子首先需要將注意力足夠長時間地集中於某一任務上,然後纔能學習與之相關的信息。孩子首先需要具備充分的自控能力,纔能抑製自己分心的衝動,專注於某項任務。
  而孩子的專注力則與他感知到的安全感有關。這包括他對自己身體安全的認知,也包括相信自己被他人所愛帶來的安全感。他需要與他人的情感聯係。如果孩子的D1份人際關係是慈愛溫暖的,那麼他會適當地擴大自己的人際圈以接納更多人。孩子同樣需要聽到大量直接對他說的話語。這些話語不僅應包括描述環境中具體事物的詞匯,還應包括描述人際關係與他的感受的詞匯。孩子們既需要發展自己的理解技能,也需要發展自己的錶達技能。有意識地與幼兒交流,為他們創建豐富的語言環境,提供他們的大腦能夠吸收的基本信息,這些行為能幫助孩子為迎接正式的學校教育做好準備。
  在日常工作中,早教從業者和父母應思索自己該如何關注這三大領域:專注力,情感聯係及交流。本書將就這些重要的方麵為讀者提供簡潔精煉的建議。讀者可以將這些建議貫徹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或據此製定有利於幼兒成長的策略。
  本書所提供的信息均經過我與亞利桑那州數韆名早教服務和教育從業者、看護者、傢庭保育人員和傢庭成員長達25年的實踐檢驗。在此過程中,我於1998年創立瞭以傳播與早期大腦開發相關的信息為宗旨的機構-"新方嚮幼兒大腦開發學院"。目前該院已成功地將本書中蘊含的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傳授給近八萬人。

《完美傢長》
  想象一下這樣的畫麵,你幼小的孩子麵前有一長排的父母,有人告訴孩子,他們可以從中自由選擇父親和母親,你認為他們會選誰呢?他們會選你,我敢保證,並且隻會選你。為什麼?因為你是他們wei一認識的父母。他們隻叫你“媽媽”或“爸爸”,他們隻仰慕和愛你,隻有你能理解他們,你的存在讓他們歡喜,而你的消失會讓他們的生命變得殘缺。你們之間有著深深的紐帶。在孩子們眼裏,你就是完美傢長。
  “完美”這個詞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根據牛津字典,它的定義是:擁有所有必須和想要的因素、品質或人格。現在,你可能和我一樣,不認為自己有任何方麵接近完美,但在你的孩子們眼裏,你有著所有他們必須和想要的品質。
  你可能很情緒化,也可能很理性,或者居於兩者之間,但這與你的孩子無關。對他們來說,你的樣子,就是完美的樣子。
  諷刺的是,在期待完美的壓力之下,我們花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追求某些完美的境界,而我們其實已經擁有瞭。是的,我們就是孩子們的完美傢長,我們有著所有簡單和深刻的完美內在品質。當我們接受這種完美的時候,我們不隻在理智上明白,並且能夠從心底感受到,自己已經為擔任傢長的角色做好瞭充分的準備。
  這個時刻,我們終於明白自己能夠滿足孩子們所需要的一切,那就是讓他們獲得幸福快樂。
  我開始明白這個道理是在我女兒娜塔莎齣生之後不久,那是1988年,娜塔莎6個月大,當時我已經充分做好瞭為人父母的準備。我的爸爸和我一起坐在起居室裏,看著寶寶午休。我把寶寶放在遊戲圍欄裏,我們坐在旁邊,看著她一邊喝奶一邊努力讓自己睜開眼睛。
  “她真美,”孩子的外祖父驕傲地說,“你現在能想象沒有她的生活嗎?”
  “我不能,我辦不到。”我一邊看著她打瞌睡,一邊迴答道。當我再次望嚮我的父親的時候,我的思緒迴到瞭4年前。“你當時怎麼會送我到美國來呢,爸爸?”我問道,“你不會擔心我在這裏生病嗎?”
  我在科威特齣生和長大,20歲的時候,我離開瞭祖國和父母,嫁給瞭我的丈夫並定居在洛杉磯。
  “有一點擔心,”我的爸爸像印度人一樣點點頭,“但比起我們的害怕,我更希望你能幸福。我和你的媽媽wei一希望的就是你能幸福,做對你來說正確的事情。這和你對娜塔莎的希望是一樣的。”
  他的話讓我陷入瞭思考。是這樣嗎?我之前並沒有真正地思考過這個問題。和所有初為人母的人一樣,我很忙,要習慣缺少睡眠的夜晚,要照顧孩子,還要忙著利用少得可憐的休息時間做事。但是現在我在想,我所希望娜塔莎的就隻有幸福快樂嗎?
  “事實上,爸爸,”我想瞭一下迴答道,“我希望她快樂,我也希望她過得好,希望她又善良又聰明、人品端正、交到許多好朋友……”我往下列著清單。
  “那很好,”他的頭又像印度人一樣點著,手搖晃著,“但是你首先是希望她開心啊,是不是?開心是其他所有事情的基礎。如果她是開心的,那她就能為做正確的事情做更多的準備,或者是像你所說的那樣,過得好。”
  過去和現在,他都是對的。如果一個孩子一開始就幸福快樂,那麼其他的成就,都將水到渠成。
  “我們真正想要孩子獲得的是什麼?”從那天開始,這個問題我迴答瞭很多次。我自己迴答過這個問題,也聽彆人迴答過這個問題。現在我在所有教授如何為人父母的課程上,都首先提齣這個問題,而我聽到每個父母都會給齣的本能的答案就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樂。”在那之後,父母對孩子們的期待可以概括為,他們希望孩子們為瞭自己,也為瞭周圍的人而成為樂觀、行善舉的人。那是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對我父母的期待,也是我的父母一直以來對我的期待,而我對我的孩子,娜塔莎和納溫的期待,也是如此。這毫無疑問,也是你對你的孩子的期待。
  還有一個問題也很重要,但是我們卻很少問自己:我們自己在為人父母的過程中追尋的是什麼?我們有沒有想過或者問過自己為人父母的長遠目標是什麼?我從這個過程中想得到什麼?我能得到什麼?
  隻有當我的孩子去上大學瞭,我纔有空迴頭想想這個問題。我明白瞭自己想要的不是擁有完美的言行舉止和偉大成就的孩子。從短期來看,我和所有人一樣,想我的孩子尊重我、聽從我、愛我。可是一旦我不再沉浸在日復一日的日常任務裏,我纔明白自己追求的不是“好孩子”,而是和孩子們的“好關係”。多麼齣乎意料啊!
  實際上,作為父母,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和我們在婚姻中想要達到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就像婚姻誓詞說的那樣:不論境遇好壞,貧窮或者富有,健康或者疾病,都愛他(她),珍惜(她),直到死亡將你們分開。婚姻的目標就是擁有能夠和我們分享這種偉大的、相互滿足的關係的伴侶。他(她)能和我一起分擔生活的風霜雨露,一起麵對種種挑戰。這是我們在做齣一生的承諾時所追尋的東西。為人父母也是有著相同目標的終生承諾,你不這麼認為嗎?難道我們的目標不是建立健康的關係,來應對生活中的種種睏難,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每天應對各種挑戰的過程中,讓這種關係更加強大嗎?
  我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在上大學之後,在可以自己做齣獨立選擇,而不再需要我的庇護後,他們遇到難事仍然會尋求我的建議,仍然會找我吃飯或者喝咖啡,發現這一點讓我非常滿足。他們願意花時間與我共度,證明他們重視和尊重我們一起建立的良好的關係。我很清楚,即使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會有高潮和低榖,有掙紮,有爭執,有眼淚,有害怕,但是我們之間強大的關係對他們和他們的幸福至關重要。
  在之後的數年間,我閱讀到很多支持我上述結論的調查研究。事實上,更重要的是,年輕人會認為和傢人一起度過的時光以及和父母之間的緊密聯係讓他們覺得幸福。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僅讓父母覺得滿足,對孩子們也是一樣。
  ……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