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毛澤東之魂
原價:42.8元
作者:陳晉著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7/1
ISBN:9787506074209
字數:365000
頁碼:34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
編輯推薦
通過毛澤東的所言所行,藉助其做事做人的外在錶現及客觀效果,來談論分析他的人物性格,並挖掘其內心世界,嚮讀者展現齣一個有血有肉的毛澤東,一個真實的毛澤東!著者是毛澤東研究的專傢,掌握大量珍貴曆史資料,對毛澤東的分析、評價更為全麵、客觀。
內容提要
通過毛澤東的所言所行,藉助其做事做人的外在錶現及客觀效果,來談論分析他的人物性格,並挖掘其內心世界,嚮讀者展現齣一個有血有肉的毛澤東,一個真實的毛澤東!
目錄
一毛澤東眼裏的“毛澤東”
1.青年時期:“性不好束縛”。錶麵“意強”、實際“意弱”
2.紅軍時期:談陳獨秀和自己。為什麼嚮斯諾敞開心扉?
3.延安整風前後:麵對誇贊。“你以什麼權力在這裏指導政府和軍隊?”
4.40至50年代:“我的思想體係沒有成熟,這不是謙虛,事實如此”
5.50年代前期:搞個人迷信不好
6.請斯大林派人“來看我的文章?是不是我那樣沒有信心?”
7.50年代後期:不當國傢主席,“個人威信不會..有所減損”
8.大躍進及其以後:經濟工作“不懂”,“這一輩子搞不瞭瞭”
9.廬山會議及其以後(一):偏聽偏信,就是要騙,“領袖是絕大多數人的代言人”
10.廬山會議及其以後(二):迴顧曆史,“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
11.60年代:肯尼迪“也看我寫的軍事文章,這可能是真的”
12.60年代中期以後:“總要有點個人崇拜”。“做瞭共産黨的鍾馗瞭”
二在逆境中
三不摸槍的統帥一毛澤東眼裏的“毛澤東”
1.青年時期:“性不好束縛”。錶麵“意強”、實際“意弱”
2.紅軍時期:談陳獨秀和自己。為什麼嚮斯諾敞開心扉?
3.延安整風前後:麵對誇贊。“你以什麼權力在這裏指導政府和軍隊?”
4.40至50年代:“我的思想體係沒有成熟,這不是謙虛,事實如此”
5.50年代前期:搞個人迷信不好
6.請斯大林派人“來看我的文章?是不是我那樣沒有信心?”
7.50年代後期:不當國傢主席,“個人威信不會..有所減損”
8.大躍進及其以後:經濟工作“不懂”,“這一輩子搞不瞭瞭”
9.廬山會議及其以後(一):偏聽偏信,就是要騙,“領袖是絕大多數人的代言人”
10.廬山會議及其以後(二):迴顧曆史,“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
11.60年代:肯尼迪“也看我寫的軍事文章,這可能是真的”
12.60年代中期以後:“總要有點個人崇拜”。“做瞭共産黨的鍾馗瞭”
二在逆境中
三不摸槍的統帥
四心靈的旗幟
1.“我不信邪,偏要齣兩個太陽給他看看”
2.要乾到底:“以身殉專,不亦偉乎?”
3.用四個字支撐一條路
4.什麼能使他變得年輕?
五為什麼喜歡遊泳?
1.為自己的健壯身體而自豪
2.“七級颱風,在海裏遊泳很舒服”——是指政治?哲學?還是人生?
3.在曆史裏尋求“同誌”
六為什麼喜歡孫悟空和《水滸傳》?
七永遠的漫遊傢
八讀書與治國
九不怕“鬼”背後
十另一個世界的“我”
十一孔夫子科?秦始皇科乎?
十二齣入佛道
十三經濟天下——在曆史的對話中
十四“五帝三皇神聖事”——評說曆代帝五
十五齣將入相——喜歡和鄙薄的“乾部”類型
十六在書齋裏
十七蒼涼唱大風
附:“毛澤東之魂”答問錄
後記
作者介紹
陳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多年來從事毛澤東和中共黨史文獻研究以及電影、電視文獻片撰稿,著述和影視作品多次獲中國圖書奬、全國五個一工程奬、電視金鷹奬、電影華錶奬。主要著述有《當代中國的現代主義》、《毛澤東的文化性格》、《毛澤東與文藝傳統》、《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毛澤東傳(1893—1949)》(閤著)、《文人毛澤東》、《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世紀小平——解讀一個領袖的性格魅力》、《讀毛澤東劄記》、《大時代的脈絡和記憶——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等;曾擔綱《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新中國》、《獨領風騷——詩人毛澤東》、《大國崛起》等多部社會反響強烈的大型電視文獻片以及《走近毛澤東》、《小平您好》等電影紀錄片的總撰稿。
文摘
暫無
媒體推薦
暫無
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對“權力”與“理想”關係的反思之旅。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尤其是當麵對巨大權力和沉重責任時,個體精神世界的扭麯與堅守,描寫得極為到位。書中對於某些重大決策背後的“非理性因素”的探討,尤其引人深思,它揭示瞭曆史進程中,人類情感、直覺甚至是偶然性所扮演的巨大角色,這使得冰冷的曆史敘事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那些隻關注宏觀戰略部署的著作不同,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心理史學作品,它關注的是“如何成為那樣一個人”,以及“在那樣一個時代,一個人如何保持自我”。文字的節奏感掌控得非常好,它時而如疾風驟雨,時而又慢下來,仿佛讓你停下來喘口氣,品味其中的深意,這種節奏上的變化,讓冗長的曆史敘述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具有瞭音樂般的韻律感。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層次分明的,初讀時,你會為故事的跌宕起伏所吸引,那些驚心動魄的事件讓人心跳加速。但當你深入其中,開始關注作者對語境和背景的構建時,纔會發現其深厚的內功。作者對於不同曆史階段的社會肌理、文化思潮的把握,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精確度。書中穿插的那些對當時社會現象的側麵描寫,如同一麵多棱鏡,摺射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事件時所展現齣的審慎態度,他沒有簡單地下結論,而是將復雜的材料呈現齣來,引導讀者自行去思辨。這種對閱讀主體智識的尊重,是優秀曆史著作的標誌之一。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解鎖一個新的曆史維度,你會發現自己對過往的理解被不斷修正和深化。它不是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極其紮實的工具箱,讓你去重新審視曆史的真正麵貌。
评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傳統史書的平鋪直敘,而更像是一部經過精心打磨的文學作品,充滿瞭張力和情感的色彩。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個體命運的細微掙紮完美地融閤在一起。我發現自己時常被那些精準而有力的詞匯所吸引,它們如同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珍珠,被作者一一拾起,串聯成一幅既壯闊又細膩的畫捲。尤其是一些關鍵轉摺點的描寫,那份情緒的鋪陳和心理的剖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它讓你不得不去審視,在那些決定民族命運的時刻,決策者們內心深處究竟經曆瞭怎樣的煎熬與權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保持敘事客觀性的同時,又注入瞭人文關懷,使得人物形象立體飽滿,絕非簡單的符號化。這種對“人”本身的深刻關注,讓這本書的厚重感更上一層樓,超越瞭單純的政治傳記範疇,更像是一部關於意誌與選擇的哲學探討。
评分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心潮澎湃的書,作者的筆觸如同精妙的雕刻刀,將曆史的重量與人物的復雜性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節奏上的把控,那種張弛有度,引人入勝的敘述方式,使得即便是對那段曆史有所瞭解的讀者,也能從中感受到新鮮的衝擊力。書中對細節的考究令人贊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場景或對話,往往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綫索,展現齣作者深厚的史料功底和對人物心理的敏銳洞察。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感到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洪流之中,與書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運。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很多同類作品難以企及的。它不僅僅是在記錄過去,更像是在試圖探尋一種超越時空的精神力量,那種在巨大壓力下依然能保持清晰的戰略眼光和堅定的信念,讓人不禁反思在當今時代我們該如何麵對挑戰。全書的結構布局嚴謹而巧妙,每一章的過渡都顯得自然而然,高潮迭起,低榖迴味悠長,讀完後留下的思考餘韻久久不散,絕對值得反復品讀。
评分從裝幀設計到內文排版,這本書都透露齣一種嚴肅而剋製的美學,這恰恰與它所承載的厚重主題相得益彰。閱讀過程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對於“遠見”的捕捉。他不僅僅是在迴顧已經發生的事情,更是在追溯那種超前的、近乎預言性的洞察力是如何在不斷的試錯和學習中逐漸形成的。書中對幾次關鍵戰略轉嚮的分析,邏輯鏈條清晰到令人摺服,每一步的鋪墊都做得恰到好處,使得最終的結果顯得既是必然,又充滿瞭戲劇性的偶然。這種對“因果”關係的深入剖析,讓讀者在閤上書本之後,仍會忍不住在腦海中進行復盤和推演。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對過去一個偉大人物的描摹,更是對如何領導一個復雜社會、如何應對曆史周期性挑戰提供瞭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案例研究。它要求讀者帶著思考去閱讀,並最終以更深刻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