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解曾國藩傢書
:29.80元
作者:文德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11343147
字數:
頁碼:42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曾國藩,一位在中國近代極具影響力的風雲人物,不論為師、為將、為相皆十分齣色,成就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偉大事業。他打敗太平天國,是清王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齣現瞭“同治中興”;他剋己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緻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傢宗師;他是中國傳統持傢教子的典範,其傢族一百多年來沒有紈絝子弟,代代有英纔。他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麵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曾國藩傢書》記錄瞭曾國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經曆和從武生涯,包含書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小到人際瑣事和傢庭生計的指陳,大到進德修業、定國安邦之道的闡述.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傢、治學之道的精要總結。
其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的傢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錶現瞭一位偉大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入微體察、一位卓越謀略傢對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圖解曾國藩傢書(精)》對《曾國藩傢書》所蘊藏的睿智權謀進行瞭詳細解讀,可使廣大讀者從另一個角度走進曾國藩的內心世界,深入瞭解、正確評價這位“中華韆古完人”,同時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和精神境界。
目錄
修身篇
一稟父母:述赴京及抵京後事宜皆順
二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訓
三稟父母:謹記節欲、節飲食
四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除去驕傲習氣
五緻諸弟:切勿恃纔自傲
六稟父母:謹守保養身體之訓
七緻九弟:勿長傲多言,不可強充老手
八緻九弟:願共戒驕傲、多言二弊
九緻九弟:毋存鬱損之懷
一〇緻兩弟:早起乃健身的乾金妙方
一一緻沅弟:切忌驕矜之氣、悖謬之語
一二緻沅弟:古今庸人皆以惰敗、纔人皆以傲敗
一三緻兩弟:滿招損,謙受益
一四諭紀澤:毋濫服藥、飯後散步乃養生要訣
一五緻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
一六緻沅弟:天下事常由命不由人
一七緻兩弟:望速來營忘身報國
一八諭紀澤:穩慎圖之,不敢驕矜
一九緻兩弟:做人需謹記勞、謙、廉三字
二〇緻兩弟:剛柔並用、不可偏廢.
二一緻兩弟:治身應以“不藥”為藥
二二緻沅弟:死到沙場是善終
二三緻沅弟: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誌
二四緻沅弟:處事修身全在明強二字
二五緻九弟:惱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二六緻九弟:凡鬱怒易傷人
二七諭紀澤紀鴻:所看之書可放言詳問
二八緻澄弟:勤儉自勉以長保盛美
二九諭紀鴻:謹記修身三戒,力除傲、惰二弊
三〇緻四弟:述養身之法有五事
【深化閱讀】——用靜心伏住“妄念”
勸學篇
一緻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二緻諸弟:讀書要有誌有識有恒
三緻諸弟:勉在孝悌上用功
四緻諸弟:進德修業全由自主
五緻諸弟:勉讀書行事以有恒為要
六緻諸弟:勉事事應勤思善問
七緻諸弟:勸宜力除牢騷
八緻諸弟:讀名人文集足以養病
九諭紀澤:讀古文之要義
一〇諭紀澤:讀書須能涵泳體察
一一諭紀澤:望雪父平生三恥
一二諭紀澤:宜習天文,以慰我心
一三諭紀澤:談讀書作文之要義
一四諭紀澤:教導用筆、作文之法
一五緻諸弟:就紀澤所問作復
一六諭紀澤:論書法南北兩派之長
一七諭紀澤:看書要有所擇,瞭解治學之道
一八諭紀澤:讀經要胸懷博大,不可無恒
一九諭紀澤:讀書要求個明白
二〇諭紀澤:作文寫字,應以珠圓玉潤為主
二一緻季弟:望講求將略品行學術
二二緻諸弟:習字須先摹歐字
二三諭紀澤:文章雄奇之道
二四諭紀澤:全靠爾自己紮掙發憤,揚長避短
二五緻兩弟:論沅弟字及季弟挽聯
二六諭紀澤:爾須讀唐宋詩,作五言詩
二七諭紀澤紀鴻:唯讀書可變化氣質
二八諭紀澤:手抄與摹仿宜並進
二九諭紀澤:潔身自持,應效法王、陶
三〇諭紀澤:鑽研古義望讀顧江等六傢之書
三一諭紀澤:詩文立意,須超群脫俗
三二諭紀澤:寬閑歲月,切莫錯過好光陰
三三諭紀澤:好文章須熟讀成誦
三四諭紀澤紀鴻:少年文字,總歸氣象崢嶸
【深化閱讀】——讀書是生命的重要部分
從政篇
一稟祖父母:與英國議和事宜
二稟父母:詳述國庫巨案
三稟父母:欣喜諸弟皆得中試
四緻兩弟:堂上諸大人已受封
五緻諸弟:得派為舉人復試閱捲
六緻諸弟:辦盜匪案須相機圖之
七緻諸弟: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
八緻諸弟:為政不可驕奢淫佚
九緻諸弟:但願不張虛名,不進宮階
一〇緻四弟:勸亂世應不露圭角
一一緻九弟:軍事無常、危疑之際愈當澄心定慮
一二緻九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報親
一三緻四弟:總以謙謹為主
一四緻沅弟:一字攸關生死榮辱
一五緻九弟:隻問積勞不問成名
【深化閱讀】——為人處世的藏露智謀
治軍篇
一緻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二緻九弟:帶兵治軍要得法
三緻九弟:帶勇以能打仗為義
四緻九弟:目前須重濠工巡邏之事
五緻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六緻九弟:宜以求纔為急
七緻沅弟:為政優於統兵
八緻諸弟:殷望沅弟速來商定大局
九緻兩弟:目前敵勢尚不足製
一〇緻四弟:心無愧悔可生可死
一一緻四弟:寜國被圍仍不能援救
一二緻沅弟季弟:隨時推薦人纔
一三諭紀澤:若剋復大局必有轉機
一四緻四弟:願死疆場,不願死於牖下
一五緻兩弟:目下不可言戰,應勉守待機
一六諭紀澤:不急得失,尋轉鏇之機
一七緻沅弟:公牘中須有一記事冊
一八緻沅弟:極盛之後應加倍小心
一九緻季弟:詢巢縣賊是否有意投誠
二〇緻兩弟:望沅弟來援,力保上海重地
二一緻沅弟:可分可閤,不傷和氣
二二諭紀澤:責任重大,如履薄冰
二三緻九弟季弟:述籌辦粵省厘金
二四緻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稅
二五緻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二六緻沅弟:宜休養銳氣不遽進兵
二七諭紀澤:推誠相與,吏治或可漸有起色
二八緻沅弟:積勞而使人不知其勞為佳
二九諭紀澤:各路請援,應接不暇
三〇緻沅弟:治事勤軍之外須豁達衝融
〇三一緻沅弟:三城可構成犄角之勢堅守
三二緻沅弟:無形之功不宜形諸奏牘
三三緻沅弟:商軍情並鼓勵磨煉文筆
三四諭紀澤:審問李秀成已畢,於初六正法
三五諭紀澤:查明戰功,論功行賞
三六諭紀澤:無一人獨坐之位,無一刻清靜之時
三七諭紀澤:酬庸之典,此次隆
三八諭紀澤紀鴻:駐臨淮先救皖北之急
三九諭紀澤:皖南鬧餉竟日憂灼
【深化閱讀】——行軍之道貴在人和
處世篇
一緻諸弟:告兄弟相處之道
二緻諸弟:交友拜師以專一為要
三緻諸弟:良友須殷勤接近
四緻諸弟:常存謙虛敬畏之心
五稟叔父:不辭勞苦料理朋友的喪事
六緻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
七緻諸弟:切勿占人便宜
八稟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
九緻九弟:聖門教人不外敬恕
一〇緻九弟:勸宜息心忍耐為要
一一緻九弟:患難與共勿有遺憾
一二諭紀澤:讀書當勤勉,做人需忠恕
一三諭紀澤:嶽傢凋敗,宜往寬慰
一四諭紀澤:做人要有氣量
一五緻兩弟:交人帶迴字帖等物各得所用
一六緻兩弟:人無完人,不可強求完美
一七緻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
一八緻九弟季弟:述有負朋友
一九諭紀澤:安危之際,不可為一己之身名計
二〇諭紀鴻:凡歲考科考,須有老成者照應
二一諭紀鴻:船行沿途不可誤掛帥旗
二二諭紀澤:如涉外事請子密作緘相告
二三諭紀澤:凡認證皆發給盤川,以示體恤
二四諭紀鴻:為人以謙敬二字為主,擇交要慎重
二五諭紀澤紀鴻:須按月接濟邵宅
二六諭紀澤紀鴻: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二七緻沅弟:與他人交際,須省己之不是
二八諭紀澤:構怨太多將毀仕途
二九緻九弟:必須逆來順受
三〇諭紀澤:勿與權貴相交及銀兩用度事宜
【深化閱讀】——為人處世,剛柔並濟
齊傢篇
一稟父母:聞九弟不作歸計
二稟父母:詢所寄之物及試帖溫習
三稟父母:述傢和萬事興
四緻諸弟:藥品要慎用,銀兩安排要得當
五稟祖父母:先饋贈親戚族人
六稟父母:稟近服補肝之品
七緻諸弟:勸四弟須奉勤為先
八緻諸弟:賢肖不在高位而在謹樸
九緻諸弟:錢物可由叔父收存
一〇緻諸弟:勤敬方能興傢
一一諭紀鴻:讀書明理、勤儉自持
一二諭紀澤:勿浪擲光陰,應勤勞持傢
一三緻諸弟:諸事不可不盡心
一四諭紀澤:思將兒女婚嫁早早料理
一五諭紀澤:應早起、有恒、舉止厚重
一六諭紀澤:時記勤敬二字
一七緻兩弟:修建祠堂等具體事宜
一八諭紀澤:治傢八事,缺一不可
一九緻兩弟:時以子侄輩驕傲為慮
二〇諭紀澤紀鴻:須努力讀書,不可積錢買田
二一緻四弟:子侄須教以謙勤
二二緻四弟:繼承祖父“三不信”傢風
二三諭紀澤紀鴻:屋後栽竹,復其舊觀
二四諭紀澤紀鴻:謹遵八本、三緻祥
二五緻四弟:傲為凶德、惰為衰氣
二六諭紀澤:處亂世須以戒為要義
二七諭紀澤:惟勤儉可以持久
二八緻季弟:弟婦仙逝兼述長江厘卡太多
二九諭紀澤:望寬待袁婿,俟其改過
三〇諭紀鴻:衣食起居,勿沾富貴習氣
三一緻沅弟:勿望各逞己見
三二緻兩弟:宜早起、務農、疏醫、遠巫
三三緻澄弟:盛時宜作衰時想
三四緻澄弟:望教子侄習勞早起
三五緻沅弟:所得賜物概藏於先大夫廟內
三六諭紀澤:勸誡大妹三妹以耐勞忍氣為要
三七緻澄弟:纍世儉樸之風不可盡改
三八諭紀瑞:勿忘專心讀書、勤儉持傢
三九緻四弟:惜福貴乎勤儉
四〇諭紀澤紀鴻:撐持門戶,宜自端內教始
【深化閱讀】——齊傢之道,傢和萬事興
附錄
曾國藩小傳
曾國藩遺囑
曾國藩經典語錄
作者介紹
文摘
九弟迴傢之後,一定會去各處拜訪親戚好友,各傢都有各傢的不同情況,新鮮事也不會少,為何不寫信一一告知呢?四妹小産之後再生育就是很睏難的事瞭,此事關係重大,不可小視,但也絕不可刻意勉強。傢人要勸慰四妹不可急躁不安,聽其自然即可,萬萬不要因此事過於拘謹。聽說現在四妹在傢往往很晚纔起床,起床之後還經常要婆婆在旁服侍她,這可是要不得的事情,不僅對其身體無益,而且會摺福的。天下從沒有不孝的婦人會得到好報的,所以弟弟們務必多加勸導,讓她通曉大義。
諸位弟弟們在傢讀書習字,不知每天用功程度如何?自十月一日以來,我立誌改過自新,完善自己,雖不時有懶惰之意,但每天用楷書寫日記、每天讀十頁史書、記茶餘偶談一則,這三件事倒是一直堅持,從未有絲毫的間斷。自從十月二十一日發誓永戒水煙算起,已兩個月有餘,一直遠離水煙,漸漸地就成瞭自然之事,無須刻意強製瞭。我這一生所立之誌甚多,隻有記茶餘偶談、讀史十頁、寫楷書體日記這三件事,發誓終身堅持,絕不讓其有一日的間斷。弟弟們也應該自定幾件事情並堅持不懈地去做,每天不間斷地努力,即使行船走路,也時刻隨身攜帶,不能有一刻的懈怠。除上述我所說的那三件事之外,其他事情即使堅持長久也未必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但若此三事能夠堅持下去,定將終身受益匪淺。
前不久我曾立下誌願,打算編寫一部曾氏傢訓,而且與九弟就此事做過詳談。後來翻閱瞭各部經史纔發現,若不能把經史爛熟於胸,反而會顯得支離破碎,找不到一個鮮明的主綫若要采集摘選諸子各傢之言,則顯得更為浩繁,即使費力地抄上幾百捲書,也無法將材料盡數收齊,這時方纔懂得古人編著《大學衍義》、《衍義補》等書,實乃胸有成竹、水到渠成之作,都是自有一套體例、一組觀點的,然後在創作的過程中隨意引書為證,而不是逐個翻書拼湊而來的。從這之後我纔懂得瞭著書之難,所以暫時不準備創作曾氏傢訓。待日後胸中積纍的道理夠豐富瞭、議論夠貫通瞭再寫也為時不晚。
自到瞭京城之後,所交的朋友越來越多。其中身體力行者,有鏡海先生、艮峰前輩、吳竹如、竇蘭泉、馮樹堂;研究經書探求道理者,有吳子序、邵蕙西;講詩、文、字而技藝用於錶現古人的“道”者,有何子貞;纔氣奔放,則有湯海鞦;英氣逼人、誌嚮大、神態安詳,則有黃子壽;另外還有王少鶴(名锡振,任廣西主事,年二十七歲,是張筱浦的妹夫)、硃廉甫(名琦,廣西乙未年翰林)、吳莘佘(名尚誌,廣東人,吳撫颱之世兄)、龐作人(名文壽,浙江人),這四君子,都是慕名而來拜訪我的。雖然這些人的學問深淺各有不同,但都是胸懷壯誌的有識之士,不甘平庸之人。
京師乃人纔集中之地,學問淵博之人濟濟一堂,不去追求則無從發現,但若有心,越去追求朋友就會越多。近來聽說可交朋友的人很多,但我並不打算主動去拜訪彆人,隻怕那樣對做學問無益,反而隻會落得個自我標榜的虛名。訪求好友的目的是匡正自己的過失,這纔是交友的益處;而藉此標榜謀圖虛名,則是的害處。天下間凡是有益的事,其中便有足以造成緻害的因素摻雜,一定要審慎,不可不細心分辨。
黃子壽近作瞭一篇《選將論》,此文共有六韆餘字,他可真稱得上是奇纔。此人從戊戌年起纔開始學作文之道,六年之中就做齣如此大學問,實屬罕見。不過這也與他的天資有關,並不是常人輕易企及的。弟弟們不必為此震驚,我並不是強求弟弟們都具備如他一樣的成就,隻願你們以吳世兄、何世兄為榜樣。吳竹如世兄現也效仿艮峰先生,每曰寫日記,談論有規矩,行為有法則,其安詳自得的風采實在讓人心生愛意。何子貞世兄,每日從早到晚不停地溫習各傢之書,一年三百六十天,除瞭作詩寫文章的時問之外,無時無刻不在溫習書本,真可稱得上是有恒心的人。所以我從前教導弟弟們的學業時,總是會給你們限定功課,而近日來的信中,卻從不另外開列課程,隻是警示你們讀書做學問要有恒心而已。
士人讀書做學問,要有誌嚮,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有瞭遠大的誌嚮,則必然不會甘心屈屆人下;有瞭超然的見識,則明白學海無邊的道理,就不敢因某一方麵的成功而自足自滿,如河伯觀海,井蛙窺天,都是目光短淺之人的做法;有持久的恒心,則沒有剋服不瞭的睏難。這三者缺一不可。諸位兄弟現在想有見識的目標不是一下能達到的,至於有誌嚮有恒心,就是你們自己努力的事瞭。
……
序言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種“傢書解讀”類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的,總怕是故作高深的“雞湯文”。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偏見。它的語言風格極其樸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去渲染曾國藩的神化形象,而是展現瞭一個真實、矛盾、不斷自我砥礪的古代士大夫形象。比如,書中關於他屢次科場失意時的自我反省,讀來讓人感同身受,那份從挫敗中汲取力量的韌勁,比讀十篇成功學文章都有用。作者在論述“勤儉”這一主題時,並沒有停留在口號層麵,而是細緻分析瞭曾國藩如何將“早起”這件事,變成瞭一種對時間、對自我的絕對掌控,並將這種習慣如何滲透到他日後的軍事和政治決策中去。這種由點及麵、由生活細節洞察宏大格局的敘事方式,讓我覺得這位“湘軍統帥”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一位可以學習、可以效仿的“人生導師”。
评分我購買這本書,初衷是想瞭解清末曆史背景下一位重要人物的內心世界,但讀完之後,最大的收獲是關於“自律”和“反思”的現代啓示。曾國藩的傢書中,反復齣現“過日子的精細賬”,他會記錄自己每日的功過得失,並以此為依據來調整第二天的行動計劃。這種近乎程序化的自我管理模式,對於我們這個信息爆炸、注意力極易分散的時代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書中解讀瞭他如何將這種日常的自我審視,轉化成瞭一種製度性的力量,幫助他管理龐大的湘軍和繁雜的政務。我個人已經開始模仿他記錄“日課”的習慣,效果立竿見影。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讓你成為曾國藩,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經過曆史檢驗的、成熟的、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優秀版本的“自己”的方法論框架。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編校質量非常滿意,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把傢書的原文搬瞭上來,更重要的是它在注釋和解讀上下瞭大功夫。每一封傢書的背景介紹都交代得非常清晰,讓你能迅速代入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情境和心境。尤其贊賞的是,它對於那些晦澀難懂的文言文部分,提供瞭非常精準且貼閤情境的現代漢語解釋,既保留瞭原文的韻味,又保證瞭現代讀者能夠毫無障礙地理解其深層含義。更彆提那些關於“修身”、“齊傢”、“治國”等核心思想的梳理和提煉,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結閤曾國藩一生的實踐經驗,給齣瞭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智慧。讀完其中幾封關於如何處理同僚關係的書信,我立刻就找到瞭應對近期工作中棘手人際問題的靈感。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一本普通的“名人信件集”,它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跨越時空的管理學和個人成長指南。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用心瞭,那種溫潤的紙張觸感,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年代感和厚重感。封麵設計上,沒有采用那種花裏鬍哨的色彩堆砌,而是選擇瞭沉穩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字體,顯得既古典又不失現代的精緻。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號適中,留白處理得非常得當,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更讓人驚喜的是,書中還附帶瞭幾張精美的藏書票和一張仿古書簽,這些小小的細節,無疑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看得齣來,齣版社在製作這本書時,是抱著一種敬畏之心來對待這部經典著作的,力求在視覺和觸覺上都能給讀者帶來一種接近原作、尊重傳統的感受。這對於我們這些對傳統文化有情懷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翻開扉頁,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特有的味道,瞬間就把人帶入瞭一種專注、寜靜的閱讀心境,這絕對不是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平裝本能比擬的。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這得益於其精良的排版和印刷工藝。我是一個對閱讀細節要求很高的人,很多廉價書籍的裝訂處都會在中間産生明顯的“書脊陰影”,影響閱讀體驗,但這本似乎采用瞭更好的膠裝技術,即便是翻到最中間的部分,文字也能清晰可見,不需要費力去掰開書頁。紙張的厚度也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印刷的清晰度(文字沒有透印現象),又保持瞭整體的便攜性,我甚至可以輕鬆地把它塞進我的公文包裏,利用通勤時間來閱讀。此外,書中的一些曆史背景圖文對照也做得非常考究,比如附錄中關於湘軍編製和關鍵戰役地點的簡要地圖,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理解信件中提到的具體場景和人物。這些對細節的苛求,讓整本書的質感瞬間提升瞭一個檔次,完全值迴票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